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历年真题之解析几何大题(理科1)
浙江解析几何高考真题答案

浙江解析几何高考真题答案在考生中一直备受关注,因为解析几何作为数学科目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考试成绩的影响非常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分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题型。
首先,回顾近几年浙江高考解析几何的出题特点,我们可以发现它注重考察学生对于几何图形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题目通常涉及到直线、圆、平面等基本几何图形,考察学生对于图形性质的分析和运算技巧。
此外,解析几何还常常与其他数学知识领域相互结合,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能力。
接下来,我们将以一道典型的浙江高考解析几何题为例,进行详细的解答和分析。
假设题目如下:已知平面上一条直线L:2x + y - 3 = 0,点A(1, -1)和B(x, y)在直线L上,且直线AB与x轴和y轴所围成三角形的面积为4平方单位,求动点B的坐标。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性质进行分析。
由题目中给出的直线方程可以得到直线L的斜率为-2,因此可以推断出线段AB的斜率也为-2。
另外,题目中提到直线AB与x轴和y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4平方单位,这个信息可以告诉我们线段AB的长度和高。
根据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S=1/2×底×高,我们可以得到线段AB的长度乘以它与x轴垂直的线段的长度等于8。
又因为直线L与x轴垂直,可以得知它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3, 0)。
通过这两个点的坐标,我们可以求得线段AB的长度为4。
接下来,我们需要求得线段AB与x轴和y轴的交点坐标。
由于直线L的方程已知,我们可以将y轴坐标置为0,代入方程解得x=1。
同理,将x轴坐标置为0,代入方程解得y=3。
因此,线段AB与x轴和y轴的交点坐标分别为(1, 0)和(0, 3)。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关键的信息,线段AB的长度为4,与x 轴交点为(1, 0),与y轴交点为(0, 3)。
接下来,我们需要根据这些信息来确定动点B的坐标。
根据几何图形的性质,线段AB的中点与直线L的交点一定是平行于x轴的。
(完整版)浙江高考历年真题之立体几何大题(理科)

浙江历年理科高考题之立体几何大题(教师版)1、(2005年)18.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AB ⊥BC ,AB =BC =kP A ,点O 、D 分别是AC 、PC 的中点,OP ⊥底面ABC . (Ⅰ)当k =21时,求直线P A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大小; (Ⅱ) 当k 取何值时,O 在平面PBC 内的射影恰好为△PBC 的重心? 解:方法一:(Ⅰ) ∵O 、D 分别为AC 、PC 中点,OD PA ∴ ∥PA PAB ⊂又平面, OD PAB ∴ 平面∥(Ⅱ)AB BC OA OC ⊥=Q ,,OA OB OC ∴== ,OP ABC ⊥Q 又 平面,.PA PB PC ∴== E PE BC POE ⊥取BC 中点,连结,则平面 OF PE F DF OF PBC ⊥⊥作于,连结,则平面 ODF OD PBC ∴∠ 是与平面所成的角.又OD PA ∥,∴PA 与平面PBC 所成的角的大小等于ODF ∠,210sin OF Rt ODF ODF OD ∆∠==在中,210PBC ∴ PA 与平面所成的角为(Ⅲ)由(Ⅱ)知,OF PBC ⊥平面,∴F 是O 在平面PBC 内的射影 ∵D 是PC 的中点,若点F 是PBC ∆的重心,则B ,F ,D 三点共线, ∴直线OB 在平面PBC 内的射影为直线BD ,,,OB PC PC BD PB PC ⊥∴⊥∴=Q ,即k =反之,当1k =时,三棱锥O PBC -为正三棱锥,∴O 在平面PBC 内的射影为PBC ∆的重心方法二:OP ABC ⊥Q 平面,,OA OC AB BC ==,,,.OA OB OA OP OB OP ∴⊥⊥⊥以O 为原点,射线OP 为非负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如图)EFD OBAPDOBCAPxyz设,AB a =则222,0,0,0,,0,,0,0222A a B C ⎛⎫⎛⎫⎛⎫- ⎪ ⎪ ⎪ ⎪ ⎪ ⎪⎝⎭⎝⎭⎝⎭,设OP h =,则()0,0,P h(Ⅰ)Q D 为PC 的中点,21,0,42OD a h ⎛⎫∴=- ⎪ ⎪⎝⎭u u u r ,又21,0,,,//22PA a h OD PA OD PA ⎛⎫=-∴=-∴ ⎪ ⎪⎝⎭u u u r u u u r u uu r u u u r ,OD PAB ∴ 平面∥(Ⅱ)12k =Q ,即7272,,,0,222PA a h a PA a a ⎛⎫=∴=∴= ⎪ ⎪⎝⎭u u u r , 可求得平面PBC 的法向量11,1,7n ⎛=- ⎝r ,210cos ,||||PA n PA n PA n ⋅∴〈〉==⋅u u u r ru u u r r u u u r r 设PA 与平面PBC 所成的角为θ,则210sin |cos ,|PA n θ=〈〉=u u u r r(Ⅲ)PBC ∆的重心221,,663G a a h ⎛⎫- ⎪ ⎪⎝⎭,221,,663OG a a h ⎛⎫∴=- ⎪ ⎪⎝⎭u u u r , ,OG PBC OG PB ⊥∴⊥u u u r u u u r Q 平面,又2221120,,,0,2632PB a h OG PB a h h a ⎛⎫=-∴⋅=-=∴= ⎪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22PA OA h a ∴=+=,即1k =,反之,当1k =时,三棱锥O PBC -为正三棱锥,∴O 在平面PBC 内的射影为PBC ∆的重心2、(2006年)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底面为直角梯形,AD ∥BC ,∠BAD=90°,PA ⊥底面ABCD ,且PA =AD=AB=2BC,M 、N 分别为PC 、PB 的中点. (Ⅰ)求证:PB ⊥DM;(Ⅱ)求CD 与平面ADMN 所成的角。
高考真题浙江卷解析-数学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数学(理)试题解析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函数2,0,()()4,0.x x f x f x xα-≤⎧==⎨⎩若,则实数α=(A )-4或-2 (B )-4或2 (C )-2或4 (D )-2或2 【答案】B【解析】当0≤α时,4,42)(-==-=ααf ; 当0>α,4,42)(2===ααf .(2)把复数z 的共轭复数记作z ,i 为虚数单位,若z=1+I,则(1)z z +⋅= (A )3-i (B )3+i (C )1+3i (D )3 【答案】A【解析】∵i z +=1,∴i z -=1,∴i z z z z -=-+=•+3)1)(2()1(.(3)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能够是【答案】D【解析】由正视图可排除A 、B 选项;由俯视图可排除C 选项. (4)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A )如果平面αβ⊥平面,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有直线平行于平面β (B )如果平面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有直线垂直于平面β (C )如果平面αγ⊥平面,平面βγ⊥平面,=l αβ⋂,那么l γ⊥平面 (D )如果平面αβ⊥平面,那么平面α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β 【答案】D【解析】若面⊥α面β,在面α内与面的交线不相交的直线平行平面β,故A 准确;B 中若α内存有直线垂直平面β,则βα⊥,与题没矛盾,所以B 准确;由面⊥面的性质知选项C 准确.(5)设实数,x y 满足不等式组250270,0x y x y x +-⎧⎪+-⎨⎪⎩>>≥,y ≥0,若,x y 为整数,则34x y +的最小值是(A )14 (B )16 (C )17 (D )19 【答案】B【解析】可行域如图所示联立⎩⎨⎧=-+=-+072052y x y x ,解之得⎩⎨⎧==13y x ,又∵边界线为虚线取不到,且目标函数线的斜率为43-,∴当y x z 43+=过点(4,1)时,有最小值16.(6)若02πα<<,02πβ-<<,1cos()43πα+=,cos()42πβ-=则cos()2βα+= (A)3 (B)3- (C)9 (D)9-【答案】C【解析】∵31)4cos(=+απ,20πα<<,∴332)4sin(=+απ,又∵33)24cos(=-βπ,02<<-βπ,∴36)24sin(=-βπ,∴)]24()4cos[()2cos(βπαπβα--+=+=)24sin()4sin()24cos()4cos(βπαπβπαπ-++-+=363323331⨯+⨯=935. (7)若,a b 为实数,则“01m ab <<”是11a b b a<或>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解析】当0,0>>b a 时,由10<<ab 两边同除b 可得ba 1<成立;当0,0<<b a 时,两边同除以a 可得a b 1>成立,∴“10<<ab ”是“b a 1<或a b 1>”的充会条件,反过来0<ab ,由b a 1<或ab 1>得不到10<<ab .