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合集下载
第2章 古典贸易理论

商主义政策,主张经济自由和重视农业的思想,(对农
业的过分重视和对商业的轻视)从而形成了重农学派,
创始人是弗朗斯· 魁奈(Francois Quesnay,1694-1774)
核心思想:主张自由经济,包括自由贸易。
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和哲学家大卫· 休 谟的货币-价格流转机制
意大利(贸易顺差) 对
2)只提出了国际分工的一个重要依据--成本和自然条
件的相对优势,而未能揭示出国际分工的其他重要原因 (生产力水平、科技进步与社会文明)等的作用;
3)认为国际贸易的主要目的是互通有无和发挥
比较优势。而现代各个国家从事国际贸易已具 有多重的目标函数;
4)诸多严格的假设条件远离实际经济世界;
毫无疑问,亚当•斯密地域分工学说的产生,对 当时在欧洲流行的重商主义学说提出了挑战, 因而,为走向自由竞争阶段的资本主义国家的 自由贸易政策出台奠定了理论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已 经开始考虑斯密理论分支之间的联系和不可分 割性,认为理论界需要重新审视《国富论》, 重构亚当•斯密“地域分工”和贸易学说。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29-30页。)
可见,绝对优势是由生产成本来衡量的:如果一国某
种产品的生产成本绝对低于自己的贸易伙伴国,那么, 该国就具有生产这种产品的绝对优势。 国际贸易的模
式为:各国集中生产并出口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因为当国内产业为世界市场生产时,就会克服国内市场 容量小对分工的限制,使生产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 而专门生产大量产品的国家,通过改进生产技术,降 低生产成本,就必然会在这些产品的生产中取得自我 强化的绝对优势。这种自我强化的绝对优势来源,就 是技术创新。 因此,对外贸易能够使国内产业更大程度利用分工,获 得动态递增报酬。所以,对绝对成本检验的规模报酬 不变的假定也不符合斯密专业化分工原理。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分工前两国等量劳动生产两种产品的数量
国家 A B
X产品 1 1
Y产品 1.5
2
比较优势?
国际交换比例与两国获利
X︰Y
A国获利
1︰1.5
0
1︰1.6
0.1单位Y
1︰1.7
0.2单位Y
1︰1.8
0.3单位Y
1︰1.9
0.4单位Y
1︰2.0
0.5单位Y
1︰1.5为A国的国内交换比例(X︰Y) 1︰2.0为B国的国内交换比例(X︰Y)
评价: 没有解释劳动生产率和国家间比较优势的内在关系; 不能解释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如资本)获利的影 响; 一些严格的限制条件制约了它的有效性。
二、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方程
约翰·穆勒(John Stuan Mill): 贸易条件:贸易利益的分配中双方各占
多少。两国交换比例的上下限:解释双方 获利的范围。 相互需求强度解释国际交换比例的变动。
LA LAX LYA
X aX
Y aY
LA
bY LB B′
EB
aY L A A′
O
EA B
bX LB
A
aX LA X
第二节 李嘉图模型
三、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图示
(二)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PA PXA / PYA aY / aX PB PXB / PYB bY / bX
PA PB
bY LB B′
0.1单位Y
1︰2.0
0.5单位Y
0
1︰2.1
0.6单位Y
不愿意交易
国际交换比例越接近本国国内交换比例,本国所得的利益越少; 反之,越接近对方国家国内交换比例,本国所得的利益越多。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a LX / a LY ,那么,在充分就业情况下,增加一单位 X 的生产就需要放弃 a LX / a LY 的 Y, a LX / a LY 就是 X 的机会成本。
如果下列条件成立:
a LX bLX < a LY bLY
则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国相对于 B 国在 X 部门具有比较优势。 上述条件成立必然意味着下列条件的成立。
产品或部门 X
A国 LA X a LX
A LY a LY
B国 LB X bLX
B LY bLY
Y
上述表达式中, a LX 、 a LY 、 bLX 、 bLY 均为正的常数,分别表示 A、B 两国的 X 部门 和 Y 部门的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劳动投入量, 它们的倒数则就是劳动生产率;LX 、LY 、LX 、
表 2—2(b) 两国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量 X 的劳动投入量 Y 的劳动投入量 A 3 6 表 2—3(a) 两国的劳动生产率 X 的劳动生产率 Y 的劳动生产率 A 1/3 1/6 表 2—3(b) 两国的劳动生产率 X 的劳动生产率 Y 的劳动生产率 A 1/3 1/6 B 1/12 1/8 B 1/12 1/4 B 12 8
第一节
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
