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第七上.pdf
王充的仕宦经历及其“命论”

62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EASTERN FORUM—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No. 4, 2023王充的仕宦经历及其“命论”马 小 菲青岛大学 历史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摘□要:东汉学者王充在扬州会稽郡一带历任县掾功曹、都尉府掾功曹、郡五官掾、州从事等职务,位居地方属吏的上层,但王充一心希望经察举进入中央朝廷,实现由地方属吏到朝廷命官的迁跃。
东汉初,影响察举的内外因素,包括经学水平、道德品行、行政才能,以及家庭出身、长吏好恶、乡里口碑等,王充在这些方面优势并不明显,是以升任朝官的愿望始终未能实现。
仕宦经历推动了王充“命论”等思想的形成,深刻影响了王充的思想体系。
关键词:王充;《论衡》;东汉;仕宦中图分类号:K235;B23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110(2023)04-0062-12东汉会稽郡学者王充(公元27—约97年)以其著作《论衡》知名,但现存关于王充生平的史料不多。
范晔《后汉书》王充本传记载非常简略,a魏晋时期会稽山阴人谢承与陈郡阳夏人袁山松的《后汉书》中亦各有王充传记,内容与范晔《后汉书》大致相同。
由于材料不足,目前关于王充的研究,对宦经历及其对王充思想的影响进行考察,以求教于方家。
一、王充历任职务考根据范晔、谢承、袁山松《后汉书》的记载,王充在进入官僚体系之前,先赴京师洛阳游学。
c王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论衡》与东汉士人的知识世界研究”(22CZS01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马小菲,女,山东济南人,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博士,青岛大学历史学院助理教授,主要从事秦汉思想文化、社会史研究。
a 参见《后汉书》卷四十九《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629-1630页。
b 大多学者只是在讨论王充作品、思想时将王充生平作简要介绍。
表(七)·百官公卿表上(二)

表(七)·百官公卿表上(二)《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
老黄为您讲述精彩的《汉书》故事。
读完此章,上面这些官名是否见过?郎中令、卫尉、太仆、宗正。
少府出现最多,秦国后期著名的将军章邯就是秦少府,相当于国家发改委主任兼财政部长。
因为负责管理国家税赋,所以特别容易犯错误,中国诗词中的“少府”都和“贬”一词紧密连接。
图一是汉朝羽林军,是汉武帝精锐中的精锐,后演绎为“御林军”。
请看《<汉书>研读》第55章:表(七)·百官公卿表上(二)郎中令是秦朝官职,掌管宫殿掖庭门户,设丞协助,汉武帝太初元年改名为光禄勋。
属官有大夫、郎、谒者,都是秦朝官职,另外的期门、羽林都属于其管理。
大夫掌管朝廷议论大事,有太中大夫、中大夫、谏大夫,都没有固定员额,多的时候达到数十人。
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开始设置谏大夫,俸禄八百石,太初元年改中大夫为光禄大夫,俸禄两千石,太中大夫俸禄仍然是原来的一千石。
郎负责掌管守门户,皇帝外出时充任车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都没有固定员额,多时达到上千人。
议郎、中郎俸禄六百石,侍郎俸禄四百石,郎中俸禄三百石。
中郎有五官、左、右三将,俸禄两千石。
郎中有车、户、骑三将,俸禄一千石。
谒者掌管朝廷宾信礼赞等事务,员额七十人,俸禄六百石,由仆射管理,俸禄一千石。
期门掌握迎送宾客,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开始设置,俸禄等同于郎,没有固定员额,多时达到上千人,由仆射管理,俸禄一千石。
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改名虎贲郎,设置有中郎将,俸禄两千石。
羽林掌管迎送宾客,位置次于期门,汉武帝太初元年开始设置,叫做建章营骑,后改名为羽林骑。
汉武帝把从军战死者的子孙收养为羽林,由军官教练他们五种兵器格斗术,号称为羽林孤儿,羽林设置有令丞。
汉宣帝命令中郎将、骑都尉监督羽林,俸禄两千石。
汉书-019百官公卿表第七(下B)

