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

合集下载

解读《围城》

解读《围城》

解读《围城》《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它以独特的幽默和讽刺手法,描绘了一群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人性的善恶美丑。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围城》进行解读。

首先,从故事情节来看,《围城》讲述了方鸿渐、田小娥、苏文纨、唐晓芙等人的爱情纠葛。

这些人物形象鲜明,性格各异,他们的命运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画卷。

通过这些人物的故事,作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如婚姻观念的扭曲、人际关系的复杂、知识分子的迷茫等。

同时,这些故事也反映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其次,从艺术风格来看,《围城》具有鲜明的讽刺特色。

作者运用夸张、荒诞、反讽等手法,对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例如,方鸿渐的形象就是作者对知识分子的一种讽刺。

方鸿渐虽然有知识、有才华,但他却无法摆脱生活的困境,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围城”里的人物。

这种讽刺意味深长,引人深思。

再者,从主题思想来看,《围城》主要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各种人物的命运波折,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奈。

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

在作者看来,人生的意义并非在于追求名利、地位和权力,而是在于保持真实的自我,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这种主题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当代人来说仍具有很大的启示。

最后,从文化背景来看,《围城》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

它既继承了中国古代小说的传统,又吸收了西方现代文学的精华。

在小说中,作者巧妙地融入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以及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艺术形式。

这些元素使得《围城》具有了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了一部值得传颂的文学佳作。

总之,《围城》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广泛影响的小说。

它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讽刺手法,揭示了人性的善恶美丑,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对于我们来说,阅读《围城》,不仅能够欣赏到一部优美的文学作品,还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启迪心灵。

《围城》人物形象

《围城》人物形象
②唐晓芙的初次出场就是与方鸿渐的会苏文纨的阻挠时,唐晓芙大声地说出了自己的爱,可是方鸿渐却始终在犹豫。最 终二人不得不分手。
苏文纨
性格特点
工于心计、高傲狡黠、虚伪做作。
相关情节
①以前做同学的时候,看不起方鸿渐。一起回国时,她又准备向方鸿渐示爱。但方鸿渐被鲍小姐引诱,她很妒忌,将方、鲍两人贬得一文不值。然而鲍小姐刚走,她就马上打扮好来找方鸿渐。
②得知方鸿渐喜欢唐晓芙后,恼羞成怒,将方鸿渐的丑事抖出,导致唐、方两人最终分手。她为挽回尊严,下嫁给曹元朗。
【经典摘抄】天空早起了黑云,漏出疏疏几颗星,风浪像饕餮吞吃的声音,白天的汪洋大海,这时候全消化在更广大的昏夜里。衬了这背景,一个人身心的搅动也缩小以至于无,只心里一团明天的希望,还未落入渺茫。
《围城》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主要人物
形象分析
方鸿渐
性格特点
被动、无能,意志不坚定、经不住诱惑;既善良又迂执,既正直又软弱,既不谙世事又玩世不恭。
相关情节
①出国四年换了三所大学,一无所成,回国前为了应付家人,买了假博士文凭。
②不喜欢苏小姐,万不得已拒绝时,用的还是法语。喜欢唐晓芙却不敢跟她说,闹矛盾时在雨中等唐晓芙,却又坚持不下去。
③受邀演讲忘带演讲稿,只能胡扯出西洋只有鸦片和梅毒在中国长存的笑话,出尽洋相。
④有民族气节和正义精神。在华美新闻社时,新闻社因言论激烈受到警告,又有传言称敌伪企图收买报社,总编愤而辞职,方鸿渐不顾妻子的反对也跟着辞职了。
孙柔嘉
性格特点
独立自主、工于心计、外柔内刚、颇有主见。
相关情节
①孙柔嘉故意把被陆子潇追求的事透露给方鸿渐,让方鸿渐心生妒意。
②赵辛楣离开后,孙柔嘉说有人给她家里写信造他们的谣,挑拨方、赵二人关系。路遇陆子潇和李梅亭时,她紧抓方鸿渐的右臂,做出两人是情人的假象。在她不动声色、步步为营的“逼迫” 下,方鸿渐终于跌入她所设置的婚姻“围城”。

