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iolg实现spi总线

合集下载

SPI_I2S

SPI_I2S

应用笔记487利用MAX II CPLD 实现SPI 至I 2S 的接口引言本应用笔记介绍怎样使用Altera ®MAX ®II CPLD 来实现协议转换,通过串行外设接口(SPI)控制inter-IC 声音(I 2S)总线上的音频设备数据流。

I 2S 和SPI 接口I 2S 是3线半双工串行接口,常用于通过被称为I 2S 总线的3线总线来连接系统中的音频设备。

I 2S 设备和总线使用3条线:串行数据(SDA ),承载了对应于每一个音频通道的两路时分复用音频数据;串行时钟(SCK )和字选择(WS ),控制数字音频数据在I 2S 总线上不同设备之间的传输。

I 2S 系统能够处理和串行时钟分开的串行音频数据,以消除抖动。

SPI 是4线全双工串行接口,常用于连接系统内部和外部的系统处理器(主机)和外设(从机)。

SPI 利用单独的数据输出信号线(主机输出从机输入,即MOSI )和数据输入信号线(主机输入从机输出,即MISO ) 以及时钟(SCLK )和从机选择或者片选信号(CS )来进行通信。

本设计支持SPI 接口主机对其他设备的数据流控制,包括A/D 转换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数字滤波器、音频处理器、PC 多媒体音频转换器等 I 2S 总线设备。

有的嵌入式系统并没有为音频数据通信提供I 2S 接口,但是有SPI 接口。

您可以在和这些接口相似的环境中有效地使用本设计。

利用MAX IICPLD 实现SPI 至I 2S 的接口SPI 主机的桥接接口是SPI 从机,它有四条信号线(CS , SCLK , MISO 和MOSI )。

I 2S 总线一侧接口是I 2S 主机,它有三条信号线(I2S_ SCK , I2S_SDA 和I2S_WS )。

CLK 是主机时钟,位于I 2S 主机外部。

图1所示为采用 MAX II CPLD 来实现SPI 至I 2S 接口。

2007年12月,1.0版图1.利用MAX II CPLD实现SPI至I2S接口本设计提供协议转换功能,通过SPI 接口(更常用的4线串行接口,用于连接串行外设接口和微处理器或者主机)来控制I2S 总线(带宽相对较窄的协议,用于连接系统中的数字音频设备)上音频设备的数据流。

[FPGA][Verilog][SPI]简单的读写SPI接口EEPROM-93C46程序

[FPGA][Verilog][SPI]简单的读写SPI接口EEPROM-93C46程序

Write19: begin mo <= 0; cs <= 0; end
Read0: cs <= 0; Read1://110+add(7bit) begin cs <= 1; mo <= 1; end Read2: mo <= 1; Read3: mo <= 0;//110 Read4: mo <= 0; Read5: mo <= 1; Read6: mo <= 1; Read7: mo <= 1; Read8: mo <= 1; Read9: mo <= 1; Read10: mo <= 1; Read11: begin mo <= 0; led[7] <= mi; end Read12: led[7] <= mi; Read13: led[6] <= mi; Read14: led[5] <= mi; Read15:
从开始读数据手册,到研究时序,到编写 Verilog 程序,到仿真调试时序,整整 花了有 3-4 天时间。 最后时序已经完全正确, 却读不出任何数据,经过一个晚上的排查才发现是开发 板上的 DI DO SK CS 标号标错了,泪奔~~ 本来我想写一个完整的 SPI 接口出来,想了几天都没有头绪,最后还是写了一个 最简单的写数据读数据的小程序,如果做成接口也勉强可以用。 程序的功能很简单,往地址 0111111 的位置写了 00001111 的数据,地址都还没 有做成接口,固定在程序里面的。 具体用了一个状态机共 53 个状态,每一个状态都是一个 SCK 信号的处理,当然 有分为三个大状态,分别为 ENWR、WRITE、READ 93C46 要首先写 ENWR 信号才能写入数据,具体还得研究数据手册 通过这次 93C46 和上次写 18B20 的经历, 我感觉到数据手册的确是相当的重要的, 需要仔细推敲,分析每一个时序图!下次要做 I2C 接口的 24C02,1、2、3 线就 都学过拉。 当然作为初学者程序是写的那是超级的烂,欢迎拍砖

