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江西教师招聘面试初中语文说课稿:皇帝的新装
《皇帝的新装》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皇帝的新装》说课稿(获奖说课稿)引言概述:《皇帝的新装》是一部经典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个皇帝被骗穿了一件不存在的新衣服的故事。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个故事,并探讨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一、故事情节分析1.1 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在一个虚荣的国家,皇帝迷恋服装,却被一群骗子利用。
1.2 骗子的计谋:骗子声称惟独聪明人材干看到这件新衣服,皇帝和臣民都胆怯被认为愚蠢,纷纷称赞。
1.3 揭露真象:最终一个小孩毫不畏惧地说出皇帝并没有穿衣服,揭露了骗子的谎言。
二、人性的揭示2.1 虚荣与自卑:皇帝虚荣心使他易受骗,臣民胆怯被认为愚蠢而沉默。
2.2 勇气与真诚:小孩的勇气和真诚揭示了真象,展现了纯真的一面。
2.3 诚信与责任:骗子的欺骗行为揭示了人性中的欺诈和不诚实,引起了对道德和责任的思量。
三、故事的寓意3.1 警示虚荣心:故事警示人们不要被虚荣心蒙蔽,要珍惜真正的内在品质。
3.2 宏扬勇气和真诚:故事鼓励人们要有勇气说出真象,保持真诚和朴重。
3.3 倡导诚信和责任:故事呼吁人们要保持诚信,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不要欺骗他人。
四、教育意义4.1 培养审美观:故事启示了人们审美观的培养,要看清真象,不被表面所迷惑。
4.2 培养勇气品质:故事提倡培养勇气品质,要有勇气说出真象,不畏惧他人的眼光。
4.3 培养诚信道德:故事强调了诚信和责任的重要性,要保持诚实守信,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五、结语《皇帝的新装》虽是一则童话故事,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揭示人性、探讨寓意和教育意义,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经典故事暗地里的智慧和启示。
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像小孩一样勇敢真诚,像皇帝一样珍惜真实内在的品质,像骗子一样警惕虚荣心的诱惑,从而成为更有品德和勇气的人。
教师编面试部编教材初中语文试讲稿《皇帝的新装》

《皇帝的新装》安徒生各位评委老师大家xx好,我是初中语文组x号考生,下面可以进行我的试讲吗?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同学们,喜欢看新闻吧,我们经常会在新闻上看到某人被骗,其实“诈骗案”早就发生过,今天,我们将化身为侦探跟随着丹麦作家安徒生去侦破一起“诈骗案”——《皇帝的新装》!出示学习目标(三维目标)检查预习:通过预习,相信大家对作者已经有所了解,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嗯,了解的非常全面。
那生字词你们掌握了吗?PPT上的词谁来读一读?(预设错误:骇人听闻随声附和)整体感知:好书不厌百回读,听课文录音注意字音、节奏与情感的把握。
同时思考:《皇帝的新装》是什么案件?(皇帝被骗的诈骗案板书“骗”)现在速读课文,以“骗”为关键词,理清故事脉络: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
品读课文:各位侦探们,我们了解了案情,找到了相关人物,接下来我们进行侦破案的第二步,聪明的皇帝居然被骗了,看来这个骗子非凡人,你们认为“诈骗案”中的骗子是个怎样的人?聪明、高明、不道德、狡猾小组合作:好,又该你们出手了,请你们分析皇帝、官员、百姓、小孩子围绕“骗”字进行了怎样的活动?他们形象是什么,找出来并有感情的朗读。
提示:可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别人对他的评价来分析。
大臣:虚伪(语言、心理、动作描写)皇帝:虚伪、昏庸(语言、心理、动作、神态描写)(注:为何结尾皇帝仍继续游行?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权威,他不能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的愚蠢和不称职,只好硬撑住,用“更骄傲的神奇”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这恰恰暴露了他的虚伪和外强中干。
明知错误还坚持不改,这是最最愚蠢的行为。
)百姓:胆小、虚伪(语言描写)孩子:无私无畏(语言描写)教师总结:正因为作者运用了这么多人物描写方法,才把人物塑造的如此栩栩如生。
骗子的谎言是一个语言陷阱,它利用了人们的弱点:虚伪。
人们不愿意落下一个傻子或不称职的名声,所以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全都迷失本性,开口说话。
《皇帝的新装》说课稿

《皇帝的新装》说课稿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一篇经典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的说课稿。
一、导入【时间:2分钟】首先,我会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和以《皇帝的新装》为题的图片展示,让学生们回忆起他们对这个故事的了解和认知。
我会问他们:你们听说过《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吗?大概知道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吗?二、分析课程目标【时间:1分钟】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学习这个故事,让学生了解到“真实”与“虚伪”的区别,培养他们对欺骗行为的警觉性和辨别真伪的能力;二是通过分角色表演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协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时间:1分钟】教学重点:通过教学让学生深入理解“真实”与“虚伪”的区别,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的隐含意义,通过分角色表演来发展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时间:30分钟】1.导入故事【时间:3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几幅插图,引导他们回忆起《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的基本情节。
