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必修二2.2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合集下载

鲁教版必修二2.2《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word教案

鲁教版必修二2.2《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word教案

学校:临清二中学科:地理编写人:由庆坤审稿人:李德刚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为鲁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本节讲述了城市区位因素以及城市体系的知识,结合案例分析了不同等级城市的功能。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概括起来可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类。

教材结合案例,对上述因素逐一分析,并强调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是不断变化的。

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应该从这个城市产生和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找出其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因素。

二、教学目标:1.城市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2.城市活动和城市体系的形成。

3.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分析城市体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影响区位发展变化。

2、中心地理论和城市体系。

四、学情分析:在此之前,还未学习高中地理人文部分的工业、农业等内容,学生对人文地理的区位因素还很陌生,因此,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会相对较难一些。

五、教学方法:该部分内容较多,且不同模块的知识能力目标不同,因此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看图讲解法: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较难理解,教师可依据教材中插图进行讲解和归纳。

2.读书指导法:城市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较简单,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课文,在教材中寻找答案,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3.讲授法。

4.教具:世界和中国地形图、气候分布图、政区图等。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城市的区位因素,初步把握区位因素的内容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阅读分析图2-1-5“世界六大城市带的分布”,思考:世界上为什么有的地方城市多,有的地方城市少?一个城市为什么建在这里,而不建在那里?又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它的发展?中国和世界的众多的城市发展变化的原因状况如何?这就是我们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 2.2《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课件1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  2.2《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课件1
全国
杭州
二级 南京、 中心 ______ 无锡
苏州、 宁波 三级 ______ 中心 、常州、
城市的区位选择 读株洲城市发展图,回答下列问题。
(1)1949年以前株洲区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 (2)株洲市现有街区与1949年以前相比,有何变 化? (3)影响株洲市城市区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河流与城市区位的关系是什么?
1.城市的区位因素是孤立的、互不联系的 该说法错误。城市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地形、 气候、河流、矿产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 教等因素彼此又有包含或交叉的关系。
2.河流的供水、运输、防卫功能自古至今对城 市的区位选择产生重要影响 该说法错误。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自古至今对 城市的区位选择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而河流可作 为防御的屏障,在早期城市选址时,起较大的作 用,时至今日,河流作为防卫功能影响城市选址 的作用已经减弱,甚至消失。
答案: (1)服务种类多少 服务范围大小 (2)高 低 (3)表中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是:高 低 大 小 高 低 多 少 多 少 (4)中学 医院 银行


2.(2011· 广州高一检测)下图中R1、R2和R3分别 代表三个不同等级的区域半径,且R1<R2<R3,据 图回答(1)~(3)题。
(1)三个区域服务职能符合规律的是( A.R1—小学 R2—中学 R3—大学 B.R1—小学 R2—大学 R3—中学 C.R1—中学 R2—大学 R3—小学 D.R1—大学 R2—小学 R3—中学
城市体系 材料一 2006年8月31日涉及济南等7个地级市 的《济南都市圈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其城 市中心体系结构为“双核、多心、网状支撑”, 其中“双核”分别为济南市市区和淄博市市区, “多心”即多个次区域中心城市,包括泰安、 莱芜、聊城、德州、滨州5个城市的中心城区。

