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前列腺癌相关知识

合集下载

12第十二章 前列腺癌

12第十二章 前列腺癌

第十二章前列腺癌前列腺癌(carcinoma of prostate)是男性泌尿生殖系中最常见的肿瘤,也是人类特有的疾病,其他哺乳动物自发倾向极为罕见。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和种族差异,在我国及印度、日本、菲律宾等亚洲国家发病率较低,非洲和以色列居中,欧美国家最高,前列腺癌在欧美是男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北京市1984—1987年男性发病率为2.4l /10万,死亡率为19/10万,近20年我国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本病多发于60岁以上,有一部分属无症状的“潜伏癌”,尸检时始能发现;病理资料证实,80岁以上的男性前列腺病理切片50%—60%有镜下癌;.在前列腺增生的手术中,前列腺癌的切片检出率为5%—20%。

因此前列腺癌的实际发病率高于文献报道的数值。

根据前列腺癌的临床表现,该病属中医“淋证”、“癃闭”、“尿血”的范畴。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1.病因到目前为止,引起前列腺癌的病因尚不明确。

流行病学调查提出种族、遗传、感染、环境、饮食及职业等因素,但与前列腺癌的确切关系还不清楚。

大量临床资料提示与性激素有关,估计是循环中雌激素与雄激素比例失调,尤其是雄激素的变化。

研究发现在性活力较高的人群中,前列腺癌发病率较高,而在辜丸切除后的病人中很少有此病发生。

其他如前列腺淋球菌、病毒及衣原体感染后发病率有所增高;接触化学物质,如环境污染、暴露于放射线、过多地接触镉等;饮食因素如高脂肪饮食、过量饮用咖啡和酒类等与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从这些不同的研究结果看,前列腺癌的发病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强调某一单独因素的意义是很困难的。

2.病理前列腺癌常发生于前列腺后叶,侧叶次之,而绝大多数是发生在腺体外周腺管上的腺癌。

在正常的或有增生病变的前列腺,腺体由后尿道向外呈放射状,有典型的曲管状腺泡,各腺管皆为一层纯胶原结缔组织所包裹。

前列腺癌发生时,上述排列形状完全消失,无腺泡曲管结构,胶原结缔组织也不复存在;95%以上为腺细胞癌,其余为移行细胞癌、鳞癌和肉瘤等。

前列腺癌根治手术基础知识科普

前列腺癌根治手术基础知识科普

前列腺癌根治手术基础知识科普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近年来,前列腺癌根治手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效。

本文旨在科普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的基础知识,帮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手术过程、术后护理等关键信息,以更好地应对前列腺癌的治疗。

前列腺癌根治手术是指通过手术切除患者的前列腺,以达到治愈或控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手术旨在彻底切除患者的肿瘤组织,减少复发风险,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对于早期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手术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的常见方法有:开放手术:开放手术通过在腹部或会阴部进行切口,直接暴露前列腺,并切除整个腺体。

一般而言,切口位置包括腹部中线切口(腹股沟上方或下方)和会阴切口(位于会阴部)。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移除前列腺以及可能受到癌变影响的组织。

该手术通常需要全身麻醉,以确保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处于无痛状态。

在手术开始时,医生会根据切口位置进行相应的皮肤消毒。

然后,医生会使用手术刀在预定位置进行切口。

对于腹部中线切口,医生通过分层解剖将腹肌和其他组织依次暴露。

对于会阴切口,医生会在会阴部开一个较小的切口,以直接暴露前列腺。

在完成切口后,医生会使用手术器械进行腹腔或会阴探查。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评估前列腺的大小、形状、有无转移等情况,以确保手术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完成探查后,医生会切除整个前列腺。

这可能涉及到与前列腺相连的组织和结构的切除,如精囊、输精管等。

医生会在保证手术清除标准的同时尽量保护尿道括约肌和神经束,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在完成前列腺切除后,医生会将切口进行缝合,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一般会采用可吸收的缝线,并注意保护周围组织和器官。

此外,为了预防术后积液或血肿,医生可能会留置引流管。

尽管该方法需要较大的创伤和恢复时间,但仍被应用。

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是现代前列腺癌根治手术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它相比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中国前列腺癌诊治指南

中国前列腺癌诊治指南

中国前列腺癌诊治指南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以下是中国前列腺癌诊治指南的要点。

一、前列腺癌的诊断1.病史与体格检查:包括病史询问、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和直肠检查等。

2.影像学检查:推荐进行经直肠超声(TRUS)、盆腔MRI和腹部CT 等。

TRUS是前列腺癌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可以明确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浸润范围等信息。