然后,我会请两位同学分别讲述故事的开头和结尾,进一步启发学生对该故事的思考。
2.讲解故事情节【时间:5分钟】通过幻灯片展示,我会向学生详细讲解《皇帝的新装》中的情节和人物,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核心内容。
3.分角色表演【时间:15分钟】为了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我会将学生分为几组,并给每个组分派不同的角色。
然后,我会给予他们适当的时间准备表演,鼓励他们在表演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展示出每个角色的特点和情感。
在表演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故事中的真伪之间的差别。
4.总结与拓展【时间:5分钟】我将通过导师式的总结,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并引导他们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辨别真实和虚伪?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被骗?五、板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板书以下内容:- 真实 VS 虚伪- 《皇帝的新装》六、教学反馈【时间:3分钟】我将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皇帝的新装》说课稿精选10篇

《皇帝的新装》说课稿精选10篇《皇帝的新装》说课稿1一、说教材《皇帝的新装》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以及形象的语言塑造了一群骄奢淫逸、昏庸愚蠢、虚伪的统治阶级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生活。
《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故事,它有趣的故事情节和动人的叙述都将使学生增加阅读兴趣去体悟。
二、说学情这则童话故事寄寓着安徒生对世俗世界的习惯及传统的深深谴责和对纯真本然事物的热切向往。
这节课主要培养学生感知理解诙谐中寄寓着严肃的主题,催促我们去思考人性中那份脆弱的、易受社会浸染的纯美,如诚信、无私,该怎样去呵护、去坚持,让心灵家园永远烂漫、秀美。
在感染和熏陶中培养健康人格,这是需要学生深层体会的。
愿这不会只是善良的翘盼。
三、说目标(1)能够掌握童话的有关知识,理解童话的夸张和想象的特点。
(2)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体会__经典的语言和心理描写,感知人物形象。
(3)能够认识到世故世态下的人性弱点,培养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品质。
(4)对童话主旨和借助想象、夸张反映生活的写法的理解。
四、说教法(1)朗读法:在感知课文内容上,进行分角色朗读,激发阅读体验,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2)讨论法:解读设疑,鼓励学生质疑,组织课堂讨论、合作探究,深入品评童话故事。
(3)探究拓展法:如故事情节的增补训练,改编剧本。
五、说教学本课设计遵循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
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
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一、复习导入二、整体感知。
1、请学生角色扮演2、梳理__过程此环节是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进行朗读交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达到生生互动。
《皇帝的新装》说课稿_说课稿

《皇帝的新装》说课稿_说课稿引言概述:《皇帝的新装》是一部经典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个皇帝被骗穿了一件看不见的新衣服的故事。
这个故事通过讽刺和幽默的方式揭示了人们盲目跟风、追求虚荣和面子的现象。
本文将从故事背景、主要人物、情节发展、主题意义和教育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故事背景1.1 皇帝的新装是一部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首次发表于1837年。
1.2 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虚构的古代国家,国王和臣民们都非常注重服饰和外表。
1.3 故事开始于一个骗子来到国王身边,声称可以织出一种只有聪明人才能看见的新衣服。
二、主要人物2.1 皇帝是一个爱慕虚荣、追求时尚的国王,容易被别人的奉承所蒙蔽。
2.2 骗子是一个狡猾的小人,利用国王的虚荣心和臣民的害怕心理来骗取金银。
2.3 小孩是一个纯真无邪的角色,最终揭穿了皇帝穿着看不见的新衣服的真相。
三、情节发展3.1 骗子欺骗国王和臣民说他织出了一种只有聪明人才能看见的新衣服。
3.2 国王和臣民都害怕被认为不聪明,纷纷称赞皇帝穿着的新衣服。
3.3 最终,在游行时,一个小孩大声说出皇帝穿着的是什么都没有的真相,让大家恍然大悟。
四、主题意义4.1 故事反映了人们盲从跟风、盲目追求虚荣和面子的现象。
4.2 故事讽刺了那些只看外表、不理性思考的人,提醒人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4.3 故事告诉我们,真实的美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心的善良和真诚。
五、教育意义5.1 《皇帝的新装》是一部适合儿童阅读的童话故事,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2 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可以学会理性思考,不被表面的虚荣所迷惑。
