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名利场_杨必译本的翻译浅析_王沛

合集下载

试析《名利场》杨必译本语言和意识形态的再创作

试析《名利场》杨必译本语言和意识形态的再创作

试析《名利场》杨必译本语言和意识形态的再创作
《名利场》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人性至深、思想精深”的文
学经典。

而杨必译本则是其中文版的经典之一,其语言和意识形态的再创作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其语言和意识形态的再创作谈谈个人看法。

首先,从语言上来看,杨必译本对《名利场》的语言进行了再创作。

他采用简明清晰
的语言风格,将法国文学经典搬到了中文环境中。

杨必译本的语言直截了当,尽量避免了
花哨的修辞和华丽的辞藻,而且还有意为之的简洁和优美。

比如,在对人物形象和心理描
写方面,杨必译本用简明明了而又确切的语言,将巴尔扎克生动的笔触精准地传达给了中
文读者。

在这种语言风格的基础上,杨必译本淡化了法国文化的异质性和传统文化的历史
年代感,使《名利场》的内容和风格更加接近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进而更容易被人接受
和理解,使巴尔扎克的文学思想能够在中文环境中发扬光大。

其次,从意识形态的再创作来看,杨必译本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与原著相比,杨必
译本中更加强调了个人的处境和命运,赋予了小人物更多的关注和呈现,如山野孩子卢珀
兹的命运,其中呈现的是旧日制度下农民的艰难处境和他们与城里人的固有差异,是人与
社会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与原著中法国封建贵族与中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形成了小动物与自
然的比喻,在这里,杨必译本紧贴现实,凸显了人物的生命条件和人际关系,并针对中国
的特殊历史背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和变动。

浅析《名利场》杨必译本的翻译

浅析《名利场》杨必译本的翻译
葛立泽儿夫人见她这样谦虚心里很喜欢从此不讨厌例句五使用了被动语态但是译文却在没有更换主语的情况下处理成了主动语态不仅语义未失还与原文相得四选词准确杨译充分发挥了中文词义更精确的特点把英文里比较宽泛的不对等的词处理的生动传神
青年 与社会
2 0 1 4 年5 月下 第l 5 期 总第5 6 1 期
浅析 《 名利场 》杨必译本的翻译
字表达 。 例 4: He ma y g o a n d t e l l Mi s s P i n k e r t o n t h a t I h a t e h e r w i t h
a l l my s o u l 。
表 时 间 和 地 点 的名 词 ,还 可 以是 表 外 因和 工 具 的 词 ; . 而汉语 要表达 同样 的意思却往往直接用人来作 主语 。杨 必笔下 “ 物 称 ” 主语 转 换 为 “ 人 称 ” 主语 的例 子 比 比皆 是 。
例 3: L o v e ma y b e f e l t f o r a n y y o u n g l a d y e n d o we d wi t h
mo l l i i f e d t o w a r d s t h e l i t t l e w o ma n .

葛立泽儿夫人见她这样谦虚 ,心里很喜欢 ,从 此不讨厌
她 了。
r o o m o f t h e h o u s e ,a n d e v e r y t h i n g i n e v e yo r n e o f h e r d r a we r s .

原文 的风貌 ,又符合汉语 的语言习惯和句子 的逻辑关 系 ,那 么原文的主语就会保 留下来 。 试看下面这几个例子 :

浅析《名利场》杨必译本的翻译

浅析《名利场》杨必译本的翻译

浅析《名利场》杨必译本的翻译作者:张敏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15期【摘要】杨必根据汉语的语义结构,对句子作适当的调整,使得整部译作流利晓畅,将英语译成地道、自然的汉语。

【关键词】英汉“主语”异同;主语的省略;转换和对应思果先生曾评价道:“杨必女士译的萨克雷的《名利场》是真正难得看到的佳译。

杨译不仅真实再现了原文的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而且熟练地使用地道、流畅的汉语,忠实地描述了资本主义社会就是一个弱肉强食、争名夺利的“名利场”,传达了原作幽默、讽刺的意味,再现了原作的思想倾向。

一、主语的省略英语是主语显著的语言,而汉语是主题显著的语言,所以汉语中有很多无主句。

翻开“Vanity Fair”,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每个句子都有主语。

杨必一定意识到了汉语的这种意合特征,所以好多句都译得特别简洁,能省略的决不保留。

例1:You may be sure that she showed Rebecca over every room of the house,and everything in everyone of her drawers.不用说,她带着利蓓加参观家里的每一间屋子,又打开抽屉把一样样东西翻出来给她瞧。

例2:“It is some of Sedley’s wine,”whispered the butler to his master.佣人头儿轻轻对主人说:“是赛特笠的酒。