SPI总线的原理与Verilog设计实现

SPI总线的原理与Verilog设计实现

SPI总线的原理与Verilog设计实现一、软件平台与(硬件)平台软件平台:1、(操作系统):Windows-8.12、开发套件:ISE14.73、(仿真)工具:Model(Sim)-10.4-SE硬件平台:1、(FPGA)型号:Xilinx公司的XC6SLX45-2CSG3242、Flash型号:WinBond公司的W25Q128BV Qual SPI Flash存储器二、原理介绍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围设备(接口)),是Motorola公司提出的一种同步串行(接口技术),是一种高速、全双工、同步(通信)总线,在(芯片)中只占用四根管脚用来控制及数据传输,广泛用于EEP(ROM)、Flash、RTC((实时时钟))、(ADC)((数模转换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以及数字信号解码器上。

SPI通信的速度很容易达到好几兆bps,所以可以用SPI总线传输一些未压缩的(音频)以及压缩的(视频)。

下图是只有2个chip利用SPI总线进行通信的结构图时序图如下所示:从上面的时序图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当ROM的地址加1以后,ROM的数据是滞后了一个时钟才输出的,而ROM数据输出的时刻(这个时候ROM的输出数据并没有稳定)刚好是spi_module模块发送下个数据最高位的时刻,那么这就有可能导致数据发送错误,从以上时序图就可以看出8’h33和8’h24两个数据正确发送了,但是8’h98这个数据就发送错误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只需要把spi_module模块的发送状态机在加一个冗余状态就行了,spi_module模块的发送状态机一共有0~15总共16个状态,那么我在加一个冗余状态,这个状态执行的操作和最后那个状态执行的操作完全相同,这样就预留了一个时钟的时间用来预先设置好要发送的数据,这样的效果是发送数据的最后一个bit实际上占用了3个时钟周期,其中第一个时钟周期把O_tx_done 拉高,后两个时钟周期把O_tx_done拉低。

一种通用SPI总线接口的FPGA设计与实现

一种通用SPI总线接口的FPGA设计与实现
GA.EDN,v 48,n 27,Dec 11,2003,p 14
【21朱海君,敬岚,陆军.基于MSCl2lO单片机的串口通讯设计. 微计算机信息,2004(4) [3】左东广,魏瑞轩.SPl接口技术与应用.工业控制计算机200l狮4) 作者简介:华卓立(1980一),男(汉族),华南理工大学微电子专业 200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 Biogmphy:HuA Zhuo—li(1980一),Gentleman(Han),YuDu Jian球i
3设计原构。
1.典型应用 sPI接口的典型应用如图1所示。微处理器与从设备通过 发送指令的方式实现双向数据传输。

图1 2.模块设计
根据sPI总线的原理,可分为以下功能模块:通信模块,控制模 块月F0模块(缓冲存储器),配置漠块崩[据收发模块,如图2所示。
2 SPI总线原理
sPI总线由四根线组成:串行时钟线(scK),主机输出从机输 入线(M0sI),主机输入从机输出线(MIsO),还有一根是从机选择 线(Ss),它们在与总线相连的各个设备之问传送信息。
sPI总线中所有的数据传输由串行时钟scK来进行同步, 每个时钟脉冲传送l比特数据。scK由主机产生,是从机的一个 输入。时钟的相位(cPHA)与极性(cPOL)可以用来控制数据的传 输。cPOL=“0”表示scK的静止状态为低电平,cPoL=“1”则表 示scK静止状态为高电平。时钟相位(cPHA)可以用来选择两 种不同的数据传输模式。如果cPHA=“0”,数据在信号ss声明 华卓立:研究生
3.期刊论文 阮航 浅谈FPGA的SPI接口控制音频芯片 -仪器仪表用户2008,15(3)
本篇论文主要完成的任务是通过FPGA的SPI接口控制音频codec芯片.然后,基于Cyclone EP1C6Q240C8实验箱进行了软件下载和调试,实验结果表明了 系统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FPGA实现SPI

FPGA实现SPI

FPGA实现SPI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是一种可编程逻辑器件,可以实现不同的数字电路功能。