3.病理学检查:通过前列腺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二、前列腺癌的分期前列腺癌的分期可根据国际TNM分期系统进行,包括原发肿瘤(T)、淋巴结(N)和远处转移(M)三个要素。

1.T分期:根据肿瘤侵犯前列腺的程度分为T1-T4期。

2.N分期:根据淋巴结受侵犯情况分为N0-N1期。

3.M分期:根据远处转移情况分为M0-M1期。

三、前列腺癌的治疗原则根据前列腺癌的分期和患者的整体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内分泌治疗和化疗等。

1.T1期前列腺癌:适合选择手术切除或放疗,也可进行观察治疗。

2.T2期前列腺癌:可选择手术切除、放疗或内分泌治疗。

3.T3-T4期前列腺癌:放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可联合内分泌治疗或化疗。

4.前列腺癌的远处转移:主要采用内分泌治疗、化疗和放疗等综合治疗。

四、前列腺癌的随访和复发治疗前列腺癌的随访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PSA检测、直肠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进行。

复发治疗可根据复发的部位和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选择。

1.PSA复发:可选择放疗、内分泌治疗或化疗。

2.局部复发:可考虑手术切除、放疗或内分泌治疗。

3.骨转移:主要采用内分泌治疗、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

五、前列腺癌的预后评估预后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多种因素进行判断,包括分期、PSA水平、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级等。

根据预后评估的结果可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进行预后判断。

总之,中国前列腺癌诊治指南为医生提供了前列腺癌的诊治指导,对于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率和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前列腺肿瘤的健康宣教

前列腺肿瘤的健康宣教

前列腺肿瘤的健康宣教
一、前列腺肿瘤是什么
1. 前列腺肿瘤(Tumor of the Prostate),简称如Pca,是一种慢性
的男性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男性尿道系统的前列腺(标准),一般发病率
在50~75岁之间,是男性最常见也是最致命的恶性疾病。

2.前列腺肿瘤的特点是发病缓慢,发病率较高,患者常有年龄、基因、激素及生活习惯等因素存在,而且在早期无明显的症状,因此,早期发现
和治疗意义重大。

二、前列腺肿瘤的危害
1.前列腺肿瘤可引发肿瘤细胞大量移行,通过尿道、淋巴管等传播至
身体其他部位,从而向内部器官如膀胱、肾脏等传播,导致肿瘤细胞复发
和转移。

2.前列腺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一般表现为中
枢神经系统损害、肾脏损害等。

3.前列腺肿瘤还会对患者的生活产生很大影响,比如:自信心下降、
精神不佳、影响关系、精力不佳等,亦可影响患者的工作和其他活动。

三、前列腺肿瘤的预防
1.加强营养:饮食要健康,摄入营养丰富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
水果,少吃肥膘、动物内脏等高脂食物,同时,应多饮水,保证体内水分
的平衡。

2.加强运动:适量的运动能够提高消化吸收率。

前列腺癌科普讲座PPT课件

前列腺癌科普讲座PPT课件

5. 前列腺癌 的康复和生活
注意事项
5. 前列腺癌的康复和生活注意事项
运动康复: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康 复运动,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 。 心理疏导:心理辅导可以帮助患者 调整情绪、缓解焦虑和压力。
5. 前列腺癌的康复和生活注意事项
饮食调整:营养师可以制定合 理的饮食计划,帮助患者恢复 身体健康。
支持群体:加入前列腺癌患者 支持群体,与其他患者交流和 分享经验。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1. 什么是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起源于前列腺的细胞 ,可通过组织活检来确诊。
2. 前列腺癌 的症状
2. 前列腺癌的症状
尿频和尿急:患者常感到需要 频繁排尿,尤其是夜间。 排尿困难:患者可能感到排尿 困难或无法完全排尿。
2. 前列腺癌的症状
血尿:在尿液中可能出现血液 ,颜色呈现粉红色或红色。 腰背痛:前列腺癌晚期可能导 致腰背痛。
前列腺癌科普 讲座PPT课件
目录 1. 什么是前列腺癌 2. 前列腺癌的症状 3. 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 疗 4. 前列腺癌的预防措施 5. 前列腺癌的康复和生 活注意事项
1. 什么是前 列腺癌
1. 什么是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 一,通常发生在50岁以上的男性。 前列腺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一部分, 位于膀胱下方,主要负责生产精液 。
3. 前列腺癌 的诊断和治疗
3. 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检测 :PSA是一种特定蛋白质,可以通 过血液样本检查来判断前列腺的健 康状况。
组织活检:通过取样前列腺组织进 行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恶性细胞。
3. 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治疗选择:治疗前列腺癌的方 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疗法、 化学疗法和激素疗法,具体方 法选择视患者病情而定。

