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糖尿病社区管理

高血压、糖尿病社区慢病管理的内容和办法

一、建立个人及家庭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主要健康问题、长期用药、主要疾病及目前健康状况(并发症、伴发症)各项化验检查(逐步完善)、生活方式,进行综合评估,提出诊断、治疗、健康指导计划。

二、按照社区慢病管理流程管理。

三、健康教育

(一)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如:高血压的标准,高血压的危害,高血压需终身服药,定期监测血压。

(二)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低盐饮食、平衡膳食、适量运动、保持适宜体重、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四、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进入家庭也是一个对病人全面了解的过程,了解其家庭环境及承受能力,明确病人的需求,有利于个体方案的实施,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

五、强调遵医行为。坚持服药、定时服药、定期复诊。

六、周期性的体检。慢性病是多因多果的疾病,周期性体检有助于发现其它潜在病变。

七、每次访视后完善病人信息,完善健康档案。

八、预约下次访问时间。详细记录病人住址、通信方式,同时留给病人社区卫生中心、责任医生的通信方式。

九、告知病人特殊情况随时复诊。掌握转诊指征,社区卫生服务设备简陋,提供的是适宜技术,解决的是基本健康问题,急、危、重症病人及时转诊。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家庭管理最终目的,医生走出去,病人参与进来,通过医生的健康宣传和医疗干预,使病人达到知、信、行的统一,明确病人的责任和义务,最终的实施和执行者是病人,提高遵医行为,维护病人健康,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基础,将个体保健与群体健康结合起来,达到全人群策略,进行三级预防,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社区管理

糖尿病的社区管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管理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并提供相关的教育和支持,社区管理在糖尿病治疗和预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糖尿病的社区管理,包括其定义、特点、重要性以及实施社区管理的方法。 一、糖尿病的社区管理定义及特点 糖尿病的社区管理是指在社区环境中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教育和支持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方式。与传统医疗系统相比,社区管理更加注重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和整体健康管理。社区管理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供个性化服务:社区管理通过与糖尿病患者建立密切的联系,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和治疗需求,从而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和健康指导。 2. 强调预防和教育:社区管理注重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干预,通过开展各类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和管理水平,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3. 多学科合作:社区管理依赖于多学科专业人员的合作,如内科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医生等,共同制定和实施病人的健康管理计划。

4. 全程关注和支持:社区管理强调对患者的全程关注和支持,包括 不仅限于药物治疗,还包括定期随访、生活方式指导、心理支持等。 二、糖尿病社区管理的重要性 糖尿病的社区管理对于患者的健康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主要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治疗依从性:社区管理通过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管理 计划,有助于改善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提高药物遵从性,降低 长期血糖控制不达标的风险。 2.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社区管理注重疾病的早期干预和管理,有助 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进一步恶化,如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等。 3. 提供健康教育和支持:社区管理开展各类糖尿病知识普及活动, 提供患者所需的健康教育和支持,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疾病意识。 4.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通过社区管理,患者能够获得全方位的护理 和支持,改善生活方式,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三、实施糖尿病社区管理的方法 实施糖尿病的社区管理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以确保患者 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支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施方法: 1. 疾病筛查和早期干预:社区医疗机构可以开展糖尿病的筛查活动,早期发现疑似病例,并及时进行干预,制定治疗计划。

社区高血压糖尿病规范化管理规范

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社区管理工作规范 (望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高血压 一、高血压的社区筛查 1、健康档案 2、体检:体检发现高血压病人 3、门诊就诊 4、其他途径的机会性筛查 高血压的分层管理 根据高血压病人目前的血压水平和危险分层将管理的人群分为三层,每层病人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强度不同。 强化管理对象:目前血压水平>=140/90和危险分层为高危及很高危的病人 中度管理对象:目前血压水平>=140/90的其他高血压病人 一般管理对象:目前血压水平<140/90的高血压病人 二、随访与管理:(表一) 三、高血压转诊指征 (一)转出(指由社区服务机构转至综合医院) 1、初诊高血压转出指征: (1)合并严重的临床情况或靶器官的损害 (2)患者年龄小于30岁且血压水平达3级 (3)怀疑继发性高血压的患者

