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碰撞安全进展
关于汽车正面碰撞的国内外安全法规综述(最新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关于汽车正面碰撞的国内外安全法规综述(最新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关于汽车正面碰撞的国内外安全法规综述(最新版)在日益发达的今天,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汽车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安全隐患。
车速越来越快,给人们的安全和财产带来的伤害也越来越大。
因此,汽车的安全性是汽车厂商、消费者及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
按照碰撞事故形态,汽车碰撞主要包括正面碰撞,侧面碰撞,追尾碰撞以及碰撞翻滚等。
其中,根据美国的一项统计资料显示,大约60%的碰撞事故发生于车辆前方,因此,进行汽车正面碰撞的探索研究尤其重要,制定汽车的正面碰撞法规、标准也是各个国家相关部门首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实车碰撞试验法规主要有美国的FMVSS和欧盟的ECE两大体系,其他国家的技术法规大多是参照以上两个法规体系制定的。
中国在碰撞法规的研究中主要借鉴了欧盟ECE法规体系,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国颁布了《汽车正面碰撞乘员保护的设计规则》到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中国在汽车安全法规的研究上正在积极地与国际接轨。
本文基于汽车正面碰撞研究,主要介绍欧美和中国的汽车碰撞法规。
1美国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实施车辆正面碰撞法规的国家,其于上世纪60年代授权美国运输部(DOT)对乘用车、多用途乘用车、载货车、挂车、大客车、学校客车、摩托车以及这些车辆的装备和部件制定并实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FederalMotorVehicleSafetyStandards,简称FMVSS),并率先于1986年颁布了FMVSS208《乘员碰撞保护》法规。
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研究进展综述

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研究进展综述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汽车主动安全系统逐渐成为汽车制造商关注的焦点。
主动安全系统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控制装置,实现车辆主动预防事故的技术系统。
这些技术系统可以通过监测驾驶员的行为、判断交通状况和控制车辆动作等途径,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性能和驾驶舒适度。
近年来,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以下将对几个主要的研究方向进行综述。
1. 防碰撞系统防碰撞系统是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一。
该系统通过使用传感器和相应的算法,能够实时检测与前方或者周围其他车辆的距离,并采取相应的预警和控制措施,以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
其中,自适应巡航控制技术(ACC)能够根据前方车辆的速度和距离来自动控制车辆的速度,保持适当的距离。
而紧急制动或自动刹车技术(AEB)可以根据车辆速度和前方障碍物的距离,自动进行制动操作,以防止碰撞事故的发生。
2. 车道保持辅助系统车道保持辅助系统(LKA)是一种通过摄像头或传感器来监测车辆所在车道位置的技术。
该系统可以通过控制方向盘,确保车辆保持在正确的车道内。
当车辆开始偏离车道时,系统会发出声音或振动的警报,提醒驾驶员进行纠正操作。
此外,LKA还可以实现自动转向功能,以避免潜在的碰撞危险。
3. 盲点监测系统盲点监测系统(BSD)主要通过使用雷达或摄像头等设备来检测车辆两侧的盲区,并提供相应的警报提示。
当有车辆进入盲区时,系统会通过视觉或声音警告驾驶员,以防止危险的变道操作或侧方碰撞的发生。
4. 疲劳驾驶检测系统疲劳驾驶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疲劳驾驶检测系统可以通过监测驾驶员的眼睛活动、面部表情和车辆的行为等指标,来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
当检测到驾驶员存在疲劳驾驶的倾向时,系统会发出视觉或声音警报,提醒驾驶员进行休息或停车。
5. 自动泊车系统自动泊车系统是一项适用于城市驾驶的辅助功能,能够通过使用传感器和自动控制系统,将车辆准确、安全地停入泊车位中。
汽车碰撞安全性能分析与优化

汽车碰撞安全性能分析与优化近年来,汽车碰撞安全性能的提升成为了汽车制造业的热点领域。
汽车碰撞安全性能直接关系到驾驶者和乘客的生命安全。
因此,针对汽车碰撞安全性能进行分析与优化是非常重要的。
1. 碰撞安全标准在进行碰撞安全性能分析与优化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相关的碰撞安全标准。
国际上常用的碰撞安全标准包括欧洲NCAP、美国NHTSA以及中国C-NCAP等。
这些标准对于汽车在不同碰撞情况下的安全性能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例如碰撞试验速度、碰撞形式等。
了解这些标准有助于我们在分析与优化汽车碰撞安全性能时有一个明确的指导。
2. 碰撞安全分析方法在进行碰撞安全性能分析时,我们常常采用数值仿真方法。
