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9登上月球

合集下载

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4单元 19 登上月球课件1 青岛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4单元 19 登上月球课件1 青岛版
美国成功登上月球并进行探索。
探索太空的动机
1 科学研究
探索太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和其他星球。
2 技术发展
3 人类好奇心
太空探索推动了许多科技创新和发展。
人类一直对未知的探索充满好奇心。
登月任务的目的
科学研究
了解月球的地质构造和起源。
技术测试
测试宇航员和设备在极端环 境下的表现。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登月任务的成就
人类首次登月
1969年,阿波罗11号使命成功 登陆月球。
航天飞机计划
航天飞机提供了更多载人太空 探索的机会。
国际空间站
不同国家合作建造的空间站用 于科学研究和长期载人居住。
登月任务中的关键步骤
1
火箭发射
利用火箭将航天器送入太空。
2
飞行轨道
在太空中绕地球或月球飞行。
3
着陆
将航天器安全着陆在目标区域。
复习和巩固
飞行器
航天器是用于在太空中飞行和探索的载具。
月球表面
月球表面有坑洞和山脉,并且缺乏空气和液 态水。
国际合作
许多国家参与了太空探索并加强了合作关系。
科学研究
太空探索提供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机会和发现。
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4单元 19 登上月球课件1 青岛版
探索太空的背景和动机,了解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概述以及太空探索的动机 和目标。了解登月任务的目的和成就,以及登月任务中的关键步骤。
太空探索历史
1957年 1961年 1969年
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 号」。
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第一个进入太空 的人类。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9登上月球教学设计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9登上月球教学设计
提问:同学们,怎样才能看到月球的全貌呢?
师:1959年,苏联科学家利用无人驾驶火箭飞过月球的背面进
行拍照,使人们了解了月球的全貌。从那以后人们越来越想登上月球终干在10年之后,1969年,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实地进行了考察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考虑,小组讨论并回答。
学生进行辩论是否有证据支持,理由是否充分。
登上了月球,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到月球上旅游、到月球上去生活一定会成
为现实。我们要努力学习,热爱科学,努力去探索大自奥秘然、探索宇宙的奥秘,让这一天旱目到来。
学生大胆猜测、自由发言
其他的学生可以进行用你的理由驳斥猜想同学的观点。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进行辩论是否有证据支持,理由是否充分。
预设:学生对月球的知识准备不足,不敢去幻想
活动二:人类对月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此活动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科书以五幅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人类对月球的基本认知过程方面,学生可以感受到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感受到科学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教科书精选了和学生生活经密切联系的神话故事,如“嫦娘奔月”,同时还展示了三幅科学家探索月球密的图片,分别是伽利略开创了人类对月球进行科学探索的先河,科学家用人造卫星拍摄的月球照片,人类借用宇宙飞船登上了月球。这四幅图片按人类识月球的进程进行了精心安排,体观了科学探索的一般过程,是一个简约过程有利干提高学生对科学本身的认识,科学研究的过程是不断逼近真理,完善认识的过程,也是科学家探索的过程二是教科书出示了中国月球探测计划资料卡,展示了中国月球测计划的三个实施阶段。这是中国继截人航天飞机飞入太后,实施的叉一个重要的航天探索计划,对于激助学生进行科学探索,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青岛版科学六上《登上月球》课件.

青岛版科学六上《登上月球》课件.

青岛版科学六上《登上月球》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登上月球》这一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月球的基本认识,月球探测器的原理及工作方式,人类登月历程,以及我国探月工程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理解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2. 掌握月球探测器的原理及工作方式,了解人类登月历程。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航天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月球的基本特征,月球探测器的原理及工作方式,人类登月历程。

难点:月球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我国探月工程的相关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月球模型、探测器模型。

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宇航员登上月球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月球上有哪些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

2. 新课导入:介绍月球的基本认识,包括月球的大小、形状、表面特征等。

3.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探测器模型,讲解月球探测器的原理及工作方式。

4. 例题讲解:分析人类登月历程,以阿波罗计划为例,详细介绍登月过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探月工程的意义和目标。