(8)已知椭圆22122:1(0)x y C a b a b +=>>与双曲线221:14y C x -=有公共的焦点,2C 的一条渐近线与以1C 的长轴为直径的圆相交于,A B 两点,若1C 恰好将线段AB 三等分,则 (A )2132a =(B )213a = (C )212b = (D )22b = 【答案】 C【解析】由双曲线422y x -=1知渐近线方程为x y 2±=,又∵椭圆与双曲线有公共焦点,∴椭圆方程可化为22x b +()225y b +=()225b b +,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消y 得,()20552222++=b b b x,又∵1C 将线段AB 三等分,∴()3220552212222a b b b =++⨯+, 解之得212=b .(9)有5本不同的书,其中语文书2本,数学书2本,物理书1本.若将其随机的并排摆放到书架的同一层上,则同一科目的书都不相邻的概率[(A )15 (B )25 (C )35 D 45【答案】B【解析】由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得522155222233232222=+-=A A A A A A A P .(10)设a ,b ,c 为实数,)1)1()(),)(()(22+++=+++=bx cx ax x g c bx x a x x f (.记集合S=()0,,()0,,x f x x R T x g x x R =∈==∈若S ,T 分别为集合元素S ,T 的元素个数,则下列结论不可能...的是 (A )S =1且T =0 (B )1T =1S =且 (C )S =2且T =2 (D )S =2且T =3 【答案】C【解析】当0===c b a 时,1=s 且 0||=T ;当0,0≠=b a 且042<-c b 时,1=s 且1||=T ;当04,02>-≠a b a 时,2=s 且3||=T .非选择题部分(共10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若函数2()f x x x a =-+为偶函数,则实数a = 。
高考真题——理科数学(浙江卷)解析版(1) Word版含答案

数学理试题(浙江卷)一.选择题1、已知i 是虚数单位,则=-+-)2)(1(i iA. i +-3B. i 31+-C. i 33+-D.i +-12、设集合}043|{},2|{2≤-+=->=x x x T x x S ,则=⋃T S C R )( A. ]1,2(- B. ]4,(--∞ C. ]1,(-∞ D.),1[+∞ 答案:C 解析:如图1所示,由已知得到考点定位:此题考查集合的使用之补集和并集体,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利用数轴即可解决此题,体现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此考点是历年来高考必考考点之一,属于简单题; 3、已知y x ,为正实数,则 A.y x yx lg lg lg lg 222+=+ B.y x y x lg lg )lg(222•=+ C.y x yx lg lg lg lg 222+=• D.y x xy lg lg )lg(222•=答案:D解析:此题中,由考点定位:此题考查对数的运算法则和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法则;4、已知函数),0,0)(cos()(R A x A x f ∈>>+=ϕωϕω,则“)(x f 是奇函数”是2πϕ=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考点定位:充分条件的判断和三角函数的奇偶性性质知识点;5、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若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值是59,则 A.4=a B.5=a C. 6=a D.7=a 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考点定位:此题考查算法及数列的列项相消求和的方法;6、已知210cos 2sin ,=+∈αααR ,则=α2tan A.34 B. 43 C.43- D.34- 答案:C解析:由已知得到:考点定位:此题考查同角三角函数商数关系和平方关系的灵活应用,考查二倍角正切公式的应用,考查学生的运算求解水平;7、设0,P ABC ∆是边AB 上一定点,满足AB B P 410=,且对于边AB 上任一点P ,恒有C P B P PC PB 00•≥•。
浙江高考历年真题之解析几何大题(理科)