前列腺癌健康教育

前列腺癌健康教育

前列腺癌健康教育一、概述前列腺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65岁以上的男性,前列腺位于膀胱下方的一个栗子状的腺体,有尿道从中间通过,它分泌的液体是精子的营养液,也是精液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治疗原则1、药物治疗:诺雷德一支,每月脐下注射,康士得一片每日一次。

2、手术治疗:双侧睾丸切除术、前列腺癌根治、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3、其他治疗: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化学治疗。

三、术前指导1、有排尿困难或残余尿量多患者应留置导尿管。

不能插入导尿管患者,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注意保持造瘘管引流通畅,让膀胱充分休息,有利术后恢复。

2、协助完善各项辅助检查。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忌饮酒,以免诱发急性尿潴留,禁烟、酒。

3、告知患者及家属与疾病、手术、麻醉相关的知识,消除恐惧、焦虑情绪。

4、做好与手术、麻醉及患者配合所需的准备。

如皮肤准备(手术区皮肤的清洁与准备)、呼吸道准备(有效咳嗽及深呼吸)、消化道准备(术前禁食禁饮等)、术前适应性训练(床上排尿、排便训练)、心血管准备(控制血压)等。

5、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更换宽松衣裤,取下活动性义齿、首饰等个人物品,交家属保管。

四、术后护理1、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6小时后血压平稳可睡枕头,定时翻身每2小时一次。

预防压疮发生。

2、注意保持切口外敷料清洁干燥,如有血液、尿液渗湿敷料应及时告知医生更换。

3、肛门未排气前应禁食,排气后宜多饮水,每日饮水量2000至3000ml,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

4、保持大便通畅,术后三天未解大便者及时告知医生给予缓泻药物。

5、术后保持口腔清洁,早晚洗漱一次。

6、行前列腺癌根治者拔除尿管后应注意观察排尿情况,有无排尿困难或尿失禁现象,同时进行提肛训练。

五、出院指导1、加强营养,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食物。

2、切除睾丸者应保持切口处皮肤清洁、干燥。

3、平日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行前列腺癌根治者如出现尿失禁应进行提肛训练。

知识科普:怎样治疗前列腺癌

知识科普:怎样治疗前列腺癌

知识科普:怎样治疗前列腺癌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一种癌症,是指前列腺中恶性细胞的增殖和扩散。

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也逐渐增加。

治疗前列腺癌需要多方面的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激素治疗等多种方法。

不同的治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患者,下面将对这些治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前列腺癌的诊断前列腺癌的早期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尿流缓慢等,但这些症状也可能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有关。

因此,如果怀疑患有前列腺癌,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数字直肠检查(DRE)是一种常用的前列腺癌筛查方法,可以触摸到前列腺的大小、硬度和表面状况。

如果DRE发现异常,则需要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

PSA是一种由前列腺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当前列腺癌发生时,PSA水平会升高。

PSA检测可以通过血液样本进行,如果PSA水平超过4 ng / mL,则可能存在前列腺癌的风险。

然而,PSA检测也可能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前列腺穿刺活检是一种确定前列腺癌是否存在的最可靠方法。

该过程涉及使用超声波或MRI引导下的穿刺针取样前列腺组织。

活检结果将确定是否存在癌细胞,并确定其等级和分级。

二、前列腺癌的治疗1.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前列腺癌的主要方式之一。

手术治疗的方式包括前列腺摘除术、转移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等。

其中前列腺摘除术是治疗前列腺癌的首选方法,它可以完全切除前列腺,同时将周围组织也一并切除,以避免癌细胞的扩散。

前列腺摘除术的方式可以分为传统手术和微创手术两种。

传统手术主要是通过开放手术进行前列腺摘除,而微创手术则是通过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进行前列腺摘除。

相比传统手术,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是它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更先进的设备。

手术治疗虽然可以完全切除前列腺,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手术创伤、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2.放疗治疗放疗治疗是治疗前列腺癌的另一种常见方式。

NCCN2024前列腺癌中文指南

NCCN2024前列腺癌中文指南

NCCN2024前列腺癌中文指南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男性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NCCN2024前列腺癌中文指南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关于前列腺癌的最新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详细介绍。

NCCN2024前列腺癌中文指南首先介绍了前列腺癌的病因和流行病学特征。

前列腺癌多为非传染性疾病,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年龄、家族史、种族、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

