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白当黑——论草书艺术的空白之美

合集下载

怎么欣赏草书

怎么欣赏草书

如今很多人都喜欢欣赏书法,而且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就教你如何欣赏草书,希望可以让您对草书有更深刻的了解。

书法是极具个性化的艺术,几千年来备受人们的喜爱,它在中国人的心中犹似音乐在西方人的心中一样,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地位一,书画本同源,在欣赏时也可用画中的线条欣赏方法来入手,从字中线条的转折的柔和与钢硬.急与缓来欣赏.二,欣赏字,还需从全篇部局入手,看黑白部置.气的连贯(线条美).钤章的运用.三.以上是从表象入手,字由心生,字是一个人的精神心理的反映流露.所以在欣赏时应从作者的所处的各种环境入手,其中包括作者的文化水平,性格特征入手主要还是体会书法家笔间的感情性情是什么,性情是作品显示的一种精神面貌,它是书家性格和情感的表露。

情感是一个变数,客观世界的影响和主观世界的波动都可以造成书家情感的变化,所谓“情喜怒哀乐,各有分数”。

“情有轻重,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

(元陈绎曾《翰林要诀,变法》)指的就是书家性情表现为作品性情。

相对情感这一变数而言,性格基本是一个定数,书家性格或刚烈,或温和,或租犷、或细腻、或豁达、或拘谨、或开朗、或沉郁,都会在作品中或隐或显地有书道新闻现代笔迹学的研究成果也已证明,任何人的字迹都是其性格的一种表现。

正是这种情感和性格的结合.使书家有可能在作品中表现出丰富的性情内涵。

由于草书动感节奏比其它书体更加强烈,草书作品尤其如此。

所以.性情成为草书作品最能感染人、熏陶人的因素,也就成为古住今来书家和论者最为倚重的看点。

草书性情与点画草书性情的表现需要书家笔墨技能亦即法则的支撑。

孙过庭在论及草书形质和性情时指出,构成草书形态质地的主要特征是“使转”,最能体现草书性情的是“点画”。

“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衂挫于毫芒”(唐孙过庭《书谱》)。

草书的态势。

流动和变化皆源于点画的精微全部缺乏精微点画的草全部无法表达全部内涵的。

而点画合乎笔法方能臻精微。

用笔不合法度,不到位,点画则难免出现病态,浮滑软薄、妄生圭角、钉头鼠尾、飞蓬蔓草、也就出“俗字”。

论中国书法中所表现的美学思想

论中国书法中所表现的美学思想

论中国书法中所表现的美学思想摘要中国书法是东方艺术中的一株奇葩,是纯粹的中国本土艺术,她具有一种永恒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正在一步步走向世界,散发着独特的馨香和活力!本文旨在探索中国书法纯真之美,,挖掘中国书法所表现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汉字线条结构章法中国书法,是中国人所特有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观念的体现,它在国际上特别受到重视,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把自己国家的文字发展成一门艺术,并且艺术发展境界之高。

中国周围国家像日本、朝鲜,日本虽有“书道’,但都有对中国书法的借鉴。

中国书法不像其它民族汉字,停留在符号阶段,而是走上了艺术美的道路。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书法就是从写字升华而来的,没有写字就没有书法艺术,然而两者有明显的区别:写字是人们记录和沟通思想的工具,是为了实用,是一种工具;书法是人们在长久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字里有某些没的因素,即有某些为人们所感悟的美的东西,是在于对美的追求,是一门艺术。

一、汉字表意之美中国字,是象形的,有象形的基础,就有了艺术性。

汉字的功能是在于记录人们思想和交流的工具,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文字之初,用线条组成一些不同的符号,以表示大家都认识的事物,远古时期,人们崇尚“神灵“,心里总希望能得到好得生活,于是在丰收之时,或喜庆的日子里,就祈福、谢神,不光是口头上念,还用吉祥的文字刻在住处的树干或掩饰上;在狩猎或播种时,还做一些镇邪或驱魔的咒语,以求得打猎和种植的成功,在闲暇欢乐之际,则用歌舞来抒发内心的感受。

他们将这些歌谣记下来,便成了歌谣。

经过漫长的岁月,在频繁的写刻中,不断的趋向简化,删繁就简,概括为简单的形符,这样就完全脱离的外形的束缚,只用线条形成不同的抽象结构,这最便于书家抒发心灵之感受,任其挥洒自如。