在经济思想史上,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被尊为古典经济学派的创 始人。他的思想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国际贸易领域也不例外。亚当·斯密对 于国际贸易学说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亚当·斯密有力地抨击了重商主义,主张自由经济,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在十五世纪初到十八世纪中叶,重商主义在经济学发展史上占据着主导地位。重商主 义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在当时,货币主要是一些贵重金属,如金、银。所以重商主 义强调国库和王室成员所拥有的贵重金属的多寡是衡量国家是否繁荣昌盛的最重要标志 (正 因为如此,历史上,重商主义有时又被称为“重金主义” ) 。所以,他们为政府开具的调节经 济的处方是取消进口,因为进口会导致本国贵重金属的流失,同时鼓励出口,因为出口会导 致贵重金属的流入。 这一观点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商业资本家对货币或贵重金属的认 识。 亚当·斯密在其 1776 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对重商主义 的思想进行了深刻比判, 他指出衡量一国财富的不是其所拥有的贵重金属的多少, 而是这些 贵重金属所能购买的商品数量。 一国拥有的贵重金属再多, 但如果可供消费的商品的数量和 种类少得可怜,那么该国的实际生活水平不会高。可供消费的商品增加,才意味着一国财富 的增加。怎样才能增加一国的财富?亚当·斯密认为扩大生产才能提高本国的生活水平,而 生产的扩大最根本的动力是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取决于社会分工- -专业化的不断深化,简而言之,财富增加依赖于劳动分工,这就是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 学说的基本思想。 亚当·斯密进一步将其学说应用于国际贸易,认为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可以使每个国家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古典贸易理论起源于亚当· 斯密,后经李嘉图和 穆勒的发展和补充,日趋完善。亚当· 斯密从各国生 产成本的绝对差异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基础,李嘉 图则更进一步,从更一般的意义上,论证了各国依据 劳动成本的相对差异(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国 际贸易,可以改善各自的福利。古典贸易理论,从本 质上讲,是从生产技术差异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 的起因与影响的。只不过,在古典生产函数中,劳动 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因此,生产技术差异就具体化为 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劳动生产率差异 就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起因。
中国和美国的劳动生产率
大米(人均产量) 1.0 0.8 小麦(人均产量) 0.5 1.0
中国 美国
大米(人均产量)
中国 美国 1.0 1.2
小麦(人均产量)
0.5 1.0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 李嘉图(David
Ricardo 1772--1823) 作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要人物,李嘉图与 斯密一样,主张自由贸易,认为每个人在自 由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有利于 整个社会。
产品相对劳动生产率 不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或两种不同产
品的人均产量之比
产品A的相对 产品A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 劳动生产率 = ———————————————— (相对于产品B) 产品B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
中美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大米/小麦 小麦/大米
中国
2
0.5
美国
0.8
1.25
(一)斯密的自由贸易思想
1、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是实现自由放任原则
的主要内容; 2、通过对国家和家庭进行对比来描述国际贸 易的必要性; 3、强调分工的重要性。 4、在国际贸易中,不仅出口带来利益,进口 也同样给一国带来好处。
中国和美国的劳动生产率
大米(人均产量) 1.0 0.8 小麦(人均产量) 0.5 1.0
中国 美国
大米(人均产量)
中国 美国 1.0 1.2
小麦(人均产量)
0.5 1.0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 李嘉图(David
Ricardo 1772--1823) 作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要人物,李嘉图与 斯密一样,主张自由贸易,认为每个人在自 由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有利于 整个社会。
产品相对劳动生产率 不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或两种不同产
品的人均产量之比
产品A的相对 产品A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 劳动生产率 = ———————————————— (相对于产品B) 产品B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
中美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大米/小麦 小麦/大米
中国
2
0.5
美国
0.8
1.25
(一)斯密的自由贸易思想
1、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是实现自由放任原则
