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
02《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15
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2)
见教材P24页例子 页例子 见教材
国际贸易的发生是以两国相对价格存在差异为先决条 件的,即国际贸易是建立在相对价格差异基础上的。 由于A国在封闭条件下X商品的相对价格低于B国X商品 的相对价格,因此,我们称A国在X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Comparative advantage),在Y商品上处于比较劣势 (Comparative disadvantage);同样的道理,B国则在Y 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在X商品上处于比较劣势。 从这个意义上讲,两国之间的贸易方向取决于比较优 势,即每个国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处 于比较劣势的商品。 End16
End 5
四、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方法(1)
国际贸易理论采用实证分析( 国际贸易理论采用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 ) 和规范分析( 和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两种。 )两种。 前者主要针对某一与国际贸易有关的现象,提 供理论分析框架,旨在解释诸如国际贸易发生的 原因、贸易形态的决定、贸易政策措施对国内经 济活动(如价格、生产;消费;收入分配)的影 响等问题; 后者则就某一与贸易有关的现象进行价值判断, 即说明其好坏,如就一国贸易政策的制定(是采 用自由贸易还是应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提出依据。
End21
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起因
一、一个没有贸易的假想的世界
这里仍然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如果两个国家在封闭条件 下,相对价格完全一致,那么,即使允许商品在两国之间自由流动, 贸易也不会发生。 根据上面的讨论,我们引入以下5个条件: 1、 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 2、 两国的相对要素禀赋相同 3、 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 4、 规模收益不变 5、 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并且不存在 外部经济性 上述5个条件保证了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完全相同,因 此,在这些条件下国际贸易是不可能发生的。
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重商主义理论 (mercantilism)
一、产生的背景
15世纪以后,西欧封建经济瓦解,兴起拜金主义思潮, 认为货币是财富的代表、是国家富强的象征. 15世纪--17世纪上半叶
二、实质
所重的“商”是对外经商 重商主义学说实质上是关于对外贸易的理论观点和政策 主张
一、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
思考: 如果两国间交换比例为毛呢:棉布=1:1.5,英国
是否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低于该比例呢? 如果两国间的交换比例为毛呢:棉布= 1:2,德国 是否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高于该比例呢? 国际分工后,两国贸易,毛呢与棉布的交换比例范 围到底是多少?
你的答案是什么?
两国间交换比价的范围: 1 毛呢 1 1.5 棉布 2
“贸易中的‘双赢理论’本是强权理论。 对于弱国来说,自由贸易的结果只能 变得更穷。” 请评论上述观点。
中国制造业部门比较优势世界排序
部门 其他制成品 纺织品 皮革制品 IT与电子计算机 电子零部件 服装 非电子机械 世界排序 9 12 13 13 22 30 40 部门 运输设备 基本制成品 化学品 木制品 食品加工 矿石 新鲜食品 世界排序 48 54 75 89 103 109 121
结论:两国交换比价的范围必须介于英、德两国的国 内交换比例之间,才会使两国都能从贸易中获益。
2、国际交换比例的大小决定了双方贸易利得的 分配
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越接近于本国国内的交换比 例,对本国越不利,本国分得的贸易利益越少。相反, 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越接近于对方国家的国内交换比 例,对本国越有利,分得的贸易利益就越多。
第四节 相互需求论
(Reciprocal Demand Theory)
2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2011-12-17
5
第一次产业革命 (18c60b)
保护垄断工业 (30b大危机 大危机) 大危机
(四)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
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前期( 中叶): 资本主义前期(15~18c中叶): 中叶 自由资本主义( 自由资本主义(18c60b~19c末): 末 垄断资本主义前期( 末 二战 二战): 垄断资本主义前期(19c末~二战):
2011-12-17
11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主要阐明了如下内容: 亚当 斯密的绝对成本说主要阐明了如下内容: 斯密的绝对成本说主要阐明了如下内容
•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 2.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 3.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 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 段 ,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对 各国都会产生良好效果。 各国都会产生良好效果。 • 4.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 天的有利条件
2011-12-17
世界
2单位 单位
表1
毛 呢
劳动日( 劳动日(天)
分工前
酒
劳动日( 产量( 劳动日(天) 产量(匹) 产量( 产量(匹)
葡萄牙 英 国
90 100
1 1
80 120
1 1
从表1可知,在毛呢和酒这两种商品的生产上, 从表1可知,在毛呢和酒这两种商品的生产上, 葡萄牙都占有优势地位,而英国都处于劣势。 葡萄牙都占有优势地位,而英国都处于劣势。 两国开展国际分工, 两国开展国际分工,专门生产其具有比较优 势的产品,即葡萄牙专门生产酒, 势的产品,即葡萄牙专门生产酒,英国专门生产 毛呢,其结果如下表: 毛呢,其结果如下表:
