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第二章

10
本节小结
简单的供给需求模型初步解释了国际贸易理论中的4个基本 命题 • 贸易原因 • 贸易模式 • 贸易利益
• 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11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
一 、 绝对优势理论
• 1776年,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发表了其代 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 论。 • 两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 绝对优势是指如果一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 则该国在这一产品上有绝对优势。 • 各国应该按照绝对优势进行国际分工,每个国家专门生产其 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这样就能更有效地利 用各国的土地、劳动和资本 。 • 斯密的政策主张及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5
• 在图2-2b中,曲线Dm反映的是本国在国际市场上对该商品进 口需求
• 曲线Sx反映的是外国在国际市场上对该商品出口供给
• 在图2-2b中,国际市场上对该商品进口需求曲线Dm和出口供 给曲线Sx相交点Ew,决定了国际市场进出口交换均衡价格 Pwe。 • 均衡进口量和出口量Qwe,满足如下条件: • Qwe = Qc — Qp = Qfc — Qfp
18
•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RX/RY表示的是X产品的机会成本。 • X产品的机会成本是指每多生产一单位X产品所要放弃掉的Y 产品的产量,这一放弃掉的产量正好是RX/RY。 •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直线意味着机会成本不变,即在生产可能 曲线的每一点上,每多生产一单位X产品所放弃的Y产品产量 是相等的,原因是劳动这一单一要素在本国内是同质的且是 自由流动的。
16
机会成本不变的生产可能性*/RY* L/RY RX/RY:X产 品的机会成本 FM L/ RX 图2-4a
(国际服务贸易)第二章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占 比逐渐提高,传统服务贸易占比相对 下降。
自由化面临的挑战
服务贸易壁垒仍然存在
一些国家为保护本国服务业发展,采取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限 制了服务贸易的自由化。明显优势,发展中国家相对落后,导 致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
(国际服务贸易)第二章国际服 务贸易理论
目录
CONTENTS
• 国际服务贸易概述 •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应用 •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应用 • 国际服务贸易政策与措施 • 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与挑战 • 总结与展望
01 国际服务贸易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 进行的,以提供或接受服务为标 的的国际交易活动。
谢谢
THANKS
鼓励企业加强服务贸易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加强服务贸易人才培养
加强服务贸易领域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我国服务贸易 的国际竞争力。
ABCD
深化服务贸易开放
进一步扩大服务市场准入,降低服务贸易壁垒,吸引更 多外资进入我国服务市场。
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规则制定
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规则制定和谈判,维护我国利益 和发展空间。
产业内贸易理论
理论概述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指同一产业内具有相似要素密集度或不同要素密集度的产品之间的贸易。该理论认为,产业内 贸易的产生是由于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引起的。
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应用
服务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往往具有同时性,且服务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因此服务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较为普 遍。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需要关注服务产品的差异化和个性化需求,提高服务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促进产业内 贸易的发展。
第二章 国际贸易纯理论

国际贸易纯理论 (The Pur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经商学院 韦向阳
1
国际贸易纯理论最早出现在马歇尔的著作中,一般 的解释是“用高度抽象的研究方法分析国际贸易最 一般问题的国际贸易理论。” 理论假定: 1.参加贸易的只有2个国家; 2.两国内全部生产要素经常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3.两国的出口总值总是等于进口总值,国际收支完全 平衡。
40
(二)假设条件:
1.常见的基本假设——两个国家、两种商 品、两种要素;无运输成本、自由贸易、 完全竞争、要素在国际间不可自由流动; 2.各种商品在要素需求量上是不同的; 3.各国在要素禀赋上是不同的。
41
(三)基本概念
1.生产要素、要素价格 2.要素密集度、要素密集型产品 3.要素禀赋、要素丰裕
28
两国国内两种商品的交换比; (2)贸易条件的决定:实际交换比 例及其变动是由相互需求对方产品 的强度决定的;
(1)国际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
29
(3)贸易利益的分配,取决于贸易 条件; 规律:国际交换比越接近于本 国的国内交换比,越不利于本国, 越有利于他国。
30
(4)国际需求方程式:一国商品与他国商品 相交换的价值,应该使该国的出口总量刚能 够支付该国进口总量所需的价值。(相互需 求:一国的供给能力,构成对他国的需求能 力,即“需求供给”。) 10000:17000=1:1.7
(4)十分注重关税的保护作用,并极力 主张广泛应用于整个进出口货物。 (5)保持贸易顺差的关键在于本国能生 产和出口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工业制 成品,为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支 持和鼓励本国工业的发展。
9
3、简评: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

要素禀赋论—H-O定理
Eil Heckscher,1879-1952
Bertil Ohlin ,1899-1979
• 1913年,瑞典经济学家埃利·赫克歇尔 (Eli Heckscher,1879~1952)发表了 题为《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 作用:18世纪初,在重商主义的保护下,使英国率 先进入产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标志着英国资本主 义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二、自由贸易(Free Trade)理论
➢时期:18世纪初——20世纪初。 ➢代表人物与著作:
英国亚当·斯密的代表作《国民财富 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国富论》)
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 原理》。
保护 贸易 政策
增加货币财富、保持 贸易出超、促进资本 积累。代表商业资产 阶级利益
1.早期:禁止货币出口 2.晚期:奖出(补贴, 出口退税,减免出口 税,设立特权贸易公 司) 、限入(禁止进口 ,课征保护关税)
重商主义
主 流 18~19世 纪:资本主 义自由竞争 时期 非 主 流
自由 贸易 政策
保护 贸易 政策
时期:产生于19世纪初 背景: • 1815年,英国实施《谷物法》,禁止粮食进口; • 围绕《谷物法》存废展开的激烈论争; • 既然英国能比他国更便宜地生产粮食,何需进口? • 李嘉图1817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他建立起了以“劳