的主要内容; 2、通过对国家和家庭进行对比来描述国际贸 易的必要性; 3、强调分工的重要性。 4、在国际贸易中,不仅出口带来利益,进口 也同样给一国带来好处。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贡献: 1、第一次从生产领域阐述了国际贸易的原因, 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可以提高劳动生 产率的规律; 2、指出国际贸易不是一种“零和”而是一种 “双赢”的游戏。 局限:解释不了在各个生产领域均处于劣势的 发展中国家或落后贫穷国家参与国际贸易并从 中获利的现象。
三、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说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曾说过:“经 济学中最优美的理论是比较优势”。 迈克尔•乔丹应该自己修剪草坪吗?比如说乔丹 能用两小时修剪完草坪,在这同样的2小时中, 他能拍一部运动服装的电视商业广告并赚到2 万美元。与他相比,住在他隔壁的小姑娘凯丽 能用3小时修剪完乔丹家的草坪,在同样的3小 时中,她可以在麦当劳工作并赚30美元。
比较优势理论是1817年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集 大成者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在其《政 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的。 背景: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但 政权仍掌握在地主阶级手中。于是,在工业资 产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发生了激烈的斗争。除 了政权的争夺外,经济方面的斗争主要表现在 《谷物法》存废问题的争论上。1815年,英国 通过了一项贸易保护主义的法律《谷物法》, 根据这项法律,当国内谷物价格高于80先令1 夸特时,禁止外国谷物输入。在地主阶级力图 保存《谷物法》的同时,工业资产阶级强烈要 求废除《谷物法》。就在英国资产阶级迫切需 要从理论上论证谷物自由贸易优越性的情况下,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应运而生。
例证:比较优势
国家 毛呢 酒 英国 40 60
(人/天)
国家 毛呢 酒 葡萄 20 牙 10
毛呢的相对生产成本:英国为0.67(40/60) 葡萄牙为2(20/10) 酒的相对生产成本:英国为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60/40)葡萄 牙为0.5(10/20)
三、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说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曾说过:“经 济学中最优美的理论是比较优势”。 迈克尔•乔丹应该自己修剪草坪吗?比如说乔丹 能用两小时修剪完草坪,在这同样的2小时中, 他能拍一部运动服装的电视商业广告并赚到2 万美元。与他相比,住在他隔壁的小姑娘凯丽 能用3小时修剪完乔丹家的草坪,在同样的3小 时中,她可以在麦当劳工作并赚30美元。
比较优势理论是1817年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集 大成者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在其《政 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的。 背景: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但 政权仍掌握在地主阶级手中。于是,在工业资 产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发生了激烈的斗争。除 了政权的争夺外,经济方面的斗争主要表现在 《谷物法》存废问题的争论上。1815年,英国 通过了一项贸易保护主义的法律《谷物法》, 根据这项法律,当国内谷物价格高于80先令1 夸特时,禁止外国谷物输入。在地主阶级力图 保存《谷物法》的同时,工业资产阶级强烈要 求废除《谷物法》。就在英国资产阶级迫切需 要从理论上论证谷物自由贸易优越性的情况下,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应运而生。
例证:比较优势
国家 毛呢 酒 英国 40 60
(人/天)
国家 毛呢 酒 葡萄 20 牙 10
毛呢的相对生产成本:英国为0.67(40/60) 葡萄牙为2(20/10) 酒的相对生产成本:英国为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60/40)葡萄 牙为0.5(10/20)
国际经济学课件:第2章 古典贸易理论

15
第二节 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
▪ 一、模型基本假设 ▪ 李嘉图模型的假设:
(1)生产素只有劳动一种; (2)劳动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 (3)劳动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不能流 动; (4)规模报酬不变; (5)商品和劳动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6)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它交易费用。 (7)两国的生产函数不相同; (8)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 另外,我们仍然以两个国家和两种产品为考察对象,有 时为了方便起见,我们称这一模型为2×2×1模型(两个 国家、两种产品、一种要素)。
图2-3
图2-4
由图2-3和2-4可知国际均衡相对价格为 pw ,
位于 pa 和 pb 之间。
31
(四)贸易后的一般均衡 ▪ 如下图所示:贸易后A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和出口X,
