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五四爱国运动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青岛五四广场的标志性雕塑“五月的风”
五四爱国运动
学习目标
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过程 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及五四精神的内涵 重点: 五四运动的原因与五四精神 难点:如何理解五四运动“补课”和“起 点”的含义?
3、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表明( ) ①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②弱国无外交 ③对帝国主义列强不能抱有幻想 ④巴黎和会中国的 外交努力失败 A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4、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 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 了,有人在其大门上帖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 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D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1、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①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②新文化运动的兴 起与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④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⑤工人阶级 C 登上历史舞台 A ① ② ③ ⑤ B ① ③ ④ ⑤ C ① ② ③ ④ D ② ③ ④ 2、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迅速壮大 B.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 B C.列强加紧侵略激化了民族矛盾 D.巴黎和会无理拒绝中国代表的要求
• 史料一 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政府代表之一 顾维钧说:“中国应该在和会上理直气壮地提出山 东问题。”……顾维钧果断地抛开一切中日密约, 阐述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 (1) 理由: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山东的 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 历史和文化说明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宗教”。 山东特权是被德国掠夺走的。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维钧“理直 没有。欧美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 气壮”的理由是什么。中国“理直气壮”的要求 本。 被满足了吗?有何影响? 影响: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 导火线。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五四时期的北京
1919年 1919年5月4日, 北京学生群众大 会现场
统 一 的 标 语 国 贼 , 谋 求 国 土 完 整 青 年 学 生 高 举 声 讨 卖
五四时期的上海
1919年 1919年5月7日,上 海各界两万多人在 公共体育场举行国 民大会。 民大会。
1919年 1919年6月“五四” 五四” 运动中上海工人的 游行队伍。 游行队伍。
人道的警钟响了! 人道的警钟响了!自 由的曙光出现了! 由的曙光出现了! 试看将来的环球,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 是赤旗的世界。 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 李大钊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 利》
三、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追求真理、 追求真理、勇于解放
四、弘扬五四
问题五: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学生而设的,讨论 我们现在怎样做才能真正弘扬五四精神?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 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 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 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 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 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 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 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 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 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 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 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 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 陈独秀《 陈独秀 新青年》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表现在哪?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表现在哪? 提示: 提示:与辛亥革命作比较
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一试题:第16课_五四爱国运动_word版含解析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巩固提能•夯实双基宁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 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说:“中国人民从巴黎决议的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了一个整体。
”这段话评价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 五四运动B.辛亥革命C.义和团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解析:A “巴黎决议”是巴黎和会的决议,“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了一个整体”指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而引发的“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五四运动,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2. (2017 •山东青岛期末)“青岛问题未及,福州交涉又起。
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
一面提倡国货,一面仇物抵制……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
”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戊戌变法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解析:D 通过材料中“青岛问题” “强邻”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该事件是五四运动。
3. (2017 •辽宁大连期末)梁漱溟说:“我算是北京大学的一个人,这一次被捕学生中间,也有我的熟友我的意思很平常,我愿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 ...... 在道理上讲,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
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前,他仍有他的自由。
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
”据此可知,梁漱溟认为()A. 应该在法律框架内认识该事件中的学生行为B. 学生的爱国行为虽然突破法律,但值得肯定C. 曹、章罪大恶极,学生侵犯他们,合情合理D. 五四运动中的学生行为推动革命进入新阶段解析:A 从材料中“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
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前,他仍有他的自由。
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说明梁漱溟认为学生的行为即使是爱国的,但也是违法的,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A项正确,B、C两项错误,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4. (2017 •山东泰安期末)《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五四运动以后,新的宇宙观、人生观一齐涌来,新的一代改革者科学地认识和阐明了下层群众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16 五四爱国运动

被捕学生获释
北京政府被迫罢免三个卖国贼职务
中国代表拒绝和约签字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 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 日,而曹、陆、章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 请思考: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 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爱国精神 ——《新民主主义论》
民主和科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又称“德先生” 和“赛先生”。陈独秀指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
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民主和科学精神
解放就是压制的反面,也就是自由的别名。„„个人 主观上有了觉悟,自己从种种束缚的不正当的思想习惯迷
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为振兴中华,全面实现祖国的繁荣富 强而努力!