高一下学期鲁教版地理必修二课件2 2.2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高一下学期鲁教版地理必修二课件2 2.2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扬州
2. 气候 气候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一。 (城市大多分布在气温适宜、降水适度地区)
3. 地形、地质 城市分布与地形、地质条件关 系密切。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方便、水源丰富、 物产丰盈、自然环境优越。此外,也便于建筑 物、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4.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也是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 重要因素 。
荒芜人烟的高原上 崛起的首都巴西利亚
3、宗教因素
梵蒂冈:天主教 拉萨:藏传佛教 瓦拉那西:印度教 麦加、麦地那:伊斯兰教 耶路撒冷: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布达拉宫
耶路撒冷
梵蒂冈
这些都是作为宗教中心发展起来的城市
4、军事因素
锦州
嘉峪关 山海关 这些都是作为军事要塞发展起来的城市
5、其它因素:
一级中心 上海 贸易中心、国际投资中心
服务范围
长江三角洲、全国甚 至国外
南京、 省级经济中心、交通中心
二级中心 杭州
苏州
三级中心 无锡
常州
宁波
四级中心 五级中心
镇江 扬州 南通
小城镇
制造业
本省及周边地区 主要在地市范围内
市域内 本城镇和乡村
南方流汇合处——宜宾、重庆、武汉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经济基础 生产方式 文化历史 科技 旅游等
Hale Waihona Puke 科技因素 的影响日本筑波科学城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学课件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学课件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阿伯丁
北海的石油开发使阿伯丁发展成 石油工业城市
资源与城市区位 矿产资源得到开发的地方形成工矿城市
煤炭工业城市:鹤岗、大同、抚顺 钢铁工业城市:鞍山、包头、攀枝花、马鞍山 石油工业城市:大庆、玉门、克拉玛依
世界矿产城市
煤炭工业城市:英国伯明翰、曼彻斯特、美国匹兹堡
石油工业城市:英国的阿伯丁、美国休斯敦
1. 中国城市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2. 世界城市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大多数城市主要分布在以平原为主的地区
思考:哪个地方最有可能先发展成城市? 如果A发现了铁矿并打算开采利用,A可能形成城市吗?为 什么?您能说出这样的城市吗?
两河交汇处,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可以 有大量人流、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
水源充足 地势平坦,平地面积大
完善发达的(海、陆、空)交 通运输(港口优良,海运发达;
有铁路、公路与东、中部地区联系; 航空运输发达);
美国西部旧金山、 洛杉矶一带
科技水平高; 工业和第三产业发达。
二、城市体系
1、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对区域发展起主导作用. 它既是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又是区域经济的增长 中心. 2、城市活动:一部分为城市本身服务 另一部分为城市本身以外的地区服务
世界主要大城市密集区
一、城市的区位选择
1、城市区位
(1)城市区位是指城市所占据的场所,与自然环 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2)城市区位包括两层意思:
①城市在何处分布
②城市的总体分布状况
2、城市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河流与城市区位
气候与城市区位 地形与城市区位 矿产资源与城市区位
2、城市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因素
嘉 陵 江

【课堂设计】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2课件2.2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课堂设计】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2课件2.2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与城市服务功能的大小或强弱呈正 相关,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提示:不正确。一般来讲,城市规模越大,其服务功能越强。但是,有些城
市虽然规模不大,却在某一方面的功能很强,服务范围远远超出了其所在的 地域,如一些旅游城市的服务功能比同等规模的一般城市强。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因素
省建筑投资。一般情况下,平原地区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 理想环境。亚马孙平原位于热带雨林地区,非常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所以 巴西的人口和城市多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巴西高原上。



二、城市体系
1.城市与区域发展



2.城市体系 (1)概念。 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由不同规模、 不同等级、 功能上各具特色的城市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2)特征。 城市的等级不同,其功能和服务范围也不同。 (3)理论依据——中心地理论。 ①基本内容:系统地阐明了区域内城市和城市内服务中心的数量、 规模、 等级之间的关系。 ②运用: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布局等方面。 ③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范围、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
探究一
探究二
自然资源 交通 政治、宗教 城市区位 因素的发 展变化
资源优势 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 等,交通便捷 地区的政治中心、 宗教中 心
课程目标 1.理解影响 城市区位的因素, 分析其对城市形 成和发展的影 响。 2.运用实例分析 影响城市形成、 发展、变化的区 位因素。 3.联系城市地域 结构的有关理论, 说明不同规模城 市服务功能的差 异。



一、城市的区位选择
1.概念 (1)区位:是指某事物的位置及其与其他事物间的空间联系。 (2)城市区位:是指城市所占据的场所,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有着 密切的关系。 2.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

高中地理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鲁教版必修二

高中地理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鲁教版必修二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1.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有哪些?①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和水运,在古代有些河流还有军事防卫功能(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②气候:气温——城市一般分布在中低纬度,尤其是温带地区。

降水——城市大多集中在临海的边缘地带(降水量大、气候湿润),我国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中只有包头、兰州、乌鲁木齐位于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

③地形:平原是城市的理想环境(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方便、水源丰富、土壤肥沃、便于农耕、物产丰富、人口密集,利于对外联系);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闷热,所以城市分布在高原上或山区;山区城市一般沿河谷或在开阔低地分布(如我国的汾河、渭河谷地的城市分布)④矿产:南非的约翰内斯堡(黄金)、英国的阿伯丁和美国的休斯敦(石油),我国的四川攀枝花和辽宁的鞍山(铁矿)、黑龙江大庆和新疆克拉玛依以及甘肃玉门(石油)、甘肃金昌(镍矿)。