进口Y;B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和出口Y,进口X。
图2-5
32
(五)贸易利益
▪ 从贸易前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移动来判定:贸易后 社会无差异曲线均向上移动,因此,贸易改善了两 国福利水平;
38
是国际比价要处于封闭条件下两国国内价格之间; (4) 贸易利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口商品比封闭条件下更便
宜,二是出口商品比在封闭条件下的价格贵。 13
▪ 4.绝对利益论的特点和局限性 (1)亚当•斯密有力地抨击了重商主义,主张
自由经济,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这一概念,来
一个国家范围内可以自由流动; (4) 两个国家的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5) 当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
机会成本不变;
▪ (6) 不存在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 ,而且产品在各国之 间可以自由流动; (7) 生产和交换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
第二节 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
▪ 一、模型基本假设 ▪ 李嘉图模型的假设:
(1)生产素只有劳动一种; (2)劳动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 (3)劳动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不能流 动; (4)规模报酬不变; (5)商品和劳动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6)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它交易费用。 (7)两国的生产函数不相同; (8)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 另外,我们仍然以两个国家和两种产品为考察对象,有 时为了方便起见,我们称这一模型为2×2×1模型(两个 国家、两种产品、一种要素)。
图2-3
图2-4
由图2-3和2-4可知国际均衡相对价格为 pw ,
位于 pa 和 pb 之间。
31
(四)贸易后的一般均衡 ▪ 如下图所示:贸易后A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和出口X,
进口Y;B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和出口Y,进口X。
图2-5
32
(五)贸易利益
▪ 从贸易前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移动来判定:贸易后 社会无差异曲线均向上移动,因此,贸易改善了两 国福利水平;
38
是国际比价要处于封闭条件下两国国内价格之间; (4) 贸易利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口商品比封闭条件下更便
宜,二是出口商品比在封闭条件下的价格贵。 13
▪ 4.绝对利益论的特点和局限性 (1)亚当•斯密有力地抨击了重商主义,主张
自由经济,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这一概念,来
一个国家范围内可以自由流动; (4) 两个国家的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5) 当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
机会成本不变;
▪ (6) 不存在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 ,而且产品在各国之 间可以自由流动; (7) 生产和交换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 根据以上假设,我们可以得到下图:
T I1
Y
开放经济条
件下的均衡
A
C
I0 封闭经济条
Z
件下的均衡
E QY
X
O
QX
J
P
图2-1
• 封闭经济下的均衡
– 本国的生产均衡点在E点,在该点Px/PY=Lx/LY, 即MRT 与MRS正好相等,因此作为社会福利象征的无差异曲 线I0也就必然在此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整个经济处 在其资源条件所许可的帕雷托最优状态。
表2-2
英国
葡萄牙
世界生产净变化
毛呢
+2
-1
+1
酒
-1
+2
+1
• 假定国际贸易的交换比例为1:1,即1单位毛呢交换1单位 酒。那么在国际市场上,英国可用1单位毛呢换回1单位酒, 有0.5单位酒的获利或节约本国10小时劳动;同样葡萄牙 通过国际贸易用1单位酒从英国换回1单位毛呢,在国内则 要用2单位酒换回1单位毛呢,所以葡萄牙也有获利。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本章简介
•关于国际贸易发生的Fra bibliotek因与影响,最早是由
英国古典学派经济学家在劳动价值学说基础上,
从生产成本方面提出的,其包括绝对优势
(absolute advantage)与比较优势学说
(comparative advantage)。这又被人们称为
古典贸易理论。从本质上讲,古典贸易理论是从
例题
• 假定英国和葡萄牙两国在国际贸易前,都同时生 产酒和毛呢两种产品,并都只使用一种投入要 素——劳动,但生产技术有差异,见表2-1。
表2-1 国家
毛呢(X)
2古典贸易理论

Qj L
(2)生产成本(生产1单位产品需要的要素投入 量):
L aLj Q j
10
亚当主张实行自由贸易,认为自由贸易能促进 生产的发展和产量的增加,消费也增加。
从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出发,认为一国生产商 品的成本绝对低,即具有了绝对利益的优势,该 商品就可以出口,反之就该进口。
