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A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工程热力学》考试大纲

《工程热力学》考试大纲

《水力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绪论
一、作用在液体上的力
二、液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第二章水静力学
一、静止液体中压强的特性
二、液体平衡微分方程
三、重力作用下液体中静压强的分布规律
四、液柱式测压计
五、液体作用在平面壁上的总压力
六、液体作用在曲面壁上的总压力
第三章水动力学基础
一、液体运动的描述方法
二、欧拉法的基本概念
三、连续性方程
四、伯努利方程
五、动量方程
六、流体微团运动分析
七、平面流动
八、势流叠加
第四章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
一、相似原理
二、模型实验
三、量纲分析
第五章水头损失
一、水头损失的分类
二、雷诺实验与流态
三、沿程水头损失与切应力的关系
四、圆管中的层流运动
五、液体的紊流运动
六、紊流的沿程水头损失
七、局部水头损失
八、边界层与绕流阻力
第六章有压管流
一、短管的水力计算
二、长管的水力计算
三、有压管流中的水击
第七章明渠流动
一、明渠流动概述
二、明渠均匀流
三、无压圆管均匀流
四、明渠非均匀流基本概念
五、水跃和水跌
六、棱柱形渠道非均匀渐变流水面曲线的分析
第八章孔口、管嘴出流与堰流
一、孔口出流
二、管嘴出流
三、堰流
第九章渗流
一、渗流模型
二、渗流达西定律
三、地下水渐变渗流
四、井和井群。

《工程热力学A》(含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热力学A》(含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热力学A》(含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8242025课程名称:工程热力学A英文名称: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A开课学期:4学时/学分:54 / 4 (其中实验学时:6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开课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汽车发动机方向)、热能与动力工程(热能方向)选用教材:陈贵堂《工程热力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陈贵堂王永珍《工程热力学》(第二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主要参考书:1.陈贵堂王永珍《工程热力学学习指导》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2.华自强张忠进《工程热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沈维道,蒋智敏,童钧耕.工程热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曾丹苓,敖越,张新铭,刘朝编.工程热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严家马录.工程热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执笔人:王永珍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该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基础课,是本专业学生未来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石。

通过它的认真学习可以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种新的理论方法体系,了解并掌握关于能量转换规律及能量有效利用的基本理论、树立合理用能思想,并能应用这些理论对热力过程及热力循环进行正确的分析、计算,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充分的理论准备,同时培养学生对工程中有关热工问题的判断、估算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为将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参加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关于能量转换规律及能量有效利用的基本理论、树立合理用能思想,并能应用这些理论对热力过程及热力循环进行正确的分析、计算。

同时学生还可了解并掌握一种新的理论方法体系——外界分析法(The Surrounding Analysis Method, SAM),有利与开阔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工程中有关热工问题的判断、估算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与素质,为将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参加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工程热力学复习大纲资料重点

工程热力学复习大纲资料重点
• 不管过程可逆与否,绝热系统的技术功总是等于初、终 态的焓差。 ( )
• 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一定小于可逆循环的热效率。 ()
判断正确性
• 经历一个不可逆过程后,系统能恢复原来状态。 ()
• 热力学第一定律解析式 适用于可逆过程,任何 工质。 ( )
• 孤立系统的熵与能量都是守恒的。 ()
• 不管过程可逆与否,绝热系统的技术功总是等 于初、终态的焓差。 ( )

第一知识点 闭口系基本能量方程式
闭口系,
Q U W q u w
δQ dU δW δq du δw
第一定律第一解析式— 热 功的基本表达式
讨论:
Q U W q u w
δQ dU δW δq du δw
1)对于可逆过程 δQ dU pdV
2)对于循环
δQ dU δW Qnet Wnet
)两个解析式的关系
δq dh vdp d u pv vdp
du pdv du δw膨
总之: 1)通过膨胀,由热能
功,w = q –Δu
2)第一定律两解析式可相互导出,但只有在开系中 能量方程才用焓。
技术功(technical work)—
技术上可资利用的功 wt
wt
ws
1 2
cf2
膨胀线在压缩线上方;吸热线在放热线上方。
热力循环的评价指标
正循环:净效应(对外作功,吸热)
动力循环:目的在于净功 用热效率η评价
T1 Q1
h 收益
代价 净功 = W
吸热 Q1
W
Q2 T2
循环经济性指标:
收益 代价
动力循环: 热效率(thermal efficiency)
ht
wnet q1