凭借当时的情趣,表达作者的主观意识感受。

汉字在出现之初,就不是机械地描模客观事物,而是带有一定抽象性的、概括性的成分,体现着独特的民族成分。

二、线条之美汉字是用抽象的点线笔画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表现作者对形象情感,抒发自己的意境。

感悟书法作品之美,提升学生审美之能

感悟书法作品之美,提升学生审美之能

感悟书法作品之美,提升学生审美之能摘要:书法艺术产生的土壤是汉字,汉字最初取法自然物象,在本质上说就是图画美、无声的音乐。

中小学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书法教育;书法作品;审美能力一、点面结合,感悟书法作品美(一)感悟点画的线条美书法就是线条的舞蹈,是以汉字为载体创造的艺术品,点画是汉字最基本的细胞。

大书法家欧阳询说:“点如高峰之坠石;卧勾似长空之初日;横如千里之阵云;竖如万岁之枯藤;横折斜钩如劲松倒折,落挂石崖;弯折钩如万钧之弩发;撇如利剑斩断犀象之角牙;捺一波常常三过笔。

”体现了线条是书法中最基本的元素,是书法艺术的灵魂,是书法家表情达意、流露修养、展示气质的媒介,欣赏者可以获得精神上美的享受与心灵上的慰藉、净化、震撼。

1.点画的线条美来源于用笔与用墨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

”用笔,指行笔的方式、方法,如运笔中的刚柔、急缓、轻重、藏露、提按等,关系到点画对思想感情的表达。

“中锋取劲,侧锋取妍”,用笔以中锋用笔为主,侧锋用笔为辅。

中锋用笔就是笔尖、笔锋始终保持在线条的中间。

中锋用笔的特点是字写得“圆劲”。

怀素、张旭的草书很明显地表现了中锋用笔圆劲的感觉。

侧锋用笔的特点是字显得秀美。

侧锋用笔是对中锋用笔的必要补充,即在以中锋为主的前提下,适当运用侧锋,可使点画痛快淋漓、跌宕多姿、富有变化,王羲之、苏轼、米芾等书画大家的作品中常可见到侧锋笔法的运用。

用墨,指墨的着色程度及变化,墨色浓淡、枯润的变化在书法表现意境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墨色或苍拙苦涩,或淋漓酣畅。

“干裂秋风燥取险”,就是用枯笔,线条苍劲有力,犹如秋风中的树枝一般,写出来的字显得险峻。

“润含春雨润取妍”就是用湿笔,线条很滋润,犹如春雨润物,以使写出来的字显得秀美。

书法创作一般以浓墨为主,最能见精神;焦墨偶使用,显得非常干皴,能显出画龙点睛之妙;干墨常在行草书中以体现飞白,增强书法墨色层次及其表现力;湿墨使点画有浑厚滋润而丰腴的“筋书”效果;淡墨更适合表现清淡幽远的意境。

试析书法艺术的形式美

试析书法艺术的形式美

试析书法艺术的形式美On the Formal Beauty of CalligraphyHAN Jun作为传达思想,记录语言的符号,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只有汉字的书写形成了具有独立价值的艺术。

一般的解释是,由于始于象形和使用毛笔的原因,使汉字具有着一定的形式美,归属于造型艺术,有着艺术的一般共同性。

因此其形式美值得我们深察。

汉字已有4000多年的发展史,但对汉字艺术的认识还有待深入。

张道一教授在《汉字艺术鉴赏》中这样写道:“从实践方面看,中国书法已形成巨大的传统……历代书家辈出,一浪高过一浪,然而在理论研究上,多着眼于书体的沿变,书家的师承,以及笔墨技法等细节的成就,一方面这些研究很有必要的,但另一方面又明显感到不足,即缺少宏观的总论,把中国书法推向应有的高度,进入美学,进入文化的制高点。

”[1]美学家宗华在《书法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中写道:“中国乐教衰落,建筑单调,书法成了表现各时代精神的中心艺术……西洋人写艺术风格史常以建筑风格的变迁做基础,以建筑样式划分时代,中国人写艺术史没有建筑的凭据,大可以拿书法风格的变迁来做主体形象。