《围城》文学作品赏析

《围城》文学作品赏析

《围城》文学作品赏析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是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长篇之一,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动乱年代,他展示的不是战火硝烟的时代,而是旧社会中上层知识分子的生活。

作品写的是抗战时期国统区上层知识分子的空虚、虚伪灰暗的精神生活。

小说以一种深厚而犀利、辛辣而俏皮的笔墨,写出了一个悲剧时代的人间喜剧。

小说引用了一句英国话,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定子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又引用法国一句话,认为婚姻犹如“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这里,明显隐含着作者“优世伤生”的思想感情。

但是《围城》写的决不仅仅是结婚、离婚、家庭这类普通的人生问题,小说描写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留洋镀金的文人学士等上层知识分子的灰略的人生道路,嘲笑讥讽了这一类人崇洋媚外、自私虚伪、软弱动摇的性格和心态。

作品还对当时殖民主义者的丑态、日寇的侵华罪行,国民党的黑暗腐败和各种社会陋习,都有尖锐的、程度不同的揭露和批判。

全书共写了七十多个人物,其中最有个性的十多个人物,基本上都是“新式”儒林人物,故有人又把《围城》评价为一部有特色的新《儒林外史》。

《围城》简介

《围城》简介

《围城》简介《围城》是中国现代作家钱钟书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于1947年开始创作,至1949年完成,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49年后才得以出版。

小说以幽默风趣的笔触描绘了上世纪四十年代上海的文化氛围和上海市井生活的瑰丽,既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欲望的脆弱,又对传统礼教进行了犀利的讽刺和批判。

小说的主角是一个叫方鸿渐的普通上海市民,他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回国后在上海一家大报社任职。

方鸿渐从小就颇具天赋地沉迷于英文文学,但尽管他以文学才华和优秀的外语能力引人注目,他的生活却陷入了一种困境中。

他在家庭生活中面对着婚姻的冲突和杂乱的亲戚关系,而在职场中则遭受着来自上司和同事的压力和嘲笑。

小说的名字“围城”暗喻了人们在现代都市中的困境和无奈。

方鸿渐身处于一个被各种围墙所包围的城市社会,这些围墙代表着他与他人之间的隔阂和亲密关系的缺失。

无论是婚姻、亲情还是友谊,方鸿渐无法找到真正的港湾。

他试图从政治、职场和个人生活中寻求解脱,但却陷入了更加复杂的境地。

小说以幽默的叙事方式揭示了现代都市人内心的焦虑和迷茫。

通过方鸿渐与他周围的人物的对话和互动,小说展现了一个荒谬而悲哀的社会现实。

小说中的角色形象生动鲜明,语言幽默诙谐。

作者运用细腻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思考来展现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荒诞。

《围城》深入揭示了人们面对婚姻、职场、家族和个人价值选择时的心理困境。

通过方鸿渐的经历,钱钟书巧妙地反思了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与碰撞,以及家庭、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小说不仅展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上海的社会面貌,还对当代社会的种种问题提出了深刻的思考和质疑。

《围城》自出版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并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通过幽默而深刻的描写手法,以及对现代社会的独到见解,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

它既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又蕴含着普世的思考题材,成为了一部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总结起来,《围城》是一部以幽默讽刺揭示社会现实的中国现代文学经典。