国际分工原则:趋利避害
(William Stafford,1554—1612)——守财
奴。晚期重商主义以“贸易差额论”为中 心,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曼(Thomas
Mun,1571—1641)——贸易顺差(1630年)。
2
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态,是衡量国家富裕程 度的唯一标准。在一国范围内这种财富不会增 加,因为在一国范围内,一些人之所得就是另 一些人之所失。因此一国要使财富的绝对量增 加,必须进行国际贸易,并且要在这种对外贸 易中保持出口大于进口。为此国家必须进行干 预。
20
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严 格的假设基础之上的,该理论坚持劳动价值论, 认为劳动是惟一的生产要素,并且在一国之内, 所有劳动力都是同质的,即所有的劳动都具有 相同的劳动生产率。而事实上,劳动既不是惟 一的生产要素,也不是以固定比率投入所有商 品的生产过程。由于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这 些缺陷,哈伯勒于1936年用机会成本理论解 释了比较优势原理。用机会成本理论解释比较 优势原理,有时也被称作比较成本原理。
者具有完全相同的替代性。如果在加纳生产另
外每一单位的可可必需放弃生产0.75单位大米,
这就是不变机会成本 。
23
加纳 韩国
可可的机会成本
0.75单位大米 2单位大米
大米的机会成本
1.333单位可可 0.5单位可可
(2)生产成本(生产1单位产品需要的要素投入 量):
L aLj Q j
10
亚当主张实行自由贸易,认为自由贸易能促进 生产的发展和产量的增加,消费也增加。
从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出发,认为一国生产商 品的成本绝对低,即具有了绝对利益的优势,该 商品就可以出口,反之就该进口。
国际分工原则:趋利避害
(William Stafford,1554—1612)——守财
奴。晚期重商主义以“贸易差额论”为中 心,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曼(Thomas
Mun,1571—1641)——贸易顺差(1630年)。
2
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态,是衡量国家富裕程 度的唯一标准。在一国范围内这种财富不会增 加,因为在一国范围内,一些人之所得就是另 一些人之所失。因此一国要使财富的绝对量增 加,必须进行国际贸易,并且要在这种对外贸 易中保持出口大于进口。为此国家必须进行干 预。
20
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严 格的假设基础之上的,该理论坚持劳动价值论, 认为劳动是惟一的生产要素,并且在一国之内, 所有劳动力都是同质的,即所有的劳动都具有 相同的劳动生产率。而事实上,劳动既不是惟 一的生产要素,也不是以固定比率投入所有商 品的生产过程。由于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这 些缺陷,哈伯勒于1936年用机会成本理论解 释了比较优势原理。用机会成本理论解释比较 优势原理,有时也被称作比较成本原理。
者具有完全相同的替代性。如果在加纳生产另
外每一单位的可可必需放弃生产0.75单位大米,
这就是不变机会成本 。
23
加纳 韩国
可可的机会成本
0.75单位大米 2单位大米
大米的机会成本
1.333单位可可 0.5单位可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③、重农学派 时代和国家:17世纪下半期、法国 先驱者:P.Boisguillebert 创始人:Francois Quesnay AR.J.Turgot 核心思想:自由经济 思想基础:自然秩序
4
◆2、Adam Smith及其经典之作
1723-1790, 经济学之父。 1776年出版《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斯密3岁父亲去世(一说出世前父亲去 世),与母相依为命,终身未娶。 传记: “他的舅舅幸运地为世界挽救了 一个天才,正是这样一个天才创造了经济 学;否则这个社会将多了一名算命先生, 少了一个经济学家”。
14
举例பைடு நூலகம்明
①生产可能性:2×2×1 且资源都为100
大米 中国 100
小麦 50
美国
80
100
用劳动生产率衡量V=Q/L
中国: 美国:
VR=1,V W=o.5
VR=o.8,V W= 1
15
用生产成本衡量 a=L/Q
1 中国:aR= ,aW=2 美国:
aR= ,aW= 1.25 1
16
2
▲系统研究出现在重商主义经济学时代
②、重商主义(Mercantilism):
产生时代-15、18世纪。 时代背景-资本原始积累、黄金渴望 主要观点-早期(15-16世纪中叶 晚期(16世纪下半期-18世纪) 共同点: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货币多寡是衡 量一国财富的标准;奖出限入 不同点:处理时间、区域范围不同 ■货币平衡论 ■贸易平衡论 晚期代表人物:晚期的Thomas Mun
19
交换结果(1:1)(在两国劳动总投入不变情况下)
国别
中国 美国
大米 50
小麦
50(多25)
50(比贸易前多10) 50
20
在封闭经济中,各国的生产量也 是各国的消费量。
开放后,两国都比贸易前增加了 消费,都达到了封闭经济条件下即自 给自足时不能达到的消费水平,这就 是贸易所得。
21
5、绝对优势理论简单评述
24
David Ricardo (1772-1823)
David Ricardo's genius Was illustrated in the practical world of affairs as well as in the realm of ideas. Disinherited by his wealthy Jewish father for marrying a Quakeress at the age of twenty-one , Ricardo and his bride became Unitarians, which at the time was viewed as a radical sect.