”[2]这些正是我们深察书法形式美的启发和动力所在。

一、艺术中的形式与形式美(一)艺术的形式艺术的形式是一美学术语,意指艺术品知觉要素,以及要素间的关系。

波兰美学家塔塔凯维慈指出形式有着五个方面的含义:1.形式是各部分的安排,它与要素相对;2.形式是直接诉诸感官的东西,与内容相对;3.形式是一个事物的外观,与物质材料相对;4.形式是一个对象的概念本身,与对象的偶然特征相对;5.形式是心智对感知对象的赋予,与一切不能有心智产生的东西相对。

前三点涉及具体作品,后两点涉及一般哲学认识论问题。

也即艺术的形式包含内形式与外形式两个方面,是美学意的根源。

在具体作品中这两种形式紧密相关,相互渗透,不可分离。

[2](二)艺术的形式美形式美是美的形态之一。

在东西方美学史上,形式美的问题一直是美学家与艺术家们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教你如何欣赏及评价书法作品

教你如何欣赏及评价书法作品

教你怎样赏识和评论书法作品这篇文章是历时一个月时间整理出来的,上一次发了以后有朋友感觉排版不好配图太少影响观看,故从头整理排版并加了一些配图,希望能有好点的成效。

这些文字是为了一个节目准备的,不恰之处还望不灵见教。

一、用笔书法作为独到的传统艺术,其艺术的物化形态就是用笔来书写线条,结字造型的。

而书法艺术正是经过这类物化的手段达到创建境界、表达感情的作用,正如康有为所说:“书法之妙,全在用笔。

”康有为认一篇书法作品的利害,要点就在于对于用笔技巧的掌握,而这也是能够写好一幅作品的基础。

晋代的卫夫人在《笔阵图》中也充足表现了她对用笔的重视,一开篇就是对用笔的论述:“擅长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

”这句话的意思是:擅长用笔表现笔划线条力感的人,他的字会显得骨力坚硬;而不擅长用笔的人,写出的字很简单使线条流于疲软、乏力。

王羲之更是以为:“一点失所若佳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若壮士之折一肱骨。

”意思是:一个字中有一个点写得不好就像是一个佳人坏了一只眼睛,一横没有写好就像是一位壮士断了一条胳膊。

“撇之发笔重,捺之发笔轻,折之发笔顿,裹之发笔圆,点之发笔挫,钩之发笔利。

”这句话出自孙过庭的《书谱》,意思是写撇画时行笔要重、要按住走。

写捺画时行笔要轻一些。

写折画时候行笔要先停一下,把锋调整好再持续写。

裹锋这种笔法在书写的时候笔锋保持圆锥状。

写点时要用挫法写出。

写勾时,勾尖必定要锋利,尖利。

“横画之发笔仰,竖画之发笔俯,散布之发笔宽,构造之发笔紧。

”意思是:写横画时行笔要边走边轻轻抬起。

写竖画时行笔要边走边轻轻向下。

宽”是指每个字在笔划安排时,写第一笔要为下边的笔划留有充足的地点。

“紧”是发笔时要从字的构造紧凑上考虑。

“将欲顺之,必故逆之,将欲落之,必故起之,将欲转之,必故折之,将欲掣之必故顿之,”“将欲束,必故拓。

将欲行,必故停。

将欲伸,必故屈。

将欲拨,必故擪。

”这是笪重光(1623年--1692 年)在《书筏》中对书法的辩证之美以及书法的创作规律进行的论述。

谁持彩练当空舞——草书意象之美

谁持彩练当空舞——草书意象之美
生 ,而万物与我为一” ( 庄子语)的化境 。

中国人花 了五千 年 ,把独 创 的汉 字变成 了 艺术——书法。标准汉字是书法造 型的依据和基 础 ,书写规范标准 的汉字称为 “ 正书” ,不 同时 代正 书形式有所不同 ,如秦篆 、汉隶 、唐楷。由