浙江高考历年真题之解析几何大题(教师版)1、(2005年)如图,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12,F F 在x 轴上,长轴12A A 的长为4,左准线l 与x 轴的交点为M ,|MA 1|∶|A 1F 1|=2∶1. (Ⅰ)求椭圆的方程;(Ⅱ)若直线1l :x =m (|m |>1),P 为1l 上的动点,使12F PF ∠ 最大的点P 记为Q ,求点Q 的坐标(用m 表示).解析:(Ⅰ)设椭圆方程为()222210x y a b a b +=>>,半焦距为c ,则2111,a MA a A F a c c =-=- ,()2222224a a a c c a abc ⎧-=-⎪⎪⎪=⎨⎪=+⎪⎪⎩由题意,得 2,3,1a b c ∴=== ,221.43x y +=故椭圆方程为(Ⅱ) 设()0,,||1P m y m >,当00y >时,120F PF ∠=; 当00y ≠时,22102F PF PF M π<∠<∠<,∴只需求22tan F PF ∠的最大值即可设直线1PF 的斜率011y k m =+,直线2PF 的斜率021y k m =-, 002122222212002||tan 1121||1y k k F PF k k m y m y m -∴∠==≤=+-+-⋅- 201||m y -=时,12F PF ∠最大,(2,1,||1Q m m m ∴±->2、(2006年)如图,椭圆by a x 222+=1(a >b >0)与过点A (2,0)、B(0,1)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T ,且椭圆的离心率e=23。
(Ⅰ)求椭圆方程;(Ⅱ)设F 1、F 2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M 为线段AF 2的中点,求证:∠ATM=∠AF 1T 。
解析:(Ⅰ)过 A 、B 的直线方程为12xy += 因为由题意得⎪⎪⎩⎪⎪⎨⎧+-==+12112222x y b y a x 有惟一解,即0)41(2222222=-+-+b a a x a x a b 有惟一解, 所以2222(44)0(0),a b a b ab ∆=+-=≠故4422-+b a =0又因为e 32c =,即22234a b a -= , 所以224a b = 从而得2212,,2a b == 故所求的椭圆方程为22212x y += (Ⅱ)由(Ⅰ)得62c =, 所以 1266((22F F -,从而M (1+46,0)由 ⎪⎩⎪⎨⎧+-==+12112222x y y x ,解得 121,x x == 因此1(1,)2T =因为126tan 1-=∠T AF ,又21tan =∠TAM ,62tan =∠2TMF ,得 1266112162tan -=+-=∠ATM ,因此,T AF ATM 1∠=∠ 3、(2007年)如图,直线y kx b =+与椭圆2214x y +=交于A B ,两点,记AOB △的面积为S . (I )求在0k =,01b <<的条件下,S 的最大值; (II )当2AB =,1S =时,求直线AB 的方程.解析:(I )设点A 的坐标为1()x b ,,点B 的坐标为2()x b ,.由2214x y +=,解得21,221x b =±- 所以222121||21112S b x x b b b b =-=-≤+-=,当且仅当22b =时,.S 取到最大值1. (Ⅱ)解:由2214y kx bx y =+⎧⎪⎨+=⎪⎩得222(41)8440k x kbx b +++-=2216(41)k b ∆=-+ ①|AB 222212216(41)1|1241k b k x x kk -++-=+=+ ②又因为O 到AB 的距离221||1Sd AB k ===+ 所以221b k =+ ③ ③代入②并整理,得424410k k -+=,解得,2213,22k b ==, 代入①式检验,△>0,故直线AB 的方程是2622y x =+或2622y x =-或2622y x =-+或2622y x =--. 4、(2008年)已知曲线C 是到点P (83,21-)和到直线85-=y 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高考真题——理科数学(浙江卷)_ 解析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数学(理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全集{}2|≥∈=x N x U ,集合{}5|2≥∈=x N x A ,则=A C U ( )A. ∅B. }2{C. }5{D. }5,2{ 【答案】B 【解析】.},2{},4,,3{},4,3,2{B A C A U u 选=∴==(2)已知i 是虚数单位,R b a ∈,,则“1==b a ”是“i bi a 2)(2=+”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1-,1∴,2),2),1.1-,1.22,0-∴22-)2222222A b a b a i bi a i bi a b a b a b a ab b a i abi b a bi a 选件综上,是充分不必要条不是必要条件,或(是充分条件,(或(=====+=+∴======∴===+=+(3)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 )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A. 902cm B. 1292cm C. 1322cm D. 1382cm【答案】D 【解析】.138.93*3.186*3.363*4*3.935*34*6363*4*3D S S S S S S S S S S S 。
选几何体表面面积左面面积右面面积前后面面积,上底面面积几何体下底面面积右右前后上下左右前后上下=++++=∴=======+===4.为了得到函数()).∈(33R a a xx x f +=的图像,可以将函数x y 3sin 2=的图像( )A.向右平移4π个单位B.向左平移4π个单位 C.向右平移12π个单位 D.向左平移12π个单位【答案】D【解析】.12π3sin 2∴)12π(3sin 2)4π3sin(23cos 3sin D x y x x x x y 可以得到。