汉书-019百官公卿表第七(下B)汉书-019百官公卿表第七(下B)〔前65〕元康元年北海太守张炎寿为太仆,四年病免。
平原太守萧望之为少府,一年徙。
东海太守尹翁归为右扶风,四年卒。
守京兆尹彭城太守遗。
〔前64〕二执金吾广意。
少府萧望之为左冯翊,三年迁。
〔前63〕三守京兆尹颍川太守黄霸,数月还故官。
〔前62〕四八月丙寅,大司马安世薨。
蒲侯苏昌为太常,六年病免。
太中大夫李疆中君守少府,三年迁。
光禄大夫冯奉世为水衡都尉,十四年迁。
〔前61〕神爵元年前将军韩增为大司马车骑将军。
中郎将杨恽为诸吏光禄勳,五年免。
太仆戴长乐,五年免。
左冯翊萧望之为大鸿胪,二年迁。
广陵太守陈万年为右扶风,五年迁。
胶东相张敞为京兆尹,八年免。
左冯翊疆,三年免,〔前60〕二后将军充国。
卫尉忠。
南阳太守贤为执金吾。
〔前59〕三三月丙午,丞相薨。
四月戊戌。
御史大夫丙吉为丞相。
七月甲子,大鸿胪萧望之为御史大夫,三年贬为太子太傅。
少府李疆为大鸿胪。
光禄大夫梁丘贺为少府。
东郡太守韩延寿为左冯翊,二年下狱弃市。
〔前58〕四河内太守韦玄成为卫尉,二年迁。
〔前57〕五凤元年大司农王禹为大鸿胪。
大司农延。
守左冯翊渤海太守信。
〔前56〕二四月己丑,大司马增薨。
五月,强弩将军许延寿为大司马车骑将军。
卫尉韦玄成为太常,二年免。
卫尉弘。
右扶风陈万年为太仆,五年迁。
宗正刘丁。
守左冯翊五原太守延寿。
〔前55〕三正月癸卯,丞相吉薨。
二月壬申,御史大夫黄霸为丞相。
六月辛酉。
西河太守杜延年为御史大夫,三年以病赐安车驷马免。
执金吾田听天,三年迁,〔前54〕四〔前53〕甘露元年三月丁巳,大司马延寿薨。
蒲侯苏昌复为太常,二年病免。
〔前52〕二五月己丑,廷尉于定国为御史大夫,一年迁,执金吾田听天为廷尉,三年迁。
守左冯翊广川相充郎。
〔前51〕三三月己丑,丞相霸薨。
五月甲午,御史大夫于定国为丞相。
五月甲午,太仆陈万年为御史大夫,七年卒。
雁门太守建平侯杜缓为太常,七年,坐盗贼多免。
汉书百官公卿表文库