沉郁 高古的章草
“ 沉郁”的文化 内涵是儒家 的 “ 仁” ,即儒家 中庸 、雄强 、正大气象 。 “ 修身 、齐家 、治国 、
雄强 大气 、温厚平和 的醇美意 象 。所 以沉郁 之
醇厚之美” “ 雄强之美” “ 古朴 书 ( 大草 、狂草) ,特点是字与字之 间相 连 ,使 美 ,又是一种 “
1 0 6
之美” ;二是历史的苍茫感 ,表现作者对人生丰富经历
而笔 画视 隶与楷 皆简 ,平 正 、流速 兼 而有 之 ,j 美
的深刻体验 ,不仅对 当下时势 的深刻感受 ,还包含 对 也 。 ”章草书体沉稳 、以动制静 的独特审美 品格跃 然纸
整个人世沧桑的哲理性感受 。
上。
草书创始于秦末 汉初 ,汉代 已开始 流行 ,原在 民 间使用 ,汉章帝 时允许用 这种书体写奏章 ,于是成 为 通用书体 , 史称 “ 章草” 。它和今草 、狂草可 以说是 草 书的i个 阶段 ,书法家一致认 为 :若 欲今草大成 ,当 学章草 。这是一个时代 的产物 ,但 在书法史上它 的地 位很特殊 ,是因为它特别 的风貌 ,古 雅而深沉 ,丰 富
平天下”的情怀和 “ 仁者爱人”的态度 ,表达对
于实用的需要 ,正书快写 ,就出现 了草书 ( 解散 人世沧桑 的深刻体验和对人生疾苦 的深厚 同情 ,
笔法 ,笔划变形 ,点画相连 ,含章草) ,书写 者 有如杜甫 的诗 。沉郁 的审美意象 ,有两个 特点 :

“计白当黑”论

“计白当黑”论

“计白当黑”论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老子》第二十八章)老子告诉了我们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基本原则。

世间万物都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和彼此存在的道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相互和谐而存在,体现了中国文化相互关照的和谐精神。

“计白当黑”是传统文化精神在中国画中形成的一种绘画观念。

现实中的“白”就是“白”,“黑”就是“黑”,这是普通人共同的认识,虽有黑白不分者,纯属是有眼无珠的强词夺理和品质恶劣所致。

这与绘画创作的“计白当黑”有着截然不同的本质区别,“计白当黑”在绘画中是艺术行为和艺术把握,是高尚的文化活动,而前者的黑白不分则是无人性的人为颠倒。

现实生活中的黑白不分带来的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赖人”之恶果和人的不安宁以及社会的动荡不安;中国画中“计白当黑”带给人的则是视觉的愉悦和精神的享受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灵净化。

虽同样都是人为的,但效果各异。

所以说,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绘画艺术实践中,炼就一双慧眼去明辨黑白,把握黑白之共存关系,对社会和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有益的。

中国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描摹客观---以形写神---写意三个阶段,在其自身发展变化过程中,对中国画由黑白构成的画面空间越来越重视。

中国画家们亦越来越认识到画面置黑布白的重要,所以也就非常慎重黑、白的布设,“计白当黑”的绘画观念便随之形成。

中国画的基础材料纸或绢为基础的白,墨为基础之黑,当绘画在画家的操纵下进行时,墨和纸(黑和白)开始发挥其功能,便有了依存关系,共同完成画家的指令,发生着变化。

这时的黑和白已不是作为基础材料时的状态了,黑和白形成了一种关系,共同承载了同一使命,形成一个整体。

这时的绘画状态当是画家的道德情操、文化素养、美学思想、表现技巧等统统被黑白整合融构在一起,转移到黑与白的世界里。

有些画家简单的把置黑布白理解成章法或构图,这就是把中国画黑与白的美学和文化价值看低了,是一种不全面的理解。

教你如何欣赏和评价书法作品

教你如何欣赏和评价书法作品

教你如何欣赏和评价书法作品这篇文章是历时一个月时间整理出来的,上次发了之后有朋友感觉排版不好配图太少影响观看,故重新整理排版并加了一些配图,希望能有好点的效果。

这些文字是为了一个节目准备的,不恰之处还望不灵赐教。

一、用笔书法作为独特的传统艺术,其艺术的物化形态就是用笔来书写线条,结字造型的。

而书法艺术正是通过这种物化的手段达到创造意境、表达感情的作用,正如康有为所说:“书法之妙,全在用笔。

”康有为认一篇书法作品的好坏,关键就在于对于用笔技巧的掌握,而这也是能够写好一幅作品的基础。

晋代的卫夫人在《笔阵图》中也充分体现了她对用笔的重视,一开篇就是对用笔的论述:“善于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