”例句一中,主语“you”是虚指,没有实在意义,可以指代任何看到这部作品的人。

为了突显“主题”,所以译文中没有必要将其译出。

例句二中,“it”这个代词,在这里代替上文提到过的事物,既然已经提及,就没有赘述的必要了。

二、主语的转换“人称主语”和“物称主语”也可分别称为“有灵主语”(animate subject)和“无灵主语”(inanimate subject)。

英语中的“无灵主语”可以是事物名称,抽象概念,也可以是代表时间和地点的名词,还可以是表外因和工具的词;而汉语要表达同样的意思却往往直接用人来作主语。

译论专题2-翻译评析

译论专题2-翻译评析

b. 刚从牛津大学毕业的Crisp先生,正在Chriswick
教区Flowerdew牧师手下做助理牧师。他因此爱上 了她。 c.契息克的弗拉活丢牧师手下有一个副牧师,名叫 克里斯泼,刚从牛津大学毕业,竟因此爱上了她。 (杨必译)
(2)This infatuated young man used sometimes to take tea with Miss PINKERTON, to whom he had been presented by his mamma, and actually proposed something like marriage in an intercepted note, which the one-eyed apple-woman was charged to deliver. a. 由他母亲引见平克顿小姐后,他有时会去和她一起 喝茶。从被拦截的字条可以看出他曾让杜眼的买苹 果妇人传信给夏泼小姐并从中向她说出类似求婚的 字眼。
这个昏了头的小伙子曾经由他妈妈介绍给平克
顿小姐,偶然也到她学校里去喝茶。他托那个独眼 的买苹果女人给他传递情书,被人发现,信里的话 简直等于向夏泼小姐求婚。
③ Mrs. Crisp was summoned from Buxton, and abruptly carried off her darling boy; but the idea, even, of such an eagle in the Chiswick dovecot caused a great flutter in the breast of Miss Pinkerton, who would have sent away Miss Sharp but that she was bound to her under a forfeit, and who never could thoroughly believe the young lady’s protestations that she had never exchanged a single word with Mr. Crisp, except under her own eyes on the two occasions when she had met him at tea.

