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测试题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当堂检测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川教版)第一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记住隋统一全国的时间及其都城唐太宗的姓名和年号;2、了解“贞观之治”的内容;3、理解“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二、课前预习:三、探究学习: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1.三国两国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大分裂时期,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分裂时期是什么时期,谁完成了统一,统一之后的朝代是什么?2、比较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建立背景:创立制度:统治方式(学习建议:利用以前所学知识,联系本课知识,便于理解掌握。
)2、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材料一:“(太宗)尝临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问题:唐太宗的《以人为镜》指谁?为什么不把他作为镜子,说明唐太宗是怎样的人?探究点二:“君,舟也;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摘自某位皇帝请回答:(!)上述名言是谁说的?②他对自己提出了什么要求?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探究三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唐纪》)问题1:这句话是谁说的?中华和夷狄分别指什么?表明此人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收到了什么良好效果?问题2:除此政策外,他还实行了哪些统治措施?试评述他的历史功绩。
四、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1、唐太宗时期重用多谋善断的大臣为宰相,他们是()A、房玄龄、杜如晦B、房玄龄、姚崇C、杜如晦、宋璟D、姚崇、宋璟2、促使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最主要原因是()A.爱民如子B.树立权威C.隋亡之鉴D.有自知之明3、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A.任用魏征等贤臣B.重视人才的培养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D.创立科举制度4.下列与唐太宗有关的内容是()①皇帝要勤于政事②大臣要廉洁奉公③政府要轻徭薄赋④开创三省六部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唐宗”指的是()A、李世民B、李渊C、李白D、李密6.“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出现是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孝文帝7.唐太宗推行了一系列开明务实的政策来治理国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创立三省六部制B.允许农民以实物替代劳役C.制定出《贞观律》D.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8.唐朝时,直接管理三省六部中“六部”的是A.皇帝B.尚书省C.中书省D.门下省9、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指生活在中原的汉族),贱夷狄(指少数民族),朕独爱之如一。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习题精选六十二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习题精选六十二第1题【单选题】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有(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搜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研究的课题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B、中华文明的起源C、统一国家的建立D、繁荣与开放的唐【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其中唐太宗在位时出现的盛世局面是( )A、“开皇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开元之治”【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
《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A、秦隋宋B、秦隋元C、秦元明D、隋元明【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秉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理念,并成就“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唐太宗最著名的谏臣是( )A、杜如晦B、房玄龄C、魏征D、张玄素【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在君民关系上,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这就是著名的“君舟民水”的观点,它被后世哪位封建帝王所经常引用( )A、汉武帝B、宋太祖C、唐太宗D、康熙帝【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使中国重归统一的皇帝是(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武则天【答案】:【解析】:第9题【问答题】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你认为从哪些方面能体现出来?【答案】:【解析】:第10题【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最新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川教版拔高训练六十四

最新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川教版拔高训
练六十四
第1题【单选题】
唐太宗统治时期,名将、名相辈出。
下列属于贞观名相的是( )
A、姚崇、房玄龄
B、房玄龄、杜如晦
C、宋璨、杜如晦
D、姚崇、宋璨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大统一的封建王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秦朝②隋朝③西晋④元朝
A、③①②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隋朝统治者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为了兴修水利
B、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
C、隋炀帝要巡游江都
D、为了加强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武则天不惜动用酷吏打击贪官污吏;朱元璋实行“重典治吏”,官吏枉法受赃80 贯处以绞刑;雍正帝时,赃官的罪行一经核实,就把他的家底抄个干净,连他们的亲戚子弟的家也不放过,并下令:“丝毫不得碍于情面,务必严加查处.把贪官追得水尽山穷,叫他子孙做个穷人,方符朕意”。
古代帝王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B、为了肃清官员的贪污腐败
C、为了强化皇权,平抑穷富
D、为了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隋朝就其历史地位而言,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
A、以关中为中心统治全国。
第 1 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同步训练(川教版七年级下)

第 1 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同步训练(川教版七年级下)一、选择题1.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的封建王朝是 ( )A .隋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2.继秦汉之后,中国第二次大一统的辉煌时期是 ( )A .隋唐时期B .明清时期C .商周时期D .西晋时期3.隋朝是一个短暂的朝代,它统一了全国多少年 ( )A .36年B .29年C .47年D .27年4.下列朝代更替,正确的是 ( )A .西汉——东汉——三国——南北朝B .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C .两汉——两晋——南北朝——隋唐D .两汉——宋——齐——梁——陈——隋5.隋文帝重新统一全国的标志是 ( )A .代周建隋B .帮助北周灭掉北齐C .灭掉陈D .独掌北周大权6.隋朝走向“极盛”是在 ( )A .隋朝建立时期B .隋朝统一全国时期C .“开皇之治”时期D .隋炀帝继位初期7.隋朝的统治类似于 ( )A .秦朝B .东汉C .西晋D .东晋8.唐朝的建立者是 ( )A .杨坚B .杨广C .李渊D .李世民9.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以覆舟。
”这说明唐太宗 ( )A .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B .认识到崇尚节俭的重要性C .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D .认识到虚心纳谏的好处10.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 ( )A .房玄龄B .魏征C .张玄素D .杜如晦11.(2009·深圳市)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昌盛的朝代。
下列哪项新农具的广泛使用大大促进了唐朝农业的发展 ( )12.唐朝“三省六部”制中,门下省负责政令的审核,请问负责起草政令的是 ( )A .中书省B .门下省C .尚书省D .御史台13.北方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表明这一时期 ( )A .唐朝非常强大,北方各族与唐关系融洽B .唐朝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民族的拥戴C .唐太宗用武力征服了北方民族D .唐朝时北方各族势力很弱,无法与唐抗衡二、非选择题14.(2009·衡阳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学习主题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练习 川教版