使用计算机模拟碰撞过程,可以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与实际碰撞情况相对应的结果。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减少实验成本,还可以在较早的设计阶段对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进行评估,帮助设计师进行优化。
对于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分析,常采用有限元分析(FEA)方法。
通过将汽车各部分划分为有限的单元,可以对碰撞发生时的受力和变形进行模拟。
使用这种方法,可以研究不同碰撞情况下汽车的变形程度、安全气囊的展开时间以及驾驶员和乘客的受力情况等。
这些数据有助于设计师优化车辆结构,提升碰撞安全性能。
除了数值仿真方法外,实验方法也是进行碰撞安全性能分析的重要手段。
通过在实验室里进行碰撞试验,可以直接观察汽车在碰撞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并测量受力、速度等参数。
这些实验数据与数值计算结果相结合,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
3. 碰撞安全性能优化了解了汽车碰撞安全性能的分析方法后,下一步就是进行碰撞安全性能的优化。
优化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车辆结构的优化是提升碰撞安全性能的关键。
通过优化车辆的钢板厚度、框架结构以及螺栓连接等细节,可以提高汽车的刚性和抗冲击能力,从而减少碰撞时的变形程度和能量传递。
其次,安全气囊系统的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安全气囊在汽车碰撞时能够迅速展开,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保护。
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 引言1.1 汽车安全技术的重要性汽车安全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和道路交通的日益繁忙,汽车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交通事故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汽车安全技术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通过引入各种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系统,帮助驾驶员更好地控制汽车,减少驾驶过程中的意外因素,并在事故发生时及时提供救援和保护措施。
而且,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汽车安全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行车环境。
汽车安全技术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个人和家庭的安全,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我们应该重视汽车安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共同努力打造一个更加安全、便利和舒适的交通环境。
【内容达到200字】1.2 目前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现状可以说是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安全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作为汽车安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许多车辆的标配。
这些系统通过感知周围环境、监控驾驶状况、提供驾驶建议等功能,有效提高了行车安全性。
自动驾驶技术更是汽车安全技术的一个重要突破,让车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主行驶。
随着各大车企的不断投入和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度和可靠性也在不断提升。
智能化救援系统则是为了提高车辆在紧急情况下的救援效率和速度而开发的技术,通过与监控中心连接,实现远程监测和救援指导。
车联网技术的应用也为汽车安全技术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可以实现车辆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行驶。
新材料在汽车安全上的应用也逐渐得到关注,高强度轻量化材料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提升车辆的结构强度和碰撞安全性。
目前汽车安全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进步的空间。
未来,人工智能在汽车安全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加普遍,为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汽车碰撞安全保证措施

汽车碰撞安全保证措施汽车碰撞安全保证措施是为了减轻汽车碰撞事故的严重程度,保护驾乘人员生命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碰撞安全已经成为汽车设计和制造的重要考虑因素。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汽车碰撞安全的保证措施。
1.防护结构设计:汽车的防护结构是指车身的结构设计,包括前部、侧部以及后部的结构设计。
车身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吸收和分散碰撞能量,减少驾乘人员受到的冲击力。
同时,车身还应设计优化的变形区域,将碰撞能量吸收到变形区域,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
