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课五四爱国运动

合集下载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 中国近代史 1840年 鸦片战争 1919年 五四运动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青岛五四广场的标志性雕塑“五月的风”
五四爱国运动
学习目标
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过程 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及五四精神的内涵 重点: 五四运动的原因与五四精神 难点:如何理解五四运动“补课”和“起 点”的含义?
3、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表明( ) ①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②弱国无外交 ③对帝国主义列强不能抱有幻想 ④巴黎和会中国的 外交努力失败 A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4、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 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 了,有人在其大门上帖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 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D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1、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①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②新文化运动的兴 起与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④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⑤工人阶级 C 登上历史舞台 A ① ② ③ ⑤ B ① ③ ④ ⑤ C ① ② ③ ④ D ② ③ ④ 2、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迅速壮大 B.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 B C.列强加紧侵略激化了民族矛盾 D.巴黎和会无理拒绝中国代表的要求
• 史料一 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政府代表之一 顾维钧说:“中国应该在和会上理直气壮地提出山 东问题。”……顾维钧果断地抛开一切中日密约, 阐述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 (1) 理由: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山东的 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 历史和文化说明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宗教”。 山东特权是被德国掠夺走的。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维钧“理直 没有。欧美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 气壮”的理由是什么。中国“理直气壮”的要求 本。 被满足了吗?有何影响? 影响: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 导火线。

第十六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十六课   五四爱国运动

一、五四运动1.背景:(1):一战期间,日本,美国加紧侵略中国,民族矛盾进一步加深;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志,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方向;(国际上)(2):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对外卖国,对内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军阀混战,国内阶级矛盾日举益加深;(3):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发展,工人阶队伍壮大,工人罢工斗争频繁发生;(阶级基础)(4):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掀起了思想解放潮流,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思想基础)(5):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取出的正义要求遭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无理拒绝,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义愤,“五四”运动由此爆发(导火线)2.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3.经过:中心主力斗争方式第一阶段北京学生游行示威第二阶段(推向高潮)上海工人“三罢”运动4.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打倒卖国贼曹汝林.章宗祥.陆宗舆”、“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学生:先锋作用5.作用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知识分子:领导作用说明:五四运动是一场具备广泛群众基础的反帝爱国运动,也体现了各个阶层之间团结奋斗的精神和彻底不妥协的斗争精神。

6.五四运动的结果:取得了初步胜利(1)罢免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2)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政府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中国第一次拒绝了由世界上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定的和约.(3)释放了被捕的学生7.意义: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爱国主义精神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

2.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的精神3.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追求真理、勇于解放(进步)的精神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8.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名称性质任务领导阶级主力结果前途指导思想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人民群众资产阶级共和国资本主义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人民群众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必修一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必修一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谢谢大家
新文化运动进一步解放中国人的思想
《新青年》
陈独秀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指明了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
一、五四前夜——背景
一战期间,日本、美国加紧侵略中国 1、国际背景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 (政治原因)
2、国内背景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 (经济基础) 进一步发展
初步胜利
工人阶级从此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废除二十一条
外争国权,
拒绝在和 约上签字
内惩国贼 打倒卖国贼曹汝霖、
章宗祥、陆宗舆
结果: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表现: ⒈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⒉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⒊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对内 :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对外:没有赶走帝国主义列强
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的学生
北京政府被迫罢免三个卖国贼职务。
不 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对西方列强说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精神) P66最主后旋一律目
1、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
爱国主义和牺牲精神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二阶段 中心:上海 主力:工人 释放了被捕的爱国学生
运 动
取得初步胜利 罢免了卖国贼职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性质和地位: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转折点
五四精神:爱国救亡 民主科学 文化启蒙
升华探究
这是青岛五四广场的标志性雕塑“五月的 风”,它以螺旋上升的风的造型和火红的色彩, 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 基调和张扬腾升的民族力量。