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为中心的理论体系,并提出了“比较成 本”的贸易分工思想。
主 流
自由、 保护 贸易 政策 融合
战略性贸易政策:政府通过扶持战略性产业(高 附加值产业和高科技产业) 发展来获得该产业 国际竞争力和垄断利润,增加国民福利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讲义(兰州商学院)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偏好相似理论国家竞争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现代贸易理论自由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里昂惕夫之谜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古典贸易理论相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贸易保护理论保护幼稚产业理论重商主义传统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第二章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 绝对成本理论一、历史背景和代表人物介绍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
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从海外市场获得更多的廉价原料并销售其产品,迫切要求扩大对外贸易,而重商主义的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却严重束缚了对外贸易,阻碍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
这种要求,必然要反映到经济思想上来。
这就是重商主义衰落和古典学派兴起的大背景。
古典学派提出了“自由放任”的口号,在理论上为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铺平了道路。
古典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
二、绝对成本理论的主要论点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分工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熟练程度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生产,可以节省和生产无关的时间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分工的原则是绝对成本一国应该把本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即生产费用与外国生产同种商品的成本相比较,以便决定是自己生产还是从外国进口。
如果一国一种商品的生产成本绝对地低于其他国家,那就出口该商品;如果另一种商品的生产成本绝对地高于其他国家,则进口该商品。
绝对成本优势来源于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自然禀赋的优势地理、环境、土壤、气候、矿产等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人民特殊的技巧和工艺上的优势二、Smith 的自由贸易思想及观点1、分工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人类有一种天然的倾向,就是交换。
交换的倾向形成分工,分工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
斯密以制针为例,说明工场手工业中实行分工协作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他说,由一个人制针,所有的18道制针工序都由他自己来完成,每天最多只能生产20枚。
第二章_国际贸易理论

理论简评:
1、充分论证了落后国家实行贸易保护的必要性、阶 段性、动态性,并提出具体建议,确立了贸易保护 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牢固地位。 2、作为一种庸俗国际贸易理论中所含有的非科学成 分——过分强调了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忽视了经济生产客观规律的普遍意义;对经济发展 阶段的划分撇开了生产关系因此不能反映社会经济 形态变化的真实性;对生产力的定义模糊。
历史上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和理论在最早的时 候几乎都是出自重商学派的著作。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西欧封建制度向 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资本原始积累时 期),具体地说,在15—18世纪初受到普遍 推崇的一种经济哲学。 重商主义又分为早期的重商主义和晚期的重 商主义两种。
2、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和经济思想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内容安排
2-1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相互需求原理 保护贸易理论
2-1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重商主义理论 1、产生的背景 2、主要经济思想 早期的主张—重金主义 晚期的主张—重商主义 3、局限性
1、重商主义理论产生的时期及背景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内容安排 2-1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5个) 2-2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3个) 2-3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6个)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围绕三个问题来展开: 国际贸易格局,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及决 定贸易流向的因素; 国际贸易条件,在国际贸易中决定交换比 例或相对价格的因素; 国际贸易收益,国际贸易对交易各方的福 利及整体社会福利产生的影响;
亚当· 斯密主要论点:
国际分工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自由贸易能够促进生产的发展; 贸易之所以发生,基础在于各国成本上存 在绝对差异;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2.确定绝对优势的方法
〔1〕 用劳动生产率来衡量,即用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来表示。 〔2〕 用生产成本来衡量,即用生产1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量
来表示。
❖3.实例分析
•用劳动生产率来衡量〔分工前〕 •用生产成本来衡量〔分工前〕
•分工前后的世界产量〔全世界投入劳动总量:25〕
〔三〕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二〕要素禀赋论的基本观点
〔1〕一国应当出口密集利用该国相对丰裕和廉价的要素生 产的商品,进口密集利用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生产 的商品。
〔2〕区域贸易或者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异,即各 个地区间或国家间商品价格不同。
〔3〕商品贸易一般趋向于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 素收入的国际差异,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 均等化。
每百万美元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所需的资本与劳动量 〔1947年〕
二、里昂惕夫之谜
〔二〕对里昂惕夫之谜的不同解释 1.劳动效率的差异 2.人力资本的差异 3.贸易壁垒的存在 4.自然资源因素被忽略 除此之外,还有要素密集度逆转、需求逆转等解释。 〔三〕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评价 当今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居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以比较
.