六、板书设计1. 月球的基本认识大小、形状、表面特征2. 月球探测器的原理及工作方式声波探测、激光测距、遥感探测3. 人类登月历程阿波罗计划、嫦娥工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月球的基本特征。

(2)分析月球探测器的原理及工作方式。

(3)列举人类登月的三个重要历程,并说明我国探月工程的目标。

2. 答案:(1)月球的基本特征:直径约为3474公里,形状为不规则的椭圆,表面有大量的陨石坑和山脉等。

(2)月球探测器的原理及工作方式:通过声波探测、激光测距、遥感探测等方法,获取月球表面的信息。

(3)人类登月历程:阿波罗计划、苏联的月球计划、我国的嫦娥工程。

我国探月工程的目标是实现对月球的环绕、着陆和返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月球的认识和探测器原理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分析我国探月工程时,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

山东省郯城县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9课登上月球》课件(共23张PPT)

山东省郯城县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9课登上月球》课件(共23张PPT)

人类对月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嫦娥奔月。
伽利略开创了人类借助仪器对月球进 行科学探索的先河 。
人类登上了月球。
人造卫星拍摄的月球。
嫦娥奔月虽然只是美丽的神话 传说,但这正是在当时科学技术不 发达的情况下,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对月球的探索欲望,是人类美好理 想的体现。
1610年,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 观察了月球,发现月球表面是凹凸 不平的。在这以后,天文学家不断 用更大的天文望远镜进行观察,但 只是停留在观察月球向着地球的一 面,并没有看到月球的整体面貌。登上月球太 Nhomakorabea、地球和月亮
导入新课
你们最想了解哪 些有关月球的知 识呢?
(1)月球离地球有多远? (2)月球有多大?
这是大家刚才的 主要想法!
(3)月球上是什么样的? (4)月球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是多少?
(5)月球上有生命吗?
(6)月球上有引力吗?
交流我们对月球的认识
你们对于月球你有哪些 了解呢?请同学们在小 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资 料然后回答我们想了解 的有关月球知识。
板书设计: 月球概貌 探月历程
登上月球
温度:﹣180℃——120℃ 环形山 月海 陨石坑
嫦娥奔月 伽利略开创了人类对月球科学探索的先河
人造卫星拍摄的月球 人类登上月球
每小时5千米 38.4万千米
每小时200千米 80天 16天
每小时1000千米
月球上的温差很大,向着太阳的一面温度可达120℃以 上,背向太阳的一面温度可达-180℃以下。
与地球上温度相比,大家会有什么感觉?
假如刚才这一跳是在月球上,想象一下,会是一种什 么样的情景呢?
我们到月球上应 作哪些准备呢?
(4)月球上没有 空气 ,没有液态水,没有 生物 。 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 1/6 。 (5)“嫦娥二号”于 2010年10月1日 在西昌卫星发 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 (6)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 在西昌卫星 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六年级科学上册课件-19登上月球-青岛版(共34张PPT)

六年级科学上册课件-19登上月球-青岛版(共34张PPT)
19.状? 月球离地球有多远? 月球上的温度是多少? 月球上有生命吗? 月球的表面是什么样子的? 月球上有引力吗? ......
月球基本概况
月球基本概况
38.4万千米
月球基本概况
13.5天
月球基本概况
80天
月球基本概况
9年




概 况
120℃
他曾设想利用火药 的推力,加上风筝的力 让自己飞起,他的目标 就是月球,虽然此次试 验没有成功,万户也为 此付出了生命。但是, 却走出了中国人探月的 第一步。为纪念万户,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 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万 户的名字命名。
人类探月历程
万户
2004年2月13日,我国公布了我们 的探月计划-----嫦娥工程。
-180 ℃