《围城》小说研究

《围城》小说研究
一、研究意义
对《围城》中的讽刺艺术进行研究具有以下意义。
(一)研究《围城》中的讽刺艺术,可以更加全面的认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下中国知识分子的众生相,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帮助人们透过小说了解历史。
(二)研究《围城》中的讽刺艺术,可以加深人们对讽刺艺术的认识以及把握相关的知识,了解讽刺艺术在文学作品中的多样化运用。
(三)人物形象
对《围城》中人物形象的分析研究是比较充分的。叶颖的《挣扎于“围城”中的悲剧人物形象——解读方鸿渐形象》中认为方鸿渐的性格具有双重性,既有怯懦、迷惘、盲动的一面也有正直、清高、善良的一面,传统文化决定了方鸿渐性格中的“怯懦、消极、缺乏抗争意识”的一面,西方文化也对他的性格产生了影响。也正是由于方鸿渐的双重性格造就了他的悲剧,注定了他的一生都是失败的一生。赵春敏《<围城>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认为方鸿渐是一个不学无术、爱慕虚荣而又优柔寡断的富家子弟;苏文纨是一个品性不好、没有同情心、不关爱小孩,同时又非常虚伪的受过高等教育,受其他女性欣赏的人物形象;唐晓芙是一个具有青春活力、可爱、真诚而且还具有女性的知性美,具有文化修养的人物形象;而孙柔嘉是一个有心计的女性形象。
(二)搜集整理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撰写提纲。
(三)在把握《围城》的内容上结合所搜集的资料,归纳出《围城》的讽刺主题、《围城》中讽刺的语言特色、《围城》中具有讽刺意味的人物形象以及《围城》中讽刺手法的多样化运用,并开始尝试论文初稿的写作。
四、撰写提纲及实施计划
提纲撰写:
(一)《围城》及讽刺艺术
1、讽刺及讽刺艺术
四、总结
总体上看,现在对《围城》的研究可谓面面俱到,其中也不乏对《围城》中讽刺艺术的研究,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评论者笔下的《围城》也各有不同。本文力求在前人研究评论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之自己的观点,有所创新的从讽刺的主题、讽刺的手法、具有讽刺意味的人物以及讽刺的语言特色四方面入手,对《围城》的讽刺艺术做一个全面的论述。

《围城》人物形象分析——方鸿渐

《围城》人物形象分析——方鸿渐

《围城》人物形象分析‎——方鸿渐2009-06-06 10:36摘要:《围城》是一部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深厚的人性开‎掘和广泛的世‎态讽刺的文学‎作品。

首先,作者成功地塑‎造了方鸿渐这‎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演绎了他发人‎深思的悲剧人‎生,展示了他的懦‎弱性格,暴露了他的消‎极被动、虚无悲观的人‎生态度,从而揭示了他‎的悲剧性格与‎其悲剧命运的‎因果关系。

方鸿渐的人生‎悲剧蕴涵着深‎刻而丰富的人‎生启迪。

《围城》作为一部“讽刺小说”,其特点不仅表‎现在讽刺的广‎度、深度,更重要的是这‎部讽刺作品体‎现出作家对于‎讽刺艺术的不‎懈探索,显现出了幽闭‎人、有别于其他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

关键词:方鸿渐;性格特征;讽刺艺术一、关于《围城》的人物形象典型的人物形‎象,是一部小说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

方鸿渐作为《围城》的主人公,也是唯一一个‎贯穿全篇的人‎物,当然就应该是‎研究《围城》人物形象的最‎佳切入点。

对于方鸿渐这‎一艺术形象的‎把握和评价,《围城》评论者们看法‎不一,有的说方鸿渐‎是一个被作者‎嘲讽的对象,是一个中国式‎的‘多余人’ ”,是“一个连牢骚也‎懒得发的玩世‎不恭的怠惰者‎”;有的说他是被‎作者同情的对‎象,是“一个处于中国‎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带有浓‎厚‘过渡’色彩的知识分‎子典型”.应当说,这些观点都有‎相当水平的见‎地,甚至有的已基‎本上走进了“围城”,观察和探寻到‎了其艺术的真‎谛。

但是,笔者认为,就作品中的基‎调而言还不是‎对方鸿渐一味‎讽刺,方鸿渐还不完‎全是作者“嘲讽的对象”,而是同情多于‎讽刺。

至于以“多余人”来对照方鸿渐‎也未免有点牵‎强,尽管称他是“中国式的”,因为方鸿渐毕‎竟还是“这一个”艺术形象。

再者,说方鸿渐“玩世不恭”,也没有抓到这‎一形象主旨,还没有观察出‎作者描写他陷‎入人生的“围城”中奋力挣扎的‎情景,更没触及到他‎在人生的“围城”中被围困被折‎磨的痛苦心境‎,毕竟他是困苦‎的,是在不断挣扎‎的,而不是一味的‎“玩世不恭”。