2.安全气囊系统:安全气囊是一种被动安全装置,当车辆发生碰撞或意外情况时,安全气囊能够迅速充气,并形成类似气垫的结构,保护驾乘人员免受碰撞造成的伤害。
现代汽车通常配备前排、侧排以及头部安全气囊,以提供更全面的碰撞保护。
3.安全带系统:安全带是最常见的被动安全装置,通过限制驾乘人员在碰撞时的身体运动,减少对头部、躯干和四肢的伤害。
现代汽车普遍采用三点式安全带,即两个肩带和一个腰带的组合,以提供更好的保护效果。
4.防锁死制动系统(ABS):ABS是一种主动安全装置,通过调节车轮的刹车力度,防止车轮锁死,提供更好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在紧急制动或避免碰撞的情况下,ABS能够使车辆保持在更好的控制状态,减少碰撞的发生和程度。
5.车辆动态稳定控制系统(ESP):ESP是另一种主动安全装置,通过感知车辆的横向和纵向状态,及时调节车辆的制动力和动力分配,保持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ESP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减少打滑、侧滑等失控状况,提供驾驶员更好的操控感和减少碰撞风险。
6.前碰撞预警系统:前碰撞预警系统通过使用雷达、摄像头等感知设备,实时监测车辆前方是否存在障碍物,并提供可视或听觉警报,引导驾驶员采取适当行动。
这些系统可以大大降低前方碰撞的发生率,从而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
总之,汽车碰撞安全保证措施是通过设计和应用各种主动和被动安全装置来保护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
汽车碰撞测试技术综述

汽车碰撞测试技术综述车祸是我们生活当中非常常见的一种事故,而汽车碰撞测试就是为了保证汽车在发生车祸时能够更好地保护乘客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而开发的一种技术。
本文将综述现代汽车碰撞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测试标准和研究进展等方面的内容。
一、汽车碰撞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汽车碰撞测试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当时的测试主要是通过实际的车辆撞击来进行,但是这种方式显然过于危险,也难以得到理想的结果。
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对汽车碰撞测试技术进行系统研究,但是当时的测试还非常原始,主要是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进行模拟。
到了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工程力学的发展,汽车碰撞测试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进展,开始出现了现代化的测试设备和标准化的测试方法。
二、汽车碰撞测试的标准和测试方法汽车碰撞测试的标准主要有欧洲标准、美国标准和中国标准等。
欧洲标准主要是由欧洲联盟提出,其中包括了对车辆安全性能的多项测试标准,如正面碰撞测试、侧面碰撞测试、滚翻测试等。
而美国标准主要是由美国政府制定的联邦安全标准(Federal Motor Vehicle Safety Standard,FMVSS)所规定的。
中国标准则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制定的GB标准。
汽车碰撞测试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实际碰撞测试,另一种则是数值仿真测试。
实际碰撞测试的优点在于能够更真实地模拟车辆在实际交通事故中的情况,但缺点也很明显,测试成本较高,测试时风险较大。
而数值仿真测试则是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可以精准地得出车辆在碰撞中的受力及变形情况,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测试方法。
三、汽车碰撞测试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现代汽车碰撞测试技术的不断发展,测试精度和测试方法也在不断得到改进。
例如,现有的实际碰撞测试主要针对的是车辆上部的变形,而对于车底的变形则重视不够,为了更好地模拟实际交通事故的情况,日本、欧洲和美国等地的相关研究者们纷纷开始设计更细致的测试设备和更严格的测试标准,以更全面地考虑车辆在碰撞中的变形情况。
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及措施概述

汽车碰撞安全性是衡量汽车安全 性能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乘 员和行人的生命安全。
汽车碰撞安全性的法规与标准
法规
各国政府和汽车行业组织都制定了一系列汽车碰撞安全性的法规和标准,以确 保汽车的安全性能。
标准
常见的汽车碰撞安全性标准包括欧洲的ECE法规、美国的FMVSS法规和中国的 C-NCAP标准等。
汽车碰撞安全性 设计及措施概述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汽车碰撞安全性概述 • 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 • 汽车碰撞安全性措施 • 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及措施的应
用案例 • 总结与展望
01
汽车碰撞安全性概述
汽车碰撞安全性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汽车碰撞安全性是指车辆在碰撞 过程中对车内乘员和行人的保护 能力。
在某次事故中,由于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和 措施的应用,使得车内乘客在碰撞中受到的
伤害程度较低,减轻了医疗负担。
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及措施在某项技术中的应用案例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提升安全性能
