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弈教学设计教案表格
学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学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学弈的历史、发展、种类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合作能力、语文表达能力
•学习诗歌、散文、新闻、文字表达等多种文本类型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学习学弈的基本知识,了解学弈的历史、发展、种类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合作能力、语文表达能力
•学习多种文本类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
•如何将学弈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实现教学目标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合作能力、语文表达能力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多种文本类型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环节
•讲述学弈的历史、发展、种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环节
(1)学习《读棋局》
•学生分为小组,互相交流学习,并进行棋局分析和思考
•学生进行文字表达,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老师的问题
(2)学习《围棋少年》
•学生独立阅读,并找到棋局中的亮点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学习其他文本类型
•学生阅读多种文本类型,如诗歌、散文、新闻等
•学生进行个人阅读和小组讨论,展开阅读与交流,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交流展示环节
•学生展示自己的文本作品和学习成果
•学生进行互评和老师点评,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提升空间
五、教学反思
此教案整体设计紧密结合学生兴趣点和本课程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学习学弈的基础上,提升了自身语文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但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个性化教学,采用差异化教育和因材施教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感,从而全面提升班级整体水平。
小学六年级语文《学弈》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学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学弈》的作者、背景等相关知识;2.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3.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4.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教学难点】1.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学弈》课文;2.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课题,提问学生对于“学弈”一词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联想;2. 出示课文名字,问学生是否猜测到了《学弈》的内容。
二、阅读课文(15分钟)1. 教师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跟读,并理解课文的大意;2.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尝试理解课文的细节和意义;3. 学生回答课文中的问题,检查理解。
三、词汇学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2. 学生进行词语配对练习,加深对于生词和短语的记忆。
四、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课文的阅读理解题目;2. 学生相互交流答案,教师进行讲解和解释。
五、课外拓展(10分钟)1. 学生自由阅读与《学弈》相关的文章或故事;2.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写下自己对于“学弈”的理解和感悟。
【课堂小结】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确认学生的学习成果;2. 展示学生的写作成果,进行鼓励和表扬。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主要围绕《学弈》这篇课文展开,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相关词汇和短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意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课文,并能够从中受益。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学弈》表格式教学设计

学庄乡中心小学教学设计审核人签字:时间:班级六年级科目语文授课人马莲时间 2.14 课题文言文两则:学弈课型新授总课时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理解重点词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重点难点理解重点词句教学资源课件第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环节教师行为预期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课前导入1、我们以前学过哪几则文言文?学习文言文有什么好处?2、什么是学弈?请同学们阅读预习提示找答案。
3、《文言文两则》是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这节课我们学习《学弈》谁能介绍一下作者孟子?1、回忆,谈文言文的好处;2、理解“学弈”;3、介绍孟子。
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习新知识,实现新旧知识点接轨。
二、初读1、按要求读文(1)读准字音;(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工具书,注释解决;1、按要求自学文章;2、指名朗读,解决难读语初步把握文章。
(3)掌握生字字形。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
句三、理解内容1、提取难以理解的字词解析;2、导生“连字成句”,对整句进行理解。
1、结合注释,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和同桌讨论;2、逐句理解,讨论解决;3、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积累文言词汇;2、继续学习由字到句的理解方法。
四、体会中心1、提出问题:(1)、什么的因使得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不一样呢?(2)、说说你学习这篇课文的体会。
2、联系实际。
1、思考并讨论。
2解答。
3、联系实际谈体会。
实现思维跨越,从生活中的小事得到感悟,并指导实践。
板书设计学弈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专心致志、聚精会神、一丝不苟、、、、、、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三心二意、一心二用、、、、、、道理:我们做事要专心致志,不可一心二用。
作业设计1、完成课后练习题;2、背诵课文,复习本文意思。
课后反思。
六年级语文《学弈》教案