②贸易格局的产生
同种产品价格存在差别,就可能会使某 些人从事贸易而套取利润。 第一个聪明的美国人会运出小麦卖到中国 第一个聪明的中国人会运出大米卖到美国 ③专业化的分工格局 由于 aW美 aW中 所以美国完全专业化 生产小麦,把所有劳动要素资源都配置到小 麦生产中去,不生产大米。 R中 aR美 中国 a 不生产小麦,只生产大米。
9
10
◆关于《国富论》
1902年由严复首次翻译为《原富》,使其传 入中国,为介绍新思想而译。1930年,王亚 南、郭大力的译本初为《国富论》,后名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972年), “只是要作为翻译资本论的准备,为宣传马 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做准备”而译的。 现在谈这本书一是了解它;二是显示这本书 在影响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5
Adam Smith
Adam smith was the founder of economics as a distinct field of study, He wrote only one book on the subject –The Wealth of Nations, published in 1776. Smith was 53 years old at the time, His friend David Hume found the book such hard going that he doubted many people would read it, But Hume was wrong- people have been reading it for more than 200 years now.
25
Ricardo successfully pursued a business career as stockjobber and then as loan contractor, and when he was forty-two, his accumulated wealth permitted him to retire from business. Bored with the idle life, he turned his attention to politics and intellectual pursuits. After a hesitant beginning as a writer on economic subjects, Ricardo etched his name on the pages of history by publishing a treatise ,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
8
Much of the discipline of economics as it has developed over two centuries consist of elaboration of ideas found in smith’s work, The idea of the “invisible hand” of market incentives that channels people’s efforts in directions that are beneficial to their neighbors remains one of the most durable of Smith’s contributions
12
3、绝对优势
定义:一个国家生产1单位商品所使用的资源
少于另一个国家同类商品的生产。 衡量方法两种: A、劳动生产率 V=Q/L A国在该产品就有绝对优势
VRA VRB
B、生产成本
a=L/Q
B国在该产品上有绝对优势
aA aB
注意:劳动生产率与生产成本互为倒数。
13
◆4、绝对优势贸易模型
17
④分工后(专业化生产,总产量增加)
大米 小麦
中国
美国
100
100
W
100
R
100
18
⑤ 价格变化与结构调整 由于贸易的开展会提高美国小麦的价格,美 国人会把越来越多的劳动投入到小麦生产中 去,因为生产小麦并且出口可以获得更大利 益。中国对生产和出口大米也如此。 ⑥贸易条件与收益分配 0.5<大米的国际价格<1.25 0.8< 小麦的国际价格<2 国际贸易条件即国际市场均衡价格只要处 于两国贸易开放的国内市场价格之间,就 可以保证贸易双方都可以获得利益,因此 贸易双方互惠互利的。
第二章
第一节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第二节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第三节 多个国家或多种产品贸易模型
1
第一节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Absolute Advantage Theory 1、Adam Smith之前的贸易思想 ①、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
■国际贸易思想的起源追溯--古罗马古希腊 ■最早的分工说提出人:古希腊思想家 Plato ■宗教神学 Libannius(公元前4世纪) Thomas Aquinas(1225-1274)
开创性
解释产生贸易部分原因,首次论证分工 和交换可“双赢”而不是“零和游戏”。 局限性 世界上有192个独立国家,有些发展中 国家什么绝对优势都没有,如此理论, 它们就不能参与国际贸易;如果参与能 否获利?这些国家获利的源泉在哪里?