(4)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5)可能有“白大衣高血压”的存在,需明确诊断者 (6)因诊断需要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 2、随诊高血压转出指征: (1)按治疗方案用药2-3个月,血压仍不能达标; (2)血压控制平稳的患者,再度出现血压升高并难以控制者; (3)血压波动较大,临床处理有困难者; (4)随访过程中发现新的严重临床情况或靶器官损害; (5)患者服降压药后出现不能解释或难以处理的不良反应或合并症。 (二)转入(指由综合医院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1、高血压的诊断已明确; 2、治疗方案已确定; 3、血压及伴随临床情况已控制稳定。 四、高血压社区管理的评价指标 1、高血压管理覆盖率 是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登记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人数在辖区高血压患并总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管理覆盖率=登记管理的高血压人数/辖区高血压总人数×100% 辖区高血压患并总人数为辖区内15岁以上人口数乘以本市(地区)高血压患病率。 2、高血压规范管理率 是指实施分级规范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达到表1分层随访和管理要求)人数占年初登记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规范管理率=规范管理的高血压人数/年初登记管理的高血压人数×100% 3、血压控制率 指规范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中个体评定等级为“优良”和“尚可”的高血压患病人数占规范管理人数的比例。 注:“优良”即全年有四分之三以上时间(>9个月)血压记录在140/90mmHg以下。 “尚可”即全年有二分之一以上时间(>6个月)血压记录在140/90mmHg以下。 计算公式:血压控制率=(血压控制“优良”人数+血压控制“尚可”人数)/规范管理人数×100% 4、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 指社区居民中了解高血压防治知识的比例。 计算公式: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被调查社区居民中高血压防治知识正确人数/被调查居民总数×100%

居民健康档案建立(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管理制度

居民健康档案建立(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管理制度 一、档案建立范围和目标 本制度适用于社区内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健康档案的建立。目标是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健康信息,以便为这些人群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二、档案分类和内容 1.老年人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健 康信息(如身高、体重、血压、血糖等)、既往病史、家族史、生活方式(如饮食、运动等)等内容。 2.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高血压病史及治疗情况、血压 监测记录、健康教育信息等。 3.糖尿病患者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糖尿病病史及治疗情况、血糖 监测记录、健康教育信息等。 三、档案信息收集方法 1.通过居民就诊时提供的病史、体检结果等信息进行收集。 2.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对居民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和随访,收集健康信息。 3.通过与居民的日常沟通交流,了解其健康状况并进行记录。 四、档案信息录入标准 1.信息录入应准确、完整、规范。 2.按照统一的健康档案模板进行录入,确保信息的一致性。 3.对录入信息进行审核,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五、档案更新和维护机制 1.定期对居民健康档案进行更新,以反映其最新的健康状况。 2.对档案信息进行定期整理和维护,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3.对不再需要保存的档案进行销毁,确保档案的安全性。 六、档案使用和共享规定

1.居民健康档案应仅用于医疗保健服务和健康管理,不得用于商业或其他非 法用途。 2.在进行科研、教学等活动中,可以依法使用居民健康档案,但必须遵守相 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 3.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依法查阅居民健康档案,但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并经过 审批。 4.居民健康档案的信息可以在医生、护士和其他合格医疗保健专业人员之间 共享,以便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全面、协调的医疗保健服务。 5.可以根据相关规定和程序,向其他医疗机构或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居民健康 档案的信息,以协助进行公共卫生管理和监督工作。 6.在使用和共享居民健康档案的信息时,必须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安 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 7.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查阅、复制、泄露或出售居民健康档案的信息。 8.对于涉及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等需要保密的信息,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保 密处理和管理。 9.在使用和共享居民健康档案的信息时,应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同意权,并 告知患者相关的权益和风险。 10.在进行科研、教学等活动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对涉及患 者隐私和个人信息的资料进行适当的保护和管理。 11.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依法查阅居民健康档案,但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并经过 审批,同时应尽可能减少对受影响患者的影响。 12.在使用和共享居民健康档案的信息时,应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同意权,并 告知患者相关的权益和风险。

社区卫生中心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二、服务内容 (一)筛查 1.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3.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二)随访评估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急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 (1)对血压控制满意(收缩压<140且舒张压<90mmHg)、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 (2)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内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