第六主题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第六学习主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课前预习1.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
2.581年,北周外戚称帝,建立以为都城的隋朝,改年号为。
3.626年,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李世民就是。
他遵从“”的古训,基本上做到了广开言路。
4.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
课堂练习5.隋朝一举灭亡江南的陈朝,结束分裂局面是在A.581年年C.626年D.618年6.隋文帝时,国家富庶,社会繁荣,史称A.“贞观之治”B“开皇之治”C.“开元盛世”D.“文景之治”7.下列哪个朝代和隋朝最相似A.秦朝B.汉朝C.明朝D.清朝8.隋朝走向“极盛”是在A.581年B.589年C.开皇年间D隋炀帝继位后9.李渊起兵反隋的地点是在A范阳B.晋阳C.大同D.长安10.隋朝灭亡的时间是在A.581年B.589年C.618年D.649年11.贞观年间,向唐太宗提出意见或建议最为突出的是A.魏征B.长孙无忌C.房玄龄D杜如晦12.鼓励少数民族贵族子弟到长安读书的是A.杨坚B杨广c.李渊 D 李世民课后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3.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的是A.杨坚B.杨广C李渊D.李世民14.唐太宗改善民族关系的政策是A.和亲B.封赏C.派兵剿灭D.恩威并施15.夏桀、商纣、周厉王是按同一标准归为一类的,下列人物中与此标准一致的是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二、材料解析题16.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下面问题。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材料中的“朕”指谁2这句话体现了当时的什么政策(3)这种政策的效果如何三、问答题17.简要答出唐太宗治理国家的一系列开明务实的政策。
最新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川教版知识点练习十六

最新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川教版知识点
练习十六
第1题【单选题】
贞观二年(628年),太宗对大臣说:“一个国家要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是经营衣服粮食的,以不耽误时机为本。
想要不耽误时机,作为君主,他的政策措施就应该精简,让人民静养。
”这段话反映的基本思想是( )
A、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B、以民为本,与民休息
C、以民为本,号召人民建功立业
D、以民为本,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唐太宗时,长孙无忌等人撰写了《唐律疏议》,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该法典在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 )
①中书省②门下省③尚书省④皇帝.
A、③④
B、②④
C、①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开皇(581600年)之治”是我国古代盛世之一。
这一盛世的统治者是( )
A、刘秀
B、杨广
C、杨坚
D、李渊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一位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
A、购买精美的唐三彩
B、经常听到人们吟诵李白的诗
C、乘装有指南针的外国商船去南洋
D、到都城长安旅游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隋文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他的统治被称为“开皇之治”,当时繁荣的局面不包括( )
A、粮仓充实
B、人口增长
C、农业发展。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川教版知识点练习三十六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川教版知识点练习三十六第1题【单选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主要政治制度,它在中国古代史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对下面三个示意图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皇权至高无上B、宰相制度开始于秦朝、废除于明朝C、唐朝三省六部之间既分工合作、又互相牵制D、雍正帝通过控制六部,皇权高度膨胀【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巴拿马运河是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的运河,素有世界桥梁之称。
在我国古代也有这样一项水利工程,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它是( )A、都江堰B、长城C、大运河D、灵渠【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毛泽东在其词作《沁园春?雪》中写道“唐宗宋祖”,“唐宗宋祖”是指下列哪一组人物( )A、李渊、赵构B、李世民、赵匡胤C、李隆基、赵构D、李渊、赵匡胤【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隋朝作为统一的朝代存在的时间是( )A、581 — 618年B、589 — 618年C、581 — 600年D、588 — 618年【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被现代史学家郭沫若称赞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封建帝王是( )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
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南移C、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清朝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答案】:【解析】:。
最新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川教版复习特训第九十二篇