《围城》主要内容

《围城》主要内容

《围城》主要内容
《围城》主要内容:
故事发生于1920到1940年代。

主要人物方鸿渐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与同乡周家女子订亲。

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

准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写的唁电感动,资助他出国求学。

方鸿渐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

在船上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但被鲍小姐欺骗感情。

同时也遇见了大学同学苏文纨。

到达上海后,在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

此时,方获得了同学苏文纨的青睐,又与苏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整日周旋于苏、唐二人之间,期间结识了追求苏文纨的赵辛楣。

方最终与苏、唐二人感情终结,苏嫁与诗人曹元朗,而赵也明白方并非其情敌,从此与方惺惺相惜。

方鸿渐逐渐与周家不和。

抗战开始,方家逃难至上海的租界。

在赵辛楣的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

由于方鸿渐性格等方面的弱点,陷入了复杂的人际纠纷当中。

后与孙柔嘉订婚,并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

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

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

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围城》概述

《围城》概述

《围城》概述《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于1947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亦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幽默轻松的笔调,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人们在理性与感性、自由与责任之间的挣扎与困境。

本文将从情节梗概、人物塑造和主题深意三个方面对《围城》进行概述。

一、情节梗概《围城》以主人公方鸿渐的视角,讲述了他与程蝶衣、苏小姐之间的爱情纠葛。

故事背景设定在1920年代的中国,方鸿渐作为一个留学归国的学者,在职场上屡屡碰壁,外加他与程蝶衣、苏小姐之间的情感纠葛,使得他感到身处“围城”之中。

围城代指的是传统旧礼儿、观念的困扰与束缚,人们在其中难以自拔。

二、人物塑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活丰满,既有主角方鸿渐的孤独与无力,也有程蝶衣、苏小姐的独立和坚强。

方鸿渐善于思考,但却常常陷入追求完美的泥沼中,对于爱情和事业的选择犹豫不决。

程蝶衣则代表了自由、开放的一面,她拥有独特个性和勇气,但也面临文化与家庭的束缚。

苏小姐则以传统女性形象出现,她一直忍受着父母的虐待,最终选择了迎合社会期望,成为了传统家庭的标准媳妇。

三、主题深意《围城》是一部以批判围城心态为主题的小说。

通过描写方鸿渐等人的选择与苦闷,作者钱钟书寓意于人们生活中的各类困境,尤其是传统与现代的矛盾。

小说以优雅幽默的笔调,点出婚姻观念、家庭伦理、职业道德、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弊端。

它使读者在欢笑与思考中,触发对于人性本质、价值观念与社会环境的深思。

总结起来,小说《围城》通过独特的叙述方式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刻地揭示了那个特殊的时代下,人们在理性与感性、自由与责任之间的困惑与挣扎。

