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历史上海世博会训练题
世博会经典考题及答案

B.为人类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启迪了人们的心智
C.是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首次来到发展中国家
D.首次在一个特大城市的中心城区举办
[单选]1.世博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治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现代意义的世博会发源于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萌芽之际。至今,世博会已经先后举办过40多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 )
F同学:上海世博会是低碳世博。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理念贯穿于上海世博会方方面面。如世博会的照明全面采用半导体节能环保产品。
结合材料回到:
(1)结合A同学的发言,谈谈30年改革开放我们取得所有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世博会展现了我国30年改革开放巨大成就,我国对外外开放的已形成怎样的格局,如何以世博会为契机,不断提高中国对外开放型经济水平。
(3)结合材料,综合评价BCD同学的发言中的观点。
(4)请你结合E同学和F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以及发展低碳经济对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1)30年改革开放我们取得所有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归结到一点,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乙同学:是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建设取得辉煌的成就,世博会充分展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30年的巨大成果
……..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上海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上海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为15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共63分)1.(2010上海文综,1)志愿者是上海世博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志愿者的主口号是:“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副口号是“志在,愿在,我在”、“2010,心在一起”、“城市有我更可爱”。
这些口号体现的人生价值观是( )A.个人要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B.个人要对社会尽责任、作贡献C.社会要提供财富给个人索取和享用D.社会要注重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答案:B2.(2010上海文综,2)“十五”期间,中央政府在西藏投资312亿元,财政补助379亿元,促进了西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了西藏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
同时,西藏的进步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这表明,巩固民族团结的核心是( )A.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D.实现各民族权利和地位的平等答案:C3.(2010上海文综,3)201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今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不再举行送迎仪式,并对减少代表团出访人员、节约使用交通工具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这体现出我国致力于建设( )A.务实高效、廉洁勤政的责任政府B.依法行政、公正严明的法治政府C.高瞻远瞩、统筹全局的效率政府D.体察民情、贴近群众的服务政府答案:A4.(2010上海文综,4)从哲学角度分析,下图所讽刺的做法违背了( )A.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则B.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原则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原则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答案:D5.(2010上海文综,5)进出口总值由进口总值和出口总值相加构成,今年3月,我国进出口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42.8%,当月出现贸易逆差72.4亿美元,终止了连续70个月的贸易顺差。
由此可见( )A.当月进口增长高于42.8%,出口增长低于42.8%B.当月进口增长低于42.8%,出口增长高于42.8%C.当月进口增长高于出口增长,并且均高于42.8%D.当月进口增长低于出口增长,并且均低于42.8%答案:A6.(2010上海文综,6)“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
历史唯物主义高考题

历史唯物主义(2010江苏卷)33.“权为民用,纵然清风两袖,自当流芳百世佳话;利于己谋,即便有豪宅千顷,也会遗臭万年殃后人。
”这幅对联给我们的启示是A.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价值观指引C.个人应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性【解析】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
【答案】C(2010江苏卷)3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
我国之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因为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C.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解析】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核心价值体系属于先进的社会意识。
因此选择D.【答案】D(2010北京卷)28.北京某地铁站旁,有一个由退休老人组成的“志愿服务站点”,这些退休老人在为行人提供义务指路服务的同时,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获得了快乐。
这表明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②实现人生价值取决于客观条件③索取和奉献是统一的④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题思路】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证明和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退休老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为行人提供义务指路服务的同时,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①④正确,②③本身正确但与题干主旨不符。
所以选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人生价值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阐释现实问题的能力。
难度适中(2010天津卷)5、有一种风范叫关爱,有一种姿态叫坚守。
地震时候,正在玉树孤儿院做义工的香港货柜车司机黄福荣为营救孤儿和老师不幸遇难。