指南总结了相关研究表明,年龄和家族史是前列腺癌的最主要风险因素。

指南随后提供了前列腺癌的诊断标准和策略。

初筛和诊断一直是前列腺癌领域的一个难题,因为其一直缺乏高效的筛查方法。

指南介绍了常见的前列腺癌筛查方法,包括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检测、数字直肠检查(DRE)、超声波检查和组织活检等。

对于初筛阳性的患者,指南提供了进一步诊断的建议,包括经直肠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等辅助检查。

针对前列腺癌的治疗,指南提供了详细的介绍。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生活质量等因素,指南提供了不同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激素治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对于早期前列腺癌患者,手术切除和放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对于晚期或复发的前列腺癌患者,激素治疗和化疗是常见的治疗选择。

指南还介绍了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和处理方法。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指南还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根据前列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个体化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指南介绍了前列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并提供了相关治疗方法的指导。

最后,NCCN2024前列腺癌中文指南还介绍了患者的管理和随访。

患者的管理包括相关的支持性治疗和护理措施,包括营养支持、心理支持等。

指南还提供了前列腺癌随访的建议和时间表,以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最佳的治疗和管理。

总体而言,NCCN2024前列腺癌中文指南为医生提供了全面和实用的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方案。

这一指南的发布对于改善前列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文名称carcinoma of prostate常见病因遗传因素就诊科室肿瘤科多发群体70~80岁前列腺癌简介前列腺癌是指发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

2004年WHO《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中前列腺癌病理类型上包括腺癌(腺泡腺癌)、导管腺癌、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腺鳞癌。

其中前列腺腺癌占95%以上,因此,通常我们所说的前列腺癌就是指前列腺腺癌。

前列腺癌发展的现状从世界范围来看,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年龄、种族、家族遗传背景、地理位置和饮食结构等因素影响着前列腺癌的发生,比如:前列腺癌多发于老年男性、黑色人种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显著高于白色及黄色人种、前列腺癌家族史也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在如此高病发率的状况下,前列腺越来越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了解。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差别很大,最高如加勒比海及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达150/10万,而最低的东亚地区为1/10万,相差百倍。

在美国,2009年新确诊前列腺癌约19.23万例,死亡2.74万例,发病率已经超过肺癌,位居男性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位于第二位。

在欧洲,每年新确诊前列腺癌病例约26万。

亚洲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远远低于欧美国家,但近年来呈现逐渐上升趋势。

2012年我国肿瘤登记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为9.92/10万,列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6位。

发病年龄在55岁前处于较低水平,55岁后逐渐升高,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高峰年龄是70~80岁。

家族遗传型前列腺癌患者发病年龄稍早,年龄≤55岁的患者占43%。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随着人民寿命的延长、饮食结构明显西方化、筛查及诊断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虽然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近年呈逐年升高,已位列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3位。

1993我国年前列腺癌发病率约为1.71/10万,到1997年升高至2.0/10万。

我们再来看一下部分代表性地区的统计学数据:1985~1987年北京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41/10万和1.91/10万、1995年升高为4.55/10万和2.36/10万、2002年进一步升高至7.9/10万和3.0/10万,可见从1985至2002年,北京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升高2~3倍;2002年上海前列腺癌发病率为11.5/10万,死亡率为4.9/10万,是上海男性最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肿瘤。

虽然我国不同地区人口的前列腺癌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如发病率最高的北京、上海地区为7.9/10万,而发病率最低的地区为0.2/10万),但总发病率呈明显增长趋势。

癌症生存率发展趋势图解——前列腺癌飙升和其他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不同,前列腺癌无典型的临床症状,这是因为前列腺癌多发生在前列腺的外周带,早期的前列腺癌多局限在前列腺内未侵犯前列腺周围组织,往往无明显临床表现。

但随着肿瘤的不断发展,则会表现出多种不同的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表现1.下尿路症状包括刺激症状和梗阻症状。

首先应明确,下尿路症状并不是前列腺癌所特有,而更多见于许多泌尿外科良性病变。

而在前列腺癌患者中,当肿瘤向前列腺的前中部浸润时,侵及尿道、膀胱颈部和三角区时,可引起下尿路症状。

包括尿频、尿急、排尿踌躇、排尿中断、尿后滴沥和排尿费力等等。

前列腺尿道症状图2.局部浸润性症状前列腺癌的生长与发展方向往往是沿着最薄弱的途径发展的。

大多数前列腺癌起源于前列腺外周带也就是说在前列腺的后方,因此膀胱直肠间隙常常是局部浸润性前列腺癌最先侵犯的区域。

肿瘤侵犯到前列腺包膜及其附近的神经周围淋巴管时,可出现会阴部疼痛及坐骨神经痛;肿瘤侵犯压迫输精管时会出现腰痛以及患侧睾丸疼痛;肿瘤侵犯至膀胱直肠间隙的上方时,可以压迫输尿管导致单侧或双侧肾积水,严重时会引起肾功能衰竭;肿瘤侵犯到前列腺后外侧的神经血管束时还会导致勃起功能障碍;严重时当肿瘤侵犯直肠时会导致排便困难或结肠梗阻;肿瘤犯尿道膜部时可发生尿失禁。