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更是一幅社会伦理与文化观念的真实写照。

通过对《围城》的概述,期望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涵与价值,感受到其中蕴藏的深刻思考与颇具启发的人生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清华,他还以专挑教授学者的错而出名。
1932年,鲁迅之弟,大名鼎鼎的北京大学
教授周作人出版了专著《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书一问世,颇得好评。然而,钱钟书却从中
挑出了许多错误,且秉笔直书,毫不顾及周的难堪。
• 他架子相当大,不愿拜访别人,更不拜访名人,他曾引杜于 皇的话说:“即使司马迁、韩愈住隔壁,也怨不奉访!”
却掌控着自己的婚姻、生活和命
运,也掌控着方鸿渐的婚姻、生 活和命运。当她掌控一切后,婚
姻、生活和命运,却又似乎全都
失控了,这个转折表达了另一个 层面的“围城”困境。
褚慎明
褚慎明是钱钟书在《围城》一书中塑造的哲学家。此人有 一大爱好:四处搜罗哲学家通信地址,写信与他们,凡有回信 则四处炫耀,以抬高自己身价。褚君与大哲学家罗素尤其熟, “还够得上朋友”,称自己为罗素解决了一些问题。细数起来,
影响的程度是教育来得深。”
赵辛楣还是一位有着独特性格、有着他自个儿“灵魂”的人物:豪 爽又不失儒雅,浮夸又不乏精明。 赵辛楣对主人公方鸿渐的影响最 重要的地方还不在于他对方鸿渐生活轨迹改变的影响,也不在于他 的存在推动了小说情节的进展。而是赵辛楣这个有灵魂、有性格的 人物,对方鸿渐的精神世界发生了影响。 赵辛楣能发现方鸿渐难以 认识到的自我性格特征。赵辛楣是方鸿渐的精神世界方鸿渐性格的 一面镜子。 从方鸿渐赵辛楣两人同去三闾大学开始,便是赵辛楣将 方鸿渐带入一个新的生活圈子。两个人相处得十分融洽,他们都有 着留洋的背景和相同的趣味,他们要面对的是同样的人、同样的事, 而且都害怕落入婚姻的圈套中。这种同性友谊在《围城》中非常难 得,《围城》是知识分子灰色的、丑态的人性弱点大暴露的展览馆, 方鸿渐与唐晓芙的“纯情之恋”与方鸿渐与赵辛楣的“纯友谊”是 《围城》中不可多得的人性中善的一面的表现,是《围城》中难得 的人性的亮点。《围城》作者也惟独对方、唐“纯情之恋”与方、 赵“纯友谊”给予肯定,从未以辛辣的语调调侃之,显露出《围城》 作者温情的一面。 也正是因为赵辛楣与方鸿渐的友谊,使得赵辛 楣、方鸿渐彼此心灵处于相对坦白的状态,这便让赵辛楣能够近距 离地看方鸿渐,能够无顾忌地对方鸿渐的性格特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苏文纨这个人物属于很有心机的那一类。当她
知道她堂堂女留学生输在一个黄毛丫头手上时,官小
姐的自尊迫使她为曾经的自作多情挽回面子。这样,
方鸿渐的“失足”就变成他和唐小姐情变的主因。
苏文纨下嫁曹元朗,从男人角度看,自然是“女人傻起
来真是没有底的”。其实却不然。首先,苏文纨早已 列人大龄女青年行列;其次,对方鸿渐的失败使她急需 重建自信;再次,曹元朗总算会写两句“孕妇肚子颤巍 巍贴在天上”的歪诗,勉强符合“女诗人”的要求。
方鸿渐
方鸿渐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没有能力把
握自己的人生,从一出场到全文结束,他都在受
别人和命运的摆布。书中有一句话,借了赵辛楣
的口,已然给他定论了――“你不讨厌,可是全
无用处”――赵辛楣一句随用处的贾宝
玉是《红楼梦》中唯一的好男人一样,方鸿渐也
是《围城》中除唐晓芙之外最好的人。
据黄永玉先生讲 “文革”期间,某天忽然有部门通知学部要 钱钟书去参加国宴。钱钟书道:“我不去,哈!我很忙,我 不去,哈!” “ 这是江青同志点名要你去的! ”“哈!我不去,我很忙, 我不去!”
“ 那么,我可不可以说你身体不好,起不来? ”
“ 不!不!不!我身体很好,你看,身体很好!哈!我很忙, 我不去,哈! ”结果钱先生没有出门。
小说版
电视剧版
《围城》主要人物及其关系 (亲情) 方家 三闾大学 鲍小姐 ↑ 李梅亭 高松年 苏文纨——方鸿渐——赵辛楣——汪太太 ↓ 唐晓芙 孙柔嘉 韩学愈 (恋爱) (婚姻) (友情) (事业)
《围城》情节简介
方鸿渐留学回国的船上结识了一夜风情的鲍小 姐,同船回国的大学同学苏文纨亦颇有垂青之意。回 到上海之后,方鸿渐在干亲周某的小银行做事,在苏 文纨家结识了她的表妹清纯女孩唐晓芙,一见倾心。 追求苏文纨的政客赵辛楣没有随政府迁都去重庆,而 是留下来追求苏文纨。为了斗败情敌方鸿渐,他约了 朋友与方鸿渐喝酒,故意让他在苏文纨面前出丑,以 发泄妒嫉之情。二人不打不相识,成为好友。苏文纨 最后嫁给别人,赵辛楣很是沮丧,方鸿渐也因唐晓芙 的拒绝而心灰意冷,二人决定和其他几个人一起去内 地一所新成立的三闾大学任教。