2011-12-17 陈雅丽 14
• 背景:该法令规定,必须在国内谷物价格上涨到 背景:该法令规定, 限额以上时,才准进口, 限额以上时,才准进口,而且这个价格限额不断 地提高。 地提高。
CH2.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国际服务贸易
2.2传统比较优势理论适用性的争论
概括起来,理论界主要有三种观点: P30 1.比较优势理论不适用于服务贸易
R·迪克(R.Dick)和H·迪克(H.Dicke)(1979)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法”来验 证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现实格局是否遵循比较优势原理。
桑普森(G.Sampson)和斯内普(R.Snape)(1985)认为,一些服务要求生产 者和消费者直接接触,这就有可能出现生产者的跨国移动,而传统的赫克歇 尔—俄林模型(H-O)理论的基本前提假定之一为“没有要素的国际移动”, 若不放弃该假定,H-O理论就不足以解释服务贸易。
(3)制度可行性。这与各国对服务贸易的国内规制 及各国政治、法律、文化等体制因素有关。
国际服务贸易
2.1贸易品、非贸易品 与服务可贸易性
四个因素增强了服务的可贸易性:
• 首先,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有效地消 除了诸多服务的时空限制,使跨国界数据 流动日益便捷和快速,降低了交易成本, 强化了服务的可贸易性,而且其本身也成 为一种服务。
国际服务贸易 2.2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适用性的争论
2.比较优势理论适用于服务贸易 以国际经济学家理查德·库伯(Richard Kumpe,1988) 为代表的另一派坚持认为,作为一个简单的思想,比 较优势说是普遍有效的。
• 萨皮尔(Sapir)和卢兹(Lutz)(1981)及萨皮尔(1982) 进行了一系列著名的服务贸易的实证研究,其主要结 论是:“物质资本丰裕的国家在运输服务部门有比较 优势,而人力资本丰裕的国家在保险、专利等服务部 门拥有比较优势”;“传统贸易理论不仅适用于货物 贸易,也适用服务贸易,要素禀赋在货物贸易和服务 贸易模式的决定上都具有重要作用。
2.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中的局限性体现在哪 些方面?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贸易理论第二章

(三)奖出限入政策。
(四)保护关税政策。
(五)大力发展转口贸易政策
2021/3/10
8
三、重商主义的三大缺陷
第一,片面强调了出口会增加贵金属的流入的作用,忽视 了在没有货币储存、国内商品供应没有增加的条件下会出 现相反的结果。
(过多的出口 →国内市场供应减少 →国内物价上升 →出 口商品竞争力减弱 →出口减少 →贵金属流入减少。过多 的出口 →国内价格上升, 即国际价格下降 → 进口增加 → 贵金属流出增加)
2021/3/10
7
二、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
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必须干预对外贸易。以贸易差额
论的政策主张为例,重商主义保护政策主要有以下 几种:
(一)货币政策。不是主张严禁金银出口,而是想方设 法吸引外国金银,寓对货币的追求于贸易顺差的追 求之中。
(二)对外贸易垄断政策。通过贸易垄断,西欧国家在 其殖民地取得廉价的原料,运回本国加工成制成品, 高价向殖民地或其他国家出售。如英国的东印度公 司对印度和中国贸易的垄断权。
第二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2021/3/10
1
[开篇导读]
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是西方最早产生的国际贸易理论。 后来分离出两大国际贸易理论流派:一派是西方传统国际 贸易理论,也称之为自由贸易理论;另一派是西方传统国 际贸易理论的反对派,也称之为保护贸易理论。
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大 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论。
结论: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 更有利。在贸易理论上,这一学说被称为“绝对优势理 论”。
2021/3/10
13
绝对利益学说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绝对成本论与比较成本论第二节比较优势的新古典解释第三节相互需求论第四节要素禀赋论及其拓展质疑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比较成本论、相互需求论与资源禀赋论的主要内容2、理解各种传统贸易理论并能联系实际说明问题二、教学重点1、比较成本论2、相互需求论3、资源禀赋论及其拓展定理的主要内容4、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及评价三、教学难点1、比较优势的新古典解释2、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及评价四、教学时数:4自由贸易理论(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能给参加国带来利益,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因而主张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理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反对派)国际贸易只对经济发达国有利,对经济落后国不利,甚至会阻碍发展;主张保护贸易政策国际贸易理论研究贸易的成因、利益分配、影响因素等。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传统与现代贸易理论。
第一阶段是从重商主义或绝对成本论开始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称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它以完全竞争市场为假设前提,主要分析产业间贸易,属于静态或比较静态的国际贸易模型;第二阶段从二战以后至今,称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它以不完全竞争市场为假设前提,开始分析产业内贸易,模型力求动态化。
第一节绝对成本论与比较成本论一、绝对成本理论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处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时期。
在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又称《国富论》或《原富》)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绝对成本理论(The Theory of Absolute Cost),是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源头和基础。
1.内容认为分工导致专业化,分工导致生产率的提高引起社会财富不断增长。