浙江省历年高考立体几何大题总汇(题目与答案)

1.(本题满分15 分)如图,平面PAC ⊥平面ABC ,ABC 是以AC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E,F ,O分别为PA, PB, PC 的中点,AC 16, PA PC 10 。
(I )设 C 是OC 的中点,证明:PC // 平面BOE ;(II )证明:在ABO 内存在一点M ,使FM ⊥平面BOE ,并求点M 到OA , OB 的距离。
zyx2.如图,在棱长为 1 的正方体ABCD -A1B1C1D1 中,P 是侧棱CC1 上的一点,CP=m ,(Ⅰ)试确定m,使得直线AP 与平面BDB 1D1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3 2 ;(Ⅱ)在线段A1C1 上是否存在一个定点Q,使得对任意的m,D1Q 在平面APD 1 上的射影垂直于AP,并证明你的结论。
3. 如图甲,△ABC 是边长为 6 的等边三角形,E,D 分别为AB 、AC 靠近B、C 的三等分点,点G 为BC 边的中点.线段AG 交线段ED 于F 点,将△AED 沿ED 翻折,使平面AED ⊥平面BCDE ,连接AB 、AC 、AG 形成如图乙所示的几何体。
(I)求证BC⊥平面AFG ;(II)求二面角B-AE -D 的余弦值..4 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EA 平面ABC,DB 平面ABC,AC BC ,AC BC BD 2AE ,M是AB的中点.(1)求证:CM EM ;D(2)求CM与平面CDE所成的角ECAMB4.如图,矩形ABCD 和梯形BEFC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BE ∥CF ,BCF CEF ,AD 3,E F 2.90D(Ⅰ)求证:AE ∥平面DCF ;AC (Ⅱ)当AB 的长为何值时,二面角 A EF C 的大小为60 ?BF E(第18 题)25.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E,F 分别在线段AB ,AD 上,AE=EB=AF= FD 4.沿直3线EF 将AEF 翻折成A' EF , 使平面A' EF 平面BEF.(I)求二面角A' FD C 的余弦值;(II )点M ,N 分别在线段FD,BC 上,若沿直线MN 将四边形MNCD 向上翻折,使 C与A' 重合,求线段FM 的长.6.如图,在三棱锥P-ABC 中,AB =AC,D 为BC 的中点,PO⊥平面ABC ,垂足O 落在线段AD 上,已知BC=8,PO=4,AO=3,OD=2(Ⅰ)证明:AP⊥BC;(Ⅱ)在线段AP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二面角A-MC-B 为直二面角?若存在,求出AM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高考试题—数学理(浙江卷)解析版.pdf

复习: 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上节课通过实验探究了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以上实验结果综合起来得出结论,即欧姆定律。
结论是:欧姆于1787年3月16日生于德国巴伐利亚的埃朗根 。
1811年毕业于埃朗根大学并取得哲学博士学位, 1854年7月6日在慕尼黑逝世。
欧姆最重要的贡献是建立电路定律, 著作:《伽伐尼电路——数学研究》 为了纪念他在电路理论方面的贡献,电阻单位命名为欧姆。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I——电流——安培(A )U——电压——伏特(V ) R——电阻——欧姆(Ω) (1)内容: (2)公式: (3)单位:I=U/R 欧姆定律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它适用于任何情况下的电流计算。
欧姆定律公式中各个物理量只能是同一导体在同一时刻所具有的量,也就是说不能用甲导体的电压、电阻去求乙导体的电流。
或用甲时刻的电压、电阻去求乙时刻的电流。
氖管 电阻 例题:试电笔内必须有一支很大的电阻,用来限制通过人体的电流。
现用一支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880KΩ,氖管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小得多,可以不计。
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 解题要求: 1、先读题,后画出电路图,再标出已知量、未知量 2、要换算单位的先换算 3、要对题目进行必要分析,后分步进行计算 4、解题过程中要先写出公式,再在公式中代入数据和单位,最后得结果。
5、每个物理量用自己的字母表示。
