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第11课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人教版)

《第11课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人教版)

《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1、抓住菲利普夫妇态度变化,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2、培养学生比较思维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在前面的环节了解这篇小说的大概内容及结构,同学们经过多遍的阅读,细心的同学肯定会发现,整篇文章围绕着什么推动文章的情节发展的。

(板书故事情节)
二、分析探究
(一)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
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不同称呼的词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于勒的不同称呼?
(二)追究根源,归纳主题思想
菲利普夫妇为什么会对于勒有这样的态度变化?只有菲利普夫妇是这样的人吗?从文中哪些描述可以看出来。

你认为这篇小说要揭示什么主题?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身边也有像于勒这样的亲戚,你会怎样看待他?
教学板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

赞富希望。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8.反思总结能力: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内容逻辑关系
本文重点知识点、词、句等:
1.本文重点知识点: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和背景知识。
-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课文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2.重点词句:
-叔叔于勒:文中主人公,一个有关亲情和道德的故事的关键人物。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教学总结: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体上是积极的,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对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课堂活动和小组讨论,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也有所提高,能够通过写作练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在理解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方面仍有困难,需要我进一步指导和解释。另外,在课堂活动中,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我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更有效的激励措施。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初三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范文

初三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范文

初三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范文【6篇】学生阅读课文,完成导学案“课前梳理”局部。

1.在课本上画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不同称呼,并思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2.小说的仆人公是谁?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教案篇二教学内容本课在教材第78—87页,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人教版九年级上)。

这是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学习,感受小说所反映的人与人关系的冷淡炎凉,领悟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1.学习小说明线、暗线交错的构造安排,理解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奇妙。

2.学习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懂得这些手法的作用。

3.理解侧面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领悟以小见大的创作特点,把握小说的主题。

过程与方法1.教师请学生分别根据不同的人称复述课文,一方面梳理小说主要情节,一方面从不同角度理解小说主题。

2.设置问题,使问题逐步推动,带着学生把握小说的表达线索: 3.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4.教师组织学生自主争论,评价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领悟小说中描绘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淡炎凉,感受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

2.学生领悟“我”的和善、纯真,感受“我”对于勒叔叔的怜悯心,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理解铺排的悬念、奇妙的构思,学习小说明、暗双线交错的构造特点。

2.领悟侧面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深化主题所起的作用。

3.学习心理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难点1.领悟选取典型大事、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2.结合现实社会、自身生活阅历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突破1.教师要求学生以不同人称复述课文,从而让学生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感受,领悟小说主题。

2.学生结合朗读中的感性熟悉对菲利普夫妇作出评价,同时需要在文章中找出依据。

教学准鱼教师预备1.第一课时前,了解莫泊桑的有关作品及写作风格。

2.其次课时前,预备莫泊桑的另一篇代表作《项链》,以供学生比照学习。

初三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5篇)

初三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5篇)

初三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5篇)教学难点篇一结合自己体验,理解感悟小说主题思想。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态度的前后对比,理解小说对金钱至上的人际关系的揭露。

2、品评小说的语言,体会人物个性化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态度的前后对比,理解小说对金钱至上的人际关系的揭露。

教学难点品评小说的语言,体会人物个性化的描写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一课时教学程序:(一)导入同学们我们都学过魏晋文豪曹植的《七步诗》。

当时他受哥哥曹丕相迫,若在七步之内做不出诗来就要以死谢罪,所幸他才华横溢,危急关头作了这首《七步诗》出来。

豆秸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中哭泣。

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为什么你那么急迫地加害于我呢?兄弟关系何至于此!全是因权位引发的双方利益的对立,从而无视兄弟亲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兄弟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来看看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兄弟关系。

(二)作者简介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的批判现实小说家。

生于没落贵族家庭。

自幼酷爱文学,七十年代刻苦学习写作,大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

1880年短篇小说《羊脂球》问世,轰动法国文坛,是作者的作。

长篇小说中最出色的是《一生》和《俊友》。

短篇小说《家人》、《两个朋友》、《项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他的小说在艺术手法上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短篇小说。

他的作品重视结构的布局,行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巧妙真实,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塑造了很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还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三)初读感知1、提问: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注意生难字词的读音,并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栈桥zhàn 牡蛎lì 撬开qiào拮据:jiéjū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通用14篇)

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通用14篇)

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通用14篇〕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通用14篇〕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篇1一、作者简介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作家。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许多作品流传甚广,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长篇小说有《漂亮朋友》等;短篇小说有《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挖苦和揭露了资本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二、故事背景《我的叔叔于勒》写于1883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

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锋利剧烈,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锋利剧烈起来。

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一局部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

本篇小说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写出来的。

三、理解词义1.拮据:手头紧,经济状况不好。

2.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3.十拿九稳:形容很有把握。

4.褴褛:形容衣服破烂。

5.文雅:〔言谈、举止〕温和有礼,不粗俗。

6.煞白: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7.张皇:惊慌,慌张。

8.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9.惊讶:觉得非常奇怪、非常惊讶。

10.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四、课文分段第一局部(①—④):故事开端,写菲利普盼望于勒归来。

第二局部(5-19):故事的开展,插叙旧事,采用比照手法,概括介绍了于勒去美洲前后贫富不同的情况及菲利普夫妇相应的不同的态度和看法。

第三局部(20-48):故事的高潮,巧遇于勒。

面对已沦落为穷水手的弟弟于勒,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第四局部(49段):故事的结局,一家人躲避于勒。