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即生产成本绝对低),各国应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这样做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
第二章国际商务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国际商务的基本理论国际商务是指跨国界、跨文化背景的商务活动。
它涉及到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以及其他经济活动。
了解和应用国际商务的基本理论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国际商务的基本理论,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投资理论以及国际商务环境。
国际贸易理论指的是探讨国家之间贸易的理论框架。
其中最著名的是比较优势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
该理论认为,国家应专注于生产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通过贸易来获取其他国家的产品。
比较优势理论强调合作与互惠,通过贸易,国家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此外,还有绝对优势理论和产品周期理论等,这些理论都为国际贸易提供了理论支持。
国际投资理论涉及到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投资活动。
直接投资理论强调企业通过在外国建立子公司或参与合资企业等形式进行直接投资,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国际投资理论还包括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和国际投资风险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投资活动提供了指导和分析框架。
国际商务环境指的是影响国际商务活动的因素和条件。
国际商务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以及法律法规等。
政治环境涉及到国家间的政治关系和政治稳定程度等。
经济环境包括国家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货币政策等。
社会文化环境涉及到文化差异、价值观念以及民族习俗等。
法律法规则为国际商务提供了法律框架和规范。
了解和应用国际商务的基本理论对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取得成功至关重要。
首先,通过掌握国际贸易理论,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贸易策略。
其次,国际投资理论能够帮助企业评估投资决策的风险和收益,并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
最后,了解国际商务环境可以帮助企业适应不同的国家和文化环境,减少商务风险。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国际市场调研、文化适应能力和跨文化沟通等。
国际市场调研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前的必要工作,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需求、竞争对手和商务环境。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增口是任 加赚有何 本取限国 国别的家 财国,金 富金只银
银有储 才靠量 能出都
本国同 国购时 金买要 银别限
国制 商或 品禁 支止 出本
鼓励出口 限制或禁止进口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三、重商主义的两个发展阶段
重商主义的发展可分两个阶段: 早期重商主义:15世纪-16世纪中叶 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18世纪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四个特点:
将劳动分工推广到国际领域,认为国际分工也会提高整个 社会的消费水平或福利水平
机会成本不变 简单直观 不能解释一国两产品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两产品劳动
生产率均低的国家间的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评价
进步性: 第一次从生产领域出发说明国际贸易发生与发展的必然性。 局限性: 只说明国际贸易中的特殊现象。即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处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一)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平衡论
代表人物:斯塔福(William Stafford) 政策主张:
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要保持 每一笔交易和对每一个国家的贸易都实现顺差; 采取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 货币财富。 早期重商主义者的这种思想被称为货币平衡论。
国际经济学
(国际贸易部分)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1.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2.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3.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第一节 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货币平衡论 贸易平衡论 重农学派的贸易观点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二、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比较成本理论的分析方法属于( )
A.从供给的角度进行静态分析 B.从供给的角度进行动态分析
C.从需求的角度进行静态分析 D.从需求的角度进行动态分析
2、重商主义兴盛于( )
A.15世纪至17世纪B.17世纪至19世纪 C.19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
界大战之后
3、按自然条件不同形成的商品成本绝对差异分工的理论,其提出者是( )
A.俄林 B.赫克歇尔 C.亚当·斯密 D.大卫·李嘉图
4、早期重商主义的政策措施是( )
A.奖出限入 B.发展工场手工业和航运业
C.制定《谷物法》以限制粮食进口 D.禁止货币出口,由国家垄断全部货币交易
5、属于垂直性产业内贸易的理论模型是( )
A.新张伯伦垄断竞争模型B.新霍特林垄断竞争模型C.寡头垄断模型 D.莎科特——萨
顿模型
6、在新古典贸易理论中,从供给方面探讨一国产生比较优势的原因的是( )
A绝对成本论B比较成本论C相互需求论D要素禀赋论