22
第二节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基本假设
▲供给方面:2×2×1模型,投入的边际产量是 固定的,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 需求方面 :收入预算约束,消费受制于收入, 不能借钱借债消费;
▲ 贸易方面 :没有运输成本和其它交易费用, 进出口贸易值相等,即贸易是平衡的,生产要 素在一国内是自由流动的,但国际间不能自由 流动; ▲市场结构:自由竞争。
11
◆斯密的自由贸易思想
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是实现自由放任原
则的主要内容。 《国富论》中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首 先阐明的是各国为什么需要从事国际贸 易,通过国家与家庭进行对比来描述国 际贸易的必要性。 什么叫优势?在竞争中处于优势,指生 产者的成本相对比较低。最为重要的是, 在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源少于其它同类产 品的生产者。
李嘉图这个人
李嘉图的贸易思想 比较优势贸易模型
23
1、 David Ricardo
1772-1823 英国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
大成者。 27岁时第一次接触经济学,Smith的著作 《国富论》激励了家资百万的股票经纪人 成为一名经济学家 。他是17个孩子中的 老三,14岁时被他父亲雇用在自己所开股 票交易所工作,所以,“他所受到的正规 教育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所受到的最贫 乏的教育”。21岁与家庭决裂,40岁离开 商界,1817年出版了的主要代表作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
③、重农学派 时代和国家:17世纪下半期、法国 先驱者:P.Boisguillebert 创始人:Francois Quesnay AR.J.Turgot 核心思想:自由经济 思想基础:自然秩序
4
◆2、Adam Smith及其经典之作
1723-1790, 经济学之父。 1776年出版《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斯密3岁父亲去世(一说出世前父亲去 世),与母相依为命,终身未娶。 传记: “他的舅舅幸运地为世界挽救了 一个天才,正是这样一个天才创造了经济 学;否则这个社会将多了一名算命先生, 少了一个经济学家”。
14
举例பைடு நூலகம்明
①生产可能性:2×2×1 且资源都为100
大米 中国 100
小麦 50
美国
80
100
用劳动生产率衡量V=Q/L
中国: 美国:
VR=1,V W=o.5
VR=o.8,V W= 1
15
用生产成本衡量 a=L/Q
1 中国:aR= ,aW=2 美国:
aR= ,aW= 1.25 1
16
2
▲系统研究出现在重商主义经济学时代
②、重商主义(Mercantilism):
产生时代-15、18世纪。 时代背景-资本原始积累、黄金渴望 主要观点-早期(15-16世纪中叶 晚期(16世纪下半期-18世纪) 共同点: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货币多寡是衡 量一国财富的标准;奖出限入 不同点:处理时间、区域范围不同 ■货币平衡论 ■贸易平衡论 晚期代表人物:晚期的Thomas Mun
19
交换结果(1:1)(在两国劳动总投入不变情况下)
国别
中国 美国
大米 50
小麦
50(多25)
50(比贸易前多10) 50
20
在封闭经济中,各国的生产量也 是各国的消费量。
开放后,两国都比贸易前增加了 消费,都达到了封闭经济条件下即自 给自足时不能达到的消费水平,这就 是贸易所得。
21
5、绝对优势理论简单评述
24
David Ricardo (1772-1823)
David Ricardo's genius Was illustrated in the practical world of affairs as well as in the realm of ideas. Disinherited by his wealthy Jewish father for marrying a Quakeress at the age of twenty-one , Ricardo and his bride became Unitarians, which at the time was viewed as a radical sect.
②贸易格局的产生
同种产品价格存在差别,就可能会使某 些人从事贸易而套取利润。 第一个聪明的美国人会运出小麦卖到中国 第一个聪明的中国人会运出大米卖到美国 ③专业化的分工格局 由于 aW美 aW中 所以美国完全专业化 生产小麦,把所有劳动要素资源都配置到小 麦生产中去,不生产大米。 R中 aR美 中国 a 不生产小麦,只生产大米。
9
10
◆关于《国富论》
1902年由严复首次翻译为《原富》,使其传 入中国,为介绍新思想而译。1930年,王亚 南、郭大力的译本初为《国富论》,后名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972年), “只是要作为翻译资本论的准备,为宣传马 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做准备”而译的。 现在谈这本书一是了解它;二是显示这本书 在影响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5
Adam Smith
Adam smith was the founder of economics as a distinct field of study, He wrote only one book on the subject –The Wealth of Nations, published in 1776. Smith was 53 years old at the time, His friend David Hume found the book such hard going that he doubted many people would read it, But Hume was wrong- people have been reading it for more than 200 years now.