基 本




平 原
月球基本概况
环形山
假如我们去月球旅行,要做哪些准备呢?
人类探月历程
人类探月历程
人类探月历程 人 造 卫 星 拍 摄 的 月 球
人类探月历程






阿姆斯特朗激动地说:
“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对 人类来说,这是巨大的一步!”
人类探月历程
绕、落、回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运行在距月球表面 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执行科学探测任务。
2010年 10月1日,我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 嫦娥二号”发射成功。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 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2013年12月14日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登 月任务获得成功。

青岛小学科学六上《19登上月球》word教案(2)

青岛小学科学六上《19登上月球》word教案(2)

《登上月球》教学设计青岛人民路第一小学孟庆艳【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登上月球》【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中的最后一课,以认识月球的概貌为依托,以信息资料的搜集交流和共享为主要认知手段,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重点,努力提高学生能够提炼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书中内容展现了学生了解月球探究月球登上月球的科学探索过程,既呵护和保持了学生探究欲望,激发了他们科学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探索未知的能力。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对月球已经有了大体的了解,知道了月相的成因,通过认识地球、太阳等天体,对于认识月球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方法迁移和能力储备。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网上阅读、观察、讨论等认识月球,了解从古至今人类对月球的不断探索及对月球的认识。

2、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及空间想象能力。

3、在搜集资料中合作,在交流资料中互动,在研究资料中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乐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科学探究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月球探秘网页、相关文字及图片资料、资料记录表【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归纳总结法【教学过程】一、投石激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一轮明月,总会引起无穷遐思,幻想有朝一日能飞上月宫,如今幻想已变为现实,今天就请你做一名月球探险家,登上月球,去探索月球的无穷奥秘,好吗?(板书课题)二、抛砖引玉,提出开放的研究问题1.马上要登月了(屏幕)你准备带什么去月球呢?(贴:衣服……)这些东西该不该带呢?这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关系你的生命呢!让我们用科学知识来解答心中的疑惑吧!关于月球,你想知道什么?2.月球蕴藏着无限的奥秘,但一节课时间有限,为了便于同学们了解月球知识,这节课我们主要从月球概貌、探月历程两方面研究(屏幕)请各小组讨论一下你对哪方面最感兴趣,准备用什么方法研究。

三、因地制宜,提供开放的探究资料1、瞧!这是什么?我们了解地球时,地球仪帮助了我们,今天我们探秘月球,为了便于同学们观察,老是呀给每组准备了“月球模型”和月球仪,此外还有一些资料方便同学们查阅。

2024年青岛版科学六上《登上月球》课件.

2024年青岛版科学六上《登上月球》课件.

2024年青岛版科学六上《登上月球》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024年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登上月球》单元。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四章《宇宙探索》的4.1节“月球探测”,4.2节“月球表面”,以及4.3节“探月之旅”。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人类探月的历史和未来计划。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月球的基本知识,了解月球的表面特征和宇宙探测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探究月球奥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月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及其对探月任务的影响。

教学重点:月球的基本知识、人类探月历程、月球探测技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月球探测车模型、月球表面地形图、宇宙飞船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月球探测车模型,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月球吗?月球上有哪些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2. 新课导入:讲解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月球的起源、直径、轨道等。

地形特征,如陨石坑、山脉、平原等。

4. 例题讲解:讲解人类探月历程,介绍我国嫦娥系列探测器,引导学生了解探月技术的发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月球探测的意义,并派代表进行汇报。

六、板书设计1. 月球基本知识:月球起源、直径、轨道等。

2. 月球表面特征:陨石坑、山脉、平原等。

3. 人类探月历程:苏联、美国、中国的探月任务。

4. 探月技术:嫦娥系列探测器、月球探测车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内容,让学生设计一个探月任务,并说明其目的和意义。

2. 答案:学生设计的探月任务合理,能够说明目的和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月球的基本知识和探月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分析月球表面地形特征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困难。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阅读有关宇宙探索的书籍,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培养探索精神。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19登月球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19登月球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19、登上月球一、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通过网上阅读、观察、讨论等认识月球,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及月球的认识;激发网上阅读、讨论、想象等多种方法收集信息的态度与能力;3、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及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难点:增强对月球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及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月球探秘网页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发探究。

