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0课 梨园春秋习题 岳麓版必修3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同步测试第10课《梨园春秋》(岳麓版必修3)(含解析)

第10课梨园春秋1.南戏和元杂剧得以流行的共同原因是 ( )A.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B.汉族文人地位低下C.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2.“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
”下列与这句艺术谚语有关的是( )A.汉赋B.宋词C.京剧 D.传奇3.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下列对其艺术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京剧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发展出一套近乎完美的艺术程式B.表演艺术以说、学、逗、唱为手段C.用铜锣和京胡、二胡、笛子等管弦控制节奏、渲染气氛D.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4.山东剧院演出的京剧《郑和下西洋》,创造性地将传统京剧与交响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东西方文化很好地在一部戏中体现。
由此说明( )A.京剧应主要学习西方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C.京剧的传统部分已经过时D.事物不断吸收积极、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5.下列有关昆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牡丹亭》是昆曲的代表作B.“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出自《牡丹亭》C.明中叶到清中期是昆曲的鼎盛时期D.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6.右图是《霸王别姬》的剧照,梅兰芳饰虞姬,袁世海饰项羽。
下列对这幅图片的正确解读是( )A.梅兰芳饰演的角色是旦角行当,袁世海饰演的角色是净行当B.传统京剧剧目往往真实地再现历史,具有社会教育功能C.传统京剧表演注重程式化,同一行当在化妆、服饰上差别不大D.只有净才勾画脸谱,其他行当化妆具有生活化的特点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四大徽班”为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俱为徽调著名戏班。
据载,三庆班于1790年进京为乾隆皇帝祝寿,后为乾隆帝所宠爱。
因为臣下所议论,道光帝将他们驱逐出宫。
徽班从此在北京民间继续演出,广受欢迎。
材料二为了适应戏曲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京剧吸收了中国戏曲的传统角色划分,依照不同类型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与性格特征从脸谱、服装、唱腔等方面将演员划分为生、旦、净、丑四类,称为四大行当。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0课 梨园春秋课件 岳麓版必修3

1 2 3 4 5 6
剧作为表演艺术的最大特点,在于虚实结合,最大限度地
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
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则悠
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不以勇猛火爆取胜,而以“武戏 文唱”见佳,所有这些成就,在世界表演艺术大花园里, 不愧是一朵独放异彩的奇葩。
2.中国戏剧剧词多来源于古代诗词,脸谱与服饰参照绘画技巧,
自我测评(教材P43)
提示 1.戏曲最初的源头之一是原始时期的歌舞仪式,春秋战国 至汉唐时期,宫廷乐舞、杂技百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是较为完备 的戏曲形式,戏曲完全形成的标志是元杂剧的产生。此后,戏曲 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昆曲的艺术水平达到更高的程度,影响其他 剧种的形成和发展。清中期京剧艺术的兴起代表着中国传统戏曲 艺术的最高成就。 影响戏曲艺术产生发展的因素包括,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 文化需求、相关艺术形式的继承和发展、特定的时代背景的影响。
答案
因素:①清代的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戏曲舞台十分活跃,徽剧、汉剧等融合为
京剧的形成提供了舞台。②封建政府的推动,皇室贵
族喜好京剧艺术。③广大艺人,博采众长,广泛吸收 其他剧种的长处,逐渐形成了京剧。④社会发展、人 民大众文化娱乐的需要。
(2)京剧为什么被称为“国粹”?你认为应该怎样使京剧艺术发扬
二、元杂剧与昆曲 1 .元杂剧:元杂剧 _______ 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 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
国古代戏曲的成熟。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
2.昆曲:明中叶到清中期,是昆曲艺术的鼎盛时期。兴起于江
南昆山的昆曲,文词典雅华美,寓意深切,发音吐字讲究格律
【师说】2015-2016高中历史 第2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10课 梨园春秋课时作业 岳麓版选修3

