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优选稿
教学楼设计方案总平面布置

教学楼设计方案总平面布置引言:教学楼作为校园重要的建筑之一,承载着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个合理的教学楼设计方案是实现高效教学和学习环境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种教学楼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布置,旨在为学校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和适应多种教学需求的优质学习空间。
一、总体布局教学楼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布置应综合考虑教学楼的功能需求、地形地势和周边环境,合理规划楼体布局和交通组织。
教学楼的主入口应明确并便于辨识,同时要考虑到各个教学楼之间的连通性,以便师生的流动。
二、功能区域划分在教学楼的总平面布置中,合理的功能区域划分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学校的教学需要,可以将教学楼分为教室区、实验室区、图书馆区、办公区等。
每个区域都应满足对应功能需求,合理规划教学楼内部的流动通道,确保各功能区域之间有良好的联系。
三、教室布局在教学楼的总平面布置中,教室的布局是关键之一。
教室宜采用合理的尺寸,确保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同时,教室布置应考虑到采光和通风条件,保证师生的学习环境。
在教室布局中,还应考虑到座位的安排,不同学科的教室可能有不同的座位排列需求。
四、实验室布置实验室是教学楼中的重要功能区域,科学合理的实验室布置可以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
实验室布置要考虑到实验仪器设备的放置、安全通道的设置以及实验室的通风和排水等问题。
同时,实验室布置还应合理规划各个实验室之间的分隔和联通,方便实验教学的展开。
五、图书馆布置图书馆是教学楼中另一个重要的功能区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科研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图书馆的布置应考虑到书库的容量和书籍的分类,提供舒适的借阅和阅读环境。
此外,图书馆还可配备电子阅览室、自习室和多媒体资源区域,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学习者。
六、办公区布置办公区是为教职员工提供工作空间和办公设施的区域。
办公区布置应根据教学楼的规模和人数需求,合理规划办公桌、办公椅、文件柜和图书架等办公设施。
办公区的布置还应考虑到办公人员的工作流程,合理配置电源插座和网络接口,为工作提供便利。
第四章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第四章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学习要求:◆了解城市建筑总体布局的一般原则和影响防火间距的主要因素◆熟悉防火间距的作用和防火间距不足时的防火技术措施◆掌握防火间距的设置要求及建筑平面布局中重点部位、场所的设置要求。
第一节建筑消防安全布局1、建筑选址考虑的因素2、建筑总平面布局(一)合理布置建筑(二)合理划分功能区域:火灾危险性相同或相近的建筑集中布置,利于采取防火防爆措施。
第二节建筑防火间距1、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筑节约土地资源防火间距的计算外墙凸出:凸出部分为外缘储罐、堆场:储罐外壁或堆垛外缘建筑建筑防火间距乙类厂房重要公共建筑不宜小于50m乙类厂房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不宜小于30m甲类厂房重要公共建筑不应小于50m甲类厂房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不应小于30m单、多层戊类厂房戊类仓库按表的规定减少2m 单、多层戊类厂房民用建筑等同民用建筑丙、丁、戊类厂房的生活用房丙、丁、戊类厂房不应小于6m 建筑类型防火措施防火间距两座厂房(甲类除外)较高+防火墙不限相同+一、二级+防火墙+屋顶1h甲类厂房较高+防火墙不应小于4m 丙、丁、戊类厂房不燃性墙+洞口面积≤5%+不正对防火间距减少25%一、二级厂房较低防火墙+屋顶无天窗甲、乙类不应小于6m较高+洞口+甲级丙、丁、戊类不应小于4m丙、丁、戊类厂房+民用建筑+一、二级较高+防火墙不限较低+屋面高15m+防火墙较低+防火墙+屋顶无天窗+1h 不应小于4m较高+防火墙+开口+防火措施(二)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三)防火间距不足时的消防技术措施改改生产和使用性质:降低火灾危险性,提高耐火等级调调部分工艺流程:限制储存物品的数量,提高部分构件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
减普通外墙改防火墙,减少开口面积,防火门窗或加防火水幕拆拆除陈旧建筑设设置独立的室外防火墙第三节建筑平面布置锅炉房、变压器柴油发电机房消防控制室消防设备用房独立建造、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
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
建筑的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三)

建筑的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三)建筑的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二、建筑平面布置一座建筑在建设时,除了应考虑城市的规划和在城市中的设置位置外,还应根据某些重点部位的火灾危险性、使用性质、人员密集场所人员快捷疏散和消防成功扑救等因素,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合理布置,以防止火灾和烟气在建筑内部蔓延扩大,确保火灾时的人员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