1、谈话: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从古代神话故事嫦娥奔月--人类幻想登月,到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成功登上了月球,并拍摄了许多照片(多媒体课件展示)。

到1972年12月,人类先后6次登上月球进行了探索研究,月球是我们人类的邻居,美丽而又神秘,你最想了解哪些有关月球的知识?(学生质疑)2、这节课,请你做一个月球探险家,去探索月球的无穷奥秘?(二)、网上阅读,自主探究。

1、引导讨论,提示学法。

你想通过哪些方法来探索有关月球的知识?2、分组自学,指导探究。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学法获取有关月球的知识。

网址:界牌中心校网站中的月球探秘3、组织讨论,课内交流。

学生打开相关网页介绍有关月球的知识(自己知道的),教师利用投影展示。

课文重点知识:(1)月球是个球体,是地球的卫星,距离地球约384000千米。

(2)月球比地球小得多,49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大。

(3)月球不会发光,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4)月面高低不平,表面像铺上了一层细细的粉末。

(5)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风、雨,是一个寂静、干旱、黑暗的世界。

(6)昼夜温差大,白天最高120℃,晚上可降到零下180℃以下。

(7)月球引力小,只相当于地球的六分之一,人在上面轻飘飘的。

(8)没有植物、动物,没有生命。

4、在进行了一番探索之后,你有什么感想?5、我们虽然已经知道了月球的一些知识,但人类并没有停止对月球的探测,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对月球将会有新的发现,科学家已经设想在月球上建立人类生活基地(出示图片),如果让你设计,你看需要哪些设施(要适应月球上的自然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7º C 冰
–183º C

127º C 冰
–183º C

127º C 冰
–183º C

Hale Waihona Puke 127º C 冰–183º C

127º C 冰
–183º C

127º C 冰
–183º C

127º C 冰
–183º C

127º C 冰
–183º C

127º C 冰
–183º C

127º C 冰
–183º C

127º C 冰
–183º C

127º C 冰
–183º C

127º C 冰
–183º C

127º C 冰
–183º C

127º C 冰
–183º C

127º C 冰
–183º C

127º C 冰
–183º C

127º C 冰
–183º C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19、登上月球
1.对月球的认识 (1)月球是个球体,是地球的卫星,距离地球约384000千
米。 (2)月球比地球小得多,49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大。 (3)月球不会发光,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 光。 (4)月面高低不平,表面像铺上了一层细细的粉末。 (5)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风、雨,是一个寂静、干旱、 黑暗的世界。 (6)昼夜温差大,白天最高120℃,晚上可降到零下180℃ 以下。 (7)月球引力小,只相当于地球的六分之一,人在上面轻 飘飘的。 (8)没有植物、动物,没有生命。
3.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嫦娥工程
• 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分三期实施:第一期工
程是向月球发射月球探测卫星;第二期发 射月球探测器登陆月球;第三期发射机器 人登上月球。整个计划约耗时二十年。
杨利伟登入飞船
神舟五号飞离发射架
在神舟上拍摄地球
杨利伟展示国旗
神舟五号安全着陆
杨利伟走出船舱
4.假如我们去月球旅行,应该做哪 些准备?

127º C 冰
–183º C

127º C 冰
–183º C
2.人类对月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 长的过程
2、1609年, 意大利 的伽利略用 望远镜观 测月球,并 绘制第一 幅月面图。
4.1969年7月20日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 德林乘坐“阿波罗 11号”登上月球, 实现了人类历史上 伟大的一步。
练习题:
1、填空: 1)月球距离地球约(38.4万 )
千米。
2)月球的引力是地球(1/6 )。
2、判断:
1)月球比地球小得多。(
2)月球上昼夜温差很大(


3)月球上没有阴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