第16课 五四运动

第16课 五四运动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
4、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5、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思想基础 指明道路
阶级基础
一.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
1、一战时,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2、北洋军阀实行反动统治 民族矛盾加深 阶级矛盾加深 (根本原因)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
4、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5、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思想基础 指明道路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
阶级基础
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175家;1895— 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685家;1913—1919年,中 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 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 辛亥革命前产业工人达50万—60万人;1919年 产业工人达200万,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已增至1200 万;1912—1919年的7年间,工人罢工130次,仅 1919年的前5个月就达19次。
本课小结:
背景
一战时,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民族矛盾加深
国际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指明道路
五 四 爱 国 运 动
北洋军阀实行黑暗统治,阶级矛盾加深 国内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新文化运动开展,提供思想基础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导火线: 中心:北京 第一阶段 先锋:学生 (以6月3日为界) 经过: 第二阶段 中心:上海 主力:工人 领导:先进知识分子 释放被捕学生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罢免了卖国贼职务
4、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思想基础
阶级基础
陈独秀
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了人们的思 想……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伟大的五四运 动作了思想的先导,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 路” ——《中国通史》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B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4.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B.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D.李大钊 李大钊、 D.李大钊、陈独秀的指导作用
B
本课小结: 本课小结:
“二十一条”签字时中日代表合影 二十一条” 二十一条
《时报》刊载的反对“二十一条”的血书: 时报》刊载的反对“二十一条”的血书: 五月九日永记勿忘。 “五月九日永记勿忘。”
回顾
日本对中国历来就有野心,表现为: 日本对中国历来就有野心,表现为:
明治维新以后,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就制定了以侵略中国 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1894年挑起中日甲午战争 中国战败, 年挑起中日甲午战争, 1894年挑起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逼 迫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迫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年参与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1915年趁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无暇东顾之 1915年趁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无暇东顾之 加紧侵略中国, 际,加紧侵略中国,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 二十一条》 《二十一条》。
五四时期的上海
1919年 1919年5月7日,上 海各界两万多人在 公共体育场举行国 民大会。 民大会。
1919年 1919年6月“五四”运 五四” 动中, 动中,上海工人的游 行队伍。 行队伍。
问题六:五四运动取得了什么成果? 问题六:五四运动取得了什么成果?
1、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三人的 、罢免了曹汝霖、 职务。 职务。 2、中国政府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 、中国政府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 签字。 签字。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作用重难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五四运动的过程,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精神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每年5月4日,我们都会自觉不自觉的把这一天当做我们自己的节日。

当我们欢呼、甚至要求以放假的形式庆祝五四青年节的时候,在我们的灵魂深处有多少关于五四的历史沉淀,我们又继承了多少五四时的激情与梦想,热血与追求。

陈寅恪在为王国维撰写的碑文中写道: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而五四的伟大,也正是如此。

二、“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欧洲主要国家都卷入了一战,而在远东的动过则暂时放松了侵略。

日本以对德宣战为名,抢占了中国的胶州湾,旋即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袁世凯称帝心切,为换取日本的支持,接受的卖国的“二十一条”。

1917年,段祺瑞政府采取“以工代兵”的方式,站到协约国一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

但是,欧美列强却做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

当时作为中国代表团会外成员和记者的梁启超,将巴黎和会失利的消息电告林长民,林长民随即发表《外交警报警告国民》,一时间,国内群情激奋。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广场前集会,拉开了五四爱国运动的序幕。

五四运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运动中心在北京,青年学生为主力。

6月份,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三罢斗争把运动推向高潮。

三、“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北京政府罢免了曹汝霖、张宗祥和陆宗舆,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合约》上签字。

四、五四精神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又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爱国救亡,民主科学,文化启蒙构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课标解读】课程标准:了解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结果、意义及影响,如何理解五四精神。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五四运动历史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认识“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统一。

(2)通过五四爱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等革命运动的比较,认识其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比较能力。

(3)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结合已学知识共同分析、概括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时代的主人翁,爱国是学生的优良传统,应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本课分析】五四运动的过程很简单,学生也有相应的知识储备,本课的学习并不难,但是,五四运动在近代政治文明进程中却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救亡运动,还是思想解放运动。

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中共的诞生准备了思想基础,中国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促进了中国民族精神的觉醒。

本课共三目内容,第一目“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是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第二目“外争国权,內惩国贼”是五四运动的经过;第三目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的意义和影响,三目顺序呈现,完整再现了五四运动这一历史事件。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史实,包括发生的背景、运动的过程、结果和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五四精神,如何弘扬五四精神。

教学方法:1、选择典型的历史图片和历史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五四运动爆发和经过。

2、通过对五四精神的讨论,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和对当今青年的激励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坐的各位都是朝气蓬勃的年青学生,都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有着自己的激情和梦想,而在国难当头的近代,青年学生更是勇于担当的,为了纪念学生的爱国和担当,设立了我们年青人自己的节日,什么节?(五四青年节)那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哪一个历史事件呢?(五四运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板书,五四爱国运动)讲授新课我们将分四个环节来学习:寻源五四----屈辱中国、走进五四----救赎中国、感悟五四----觉醒中国、弘扬五四----激扬青春。