氖管 电阻 例题:试电笔内必须有一支很大的电阻,用来限制通过人体的电流。
现用一支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880KΩ,氖管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小得多,可以不计。
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 如果把安培换算成毫安,则 解: 已知:R =880KΩ R=880 KΩ I=? U =220V 分析:使用这支试电笔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0.25mA,这个电流的大小对人体是安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高考历年真题之解析几何大题(教师版)1、(2005年)如图,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12,F F 在x 轴上,长轴12A A 的长为4,左准线l 与x 轴的交点为M ,|MA 1|∶|A 1F 1|=2∶1. (Ⅰ)求椭圆的方程;(Ⅱ)若直线1l :x =m (|m |>1),P 为1l 上的动点,使12F PF ∠ 最大的点P 记为Q ,求点Q 的坐标(用m 表示).解析:(Ⅰ)设椭圆方程为()222210x y a b a b +=>>,半焦距为c ,则2111,a MA a A F a c c =-=- ,()2222224a a a c c a abc ⎧-=-⎪⎪⎪=⎨⎪=+⎪⎪⎩由题意,得2,1a b c ∴=== ,221.43x y +=故椭圆方程为(Ⅱ) 设()0,,||1P m y m >,当00y >时,120F PF ∠=; 当00y ≠时,22102F PF PF M π<∠<∠<,∴只需求22tan F PF ∠的最大值即可设直线1PF 的斜率011y k m =+,直线2PF 的斜率021y k m =-,021********||tan 11y k k F PF k k m y -∴∠==≤=+-+0||y =时,12F PF ∠最大,(,,||1Q m m ∴>2、(2006年)如图,椭圆by a x 222+=1(a >b >0)与过点A (2,0)、B(0,1)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T ,且椭圆的离心率e=23。
(Ⅰ)求椭圆方程;(Ⅱ)设F 1、F 2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M 为线段AF 2的中点,求证:∠ATM=∠AF 1T 。
解析:(Ⅰ)过 A 、B 的直线方程为12xy += 因为由题意得⎪⎪⎩⎪⎪⎨⎧+-==+12112222x y b y a x 有惟一解,即0)41(2222222=-+-+b a a x a x a b 有惟一解, 所以2222(44)0(0),a b a b ab ∆=+-=≠故4422-+b a =0又因为e 2c =即22234a b a -= , 所以224a b = 从而得2212,,2a b == 故所求的椭圆方程为22212x y +=(Ⅱ)由(Ⅰ)得2c =, 所以12(,0),(22F F -,从而M (1+46,0) 由 ⎪⎩⎪⎨⎧+-==+12112222x y y x ,解得 121,x x == 因此1(1,)2T =因为126tan 1-=∠T AF ,又21tan =∠TAM ,62tan =∠2TMF ,得 1266112162tan -=+-=∠ATM ,因此,T AF ATM 1∠=∠ 3、(2007年)如图,直线y kx b =+与椭圆2214x y +=交于A B ,两点,记AOB △的面积为S . (I )求在0k =,01b <<的条件下,S 的最大值; (II )当2AB =,1S =时,求直线AB 的方程.解析:(I )设点A 的坐标为1()x b ,,点B 的坐标为2()x b ,.由2214x y +=,解得1,2x =±所以22121||2112S b x x b b =-=≤+-=,当且仅当2b =时,.S 取到最大值1. (Ⅱ)解:由2214y kx b x y =+⎧⎪⎨+=⎪⎩得222(41)8440k x kbx b +++-= 2216(41)k b ∆=-+ ①|AB12|2x x -== ②又因为O 到AB的距离21||Sd AB === 所以221b k =+ ③ ③代入②并整理,得424410k k -+=,解得,2213,22k b ==, 代入①式检验,△>0,故直线AB 的方程是22y x =+或22y x =-或22y x =-+或22y x =--. 4、(2008年)已知曲线C 是到点P (83,21-)和到直线85-=y 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是过点Q (-1,0)的直线,M 是C 上(不在l 上)的动点;A 、B 在l 上,,MA l MB x ⊥⊥ 轴(如图)。
(Ⅰ)求曲线C 的方程; (Ⅱ)求出直线l 的方程,使得QAQB2为常数。