带走曾经的惆怅和忧伤吧
引领你们的青春和热情
奔向光辉灿烂的梦想
让五四的精神在晨风中飘扬
你们就是祖国的一面面镜子
用奉献和真诚照亮自己吧
把炎黄子孙的精神折射到整个苍穹
背景 五 四 爱 国 运 动
日本的侵略,加剧民族矛盾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第一阶段 中心:北京 先锋:学生 主力:工人
过程
第二阶段 中心:上海
意义
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 爱因斯坦在20世纪20年代初,途经上海,后在日记中 写道:“在上海,欧洲人是一个统治阶级,而中国人则是 他们的奴仆,这种差别使得近年来的革命事件特别可以理
五四爱国运动学习课件PPT

(2)中国人民各阶层联合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给北京政府造成巨大的压力。 (3)在巴黎的中国留学生和华工的斗争。
(4)中国代表团成员有强烈的爱国心。
1.“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未经国民许可,签字誓不承 认”“还我学生,还我自治”这些抗议口号同时出现在( A.五四运动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
1.(2011 年福建师大附中高一期末)“……学子激扬焚佞府, 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 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 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
B.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解析:从材料中的“学子激扬”“众工人,上阵露锋芒” 即可判断为 D 项五四运动。 答案:D
1.爆发: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 2.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3.初步胜利
(1)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2)中国代表团拒绝在《 凡尔赛和约 》上签字。中国第一次 拒绝了由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订的和约。
三、意义(五四精神) 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 反帝爱国 运动,爱国主义精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国民自觉”应该
包含群众广泛参与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太平天 国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主义反外来侵略革命;义和团运动 是农民阶级反帝反封建革命;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反封建革 命;五四运动是最具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所以此题正确选
项是 D 项。
答案:D
2.1919 年 5 月 5 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 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
)
A.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课前预习案1.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C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矛盾的加剧 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其斗争的发展2.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C“勿作五分钟爱国心” D“打倒卖国贼曹章陆”3.五四运动广泛传播了各种各样的学说和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合作主义等,这体现了:A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 B民族和科学精神 C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D实事求是的精神4.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A革命性质 B领导阶级 C革命任务 D革命前途5.1919年6月初,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这是因为:A北京学生南下上海宣传 B北京学生运动遭镇压C上海工人阶级成为运动主力 D上海是全国的经济中心6.(2009·天津高考)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
从上述标题中能够获得的信息是: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7.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A.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C.淞沪会战,逃避战火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课堂探究案29.(2009·山东高考文综)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
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烈的地区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下图是近代列强侵略环渤海地区和中国人民抗争示意图。
第四单元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课程标准: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一、背景——“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快侵华步伐,1915年1月,提出“二十一条”,妄图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1919年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3.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二、过程——“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概况初步胜利。
(1)北京政府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2)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三、五四精神1.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
3.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民主和科学精神。
4.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5.爱国救亡、民主科学、文化启蒙构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1.五四运动从一开始的学生运动遭到镇压,到后来取得重要成果,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给北洋政府施加了强大的压力,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2.如图为青岛的标志性建筑《五月的风》,采用螺旋向上的钢体结构组合,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基调和张扬升腾的民族力量。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近代中国的两大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对其进行猛烈抨击,体现了对民主科学精神的执著追求。
3.1919年,著名漫画家马星驰发表题为《民气一致之效果》的漫画(如图)。
漫画表达的主要意图是什么?五四运动中民众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
4.五四运动彰显的新的时代潮流(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
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课程标准】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课标解读】应掌握五四运动的原因、过程、意义。
重点掌握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考试大纲】五四运动【知识梳理】一、背景:1.国际背景:①一战期间,乘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已成为侵略中国最主要的国家,这就促使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日益高涨。
②,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
2.国内背景:①政治原因: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五四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
②阶级基础:③思想基础:3.导火线:1915年日本的“”妄图使中国沦为其殖民地;1918年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作出将德国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请思考1: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是如何努力的?结果如何?反映了什么问题?二、经过1.第一阶段:5月4日—6月3日学生为主力,中心在北京。
