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动平衡实验指导书1
动平衡作业指导书

3231560
检测时装配TR413的气门嘴后静不平衡量≤25g(0.881盎司)
全检
在重点的位置用白色油性笔点上约5mm的圆点。
序号
产品图号
特殊特性分类
控制要求
检验频次
备注
42
3241560
静不平衡量≤36g(1.269盎司)
全检
用白色油性笔点上约5mm的圆点
43
3281450
◎
静不平衡量≤28.5g(1.005盎司)
11
24英寸
动不平衡量≤65.1g(2000g.cm)
6.7选择平衡块安装模式——双边夹重,双边粘重,单边粘重,混合模式(按一次中央粘重,按两次外缘粘重、内缘粘重,按三次外缘粘重、内缘夹重,按四次内缘夹重,按五次CTS系统)。
6.8选择检测单位,按住两秒,测量单位可在克与盎司间切换。
6.9检测时需将平衡机的保护罩拉下,按START键开始检测。
6.10待轮子转动停止后,将保护罩掀起,如动平衡检测合格,则确定其轻点部位,根据其要求在轻点(或重点)上贴圆点标签(或油漆笔标示),将轮子转入下工序;如轮子动平衡检测不合格,则在轮子喷上红色手喷漆,用红色记号笔标识“动平衡不合格废”字样,并放在动平衡不合格品的专用架上,具体按《回炉品管理规定》执行。
全检
用3mm的蓝点标出轻点位置
62
4031665
装上气门嘴后静不平衡量≤24.7g
全检
63
4041665
◎
装上气门嘴后静不平衡量≤24.7g
全检
64
4051560
装上气门嘴后静不平衡量≤26.3g
全检
65
4111460
装上气门嘴后总不平衡量≤28g
动平衡操作规程范本(二篇)

动平衡操作规程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动平衡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规范操作人员的行为,特制订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进行动平衡操作的人员。
第二章动平衡操作的一般要求第三条动平衡操作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一)操作人员应熟悉所操作的设备的结构、性能和工作原理,必要时参照设备说明书进行学习;(二)操作人员应熟悉动平衡操作的工序和方法;(三)操作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端正的工作纪律和严谨的操作习惯;(四)所有进行动平衡操作的人员,应按规定配戴个人防护用具,保证个人安全;(五)操作人员应真实记录动平衡操作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包括设备状态、振动数值等;(六)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要求进行动平衡调整等操作;(七)操作人员应及时报告和上级主管领导,如遇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第三章动平衡操作的流程第四条动平衡操作包括设备准备、振动检测、振动参数记录、调整平衡、振动检测验证等环节。
第五条操作人员在进行动平衡操作前,应先进行设备的准备工作,包括设备清洁、处于停止状态、安全固定等。
第六条振动检测环节中,操作人员应使用合适的振动检测仪器,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第七条振动参数记录环节中,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要求,记录下设备的振动数值等相关信息。
第八条调整平衡环节中,操作人员应根据振动检测结果,有针对性的调整设备的平衡状态,达到要求。
第九条振动检测验证环节中,操作人员应再次进行振动检测,验证设备的平衡状态是否符合要求。
第四章动平衡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第十条动平衡操作中应注意个人防护和设备安全,操作人员应配戴好工作服、工作帽、安全鞋、耳塞等个人防护用具。
第十一条动平衡操作中,操作人员应认真学习和熟悉设备的相关知识,尽量避免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坏。