六年级语文《学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孟子》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教师通过启发谈话,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可以问学生:“你们平时学习的时候是怎样的态度?有没有因为其他事情而分心?”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态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2.教师简要介绍《孟子》及相关文学常识,帮助学生了解课文背景。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生字,纠正字音。
3.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交流讨论:课文中哪些部分写了“学弈”的经过?哪些部分写了“学弈”的结果?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三)深入研读,体会道理1.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两个学生学弈时态度怎样?他们的学习效果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指名朗读“学弈”部分,思考:弈秋教学生下棋时为什么“弗若之矣”?引导学生体会学习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的道理。
3.结合实际生活谈谈自己在学习或做事时是否有过类似“学弈”的经历,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
4.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道理。
(四)拓展延伸,积累语言1.教师引导学生积累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有关的成语、名句或古诗文等。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加深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理解和认识。
2.学生自由背诵其他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有关的诗句或文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学弈》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学弈》教案设计学科领域:小学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年级:四年级课时:1课时教材:《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学弈》一文,使学生了解弈的起源、发展以及基本规则。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诚信、友善、公平竞争等道德观念,提高道德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弈的基本技巧。
(2)运用数学知识对弈局进行分析和评价。
(3)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弈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友善待人、公平竞争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内容1. 语文:学习《学弈》一文,了解弈的起源、发展、规则以及棋子的名称和棋盘的布局。
2. 数学:结合弈局,学习简单的排列组合、概率计算等数学知识。
3. 道德与法治:探讨诚信、友善、公平竞争等道德观念在学弈过程中的体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弈的起源和发展,引发学生对弈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学弈》一文,了解棋子的名称和棋盘的布局。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研究弈的规则和基本技巧。
4. 课堂实践:让学生实际操作,进行简单的对弈练习。
5. 数学拓展:结合弈局,引导学生学习排列组合、概率计算等数学知识。
6. 道德讨论:围绕诚信、友善、公平竞争等道德观念,展开课堂讨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弈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2. 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弈局问题。
3. 学生表现出诚信、友善、公平竞争等道德品质。
4. 学生对弈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弈的规则和技巧。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体会道德观念在学弈中的重要性。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学弈》教学教案设计

《学弈》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围棋的基本规则和术语,如“眼”、“气”、“劫”等。
掌握围棋的基本技巧,如“点目”、“做眼”、“连气”等。
1.2 技能目标能够独立进行围棋对弈,具备一定的实战能力。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围棋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围棋简介介绍围棋的起源、发展历史和现状。
讲解围棋的基本规则和术语。
2.2 围棋基本技巧讲解围棋的基本技巧,如“点目”、“做眼”、“连气”等。
通过示例和练习,使学生掌握这些技巧。
2.3 围棋对弈实践安排学生进行围棋对弈,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讲解围棋的基本规则、术语和技巧。
3.2 示范法教师进行围棋实战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围棋技巧。
3.3 练习法学生进行围棋对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围棋对弈中的问题和策略,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围棋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
4.2 结果性评价评估学生在围棋对弈中的表现,如棋局质量、胜负情况等。
4.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弈成绩和课后练习,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五章:教学安排5.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安排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5.2 教学进度第一课时:围棋简介、基本规则和术语。
第二课时:围棋基本技巧(一)。
第三课时:围棋基本技巧(二)。
第四课时:围棋基本技巧(三)。
第五课时:围棋对弈实践(一)。
后续课时:依次完成围棋基本技巧的讲解和围棋对弈实践。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针对不同学生的教学策略对于初学者,重点讲解围棋的基本规则和术语,通过直观的示例和练习让他们尽快上手。
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注重提高他们的围棋技巧和实战能力,引导他们思考更深入的棋局策略。
1.学弈教学设计教案表格

1、学会三个生字,理解语句意思,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做事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3、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确定三点
重 点: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背诵。
难 点: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背诵
学生同桌互相练读。
生:我发现文中有很多之,但是意思都不相同
鼓励学生在“之”字上批注字的意思或者在译文中画出对应的意思。
板书设计
学弈
思援弓缴而射之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教学反思
语文课标中指出:应重视语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弈》这一课思想内容较好,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所在学生了解了内容之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联系实际谈一谈你有没有故事中人物的经历和体验。同学们都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去谈,从学习到做事,都要专心致志。专心致志的学是什么效果,三心二意又是什么效果,谈地很到位,这样使文章主题得人升华,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的培养
4、学生同桌互相练读。
5、指明朗读,注意正音:鸿鹄(hu) (fu)弗若与 弓缴(zhuo)
6、哟,你们一下子似乎变成了满腹诗文的少年书生了!在熟读课文情况下还有什么疑问?
7、生质疑。
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如果方法恰到好处学起来会更省劲,让我们拿起课本一起读译文初读课文。
2、小组合作,古文、译文对比阅读,解疑探究。
德 育: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能力,明白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开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准备本课教学课件教学源自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学弈》教案设计