必修一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必修一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陈独秀
“我们的三大 信誓是:改造强 盗世界,不认秘 密外交,实行民 族自决。” “试看将来的 环球,必是赤旗 的世界。” ——李大钊
李大钊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名称
领导 阶级 指导 思想 三民 主义
目标 前途 任务 性质 资产 资本 阶级 主义 反帝 反封 共和 国 反帝 反封
资产 阶级 民主 革命 资产 阶级 民主 革命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五四爱国运动
一、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背景
1、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2、巴黎和会的斗争
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
窃国大盗袁世凯
巴黎和会上,由于日本的坚持,和会决 定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身 在法国的梁启超立即电告当时外交委员会的 事务主任林长民。林长民随即于5月2日在 《国民公报》《晨报》上发表题为《外交警 报警告国民》的署名文章,揭露事件真相。 从这个意义上说,林长民是点燃五四运动导 火索的人。
B、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D、李大钊、陈独秀的指导作用
三、五四精神
性质:它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它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
它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源自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正是由于中国人民的严正态度,使中国 代表团毅然做出拒绝签约的历史性决定。结 果在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日本尽管 对交还山东附加了种种条件,但中国最终争 回了山东主权。至1923年3月10日,北洋政府 最终废弃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灭亡我“二十 一条”。
林长民
五四爱国运动
旧民主 资产 主义革 阶级 命 新民主 无产 主义革 阶级 命
人民 马克 民主 社会 思主 专政 主义 义 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
三 民
主义
主 义
社会 马克思 主义 主义
三、感悟五四
胡锦涛在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大 会上的讲话:
八十年前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 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封建的伟大的 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 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转折点……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 的丰碑它。孕含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 神……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 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16课五四爱国运动
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中国北洋政府代表顾维钧在发言
影片《我的1919》
1、顾维钧是在哪Biblioteka 会议上的发言? 2、其发言围绕着那一个问题?结果如何? 3、中国人民做出了怎样的回答?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昌邑一中 杨桂芬
一、寻源五四
如果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 的外交失败,会不会发生五 四运动?为什么?
主义是五、四一无运政场动府广伟主泛义大传、播的新了村思各主种想义各、解样合的放作学主运说义和动等思。想,包括马克思
三、感悟五四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名称
领导 阶级
任务
革命 性质
前途
指导 思想
旧民
主主 义革 命
新民 主主 义革
资产 阶级
无产 阶级
反 帝 反 封 建

资 产 阶 级 民 主 革 命
6月初,上海工人罢工支援北京学生 斗争
1
北京学生汇集天安门
《晨报》报道:曹、陆、章三个卖国贼被免 职;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2 北洋政 府出动 军警逮 捕街头 讲演的 学生
二、走进五四
我掌握的五四运动进程
时间 中心 主力 口号 结果
1919年5月4日
6月28日
北京
上海
青年学生
工人阶级
四、弘扬五四精神
热爱祖国 勤于学习 开拓创新 勇于奉献
我来小 结
运动背景(国际、国内)
运动经过(中心、主力、口号
五四运动
结果)
运动 性质
五四精神(爱国、民主、科
学、进步)
课后拓展: 我与“五四精神”
以“我与五四精神”为题,写一篇 小论文。以增强时代责任感。
谢 谢!
国内 背景
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北洋军阀黑暗统治,阶级矛盾尖锐。 工人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导火线
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二、体验五四
如果你能穿越时空回到1919 年5月4日,请以记者的身份给大 家现场报道五四运动的情况。
(提示:中心、主力、口号、进展等)
考考你
3
4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打倒卖国贼”
罢免曹、章、陆职务;释放被捕学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关键原因是什么?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 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 学生释;工人商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 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的壮大
一、寻源五四
国内状况
镜头三
“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了人 们的思想……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为伟大的五四运动作了思想的先导,为马克思列宁 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中国通史》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一、寻源五四
我来做总结
国际 背景
弘扬五四精神
共青团员之歌
相薛里吾扎金魁斌用的斯根晶:的:生山邰曼基与保蜚工命区丽的江 层光护声人之教华艺·的共奥司石技烛师无术大舞照豆运马声天油师学的亮红世使火义战青波毕青界炬:线春业年生英才 5.1蓄2势徐汶向村待的强恩川徐的寨发刘林青:大滔“的的的志背挑年地流:战科智着海刚战岗动震技地国勇空碧精法位雏青”徽双卫海官度能鹰年进女全斩士胡极手士记铃浪限兵者心
一、寻源五四
国际背景
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列强瓜分中国 日本《二十一条》及侵略中国阴谋
一、寻源五四
镜头一
国内状况
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
北洋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尖锐。
一、寻源五四
国内状况
镜头二
一战期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为中国新的革命运动提供了 新的阶级力量。
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三、感悟五四
五四运动的性质
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
亥革是命一不曾场有伟的姿大态的,这反就帝是彻反底封地不建妥的协地爱反国帝国运主动义和反
封建主义。
论、五是无四神一新论文场,化主传运张播动文还民学包革主括命反和等对内科偶容像学。崇的拜,新宣文传进化化运论、动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