工程热力学复习大纲

工程热力学复习大纲

工程热力学复习大纲第一章基本概念1. 热力学系统(热力系)的定义及其描述。

2. 热力系的平衡状态以及由这样的平衡状态构成的准(内部)平衡过程。

3. 温度、压力、比体积、热力学能、焓和熵是描述平衡(均匀)状态的六个常用的状态参数。

4. 温度、压力、比体积这三个基本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称为状态方程。

5.(传)热量和(作)功(量)是在热力过程中热力系与外界交换的两种基本能量形式。

6. 功和热量都是过程量(参数)。

7. 过程量与状态量的特性及相互区别。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 一般热力系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基本表达式-基本能量方程。

2. 闭口系、开口系、稳定流动系统的能量方程。

3.功和热量的基本计算公式以及功和热量在状态坐标图中的表示。

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1. 熵流、熵产、熵方程及其应用。

2. 卡诺定理和卡诺循环及其应用。

3. 克劳修斯积分式及其应用。

4. 孤立系熵增原理及其应用。

5. 热量的可用能及其的不可逆损失。

6. 热量火用、流动工质火用和热力学能火用及其火用损等概念。

第四章气体的热力性质1. 实际气体和理想气体。

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气体常数。

3. 理想气体的比热容、热力学能、焓和熵的计算式。

4. 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在状态方程和集聚态上的偏离。

5. 范德瓦尔方程等新的实际气体状态方程。

6. 通用压缩因子图及其在求得实际气体热力性质中的作用。

第五章热力学微分关系式1. 特征函数及四个常用的特征函数。

2. 麦克斯韦关系式。

3. 纯物质的熵、焓、热力学能及比热容的普遍关系式。

第六章水蒸气的热力性质1. 水蒸气饱和状态及其相关概念。

2. 水蒸气产生过程及水蒸气图。

3.水蒸气热力过程。

第七章理想混合气体与湿空气1. 理想混合气体的成分表示方法及其热力性质计算。

2. 湿空气、饱和湿空气与未饱和湿空气、湿空气的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含湿量。

3. 露点温度、湿球温度。

4. 含湿图及其应用。

第八章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1.研究热力过程的任务和目的及热力过程两种分类。

工程热力学科目考试大纲

工程热力学科目考试大纲

工程热力学科目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与目的《工程热力学》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校自行命题的考试科目。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对于流体力学相关基础知识掌握水平,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及综合知识运用能力。

应考人员应根据本大纲的内容和要求自行组织学习内容和掌握有关知识。

本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主要介绍热能与机械能转换的基本理论。

考试目的是考查考生对工程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求解有关热工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要求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工程热力学的有关物质热力学性质、热能有效利用以及热能与其它能量转换的基本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各种热工过程和热力循环的分析计算,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及定义、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和蒸汽的性质、气体和蒸汽的基本热力过程、热力学第二定律、实际气体的性质、气体与蒸汽的流动、压气机的热力过程、蒸汽动力装置循环、制冷循环和理想气体混合物及湿空气等内容。

(一)基本概念及定义1、基本要求理解热力系统、外界、状态参数、功、热量、平衡状态、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热力循环等基本概念。

掌握状态量和过程量、准静态过程和可逆、热力学能和热量、膨胀功和有用功等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理解绝对压力和相对压力的计算,可逆过程的判定。