2.影响城市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①交通:交通能消除城市区位中的制约因素,如资源缺乏、市场狭小等。

我国古代城市因为“南船北马”的运输方式,使得南方城市沿江河发展(宜宾、重庆、武汉),北方大多在大道汇合处(邯郸);现代城市又因海运和公路、铁路运输的发展,在公路和铁路沿线形成城市(株洲、石家庄、郑州和格尔木)或在沿海形成城市(秦皇岛、大连、青岛)。

有些城市因交通兴起,也会因交通衰落,如扬州和济宁因京杭大运河而兴起,又因海上运输发展、京沪铁路建成以及京杭大运河淤塞曾一度衰落。

②宗教:耶路撒冷(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麦加和麦地那(伊斯兰教)、梵蒂冈(天主教)、拉萨(藏传佛教)。

③科技和旅游:日本的筑波科学城;黄山、张家界、九寨沟。

3.现代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政治和交通始终对城市的区位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科技和旅游正在成为重要因素,而军事、宗教因素已经减弱。

4.中心地理论包含哪些内容?服务等级越高的中心地,其服务职能越多,服务范围越大,数量越少。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2《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课件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2《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课件

学情反馈
• (一)一、1说出河流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 说出河流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 面?----• (二)一.2(1)找出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 )找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说出该线是哪两个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说出该线是哪两个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 (三)一、2(2)我国地势可分为哪三级阶梯? ( )我国地势可分为哪三级阶梯? 说出阶梯分界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说出阶梯分界线大致经过的地方。比较三级阶梯 城市数目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城市数目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 (四)一.4以唐山为例分析地质条件对城市建设 以唐山为例分析地质条件对城市建设 的影响? 的影响? • (五)3. 举例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 城市的分布和发展带来的影响。 城市的分布和发展带来的影响。 • (六)有人说“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是一成不变 有人说“ 你是否同意该观点? 的”,你是否同意该观点?并举例

世界六大城市带的分布
第二节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城市的区位选择
• 【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区位因素。 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区位因素。 •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 1.举例说明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自然 .举例说明地形、气候、河流、 地理要素,交通区位、经济基础、 地理要素,交通区位、经济基础、政治文化等社 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 3.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区位因素。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区位因素。 •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难点】 • 分析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并理解它们对城 分析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 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2同步课件:2.2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共40张PPT)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2同步课件:2.2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共40张PPT)

2“.图教2材-P2-41“7格图尔2-木2城-市6昔新日貌荒”凉的格尔木”、
提示:昔日的格尔木野兽出没,满目苍凉。 今天的格尔木已成为青海省第二大城市,戈 壁滩上的一颗明珠,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 局的变化,往往对城市的分布及发展带来很 大的影响。正是由于青藏铁路的建成,促进 了格尔木的进一步发展。
【方法技巧】 城市区位因素的分析过程
影响城市区位的选择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 的结果,分析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要考虑 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到这 一地点;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 了它的发展。
城市体系
调查自己或家里人,把他们在选择下列几 组不同的服务时的选择填在以下表格中,并说 出理由。1.购买纸、笔、米、面等日常消费品, 看头痛感冒等常见病,上小学等。2.购买彩电、 冰箱等生活用品,看一些大病或者上重点高中 等。3.购买时装等高档商品,看疑难杂症,上 大学或者听音乐会,参观博物馆等。
(1)三个城市服务职能符合规律的是 ( )。
A.A——小学 B——中学 C——大学 B.A——小学 B——大学 C——中学 C.A——中学 B——大学 C——小学 D.A——大学 B——小学 C——中学 (2)三个城市服务半径相对应的可能是
( )。 A.R1——地级市 R2——县城 R3——集镇 B.R1——南雄 R2——韶关 R3——广州 C.R1——省城 R2——县城 R3——乡镇 D.R1——北京 R2——上海 R3——重庆
尝试探究: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提示:自然因素(河流、气候、地形、矿产资源)和 社会经济
因素(交通、经济基础,生产方式以及政治和文化历 史等)。
了解
1.中心地理论 2.长三角地区城市等级体系的组成
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年级地理学案(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一)班级姓名考号一、课标要求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二、课前预习1.(课本P38)什么是区位?2. (课本P38)简要说明水对城市的影响(一定要简洁)。