五、句子解析1.唉!假如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父亲这句永不变更的话有什么作用?这个句子在小说中多处出现,这是作者在竭力渲染菲利普夫妇盼望于勒归来的一个细节,真是望眼欲穿,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相见。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最新6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最新6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最新6篇)课时篇一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生:《我的叔叔于勒》),如果于勒是你的叔叔,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标题?那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于勒是谁的叔叔?(学生回答可能:莫泊桑、若瑟夫)这两个人物是同一个人吗?小说中的我若瑟夫是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不是作者。

二、感悟标题,初涉小说同学们在文章中找找和标题相照应的一句话,体会若瑟夫对叔叔的感情。

我在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句式上的反复强调叔叔是我们家的亲人,更流露出我对叔叔的同情,更显示了我内心无比心酸的感受。

我的叔叔究竟有着怎样的命运,他和我们一家将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泊桑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板书课题)三、走进课文,熟悉小说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小说,思考两个问题1、介绍于勒的命运2、介绍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2、小说中的于勒有着怎样的命运?请同学们找出课文的情节来说明一下。

早期放荡(第6段)中期阔绰(8-10)有一封被家人视为福音书的信我们请卢俊同学念一念。

老年落魄(29段后)3、菲利普一家是怎样对待不同命运的于勒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①赶(第7段)送、打发表面上用词很客气,实际上暗示菲利普夫妇的狠心,惯例一词更是体现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普遍的冷漠关系。

②发了财的于勒让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第8段末,12段母亲的话(赞)第3、4段,13、14、15段,语意反复,同样的情景在课文中出现了两次,在他们的生活中却出现了无数次,足已写出全家人对于勒的企盼之情。

③朝思暮想的于勒有一天真的出现在菲利普夫妇面前时,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躲)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小结: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可以说是反复无常,然而变化的外衣下,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不变的内心:那就是金钱至上的丑恶灵魂。

4、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这样说过: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教学实录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教学实录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教学实录新人教版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教学实录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运用第一人称转换叙述的方式,来分析人物形象;2、通过对人物多角度多侧面分析,探究小说主旨。

教学过程:一、导入及简介作者二、课前检测:1. 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2. 描写人物的方法有___、____、 _______和心理描写。

3. 拮据栈桥褴褛牡蛎阔绰煞白撬开诧异........三、讲授过程:1、齐读学习目标。

2、“初识人物梳理情节”浏览课文,根据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动词,梳理小说情节。

盼(1-4)――赞(5-19)――见(20-47)――躲(48)3、“精读文段人物告白”师:自由朗读20―47段,初步感知菲利普夫妇的性格。

师:跳读课文,画出描写菲利普夫妇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揣摩人物心理。

师:将菲利普夫妇的言行转换成心理活动,以第一人称口吻写下来。

出示例子: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

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

”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转化后:母亲心想:“这个死老头子,装什么绅士,家里生活这么穷,这不是多花冤枉钱!难道不知道发大财的于勤还没回来吗?哎哟,心疼死我的钱啦!我们好多计划还没实现,居然把钱用在买牡蛎上??算了,别让女婿笑话,好不容易把闺女嫁出去了。

买就买吧,我就别吃了。

若瑟夫也别吃了,多一个嘴还得多花钱,就这么办吧。

”师:请大家选上一处,写写看。

写完后请给你的同伴读一读。

师明确:用第一人称写作的好处是:便于读者体会作者心情,也便于直接抒发真情实感。

师:用准确的词语,说出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

生:展示师明确:虚伪,自私,势利,冷酷,唯利是图等。

师总结:总之,对待于勒,如果菲勒普夫妇心中有杆秤,应带是金钱大于亲情?所以菲利普夫妇最后躲于勒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第11课 我的叔叔于勒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第11课  我的叔叔于勒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一. 教材分析《我的叔叔于勒》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的叔叔于勒在家庭困境中,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最终走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

本文通过于勒的生平事迹,展示了他的坚韧、聪明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变革。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对人物描写、情节发展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文章深层次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于勒的敬佩之情,培养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文章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原因:学生对于文章深层次的含义可能理解不够,需要引导和挖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2.提问法: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背景资料。

2.教材:准备课文文本,供学生阅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变革,引出本文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标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节奏和情感。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合作探讨,分析文章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拓展(10分钟)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于勒的敬佩之情,培养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叔叔于勒》
课题: 《我的叔叔于勒》 课型:新授 授课人: 教学目 标: 1.理清故事情节 教学重难点:2.3 教学过程 检查预习 教师活动 多 媒体出示 生字和作者简介 学生活动 完成知识 卡片 2.理 解人物形象 3.领悟小说主题 学校: 课时: 1 课时 授课时间:
导入新课
根据你的课前预习 以及对课文内 容 的理解,如果让你读文章的题目, 你会重读哪一个词?为什么?
1
找句子分析作用 小组合作交流
Hale Waihona Puke 讨论交流独特的感受 读句子赏句子
2.阅读莫泊桑的《项链》 板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自私 人情冷漠 唯利是图

冷漠
人性弱点
吝啬
2
质疑激趣
识“变”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根据下面 的提 示, 任选一个角度, 梳理一下课文 的 情节结构。 原因→结果(逻辑 (心理) 期待→ 破灭
读课文 思考
开端→发展→高潮(情
节发展) 悬念→结局(技巧) 析“变” 请大家自读 20-46 自然段,找出文 中对人物描 写的语句,并分析表现 了任务怎样的性格或心理? 悟“变” 1.菲利普这对小人物真的就可恶之 至了吗? 2.找出若瑟夫心理描写的语句,谈 理解。 作业 1.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 现一位 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 样?200 字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