高血压、糖尿病医防融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高血压、糖尿病医防融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高血压、糖尿病是当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更好地管理和防控这两种疾病,医防融合管理工作方案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以确保疾病的有效控制和患者的健康管理。 一、方案目标 1. 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疾病认知水平。 2. 降低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和病情的进展。 3. 减少因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4.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 二、方案措施 1. 建立健全医防融合管理工作机制 (1)医疗机构应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等建立联动机制,实现医防融合管理工作的信息共享和协调推进。(2)明确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责,明确慢性病管理团队的成员和职责。 (3)完善相关政策和文件,促进医防融合管理工作的开展。 2. 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工作 (1)定期组织高风险人群的体检活动,重点检测血压和血糖水平。 (2)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的疫情调查,摸清患者的分布情况和疾病的流行趋势。 (3)建立定期复查制度,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及时监测。

3. 完善患者健康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 (1)建立患者详细的健康档案,包括患病历史、体检结果、 药物使用等信息。 (2)建立医防融合管理的信息系统,实现医疗机构、社区卫 生服务中心、患者本人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传递。 4. 强化患者的教育和指导 (1)开展慢性疾病知识宣传活动,提高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意识。 (2)定期组织患者教育讲座,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3)提供个性化的管理指导,包括饮食控制、药物使用、锻 炼等方面的建议。 5. 加强医生和护士的培训和能力建设 (1)组织医务人员参加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的培训课程,提 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加强医生和护士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培养,提高患者就诊 体验和治疗效果。 6. 健全患者的健康管理体系 (1)建立患者健康管理的工作台账,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2)通过电话回访、短信提醒等方式,定期检查患者的疗效 和用药情况。 (3)建立健康管理档案,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就诊情况和 疾病进展情况。

高血压、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方案

高血压、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方案 一、目的与目标 (一)目的 1.加强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工作,提高人群健康意识,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水平,开展患者的治疗管理,稳定控制血压及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通过明确高血压、糖尿病社区防治的具体措施,规范社区高血压、糖尿病防治工作,为社区人群提供连续、综合、价格低廉、方便可及的高血压、糖尿病防治服务。 (二)目标 1.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普及全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控制相关的行为危险因素。 2.利用各种方式,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其早诊早治率。 3.加强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或死亡率。 4.识别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健康指导与干预,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 二、患者的随访管理 1.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实行分级、分类随访管理。根据患者的临床评估和级别、类别制定个体化随访管理方案。 2.对患者的随访管理应从减轻病痛,以低廉的医疗费用提供利于患者康复的各项优质服务的角度出发,使患者愿意接受我们的随访管理。切不可为了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随意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失去患者的参与,使综合防治工作无法开展下去。

3.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除药物治疗外,还应做针对个体存在的可控制的危险因素进行健康指导,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非药物干预。必要的临床指标检测,以及如何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技能,增加患者随访管理的依从性等,形成连续、动态的随访管理。 三、随访管理的内容 1.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最近的血压或血糖控制水平等。 2.记录患者现有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和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健康处方,教会患者改变或/和消除行为危险因素的技能。 3.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药物治疗后的效果。对于有效的患者,督促其坚持用药;对效果不佳的患者应调整治疗方案,在社区不能调整的可建议其到综合医院。 4.根据高血压分级、糖尿病分类管理的要求,定期为患者进行化验和临床检查,如血糖、血脂、血尿常规等的化验,心电图、眼底等的检查。所需的化验和检查在社区不能开展的,可建议其到综合医院。 5.了解患者的自我管理的情况,对其进行医学指导,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2011年01月

糖尿病管理的工作计划(通用13篇)

糖尿病管理的工作计划(通用13 篇) 篇1:糖尿病管理工作计划 1、糖尿病病人管理:管理率达到年内辖区糖尿病患者人数的20%。如:规范管理率=年内已管理的糖尿病人数/年内糖尿病患者总人数×100%。 2、要建立规范糖尿病病人管理卡:管理卡(首页)包括基本情况,基本情况、并发症情况、行为生活习惯、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药物及非药物治疗情况等,并录入电脑。 3.定期随访工作应分类管理:随访包括询问病情、监测血压等体检、实验室检查、并发症签到及指导用药和饮食。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指导等干预。 4、检查分级管理情况:检查是否参加分级管理和管理内容:询问病情,监测血压及其他物理检查,实验室检查,签到合并症,观察指导用药和饮食,进行一对一健康指导等工作。 5、要做好辖区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糖尿病筛查工作。 6、定期总结: 1)每季度要进行工作小结; 2)收集半年和全年的统计数据,分析评价高血压的管理和控制情况。 7.每年至少为糖尿病患者进行一次定期体检。 篇2:糖尿病工作计划