25
Ricardo successfully pursued a business career as stockjobber and then as loan contractor, and when he was forty-two, his accumulated wealth permitted him to retire from business. Bored with the idle life, he turned his attention to politics and intellectual pursuits. After a hesitant beginning as a writer on economic subjects, Ricardo etched his name on the pages of history by publishing a treatise ,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
8
Much of the discipline of economics as it has developed over two centuries consist of elaboration of ideas found in smith’s work, The idea of the “invisible hand” of market incentives that channels people’s efforts in directions that are beneficial to their neighbors remains one of the most durable of Smith’s contributions
12
3、绝对优势
定义:一个国家生产1单位商品所使用的资源
少于另一个国家同类商品的生产。 衡量方法两种: A、劳动生产率 V=Q/L A国在该产品就有绝对优势
VRA VRB
B、生产成本
a=L/Q
B国在该产品上有绝对优势
aA aB
注意:劳动生产率与生产成本互为倒数。
13
◆4、绝对优势贸易模型
17
④分工后(专业化生产,总产量增加)
大米 小麦
中国
美国
100
100
W
100
R
100
18
⑤ 价格变化与结构调整 由于贸易的开展会提高美国小麦的价格,美 国人会把越来越多的劳动投入到小麦生产中 去,因为生产小麦并且出口可以获得更大利 益。中国对生产和出口大米也如此。 ⑥贸易条件与收益分配 0.5<大米的国际价格<1.25 0.8< 小麦的国际价格<2 国际贸易条件即国际市场均衡价格只要处 于两国贸易开放的国内市场价格之间,就 可以保证贸易双方都可以获得利益,因此 贸易双方互惠互利的。
第二章
第一节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第二节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第三节 多个国家或多种产品贸易模型
1
第一节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Absolute Advantage Theory 1、Adam Smith之前的贸易思想 ①、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
■国际贸易思想的起源追溯--古罗马古希腊 ■最早的分工说提出人:古希腊思想家 Plato ■宗教神学 Libannius(公元前4世纪) Thomas Aquinas(1225-1274)
开创性
解释产生贸易部分原因,首次论证分工 和交换可“双赢”而不是“零和游戏”。 局限性 世界上有192个独立国家,有些发展中 国家什么绝对优势都没有,如此理论, 它们就不能参与国际贸易;如果参与能 否获利?这些国家获利的源泉在哪里?
22
第二节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基本假设
▲供给方面:2×2×1模型,投入的边际产量是 固定的,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 需求方面 :收入预算约束,消费受制于收入, 不能借钱借债消费;
▲ 贸易方面 :没有运输成本和其它交易费用, 进出口贸易值相等,即贸易是平衡的,生产要 素在一国内是自由流动的,但国际间不能自由 流动; ▲市场结构:自由竞争。
11
◆斯密的自由贸易思想
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是实现自由放任原
则的主要内容。 《国富论》中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首 先阐明的是各国为什么需要从事国际贸 易,通过国家与家庭进行对比来描述国 际贸易的必要性。 什么叫优势?在竞争中处于优势,指生 产者的成本相对比较低。最为重要的是, 在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源少于其它同类产 品的生产者。
李嘉图这个人
李嘉图的贸易思想 比较优势贸易模型
23
1、 David Ricardo
1772-1823 英国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
大成者。 27岁时第一次接触经济学,Smith的著作 《国富论》激励了家资百万的股票经纪人 成为一名经济学家 。他是17个孩子中的 老三,14岁时被他父亲雇用在自己所开股 票交易所工作,所以,“他所受到的正规 教育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所受到的最贫 乏的教育”。21岁与家庭决裂,40岁离开 商界,1817年出版了的主要代表作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