3. (课本P39)气候:城市大多分布在、的地区。

我国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中,只有、、位于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

地形:一般来说,平原地区,,物产丰盈,,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矿产资源也是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例如,我国的、、等城市,都是在开采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等城市则是在开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 (课本P40)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5. (课本P40)由于交通运输的需要,城市多分布在哪些地带?6. (课本P40)简要说明扬州、济宁等城市衰落的原因。

7. (课本P41)简要说明影响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本节知识要点: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河流、气候、地形、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交通、经济、政治、历史。

2、区位的变化:当今军事、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已经减弱,科技、旅游等已成为影响城市区位的重要因素,而政治、交通等因素始终对城市区位产生着巨大影响。

3、有利的区位条件一般有: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气候适宜、地势平坦、矿产丰富、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优惠政策、历史悠久、工农业发达、劳动力充足、科技发达等。

作答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4、常见城市区位举例:河流汇合处如宜宾、重庆、武汉分别位于岷江、嘉陵江、汉江与长江干流汇合处河口处如上海(长江)、广州(珠江)等铁矿如:攀枝花、包头、鞍山石油如:大庆、玉门、克拉玛依、阿伯丁煤矿如:伯明翰、曼彻斯特、匹兹堡、大同、抚顺、开滦铁路枢纽如:石家庄、郑州、蚌埠、宝鸡、株洲政治中心: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伊斯兰堡;宗教: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拉萨三、巩固训练1.武汉属于下列哪种区位类型A.河流水运的起点和终点B.两条河流的汇合处C.过河点位置D.河口位置城市区位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影响城市的主要因素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

结合相关知识回答2—3题。

2、从城市的起源角度看,鞍山、攀枝花、大庆三城市的共同之处在于()A.疗养城市B.河流干支流汇合处C.矿产城市D.作为政治中心发展起来的城市3、我国的大城市多分布在东部沿海的平原地区,不属于其主要成因的是()A.位于沿海、河流的沿岸,对外交通方便B.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C.平原地区交通和住宅建设的成本低D.其中许多城市作为宗教圣地发展起来的c4.气候对城市的影响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干或过湿,一般都不利于城市的发展B .由于城市人口密集,数量大,需水多,所以城市最好建在雨水充沛的热带雨林地区C .世界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高纬地区D .在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条件恶劣,所以没有大城市的分布 5.下列四组城市,都是在铁矿石产地发展起来的是( )A .鞍山、包头、攀枝花B .武汉、唐山、呼和浩特C .马鞍山、上海、鹤岗D .本溪、重庆、石家庄 6.扬州在历史上繁华的原因是( )A .大运河的通航B .海上运输的发展C .大运河的淤塞D .历史上的军事重镇 7.随着时代的发展,影响城市区位的主导因素也在不断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军事和宗教对现代城市的影响已经很弱B.交通条件从古到今一直对城市区位产生巨大影响C.自然资源对现代城市区的影响已经很弱D.科技、旅游等已成为部分城市区位的重要因素读右图,a 、b 、c 分别表示影响城市区位的气候、地形、河流因素,箭头方向表示条件越来越好。

据此完成8~9题。

8.从自然条件角度考虑,图中最容易形成城市的 地方是 A .①B .②C .③D .④9.下列各点与亚马孙平原城市兴起的自然条件 最吻合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右图反映某国三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特征,读图回答10—11题。

10.决定甲、乙、丙三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 .自然资源、水陆运输、商业贸易B.商业贸易、自然资源、水陆运输C.水陆运输、自然资源、商业贸易D.自然资源、商业贸易、水陆运输11.为促进甲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下列最具针对性的措施是()A.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络B.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善产业结构C.加快资源开采,实现规模效应D.合理规划用地,改善生态环境12.读“兰州市略图”,分析回答问题。

(1)从地形上说,兰州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级阶梯上;从气候条件上说,兰州位于我国西北部的________地区,年降水量约为________毫米左右。

(2)兰州是一座沿黄河河谷而建的城市,整个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造成这种城市布局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B.政治经济的发展C.交通运输的需要D.地形和河流的分布(3)从河流对城址选择的关系看,兰州属于( )A.两条大河的交汇处B.陆上交通线过河点位置C.河流水运的起点D.内河航线的终点高一年级地理学案(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二)班级姓名考号一、课标要求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二、课前预习1.(课本P41)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既是区域的中心、中心,又是区域经济的。