在某项技术中,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和措施的应用使得该 技术的安全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了 更好的保护。
经验
在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和措施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如采用高强度材料、优化车身结构、增加安全气囊 等,这些经验为进一步改善汽车碰撞安全性提供了有 力支持。
展望
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及措施将 朝着更加智能化、主动化的方向发展,如采用先进的 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能 ,减少碰撞事故的发生。
汽车碰撞安全性措施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车辆设计、生产工艺、成本等因素,以确保在提高安全性的 同时不会对车辆的其他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汽车碰撞安全技术分析

汽车碰撞安全技术分析汽车事故是造成许多人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减少交通事故的风险并提高乘坐汽车的安全性,汽车制造商和技术专家们一直在不断地研发和改进汽车碰撞安全技术。
本文将深入分析汽车碰撞安全技术,包括被动安全和主动安全两个方面。
被动安全技术是指在发生碰撞事故时,通过车辆结构和安全气囊等装置来保护乘车人员的安全。
首先,车辆结构是被动安全技术的基础。
现代汽车采用了高强度钢材和防撞梁等结构设计,以提供更好的抗碰撞能力。
这些结构可以将碰撞产生的能量分散并减少对车内乘员的影响。
其次,安全气囊是被动安全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气囊可以在碰撞发生时迅速充气,为乘车人员提供额外的保护。
安全气囊的主要作用是减少头部的冲击力和保护乘车人员的胸部以及腹部等脆弱部位。
同时,安全带也是被动安全系统的关键部分,它能够限制乘车人员的运动范围,减少碰撞对身体的伤害。
除了被动安全技术,主动安全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主动安全技术是预防事故发生的一种方式,通过提供驾驶辅助功能,改善驾驶者的反应能力,减少潜在的碰撞风险。
例如,车辆稳定控制系统(ESP)是一种常见的主动安全技术。
当车辆出现侧滑或失控时,ESP系统可以通过自动调整车辆制动力和驱动力的分配来保持车辆稳定,降低发生事故的概率。
另一个重要的主动安全技术是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
该系统使用雷达、激光或相机等传感器来检测前方障碍物,并在驾驶员无法及时反应时自动施加制动力,以避免碰撞。
研究显示,AEB系统在交通事故中可以显著减少碰撞的发生,并有效降低事故的严重程度。
无人驾驶技术也是未来汽车主动安全的发展方向之一。
无人驾驶技术利用激光雷达、摄像头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对车辆位置、周围环境和其他车辆的自动感知和判断。
无人驾驶技术有望实现高度智能化的驾驶,减少人为因素对交通事故的影响。
然而,尽管汽车碰撞安全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改进的空间。
首先,由于碰撞测试标准和法规的不一致性,车辆在不同地区和市场的碰撞安全表现可能存在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est Specification
USA
Assessment
Occupant criteria Vehicle structure Interior compartment Fuel system integrity Occupant evacuation
56 kph Deformable Barrier, 40% overhang 2 dummies + luggage
各类强制性结构安全试验
中国汽车碰撞安全前景
教育和人才培养
汽车结构在碰撞事故中的 作用
碰撞传感器和乘客保护系 统
产业/商业机会
5年展望
世界交通事故统计 (2000年)
•
• • • • •
死亡人数: 130万 受伤人数: 3000万 每25秒有1人因交通事故死亡 每1秒有1人因交通事故受伤
对年龄低于34岁的群体,交通事故死亡占第一位
Front Impact Modes
Straight Front
Assessment
Occupant criteria Vehicle structure Interior compartment Fuel system integrity Occupant evacuation
Angular
Assessment
Legal and Corporate Requirements
• Public Media & Consumer Organizatio ns
– North America
• NCAP, LINCAP, IIHS
– Europe
• Euro-NCAP, ADAC, AMS, WHICH, VDS/AZT, THATCHA M
汽车碰撞安全进展
顾镭 博士 徐有忠博士 奇瑞汽车公司 奇瑞乘用车工程研究院
内容提要
•
世界汽车碰撞安全概况
•
• •
世界汽车碰撞事故统计和 趋势 各国汽车安全法规和要求 世界交通安全展望
汽车结构安全设计和计 算机仿真
•
• •
• • •
• • • • •
汽车结构安全设计及优化
结构安全计算机仿真设计
汽车安全测试方法简介
值)
• 财产损失: 120--210亿美元/年 (1.5%中国年总产
• 交通事故死亡率: 世界第一位 • 交通事故死亡人数: 世界第一位
原因
• 对年龄15--45岁的群体,交通事故是第一死亡
/china-auto-acc-deaths.cfm
财产损失: 五千亿美元 (中国2000年总产值:一万亿美元)
美国交通事故统计 (2000年)
• 死亡人数: 41821 • 受伤人数: 530万 • 车辆损坏: 2760万
美国交通事故统计 (2000年)