一言以蔽之,苏文纨是个工于心计,虚伪做作的新派大
她纯真可爱,是钱钟书在《围城》这本书
唐晓芙
中唯一不带讽刺语气去描写的人物,看看钱 钟书在《围城》中是怎样描述的:
苏小姐领了个二十左右的娇小女孩子出
来,介绍道:“这是我表妹唐晓芙。”唐小 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天生着 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 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谗, 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 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 讲的大话,大而无当。……她头发没烫,眉 毛没镊,口红也没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 的限止,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
的工作......
《围城》人物形象赏析
《围城》一书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 形象,有知识分子,有名嫒淑女,亦有商贾 政客。作者对这些人,有的浓墨重刻,有 的轻描淡写,但无论采取何种手法,都生 动绘出了他们各异的特征:或卑微、或 鄙俗,或勾心斗角,或虚与委蛇。
方鸿渐是个让人倍感亲切的人, 也是深得女性喜爱的人物。他很好相 处,与他在一起不会有压迫感;他愿 意照顾别人的感受,关心体贴;他也 是个“很会说话”的人,贫嘴滑舌地 既能逗人开心,又能化解矛盾;他是 一个颀长俊秀、温文尔雅又时不时冒 点“坏水儿”的形象。从文中不难看 出:对方鸿渐,鲍小姐的引诱、苏文 纨的追求、唐晓芙的垂青和孙柔嘉的 费尽心机,想来,他肯定是个年轻俊 雅的男子。
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
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
真正的女孩子。方鸿渐立刻想
在她心上造个好印象。……
从唐小姐说的语言、心理
描写,我们能深深地感受到唐
小姐还是一个聪明伶俐、单纯 质朴活泼开朗、性格直率的人, 绝非庸俗肤浅的泛泛之辈。
孙柔嘉是小说中另一个较有
孙柔嘉
心计的角色。是个斤斤计较 、
专横善妒、好猜疑的小气鬼。她 把婚姻当作事业来经营,这种既 柔又嘉、却暗自阴柔而且柔能克 刚的人,就像一个甜蜜的圈套,
• 他到清华后的志愿是:横扫清华图书馆。他的
中文造诣很深,又精于哲学及心理学,终日博览
中西新旧书籍。钱钟书读书爱做眉批,于是,清华
图书馆在藏书上便到处有了“钱批”。
• 1933年钱钟书从清华外文系毕业,校长
亲自告诉他要破格录取他留校,陈福田、吴宓等
教授都去做他的工作,想挽留他,希望他进研 究院继续研究英国文学,为新成立的西洋文学 研究所增加光彩,可他 一口拒绝道: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 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其率真狂傲可见一斑
钱钟书的轶闻趣事
•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立即名震 校园,不仅因为他数学只考了15分,更 主要的是他的国文、英文水平使不少同学 佩服得五体投地。 • 钱钟书考公费出国留学时,全国名额仅20 余人,而他所报专业英国文学研究名额只 有一个,当其他考生闻知钱钟书也报考时, 皆放弃。 • 钱钟书班上的同学也多为佼佼者,像剧作 家曹禺、小说家吴祖缃、翻译家石璞、颜 毓蘅等等。当时外文系有龙虎狗“三杰” 狗是颜毓蘅,虎是曹禺,龙则是钱钟书。 当时清华文学院也有“三杰”之说,其中 的两位为夏鼐(后为考古学家)和吴晗(后为 历史学家),而“三杰”之首又是钱钟书。