【doc】文学翻译批评与译者的翻译立场——杨必译《名利场》评析

【doc】文学翻译批评与译者的翻译立场——杨必译《名利场》评析

文学翻译批评与译者的翻译立场——杨必译《名利场》评析第30卷第5期2O1O年5月咸宁学院JournalofXiannin~UniversiV o1.30,No.5Mav.2010文章编号:1006—5342(2010)05—0067—03文学翻译批评与译者的翻译立场——杨必译《名利场》评析?杜颖(贵阳中医学院外语教学部,贵州贵阳550001)摘要:本文从贝尔曼提出的翻译批评理论中有关译者的翻译立场入手,结合杨必女士翻译的《名利场》译文探讨译者的翻译立场对翻译过程和翻译作品的影响.阐明从译者翻译立场来进行文学翻译批评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关键词:译者;翻译立场;文学翻译批评;《名利场》中图分类号:I561.074有了文学翻译就必然有文学翻译批评,近年来,随着翻译事业的蓬勃发展,人们更期盼借助于翻译批评来促使文学翻译质量的提高,使文学翻译活动走向成熟与完善.翻译批评,"说到底,就是要给文学翻译一个方向"(许钧,1996:310).季羡林先生也曾指出:"翻译事业要发展,要健康地发展,真正起到促进中华文明发展的作用,就不能没有翻译批评"(季羡林,许钧,2001).但是由于长期以来,译者无法摆脱命定的"一仆侍二主"的尴尬境地,这不仅因为翻译一直处于一种"被遮掩,被压制,被排斥状态和仆人状态"(Berman,1984:15),更因为传统译论中"作者中心论和原着中心论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这使得作者和原着成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崇拜对象"(屠国元,朱献珑,2003).因而在传统的"作者中心论"的翻译观念影响下,翻译批评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于对译文的文本分析,通过对比指出译文的错误和不足,评定译者在多大程度上忠实于原文和原作者, 并以此为标准认定一部译作的优劣.而这种的一家之谈必定是否定了一些译者的创造性劳动的,也是很主观的.正因为如此,笔者认为法国当代着名翻译理论家安托瓦尔? 贝尔曼在其《翻译批评论:约翰?唐》一书中提出的翻译批评理论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他在书中探讨了怎样进行翻译批评——即从翻译主体切入,批评者要在阅读和比照译文与原文的基础上,考察译者的翻译立场.译者从事翻译活动都是在某种翻译冲动(即译者从事翻译的动力) 驱使下进行的.同时,任何翻译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完成一定任务.而且,一定的翻译环境(周围对翻译的认识和态度)也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于译者,译者必将其内化,只是内化程度不同.此外,作为批评者,首先要做的是确立译者翻译立场问题,贝尔曼指出译者的立场有时在译序,译后记,或者译者的有关访谈中会有所陈述,但最根本的途径仍在译文中.不过,关于如何通过译文来确定译者的翻译立场,或者换句话说,译者的翻译立场体现在译文的哪些方面,贝尔曼并没有详谈.笔者以为,译者的翻译立场可以从译者自身经历,译者性别和译者所处的时代体现出来.本收稿日期:2010-02—19文献标识码:A文就贝尔曼提出的译者翻译立场问题结合杨必女士译的《名利场》作出简要的评析.《名利场》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萨克雷的大作,这部作品是以两个女性的命运为主线的.作为建国后首先关注萨克雷的学者之一,杨必女士在1957年翻译了这一作品,生动地再现了英国19世纪上层社会形形色色的人物.翻译中所使用的语言一如萨克雷的原作,风趣幽默,选词精辟准确,行文流畅自然.不过可惜在《名利场》的译本中杨必女士并没有作出译序和译后序,而是由她的姐姐杨绛女士代笔的前言和译本序,所以我们无法从序中得知杨必女士的翻译立场.但是在杨绛女士所作的《记杨必》一文中曾经说到"杨必翻译的《名利场》如期交卷,出版社评给她最高的稿酬.……《名利场》再版,出版社问她有什么要修改的,她说:'一个字都不改.'这不是因为自以为尽善尽美,不必再加工修改;她只是没有这份心力(杨绛,1994: 126)."作为新中国最早的文艺出版社,也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文艺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能给杨必女士"最高的稿酬"应该是对她的译作的认可.而认可的标准是什么,应该是和译者忠实的反映了原作的风貌,让读者体验到了和阅读原作一样的乐趣分不开的.正如在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的《名师评译丛书》中,思果先生选评了杨必译的《名利场》中开篇总论题所说的"罕见的佳译"那样.他说,"杨必女士译的萨克雷的《名利场》是真正难得看到的佳译.我不知道有谁能有这么好的中文把一本外国小说译得这样可以愉快一读的.这本译作读来就像读《红楼梦》, 《儿女英雄传》等中国小说一样舒服,完全没有念不下去, 诘屈聱牙的地方——当然也不是中国小说,是另一种味道的小说(2004:2)."从以下几个例子可以体现出译者翻译立场对译本的影响.I.…whoisagoodChristian,agoodparent,agoodchild,agoodwifeoragoodhusband,whoactuallydoeshavea disconsolatefamilytomournhisloss……真的是虔诚的教徒,慈爱的父母,孝顺的儿女,贤68成宁学院第3O卷良的妻子,尽职的丈夫,他们家里的人也的确哀思绵绵的追悼他们……普普通通的英文单词good在原文中读起来并不单调,因为作为一个高频词,它本身的词义是很丰富的,可是如果都译为"好",则译文淡而无味.译者恰当地增译为五个汉语形容词:"虔诚的""慈爱的""孝顺的""贤良的"和"尽职的",来描述不同人物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显得非常灵活生动.