”这句话的意思是:善于用笔表现笔画线条力感的人,他的字会显得骨力坚挺;而不善于用笔的人,写出的字很容易使线条流于疲软、乏力。

王羲之更是认为:“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若壮士之折一肱骨。

”意思是:一个字中有一个点写得不好就像是一个美人坏了一只眼睛,一横没有写好就像是一位壮士断了一条胳膊。

“撇之发笔重,捺之发笔轻,折之发笔顿,裹之发笔圆,点之发笔挫,钩之发笔利。

”这句话出自孙过庭的《书谱》,意思是写撇画时行笔要重、要按住走。

写捺画时行笔要轻一些。

写折画时候行笔要先停一下,把锋调整好再继续写。

裹锋这种笔法在书写的时候笔锋保持圆锥状。

写点时要用挫法写出。

写勾时,勾尖一定要锐利,锋利。

“横画之发笔仰,竖画之发笔俯,分布之发笔宽,结构之发笔紧。

”意思是:写横画时行笔要边走边微微抬起。

写竖画时行笔要边走边微微向下。

宽”是指每个字在笔画安排时,写第一笔要为下面的笔画留有充分的位置。

“紧”是发笔时要从字的结构紧凑上考虑。

“将欲顺之,必故逆之,将欲落之,必故起之,将欲转之,必故折之,将欲掣之必故顿之,”“将欲束,必故拓。

将欲行,必故停。

将欲伸,必故屈。

将欲拨,必故擪。

”这是笪重光(1623年--1692年)在《书筏》中对书法的辩证之美以及书法的创作规律进行的阐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书的飞 白分为三类 :1 .线 条中心黑而
清 晰,边缘轮廓线逐渐模糊,具 有中实而外虚
的特征 ( 图1);2 .与第一种相反 ,线条 的中 心多呈现 空白而边缘轮廓线清晰 ,具有 中虚而
外 实的特点 ( 图2) ;3 .线条中心与边缘轮廓 线 皆模糊,形成朦胧迷幻的视觉感受 ( 图3 ) 。
之内 ,空白要分布适当 ,和笔画具同等 的艺术 价值。” 空 白在草 书艺术 中尤其显现 出重要 的美学价值。
飞 白和 结 体 内 空 白之 美