2、考试范围1)热力系统2)状态参数3)可逆过程3、考核知识点1)热力系统的分类2)功和热量的区别、可逆过程功和热量的计算公式3)绝对压力和相对压力的计算。

4、考核要求1)识记(1) 热力系统及相关概念;(2) 外界、状态参数、功、热量、平衡状态、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热力循环等基本概念。

2)理解(1)准平衡过程、可逆过程概念;(2) 膨胀功、推动功和技术功等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3) 热力循环的概念理解;(4) 状态参数概念理解。

3)简单应用(1) 热力系统的分类;(2) 绝对压力和相对压力的计算。

工程热力学复习提纲

工程热力学复习提纲

工程热力学复习提纲第一章1、热力系、边界和外界的关系。

特别是边界是可以真实的、虚拟的、固定的或移动的。

2、闭口系和开口系的定义。

闭口系是热力系与外界通过边界没有质量交换,但可以有能量交换;开口系是热力系与外界通过边界有质量和能量交换。

3、绝热系和孤立系的定义绝热系是热力系与外界通过边界没有热量交换,但可以有质量交换。

孤立系是无能量交换和质量交换。

4、简单可压缩系的定—由可压缩物质组成,与外界除了热量交换外,只交换容积变化功的有限物质系统。

p V T U H S与过程无关而与初终态有关。

对于简单可压缩系,只需5、状态参数,,,,,要两个彼此独立的状态参数就可以确定其状态。

6、平衡态的定义—无外界影响的系统保持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状态。

在边界上与外界无能量交换。

系统与外界不存在任何势差:温度差、压力差等。

7、理想气体状态方程8、热力过程—处于平衡状态的热力系,如果在边界上受到势差的影响,平衡状态就被破坏,随之产生一系列变化直至新的一个平衡状态建立为止,这一系列变化组成的就是热力过程。

不平衡过程(有限势差)—只有初态和终态是平衡状态,中间经历的状态都是不平衡状态。

在参数坐标图上只能用虚线表示。

准平衡过程(无限小势差)9、可逆过程—如果热力系完成一个过程后,在按原路径逆向进行时,使热力系和外界都返回原状态而不留下任何变化的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实现条件:(1)准平衡过程;(2)不存在任何形式的能量耗散,如摩擦、电阻等使功变为热的现象。

10、功和热微元过程不能表示成d W ,d Q 。

只能表示成δW,δQ。

有限过程,不能表示成△W,△Q ,只能表示成W,Q。

循环过程,∮W≠0,∮Q ≠0。

系统对外作功为“+外界对系统作功为“-”条件:可逆过程系统对外放热为“-”系统向外界吸热为“+”11、热力循环—热力系从一初态出发,经历一系列状态变化后,又回到初态的状态变化过程,称作循环。

特性:一切状态参数恢复原值,即∮dx=0。

《工程热力学》考试大纲

《工程热力学》考试大纲

《工程热力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工程热力学适用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参考书目:工程热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沈维道,童钧耕,第4版,2007年课程内容简述:工程热力学是研究热能和其它形式能量(特别是机械能)相互转换规律以及提高能量利用经济性的一门学科。

工程热力学阐明了能量转换利用过程中的普遍规律与限制、过程与循环分析方法及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途径,可用能、能量品质等概念的提出与发展还使其对能源的直接利用也具有了指导意义。

课程主要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一般热力学关系式、工质的热力学性质、过程与循环分析、气体与蒸气的流动、压气机的热力过程、蒸气动力循环、气体动力循环、制冷循环等内容。