由于杨必女士具有相当深厚的英语根底(31岁时被复旦大学评为英语系副教授),因此她对于原文的驾驭能力极强,呈现出来的译文自然贴切传神.2."Dinner!"roaredMrOsborne."MrGeorge,isn'tcomein,sir,"interposedtheman. "DameMrGeorge.sir.AmImasterofthehouse?DIN—NER!"MrOsbornescowled.Ameliatrembled.Atelegraphic com~unicationofeyespassedbetweentl1eotherthreeladies. Theobedientbellinthelowerbeginsbeganringingthean—nouncementofthemea1.Thetollingover,theheadofthefami—lythrusthishandsintothegreattail—pocketsofhisgreatblue coatandbrassbuRons,andwithoutwaitingforafurtheran. nouncement.strodedownstairsalone,scowlingoverhisshou1. deratthefourfemales."What'SthemaRernOW.mydear? Askedoneoftheother.astheyroseandtrippedgingerlybe.J1indthesire.Isupposethefundsarefalling."whisperedMissWin;andSO,tremblingandinsilence,thishushedfe? malecompanyfollowedtheirdarkleader.Theytooktheir placesinsilence.Hegrowledoutablessing,whichsoundedas grufflyasacurse.Thegreatsilverdish—Coverswereremoved. Ameliatrembledinherplace,forsheWasnexttotheawfulOs—berne,andaloneonhersideoftable—thegapbeingocca? sionedbytheabsenceofGeorge.''奥斯本先生对他大声喝道""开饭!"佣人答到:"老爷,乔治先生还没有回来."奥斯本先生沉着脸说道:"乔治先生干我屁事!混账!我才是这儿的主人.给我开饭!"爱米丽亚吓得直哆嗦,其余的三个小姐互相使眼色通了个电报,屋子底层立刻乖乖的打起铃子催吃饭.铃声一停下来,一家之主不等佣人来请,把手插在蓝大衣的大口袋里(他的大衣外面钉着一排黄铜扣子),自管自大踏步往楼下走,一面回头向四个女的瞪了一眼.她们站起身来小心翼翼的跟在父亲后面走下去, 其中一位小姐问道:"亲爱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乌德小姐轻轻答道:"大概是公债跌价."一群女人不敢做声,战战兢兢的跟着满面怒容的领队人下去,不声不响的在各人自己的位子上坐好.吃饭前他粗声祈祷,听上去只像咒骂.过后当差的上来开了银子的碗碟盖.爱米丽亚怕得直发抖,因为她恰巧坐在可怕的奥斯本先生旁边,而且乔治不在,桌子这边空了一个位子,只剩她一个人.在这一段中老奥斯本先生的父权制思想在他的话语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danm"是一个用来表示愤慨和不耐烦的感叹词.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杨必女士并没有把这个词直译出来,而是译为"乔治先生干我屁事".通过加上不是很文雅的"干我屁事"这几个字老奥斯本先生那种在女性面前傲慢无礼的权威显露无疑.同样的当他说"s时,语气中分明是带着讽刺的口吻,为此杨必女士用"混账"二字来代替"先生"再紧跟一个感叹号,犹如神来之笔,读起来畅快无比."AmImasterofthehouse"句型结构是一个一般疑问句,可作者想传达给读者的确是一个反问的含义,因此杨必女士把它译为"我才是这儿的主人"这个肯定句来突出"我"的身份?——老奥斯本先生在家里的权威.萨克雷先生使用大写的"DINNER"是为了让读者留意到老奥斯本先生的语气.杨必女士似乎也留意到了这一点把它处理为一个感叹句"给我开饭".紧接着又使用了三个男性化的词"thrust","strode"和"scowling"以此和后面的"andSO,tremblingandinsilence,thishushedfemalecompany followedtheirdarkleader.Theytooktheirplacesinsilence.''形成强烈的对比.如果说萨克雷先生"描写人物往往能深入他们的心理,所以能体会出小说里那些人物的心思情感" (杨必,2005:714)的话,杨必女士也通过自己的文字做到了这一点,她使用了"插","大踏步","瞪"和"不敢作声","战战兢兢","不声不响"来再现了原作者的创造意图.可以说,译文所表达的形象内容与原文中所表达的形象内容是大致相同的.由于杨必女士的译本是出现在20世纪50 年代末,而那个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广大人民在摆脱了这么多年来的思想禁锢后,最渴望的就是精神上的解放.在这一时期的翻译家在从事翻译工作时,立场也是很明确的, 即都希望译出优秀的,忠实反映原作风貌的作品,以打开和外界交流的窗户.也就是说,杨必女士遵守了翻译艺术中的"同一律",因而取得了与原文相似的艺术效果.3.Madam,一A且erhersixyears'residenceattheMall,I havethehonorandhappinessofpresentingMissAmebaSodley toherparents,asayoungladynotunworthytooccupyafittingpositionintheirpolishedandrefinedcircle.Thosevirtues whichcharacterizetheyoungEnglishgentlewoman,thoseac- complishmentswhichbecomeherbirthandstation,willnotbe foundwantingintheamiableMissSedley,whoseindustryand obediencehaveendearedhertoherinstructorsandwhosede- lightfulsweetnessoftemperhascharmedheragedandher youthfulcompanions.夫人——爱米丽亚?赛特笠小姐在林荫道已近修必六年,此后尽堪在府上风雅高尚的环境中占一个与她身份相称的地位,我因此感到万分的荣幸和欣喜.英国大家闺秀所特有的品德,在她家世和地位上所应有的才学,温良的赛特笠小姐已经具备.她学习勤勉,性情和顺,博得师长们的赞扬,而且她为人温柔可亲,因此,校内无论长幼,一致喜爱她.这一段是平克顿小姐在爱米丽亚回家前写给她父母的一封信.萨克雷先生用了一系列很正式的词如"resi—dence","honor","presenting","notworthy","polished andrefinedcircle"来描写平克顿小姐这么一个趋炎附势爱装腔作势的人,她故意在出生良好的爱米丽亚父母面前卖弄知识,以显示自己的身份.而另一方面却又处处针对没有任何利用价值利蓓加.萨克雷先生正是在讽刺她的这种虚伪的人性.相应的,杨必女士用了"修必六年","尽堪在……","万分的荣幸和欣喜","无论长幼"等书面语来与之呼应.