第10课梨园春秋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图片反映了我国戏剧发展的历程。
其中包括我国戏剧发展的起源和成熟的标志,它们分别是( )①傩戏中使用的面具②元杂剧壁画③京剧《玉堂春》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解析】傩戏是中国戏剧的起源,元杂剧标志着中国戏剧的成熟。
【答案】 A2.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高朗亭为首的第一个徽班(三庆班)进入北京,参加乾隆帝八十寿辰庆祝演出。
《扬州画舫录》载:“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二腔,名其班曰三庆。
”在此基础上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诞生了( )A.昆曲 B.元曲C.秦腔 D.京剧【解析】材料题是讲四大徽班进京,京剧形成。
【答案】 D3.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贵妃醉酒》是其代表作之一,在戏中梅兰芳饰演的角色属于( )A.生 B.旦C.净 D.丑【解析】梅兰芳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故选B。
【答案】 B4.陈凯歌执导的《梅兰芳》真情演绎了国剧大师、绝世名伶梅兰芳的传奇人生。
下面有关京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C.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D.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解析】京剧是由四大徽班进京,然后融合吸纳其他剧种精华而形成的。
【答案】 C5.元杂剧与南戏相比,其突出特点是( )A.贴近普通百姓生活B.主要流行于民间C.兴起于浙江D.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解析】本题要求比较元杂剧和南戏,A、B两项为两剧的共同点。
C项表述错误,元杂剧与南戏相比其突出特点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答案】 D6.被称为百花园中的“兰花”,很多剧种都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并有“百戏之祖”雅称的是( )A.杂剧 B.昆曲C.南戏 D.京剧【解析】本题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明中后期,昆曲发展成全国性剧种,对众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被誉为“百戏之祖”。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精编作业

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作业一、选择题1.原始时代,人们举行“傩”的主要目的是()A.祈求神灵保佑B.祭祀先祖C.出征仪式D.庆祝丰收答案: A2.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的戏剧形式主要是()A.傩戏B.南戏C.杂剧D.昆曲答案: B3.元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杂剧、散曲、南戏等都取得巨大成就,后世将其与唐诗、宋词并称。
后人则充分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称其“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种风格反映了元代()A.城镇经济繁荣B.统治者政治清明C.戏曲创作者文化水平不高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解析:题干的“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反映了元杂剧通俗化的特点,其因是经济上的城镇经济繁荣,A项正确。
答案:A4.南戏和元杂剧得以流行的共同原因是()A.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B.汉族文人地位低下C.出现了专门娱乐场所——瓦舍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答案: A5.“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
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A.书法B.绘画C.戏剧D.杂技解析:题干两句诗句体现了京剧的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的特点,故C项正确。
答案:C6.“比窦娥还冤”这是人们在含冤不白时常用的一个比喻。
历史上塑造了窦娥这个戏剧人物的是()A.关汉卿B.白朴C.马致远D.郑光祖答案: A7.“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之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材料主要说明()A.戏曲最初在民间街坊兴起B.戏曲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戏曲的兴起拓宽了史学研究的视野D.戏曲剧本主要由历史故事加工而成解析:关键信息“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之言词事实”,看出材料反映的是戏曲的社会教化功能。
答案:B8.徽班进京后能在北京扎根,并最终形成京剧的因素不包括()A.北京经济繁荣,文化娱乐需求面广B.皇室喜好京剧艺术C.京剧艺术家博采众长,不断创新D.清政府定京剧为“国剧”答案: D9.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红脸”表示()A.忠勇正义B.奸诈狡猾C.凶猛残暴D.刚直果敢解析:京剧红脸表示忠勇正义,例如关羽;白脸表示奸诈狡猾,例如曹操;黄脸表示凶猛残暴,例如宇文成都;黑色表示刚直果敢,例如包拯,故A项正确。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10课 梨园春秋课堂演练 岳麓版必修3-岳麓版高二必修3历史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0课梨园春秋1.如图物品在当时的用途不可能是( )A.驱魔B.娱神C.避邪消灾D.戏剧的道具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原始社会,先民的面具主要用来装扮成神灵、野兽,以驱魔娱神,故A、B、C三项正确,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D2.两宋之际,南戏能够在某某某某一带流行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经济繁荣B.民间艺人的努力C.瓦舍的出现 D.民间歌舞云集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城市经济繁荣是文化繁荣的根本原因,故A项正确。
答案:A3.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促成元杂剧昌盛的直接原因是( )A.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 B.蒙古贵族的欣赏口味C.知识分子地位的变化 D.市民阶层的壮大解析:元朝时,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汉族知识分子科举进取无望,寄情于戏曲等形式,因此直接推动了元杂剧的昌盛。
答案:C4.如图是中国国家邮政局发行的《昆曲》特种邮票。
下列关于昆曲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兴起于江南某某B.鼎盛于明中叶到清中期C.被誉为“百戏之祖”D.《西厢记》是昆曲代表作解析:《牡丹亭》是昆曲的代表作,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5.“2017新年京剧晚会”于2017年1月1日19∶30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上演,强劲的阵容、经典的演唱,呈现给观众一场行当齐全、流派纷呈的京剧盛宴。
历史上与这一独具特色的艺术直接相关的是( )A.徽剧 B.南戏C.越剧 D.黄梅戏解析:“京剧”是在徽剧的基础上,吸取了某某汉调以及昆曲、秦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而形成的,因此与之直接相关的是徽剧。
故A项正确。
答案:A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为了适应戏曲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京剧吸收了中国戏曲的传统角色划分,依照不同类型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与性格特征,从脸谱、服装、唱腔等方面将演员划分为生、旦、净、丑类,称为四大行当。
……净,又称花脸,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红色代表忠勇正义,如关羽。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10课 梨园练习 岳麓版必修3(1)