第十二条动平衡操作中应保持设备的稳定和安全,操作人员应及时固定设备,防止设备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滑动等情况。
第十三条动平衡操作中,应遵守操作规程的要求,严禁擅自更改操作参数和方法。
新动平衡实验指导书1

回转构件的动平衡实验一、 实验目的:1、巩固和验证刚性回转件动平衡理论和方法。
2、掌握硬支承平衡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回转体产生不平衡的原因对于作定轴转动的构件,由于设计、制造、装配以及材质不均匀等原因,会使回转件质量分布不对称,也就是回转轴线与其中心主惯性轴线不重合,此时构件上各点所产生的惯性力可以合成为通过质心的惯性主矢和惯性主矩,这称为不平衡现象。
不平衡回转构件在运动过程中,会在轴承上产生附加的动压力,使整个机械产生周期性振动和噪声,降低机械的工作精度和可靠性。
因此,必须采用平衡配重的方法,减轻不平衡程度,以减小动压力,保证回转件的正常工作。
根据刚性转子的宽度b 和直径D 的比值,不平衡转子分为两类。
当刚性转子的宽径比2.0/<D b 时,可以认为其质量集中分布在一个通过质心的垂直平面内。
这类刚性转子,只要调整质量分布,使质心移到轴线上,就能消除不平衡。
而这样的不平衡,可以在转子静止状态下检测,故这类转子的平衡称为静平衡。
而当宽径比2.0/≥D b 时,由于转子的质量不能认为分布在同一个截面内,转子的不平衡不能在静止状态下检测,这时就需要对转子进行动平衡实验。
动平衡试验需在专用的动平衡实验机上进行。
各种动平衡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不尽相同,但其作用都是用来确定在两个平衡平面中需加的平衡质量的大小和方位。
本实验在DYQ-5F 型硬支承动平衡机上进行三、实验设备和工具1 、DYQ-5F 型硬支承平衡机;2 、电机转子;3 、天平;4 、游标卡尺、内外卡、钢板尺;5 、橡皮泥。
四、实验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一)、试验机结构:DYQ-5F 型硬支承平衡机主要由机座、左右支承架、圈带驱动装置、电测箱、电控系统、压电式传感器、光电头等部件组成。
(如图)1 —电测箱2 —转子3 —大刀架4 —圈带传动系统5 —光电头6 —支承架7 —压电式传感器8 —机座各主要部件作用如下:1 、左右支承架:左右支承架上各装有滚轮板,滚轮作为转子的支承,滚轮板可调节升降。
动平衡技术规范及操作指南

动平衡技术规范及操作指南动平衡技术规范及操作指南1、引言1.1 背景本文档旨在为动平衡技术提供详细的规范和操作指南,以确保动平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1.2 目的该文档的目的是为动平衡技术提供一套标准化的操作规范,以确保在动平衡工作中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并减少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2、定义2.1 动平衡动平衡是一种校正旋转机械设备中不平衡量的方法。
它通过在旋转机械的转子上进行调整质量分布来减少或消除不平衡。
2.2 动平衡机动平衡机是专门用于实施动平衡技术的设备。
它可以通过旋转转子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质量分布调整。
3、动平衡技术规范3.1 前期准备工作3.1.1 安全措施在进行动平衡技术前,必须确保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操作人员应戴上个人防护设备,并确保设备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
3.1.2 测量设备准备准备好所需的动平衡仪和其他测量设备,并确保它们的精确度和良好工作状态。
3.2 动平衡操作流程3.2.1 测量不平衡将待测设备放置在动平衡机上并确保其稳定性。
对设备进行旋转,并使用动平衡仪测量不平衡量。
记录下所得到的数据。
3.2.2 质量分布调整根据测量结果,判断不平衡量的位置和大小。
采取适当的质量分布调整措施,如添加或去除质量,以减少或消除不平衡。
3.2.3 重新测试和校正对调整后的设备进行再次测量,并确保不平衡量已经达到预期的要求。