他在义工的路上默默地走了十年,曾徒步走中国为“中华骨髓库”募捐,曾在汶川灾区志愿服务了三个月……“好人阿福”以生命的闪光实现了“终生做义工”的愿望,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ⅰ)(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Ⅰ)一、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
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
曹魏被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西晋应为()A.金德B.木德C.水德D.火德2.(4分)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变……(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
”这反映了()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C.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3.(4分)表1 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年份总额(千两)田赋(%)厘金(%)关税(%)188578 27638.617.918.8188785 78736.419.624.3188986 18735.517.425.7189195 39433.417.125.1189288 81635.217.226.0表中反映了这一时期()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4.(4分)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这表明()A.国内民众反日情绪强烈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5.(4分)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
”这指的是()A.国民党“一大”召开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双十协定》的签订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6.(4分)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C.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7.(4分)19世纪上半叶,法国农村盛行一种“家庭加工系统”,即工厂本身或通过承包商把产品原料分给一些家庭加工,然后收回成品。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ⅰ)(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Ⅰ)一、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
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
曹魏被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西晋应为()A.金德B.木德C.水德D.火德2.(4分)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变……(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
”这反映了()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C.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3.(4分)表1 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年份总额(千两)田赋(%)厘金(%)关税(%)188578 27638.617.918.8188785 78736.419.624.3188986 18735.517.425.7189195 39433.417.125.1189288 81635.217.226.0表中反映了这一时期()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4.(4分)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这表明()A.国内民众反日情绪强烈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5.(4分)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
”这指的是()A.国民党“一大”召开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双十协定》的签订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6.(4分)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C.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7.(4分)19世纪上半叶,法国农村盛行一种“家庭加工系统”,即工厂本身或通过承包商把产品原料分给一些家庭加工,然后收回成品。
关于“中国上海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设题

关于“中国上海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设题作者:李明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0年第02期[背景材料]2009年10月13日,是上海世博会开幕倒计时200天。
再有200天,全世界的目光将聚焦中国,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个壮丽舞台上,242个国家与国际组织将展示各自的智慧与创意,交流各自对城市发展与未来生活的思考。
有人说,是“中国”这两个字的吸引力,创造出不断刷新纪录的参展数字,乃至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各方参展热情仍是有增无减;甚至有人认为,上海世博会最大的看点,就是中国。
自从上海世博会筹办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都非常支持上海世博会的筹办工作,各省区市包括港澳台对参与工作也是非常踊跃。
全国各地正在共同讨论上海世博会的议题、共享世博会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成果,上海世博会正在成为全国人民的世博会。
举全国之力,成为贯穿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始终的精神。
国家申办、国家主办、上海承办——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属于上海,也属于中国。
时下,上海世博会的基本建设已经接近尾声,下一步重点迎接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来进行布展,包括我们自己的布展,包括各省市的布展。
再有就是开始世博会的运营准备,包括运营计划、预案以及人员的准备等。
可以相信,2010年5月1日开幕的上海世博会必将以雄浑的气势、靓丽的身姿展示在世界人民面前,在世博会历史上留下浓重绚烂的一页。
[命题预测]作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商业贸易中心和交通枢纽,上海市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无疑是举足轻重的。
而高考中对上海相关知识的考查也一直是个重点,因为以上海为切入点可以联系很多知识点及考点:政治方面,诸如“体现政府的管理与服务职能”、“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收入与分配”、“市场配置资源”、“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等;历史方面:“近代被迫对外开放”、“太平天国运动活动区域”、“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三大改造”、“开创外交新局面”、“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海合作组织”等都和上海密切相关;地理方面就更不用说了——举凡“人口与环境”、“城市的作用与形态、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分区的结构和成因以及城市的合理规划”、“城市新区的发展”、“城市化及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途径”、“工业生产活动、工业的区位选择”、“交通运输的建设”、“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区域经济一体化”、“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国际贸易和金融”、“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学科主干知识,都可以和上海的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