考试内容要求:1. 基本概念1.1 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过程1.2 热力系统1.3工质的热力学状态及其基本状态参数1.4平衡状态、状态方程式、坐标图1.5 工质的状态变化过程1.6 过程功和热量1.7 热力循环2. 热力学第一定律2.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2.2 热力学能和总能2.3 能量的传递和转化2.4 焓2.5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能量方程式2.6 开口系统能量方程式2.7 能量方程式的应用3. 气体和蒸汽的性质3.1 理想气体的概念3.2 理想气体的比热容3.3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和熵3.4 水蒸气的饱和状态和相图3.5 水的汽化过程和临界点3.6 水和水蒸气的状态参数3.7 水蒸气表和图4. 气体和蒸汽的基本热力过程4.1 理想气体的可逆多变过程、定容过程、定压过程、定温过程、绝热过程4.2 理想气体热力过程综合分析4.3 水蒸气的基本过程5. 热力学第二定律5.1 热力学第二定律5.2 卡诺循环和多热源可逆循环分析5.3 卡诺定理5.4 熵参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5.5熵方程5.6 孤立系统熵增原理5.7 㶲参数的基本概念热量㶲5.8工质㶲及系统㶲平衡方程6. 实际气体的性质及热力学一般关系式6.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用于实际气体的偏差6.2 范德瓦尔方程和R-K方程6.3 对应态原理与通用压缩因子6.4 麦克斯韦关系和热系数6.5 热力学能、焓和熵的一般关系式6.6 比热容的一般关系式7. 气体与蒸汽的流动7.1 稳定流动的基本方程式7.2 促使流速改变的条件7.3 喷管的计算7.4 有摩阻的绝热流动7.5 绝热节流8. 压气机的热力过程8.1 单级活塞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和理论耗功量8.2 余隙容积的影响8.3 多级压缩和级间冷却8.4 叶轮式压气机的工作原理9. 气体动力循环9.1 分析动力循环的一般方法9.2 活塞式内燃机实际循环的简化9.3 活塞式内燃机的理想循环9.4 活塞式内燃机各种理想循环的热力学比较9.5 燃气轮机装置循环9.6 燃气轮机装置的定压加热实际循环10. 蒸汽动力装置循环10.1 朗肯循环10.2 再热循环10.3 回热循环11.制冷循环11.1 概述11.2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11.3 压缩蒸气制冷循环11.4制冷剂的性质12. 理想气体混合物及湿空气12.1 理想气体混合物12.2 理想气体混合物的比热容、热力学能、焓和熵12.3 湿空气12.4 湿空气的状态参数12.5 湿球温度和绝热饱和温度12.6 湿空气的焓-湿图12.7 湿空气过程及其应用。

工程热力学复习大纲

工程热力学复习大纲

工程热力学复习大纲一名词解释1 比热容的定义为:单位物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K(1°C)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物体的比热容(有时简称比热)。

即 c=δq/dT。

2定容比热容:在定容情况下,单位物量的气体,温度变化1K(1°C)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即c v=δq v/dT3定压比热容:在定压情况下,单位物量的气体,温度变化1K(1°C)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4 梅耶公式(适用于理想气体):c p-c v=R5 c p与c v之比值称为比热容比,它也是一个重要参数。

K= c p/c v=M c p/M c v6 膨胀功(也称容积功):在压力差作用下,由于系统工质容积发生变化而传递的机械功。

7绝热节流:稳态稳流的流体快速流过狭窄断面,来不及与外界换热也没有功量的传递,可理想化称为绝热节流。

绝热节流前后焓相等。

h1=h28 节流过程是指流体(液体、气体)在管道中流经阀门、孔板或多孔堵塞物等设备时,由于局部阻力,使流体压力降低的一种特殊流动过程。

若节流过程中流体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称为绝热节流。

9绝对湿度:每立方米湿空气中所含有的水蒸气质量,称为湿空气的绝对湿度。

绝对湿度也就是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密度ρv,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其计算式为ρv=mv/V=pv/RvT(kg/m³) 10相对湿度(φ):湿空气的绝对湿度ρv与同温度下饱和空气的饱和绝对湿度ρs的比值。