因为译者的立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她在翻译中所采用的方法,祝庆英女士正是想要给读者呈现一个萨克雷笔下真实的人物角色,因而也极好的传达了原作的创作意第5期杜颖文学翻译批评与译者的翻译立场——杨必译《名利场》评析69 图.4.1wishyouwould.andstaythere.Y ouwillfindthe bailiffsatBareacresverypleasantcompany,andIshallbe freedfromlendingmoneytoyourrelations,andfromyourown damnedtragedyairs.Whoareyoutogiveordershere?Y ouhavenomoney.Y ou'V egotnobrains.Y ouwereheretohavechildren,andyouhavenothadany.Gaunt'stiredofyou;andCeorge'swifeistheonlypersoninthefamilywhodoesn'twishyouweredead.Gauntwouldmarryagainifyouwere.再好也没有,你去了也别回来.我跟贝亚爱格思那儿的地保做伴儿准觉得谕快,也省得我在借钱给你家里的人.打量我爱瞧你那愁眉苦眼的样子吗?你是什么人,就敢在这屋里发号施令?你没有钱,也没有脑子.娶你来就为的是叫你生孩子,可是到今天也没生出来,岗脱早已对你腻味了.这家子里头,除了乔治的老婆,谁不希望你赶快死了拉倒?你死了,岗脱倒能再娶一个.这一句话中"Y ouwillfindtl1ebailiffsatBareacresverypleasantcompany.andIshallbefreedfromlendingmoneytoyourrelations,andfromyourOW/1damnedtragedyairs"中的"fromyourOWndamnedtragedyairs"是和前面的"from~lend—ingmoneytoyourrelations"形成对比的,如果只考虑忠实对等的话,杨必女士可以译为"也省得我看你愁眉苦脸的样子".可她偏偏把它转译为一个反问句式,把斯丹恩勋爵对岗脱太太的嘲讽和蔑视表露无疑.而这种处理手法也用在了随后的句子"George'swifeistheonlypersoninthefamilywhodoesn'twishyouweredead"中.这两个反问句感觉一气呵成,读起来畅快淋漓.在"tiredof"一词上,译者还选择了一个贬义词"腻味了"体现出在一个父权至上的社会里男性对待女性的态度."拉倒"二字和前面的"打量"一样,表达出了斯丹恩勋爵对岗脱太太的冷漠.和原句比较起来,杨必女士的翻译不仅体现了斯丹恩勋爵男权主义思想, 而且还用自己的方式加强了这种效果.贾植芳先生曾回忆道"她是一位新潮小姐,人也漂亮,……我用开玩笑的口气说,你三十多了,年龄也不小了,中国有句老话说,女大当嫁,我给你找个对象吧.杨必的眼界很高,要找二姐夫钱钟书那样的大学者."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她所追求的是两性的平等,因而她更能体会在那种状态下女性所受到的歧视.译者性别所决定的翻译立场帮助她很好的重现了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5.IfMissRebeccaSharphaddeterminedinherheartup—onmakingtheconquestofthisbigbeau,Idon'tthink,ladies, Wehaveanyriz.httOblameher:forthoughthetaskofhusband—huntingisgenerally,andwithbecomingmodesty,entrusted byyoungpersonstotheirmalTlma.5,recollectthatMissSharp hadnOkindparenttoarrangethesedelicatemattersforher, andthatifshedidnotgetahusbandforherself,thereWaS110 oneelseinthewideworldwhowouldtakethetroubleoffher hands.利蓓加打定主意要收服这个肥大的花花公子,请各位太太小姐别怪她.一般说来,娴静知礼的小姐少不得把物色丈夫这件工作交给妈妈去做,可是夏泼小姐没有慈爱的母亲替她处理这么细致烦难的事儿,她自己不动手,谁来代替呢?在夏泼的眼中,她的伴侣是谁并不重要,但是他一定要富有.因此,即使她并不爱乔瑟夫,她还是会主动出击.在这~点上,她和那个时代的女性是不同的,夏泼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收服"二字正好能体现出她对自己的婚姻的主动性."萨克雷写小说力求客观,不以他本人的喜爱或愿望而对人物,对事实有所遮饰和歪曲.人情的好恶,他面面俱到,不遮掩善良人物的缺点,也不遗漏狡猾,鄙俗人的一节可取.(杨必,2000:1)"萨克雷尽管不认同夏泼的处事原则但是对她还是有一丝同情的.杨必女士终身未婚,在杨绛女士所作的《记杨必》一文中有这么~句话:"爸爸说至于结婚一他顿了一下'如果没有好的,宁可不嫁'爸爸深知阿必虽然看似随和,却是个刚硬的人.要驯得她柔顺不容易.阿必本人也坚决不愿意."由此可以看出译者是一个很有独立意识的女性.因此在"andthatifshedidnotgeta husbandforherself,thereWO.S110Oneelseinthewideworld whowouldtakethetroubleoffherhands"这个句子中,译者大胆的把它译为一个反问句,以此来为夏泼进行辩护.译者的性别再一次的确定了译者的立场——完整的传达作者的创作意图.每一部译本都有其独立的价值,都在影响原作在本国的流传上占有自己的独特地位.而且,译者的自身经历,译者性别和译者所处时代与文化语境的不同会影响他们翻译立场的迥异,译者截然不同的翻译立场又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他们的价值取向及翻译过程的选择,由于这些内外部因素的影响,自然会产生带有译者立场的译文.文学翻译批评是项意义深远的工作.从译者的翻译立场这个角度来进行译作评析,是文学翻译批评的一个有意义的视角.参考文献:[1]Berman,A.L'Epreuvedel'6tranger[M].Paris:Edi' donsGallimard,1984.[2]ThackerayWilliam.V anityFair[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achingPress,1994.[3]杨必.名利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4]屠国元,朱献珑.译者主体性:阐释学的阐释[J].中国翻译,20o3,(6).[5]季羡林,许钧.翻译之为用大矣哉[A].许钧.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c].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6]杨绛.杨绛散文:杂亿与杂写[M].北京:三联书店, 1994.[7]思果.名师评译丛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8]贾植芳.不能忘却的纪念——我的朋友们[M].上海: 上海文化出版社,20o1.。