《学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围棋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战略规划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引导学生实践,使学生掌握围棋的基本技巧。
2. 运用小组讨论、对弈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技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尊重对手、公平竞争的精神风貌。
2.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胜负,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围棋的基本规则与术语1. 围棋的棋盘与棋子2. 落子规则3. 吃子与提子4. 禁入点与劫争第二课时:围棋的基本技巧1. 布局与守势2. 进攻与防守3. 切断与连接4. 死活问题第三课时:围棋的对弈实践1.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对弈实践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3. 分析对弈过程中的优缺点第四课时:围棋竞赛规则与礼仪1. 竞赛规则简介2. 围棋竞赛的裁判方法3. 围棋礼仪与道德规范第五课时:围棋名局欣赏与分析1. 介绍围棋名局背景及作者2. 分析名局中的精彩招法3. 引导学生思考名局中的战略意图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围棋的基本规则、技巧和对弈实践。
难点:围棋布局、战术和战略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实践法、讨论法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弈实践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围棋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精神、竞技态度和道德品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围棋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知:讲解围棋的基本规则和术语,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围棋。
3. 示范演示:教师进行围棋实战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围棋的技巧和策略。
4. 实践练习: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对弈实践,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围棋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七、作业布置1. 完成围棋知识手册的相关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自读设疑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中谈感受(文言文难读、难懂)。
3、老师范读
(1)、听节奏,标出停顿和读错、读不准的字音。
(2)、你们听出刚才老师在读这篇文言文时与白话文有什么不同吗?(总结朗读方法:朗读时速度比较慢,句中停顿多)
德育: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能力,明白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开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准备
本课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粗读课文设疑自究
二、精读课文解疑合究
三、品读课文质疑再究
(一)、激趣导入
1、老师复述《孟母三迁》典故,学生猜。
2、简介作者,认识孟子。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子的一篇经典文章
(1)、板书课题,质疑。
学生同桌互相练读。
生:我发现文中有很多之,但是意思都不相同
鼓励学生在“之”字上批注字的意思或者在译文中画出对应的意思。
板书设计
学弈
思援弓缴而射之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教学反思
语文课标中指出:应重视语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弈》这一课思想内容较好,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所在学生了解了内容之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联系实际谈一谈你有没有故事中人物的经历和体验。同学们都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去谈,从学习到做事,都要专心致志。专心致志的学是什么效果,三心二意又是什么效果,谈地很到位,这样使文章主题得人升华,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的培养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文言文两则教案
教师
樊元罗
课时
2/2
课型
精读
时间
2010年上
教材简析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学生自读课本小资料: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和孔子合称“孔孟”他和他的弟子共同汇编了《孟子》一书。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中谈感受(文言文难读、难懂)。
1)、听节奏,标出停顿和读错、读不准的字音。
4、学生同桌互相练读。
5、指明朗读,注意正音:鸿鹄(hu)(fu)弗若与弓缴(zhuo)
6、哟,你们一下子似乎变成了满腹诗文的少年书生了!在熟读课文情况下还有什么疑问?
7、生质疑。
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如果方法恰到好处学起来会更省劲,让我们拿起课本一起读译文初读课文。
2、小组合作,古文、译文对比阅读,解疑探究。
教学目标
1、学会三个生字,理解语句意思,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做事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受文言文的文言文的兴趣。
确定三点
重点: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背诵。
难点: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背诵
1、安静的思考,热闹的讨论,让老师觉得同学们对学习文言文很有热情,有什么收获吗?有什么发现吗?谁敢为天下先?―――就是谁敢第一个发言?(有生举手)好!敢为天下先的人出现了。请大胆地汇报给大家听
2、真是一个伟大的发现
出示: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