11 定熵滞止参数:将具有一定速度的流体在定熵条件下扩压,使其流速降低为零,这时气体的参数称为定熵滞止参数。

12准静态过程:理论研究可以设想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进行的非常缓慢,使过程中系统内部被破坏了的平衡状态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到新的平衡态,从而使过程的每一瞬间,系统内部的状态都非常接近平衡状态,即整个过程可看作是由一系列非常接近平衡态的状态所组成,这样的过程称为准静态过程。

13可逆过程:系统经历某一过程后,如果能使系统与外界同时恢复到初始状态,对外界没有留下任何影响,既没有得到功,也没有消耗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热力学A》复试大纲
参考书:659 76674
《工程热力学》廉乐明等编专
《工程热力学》沈维道等编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6554 8814
1·1 系统专
系统、外界、边界;开口系统(控制容积)、闭口系统(控制质量);绝热系统;孤立系统;简单可压缩系统。


1·2 平衡状态和状态参数
平衡状态、平衡状态的充要条件;平衡与稳定;平衡与均匀,状态参数,状态参数的特征;强度量与广延量;状态参数图与平衡状态。


1·3 温度温标8#信箱
温度的物理概念;热力学温标、国际摄氏温标与热力学温标的关系655423 171·4 压力659 76674
压力、压力的单位、系统绝对压力、大气压力、真空度。

471弄
1·5 状态方程
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气体常数、通用气体常数;范德瓦尔方程、范德瓦尔常数,临界点,维里方程。

1·6 准静态过程和可逆过程
02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可逆过程与准静态过程的联系与区别;可逆过程和准静态过程在状态参数图上的表示。

200092
1·7 循环471弄
循环、循环特性、正向循环(动力循环)、逆向循环(制冷循环和热泵循环);可逆循环。

循环的经济性指标6554 8814
1·8 功和热量
西门功和热量的定义、特征;可逆过程中的容积变化功(膨胀功或压缩功)及8#信在p-v图的表示;可逆过程的热量及在温熵图T-s图的表示。

第二部分气体的性质
2·1 理想气体及其混合气的性质
理想气体、标准状态理想气体的摩尔体积;气体的比热容、理想气体的比定压热容与比定容热容;理想气体比热容比(理想气体的比热容比等于绝热指数);迈耶公式。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以前称内能)与焓、任意过程的热力学能及焓的变化量Δu、Δh;理想气体熵变的定义、计算式与适用范围。

理想气体混合气体、折合分子量、折合气体常数;质量分数、摩尔分数、体积分数及相互关系;折合分子量和折合气体常数计算。

理想气体混合气的分压力定律和分体积定律;利用摩尔分数计算分压力。

混合气体的比热容、热力学能、焓及混合气过程的熵变计算式
2·2 水和蒸汽的性质
饱和状态、饱和状态的温度和压力;水定压汽化过程的p-v图及T-s图:临界点、饱和液线饱和干蒸汽线、未饱和液区、湿蒸汽区和过热区、过冷液、饱和液、湿饱和蒸汽、干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干度、湿饱和蒸气比体积、热力学能、焓及熵的计算;汽化潜热。

2·3 湿空气
湿空气、水蒸气的分压力及干空气分压力;饱和湿空气、未饱和湿空气;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含湿量d、湿空气的焓h,湿空气的密度ρ,湿空气的露点温度与干球温度;湿空气的焓和焓—湿图;湿空气状态参数的确定。

第三部分气体的热力过程
3·1 理想气体的基本热力过程
多变过程、定压过程、定温过程、定熵过程(可逆绝热过程)、定容过程及过程方程、在p-v图和T-s图上的表示;理想气体多变过程中热力学能、焓及熵变计算;多变过程中气体的比热容;多变过程中的容积变化功、多变过程中的技术功、多变过程的热量;p-v图及T-s图各参数的变化规律与多变过程的分析。