《名利场》杨必译本赏析

《名利场》杨必译本赏析

- 200-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名利场》杨必译本赏析天津外国语大学/崔贝贝【摘要】《名利场》是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萨克雷的成名之作。

翻译家杨必先生的中译本用准确、流畅、地道的语言,创造性地再现了原文的艺术魅力。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采用了多种翻译方法,准确地遣词造句,准确把握了原文内容及艺术风格。

本文主要从翻译方法、措辞及风格方面对杨译本作了简要的赏析。

【关键词】《名利场》 翻译方法 措辞 风格《名利场》辛辣地讽刺了买卖良心和荣誉的“名利场”中的各种丑恶现象,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

而国外优秀作品的引入往往离不开优秀的翻译,译者不仅要有高超的语言功底,还必须具备高度的文学修养、敏锐的艺术直觉以及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译界前辈杨必先生留下的《名利场》中译本准确流畅,选词精当,色调鲜明,完美地展现了原作的风格神韵,堪称译界典范。

本文将从翻译方法、措辞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对杨必先生的《名利场》译本进行简要评析。

一、从翻译方法分析1.分句。

例1:While the present century was in its teens, and on one sunshiny morning in June, there drove up to the great iron gate of Miss Pinkerton's academy for young ladies, on Chiswick Mall, a large family coach, with two fat horses in blazing harness, driven by a fat coachman in a three-cornered hat and wig, at the rate of four miles an hour.译文:当时我们这世纪刚开始了十几年。

在六月里的一天早上,天气晴朗,契息克林荫道上平克顿女子学校的大铁门前面来了一辆宽敞的私人马车。

《名利场》杨必译本赏析

《名利场》杨必译本赏析

《名利场》杨必译本赏析以《《名利场》杨必译本赏析》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杨必(1895-1931)一生成就卓著,他一生著述有《名利场》、《革命中国儿童》等书,其中《名利场》在中国文学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杨必翻译的《名利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与现代生活不谋而合的古典文学作品,丰富了我们的文化底蕴,使人们能够体味其中的哲理深意,深受读者的喜爱。

《名利场》是中国古典文学里的一部杰出作品,作者是清代文学家张说,本书由十四篇组成,记录了宋元时期的时事及社会状况。

据说,张说为了解释复杂的社会动荡,对历史加以脱胎换骨的改写,使其可以被容易理解,特别是他的语言表达,令人叹为观止,是历史研究者的必备经典。

杨必翻译的《名利场》更是使原著得以面世被宣扬,他把原著的古雅文风融入语言的表达,丰厚的文字使读者能够体会作者的情感,把原著的古往今来梳理在一起,引人入胜。

杨必翻译的《名利场》以文化丰厚、内容丰富、艺术性强、叙事典雅等优点,受到了中外读者的一致认可,该书被多次获得中国国家级资助,并被西方学者作为重要参考书目使用。

杨必《名利场》的翻译,不仅体现了他的专业水准,更体现了他文学调性的韵律,使原著魅力倍增。

他的翻译不仅是将一位典型的古典文学家的文章改写出来,而是用自己的语言将原著中的意境表达出来。

他先忠实译出原著的意境,然后在筛选精彩的句子,使得翻译结果更多元、更细腻,既体现了原著的语言特色,又能够深深把握原著表达的思想。

杨必对《名利场》的翻译是一次成功,作为一份古典文学的译著,其独特的文学性质使其在中外读者心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译文不仅准确而且精致,每个字词都能够表达出原著的思想,既体现了译者的专业水准,又能够有效地传达作者本意,中西文化,历史文化的融合更显得淋漓尽致。

总而言之,杨必翻译的《名利场》赢得了国内外学者的一致认可,他熟练的语言表达加上丰厚的文化底蕴使得《名利场》及其翻译文本深受读者的喜爱,他的翻译把文化融合到一起,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原著的意境。