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是一种同步串行通信协议,常用于连接外围设备和主控制器。

在本文中,将介绍如何使用FPGA实现SPI。

1.确定硬件资源:首先,需要确定FPGA中可用的IO资源。

SPI需要至少4个IO口,分别是主设备的时钟引脚(SCK),主设备输出的数据引脚(MOSI),主设备输入的数据引脚(MISO)和片选引脚(SS)。

根据所用的FPGA型号,可以查找对应的引脚定义。

2.确定SPI时序:SPI的时序是非常重要的,不同设备可能有不同的时序规范。

一般情况下,SPI的时序包括时钟下降沿数据采样、时钟上升沿数据输出等。

SPI的时序图可以在设备的数据手册中找到。

3. 编写SPI控制器:SPI控制器可以用硬件描述语言如VHDL或Verilog编写。

控制器的功能包括生成时钟、控制数据的发送和接收、以及处理片选信号。

a.时钟生成:SPI通信需要一个时钟信号来驱动数据的传输。

可以通过计数器模块来生成控制器的时钟信号。

计数器的频率一般是SPI时钟频率的若干倍。

b. 数据发送:对于主设备(Master),要发送数据给外设,可以使用移位寄存器(Shift Register)来存储要发送的数据。

可以使用计数器生成移位寄存器的时钟信号,通过串行输入数据,并在时钟的上升沿时将数据发送到MOSI引脚。

c.数据接收:对于主设备,要接收外设发送的数据,可以使用另一个移位寄存器来接收MISO引脚传输的数据。

可以使用计数器生成移位寄存器的时钟信号,通过MISO引脚接收数据,并在时钟的下降沿时将数据存储到接收寄存器。

d.片选控制:SPI通信需要一个片选信号来选择要与主设备通信的外设。

可以通过一个时序控制器实现片选信号的生成。

在与一些外设通信时,使能片选信号,否则禁用片选信号。

SPI协议的Verilog 实现

SPI协议的Verilog 实现

// //接收数据存入 out_data
6
begin case(addr) 1'b0: begin in_buffer = in_data; busy = 1'b1; end 转入工作状态 1'b1: begin busy = 1'b0;end endcase end end else begin if(cs) begin clkcount = clkcount + 1'b1; if(clkcount >= 8'b10) // 控制 SCK 周期 begin clkcount = 0; if((count % 2) == 0) //待发数据存入缓存区,
DataPort[5]-DataPort[0] : busy、sdo 、addr、cs、wr、rd DataPort[21]-DataPort[14] :待发送 8bit 数据 DataPort[13]-DataPort[6] : 接收的 8bit 数据
3
� 总结
完成时间:12.4--12.12 前期:该阶段主要是熟悉 SPI 工作原理,进一步掌握和认识 SPI 通信协议。Chipscore 的使 用之前未曾接触, 在这一阶段, 我先通过简单编程结合开发板抓取数据进行分析达到 对其的基本掌握。 中期:在熟悉 SPI 的工作原理之后,开始尝试编写代码。写了两三次代码,效果均不理想, 很多问题在编写代码的时候没有考虑清楚,导致到了仿真阶段结果与预期有所差距, 且代码冗长复杂。参考了一些资料,效果也不是很好,特别是数据传输暂停部分, 很 多都省略了。不过借鉴别人写的代码也让我收获了不少编写的经验,有些情况下, 运 用不同的逻辑思维可以让代码更简洁、 更具有健壮性。 当然期间也遇到了一些自己无 法解决的问题,非常感谢福星学长耐心的指导,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和经验。 后期:该阶段主要是对代码进行再修改、波形仿真以及抓数据调试。 问题及分析: 小问题遇到不少,不过大多都通过 error 的提示,或者上网搜索,找到了问题的原因, 并予以解决。也有软件上的原因,比如:第一次装 ISE 的时候可能没有安装好,上板调试的 时候,cable 不能识别。经过测试分析发现 ISE 里的 drive 没有装上。考虑到这样一个问题的 出现可能还会附带有一些软件上的漏洞,重装了一遍 ISE,问题解决。 使用 chipscope 的时候,芯片配置不对连接失败,查阅该电路板的资料,重新配置,问 题解决。在 chipscope 里面有些触发信号找不到,经分析是被优化了,通过简单修改代码避 免它被优化后,问题解决。运行 chipscope 后发现 waveform 始终没反应,经过一番分析, 认 为时钟线的引脚配置有问题,重换一个时钟信号线 I/O 引脚,问题解决。解决后发现抓取的 波形没有明显的高低跳变,经分析可能是参考时钟选取不对,重选后问题解决。

I2C verilog (非常详细的i2c学习心得)

I2C verilog (非常详细的i2c学习心得)