5.3 教育者可以引导孩子们通过讨论和思考,深刻领会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总结:《皇帝的新装》是一部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通过对虚荣和盲从现象的揭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考方式。
教育者可以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孩子们学会独立思考,珍惜内心的善良和真诚,不被表面的光鲜所迷惑。
《皇帝的新装》说课稿_说课稿

《皇帝的新装》说课稿_说课稿引言概述:
《皇帝的新装》是一部经典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个皇帝被两个骗子欺骗,以为穿着无形的新衣服,最终被孩子揭穿的故事。
这个故事不仅有趣,还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引导人们勇于说出真相,不被虚假所蒙蔽。
一、故事情节
1.1 皇帝被两个骗子说服,相信他们制作的无形新衣服。
1.2 皇帝穿上“新衣服”游行,但实际上什么都没有穿。
1.3 最终一个孩子大胆地说出真相,揭穿了骗局。
二、寓意解读
2.1 教育人们勇于说出真相,不被虚假所蒙蔽。
2.2 提醒人们不要盲目跟风,要保持独立思考。
2.3 呼吁人们勇于挑战权威,不被权威所束缚。
三、启示与反思
3.1 反思个人对权威的盲从,是否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3.2 学会用心去观察,不被表面所迷惑,看清真相。
3.3 勇于说出真相,不要因为害怕而选择沉默。
四、现实意义
4.1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敢于质疑,不要盲目相信权威。
4.2 在工作中,要勇于说出自己的看法,不要因为害怕而选择沉默。
4.3 在教育孩子时,要引导他们保持独立思考,勇于说出心中的真实想法。
五、教学方法
5.1 利用故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寓意。
5.2 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情节,加深理解。
5.3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从中学习如何勇于说出真相,不被虚假所蒙蔽。
通过对《皇帝的新装》这个经典童话故事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勇于说出真相,保持独立思考,不被权威所束缚,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勇气。
希望这个说课稿能够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相关教育工作。
《皇帝的新装》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皇帝的新装》说课稿(获奖说课稿)引言概述:
《皇帝的新装》是一部经典的童话故事,它以幽默的方式揭示了人们对权威的盲从和虚伪的本质。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这个故事的内涵和教育意义。
一、皇帝的虚荣心
1.1 皇帝的虚荣心是故事的核心,他追求奢华和外表的虚荣。
1.2 皇帝的虚荣心导致他对服装的迷恋,盲目相信服装的魔力。
1.3 皇帝的虚荣心使他对真象视若无睹,拒绝承认自己的错误。
二、权威与盲从
2.1 故事中的大臣和百姓都盲目听从皇帝的指示,没有人敢质疑。
2.2 权威使人们失去独立思量的能力,盲从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2.3 盲从导致人们被愚弄,失去了判断力和批评能力。
三、真象的揭示
3.1 小孩的真实评论揭示了皇帝的裸露真象,打破了虚假的幻象。
3.2 真象的揭示让人们看清了皇帝的虚伪和自欺欺人的行为。
3.3 真象的揭示让人们反思盲从和虚伪的本质,引起了对权威的质疑。
四、教育意义与反思
4.1 故事告诉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虚假的外表所迷惑。
4.2 故事警示我们要勇于质疑权威,独立思量,不盲从。
4.3 故事教育我们要勇于揭示真象,不胆怯迎接真正的自我。
总结:
《皇帝的新装》是一部寓言故事,通过皇帝的虚荣心、权威与盲从、真象的揭示以及教育意义与反思等四个方面,揭示了人们对权威的盲从和虚伪的本质。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勇于质疑权威,揭示真象,并勇敢地面对真正的自我。
惟独这样,我们才干摆脱虚假的幻象,追求真实和自由。
《皇帝的新装》说课稿(获奖说课稿)教学内容

《皇帝的新装》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皇帝的新装》。
它选自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单元第26课。
本节教学设计总的指导思想是:“以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为依据,改变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能力。
”现在我就本校学生的情况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自我评估五个方面,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刚刚涉及“童话”要精要地向同学介绍这种文学体裁知识,要求学生自己了解一些安徒生在这一领域的成就。
2.这种情节曲折的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但对童话的讽刺意义很可能明于心而不明于口,教师应适当点拨,使之对主题的理解水到渠成。
3.学生对文中问题的理解分析易文去矣去,且理解肤浅,务必引导学生要独立深思,各抒己见,对问题的认识一定要言之有据。
二、说教材1.本文内容、地位、作用。
本文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个昏庸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当众出丑的故事。
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愚蠢虚伪、自欺欺人的丑行。
这个单元的课文体裁多样,有童话诗歌、神话、寓言故事。