3·2 水蒸气的基本热力过程
水蒸气定压过程、绝热过程、定容过程、定温过程的计算与分析;水蒸气的压力和干度;水蒸气的节流。

3·3 湿空气的热力过程
湿空气加热过程、冷却去湿过程、绝热增湿过程、绝热混合过程、干燥过程、等温加湿过程、蒸发冷却过程的表示与计算、热量和加湿量计算。

第四部分热力学第一定律
4·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
4·2 膨胀功、技术功、轴功和流动功
可逆过程的容积变化功;技术功、技术功的计算及在p-v图上表示;轴功、技术功、膨胀功、流动功的联系与区别。

4·3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
热力学第一定律基本表述和一般表达式;闭口系第一定律的解析式及在过程、循环和孤立系中的应用;稳流开系第一定律表达式和应用;能量方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4·4 喷管内气体的流动
气体在喷管(或扩压管)内流速变化的压力条件和几何条件;滞止过程、
滞止参数;音速、马赫数;临界截面、临界压力、临界温度、临界压力比;喷管内流速和流量分析及计算、背压和背压对收缩喷管及缩放喷管的流速和流量的影响;气体在扩压管中流动;速度系数和能量损失系数及气体在喷管内不可逆流动。

4·5 绝热节流
绝热节流的特征、气体的焦耳—汤姆逊系数、转回温度和转回曲线。

4·6 压气机的热力过程
压气机分类和特征;单级活塞式压气机的理论耗功;余隙容积、余隙容积百分比、容积效率、余隙容积对压气机理论耗功的影响;多级压缩级间冷却及各级的增压比、多级压缩级间冷却耗功计算、活塞式压气机定温效率;叶轮式压气机绝热效率及压气机所需的功。

第五部分热力学第二定律
5·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及其一致性
5·2 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
卡诺循环的组成、卡诺循环的热效率、卡诺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和卡诺热泵循环的供暖系数;卡诺定理及其推论。

5.3 平均吸(放)热温度和多热源热机的热效率
系统在可逆过程中的平均吸(放)热温度、概括性卡诺循环(如斯特林循环)的热效率。

5·4 克劳修斯积分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克劳修斯积分不等式和积分等式、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孤立系统的熵增原理及过程进行判据。

5·5 熵和熵方程
熵的定义、不可逆过程熵变的计算;熵流、熵产;一般开系熵方程、闭口系熵方程、稳态稳流系统熵方程。

5。

6 作功能力损失与熵产
热量的可用能、闭口系的作功能力、稳流开系的作功能力、系统作功能力损失和熵产。

第六部分热力学一般关系式及实际气体性质
6·1 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
亥姆霍兹函数F和吉布斯函数G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6·2 麦克斯伟关系
吉布斯方程;麦克斯韦关系;体积膨胀系数、等温压缩率、压力温度系数及其相互关系。

6·3 熵、热力学能、焓及比热容容的一般表达式
第一ds方程及第二ds方程;热力学能的一般方程、焓的一般方程、
的一般关系。

6·4 普遍化状态方程和通用压缩因子图
压缩因子及其物理意义;对比参数、对应态原理;通用压缩因子图。

第七部分热力循环
7·1 循环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循环分析的目的和方法;第一定律分析法、第二定律分析;空气标准。

7·2 蒸汽动力装置循环
基本蒸汽动力循环—朗肯循环构成、p-v图和T-s图、利用图或表确定各状态点参数、朗肯循环的热效率;蒸汽参数对热效率的影响分析;再热循环构成、p -v图和T-s图、利用图或表确定各状态点参数、循环的热效率和分析;抽汽回热循环构成、p-v图和T-s图、抽汽量、
利用图或表确定各状态点参数、循环的热效率和分析;
7·3 制冷装置循环
逆向卡诺循环;制冷量;压缩空气制冷循环构成及T-s图、制冷系数、制冷量与循环增压比关系;回热式压缩空气制冷循环;压缩蒸汽制冷循环构成、T-s图和logp-h图、利用图或表确定各状态点参数、制冷系数;制冷剂性质;吸收式制冷循环的构成、热能利用系数、吸收式与压缩式制冷的比较与分析;热泵循环的一般概念。

考研共济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