图 5. AT24C02/4/8/16 读指定地址存储单元的数据帧格式
首先是一堆输入输出、寄存器的定义,我们读程序的时候大可先不看这些,等到后面有 需要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这些定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SDA 与 DATA 的类型, 都是 inout 型, SDA 我们很容易理解,因为主机和从机都会给 SDA 线上发信号,比如字节写入格式时,主机 先给 SDA 发了 1 个 8 位数据,然后作为应答位,从机要把 SDA 拉低,表示我已经接受到你 的信号了,在应答位时主机是不能操作 SDA 线的。然而 DATA 设定为 inout 型,我们可以看 到图 2,其实在字节写入格式时,DATA 是 signal 模块传输给 EEPROM_WR 模块,作为要写入 的数据。 而在字节读取格式时, EEPROM_WR 通过 SDA 从 EEPROM 中读取数据, 其实跟 DATA 是没有关系的,这里可以只将 DATA 设定为 input 型,设定为 inout 型是因为后续的程序会将 EEPROM_WR 读取到的数据发给 signal,与 signal 当初发送的数据进行比较,检验通信是否 正确。如果将比较数据这程序操作放在 EEPROM_WR 模块中,就可以将 DATA 设为 input。 提到 inout 类型,还得再多补充两句,inout,顾名思义,双向口既能作为输入又能作为 输出,可以节省管脚,在具体实现上一般是用三态门来实现,图 6 就是用三态门实现的 sda 总线的示意图。
单,使用发送数据线 TXD 和接收数据线 RXD 来传送数据,接收和发送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 同时进行。它传送数据的格式有严格的规定,每个数据以相同的位串形式传送,每个串行数 据由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组成。从起始位到停止位为一个字符的完整通信 格式。SPI 情况就相对多一些,根据时钟极性(CPOL)和时钟相位(CPHA)两个参数的不同有四 种基本情况,传送数据的格式与 UART 差不多。而 I2C 总线的协议要比 UART 和 SPI 复杂,能 掌握 I2C,也就能掌握 UART 和 SPI。言归正传,回到我们的 I2C 设计实例。 第一步首先了解,这个 I2C 实例的功能。 这个实例实现了通过 I2C 总线对 EEPROM 写入数据, 再将写入 EEPROM 中的数据读取出 来的一个过程。实例的重点在于对 I2C 总线协议时序的掌握,即用 I2C 总线要求的格式将数 据写入到 EEPROM 中,再读取出来。 什么是 EEPROM?EEPROM (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 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一种掉电后数据不丢失的存储芯片。 EEPROM 可以在电脑上或专用设 备上擦除已有信息,重新编程。所以,EEPROM 是可以写入数据也可以读取数据的,并且 EEPROM 掉电数据并不会丢失,在后面将程序烧写到开发板的过程中可以验证这一点。 第二步,简单地了解一下这个实例的各个模块。

基于UVM的SPI接口IP核的设计与验证

基于UVM的SPI接口IP核的设计与验证

基于UVM的SPI接口IP核的设计与验证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是一种常用的串行外设接口,广泛应用于数字系统中。

为了实现SPI接口的功能,需要设计和验证相应的IP核。

本文将介绍基于UVM(Universal Verification Methodology)的SPI接口IP核的设计与验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SPI接口的基本原理。

SPI接口由一个主设备和一个或多个从设备组成。

主设备通过时钟信号控制数据的传输,同时使用片选信号选择从设备。

主设备通过一个数据线发送数据,并通过另一个数据线接收从设备返回的数据。

SPI接口的主要特点是数据传输速度快、灵活性高,适用于多种外设连接。

在设计SPI接口的IP核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IP核需要支持不同的SPI模式,包括不同的时钟极性和相位设置。

其次,IP核需要能够处理不同的数据位宽,并支持全双工和半双工传输模式。

此外,IP核还需要支持多个从设备的片选信号,并能够处理中断请求。

为了验证SPI接口的IP核,我们采用了UVM方法。

UVM 是一种基于SystemVerilog的验证方法学,提供了一套丰富的验证库和方法。

我们可以利用UVM提供的功能,建立一个完整的验证环境,并编写验证测试用例。

在验证SPI接口的IP核时,我们需要分别验证其主设备和从设备的功能。

对于主设备,我们可以编写测试用例来验证其发送数据的正确性、时序和时钟控制的准确性。

对于从设备,我们可以编写测试用例来验证其接收数据的正确性和片选信号的选择准确性。

通过使用UVM方法,我们可以模拟SPI接口的IP核,并在仿真平台上验证其功能和性能。

通过编写一系列的测试用例,我们可以确保IP核在不同的工作场景下都能正常工作。

综上所述,本文介绍了基于UVM的SPI接口IP核的设计与验证。

通过设计一个支持多种模式、不同数据位宽和多个从设备的IP核,并利用UVM方法进行验证,我们可以确保IP核在实际应用中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机模块slave_spi.v连接有ram,模拟CA T25010芯片存储数据,用rden,wren,data,address 进行通信,CAT25010芯片具体通信协议可参考起使用说明。