在糖尿病的防治工作中,临床需要护士与医生及患者的密切配合,共同参与糖尿病治疗、管理工作,针对现在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五驾马车:健康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自我监测,我院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将在来年开展如下工作: 1、提高小组内成员的专业知识水平,由于糖尿病人住院遍及全院各个临床科室,护理人员糖尿病专科知识有限,患者往往得不到专业的指导而影响护理质量及医院声誉。为了提高非专科的护士糖尿病专科知识水平,扩大及提高糖尿病健康教育范围和质量,使住在非糖尿病专科的糖尿病人能得到专科正确的指导,所以,必须对各科糖尿病小组成员进行有效的培训,利用小组成员再对本科室人员进行培训,从而达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管理水平。 2、制定对每一位新入院的中老年患者指测血糖一次,初步了解患者血糖情况,对有临界危险血糖值的患者进行下一步的应对措施,及早发现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者,以达到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3、继续做好院内糖尿病的咨询工作,并有书面资料,要求持续随访,出院患者定期电话随访,院外患者依从性行为评价,如治疗用药(包括口服用药的名称、时间、剂量、胰岛素注射等)等。,以及是否有任何撤回;每3个月至半年督促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胆固醇等相关检验指标。院外随访也是院内治疗护理水平的反馈。 4、资源共享,向兄弟单位学习好的经验方法,对于新的学习资料等通过0A或其他方式上传,供大家共同学习,交流及探讨糖尿病护理中遇到的问题。向伤口造口小组联合学习相关知识,提高糖尿病足的换药水平。 5、与医生配合,为公众监测血糖和向他们宣传糖尿病预防知识。

社区卫生中心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

高血压患者安康管理效劳规 一、效劳对象 辖区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二、效劳容 〔一〕筛查 1.对辖区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效劳中心〔站〕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压≥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安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3.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承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二〕随访评估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急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效劳中心〔站〕应在2周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假设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病症。 〔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 〔1〕对血压控制满意〔收缩压<140且舒压<90mmHg〕、无药物不良反响、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展下一次随访时间。 〔2〕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压≥90mmHg,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响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响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主动随访转诊

社区糖尿病管理

第一部分糖尿病的预防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引起血糖升高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素分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糖尿病可危及生命的急性并发症主要为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慢性高血糖可导致人体多器官组织损害(包括眼、肾、神经、周围血管及心脑血管等),引起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 第一章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一、一级预防 纠正可控制的糖尿病危险因素,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在一般人群中宣传糖尿病防治知识,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重点人群中开展糖尿病筛查,一旦发生糖耐量受损或空腹血糖受损,应进行干预。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二、二级预防 及早检出并有效治疗糖尿病。 对已诊断的糖尿病患者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是慢性并发症。包括并发症筛查及代谢控制。定期随访追踪。 三、三级预防 延缓与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减少糖尿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二章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与干预 一、糖尿病高危人群界定标准 年龄三40岁。 超重及肥胖:体重指数三(BMI) 24kg/m2和/或腰围:男三90cm,女三 80cm。 注:参照2005年4月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推荐的中国人腰围和诊断标准。卫生部2003年4月颁发《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试行)》建议男性腰

围三85cm,女性腰围三80cm为腹部脂肪蓄积的界限。 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双亲或同胞中有糖尿病患者)。 糖耐量受损(^1)或空腹血糖受损(TFG)者。 血脂异常者。 有高血压(血压三140/90mmHg)和/或心脑血管病变者。 有妊娠糖尿病史或曾有分娩巨大儿(三4kg)者。 二、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与干预措施 1、通过社区宣传和相关危险因素评价等活动,提高糖尿病高危人群识别自身危险因素的能力。 2、针对肥胖、缺乏体力活动、不合理膳食等危险因素,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和群体干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 3、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诊疗、家庭探访等途径,对高危个体惊醒危险评估,并给予个体化的生活行为指导。 4、有条件的社区应建立糖尿病高危人群信息库,进行定期检测和管理。 三、社区普通人群中能减少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干预措施 1、加强体育锻炼 2、提倡健康饮食 3、防治或减轻超重/肥胖 建议:(1)成年人每周至少5天,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例如快走,骑自行车,慢跑,跳舞,户外运动或做较重的家务)。这些运动可以一次进行10分钟,一天运动几次来达到每日所需的运动量。同时,可考虑每天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进行锻炼。(2)所有成年人和5岁以上的儿童,都应该鼓励进食低脂肪、适量粮食、充足水果和蔬菜的饮食。 第二部分糖尿病的筛查和诊断 第一章糖尿病患者的筛查 一、筛查渠道 1、机会性筛查社区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通过检测血糖发现或诊断糖尿病。 2、高危人群筛查针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血糖监测、筛查。