7、经济学说史上“金块论战”中,金块主义者的代表是( )
A.阿奎那 B.李嘉图 C.博赞克 D.休漠
8、一国劳动力资源丰裕,故它应专门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这种说法来自( )
A.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B.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
C.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 D.凯恩斯的贸易差额说
9、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最早倡导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10、最早实施的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是( )
A.幼稚产业保护论B.重商主义 C.凯恩斯的保护贸易论 D.产业内贸易理论
11、凯恩斯的代表作是( )
A.《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B.《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C.《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D.《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12、约翰·穆勒提出的理论是( )
A.绝对成本说 B.要素禀赋论 C.比较成本说 D.相互需求论
13、二十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两次世界经济危机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爆发,新贸易保护
主义的重要发源地是()
A美国B日本C英国D荷兰
14、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
A.林德 B.弗农
C.波斯纳 D.格鲁贝尔
15、新古典贸易理论中的要素禀赋论可以合理解释的贸易现象是()
A发展中国家与发中国家之间初级产品的贸易B发中国家的初级产品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制
成品之间的贸易C大多数发达国家不仅出口工业制成品,也大量进口相似的工业制成品D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缓慢的现象
二、多项选择
1、国际贸易纯理论主要从( )方面阐述国际贸易的基本问题。
A、贸易产品 B、贸易原因 C、贸易结构 D、贸易结果 E、贸易过程
2、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阶段包括( )
A、古典贸易理论 B、旧古典贸易理论 C、新古典贸易理论
D、新贸易理论 E、经济贸易理论
3、早期重商主义思想的代表作是( )
A、《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B、《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C、《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D、《对我国通报某些控诉的评述》
E、《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
4、早期重商主义的政策措施包括( )
A、奖出限入,实行外贸管制
B、发展工厂手工业和航运业
C、禁止货币出口,由国家垄断全部货币交易
D、外国与本国进行贸易要将全部所得用来购买本国产商品
E、制定高额进口关税
5、早期重商主义又被称为( )
A、货币差额论 B、货币主义 C、相互需求论
D、技术差距论 E、重金主义
6、晚期重商主义的政策措施包括( )
A、制定高额进口关税
B、奖出限入,采用保护贸易政策,实行外贸管制
C、制定相关的法律来减少外国制成品的进口,并努力扩大本国农产品和工业品的出口
D、规定出售本国商品所得必须大于购买外国商品的所得
E、为实效贸易顺差,发展工厂的手工业和航运业,并实现殖民扩张纲领
7、托马斯。孟在其著作中阐述的观点包括( )
A、保持贸易顺差
B、强调的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C、论述了发展对外贸易的基础是一国拥有特产和出现剩余产品
D、论证了对外贸易能使国家致富
E、分析了国内分工所带来的利益
8、新古典贸易理论包括( )
A、绝对成本论 B、相互需求论 C、要素禀赋论
D、比较成本论 E、里昂惕夫之谜
9、要素价格实现均等化需满足的假设前提有( )
A、两个国家同时生产两个不同的产品,实行不完全分工
B、两国的技术水平相等
C、贸易使两个国家的产品价格相等
D、两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相同
E、两国的自然资源条件相同
10、新贸易理论包括( )
A、相互需求理论 B、技术差距论 C、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D、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E、产业内贸易理论
11、林德尔认为决定贸易格局的关键因素是两国之间的( )
A、政治文化背景相同 B、物产资源相似
C、人均收入水平相似 D、消费者需求结构相似
E、对外贸易政策相似
12、产业内贸易分为( )
A、水平性产业内贸易 B、纵深性产业内贸易
C、垂直性产业内贸易 D、横贯性产业内贸易
E、混合性产业内贸易
13、在对产业内贸易进行早期探索的人物有( )
A、林德尔 B、沃顿 C、麦克利 D、格鲁贝尔 E、劳埃德
14、产业内贸易的理论模型有( )
A、水平性产业内贸易理论模型
B、倾斜性产业内贸易理论模型
C、纵深性产业内贸易理论
D、垂直性产业内贸易理论模型
E、混合性产业内贸易理论模型
15、下列对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提出的观点说法正确的是( )
A认为一国的真正财富是以货币金银来衡量的
B认为一国的真实财富是以生产出来的商品和劳务来衡量的
C认为一国不能维持持久的贸易顺差
D认为一国通过持续的贸易顺差积累货币是可行的
E认为政府应减少经济管制,发展自由贸易,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16、关于产业内贸易的理论模型是( )
A.新张伯伦垄断竞争模型 B.新霍特林垄断竞争模型
C.寡头垄断模型D.马歇尔的提供曲线E.技术差距模型
17、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所指的三个不可能同时实现的政策目标是( )
A.财政政策的独立性B.货币政策的独立性C.汇率稳定 D.资本自由流动E.就业
18、提出自由贸易理论的经济学家包括( )
A.亚当·斯密B.俄林C.大卫·李嘉图 D.李斯特E.托马斯·孟
19、产业内贸易了传统贸易理论基本假定中的( )
A完全竞争B垄断竞争C规模报酬不变D规模经济E需求取决于收水平
20、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是对要素禀赋论的扩展和延伸,提出并论证了这一定理的经济学家
有( )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C.赫克歇尔 D.俄林 E.萨缪尔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