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认识地球导学案1(无答案) 湘教版
湘教版七年级上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学案(导学案(3 份)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会用相关数据对比分析描述地球的大小。
3.利用经纬仪和地球仪,比较归纳经纬线、经纬度的划分。
4.利用地球仪和地图判读某地的经纬度,学会用经纬网进行定位。
【学习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线特征,经纬网定位。
2.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定位。
【学习难点】掌握经线纬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活动探究、查阅资料等方法。
新课导入:同学们,《宫》和《步步惊心》电视剧的热播,使“穿越”成为最时尚和最流行的词语,也成为很多人的梦想,你想穿越时空回到古代吗?古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认识地球》第一课时【自主学习】一、地球的形状1.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环球航行。
2.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的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积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千米,赤道周长万千米。
【互动探究】活动提示:1.以小组为单位,先交流基础知识,对疑难点展开讨论,再完成探究问题。
2.组长给每个小组成员按照实际能力,分配1-2道探究题,先自主探究,不能完成的问题通过小组互动解决,最后组长梳理存在的普遍疑难问题,组织讨论。
3.展示探究成果时先由各小组推选1名代表展示,其他组员进行补充,最后得出结论,并对各组的探究学习情况相互做出评价。
活动一:活动一:探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自我突破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请你依次写出1519年~1522年麦哲伦船队航海时所经过的大洋(按顺时针方向)。
麦哲伦的航行能证明什么?(1)麦哲伦船队航海时所经过的大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
(2)麦哲伦船队的航行证明了。
2.小组探究(1)列举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的例子。
①海边看远方行来的航船,先看到,后看到。
②月食现象,看到地球的影子是。
③站得越高,看得越。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新版)湘教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地球的基本认识。在学生层次上,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他们对地球的形状和运动有了初步的了解。然而,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半径和表面积等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和空间想象能力。
在知识方面,学生对地球的运动和形状的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概念混淆不清。此外,学生对地球的半径和表面积等概念的认知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加深理解。
2.计算地球的表面积和半径,并解释如何得出这些数值。
3.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上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4.利用地球的半径和表面积的知识,计算地球上的平均海拔高度。
5.举例说明地球的运动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导航、气象预报等。
示例题型:
1.绘制地球仪,标注地球的形状、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
答案:地球仪是一个模拟地球形状的球体模型,标注地球的形状为不完美的球体,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基本形状和运动,因此本节课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讲解地球的形状、运动等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地球地理知识体系。同时,本节课还会涉及一些新的概念,如地球的半径和表面积等,为学生今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同时,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和指导,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支持和帮助。通过这些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运用,教师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1.1认识地球复习 导学案(无答案)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2.1.1认识地球【复习目标】1.区域认知:通过科学故事、史实材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综合思维:会用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培养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3.人地协调观:会用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培养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重点:认识地球的过程、地球的真实形状难点:地球的真实形状、地球大小的数据步骤一:知识回顾1.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盖天说”→“浑天说”→船队的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
2.地球的真实形状: 、的不规则球体。
1.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绕地球一周,依次经过了哪些大洋?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说明了什么?1.地球表面积约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约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千米。
2.地球的极半径千米,赤道半径千米。
1.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后,制作成地球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2.借助地球仪,可以知道地球的 ,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能直观演示地球与、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形成等自然现象。
3.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是地球的自转轴,也就是。
4.地轴与地球表面有两个交点,叫两极。
是地球的最北端,与其对应的是地球的最南端。
步骤二:知识巩固地球的形状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依次是(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②①③2.(2022株洲改编)随着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已有多名宇航员进入太空。
右图为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天宫”中看到的绝美地球。
在空间站,可根据局部形状推断地球( )A.是巨大的球体B.天圆地方C.围绕太阳公转D.围绕月球公转地球有多大3.俗语说:“坐地日行八万里”,这里的“八万里”指的是( )A.地球平均半径B.地球极半径C.赤道半径D.赤道周长4.人们常说“天衣无缝”,假如真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大约是( )A.4万平方千米B.6 371平方千米C.5.1亿平方千米D.960万平方千米地球仪5.在整理地理学习笔记时,我们可以借助实物地球仪( )A.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B.看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C.精确测量出山地的海拔D.直接读出地球的半径和表面积6.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下列关于地球仪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仪绕着一根旋转轴运动,说明地轴是真实存在的轴B.地球仪上通常用不同的颜色、符号、文字来表示各个地理事物C.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的地球模型D.地球仪的形状与地球的真实形状不完全相同步骤三、讲解提高1.下列说法中,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说法的是( )A.“大洋一号”科考船环球航行成功返回B.电视塔越高,收视范围越大C.“神七”拍摄的地球照片D.日食时,日面上的阴影为圆形2.下列诗句能说明地球形状的是( )A.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D.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3.同学们在课间设想要在地球上做四大工程,你认为理论上正确的是( )A.工程一:沿赤道给地球做一条金腰带,腰带长达4万千米B.工程二:给地球做件全覆盖的冬衣,布料面积只需5.1亿平方米C.工程三:给地球经地心打个隧道,从北京直达南美洲,隧道长达4万千米D.工程四:按真实比例给地球上做地轴,长度达12 756千米在地理活动课上,同学们利用铁丝、乒乓球、胶布和橡皮泥等物品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5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第1课时学案-教学文档