高血压-糖尿病的社区干预措施

高血压-糖尿病的社区干预措施 高血压\糖尿病的社区干预措施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社区干预 为推进社区慢病防治工作,探索慢病社区干预模式,根据本社区实际情况,笔者将高血压、糖尿病作为该社区优先干预的疾病,探索以社区为平台,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基本手段,以个体化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为主要措施的社区高血压、糖尿病防治模式。现制订社区高血压病、糖尿病干预方案。 1 目标 1.1 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提高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改变率,增强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意识和效果,降低高危人群中危险因素水平。 1.2 积极开展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筛查,建立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提高高血压病、糖尿病筛查和早诊早治疗的比例。 1.3 提高社区医务人员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理论和技能,加强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随访管理,控制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体重增长,提高高血压病、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降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和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2 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检出 2.1 35岁以上患者首诊测量血压各科门诊对首诊就诊的35岁以上患者测量血压,以早期检出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 2.2 人群血压普查,以社区居委会为单位,开展辖区人群高血压普查,检出辖区高血压患者,特别是无症状高血压患者。 2.3 健康体检组织社区内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健康检查时检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无症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3 社区高血压病、糖尿病干预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高血压、糖尿病干预分为非药物干预和药物干预。高血压糖尿病的非药物干预主要通过改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的不合