2.(课本P41)什么是城市体系?3. (课本P41)什么是中心地?简述克里斯泰勒的观点。

4. (课本P42)简述中心地等级与服务范围、商品和服务种类、中心地数量及中心地之间举例的关系。

5. (课本P43)列举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同层次的城市。

第一层次:主要职能有:第二层次:第三层次:主要功能是:本节知识要点:中心地是指为周围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场所。

在实际生活中,中心地可以是城市,也可以是城市内的商业中心。

中心地理论认为:在理想化的均质平原上,消费者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一般选择最接近的中心地,中心地服务范围在空间上呈正六边形,中心地则位于正中。

中心地等级越高、规模越大、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彼此间距离越远。

如:济南(最高级)、聊城、莘县(最低级)意义:中心地理论成功地运用来指导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三、巩固训练1.中心地是指()A.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B.大到一座城市,小到一个杂货店,以及每个独立经营的职能单位C.独立经营的生产单位D.城市和乡村的各种商店2.读下图“相同级别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有关李军家购物的选择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选择A中心地B.一定选择B中心地C.一般选择A中心地D.一般选择B中心地3.高级中心地比低级中心地:()多项A.数量多 B.服务范围大 C.彼此距离远 D.提供职能多4、关于长江三角洲城市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项A.该地区已经成为世界六大城市带之一,是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B.上海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它的影响辐射到全国甚至国外C.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南京、杭州等城市必然会发展成为该地区一级中心城市D.长江三角洲城市体系中包括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但不包括小城镇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图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这里土地面积仅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6%,有大、中、小城市50多个,成为我国第一大城市群。

(1)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跨、、三个省级行政区。

请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城市名称:A ;B ;C(2)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核心城市,南京和杭州居第层次,苏州、无锡、常州、宁波等城市属于第层次,镇江、扬州、南通、湖州等则属于更次一级城市。

据此完成下表:6.阅读材料,分析回答。

材料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大城市带图材料二:中国经济最具有活力的地区—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5.8%。

目前被列入“长三角”城市群的共有16座城市,成为我国第一大城市群,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航运中心(洋山港)、沪—崇—苏大通道三大工程的相继启动,“长三角”城市群经济一体化进程将得到加快。

(1)填写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城市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E___________,G___________。

(2)分析“长三角”城市群形成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3)你认为“长三角”城市群发展面临着哪些主要问题?7.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①图中,ABCDEF反映的是过程,该过程最主要的标志是。

左图中的变化过程与其右图中的曲线相对应的曲线是。

(2)①图中,E-F反映了现象,其原因是。

(3)②图中,AB两类国家,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4)②图中,AB两类国家劳动力的就业结构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是。

6.(2)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平原和三角洲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水陆交通便利,城市发展历史悠久,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水平高7.(2)①城市环境恶化,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②交通条件改善③周边小城镇配套设施完善(4)经济水平低的国家就业集中于第一、二产业;经济水平高的国家,就业集中于二、三产业;呈现向第三产业集中的趋势。

答案:(1)二半干旱400(2)D(3)B(兰州是我国西北部重要的铁路枢纽,是陇海、兰新、包兰、兰青四条铁路的交会点,这些铁路都是在兰州跨黄河而过)5.(1)、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南京上海杭州(2)、上海二三6.。

(1)南京常州无锡苏州上海杭州(2)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平原和三角洲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水陆交通便利,城市发展历史悠久,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水平高(3)矿产资源、能源不足,环境污染加剧,土地供应紧张等7.(1)城市化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a(2)逆城市化①城市环境恶化,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②交通条件改善③周边小城镇配套设施完善(3)A (2分)(4)经济水平低的国家就业集中于第一、二产业;经济水平高的国家,就业集中于二、三产业;呈现向第三产业集中的趋势。

右图是三个同等规模商业中心对周围顾客达成交易的概率的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分析回答7--8题。

7.图中四点达成交易的机率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乙丁甲丙C.甲丙丁乙 D.乙甲丁丙8.若要在图上新布置一个同等规模的商业中心,则最佳位置是A.甲 B.乙C.丙 D.丁43. 读下图回答:(7分)(1)该区地形基本上以 ________ 为界,明显地可分为 ____ _____和 _____ ____两类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