都属于文学作品,它们的共同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作家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
想象丰富奇特、引人遐思。
无论是作者扣人心弦的叙述,还是那根本不存在的“美丽的新装”,都将使学生增加阅读兴趣去体悟。
是培养学生积极以人生态度和正确的理想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语言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好教材。
教材选得好,不失童趣又有思想深度,离奇而生动的故事情节更是扣人心弦,适合七年级学生阅读。
2.本课的教学目的A、能力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领会童话的讽刺意义。
(2)、有感情地阅读课文、复述、让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在思维训练中,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表达力。
(3)、了解童话想象夸张是特点,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江西教师招聘面试初中语文说课稿:皇帝的新装
---易公教育资料平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体裁为童话,学生初次学习这种体裁的文章,它是在了解记叙文的基础上采用拟人的方法、将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等人格化。
并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等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教育。
所以这一课既是对记叙文巩固,又进一步学习拟人、夸张等修辞及想象在作品中的实际运用,对培养学生今后阅读童话的能力和想象能力起重要作用,因此本课在本单元及本册教材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位置。
2、教学目标
学生初次接触童话,很有必要了解童话有关知识,同时为了给学生今后的研究提供规律性等方法方面的启示,所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如下目标:
(1)知识掌握目标:掌握字词、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和童话的有关知识,学习通过人物描写、运用恰当的修辞、合理的想象揭示作品主题。
(2)能力培养目标:训练想象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3)品德和心理素质培养目标:注入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的精神养料。
(4)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
3、教学重、难点
为给学生今后写作提供方法方面的启示,确定本节教学重点: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及恰当的修辞、合理的想象突出作品主题。
为将本节所学知识运用到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去。
将学习重点再实际运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确定教学难点为:想象力训练。
二、教材处理
教学重点的完成将依照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及总结受骗人的相同的心理达到揭示作品主题的目的,课后练习穿插进行。
教学难点安排在分析课文后,了解了课文内容及人物性格特征后再安排想象力的训练更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童话作品体裁的特点及时间所限,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字词训练:大屏幕显示,师生合作完成。
此为记忆性学习。
2、快速阅读:理清故事情节,初步感知课文。
3、分组研究学习:依照故事情节发展,结合屏幕图片展示,研究总结不同人物的相同心理,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悟出作者写作目的,同时感受与人合作学习的愉悦,方法由记忆性学习上升到理解性学习。
4、想象:我本着营造机会就放手的原则,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给学生思维活动空间,激励创新欲望,培养创新思维,使学生由理解性学习上升到创造性学习。
四、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
1、思想准备:确认帮助学生成人,培养创新精神思想,按照研究式创新教学法进行教学。
2、心理准备:以积极饱满的情绪上课,有实足的信心。
3、物质条件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
(二)导入
结合学生已熟知的童话故事,采用画面展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等将学生引入童话世界,导入课题。
(三)了解作者及文体
初次接触童话,这一环节的设置意在使学生了解童话有关知识,为今后学习同类体裁文章打下铺垫。
(四)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设计是从课文整体入手,在快速阅读中理解大意,对作品中人物作出初步评价。
(五)学生研究、解决教学重点
在整体感知基础上研究作品中人物的相同点及不同点,理解作品的现实意义,从而提示主题,这也是德育渗透的大好时机。
(六)创设情境、突破教学难点
想象力的训练会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为学生创设了培养创新思维的好机会,也是本节教学重点的实际应用。
(七)反思与小结
这一环节一方面系统地总结本节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表现,以提高学习质量,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
(八)研究性学习
此环节是想象力训练的进一步强化,将口头表达内容形成文字,更具问题的挑战性,是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再提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