最新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川教版复习特训第九十二篇第1题【单选题】隋朝统治者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为了兴修水利B、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C、隋炀帝要巡游江都D、为了加强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①使南北重归统一②隋文帝的励精图治③开启了“贞观之治”的局面④开通了“丝绸之路”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标志隋朝统一全国的历史事件是( )A、隋朝建立B、隋朝灭陈C、陈桥驿兵变D、巨鹿之战【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唐太宗轻徭薄赋,虚心纳谏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隋亡之鉴B、有自知之明C、爱民如子D、想树立威信【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有( )①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实现全国统一②创立过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③修建过大规模工程④短暂统一,二世而亡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2006年5月,我国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活动正式启动。
京杭大运河在代的重要作用是( )A、促进南北经济交流B、解决北方缺水问题C、便于军事力量的调控D、方便帝王游玩【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
《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
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A、秦隋宋B、秦隋元C、秦元明D、隋元明【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唐高祖,起义师。
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
梁灭之,国乃改。
”由此材料可知唐朝的建立者是( )A、李渊B、李世民C、李建成D、李元吉【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与隋朝最相似的朝代是( )A、周朝B、秦朝C、汉朝D、南朝【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隋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有( )①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②确立了科举制度③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④建立了三省六部制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大运河(下图)保护和申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于2012年3月29日在江苏开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测试题
(共50分)
姓名:班级: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请答案填在括号里)
1.唐朝的开国皇帝是 (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唐玄宗
2.唐朝都城在 ( )
A.北京 B.洛阳 C.长安 D.开封
3.下列内容与唐太宗无关的是 ( )
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②任用贤才,虚心纳涑
③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为宰相④建立唐朝,吸取隋亡教训⑤在长安、洛阳宫殿八次面试科举应试者
A.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①③⑤D. ③④⑤
4.唐太宗善用人和纳谏,其根本目的是 ( )
A.当贤明的君主B.减少政策失误C.笼络人才D.维护封建统治
5.唐太宗下令合并州县的直接目的是 ( )
A.巩固统治B.提高办事效率C.减轻人民负担D.加强中央集权
6.下列内容不属于唐太宗的主张的是( )
A.皇帝要勤于政事B.大臣要廉洁奉公C.君臣须讲究排场D.政府要轻徭薄赋
7.下列哪一项不是唐太宗对巩固统治的认识( )
A.皇帝要“戒奢从简”B.皇帝要勤于政事C.对不同的意见要严厉压制D.政府要减轻人民负担
8.唐朝建立的时间是( )
A.589年
B.581年
C.605年
D.618年
9.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200多次的大臣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10.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吸收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B.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C.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
D.人口大幅度增长
11.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唐宗”指的是(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高祖
D.唐高宗
12.下列统一王朝中,定都长安的是( )
①秦朝②西汉③西晋④东汉⑤隋朝⑥唐朝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13.下列史实中不属于唐太宗在位时发生的是( )
A.任用姚崇、宋王景为相
B.重视文化教育,设州县学校
C.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D.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14.比较隋文帝和唐太宗,其相似之处有( )
①都是开国皇帝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③提倡节俭④都比较有作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唐太宗曾说:“君,舟也;民,水也。
水能载舟,普能覆舟。
”他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农民的土地和生产时间,促进了社会发展。
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实质体现了( )
A.道家的“自然无为” B.儒家的“仁政德治”
C.墨家的“兼爱非攻” D.法家的“以法治国”
16.开创了“贞观之治”社会局面的皇帝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7.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
A.贞观之治 B.文景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18.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皇帝,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他是( )
A.汉武帝B.隋文帝C.唐太宗D.唐玄宗
19.“贞观之治”中的“贞观”是( )
A.国号 B.庙号 C.谥号 D.年号
20.我国古代出现了很多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
下列的繁荣局面与唐太宗在位时期有关的是( )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21.年号夺取吉利吉祥、国泰民安的含义,或是显示皇权的神圣。
“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其中用“贞观”作为年号的皇帝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2.小龙在图书馆借了一本,《贞观政要》。
在这本书中,他可以查到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期间的“治世”史实( )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明太祖
23.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孟宪实在《百家讲坛》作了“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等系列讲座。
由此推知他所讲的主题是( )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24.唐太宗吸取“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说话),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的教训,注重( )
A.虚心纳谏 B.轻徭薄赋 C.科举选才 D.微服私访
25.温总理说:“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
“国之命在人心”之内涵与下列政治家思想一致的是( )
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二、材料分析题(共17分)
1.阅读下列材料(9分)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如一。
材料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请回答:
(1).这几句话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1分)
(2).材料一是什么意思?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如果你现在是一位国家公务员,你觉得从材料中可以获得什么启示指导自己的工作?(4分)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具体体现是什么?(2分)
(4).材料三中的镜子是谁?它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2分)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8分)
据《汉书》记载,秦始皇统治时,百姓(负担的)“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各种刑罚无所不用其极,以致“刑戮相望于道”。
“赭(zhě)衣(秦时罪犯皆着红褐色的囚服)塞路,囹圄成市(监狱像市场一样拥挤)。
”
唐太宗说:“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簿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请回答:
(1)材料表明,秦始皇和唐太宗的统治政策有什么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不同的统治政策;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4分)
(2)有人说,唐太宗是实践孔孟治国思想的典范。
你认为这一说法是否正确?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4分)
三、简答题(8分)
1.如何评价唐太宗?(3分)
2.唐太宗治理国家政策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