,【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2.能够应用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3.了解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上基本的结构。
【学习重、难点】1.掌握地球的形状与大小;2.纬线的特点。
【导学过程】一、自主预习,认真准备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的不规则球体。
2. 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的过程:①②2.麦哲伦环球航行:1519年9月从 ______ 出发,经过 ______ 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________ 海峡,进入______洋,1521年到达 ________ 群岛,向西穿过 ______ 洋 ,绕过非洲南端的______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完成环球航行。
3.地球的平均半径:________ 千米最大周长约:________ 千米表面积:________ 平方千米4.在地球仪表面,与 ________ 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 ________ 叫纬线圈,________ 是最大的纬线圈,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 ______,到两极缩为一点。
纬线指示_____方向。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完成P17、P19活动任务。
三、当堂练习,检测固学1.下列事实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是 ( )A.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B.麦哲伦环球航行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D.郑和下西洋2. 以下关于地球仪的正确描述是 ( ) A.它是地球的模型 B.它是地球缩小了的模型C.它是用文字和符号来表示的事物D.它能真实的反映地貌3. 麦哲伦环球航行没有经过的大洋是()A、太平洋B、北冰洋C、印度洋D、大西洋4.将下列纬度与其对应的纬度范围和所处半球用直线连起来:A.55°N 低纬度南半球B.69°S 中纬度北半球C.19.5°S 高纬度南半球D.89°N 高纬度北半球5.下列叙述,不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是()A.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 B. 坐地日行八万里C. 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D. 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6. 以下不属于纬线特点的是()A. 所有纬线都是圆圈 B. 所有纬线长度不一定相等C. 所有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D. 所有纬线都指示南北方向7. 赤道的长度约为()。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认识地球》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基本概念、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以及地球的内部结构。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地球,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为后续地理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形状。
b. 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
c. 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2. 能力目标:a. 能够运用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形状进行简单的地理描述。
b. 能够分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对地球日照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c. 能够通过图表等形式展示地球的内部结构。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b.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1. 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形状。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
3. 地球的内部结构。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对地球日照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2. 地球的内部结构的理解和展示。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的认识较为浅显,大多数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的内部结构等知识缺乏了解。
但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和基本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具体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地球的面貌。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教师展示一张地球的图片或地球仪,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3. 学生可以说出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有陆地和海洋等特点。
第二环节:呈现与讲解1. 教师通过多媒体或黑板展示地球的形状,并解释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
-教师可以使用一个橙子或一个篮球来比喻地球的形状,让学生观察并感受。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第一课时教案(新版)湘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第一节 认识地球第一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的教材分析如下: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地球仪的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地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7. 经纬度的表示方法:经度用E表示东经,用W表示西经;纬度用N表示北纬,用S表示南纬。经纬度的数值分别表示地球表面上某点与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的角度。
8.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旋转,自转周期为一天;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公转周期为一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等地理现象。
六、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不完美的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2.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直径约为12742公里,极径约为6357公里。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0,100,000平方公里,平均半径约为6371公里。
3. 地球的结构:地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核心。地壳是最外层,分为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地幔是地球的中层,由岩石组成;核心分为外核和内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地球仪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例如,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找到不同国家的位置,了解它们的地理特征。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认识地球导学案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半径和赤道的周长2.了解经纬线的定义,理解经纬线的特点、经纬度的含义和经纬度的分布,掌握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重点与难点1.经纬线的特点及经纬网地图上的方向的判断。
2.东西半球的划分。
3.东经、西经的判断。