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第七上《易》叙宓羲、神农、黄帝作教化民,而《传》述其官,以为宓羲龙师名官,神农火师火名,黄帝云师云名,少昊鸟师鸟名。
自颛顼以来,为民师而命以民事,有重黎、句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之官,然已上矣。
《书》载唐、虞之际,命羲、和四子顺天文,授民时;盗四岳,以举贤材,扬侧陋;十有二牧,柔远能迩;禹作司空,平水土;弃作后稷,播百谷;卨作司徒,敷五教;咎繇作士,正五刑;垂作共工,利器用;益作朕虞,育草木鸟兽;伯夷作秩宗,典三礼;夔典乐,和神人;龙作纳言,出入帝命。
夏、殷亡闻焉,周官则备矣。
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为六卿,各有徒属职分,用于百事。
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盖参天子,坐而议政,无不总统,故不以一职为官名。
又立三少为之副,少师、少傅、少保,是为孤卿,与六卿为九焉。
记曰三公无官,言有其人然后充之,舜之于尧,伊尹于汤,周公、召公于周,是也。
或说司马主天,司徒主人,司空主土,是为三公。
四岳谓四方诸侯。
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
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
其后颇有所改。
王莽篡位,慕从古官,而吏民弗安,亦多虐政,遂以乱亡。
故略表举大分,以通古今,备温故知新之义云。
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秦有左右,高帝即位,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国,绿绶。
孝惠、高后置左右丞相,文帝二年置一丞相。
有两长史,秋千石。
哀帝元寿二年更名大司徒。
武帝元狩五年初置司直,秩比二千石,掌佐丞相举不法。
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
武帝建元二年省。
元狩四年初置大司马,以冠将军之号。
宣帝地节三年置大司马,不冠将军,亦无印绶官属。
成帝绥和元年初赐大司马金印紫绶,置官属,禄比丞相,去将军。
哀帝建平二年复去大司马印绶、官属,冠将军如故。
元寿二年复赐大司马印绶,置官属,去将军,位在司徒上。
有长史,秩千石。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
广东省东莞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广东省东莞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华夏祖先》的拍摄现场,扮演“北京人”的演员正在分配兽肉,他使用的工具应该是A.镰刀B.打制石器C.磨制石器D.青铜刀2.2013年4月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因旅游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和优质的接待服务,荣获长三角“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
下列各项中最可能成为“主题体验”的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A.水稻B.玉米C.粟D.黄瓜3.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
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A.伯益建立夏朝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夏朝建立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D.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4.著名学者夏鼐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蕴含着“凝聚血缘、合家团圆”的寓意,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
与这一寓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6.春秋时期,社会动荡。
下列哪一现象与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不相符?A.各地诸侯定期向周天子进献贡物B.分封制逐步瓦解C.周平王直接管辖地区仅有洛邑一带D.诸侯竟相称霸,操作政治局面7.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
”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历史史实是(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C.佛教传入中国D.西学传入中国8.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中国文化历史,在秦汉以前,主要是儒、墨、道三家,笼罩了全部的文化思想。
……儒家的孔孟思想像粮店,是天天要吃的……”。
高三历史常识:西汉宰相列表及简介

高三历史常识:西汉宰相列表及简介对于西汉历史感兴趣的同学,可能会很轻松地说出西汉的每一位皇帝,但大家可能并不了解皇帝身边的助手。
其实,掌握越多历史常识,对于我们的历史学习越有帮助,我们更容易理解历史书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西汉宰相列表及简介,我们一起来了解西汉的那些名将。
高三历史常识:西汉宰相列表及简介西汉丞相、相国、大司徒列表《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第七上》载,“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秦有左右,高帝即位,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国,绿绶。
孝惠、高后置左右丞相,文帝一年复置一丞相。
有两长史,秩千石。
哀帝元寿二年更名大司徒。
武帝元狩五年初置司直,秩比二千石,掌佐丞相举不法。
”玆据该表立此列表。
丞相序次谥号姓名籍贯在位年数在位时间皇帝西汉丞相(前206年—前198年)1 酂文终侯萧何泗水丰(今江苏丰县)9年前206年—前198年汉高帝相国序次谥号姓名籍贯在位年数在位时间皇帝西汉相国(前196年—前190年)1 酂文终侯萧何泗水丰(今江苏丰县) 3年前196年—前193年汉高帝汉惠帝2 平阳懿侯曹参泗水沛(今江苏沛县)3年前193年—前190年汉惠帝左、右丞相高后八年九月丙戌(前180年),复为丞相,后九月免。
查表知此丞相当为陈平 [三川阳武(今河南原阳)] 。
右丞相序次谥号姓名籍贯在位年数在位时间皇帝西汉右丞相(前190年—前179年)1 安国武侯王陵泗水沛(今江苏沛县)2年前190年—前187年汉惠帝2 曲逆献侯陈平三川阳武(今河南原阳) 8年前187年—前180年高后(称制)3 绛武侯周勃卷邑(今河南原阳)1年前180年—前179年汉文帝左丞相序次谥号姓名籍贯在位年数在位时间皇帝西汉左丞相(前190年—前179年)1 曲逆献侯陈平三川阳武(今河南原阳) 2年前190年—前187年汉惠帝2 辟阳幽侯审食其泗水沛(今江苏沛县)6年前187年—前181年高后(称制)3 曲逆献侯陈平三川阳武(今河南原阳)1年前180年—前179年汉文帝丞相《汉书·卷六十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第三十六》载,“征和二年春(前91年),制诏御史:‘……其以涿郡太守屈牦为左丞相,分丞相长史为两府,以待天下远方之选。
汉书百官公卿表序