第二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节 自由贸易理论 第三节 相互需求理论
第四节 要素禀赋理论与里昂惕夫之谜
学习 目标
掌握国际分工的含义、影响因素和作用;
掌握国际价值的概念;
掌握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局限性;
掌握要素禀赋论的主要内容;
了解里昂惕夫之谜的各种解释。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
提供曲线
Y
A
E'
B'
B E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案第一章:国际贸易导论1.1 国际贸易的概念与意义解释国际贸易的定义探讨国际贸易的重要性1.2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介绍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阐述进口与出口的区别1.3 国际贸易的演变与发展分析国际贸易的历史演变探讨国际贸易的未来发展趋势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基础2.1 绝对优势理论介绍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分析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原理2.2 比较优势理论介绍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分析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与影响2.3 国际贸易的利益与成本探讨国际贸易的利益分析国际贸易的成本与风险第三章:国际贸易政策工具3.1 关税政策介绍关税的概念与类型分析关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3.2 非关税壁垒介绍非关税壁垒的种类分析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3.3 贸易政策的其他工具探讨汇率政策、出口补贴和进口配额等贸易政策工具第四章:国际贸易协定与组织4.1 世界贸易组织(WTO)介绍WTO的成立背景与目标分析WTO对国际贸易的影响4.2 区域贸易协定介绍区域贸易协定的概念与类型分析区域贸易协定对国际贸易的影响4.3 国际贸易协定的谈判与实施探讨国际贸易协定的谈判过程分析国际贸易协定的实施与监督第五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5.1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分析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探讨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5.2 国际贸易与国际竞争力介绍国际竞争力的概念与评估方法分析国际贸易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5.3 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探讨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国际贸易对环境与资源的影响第六章: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分析6.1 经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局限性讨论经典理论在现代国际贸易中的不足分析新兴经济体的贸易模式与经典理论的差异6.2 新兴国际贸易理论介绍新兴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背景探讨新兴理论对传统理论的补充与挑战6.3 国际贸易政策分析方法介绍国际贸易政策分析的主要方法分析不同方法在国际贸易政策研究中的应用第七章:国际贸易与市场准入7.1 市场准入的概念与重要性解释市场准入的含义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分析市场准入对国际贸易流量的影响7.2 市场准入的国际协议探讨WTO等国际组织对市场准入的规定分析不同协议对市场准入的具体要求7.3 市场准入的限制与挑战讨论发展中国家在市场准入中面临的限制分析如何克服市场准入的挑战第八章:国际贸易与贸易政策调整8.1 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趋势探讨国际贸易政策在过去几十年的变化分析当前国际贸易政策的发展趋势8.2 贸易政策调整的动因解释国内政治、经济因素对贸易政策调整的影响分析国际因素如全球化和地缘政治对贸易政策调整的作用8.3 贸易政策调整的策略与方法讨论在调整贸易政策时应考虑的因素介绍有效的贸易政策调整策略和方法第九章:国际贸易与经济一体化9.1 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与类型解释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及其不同形式分析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9.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案例分析探讨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一体化的实践分析这些案例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启示9.3 经济一体化与国际贸易政策讨论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分析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政策制定的挑战和机遇第十章:国际贸易的未来展望10.1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贸易探讨全球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的新特点10.2 国际贸易的未来趋势预测国际贸易的未来发展趋势讨论新兴领域如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0.3 国际贸易政策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国际贸易政策在未来的挑战探讨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抓住发展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涵盖了国际贸易导论、理论基础、政策工具、协定与组织、经济发展以及未来展望等十个章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
一、单项选择
1、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种()
A、国际金融的“乘数理论”
B、国际贸易的“零和博弈”