module slave_spi(clk,rst,cs,sck,si,so,rden,wren,data,address,data_send);input clk,rst,cs,sck;input si;input [7:0] data_send; //读取外部ram的数据,用于发送output rden,wren;output [7:0] data; //写入外部ram的数据output [7:0] address; //写入外部ram的数据的地址output so;reg rden,wren;reg [7:0] data;reg [7:0] address;reg [7:0] data_in;reg [7:0] addr_in;reg [7:0] data_send_buff;reg so_buff,link_so;reg [4:0] s_state;reg [3:0] read_state;reg [7:0] opecode;reg [3:0] readin_bit;wire so;assign so = link_so? so_buff:1'bz;parameter read_code=8'b0000_0011,write_code=8'b0000_0010;parameter idle=5'b00001,s_opecode=5'b00010,s_address=5'b00100,s_write=5'b01000,s_read=5'b10000;parameter bit7=4'b0010,bit6=4'b0011,bit5=4'b0100,bit4=4'b0101,bit3=4'b0110,bit2=4'b0111,bit1=4'b1000,bit0=4'b1001,bit_end=4'b1010;//提取上升沿的寄存器wire neg_cs,pos_cs;wire neg_sck,pos_sck;reg sck_temp1,sck_temp2;reg cs_temp1,cs_temp2;//提取CS和ack的上升沿河下降沿always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 beginif(!rst)beginsck_temp1<=0;sck_temp2<=0;//sck_temp3<=0;cs_temp1<=1;cs_temp2<=1;//cs_temp3<=1;endelsebeginsck_temp1<=sck;sck_temp2<=sck_temp1;//sck_temp3<=sck_temp2;cs_temp1<=cs;cs_temp2<=cs_temp1;//cs_temp3<=cs_temp2;endendassign neg_cs = ~cs_temp1&cs_temp2; assign pos_cs = cs_temp1&~cs_temp2; assign neg_sck = ~sck_temp1&sck_temp2; assign pos_sck = sck_temp1&~sck_temp2;always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 beginif(!rst)beginso_buff<=0;link_so<=0;rden<=0;wren<=0;data<=0;address<=0;data_in<=0;addr_in<=0;s_state<=idle;read_state<=bit7;opecode<=0;readin_bit<=0;endelsebeginif(pos_cs)beginso_buff<=0;link_so<=0;rden<=0;wren<=0;data<=0;address<=0;data_in<=0;addr_in<=0;s_state<=idle;read_state<=bit7;opecode<=0;readin_bit<=0;endelsebegincase(s_state)idle:beginif(neg_cs)s_state<=s_opecode;elsebegins_state<=idle;endends_opecode:beginif(pos_sck)beginopecode<={opecode[6:0],si};readin_bit<=readin_bit+1'b1;endelsebeginif(readin_bit==8)beginreadin_bit<=0;if(opecode==read_code||opecode==write_code)begins_state<=s_address;endelses_state<=idle;endendends_address:beginif(pos_sck)beginreadin_bit<=readin_bit+1'b1;addr_in<={addr_in[6:0],si};endelsebeginif(readin_bit==8)beginreadin_bit<=0;if(opecode==write_code)begins_state<=s_write;address<=addr_in;endelsebegins_state<=s_read;address<=addr_in;rden<=1;///////endendendends_write:beginif(pos_sck)beginreadin_bit<=readin_bit+1'b1;data_in<={data_in[6:0],si};endelsebeginif(readin_bit==8)begindata<=data_in;//??????wren<=1;if(neg_sck)begin//??????wren<=0;//??????readin_bit<=0;endendendends_read: read8bit;default: s_state<=idle;endcaseendendendtask read8bit;begincase(read_state)bit7:beginif(neg_sck)beginrden<=0;link_so<=1;so_buff<=data_send_buff[7];data_send_buff<={data_send_buff[6:0],data_send_buff[7]};read_state<=bit6;endelsebegindata_send_buff<=data_send;read_state<=bit7;endendbit6:beginif(neg_sck)beginso_buff<=data_send_buff[7];data_send_buff<={data_send_buff[6:0],data_send_buff[7]};read_state<=bit5;endelseread_state<=bit6;endbit5:beginif(neg_sck)beginso_buff<=data_send_buff[7];data_send_buff<={data_send_buff