《名利场》翻译对比赏析

《名利场》翻译对比赏析
v1跟v2都是翻译成难以形容区别在于一个是用当时的情形难以形容一个是用词语难以形表面看来v2更忠于原著但中文忌用事物做主语v1说情形难以形容是说人难以形容是典型的将译文换成习惯表达最好的例句
A Brief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of Vanity Fair
作品简介 作者简介
用“当时的情形难以形容”,一个是用“词语难以形 and parting struggle: 乱,混乱 容” ,表面看来,V2更忠于原著,但中文忌用事物做主 :contest, strife 1below. (网上汉 语,V1说情形难以形容是说人难以形容,是典型的将译 V2:接下来是 2:a violent effort or 语大辞典) 文换成习惯表达最好的例句。 纷乱的活动和 Words exertion : an act of 分析:离校时是扭打,争斗,混乱的场景 离别,词语难 strongly motivated refuse to 但还没到慌张的程度,所以“纷乱”更恰 以形容的景象。 striving tell 当一些。但就两句翻译来说“告别时的慌 3:tussle扭打,争斗 (P8) 乱”更符合中文的语言习惯,所以,这句 (网上韦氏大辞典) it.(P9,line28 翻译成“告别时的纷乱”更为恰当。
展示流程
译者简介 译文对比赏析 小组总结
作品简介
故事取材于十九世纪热 闹的英国中上层社会。当时 国家强盛,工商业发达,由 榨压殖民地或剥削劳工而发 财的富商大贾正主宰着这个 社会,英法两国争权的战争 也在这时响起了炮声,中上 层社会各式各等人物,都忙 着争权夺位,追名求利。
故事主角是一个机灵乖巧的漂亮姑娘。她一 心想要摆脱困境,掌握自己的命运。于是便不择手 段,谄媚奉承,飞上高枝。作为陪衬的人物是她同 窗女友、一个富商的女儿。她懦弱温柔,屈服于自 己的命运。两人此起彼落的遭遇,构成一个引人关 怀又动人情感名利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A S T E R191廉政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相结合的思考李玉芬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政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新任务,必须深刻理解大学生廉政教育的必要性,并在思政课教学内容中,不断地渗透着对大学生廉政教育思想的培养。

并且探索实现大学生廉政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一、高校廉政教育的必要性(一)高度重视高等教育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的影响日前,中央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组长王立英提出,高校领导干部要紧抓腐败现象容易滋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严把工程建设、财务、招生、领导班子决策等四关。

但近年来发生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如同笼罩在这片“圣坛”上的阴影,令人触目惊心心头沉重。

如2000年5月29日,四川大学学生宿舍管理办公室主任宁交福因涉嫌贪污住宿费等公款139.5万元;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黄庆涉嫌博士论文抄袭一事,经该校学术委员会认定成立,决定取消其博士学位,撤销其研究生导师资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索贿案;广东商学院原设备科长黎明芳受贿案;四川省部分高校教材采购中职务犯罪案件;延安大学原校长惠延德插手基建工程,收受了62万元的资金的受贿案;历来被视作一方净土的校园内,怎么会隐藏着一条条巨蠹。

一方面,这些案件距我们并不遥远,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另一方面,不少高校学子思想困惑,廉政意识、诚信意识淡薄;他们关注并痛恨社会上的腐败之风,同时又对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一些常见的不正之风、不良习气见怪不怪。

不少学生把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当成唯一目标,忽视了对自己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提高。

面对如此现状,高校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树立大学生敬廉崇清意识,增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就显得至关重要。

现在“廉政教育”这一议题已经走进更为广泛的大学生群体,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政教育,让青年学生知廉政、懂廉政、守廉政,不得不说,廉政教育已经跳出了特定的人群,要在整个社会中形成廉政修身的风尚。

(二)借鉴国际反腐成功经验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廉政教育,是国际反腐成功经验的借鉴。

在《反腐策略———来自透明国际的报告》(新西兰:杰里米•波普编著)中指出“没有社会大众的支持,反腐败斗争是不会取胜的”很多国家和地区已对青少年学生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廉政教育,并各具特色。

芬兰公民通过良好的教育环境从小到大都学习法律知识,学习社会学课程,普遍具有法律常识,知法守法;新加坡是努力用教育缔造社会和谐,特别注重防范教育,对公民从青少年起就进行廉政意识的教育,提倡国家至上,社会为先,使廉政、诚实、公正的核心价值观植根于娃娃心中;德国则是依靠提高人的素质促进政治文明,预防腐败;香港地区在反腐方面采取的是“三管齐下(法律打击腐败、预防控制腐败、教育绝缘腐败)”预防为主的原则,香港从幼儿园开始抓廉政教育,中小学专门开设廉政课。

所以我国内地也应该借鉴这些有效经验,在大学生中大力开展廉政教育。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实现大学生廉政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2005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提出推进廉洁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推进大学生廉政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以《中共中央宜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为指导,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是实现大学生廉政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一)要把廉政教育与理想、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千腐败、万腐败,都是思想先腐败”。

思想信念决定着人们的思想行动,开展大学生廉政教育就是要在大学生中树立正确的廉政观,解决好人为什么而活着,人活着究竟是为谁服务的问题,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第一章第一节就是“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实现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是每一个党员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的。