如图4-6-3、图4-6-4所示为某建筑首层和标准层的平面布置图。
1.设备用房建筑内设备用房在建筑使用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消防系统设备用房在建筑发生火灾事故时需继续工作,因此设备用房的平面布置防火尤为重要。
设备用房的平面布置的防火要求应符合相应规范的相关要求,具体设置要求见表4-6-5。
2.公众聚集场所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会议厅、多功能厅、剧场、电影院、礼堂等公众聚集场所,其平面布置的防火要求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具体设置要求见表4-6-6。
表4-6-5 设备用房的平面布置续表表4-6-6 公众聚集场所的平面布置续表3.老年人建筑及儿童活动场所老年人及儿童在火灾时难以进行适当的自救和安全逃生,因此宜将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设置在独立的建筑内,并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具体设置要求见表4-6-7。
表4-6-7 老年人建筑及儿童活动场所的平面布置续表4.医院和疗养院的住院部分医院和疗养院的住院部分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
医院和疗养院的住院部分采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时,不应超过2层;采用四级耐火等级建筑时,应为单层;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或二层;设置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
5.消防电梯消防电梯是火灾情况下运送消防器材和消防人员的专用消防设施。
(1)消防电梯的设置场所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5层及以上且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包括设置在其他建筑内五层及以上楼层)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均应设置消防电梯。
总平面布局分析

2.3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2.3.1总平面布置及分析功能分区:该项目厂区呈近似矩形,在厂区西侧设置有两个出入口,分别位于厂区西南侧和西北侧,西北侧为人流出入口、西南侧为货流出入口。
整个厂区分为办公区、生产区、仓储区和公用辅助生产区,仓储区集中布置。
办公区靠近人流出入口,仓储区靠近物流出入口,总变配电靠近厂区边缘,公用辅助设施靠近负荷中心。
厂区功能分区明确,符合《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 50489-2009)、《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的规定。
总平面布局:本项目生产装置位于厂区的东北部,办公、仓储及公用辅助工程依托公司原有设施。
该项目所在地全年最小频率风为西南西,夏季最大频率风为东南。
生产设施:生产区位于厂区的东北部,与厂区内其他生产装置集中布置,生产装置露天布置,位于地势开阔、通风良好的地段,易于有毒有害物质的扩散。
但是未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的上风侧,不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第5.2.1.4条和《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第5.2条的规定。
企业应采取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以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本报告在第***章提出对策措施和建议。
公用设施:总降压变电所位于厂区*****侧5.3.2;压缩空气站布置在厂区*****侧5.3.4;煤气站和天然气站位于厂区*****侧5.3.6;锅炉房位于厂区*****侧5.3.7,位于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的上风向;循环水系统位于厂区*****侧5.3.9;污水处理站位于厂区*****侧5.3.10,位于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的上风向;化验室位于厂区*****侧5.3.11;控制室位于****,维修车间位于厂区*****侧5.4。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公用辅助设施的布局符合或不符合《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第5.3条、5.4条的规定。
建筑的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建筑的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防火间距是防止着火建筑的辐射热在一定时间内引燃相邻建筑,且便于消防扑救的间隔距离。
甲类仓库与高层仓库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3m。
耐火等级低于四级的既有建筑,其耐火等级可按四级确定。
乙类仓库,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25m,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
相邻两座单、多层建筑,当相邻外墙为不燃性墙体且无外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墙上无防火保护的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且该门、窗、洞口的面积之和不大于外墙面积的5%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