自主合作探究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自主学习】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___ ___、 ______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_________千米,赤道周长约_________千米。
思维延伸:“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指的是地球上的_________位置。
【跟踪练习】1.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A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B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D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2.若地球按1:20000000制成一个地球仪,则地球仪的赤道周长约为()A.40cmB.20 cmC.200 cmD. 400 cm二、地球仪(一)地轴: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
是地球的,也就是地轴。
1.地轴与地球表面有两个交点,叫,表示地球的最北端,与其对应的点叫____ __,表示地球的最__ __端。
【合作探究】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地球仪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__ __时针方向转动;从地球仪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_ ___时针方向转动,(二)纬线与经线[跟踪练习]1.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是 ( ) A .O°纬线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半球 B .本初子午线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半球 C .O°纬线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半球D .20°W 经线和160°E 经线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半球2.一飞行员驾驶飞机向西飞行,在飞行途中方向不变,他能否飞回出发点?( ) A 能 B 不能3.一人从北京出发,向北行进,一直向前,并保持方向不变,他能否回到出发点?( ) A 能 B 不能4.读右面经纬网图,回答:(1)写出A 、B 、E 三点的经纬度: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 (2)A 在B 的______方向,B 在C 的______方向,D 在C 的_____方向。
七年级地理上册2.1认识地球学案1(无答案)湘教版(new)

认识地球集体备课个人空间一、课题:2。
1认识地球2二、学习目标1、运用基本数据,知道地球的大小,形状。
2、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南北极、纬线、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怎样的一颗星球?地球有什么独特之处?2.、什么是地球仪?它对学习地理有什么作用?【合作探究】一、一、地球的形状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⑴“盖天说":⑵浑天说:(汉·张衡)“ , 。
”⑶麦哲伦环球航行:读图2—5,想一想,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绕地球航行一圈,依次经过了哪些大洋?2、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一、二、地球有多大1、地球的表面积约2、地球的半径约3、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三、地球仪(重点)1、用手指拨动地球仪,看看它绕着什么转动?(抢答)2、拿出地球仪独自指出两级,北极,南极,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的位置。
3、两人一组:一位同学拿着地球仪,一位同学看课本理解:①什么是纬线圈?②是最大的纬线圈,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赤道向两级,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③纬线指示什么方向?4、每组组长组织学习:(1)解释什么是纬度,赤道纬度是多少?(2)观察第一幅图,指出北纬和南纬,并观察它们的度数有什么变化?北纬用什么表示?南纬用什么表示?(3)看下面的图,找出为低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 为高纬度地区。
【检测训练】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括号里填注: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赤道。
(2)在图中用红笔画出高、中、低纬度地区的分界线,并标注出相应的度数。
(3)从高、中、低纬度地区的划分看,北京市(39040’N,116020’E)位于纬度地区。
(4)从图中纬度变化可知,纬度自赤道向两极依次(增加、减少)。
从北半球看,纬度自北向南依次是(增加、减少)。
从南半球看,纬度自北向南依次是(增加、减少)。
反思栏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
形状
特征
指示
方向
标度
范围
零度线的确定
度数的变化
规律
划分地球南北半球的界限
最长的纬线
学习整理熟读记忆
学习中我的不解:
反馈练习
1、麦哲伦环球航行没有经过的大洋是()
A、太平洋B、北冰洋C、印度洋D、大西洋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A、6357千米B、6378千米C、6371千米D、4万千米
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______________不规则球体。()
4、地球有多大。
提问:1、5.1亿平方千米是多大?中国的面积有多大?相当于多少个中国?
2、世界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43米,地球的平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径是珠峰的多少倍?
3、同学们计算一下,若一个同学每天上学和放学所走的路程为2千米,他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绕赤道一周?
过渡: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需要了解地球。但如果要掌握地球的全貌将会很难,太抽象,怎么办?解决的方法就是把地球按比例缩小后,制成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再通过地球仪去了解它的全貌,就方便多了。
学习任务二:认识地球仪。
1、利用地球仪,找到北极、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找到地球旋转的假想轴——地轴。
地球赤道周长是千米。
3、去看看地球仪,你认识这些地理事物吗?地轴、两极、赤道、经纬线、经纬度,相信好学的你一定能找到它们的特点。
.学习任务一:认识地球的形状,知道地球有多大
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地表面积
1、在古代,关于地球的传说存在着"_______"与"_______"的假说。
学习任务三、认识纬线。
读P16-17教材,完成以下内容。
1、在地球的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______,纬线指示_____。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________,到两极缩为____。赤道以北称_____以南称_______。
2、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限为______,中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为____
地球仪是人们据地球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_________,穿过地球内部地心的假想的轴是________。
2、读P16图2-6完成①P16活动题1思考:赤道到南北两极的距离相等吗?
3、完成P16的活动题3,在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_______转动,在南极上空看,地球是按________转动。
3、将下列各地其所处的纬度用线连接
A低纬度:南半球55°N
B中纬度:北半球、69°S
C高纬度:南半球、19.5°S
D高纬度:北半球、89°N
4、下列叙述,不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是()
A、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B、坐地日行八万里
C、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D、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学教反思:
认识地球
学习目标
1、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记住地球的一些基本数据
2、掌握纬线的特点。
学习重点、难点
知道地球的形状,并能在地球仪上准确找出高中低纬和东西半球界线。
我来完成
自主学习
1、通过你对地球形状的了解,解释“浑天说”和“盖天说”,那么地球究竟是什么形状呢?
2、地球有多大?地球表面积是平方千米。
地球平均半径是千米。
2、读图2-4回答:麦哲伦环球航行从______出发,经过______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________海峡,进入______洋,1521年到达________群岛,向西穿过______洋,绕过非洲南端的______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完成环球航行。(学生举例地球是个球体。)
3、读P15的阅读,认识到地球的真实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