一行人舟车鞍马,好不辛苦的来到三闾大学, 才发现这所大学帮派分立、勾心斗角,任教不易。 赵辛楣迷恋上了同事的年轻夫人,最后被迫辞职, 去了重庆。失去了朋友的方鸿渐与同来的孙小姐日 久生情,最后在成为学校帮派之争的牺牲品后与孙 小姐一起离开三闾大学,结婚旅游到香港,与恰在 此处的苏文纨相遇。回到上海后,方鸿渐找不到合 适的工作,在一家报社做些杂活。后来方鸿渐失了 业,又因为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与妻子吵架,最后决 定再到重庆去找赵辛楣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找到合适
苏文纨
作者一开始是从自己的观察角度用夹叙夹议的方
法来介绍她的:“那个戴太阳镜、身上摊本小说的女
人,衣服极斯文讲究。皮肤在东方人里,要算得白,
可惜这白色不顶新鲜,带些干滞。她去掉了黑眼镜,
眉清目秀,只是嘴唇嫌薄,擦了口红还不够丰厚。假
使她从帆布躺椅上站起来,会见到身段瘦削,也许轮
廓的线条太硬,像方头钢笔划成的。”直接把一个有 文化的已过妙龄的矜持女人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无非是罗素问他什么时候到英国,有什么计划,coffee or tea
之类非褚君自己不能解答的问题。尽管如此,褚君仍亲狎地唤 罗素小名“Bertie”,唬得旁人一愣一愣,仿佛“还够得上朋
友”就是谦虚地表达与罗素交情甚深,而与罗素交情甚深就必
定是哲学大家。他沾沾自喜吹嘘,其实是在揭露自己的空虚和 无聊。
• 他爱读书,而且记忆力惊人。具有过目不忘 的记忆力。国外的学者说钱钟书具有“照相 机式”的记亿力,一点也不夸张。钱钟书读 书过目不忘,任人从书中随便抽出一段来考 他,他都能不假思索、流畅无碍地背出来, 连书中好汉所使兵器的斤两都背得出来。有 学生将拼凑的论文交给他,他未置评价,只 是将文章内容出处一一列举出来。 • 精通英、法、意、德、拉丁、西班牙等多种 语言。钱钟书在美国讲学,仅凭其操英语的 口才,即令四座吃惊;再如,他在留学时学 习过意大利语,但却从未到过意大利,1978 年他首次到意大利出席第二十六届欧洲汉学 会,即用意大利语作即兴式的发言。他的意 大利语言咬音之准,味道之纯,不输其英、 法、德语水平。
钱 钟 书 著
围 城
钱钟书及其夫人杨绛女士
走近钱钟书
抗战结束后,任上海暨南大 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馆 有外国记者曾说:“来到中 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 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 其后,作品集《人兽鬼》、 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简直 小说《围城》、诗论《谈艺录》 把钱钟书看作了中国文化的奇迹 得以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 与象征。 大反响。 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 1949年,先生回到清华任教; 1910年生于江苏无锡。现代著名 1953年调到文学研究所,其间完 学者、作家。十九岁时被清华大 成《宋诗选注》,并参加了《唐 学破格录取;1933年于清华大学 诗选》、《中国文学史》(唐宋 外国语文系毕业后,曾赴英国、 法国留学,任教于上海光华大学、 部分)的编写工作。1966年,文 化大革命爆发,先生受到冲击, 昆明西南联大等。 并于1969年11月与杨先生一道被 1935年,与杨绛完婚,然 派往河南 “五七干校”。1972年 后同赴英伦留学。两年以后,以 3月回京,当年8月《管锥编》 《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 定稿 。1979年,《管锥编》、 国》一文获副博士学位。之后与 《旧文四篇》出版。1982年起担 杨绛先生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 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院特邀顾 究。1938年,被清华大学破例 问;1984年《谈艺录》(补订本) 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 出版;次年,《七缀集》 出版。 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 1998年12月19日,钱钟书先 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