第10课梨园春秋[课程标准]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一、戏曲的起源1.原始时代: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被后人称为“____”,蕴涵着戏曲的萌芽。
2.春秋战国以后的____________、杂技百戏具有更多的戏曲元素。
3.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________”。
4.宋代出现了喧闹的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所——________。
两宋之际浙江温州一带流行的________,形成了完备的戏曲形式。
二、元杂剧与昆曲1.元杂剧——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1)元杂剧将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____________。
(2)元杂剧的艺术表演手法形成了中国戏曲时空自由和以象征虚拟动作表意的特殊传统。
(3)________是元杂剧的奠基者,《西厢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
2.昆曲艺术的鼎盛(1)昆曲兴起于江南________。
其表演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
(2)鼎盛时期:________________。
(3)明中后期发展成全国性剧种,被誉为“____________”。
三、“国粹”京剧1.背景(1)外因:明清时期,北京是________、经济和文化中心。
(2)内因:清________年间,徽戏剧团________等四大徽班进京献艺。
2.形成:徽班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吸收了湖北汉调、昆曲、秦腔、梆子腔等多种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
3.特色(1)艺术程式:角色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四大行当。
(2)表演艺术:发扬象征________、歌舞并重的传统。
(3)艺术手段: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
(4)渲染气氛:用锣鼓和京胡、________、笛子等管弦乐器。
4.地位:京剧将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
5.影响: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放射着奇光异彩。
知识点一戏曲的起源及元杂剧、昆曲1.对“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傩”是一种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B.“傩”的目的是为了避邪消灾C.在先秦时代,傩逐渐为国家礼仪所吸收,成为国家祭祀和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D.傩是恶魔2.宋代南戏发展的原因与下列哪项无关( )A.社会经济的发展 B.瓦舍的出现C.东南沿海工商业发达 D.傩戏处于兴盛时期3.与元杂剧兴起有密切关系的最重要因素是( )A.城市经济的繁荣 B.农业生产的恢复C.民族融合的加强 D.社会生活的动荡4.元杂剧作家众多,名剧迭出,反映了当时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习题岳麓版必修3

第10课梨园春秋一、戏曲的起源1.原始社会:中国古代的先民为祈获丰收和狩猎胜利,头戴面具装扮成神灵、野兽,载歌载舞,通过娱乐来祈求神灵保佑,这种带有①________色彩的仪式活动被后人称为“②________”,其中便蕴涵着戏曲的萌芽。
2.春秋战国:宫廷晏乐、杂技百戏具有更多的戏曲元素。
3.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③________”,表演的歌舞戏有一定情节性、叙事性和戏剧冲突。
4.宋代。
(1)出现了许多喧闹的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所——④________。
(2)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起一种戏曲,称“⑤________”。
南戏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答案: ①巫术②傩③梨园④瓦舍⑤南戏♨温馨提示梨园的来源“梨园”创立于唐代,是唐代音乐机构之一。
梨园是唐玄宗时教练宫廷歌舞艺人的地方,在长安光化门外禁苑中。
唐玄宗精通音律,喜好歌曲,设梨园亲自教乐工、宫女演习音乐舞蹈。
后来,沿用梨园为戏院或戏曲界的别称。
梨园弟子,也称梨园子弟,指戏曲演员。
【应用提升】1.戏剧的源头——傩的产生最初与哪种因素有直接关系( )A.政治因素B.宗教巫术C.经济因素 D.文化艺人的创作解析:傩最初是古人祈获丰收和狩猎胜利的原始宗教歌舞。
答案:B二、元杂剧与昆曲1.元杂剧。
(1)艺术特点。
A.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①________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②________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B.其中用演员③________表现剧中时空场景更替的手法,形成了中国戏曲时空自由和以象征虚拟动作表意的特殊传统。
(2)代表作品。
A.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者,代表作是《④______________》。
B.王实甫也是一位著名的杂剧作家,最有影响的作品是《⑤________》。
2.昆曲。
(1)兴盛发展:兴起于江南昆山。
⑥________期,熔诗、乐、歌、舞、戏于一炉的昆曲风靡大江南北,发展成全国性剧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练习题