10年高考试题精选2010年高考试题(上海秋季)(解析版)

10年高考试题精选2010年高考试题(上海秋季)(解析版)测试题 2019.91,16.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
”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A.洋务派 B.早期维新派 C.康梁维新派 D.民主革命派2,17.1913年2月,一位国民党领导人在国民党湖北支部举行的欢迎会上说:“我们此时要致力于选举运动,……要在国会里头,获得过半数以上的议席,进而在朝,就能组成一党的责任内阁。
”这位领导人是A.孙中山 B.蔡锷 C.宋教仁 D.黄兴3,18.《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
”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4,19.美国总统在《致蒋介石并转重庆人民的信函》中说:“为向中国人民--尤其重庆市民--对于联合国家作战努力之伟大贡献表示敬意起见,兹特附呈纪念状一帧。
贵国人民对于侵略者之坚强抵抗,已为贵国之友人树立楷模。
”此信反映的史实发生在A.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B.国共十年对峙期间C.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D.国共全面内战期间5,20.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开创了法国历史的新纪元,在此期间发生的历史事件有①成立立法议会②颁布《人权宣言》③推行全国限价④发动热月政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21.今年是国际劳动妇女节设立100周年,第二国际左派领袖蔡特金做出了杰出贡献。
与其同一派别的人物是A.伯恩施坦 B.季米特洛夫 C.考茨基 D.罗沙·卢森堡7,22.图6是一幅苏联宣传画。
当时的苏联A.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比较强B.已顺利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C.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严重D.工业生产增长的速度明显下降8,23.“我有一个梦想,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日子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兄弟般地平起平坐,共叙兄弟情谊。
值得斟酌的一道高考试题-6页精选文档

值得斟酌的一道高考试题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试卷第31题,让人眼前一亮!其一是聚焦世博、折射历史;其二有海派特色、时代特征。
原题及参考答案如下:31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召开,中国人百年梦圆。
为体现上海城市变迁的历史,学校组织了图片展,请你按示例完成以下展板。
(13分) 参考答案:说明――答案按层次由高到低、依次递减原则进行排列和赋分。
“答案1”为最高层次的答案,“其他答案”为不符合题意的答案。
圆点符号后的内容为参照性示例。
展板一图片素材(2分)答案1:时间、主题与题意相符合的答案。
(2分)煤气灯的图片;电车图片。
柏油路图片;石库门图片。
其他答案。
(0分)选材说明(4分)答案1:符合示例表述,从城市建设角度回答。
(4分)建立城市公共照明系统;建立城市交通系统。
建立城市道路心态;改善城市居住条件。
答案2;与示例表述不同,单基本符合题意的说明。
(2分)夜生活成为可能;方便了人们出行。
方便了人们出行;出行了具有海派特色弄堂文化。
其他答案:同义反复或未作原因说明街灯经历了从煤气灯到电灯的转变。
原因分析(3分)答案1:从制度建设层面进行归纳,举出相关史实。
(3分)另一方面,城市管理制度建立,如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
另一方面,借鉴租界管理模式,如“总工程局”的成立。
答案2:进行了归纳但无史实的例证。
(2分)城市管理制度的建立。
答案3:仅举出有关史实。
(1分)工部局的出现。
其他答案:回答与问题无关或仅笼统回答。
(0分)展板二(2分)答案1:从政治、经济层面归纳并举出相关史实。
(2分)改革开放,浦东开发。
中国经济发展,上海抓住机遇。
答案2:仅列出相关史实或仅作归纳。
(1分)浦东开发开放。
其他答案,回答与问题无关或仅笼统回答。
(O分)城市进一步发展。
展板三(2分)答案1:从历史回顾中引发思考。
(2分)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克服工业化带来的弊端,保护生态环境。
要克服城市化进程中因人口涌入带来的社会问题,创建和谐社会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复习强化训练专题-----上海世博会训练题命题人:蒙山县第一中学袁华2010-4-25一、背景材料世博会以“欢迎、沟通、展示、合作”为发展理念,历经150余载风雨,在全球12个国家的23个城市留下了光彩的回忆。
回顾世博会的历史,就像翻开一本厚厚的人类生产力发展的编年史,展现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的无限想象力。
二、选择题1、19世纪,西方国家近代化的根本动力是A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扩张B工场手工业的发展C工业革命的进行D改革和国家统一的推动2、上海的外滩、青岛的八大关被称为“万国建设博物馆”,至今仍保存大量的西洋式建筑。
这种现象反映的社会状况是A.洋务运动全面开展B.中西方化交流广泛C.中国步入半殖民地社会D.上海、青岛是著名的对外窗口3、上海在中国近代化进程有重要地位,上海:①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发生过重大事件②见证了中国由闭关自守到被迫开放的过程③经受了近代中国所受的凌辱痛苦④目睹了民族工业的春天与寒冬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为200多人,但当年仅英国领事处理的刑事案件就有503起,共有630名英国人涉案。
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A.上海社会治安状况混乱B.片面最惠国待遇导致C.领事裁判权使其为所欲为D.英国人法律意识淡薄5、右图为中国近代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广告,其上部文字为“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
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欢迎监督,接受批评”等。
从材料中能获取的信息是①中国近代航运业已经出现②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大③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彻底改变④中国近代航运业发展受西方影响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6、近现代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与欧美国家的近代化相比,中国近代化①受到封建保守势力顽固抵制②缺少必要的原始资本积累③发展畸形,没有重工业企业④推动了新的交通工具的创制。
A.①②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右图为“上海——吴淞”铁路。
1876年由怡和洋行承建,该铁路于1877年被中国政府购得后捣毁。