必要时,进行进一步的调整,直到满足规定的动平衡标准为止。
4、操作指南4.1 设备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动平衡机的操作程序和安全要求。
在进行操作之前,应进行充分的培训和指导。
4.2 测量过程测量过程中,应注意测量精度和准确性。
遵循测量设备的使用说明,并确保设备正确校准。
4.3 质量调整质量调整应谨慎进行,遵循相关的操作程序和安全规范。
根据调整前后的测量结果,及时反馈调整效果,并做出适当的进一步调整。
5、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 动平衡技术示意图- 动平衡机操作手册- 动平衡记录表格6、法律名词及注释- 动平衡:校正旋转机械设备中的不平衡量的方法。
动平衡实验指导书

动平衡实验一前言:平衡技术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船舶,汽车,纺织,机电等各个行业。
几乎所有的转子都有极严格的平衡工艺要求,以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改善其性能,消除振动,减少噪音,达到平稳运行的目的。
GYQ-300动平衡实验机是实现平衡技术,该平衡实验机试验对象为Φ≤950mm的转子,检测刚性转子在运转中的不平衡量并对振动进行分析的最有效设备之一。
二实验目的:1.掌握GYQ-300动平衡实验机的操作使用。
2.熟悉利用GYQ-300动平衡实验机进行刚性转子的加(减)重量标定。
三实验原理:1.通过动平衡设计,理论上已平衡的宽径比D/d<5的刚性转子,制成产品后还需要进行动平衡试验。
2.该动平衡实验机用于测量零件不平衡量的大小和相位,为在校正面上加重或减重提供重要依据,最后达到平衡的目的。
零件在旋转时由于不平衡量产生的离心力作用在支承架上,支承架产生前后振动,并带动振动传感器活动线圈,把振动信号变为电信号。
为确定不平衡量的相位,动平衡实验机上必须装有光电传感器,在动平衡实验前必须在被平衡的转子上涂黑色标记。
3.用光电传感器对准标记,通过反射光的变化,光电传感器能输出反映转子的电脉冲信号。
把振动传感器与光电传感器的信号同时输入电测箱,电测箱对两种信号进行分频、滤波、运算等信息处理,最后在显示器上显示出不平衡量的大小和相位。
4.该动平衡实验机可用于纺织机械、小型电机、增压器、枪弹头等各类精密转子的动平衡实验。
四实验步骤:1.动平衡实验机通电,控制箱的“POWER”旋钮指到“1”,控制计算机和动平衡实验机已接通电源,按下计算机电源按键,打开计算机。
双击桌面的“软USBPrint”文件,进入动平衡实验界面。
2.空气压缩机通电,给动平衡试验机供气,供气压力为6bar∕min 。
3.动平衡实验机安放好标准转子,套上皮带并打开动平衡实验机气源开关,使皮带夹紧标准转子。
在标准转子的“0刻度”涂上深黑色清晰标记,动平衡实验机的光电探头对准黑色标记。
动平衡实验指导书

根据力系平衡公式(3)
∑M
要使上式成立必须有
A
=0
′ M2 + M p = 0
′ ′ ′ ′ m2 r2l2 cos ϕ 2 + m p rp l p cos ϕ p = 0
′ ′ ′ m2 r2l 2 = m p rp l p ′ ′ 0 cos ϕ 2 = − cos ϕ p = cos(180 − ϕ p )
4
置在 m p ′ 最高位置的垂直轴平面中,本动平衡机及试件在设计时已取
rp ′l p′ rp l p
= 1 ,所以 m p = m p ′ ,这样
可取下补偿盘上平衡块 m p ′(平衡块) 直接加到待平衡面相应的位置, 这样就完成了第一步平衡工作。 即平衡条件(式 3)中的 ∑ M A = 0 ,还必须做 ∑ M B = 0 的平衡工作,这样才能使试件达到完全平 衡。 第二步工作:将试件从平衡机上取下重新安装成以圆盘 2 为驱动轮,再按上述方法求出平衡面 1 上的平衡量 (质径积 m p r p 或 m p ) 。 这样整个平衡工作全部完成。 更具体的实验步骤详见第四部分。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1、将平衡试件装到摆架的滚轮上,把试件右端的联轴器盘与差速器轴端的联轴器盘,用弹性柱 销柔性联成一体;装上传动皮带。 2、用手转动试件和摇动蜗杆上的手柄,检查动平衡机各部分转动是否正常。松开摆架最右端的 两对锁紧螺母,调节摆架上面的安放在支承杆上的百分表,使之与摆架有一定的接触,并随时注意 振幅大小,百分表的位置一经调好就不要再变动。 