高出相邻较低一座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屋面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乙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50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30m。
甲类仓库之间及与其他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厂外铁路线中心线的防火间距为40m。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平面布置要求:(1) 不应布置在地下二层及以下楼层(2)宜布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的首层、二层或三层的靠外墙部位(3) 不宜布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或尽端(4)确需布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的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m(5)确需布置在地下或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
消防控制室设置层数及要求:(1) 宜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2) 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不燃性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疏散门应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3) 不应设置在电磁场干扰较强及其他可能影响消防控制设备正常工作的房间附近(4) 严禁与消防控制室无关的电气线路和管路穿过对防火间距进行实地测量时,沿建筑周围选择相对较近处测量间距。
具体方法有: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按相邻建筑外墙的最近水平距离计算,当外墙有凸岀的可燃或难燃构件时,从其凸岀部分外缘算起。
建筑与储罐、堆场的防火间距,为建筑外墙至储罐外壁或堆场中相邻堆垛外缘的最近水平距离。
施工总平面布置方案

施工总平面布置方案一、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一)、总体规划根据本工程建设场地特点,施工场地分成若干个区块。
建设期间生活临建设施运用甲方提供用地内搭设,临建总体布局及建设原则与现场文明施工规划相协调。
如业主方有规定,可共同规划建设。
对业主提出的特殊规定可在费用协商后实施。
其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见附表。
(二)、搭设原则施工场地布置须考虑下述施工设施的合理布置:临时生产设施、施工用材料堆放场地、施工场地的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临时生活设施,施工临时道路、施工用水电管路和施工场地排水等。
具体的布置原则为:1、适应各施工阶段的生产需要,利于施工作业。
2、临时设施位置不占用室外道路、停车场的施工面。
3、交通运输畅顺,尽量减少材料的二次运输。
4、避免或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市政设施的影响。
5、符合安全生产规定,利于发明一种整洁文明的施工环境。
6、遵照节省原则,减少生产成本。
7、工地围蔽:根据有关文明施工的规定,全部施工工地均须加设2m 以上高的施工围蔽,使其与外界隔离,砖墙外加白灰粉饰。
(三)、工地出入口本工程在具体施工时,作为一种标段工程,进行整体围蔽施工,并根据需要及施工方便,设立四个出入口,出入口按照有关规定设专用洗车槽。
(四)、施工用水、电本工程的施工用水、用电接驳点已接至施工现场,实际施工时,可根据业主提供的供水管作为供水水源,沿施工场地周边布置施工用水管路,每隔20-30m 设一种供水点,施工用电根据甲方提供的接驳点布置输电线,并确保施工用电的安全,线路明确合理。
(五)、场地硬化与排水采用C15 素混凝土硬化地面,在各个施工区域内,沿施工场地周边布置布置排水沟,在场地内设集水井。
施工废水经沉淀后排入市政管网。
二、施工平面管理(一)平面管理总原则在工程实施前,制订具体的大型机具使用,进退计划,主材及周转材料生产、加工、堆放、运输计划,以及各工种施工队伍退场调节计划。
同时,制订以上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严格根据执行原则、奖罚条例,实施施工平面的科学、文明管理。
消防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 这个知识点是重点,年年必考一、建筑消防安全布局(一)周围环境1. 生产、储存和装卸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工厂、仓库和专用码头、车站,必须设置在城市的边缘或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
2. 甲乙丙类液体的仓库,宜布置在地势较低的地方,以免火.灾时对周围环境造成威胁;若布置在地势较高处,则应采取防止液体流散的措施。
(二)地势条件3.乙炔站等遇水产生可燃气体容易发生火灾爆炸的企业,严禁布置在可能被水淹的地方。
4.生产、储存爆炸物品的企业,应利用地形,选择多面环山、附近没有建筑的地方(三)主导风向1. 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汽和可燃粉尘的车间、装置等,宜布置在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常年主导的下风向或侧风向。
2.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宜布置在本单位或本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并选择通风良好的地点独立设置。
3.易燃材料的露天堆场宜设置在天然水源充足的地方,并宜布置在本单位或本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二、建筑总平面布局1.尽量将火灾危险性相同或相近的建筑集中布置。