• 财产损失(2000年):
2306亿美元
• 98万美元/死亡 • 110万美元/严重受伤
中国交通安全统计(2002年)
56公里/小时 实墙碰撞
翻滚25%
头 /颈 胸 力/变形 臀 /腿
欧洲新车前撞评估试验 IIHS前撞试验(美国)
头 /颈
胸 力/变形
臀 /腿
64公里/小时 可变形障碍碰撞
侧面碰撞评估试验简介
美国新车侧撞评估试验
澳大利亚, 欧洲, 日本新车 侧撞评估试验
美国IIHS侧撞试验
侧撞评估试验(欧洲, 澳大利亚, 日本)
行人安全 前撞
侧撞
美国侧撞试验 欧洲新车侧撞试验 侧撞柱试验 车车协调侧撞试验
FMVSS208 新车评估 保险公司 车与车协调 传感器
乘客安全
主要安全法规及要求
主要汽车碰撞试验
• • • •
美国汽车安全法规 • 前部碰撞评估试验 欧洲汽车安全法规 • 侧面碰撞评估试验 加拿大汽车安全法规 • 美国IIHS汽车碰撞试验 • IIHS部分重叠前部碰撞试验 日本汽车安全法规 • IIHS侧面碰撞试验 • 欧洲新车碰撞评估试验 • 日本新车碰撞评估试验
Low Speed
Assessment
Occupant criteria Vehicle structure Interior compartment Fuel system integrity
Comparison of Regulatory Frontal Im pact Modes
Europe
• 交通事故: 77万 • 死亡人数: 109400 (美国: 41000) • 占世界汽车总量的1.9% • 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15% • 交通事故死亡已取代自杀成为因伤害死
亡的第一原因
中国交通安全数据 (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10月估计)
• 交通事故死亡人数: 600/天
• 受伤人数: 45000/天
Test Specification Assessment
Vehicle structure Interior compartment Steering column disp. Fuel system integrity 50 kph curb weight Occupant criteria Vehicle structure Interior compartment Fuel system integrity Occupant evacuation
汽车安全设计目标(续)
• Develop economic solutions (Weight & Co st) • Reduce number of prototypes • Ensure the vehicle satisfies the crash relate d requirements for the intended sales mark ets. • Additionally, ensure the vehicle satisfies sa fety related Chery Safety Design Guidelines (CSDG) and program specific safety relate d targets (e.g. 5 star NCAP).
头 /颈 胸 臀 /腿
50公里/小时
侧撞评估试验(IIHS, 56公里/小时)
侧撞柱试验(29公里/小时)
撞行人试验简介
头: 头部受伤判据
大腿: 受力/弯曲
小腿:受力/弯曲/剪力
车顶强度试验简介
美国政府法规: 静力下压12.5CM, 最大抗压力必须达到车重的1.5倍.
最新美国法规(2008年生效), 最大抗压力必须达到车重的2.5倍.
7 8
9 10
Tuberculosis Measles
Traffic Accidents Congenital anomolies
Tuberculosis War
Diarrhoeal Diseases HIV
Sourc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各国交通安全展望
• • • • • • •
Occupant criteria Vehicle structure Interior compartment Fuel system integrity Occupant evacuation
Offset
Assessment
Occupant criteria Vehicle structure Interior compartment Fuel system integrity Occupant evacuation
• 中国2004年5月1日公布了第一部交通安
全法
交通安全的紧迫性/重要性 • • • • • •
中国是世界交通事故死亡率最高国家之一 顾客要求 公共要求 政府法规 汽车厂商竞争 信息(汽车安全排名,汽车安全评估等)
汽车安全设计
车顶 后撞
翻滚 车顶强度
汽车安全设计要求:
•政府法规 •公共试验 •厂家规范
• 美国新车碰撞评估试验
轿车事故死亡分布(美国 1991-1997)
乘客死亡分布 (事故类型 , 美国 1991-1997)
撞其它车 轿车撞大卡车 三车以上碰撞事故 轿车撞皮卡 轿车撞轿车 单车事故
0%
10%
20%
30%
40%
50%
日本交通伤亡
其他1% 行人27%
机动车辆 42%
自行车10% 摩托车20%
印度交通伤亡
机动车辆 12% 其他 5%
摩托车27%
行人42%自行车14% Nhomakorabea交通事故类型 (美国)
尾撞3%
翻滚25%
前撞40%
侧撞32%
前撞测试简介
56公里/小时 实墙碰撞
澳大利亚, 欧洲, 日本
美国新车前撞评估试验
澳大利亚, 欧洲, 日本新车 前撞评估试验
美国IIHS
美国新车前撞评估试验简介
汽车安全设计目标
• Identify frame architecture & crush distance requir ed • Establish compatible packaging space • Establish vehicle level targets and cascade to syst em, subsystem, and components • Improve occupant protection • Early evaluation of vehicle crash behavior in the d evelopment process • Help establish optimal crash pulse and overall saf ety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