3、卸下试件和补偿盘上的平衡块,调节转速旋钮至最小端,启动电机(每次启动都如此,可保 护电机) ,逐渐调节转速旋钮至合适的位置(一般 340-400r/min) ,稍过片刻待摆架振动稳定后,对 百分表进行调零(即将百分表上的刻度盘的零刻度调至百分表指针摆动的中间处,以便读数) ,观察 并记录下转速 n 和指针摆动的振幅大小 y0 。调整转速旋钮至静止,关掉电源。由于此时转子上没有 附加质量块,可以认为是动平衡的,因此 y0 是系统误差造成的振动,如果 y0 超出±0.02mm(每个小 格为 0.01mm)或者指针摆动极不稳定,说明试验机需要进一步调试,及时报告指导教师。 4、 在圆盘 1 上装上适当的质量块 (1~2 平衡块) , 在圆盘 2 上装上适当质量块 (4 或 3 个质量块, 建议集中排列) ,此时就构成了一个动不平衡的转子。启动电机,调节转速旋钮至步骤 3 中的转速, 运转平稳后,观察并记录振幅大小 y′,停机。 5、在补偿盘的槽内距轴心最远处加上适当的平衡质量(根据步骤 4,可先取 2 或 1 个平衡块) 。 开机后摇动手柄观察百分表振幅变化(观察时停止摇动) ,手柄摇到使振幅最小时(此时质量分布如 图 4c 所示位置)手柄停止摇动。记录下振幅大小 y1 和蜗轮位置角 β1(差速器外壳上有刻度指示) , 停机。摇动手柄要讲究方法:蜗杆安装在机架上,蜗轮安装在摆架上两者之间有很大的间隙。蜗杆 转动到适当位置可与蜗轮不接触,这样才能使摆架自由地振动,这时观察的振幅才是正确的。摇动 手柄蜗杆接触蜗轮使蜗轮转动,这时摆动振动受阻,反摇手柄使蜗杆脱离与蜗轮接触,使摆架自由 地振动,再观察振幅。这样间歇性地使蜗轮向前转动位和观察振幅变化,最终找到振幅最小值的位 置。在不改变蜗轮位置角 β1 情况下,停机后,按试件转动方向用手转动试件带动补偿盘转动,使补 偿盘上的平衡块刚好到达最高位置(此时质量分布如图 4b 所示) 。取下平衡块安装到试件的平衡面 (圆盘 2)中相应的最高位置槽内。 6、在补偿盘内再加平衡块(2 平衡块) 。按上述方法再进行一次测试。测得的振幅 y2 蜗轮位置 β1 与 β2 相同或略有改变, 则表示实验进行正确。 若 y2 已很小可视为已达到平衡。 β2, 若 y2<y1<y′; 停机、按步骤 4 方法将补偿盘上的平衡块移到试件圆盘 2 上。重新启动,观察并记录振幅 y0′,停 机。 拆开联轴器开机让试件自由转动若振幅依然很小则第一步平衡工作结束。若还存在一些振幅, 可适当地调节一下平衡块的相位,即在圆周方向左右移动一个平衡块进行微调相位和大小。 7、将试件两端 180°对调,即这时圆盘 2 为驱动盘,圆盘 1 为平衡面。按上述方法找出圆盘 1
转子动平衡试验操作指导书

转子动平衡试验操作指导书一、适用范围所有电机回转轴的动平衡试验。
二、设备设备名称:转子动平衡仪设备型号:NHY-3000三、操作方法1放置好工件并启动平衡机。
2.打开计算机,进入双面动平衡系统。
3.进入型号选择,选择与该工件同类型的已标定好的型号,按回车键。
4.进入不平衡量显示界面,启动平衡机电源,让转子转起来。
5.转速稳定后,按回车键开始测量。
通常测量3-4次,按回车键,停止测量。
停止工件转动,开始去重或加重平衡。
6.所显示的配重量若满足图纸要求时,则该转子的平衡就做好了,可停机,换另外一根转子进行平衡。
7.若换另一种型号的转子,则选择“换型”即可重新开始,而不必关闭仪器。
8.若进行同型号转子平衡,则可直接选择“测量”。
也可选择“返回”,回到原始振动测量,并计算配重量。
若重新打开仪器,则选择调用该型号的影响系数文件,直接进行测量。
若采用原有影响系数进行平衡,要求转子的安装位置及平衡转速与以前相同,否则测量数据可能不准。
9.若转子使用圈带驱动,应将黑色吸光或白色反光带的位置定为零度,相位/转速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不要改变。
10.该仪器项位角的定义为以转子上的0°位置为起点,逆转动方向为项位角的正方向。
四、做好测量记录。
五、维护保养1、本机为精密仪器,应由专人使用。
非操作人员请勿乱动以免引起故障,影响生产。
2、使用时,应保持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或接近其它热源,以保持仪器在室温下正常工作。
3、安装调试好后不要经常搬动拆解,以防接插件松动,引起接触不良。
4、本机应防尘、防潮、防震,应采取相应措施。