在教学中笔者引入案例如从2002年“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郑培民,到2004年“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任长霞以及“燃烧自己照亮大家”的牛玉儒……他们感人至深的事迹,树立起“廉政”的实际典范,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分析和评判各种社会现象,形成廉政自律的心理品质。

还可以介绍在廉政建设中涌现出来的现金集体、模范人物和感人事迹,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分析和评判各种社会现象,形成廉洁自律的心理品质。

还可以宣传校风、学风、考风建设为重点,对学生加强廉洁诚信、公正廉明的品德教育。

(二)要把廉政教育与社会公德教育结合起来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这两章着力强调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自律和道德规范。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他们一生影响很大。

全面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正确理解为人民服务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关系以及为人民服务的不同层次不同表现形式;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有利于当代大学生自觉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比如笔者通过课余组织带领入党积极分子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如女子监狱、地主庄192责任编辑:乔月娟园等,进行新旧对比,宣讲廉政文化,培养同学们的政治责任感、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公共意识及法律意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文明高尚的社会风气,使同学们思想上受到震撼,精神上受到洗礼,党性上受到锤炼,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廉政自律意识。

(三)要把廉政教育与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教育结合起来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把廉政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通过对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婚姻家庭法律规范的讲授,在思想中渗透下家庭美德的重要性。

在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它的主要内容是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把廉政奉公、诚实守信、公道正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廉政教育内容慢慢渗透到学生的头脑里面。

开展职业道德宣讲,促其恪守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推进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建设的健康协调发展;通过婚姻家庭法律规范的讲授及讨论,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从查处的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看,纵容配偶子女在经商办企业中谋取非法利益和生活上腐化堕落甚至嫖娼、保养情妇,是两个突出的表现。

这与领导干部家庭美德的丧失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密切相关。

在讲授的过程中进行正反的案例举例分析,如成克杰案例与毛泽东等领导人始终严格要求他的亲友,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密切联系群众,与人民同甘共苦的例子做一个鲜明的对比。

为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解决好立业成家的人生重大课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要把廉政教育与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要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

结合课程第七章第八章的法律学习,树立法治观念,让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法律监督的严肃性和全面性;在全社会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教学的方式,带给学生形象生动的普法教育。

比如在讲授刑法中,笔者给学生讲解贪污罪和受贿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并以案说法,观看相关的视频并进行讨论,形象生动地达到廉政教育中的法制教育。

(五)要把廉政教育与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教育结合起来中华民族在自已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传统美德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

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是一个弥足珍贵的思想宝库,为中国廉政文化提供充分的思想资源支持。

中国传统文化有“修齐治平”的说法,即指修身、齐家、治国、平大下。

中国古代格言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所谓淡泊,就是情简素朴,少一点私欲。

心如明镜止水,这时候高远纯洁的志向也就自然浮现,主宰原本飘荡无主的心。

胡长清、成克杰作为典型的腐败分子,贪得无厌、骄奢淫侈,他们以权力为工具,追求享乐、谋取私利,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以至国家财产严重损失及党风廉政的败坏。

一个人总要清心寡欲,持志不动,这是人心向上的最好状态。

否则东追西逐,就不知所至了。

假如我们真能挖掘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有对廉政文化建设有所助益的内容,相信中国廉政文化乃至中国新世纪新文化建设将开拓出一个新的局面。

(六)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结合起来在教授过程中,一方面学习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论述,另一方面,了解领导人关于反腐倡廉的做法,给学生以启示。

例如毛泽东同志注重反腐败思想教育,他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指出:“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

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

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

”毛泽东能建立空前绝后的廉政政府的主要办法是两个:一是治国先治官;二是以身作则。

例如毛泽东始终严格要求他的亲友,坚决反对亲友们利用他的威望向政府提出无理要求,在处理杨开智的问题如此;毛泽东还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密切联系群众,与人民同甘共苦;在党建方面,还注重从思想意识方面来剖析腐败现象的根源,他认为要保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消除党内腐败现象,纯洁党的组织,就必须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在全党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这些事例都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和无产阶级政权建设理论和实践的体现。

结合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内容的讲解,分析腐败现象存在的根源,有针对性地揭露和批判各种不良思潮和社会丑恶现象,帮助大学生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把大学生培养成反腐倡廉的后备力量。

三、结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理论教学,在思想上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推进大学生廉政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对大学生进行廉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将高校思想政治课与廉政教育的相结合是一种有益急需的探索,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并认真、深入地开展下去,必定能够为党和国家开展的反腐倡廉工作产生极其巨大的积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1]肖欢,乔学琴.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与大学生高想思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09.[2]中央纪委宣传教育室.反腐时评[G].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3]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李玉芬: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部,讲师,法学硕士学位,兼职律师。

研究方向: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毛泽东思想研究及法律实务。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