2.防火间距:1)产房的防火间距,详见规范表格。
注意事项(1)两座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厂房,当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较低一座厂房房额的屋顶无天窗,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h,或相邻较高一面外墙的门、窗等开口部位设置甲级防火门、窗或防火分隔水幕或按本规范6.5.3的规定设置防火卷帘时,甲、乙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丙丁戊类厂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4m。
(2)两座厂房相邻较高的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但甲类厂房之间不应小于4m.(3)丙丁戊 5% 25%2)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注释(1)相邻两座单、多层建筑,,当相邻外墙为不燃性墙体且无外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墙上保护的门窗不正对开设且面积之和不大于该外墙面的5%,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减少25%。
(2)较高的,或高出15米及以下范围内防火间距不限(3)高度相同的一二级建筑任何一侧外墙为防火墙,屋顶的耐火等级不低于1.0h 防火间距不限(4)较低一建筑不低于二级,屋顶耐火等级不低于1.0h,屋顶无天窗且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5米,对于高层建筑,不应小于4米。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第一节总平面布置原则及方案(一)、现有场地情况根据建设单位指定用地范围,完全满足施工需要。
(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原则根据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地理气候特点和工期要求,并结合本工程的实际特点,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原则如下:平面布置合理有序,统筹考虑下阶段场地要求;合理布置施工道路和加工场区,保证运输方便通畅,减少二次搬运;施工区划分和场地的确定符合工艺流程,减少施工中的相互干扰;各种临时设施的布局和设置满足整个施工期间的管理和生产的需要,同时满足甲方对安全、环境、消防等方面的管理要求;规划合理、整洁美观。
临建、办公设备要最大限度地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依据工程特点和各施工阶段要求,综合考虑施工任务,对施工平面实行分阶段布置和管理,把办公区、生活区以及施工区分开布置,办公区和生活区均设在场地南侧,但中间用围墙隔成独立区,生产区围绕新建建筑物周圈布置。
现场设置宽6m宽道路,方便各施工材料存放以及组织场内运输。
施工平面紧凑有序,按专业划分施工用地,尽量避免各专业用地交叉而造成的相互干扰。
动态管理的原则,根据装修施工阶段,进行动态的平面布置与管理,尽量节约施工用地。
(三)、总平面布置方案在现场南侧设置办公区,包括施工单位办公区、甲方和监理现场办公场所。
根据现场用地情况,在场地南侧设置生活区,满足项目施工人员的生活住宿需求。
施工区生产设施设置在现场拟建建筑物之间的空地,包含1个钢材加工场、1个木工加工场、1个砂浆搅拌站、库房、设备仓储、消防、材料堆放区等临时设施。
第二节生活区布置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安排,施工阶段高峰期施工人员为79人。
在场地南侧设置生活区,满足施工高峰期生活住宿需要。
生活区内设置施工人员食堂、住宿、娱乐、医务室等生活设施。
主要设施有:职工宿舍、食堂、浴室、医务室、厕所及相关职工娱乐设施等。
职工宿舍统一采用板房,地面混凝土硬化,钢门窗。
职工宿舍内,上下铺,床架被褥统一、床头设置床头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第一节建筑工程总平面布置的一般防火设计要求
一、高层建筑的总体布局
1.与消防站的距离应保证接警5分钟内到达。
2.与其它民用建筑的距离应保持必要的防火间距。
3.高层建筑不宜布置在易燃易爆建筑的附近,并应保持足够的防火间距。
4.高层民用建筑在进行总平面布置时,要求其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m、进深大于4m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便于消防车辆作业和消防人员进入。
消防车通道与高层建筑之间,不应布置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
燃油、燃气锅炉房,可燃油油浸变压器,充油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宜设在高层建筑外的专用房间内,当上述设备必须设在建筑物内时,其锅炉的总蒸发量不应超过6T/h,且单台锅炉蒸发量不应超过2T/h;可燃油
油浸变压器总容量不应超过1260KVA,单台容量不应超过630KVA,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燃油、燃气锅炉房、可燃油油浸变压器、充油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等不应设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并采用无门窗洞口的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
当必须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
⑵锅炉房、变压器室应布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并应设直接对外的安全出口。
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m的不燃烧体防火挑檐。