( 一 ) b白
飞 白指 的 是 笔 墨 线 条 中 所 包 含 的 空 白 ,
能使线条呈现 出黑 中有 白、黑白对比的形 态。
计 白 当 黑
— —
论 f 5 艺术的 n之荚
⑨ 文/ 梁文 斌
内容 提要 :空 白在 书法艺术 中具有 独特
的 审 美价 值 对 于 草 书 艺 术 而 言 ,空 白造 型 更
是 不 可或 缺 的 艺 术 语 言 除 了笔 墨语 言 .不 同
量度为分 ,白之虚净为布。”Ⅲ清人蒋和将空
白进 行 了分 类 : “ 布 白有 三 ,字 中 之布 臼 ,逐
字之布白 ,行间之布白。 ” Jl ‘ 字 中之布 白”
的草 书风 格 也 体 现 在 不 同 的 空 白造 型 之 美上 本 文从 以 下四 方 面 阐 述 了空 白造 型在 草 书 艺术
中 的 审 美 价 值 :一 、 飞 白 和 结 体 内 的 空 白 之
飞 白 的形 成 源 于 运 笔 与 用 墨 。 饱 蘸 浓 墨 而慢 速 书 写 时 往 往 形 成 不 了 飞 白 ,随 着 笔 锥 中
墨量 的减少 以及运笔速度的增加 ,飞白逐渐显 现。古人强调中锋运笔 , 推 崇第一种类型的飞
白线条 ,但是 ,草书运笔迅捷而不拘常理 ,笔
锋 变化不定 ,笔笔 中锋 已无可能 ,形成 图2 、
美 ;二 、结 体 间 的 空 白之 美 ;三 、行 间空 白之
即如古人所谓 的结体 ,我们现在称之为 ” 结体
内空白造型 ”: “ 逐字之布白”是指字与字之 间即结体 间的空 白造型 : “ 行间之布白”可 以
称为 “ 行 间 空 白造 型 ” 。 笪 重 光 更 是提 出 了布
争 视 皱 于 觉 太 、 审 湖 漏 美 石 、 透 , “ 类 瘦 ” 似 的 、 , 留 重 , - 。
图3 中两种飞 白形 态实在 自然不过 。况且 ,三 种 飞白线条具有各 自的审美价值 ,彼此 间的组
回 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 飞白类型之
合更能丰富飞白的造型空 间。
的形 式语言之一。结体内造型不做纵向或横 向 的夸张 变形 ,显得较为中性 ,上下之间多以牵
丝线 条连接 ,故单字结体内的空白多为封闭性
的主动追求。
图 7 黄庭坚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离、 手特 、 过、 君、 帝” 六{
如果 说 ,飞白和 结体 内空 白造 型是 空间
造型中最基本的第一 层次 ,那么 ,结体间的空
出 ,调节 整体造 型空 间层次 的是 笔墨形 成的 “ 面 ”与 “ 线 ”之间 的对 比 ,而 不是飞 白空 间。结体内空白造型以开放性为 主,封 闭性空 白造型尽量被压 缩或者被 夸张 ,或者将本是开 放性 的空 白改造 成较 大的封 闭空 间 ,以此形 成强烈 对比 ,激活空 间的造型 ,如 图5“ 丹、 岩、列”三字。怀 素 《自叙帖 》中的 飞白造型 与 《 古诗四帖 》相仿 ,不是整体 空间塑造的主 要途径。结体内空白造型中封 闭性 的造型空 白 增 多,呈现 出较为规整的圆形 、椭 圆形或圆弧 图6“ 激切”二字。 黄 庭 坚 草 书 中的 飞 白 造 型集 中体 现 在 《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帖 ,三种飞白形态一应 俱全 ,大都集 中于一处相互组合、对 比,在建 构独特的单字结体 内空 白造型的同时又形成造 型 的块面 ,并且 出现多处 ,显示出调节章法 空 间 的重要价值。 《 李 白忆旧游诗 》集 中展现 了 黄庭坚结体 内空 白造型的特色。努力打破封 闭 性结体 内空 白造型 的规整性 ,以取得与开放性 空 间的协调与统一 ,开放性空 白的造型也体现 ” 点 ”;二是通过提按顿挫使线条呈现粗细断 缩, j 、 封闭性空间 ,甚至缩 小到无空 白,成为局 部 的笔 墨块 面。如 图7“ 离、手持 、过 、君、 帝 ”等字。 祝 允 明的 结体 内 空 白造 型 与 黄 庭 坚 类
空间,与祝允明形成结体 空白造型 的两极。
二 、结 体 间空 白之 美
宇与字 之间 以及行 与行之 间的空 白原 本 出于文字 书写时认读所需的 自然要求 ,具有客 观限制性和被动性特点。然而 ,对于结体 间空
j图 6 怀素 ( 自叙帖
“ 激切“ 二字
白以及行间空白的造型处理 ,却显现出 了汉字
单 突 字 出 中 单 的 字 飞 的 造 白 能 型 ■ 越 雪 - 鼙 _ _ | , 。
. .
白造型的原则与方法。宗 白华也 说 : “ 点画的 古 人称 空 白的处 理为 “ 布 白” , “ 黑之
空白处也 是字的组成部分 ,虚实相生 ,才完成

个艺术品。空 白处应 当计算在一个字 的造型
书法 是在 白色的纸 面上书 写黑 色的线 条 ,从
“ 图 底关 系 ”看 , 自往 往 被 认 为 是 “ 底 ” ,处
于视 觉远处 黑则成 “ 图” ,位于视觉 近处。 飞白则弱化 了圈与底之间的视觉深浅,对于纸 面的空间分割较弱 ,故飞白线条常与苍茫 、质
朴 、迟 涩 、道 劲等 美 感体 验 有 关 。
飞 白线 条 的 ~
美 ;四 、四 边 空 白 和章 法造 型 关 键 词 : 草 书 ; 飞 白 ; 结 体 空 白 ;行 间
空 白 :四 边 空 白 :造 型
白的 方法 : “ 匡廓 之 白,手布均 齐 ;散 乱之 白 ,眼布匀称。” “ 精美 出于挥 毫,巧妙在
于 布 白 ,体 度 之 变 化 由 此 而 分 。 ”¨ 也 即是 空
实 用 书 写 与 书 法 艺 术 创 作 之 间 的 分 野 。 实 用
书写的结体 间与行 间空白以文字的识读为主要 目的 ,空白的疏密 、大小变化无多大的实际意
义 ;书法创作 中结体 间与行 间的空 白造型是艺 术创造的本 质所需 ,对作 品的意境 、风格、审
美等产生重大影响,也反映 了书家对于艺术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