C、国际金融的“杠杆原理”
D、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
2、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赫克歇尔D、俄林
3、假如A国使用同样数量的时间比B国生产更多同种商品X,那么A国在商品X的生产上()
A、有相对优势B、有绝对优势C、相对有利D、绝对不利
4、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决定性因素是()
A、自然条件
B、社会生产力C、上层建筑D、生产关系
5、一国拥有充足的资本要素,所以该国应该专门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进行对外交换,这种说法来自()
A、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B、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C、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
D、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6、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赫克歇尔和俄林
D、李斯特
7、晚期重商主义学说最重要代表人物是()
A、李斯特B、托马斯·孟C、凯恩斯D、凯能
8、人力资本说最先是由()提出。
A、俄林B、里昂惕夫C、基辛D、凯能
9、里昂惕夫之谜的存在表明()
A、有些国际贸易现实与要素禀赋理论的结论不相符
B、产业内贸易是个别经济学家的妄想
C、有些国际贸易现实并不能增进各国福利
D、发达国家之间极少发生贸易
10、俄林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第一个原因是()
A、价格的国际绝对差
B、成本的国际绝对差
C、不同的成本比例
D、生产者要素的不同的价格比例
11、从需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理论()
A、产业内贸易说
B、技术差距说
C、人力资本说D、偏好相似说
12、亚当·斯密在其发表的()中,首次提出了主张自由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
A、《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B、《政治经济学原理》
C、《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
D、《国际贸易纯理论》
13、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主张()的贸易理论。
A、自由贸易
B、保护贸易
C、国家干预
D、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相结合
14、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分工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各国间在生产某种产品时存在()差异。
A、比较成本
B、绝对成本
C、要素禀赋
D、生产要素组合比例
15、按照绝对优势理论,若两国能够进行分工生产和贸易,其结果会使两国的福利水平()
A、一国提高,另一国降低B、均提高C、均降低D、不确定
16、按照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若中美两国生产1单位小麦分别需要60和10小时的劳动,生产1单位丝绸分别需要30和20小时的劳动,则()A、中国同时生产小麦和丝绸,美国不生产B、中国生产丝绸,美国生产小麦
C、美国同时生产小麦和丝绸,中国不生产
D、美国生产丝绸,中国生产小麦
17、一种产品属于何种要素密集型产品取决于()
A、产品生产所投入的生产要素中投入量最多的生产要素的种类
B、产品生产所投入的生产要素中所占比重最大的生产要素的种类
C、产品生产所投入的生产要素中相对主要的生产要素的种类
18、根据H-O的要素禀赋理论,如果一国资本要素相对稀缺、劳动力要素相对丰裕,则该国应()
A、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B、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C、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D、引进资本要素,输出劳动要素
二、多项选择题
1、里昂惕夫悖论是针对()提出的。
A、绝对利益理论B、比较成本理论C、要素禀赋理论
D、美国的对外贸易状况
E、日本的对外贸易状况
2、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条件是()
A、机会成本不变B、运输成本为零C、收入分配不变
D、市场为垄断市场
E、贸易按货物物交换方式进行
3
A、
C、甲国的小麦生产绝对成本低于乙国
D、甲国的布匹生产相对成本低于乙国
E、乙国在生产布匹上具有相对成本优势
4、关于H-O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排除了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它忽视了科学技术的作用
C、它主张生产利益较大或者不利较小的商品
D、它主张生产绝对有利的商品
E、它指出生产要素在各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5、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国际分工学说主要是()
A、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B、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学说
C、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
D、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D、有里昂惕夫悖论引起的对要素禀赋学说的扩展
6、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两个基本派别是()
A、比较优势理论B、要素禀赋理论C、自由贸易理论
D、保护贸易理论
E、绝对优势理论
7、关于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正确的有()
A、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且更全面、更深刻
B、它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形成的标志
C、它是一个没有任何不足的国际贸易理论
D、它还只是一个静态分析
三、问答题
1、简述H-O理论的主要内容。
2、“世界上一些最贫穷的国家找不到什么产品来出口,他们没有什么资源是丰裕的,他们的土地和资本都不丰裕,在一些又穷又小的国家里,甚至连劳动也不丰裕。
”试用所学过的理论分析上面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