[6:0],data_send_buff[7]};read_state<=bit4;endelseread_state<=bit5;endbit4:beginif(neg_sck)beginso_buff<=data_send_buff[7];data_send_buff<={data_send_buff[6:0],data_send_buff[7]};read_state<=bit3;endelseread_state<=bit4;bit3:beginif(neg_sck)beginso_buff<=data_send_buff[7];data_send_buff<={data_send_buff[6:0],data_send_buff[7]};read_state<=bit2;endelseread_state<=bit3;endbit2:beginif(neg_sck)beginso_buff<=data_send_buff[7];data_send_buff<={data_send_buff[6:0],data_send_buff[7]};read_state<=bit1;endelseread_state<=bit2;endbit1:beginif(neg_sck)beginso_buff<=data_send_buff[7];data_send_buff<={data_send_buff[6:0],data_send_buff[7]};read_state<=bit0;endelseread_state<=bit1;endbit0:beginif(neg_sck)beginso_buff<=data_send_buff[7];data_send_buff<={data_send_buff[6:0],data_send_buff[7]};read_state<=bit_end;endelseread_state<=bit0;bit_end:beginif(neg_sck)beginlink_so<=0;endelseread_state<=bit_end;enddefault: read_state<=bit7;endcaseendendtaskendmodule测试仿真文件`timescale 1ms/1ms`define halfperiod 10module top;reg cs,rst,clk;reg si,sck;reg [7:0] cnt;reg [7:0] data_send;reg [7:0] rd_code;reg [7:0] wr_code;reg [7:0] addr;reg [7:0] mdata;//reg [7:0]wire [7:0] data;wire [7:0] address;always #(`halfperiod) clk=~clk;initialbegincs=1;cnt=0;rst=1;clk=1;rd_code=8'b0000_0011;wr_code=8'b0000_0010;addr=100;mdata=200;data_send=50;#15 rst=0;#30 rst=1;//#1000 cs=1;//#4000 $stop;repeat(10)begin#500 cs=0;si=wr_code[7];@(negedge sck) si=wr_code[6]; @(negedge sck) si=wr_code[5]; @(negedge sck) si=wr_code[4]; @(negedge sck) si=wr_code[3]; @(negedge sck) si=wr_code[2]; @(negedge sck) si=wr_code[1]; @(negedge sck) si=wr_code[0];@(negedge sck) si=addr[7];@(negedge sck) si=addr[6];@(negedge sck) si=addr[5];@(negedge sck) si=addr[4];@(negedge sck) si=addr[3];@(negedge sck) si=addr[2];@(negedge sck) si=addr[1];@(negedge sck) si=addr[0]; addr=addr+1;@(negedge sck) si=mdata[7]; @(negedge sck) si=mdata[6]; @(negedge sck) si=mdata[5]; @(negedge sck) si=mdata[4]; @(negedge sck) si=mdata[3]; @(negedge sck) si=mdata[2]; @(negedge sck) si=mdata[1]; @(negedge sck) si=mdata[0]; mdata=mdata+1;@(negedge sck) si=1'bz;#800 cs=1;endrepeat(10)begin#1000 cs=0;si=rd_code[7];@(negedge sck) si=rd_code[6];@(negedge sck) si=rd_code[5];@(negedge sck) si=rd_code[4];@(negedge sck) si=rd_code[3];@(negedge sck) si=rd_code[2];@(negedge sck) si=rd_code[1];@(negedge sck) si=rd_code[0];@(negedge sck) si=addr[7];@(negedge sck) si=addr[6];@(negedge sck) si=addr[5];@(negedge sck) si=addr[4];@(negedge sck) si=addr[3];@(negedge sck) si=addr[2];@(negedge sck) si=addr[1];@(negedge sck) si=addr[0];addr=addr+1;@(negedge sck) si=1'bz;@(negedge sck) ;@(negedge sck) ;@(negedge sck) ;@(negedge sck) ;@(negedge sck) ;@(negedge sck) ;@(negedge sck) ;data_send=data_send+1;@(negedge sck) si=1'bz;#800 cs=1;end#1000 $stop;endalways @(posedge clk)beginif(cs==0)beginif(cnt==8'b0011_0010) //50beginsck=~sck;cnt=0;endelsecnt=cnt+1;endelsecnt=0;endslave_spi ss(clk,rst,cs,sck,si,so,rden,wren,data,address,data_send); endmodul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