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B.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C.清政府推行“铁路国有”政策,维护中国铁路路权D.清统治者思想愚昧保守,不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8、下图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示意图,其中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具有进步意义的经济形态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④D.②④⑤9、1876年,为庆祝独立一百周年,美国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
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
这说明A.西方人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B.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C.中国还没有跨过近代科学的门槛D.中国生产工艺落后10、1889年,第四届世界博览会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
为迎接这次经济盛会,巴黎修建了300米高的埃菲尔铁塔作为新的标志性建筑。
下列关于这次盛会与埃菲尔铁塔的表述,正确的有①铁塔上可能采用电灯照明技术②展品中有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③看到巴黎上空有飞机在飞行④采用电话进行联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解放初期,我国经过“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结束了连续十多年的物价暴涨局面。
与“银元之战”相比,“米棉之战”的显著特点是A.通过强制手段调控价格B.依据市场规律增加供应C.放任自流听凭市场调节D.发行票证实行定额供应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的突出特点是A大型工程建设取得重大成就B对外贸易突破性发展C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D非农产业、乡镇企业的发展13、世博会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完整展现事物发展的过程,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
据此判断,1958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二战后第一个世博会的主题及用意应是A.“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揭示人类已经进入城市化时代B.“人类、自然、科技——蓬勃发展的全新世界”;倡导可持续发展和再利用理念C.“交通与通讯——人类的发展和未来”;提醒人类已经步人信息时代D.“科学、文明和人性”;用科学进步促进人类的和谐共处三、材料题材料一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
在博览会期间,有630万人进行了参观。
14000件展出品中包括了一块24吨重的煤块,一颗来自印度的大金刚钻,还有一头标本大象,而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则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历史知识分析1851年英国举办第一次世博会的主要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主要世博会举办地及主要展品如下:①1851年伦敦。
是第一次世博会,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产品最受瞩目。
②1867年巴黎世博会:展出电灯塔、海底电缆、水力升降机、滚珠轴承等新产品。
③187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会址在一个新建的火车站处。
④1878年巴黎世博会:新发明异彩纷呈,如贝尔的电话、爱迪生的留声机等。
⑤1889年巴黎世博会:展出蒸汽机与电动机。
⑥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电是耀眼的“明星”,展出了电气火车,博览会电子宫装点了几万个灯泡把黑夜照得亮如白昼。
⑦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博览会:介绍了飞机和无线电。
⑧1970年日本首次举办世博会,会场选在大阪。
这次世博会虽然没有惊人之举,但却拉动日本经济在后10年的发展中一直保持强劲势头。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世博会的举办国和主要展品有何主要特点?你认为各国争相举办世博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
中国政府对这次博览会给予了高度重视。
在博览会会场内,中国展区设有农业馆、矿业馆、交通馆、美术馆等。
在中国展馆里,中国的茅台酒和张裕酿酒公司的“可雅白兰地”获奖。
茅台酒被评为世界第二名酒。
可雅白兰地获4枚金质奖章和最优秀奖,遂更名为金奖白兰地。
在本届博览会上,中国展品共获得1211项奖,在全部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这也是中国参加历届博览会所获成绩最优秀的一次。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展品在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四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此次世博会将是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4)、你认为上海能够成功申办世界博览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世界博览会有着怎样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海世博会训练题参考答案1、C2、C3、A4、C5、A6、A7、D8、C9、C10、B11、B12、D13、D6【解析】中国近代重工业只是相当稀少和落后,并非没有,中国近代从洋务运动起步,它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答案】A8【解析】①为自然经济,②为洋务经济,③为外商企业经济,④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⑤为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具有进步意义的是洋务经济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答案】C1)①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稳定;②世界科技中心,完成工业革命;③经济发达,是世界工厂;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
④国力强大,是世界霸主。
⑤交通发达,新式交通运输工具的使用,且海上交通发达。
另:(1)英国较早地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即成为“世界工厂”;拥有广大的殖民地;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较早。
(答出其中3点即可。
)2)特点:①多由经济迅速发展的国家或发达国家主办;②主要展品是当时先进工业品和新高科技革命成果,体现了当时最先进生产力。
目的:①展现本国的国力和经济科技水平,提高国际地位;②学习世界先进科技,促进贸易往来;③促进本国经济科技文化发展。
3)原因: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政府重视民族工业的发展,重视开辟世界市场,参与国际交流;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答出其中2点即可)4)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繁荣,综合国力迅速增强。
②上海经济发达,交通方便。
③国家政府和全国人民的支持。
④入世以来,中国对各国有更为巨大的市场吸引力。
⑤中国有悠久文明和灿烂文化。
(只要言之成理,答出任意3条即可。
)另: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影响不断提高;政府的大力支持;市民的热情参与;上海自身的地理优势与综合实力。
(答出其中3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