高血压、糖尿病报病和管理工作规范

高血压、糖尿病报病和管理工作规范 为进一步规范我区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治工作,提高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现和管理水平,降低两病造成的疾病负担,保障辖区居民的健康。根据《XX 市高血压、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项目工作手册》、《慢性病防治工作规范》和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有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规范。 一、机构职责 (一)区卫生人口计生局 负责本区高血压、糖尿病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 1.制订本辖区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相关政策,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 2.负责将高血压、糖尿病防治工作纳入区卫生工作计划和区卫生系统白皮书。 3.定期对辖区各医院和社区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评。 4.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区汇报工作发展情况。 (二)区慢性病防治院 1.根据全市计划安排,制定本辖区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负责高血压、糖尿病防治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工作。指派专人对各医院和社区进行指导和催促。 3.负责辖区高血压、糖尿病防治工作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培训。 4.组织专家解决高血压、糖尿病防治工作中浮现的技术难题 5.负责全区工作的资料采集和工作总结,及时上报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和区卫生人口计生局 6.组织对高血压、糖尿病防治工作执行单位的年度考核。 (三)辖区各医院 1.执行 35 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 2.开展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新发报病工作。 3.落实医院-社区双向转诊工作。接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转诊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承担确诊工作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将已确诊且病情稳定的患者转诊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进行随访管理。 4.区属医院社管中心要为所辖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提供开展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工作必要的人财物支持和保障,定期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开展的工作进行督导考核,协调解决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工作中浮现的问题和艰难。 5.接受市、区慢性病防治机构的督导和考核。 (四)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高血压高危人群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 针对高危人群:男性>55岁,女性>65岁 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1.正确对待本病,要有乐观主义精神。应认识到高血压病是一个进展缓慢的疾病,如不及早防治,会在多年后引起脑、心、肾等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所以对高血压病的预防要重视。2.工作和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及情绪激动。3.饮食上应限制食盐的摄入量,每天只吃6克食盐。4.饮食以低胆固醇、低脂肪为宜。少食肥肉、蛋黄、猪肝、猪肾等,多食富钾食物(豆类、蔬菜、瓜果等)。5.限制酒、香烟、咖啡等嗜好品。6.适当进行体力活动和运动保健。散步、慢跑、广播体操、打太极拳等。锻炼要长期坚持,但不能过量,以不引起不适为度。7.定期监测血压。 针对高危人群: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BMI≥24 kg/m2和/或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 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1.防治肥胖是贯穿一生的事情,在特定的时间段做好防治工作往往可以对战胜肥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时期:1)胎儿到5岁;2)青春期;3)50~65岁中老年期;4)健康恢复期;5)晚餐;6)冬季;7)节食的反复期;8)哺乳期;9)戒烟期;10)新婚期;11)职务晋升。以上的几个时期是最容易发生肥胖的阶段,尤其要注意做好预防措施。2.饮食以低胆固醇、低脂肪为宜。少食肥肉、蛋黄、猪肝、猪肾等,多食富钾食物(豆类、蔬菜、瓜果等)。3.限制酒、香烟、咖啡等嗜好品。4.适当进行体力活动和运动保健。散步、慢跑、广播体操、打太极拳等。锻炼要长期坚持,但不能过量,以不引起不适为度。5.定期监测血压。 针对高危人群:高血压家族史(一、二级亲属) 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1.正确对待本病,要有乐观主义精神。应认识到高血压病是一个进展缓慢的疾病,如不及早防治,会在多年后引起脑、心、肾等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所以对高血压病的预防要重视。2.工作和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及情绪激动。3.饮食上应限制食盐的摄入量,每天只吃6克食盐。4.饮食以低胆固醇、低脂肪为宜。少食肥肉、蛋黄、猪肝、猪肾等,多食富钾食物(豆类、蔬菜、瓜果等)。5.限制酒、香烟、咖啡等嗜好品。6.适当进行体力活动和运动保健。散步、慢跑、广播体操、打太极拳等。锻炼要长期坚持,但不能过量,以不引起不适为度。7.定期监测血压。 针对高危人群:长期吸烟者 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吸烟可使大量的尼古丁及烟碱进入体内,这两种物质都有明显的缩血管作用,引起血压升高,长接触必然会引起高血压。除了主动吸烟者外,在吸烟环境中被动吸烟者也同样会受到尼古丁和烟碱的危害,而且,其受害程度要大于主动吸烟者。所以,为了您及他人的健康,应及早戒烟。 针对高危人群:长期过量饮酒(每日饮白酒≥100m1且每周饮酒≥4次) 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当饮酒量超过40ml/d(或30g/d)时,饮酒量和血压间呈正相关,大量饮酒者高血压的发病率是非饮酒者的大约5倍,而且,大量饮酒还可减弱降压药的降压效果。为了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及并发症出现,应做到:血压正常者最好不要饮酒或少饮酒,血压偏高者更应节制,已有饮酒习惯者应限制及减少饮酒量,每天不应超过20~30 ml[大约相当于40度白酒1~2两,啤酒(630 ml)1瓶];节假日或亲友聚会等无法回避饮酒的场合以饮葡萄酒、啤酒和低度酒为宜;有心血管疾患者一定要戒酒。习惯性大量饮酒者,在节制饮酒后,大约两周可看到明显的降压效果。 针对高危人群:缺乏体力活动 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体力活动过少可引起中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以及植物神经调节功能下降,从而导致高血压发生。不经常参加运动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高于经常运动的人。运动——特别是适当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管理总结(15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管理总结(15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管理总结(15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管理总结篇1 20xx年我中心在市、区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要点,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工作规范》及云龙区社区卫生服务慢病管理方案,积极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工作。我中心通过开展对门诊35岁以上人群实施首诊测血压及为我中心辖区内居民免费体检等工作,利用各种机会进行筛选,一旦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就及时纳入规范化管理,并建立慢病患者电子信息健康档案,定期随访,现将本年度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管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我中心组成3个慢病管理团队,坚持“科学服务流程,多方联动,重在策划,宣传先行”的工作理念,常年工作在服务中心和居民家中,今年加大经费投入,使社区慢病管理在人员、经费上有保障,使慢病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有了明显提高。为了让居民都能及时参与慢病管理,我中心采用以电话或上门预先通知等最有效的手段,有效的保证了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的管理数量和质量。至20xx年底,本中心累计随访高血压患者600人,高危人群400人,糖尿病患者350人,糖尿病高危人群50人,高血压正常高值400人,均已建立健康档案,并针对不同情况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指导,包括非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了大致的了解并积极配合医师指导,对病情较重合并危险因素的病人建议并协助双向专诊,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使我社区范围内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为了继续加强慢性病人的科学管理,有效地防止和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改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强化慢性病预防控制,提升高血压、糖尿病人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我中心以“高血压俱乐部”的形式,开展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工作,共组织专题讲座12期,参加人员累计1213人;为糖尿病人进行健康促进指导干预,下社区不定期为高血压、糖尿病人免费测血压、测血糖,受到居民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通过在我们社区范围内实施高血压、糖尿病规范化管理后,我中心辖区内高血压、糖尿病的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并大大降低了患者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