年,初置司直,秩比二千石,掌佐丞相舉不法。
2021/10/14
太尉,秦官,金印、紫綬,掌武事。武帝建元 二年省。元狩四年,初置大司馬,以冠將軍之號。 宣帝地節三年,置大司馬,不冠將軍,亦無印綬、 官屬。成帝綏和元年,初賜大司馬金印、紫綬,置 官屬,祿比丞相,去將軍。哀 帝建平二年,復去大司馬印 綬、官屬,冠將軍如故。元壽 二年,復賜大司馬印綬,置官 屬,去將軍,位在司徒上。有 長史,秩千石。
2021/10/14
郎中令,秦官,掌宮殿掖門戶,有丞。武帝太 初元年,更名光祿勳。屬官有大夫、郎、謁者,皆 秦官。又期門、羽林皆屬焉。大夫掌論議,有太中 大夫、中大夫、諫大夫,皆無員,多至數十人。武 帝元狩五年,初置諫大夫,秩比八百石。太初元年, 更名中大夫爲光祿大夫,秩 比二千石。太中大夫,秩比千石 如故。郎掌守門戶,出充車騎。 有議郎、中郎、侍郎、郎中,皆 無員,多至千人。議郎、中郎, 秩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 中比三百石。中郎有五官、左、 右三將,秩皆比二千石。郎中有 車、戶、騎三將,秩皆比千石。
縣令
二百石
三十斛
比千石 六百石
八十斛 七十斛
縣令 縣令
比二百石 一百石
二十七斛 十六斛
比六百石 六十斛
縣令
百石以下 計斗而食
官职
縣令、長吏 縣令、長吏 縣令、長吏
長吏 長吏 長吏
佐、史
2021/10/14
奉常,秦官,掌宗廟禮儀,有丞。景帝 中六年,更名太常。屬官有太樂、太祝、太 宰、太史、太卜、太醫六令丞,又均官、都 水兩長丞,又諸廟、寢、園、食官令長丞, 有廱太宰、太祝令丞,五畤各一尉;又博士 及諸陵縣皆屬焉。景帝中六年,更名太祝爲 祠祀。武帝太初元年,更曰廟祀。初置太卜。 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員多 至數十人。武帝建元五年,初置五經博士。 宣帝黃龍元年,稍增員十二人。元帝永光元 年,分諸陵邑屬三輔。王莽改太常曰秩宗。
西汉太尉、大司马列表

《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第七》载,“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
武帝建元二年省。
元狩四年初置大司马,以冠将军之号。
宣帝地节三年置大司马,不冠将军,亦无印绶官属。
成帝绥和元年初赐大司马金印紫绶,置官属,禄比丞相,去将军。
哀帝建平二年复去大司马印绶、官属,冠将军如故。
元寿二年复赐大司马印绶,置官属,去将军,位在司徒上。
有长史,秩千石。
”玆据该表立此列表。
在位年数不足一年者,按一年计算。
太尉(前202年—前196年)
《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第七》载,高帝十一年,”绛侯周勃为太尉,后官省。
”
太尉(前189年—前177年)
《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第七》载,孝文元年“十月辛亥,将军灌婴为太尉,二年迁,官省。
”
太尉(前154年—前149年)
《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第七》载,孝景三年“中尉周亚夫为太尉,五年迁,官省。
”
太尉(前140年—前139年)
《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第七》载,孝武建元二年“太尉蚡免,官省。
”
序次相同者为同时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