解析:(Ⅰ)设()N x y ,为C上的点,则||NP =,N 到直线58y =-的距离为58y +.58y =+.化简,得曲线C 的方程为21()2y x x =+.(Ⅱ)解法一:设22x x M x ⎛⎫+ ⎪⎝⎭,,直线:l y kx k =+,则()B x kx k +,,从而||1|QB x =+.在Rt QMA △中,因为222||(1)14x QM x ⎛⎫=++ ⎪⎝⎭,22||MA=所以222222(1)||||||(2)4(1)x QA QM MA kx k +=-=++ . ||QA =,22||2(112||||QB k x QA k x k++=+. 当2k =时,2||||QB QA =从而所求直线l 方程为220x y -+=.解法二:设22x x M x ⎛⎫+ ⎪⎝⎭,,直线:l y kx k =+,则()B x kx k +,,从而||1|QB x =+.过(10)-,垂直于l 的直线11:(1)l y x k=-+. 因为||||QA MH =,所以||QA =,2||12||QB x QA x k+=+. 当2k =时,2||||QB QA =从而所求直线l 方程为220x y -+=.5、(2009年)已知椭圆1C :22221(0)y x a b a b+=>>的右顶点为(1,0)A ,过1C 的焦点且垂直长轴的弦长为1. (I )求椭圆1C 的方程;(II )设点P 在抛物线2C :2()y x h h =+∈R 上,2C 在点P 处的切线与1C 交于 点,M N .当线段AP 的中点与MN 的中点的横坐标相等时,求h 的最小值.xll解析:(Ⅰ)解:由题意,得2121b b a=⎧⎪⎨=⎪⎩,·.从而21a b =⎧⎨=⎩,.因此,所求的椭圆方程为2214y x +=. (Ⅱ)解:如图,设21122()()()M x y N x y P t t h +,,,,,, 则抛物线2C 在点P 处的切线斜率为|2x t y t ='=. 直线MN 的方程为:22y tx t h =-+.将上式代入椭圆1C 的方程中,得2224(2)40x tx t h +-+-=. 即222224(1)4()()40t x t t h x t h +--+--=. ① 因为直线MN 与椭圆1C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所以①式中的422116[2(2)4]0t h t h ∆=-++-+>. ②设线段MN 的中点的横坐标是3x ,则21232()22(1)x x t t h x t +-==+. 设线段PA 的中点的横坐标是4x ,则412t x +=. 由题意,得34x x =,即2(1)10t h t +++=. ③ 由③式中的22(1)40h ∆=+-≥,得1h ≥,或3h -≤.当3h -≤时,22040h h +<-<,. 则不等式②不成立,所以1h ≥. 当1h =时,代入方程③得1t =-,将11h t ==-,代入不等式②,检验成立. 所以,h 的最小值为1.6、(2010年)已知1>m ,直线,02:2=--m m y x l 椭圆 21222,,1:F F y mx C =+ 分别为椭圆C 的左、右焦点.(I )当直线l 过右焦点F 2时,求直线l 的方程;(II )设直线l 与椭圆C 交于A ,B 两点,21F AF ∆,21F BF ∆的重心分 别为G ,H.若原点O 在以线段GH 为直径的圆内,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析:(Ⅰ)解:因为直线2:02m l x my --=经过2F22,22m m ==得又因为 1.m >所以m =故直线l的方程为10.x -=(Ⅱ)解:设1122(,),(,)A x y B x y ,由2222,21m x my x y m ⎧=+⎪⎪⎨⎪+=⎪⎩消去x 得:222104m y my +++=则由2228(1)804m m m ∆=--=-+>,知28m < 且有212121,.282m m y y y y +=-=-由于12(,0),(,0)F c F c -故O 为F 1F 2的中点,由2,2AG GO BH HO ==,可知2112(,),(,)3333x y y x G H2221212()()||.99x x y y GH --=+设M 是GH 的中点,则1212(,)66x x y y M ++由题意可知,2||||MO GH <好222212121212()()4[()()]6699x x y y x x y y ++--+<+即12120.x x y y +<而2212121212()()22m m x x y y my my y y +=+++221(1)(),82m m =+-所以210.82m -<即2 4.m <又因为10.m >∆>且所以1 2.m <<所以m 的取值范围是(1,2)。
7、(2011年)已知抛物线1:C 2x =y ,圆2:C 22(4)1x y +-=的圆心为点M 。
(Ⅰ)求点M 到抛物线1C 的准线的距离;(Ⅱ)已知点P 是抛物线1C 上一点(异于原点),过点P 作圆2C 的两条切线,交抛物线1C 于A ,B 两点,若过M ,P 两点的直线l 垂足于AB ,求直线l 的方程.解析:8、(2012年)如图,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的离心率为12,其左焦点到点P(2,1)不过原点....O的直线l 与C相交于A,B两点,且线段AB被直线OP平分。
(Ⅰ)求椭圆C 的方程;(Ⅱ)求△ABP 面积取最大值时直线l 的方程。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