⑶变压器下面应设有储存变压器全部油量的事故储油设施;变压器、多油开关室、高压电容器室,应设置防止油品流散的设施。
5.柴油发电机房可布置在高层建筑、裙房的首层或地下一层,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柴油发电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
⑵柴油发电机房内应设置储油间,其总容量不应超过8h的需要量,储油间应设防火墙与发电机间隔开;当必须在防火墙上开门时,应设置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
6.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应设在首层或二、三层;当必须设在其它楼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400平方米;
⑵一个厅、室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⑶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⑷幕布和窗帘应采用经阻燃处理的织物。
7.当高层建筑内设托儿所、幼儿园时,应设置在建筑物的首层或二、三层,并宜设置单独的出入口。
8.高层建筑使用的丙类液体燃料储罐不应超过15立方米,当直埋在高层建筑和裙房附近,面向储罐的一面4m范围内的建筑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
中间罐的容积不应大于1立方米,并应设在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单独房间内,该房间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9.高层建筑内使用可燃气体作燃料时,应采用管道供气,使用可燃气体燃料的房间或部位宜靠外墙设置。
当采用液化气作燃料时,应设集中瓶装液化石油气间。
其总储量不超过1立方米时,可与裙房贴邻建造;总储量超过1立方米、而不超过3立方米时,应独立建造,且与高层建筑和裙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米。
10.消防控制室宜设在高层建筑的首层或地下一层,且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二、工业企业总平面布局
工厂、仓库的平面布置,要根据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地形、周围环境以及长年主导风向等,进行合理布置,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
1.规模较大的工厂、仓库,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划分生产区、储存区(包括露天储存区)、生产辅助设施区和行政办公、生活福利区等。
2.同一生产企业,若有火灾危险性大和火灾危险性小的生产建筑,则应尽量将火灾危险性相同或相近的建筑集中布置,以利采取防火防爆措施,便于安全管理。
3.注意环境。
在选择工厂、仓库地址时,既要考虑本单位的安全,又要考虑邻近地区的企业的居民的安全。
易燃,易爆工厂、仓库,应用实体围墙与外界隔开。
4.地势条件。
甲、乙、丙类液体仓库,宜布置在地势较低的地方,以免对周围环境造成火灾威胁;若其必须布置在地势较高处,则应采取一定的防火措施(如设置截挡全部流散液体的防火堤)。
乙炔站等遇水产生可燃气体,会发生火灾爆炸的工业企业,严禁布置在易被水淹没的地方。
对于爆炸物品仓库,宜优先利用地形,如选择多面环山,附近没有建筑物的地方,以减少爆炸时的危害。
5.注意风向。
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和可燃粉尘的车间、装置等,应布置在厂区的全年主导风向的下风或侧风向。
6.物质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的,两建筑物或露天生产装置应分开布置,并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如氧气站空分设备的吸风口,应位于乙炔站和电石渣堆或散发其它碳氢化合物的部位全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且两者必须不小于100~300米的距离,如制氧流程内设有分子筛吸附净化装置时,可减少到50米。
7.为解决两个不同单位合理留出空地问题,厂区或库区围墙与厂(库)区内建筑物的距离不宜小于5米,并应满足围墙两侧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要求。
液氧储罐周围5米范围内不应有可燃物和设置沥清路面。
8.变电所、配电所不应设在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内或贴邻建造。
乙类厂房的配电所必须在防火墙上开窗时,应设不燃烧体密封固定窗。
9.甲、乙类生产和甲、乙类物品库房不应设在建筑物的地下或半地下室内。
10.厂房内设置甲、乙类物品的中间库房时,其储量不宜超过一昼夜的需要量。
中间仓库应靠外墙布置,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小时的不燃烧体墙和1.5小时的不燃烧体楼板与其他部分隔开。
11.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内不应设置办公室、休息室。
如必须贴邻本厂房设置时,应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小时的不燃烧体防火墙隔开和设置直通室外或疏散楼梯的安全出口。
12.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总控制室应独立设置;其分控制室可毗邻外墙设置,并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小时的不燃烧体墙与其它部分隔开。
13.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部门,宜设在单层厂房靠外墙或多层厂房的最上一层靠外墙处。
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应尽量避开厂房的梁、柱等承重构件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