5、如果屏幕灰尘太多,可用软纸(布)轻轻擦拭。
6、使用时应断开总电源。
长期不用时,应至少每月通电半小时。
7、机内无可以调整的元件,请不要随便调整板上的原件。
动平衡测控技术综合实验指导书

重庆大学力学基础教学实验中心设计性实验指导书动平衡测控技术综合设计适用实验:动平衡测控技术综合设计(课程设计)编者:杨昌棋、贺勤动平衡测控技术综合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设计目标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刚性转子动平衡综合实验装置,设计与之配套的测控软件 二、设计目的(1) 全面总结前三年的所学的各种计算、分析和实验方法。
(2) 掌握刚性转子动平衡的基本原理。
(3) 掌握动态信号采集技术。
(4) 初步掌握刚性转子动平衡测控软件设计方法。
三、设计内容(1) 提出刚性转子动平衡测控方案。
(2) 利用实验室条件编制动态信号采集模块。
(3) 完成转速测量模块。
(4) 根据自拟方案完成其他相关模块设计。
(5) 利用实验验证自拟方案的正确性。
四、硬件系统简介不平衡转子的轴与轴承之间产生交变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引起轴承座和转轴本身的强烈振动,从而影响机器的工作性能和工作寿命。
图一 转子系统与力系简化刚性转子动平衡的目标是使离心惯性力系的主向量和主矩的值同时趋近于零。
为此,先在转子上任意选定两个截面I 、II (称校正平面),在离轴线一定距离1r 、2r (称校正半径),与转子上某一参考标记成夹角1θ、2θ处,分别附加一块质量为1m 、2m 的重块(称校正质量)。
如能使两质量1m 和2m 的离心惯性力(其大小分别为211ωr m 和222ωr m ,ω为转动角速度)正好与原不平衡转子的离心惯性力系相平衡,那么就实现了刚性转子的动平衡。
测试系统如图二所示。
部分设备的原理和功用说明如下: (1)转子系统转子轴上固定有四个圆盘,两端用含油轴承支承。
电动机通过橡胶软管拖动转轴,用调速器调节转速。
最高工作转速为4000r/min ,远低于转子一轴承系统的固有频率。
(2)光电变换器、电涡流位移计图 二 测试系统示意图光电探头,给出入射光和反射光。
在转子的测速圆盘贴上一定宽度的黑纸。
调整探头方位使入射光束准确指向圆盘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转构件的动平衡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巩固和验证刚性回转件动平衡理论和方法。
2、掌握硬支承平衡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回转体产生不平衡的原因
对于作定轴转动的构件,由于设计、制造、装配以及材质不均匀等原因,会使回转件质量分布不对称,也就是回转轴线与其中心主惯性轴线不重合,此时构件上各点所产生的惯性力可以合成为通过质心的惯性主矢和惯性主矩,这称为不平衡现象。
不平衡回转构件在运动过程中,会在轴承上产生附加的动压力,使整个机械产生周期性振动和噪声,降低机械的工作精度和可靠性。
因此,必须采用平衡配重的方法,减轻不平衡程度,以减小动压力,保证回转件的正常工作。
根据刚性转子的宽度b 和直径D 的比值,不平衡转子分为两类。
当刚性转子的宽径比2.0/<D b 时,可以认为其质量集中分布在一个通过质心的垂直平面内。
这类刚性转子,只要调整质量分布,使质心移到轴线上,就能消除不平衡。
而这样的不平衡,可以在转子静止状态下检测,故这类转子的平衡称为静平衡。
而当宽径比2.0/≥D b 时,由于转子的质量不能认为分布在同一个截面内,转子的不平衡不能在静止状态下检测,这时就需要对转子进行动平衡实验。
动平衡试验需在专用的动平衡实验机上进行。
各种动平衡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不尽相同,但其作用都是用来确定在两个平衡平面中需加的平衡质量的大小和方位。
本实验在DYQ-5F 型硬支承动平衡机上进行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
1 、DYQ-5F 型硬支承平衡机;
2 、电机转子;
3 、天平;
4 、游标卡尺、内外卡、钢板尺;
5 、橡皮泥。
四、实验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