2.第二阶段:6月3日以后,工人是主力,中心在上海。
口号:。
阶段主力军运动中心斗争口号斗争的成果及表现取得成果的主因前期青年学生“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章、陆三人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6月3日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加入斗争的队伍后期无产阶级请思考2:五四运动前期和后期有何不同?三、结果和意义1.结果:初步胜利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②免除、、的职务;③拒绝和约签字。
2.意义①性质:②思想影响: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③世界意义: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以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④标志: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四、五四精神1.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体现出2.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出3.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出请思考1:五四精神的实质是什么?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是幸运的,远离了国家衰亡的风雨飘摇。
五四运动已成为过去,那么五四精神是否也已经过时?现实生活中你认为应如何发扬五四精神?【知识拓展】1.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始终,成为主旋律;②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③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④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
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
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
价值。” 这表明了五四运动( C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体现了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C.弘扬了科学与民主的精神 D.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袁世凯复辟帝制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3.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
是没有可能的。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
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
毛泽东突出评价的是五四运动( A ) A.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B.在政党政治方面的作用 C.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 D.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
占的一切权益是合理的正义的要求;
(2)中国人民各阶层联合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 斗争给北京政府造成巨大的压力; (3)在巴黎的中国留学生和华工的斗争; (4)中国代表团成员顾维钧、王正廷等人有强烈的爱国
心。
探究三:五四精神
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 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
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
探究二:五四运动的过程
运动的中心、斗争的主力和主要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中心:北京——上海
主力:学生——工人
形式:游行示威——“三罢”斗争
结果: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被捕学生获释
北京政府被迫罢免三个卖国贼职务
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想一想】 中国为什么能够拒签和约? 提示: (1)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收回被德国强
新的领导阶级—— 工人阶级 新的理论思想—— 马克思主义 新的奋斗目标—— 社会主义 新的群众力量—— 广泛群众性
新
背景 五 四 爱 国 运 动
日本的侵略,加剧民族矛盾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第一阶段 中心:北京
过程 第二阶段 中心:上海
先锋:学生
主力:工人
4.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思想基础)
巴 黎 和 会
5.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导火线)
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
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 信奉中国宗教;中国不能以割让 中国人民天赋之权为报酬,德国 也没有转交他国之权力。 中国政府代表顾维钧 巴黎和会打破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 中国4万万同胞在1919年的5月忍耐程度走到了尽头,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 五四运动中,学生的表现日益激进,胡适和蒋梦麟
联名发表《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文中写道:“荒唐
的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 学业,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 事。”(《原来如此》)文中“中年、老年人闹下了 乱子”指的是( D ) A.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B.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五四运动不仅凝聚起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风云, 而且酝酿着更大跨度的历史变革,它是民主主义革命 史上的里程碑。” 五四运动有何伟大的历史意义?
(1)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2)一场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3)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表现在哪? 提示:
意义
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爱因斯坦在20世纪20年代初,途经上海,后在日记 中写道:“在上海,欧洲人是一个统治阶级,而中国 人则是他们的奴仆,这种差别使得近年来的革命事件 特别可以理解了。”材料中“革命事件”是指( C )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16 五四爱国运动
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
会变革的影响。
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 难点:理解五四精神;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探究一:五四运动的背景 1.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爱国精神 ——《新民主主义论》 民主和科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又称
“德先生”和“赛先生”。陈独秀指出:我们现在认
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
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民主和科学精神 ——陈独秀
解放就是压制的反面,也就是自由的别名。„„个 人主观上有了觉悟,自己从种种束缚的不正当的思想 习惯迷信中解放出来,不受束缚,不甘压制,要求客 观的解放,自动的解放,正是解放的第一要义。
《时报》刊载的血书: “五月九日永记勿忘” 袁世凯签字的“二十一条”
通过“二十一条” ,日本实现了独霸中国的野心
2.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3.无产阶级队伍壮大(阶级基础) 民国初年新注册的工厂数(单位:家)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元年
2年
3年
4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年
6年
7年
8年
辛亥革命前工人达50-60万,1919年产业工人200万, 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已增至1 200万;1912-1919的7年 间,工人罢工130次,仅1919年的前5个月就达1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