选择题历史上有这样一批文人,仕进无路,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声歌之末,以舒其拂郁感慨之怀”,从而推动了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
据此推断“这批文人”的主要成就是A. 文人画B. 元杂剧C. 京剧D. 小说【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杂剧,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根据所学,元朝统治之初,科举制停止,一批知识分子仕途无路转而研究元杂剧,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 项不符合题意。
选择题徽班进京后能在京扎根,并最终形成一种新剧,主要因素有()①北京社会繁荣,文化娱乐需求面广②皇室等上层权贵的喜好③艺术家博采众长,不断创新④吸收外来艺术的成果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是排列组合型选择题,解题的最佳方法是采用排除法。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剧在发展的过程中的确吸收了其他剧中融合而成,但主要是徽剧、汉剧及民间曲调,不是吸收外来艺术,故排除含有④的选项,本题答案选A项。
BCD不符合题意。
选择题下列有关京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京剧是中国成就最高的戏剧形式B.京剧的形成体现了我国戏剧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C.京剧是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因此称京剧D.京剧的形成、发展与满族统治者的喜好、支持密不可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乾隆五十五年,为庆祝乾隆八十寿辰,流行于安徽一带(不是北京的地方戏)的徽戏剧团三庆班,进京献艺,徽班进京后经过不断融合吸收,在北京形成了新的剧种——京剧选择题汤显祖《牡丹亭》题词中写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下列这段话的解读,正确的是A. 表明文学开始与现实相结合B. 是对当时的官方哲学的否定C. 标志着民间文学的正式诞生D. 是早期民主思想产生的体现【答案】B【解析】试题文学开始与现实结合的标志是《诗经》,故A错误;题干材料的意思是:爱的玄妙之处在于可以让生者悲痛欲绝,死者痴怨还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梨园春秋
一、戏曲的起源
1.原始社会:中国古代的先民为祈获丰收和狩猎胜利,头戴面具装扮成神灵、野兽,载歌载舞,通过娱乐来祈求神灵保佑,这种带有①________色彩的仪式活动被后人称为“②________”,其中便蕴涵着戏曲的萌芽。
2.春秋战国:宫廷晏乐、杂技百戏具有更多的戏曲元素。
3.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③________”,表演的歌舞戏有一定情节性、叙事性和戏剧冲突。
4.宋代。
(1)出现了许多喧闹的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所——④________。
(2)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起一种戏曲,称“⑤________”。
南戏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答案: ①巫术②傩③梨园④瓦舍⑤南戏
?温馨提示
梨园的来源
“梨园”创立于唐代,是唐代音乐机构之一。
梨园是唐玄宗时教练宫廷歌舞艺人的地方,在长安光化门外禁苑中。
唐玄宗精通音律,喜好歌曲,设梨园亲自教乐工、宫女演习音乐舞蹈。
后来,沿用梨园为戏院或戏曲界的别称。
梨园弟子,也称梨园子弟,指戏曲演员。
【应用提升】
1.戏剧的源头——傩的产生最初与哪种因素有直接关系( )
A.政治因素 B.宗教巫术
C.经济因素 D.文化艺人的创作
解析:傩最初是古人祈获丰收和狩猎胜利的原始宗教歌舞。
答案:B
二、元杂剧与昆曲
1.元杂剧。
(1)艺术特点。
A.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①________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②________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B.其中用演员③________表现剧中时空场景更替的手法,形成了中国戏曲时空自由和以象征虚拟动作表意的特殊传统。
(2)代表作品。
A.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者,代表作是《④______________》。
B.王实甫也是一位著名的杂剧作家,最有影响的作品是《⑤________》。
2.昆曲。
(1)兴盛发展:兴起于江南昆山。
⑥________期,熔诗、乐、歌、舞、戏于一炉的昆曲风靡大江南北,发展成全国性剧种。
明中叶到清中期,是昆曲艺术的鼎盛时期。
(2)艺术特点。
A.文辞典雅华美,寓意深切,发音吐字讲究格律板眼。
B.表演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将柔曼的舞姿融入婉转优雅的唱腔中,给观众以极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