(一)、试验机结构:
DYQ-5F 型硬支承平衡机主要由机座、左右支承架、圈带驱动装置、电测箱、电控系统、压电式传感器、光电头等部件组成。
(如图)
1 —电测箱
2 —转子
3 —大刀架
4 —圈带传动系统
5 —光电头
6 —支承架
7 —压电式传感器
8 —机座
各主要部件作用如下:
1 、左右支承架:左右支承架上各装有滚轮板,滚轮作为转子的支承,滚轮板可调节升降。
在左右支承架中各装有压电传感器。
转子转动时,实际不平衡量产生的离心惯性力通过支承架作用到传感器上。
2 、圈带驱动装置:该装置安装在机座上,采用大刀架传动方式。
电动机驱动大刀架上的圈带带动转子转动,大刀架上的手柄可压紧和放松,用以调节圈带与转子之间的摩擦大小。
3 、传感器:传感器的作用是将机械振动转换成电讯号,它是一个机电换能机构。
当机械振动时,传感器上的压电片产生电荷,该电荷量与离心力值成正比关系,通过电荷放大器放大输出一个运算电量,反映左右支承架上的不平衡量。
左、右传感器的不平衡量讯号和由光电头输出的基准信号,分别输入DYJ-S80电测箱,经电测运算后,显示左、右二校正面的不平衡量的大小和相位。
4、光电头:光电头将一束经凸镜聚焦的光束照射到转动的平衡体上,因平衡体上贴有一道反射标记,此光束被反射到光电头的光敏三极管上,随着转动有规律地中断光束的反射,光敏三极管的内电阻也随之改变,在放大器的出口处获得一个与转速同频的脉冲电压信号,以此信号为基准,比较它与转子不平衡量的电压输出信号之间的相位差,确定不平衡量的位置。
5、电控系统:该系统安装在机座上,包含总电源插座及至电测箱电源插座,在机座右上
方安装有操作平衡机的启动与停止按钮。
6、电测系统:电测系统为一部DYJ-S80电测箱,用以计算处理左、右传感器的不平衡量讯号和由光电头输出的基准信号,并显示转子左、右二校正面的不平衡量的大小和相位。
(二)、试验机工作原理:
根据刚性转子的动平衡原理,一个动不平衡的刚性转子总可以在与旋转轴线相垂直且不重合的二个校正平面上减去或加上适当的质量来达到平衡的目的。
为了精确、迅速地测量转子的动不平衡,通常把不平衡质径积这一非电量的检测转换成电量的检测,本试验机用压电式力传感器作为换能器,装在支承轴承处,故测量平面即位于支承平面上。
但转子的二个校正平面,根据各种转子的不同要求(如形状、校正手段等),一般选择在轴承以外的不同位置上,所以要把支承处测量到的不平衡力信号换算到二个校正平面上去,这可以利用平行力系分解原理来实现。
在动平衡以前,应把两校正平面间距b 、校正平面到左、右两支承轴承间距 a 、c 测量出来,预置在电测箱中,实现换算。
五、实验步骤:
1、把被平衡转子轻放在滚轮支承上,压下大刀架的手柄,使圈带绕上转子,用手拖动圈带,确认圈带是否能带起转子灵活转动。
2、打开电测箱背面的电源开关,电测箱系统进入自检过程,自检结束后画面显示DYJ-S80。
3、按“执行”键,此时画面显示n0=1,系统则等待你选择转子的支承方式,支承方式有六个选项(见电测箱面板),本实验的支承方式为1,因此可直接进入下一步操作。
4、按“执行”键,画面显示:
a=XXXX
测量左支承点到左校正面的尺寸,键入数据(单位:mm)后,按“执行”键,画面显示:
b=XXXX
测量左校正面到右校正面的尺寸,键入数据(单位:mm)后,按“执行”键,画面显示:
C=XXXX
测量右支承点到右校正面的尺寸,键入数据(单位:mm)后,按“执行”键,画面显示:
r1=XXXX
测量左校正半径,键入数据(单位:mm)后,按“执行”键,画面显示:
r2=XXXX
测量右校正半径,键入数据(单位:mm)后,按“执行”键,画面显示:
S p=XXXX
直接按“执行”键后,机器显示:
run
5、启动电动机电源,让转子顺时针运转,此时画面显示:
6、关闭电机电源,让转子停住,按画面显示的数值,在不平衡的相位上加上相应的配重(橡皮泥)。
7 、再次开机,观察不平衡量的大小和相位有何改变。
8、经过多次配重,直至不平衡量在 50mg 以下,就可近似地认为转子已经达到了平衡。
六、实验数据和实验报告:
转子编号:平衡转速= rpm
r1= mm , r2= mm,
a= mm , b= mm, c= mm 配重方式:加重
思考题:
哪些类型的试件需要进行动平衡试验?试验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试件经动平衡后是否还需要进行静平衡,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