3.转移性症状前列腺癌最常转移的部位是骨骼,有时也会转移到其他器官,如:肺部、肝、肾上腺等。

前列腺癌骨转移会产生骨痛,甚至病理性骨折;肿瘤转移到盆腔淋巴结时会引起下肢水肿;肿瘤转移到肺部会引起咳嗽、咳血等。

4.全身症状前列腺癌晚期可表现为消瘦乏力、低热、进行性贫血、恶病质或肾功能衰竭。

可见,前列腺癌患者的早期症状不典型,无法通过早期临床表现发现前列腺癌,而当前列腺癌出现某些临床症状时,往往已经到了晚期。

由于提高前列腺癌治疗效果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因此前列腺癌筛查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前列腺癌的筛查及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筛查是指在患者出现相关症状之前应用一些简便有效的检查方法来早期发现肿瘤。

目前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直肠指诊(DRE)、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经直肠超声(TRUS)检查、前列腺MRI检查、TRUS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等,其中直肠指检、PSA检查是最常用和最基础的筛查方法。

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由于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较高,因此前列腺癌筛查的方案也比较积极。

如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UA)和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建议50岁以上男性每年应接受例行DRE、PSA检查,对于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应该从45岁开始。

我国制定的《前列腺癌诊治指南》,推荐50岁以上有下尿路症状的男性应常规进行PSA及DRE检查,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从45岁开始上述检查。

但是近年来,随着对前列腺癌认识的深入,有学者也提出了过度治疗的问题,认为如此广泛的筛查并不能提高前列腺癌患者的总生存。

关于这一问题,尚无定论。

但总体原则是,筛查之前,要与患者充分沟通,了解筛查的利与弊,做出最终决定。

直肠指诊是前列腺癌筛查最经济、最基本的检查方法之一,约15%~40%的前列腺癌患者在直肠指诊时可发现异常,但诊断准确性较低,并与医师的临床经验密切相关。

此外,直肠指诊发现的前列腺癌大多为中晚期前列腺癌,与PSA联合应用能明显提高诊断率。

PSA是前列腺组织中一种具有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单链糖蛋白。

前列腺组织癌变时,正常组织破坏后,大量的PSA进入机体的血液循环中使血液中PSA升高。

影响PSA水平的因素很多,如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以及急性尿潴留、前列腺活检、膀胱镜检、直肠指检、射精、经尿道手术等均可增加血清PSA水平;而部分药物,如非那雄胺等会降低血清PSA水平。

也就是说,PSA是前列腺组织特异性抗原,而并不是前列腺癌所特有,检测PSA 时要考虑上述影响因素。

尽量减少、排除相应的干扰因素的影响。

PSA检查应在射精后24小时;直肠指检、膀胱镜检查、导尿等操作后48小时;前列腺按摩后1周;前列腺穿刺后1月后进行;检查时应无急性前列腺炎、尿潴留等疾病,这样PSA检查结果更准确可信,更有临床意义和价值。

其他的筛查方法,如经直肠超声(TRUS)检查、前列腺MRI检查、TRUS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等,往往是在直肠指检或PSA检查发现异常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明确诊断。

有效的治疗方法前列腺癌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冷冻治疗、内分泌治疗、化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对于早期低危前列腺癌,如果病人预期寿命<10年,密切随诊观察,直至肿瘤进展时再治疗也是一种选择,但随诊观察存在出现远处转移失去治愈机会,肿瘤进展增加治疗难度和治疗并发症,以及增加病人对疾病进展的担忧的可能性,因此只有明确是早期低危、随诊方便、且易于合作的病人才可选择。

手术只适用于肿瘤局限于前列腺,无严重心肺合并症,预期寿命大于10年的中低危病例。

冷冻治疗也只适用于低危的早期前列腺癌,中高危的前列腺癌或病理证实存在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均应配合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也是远处转移前列腺癌的首选治疗选择,远处转移病例如果出现了激素抵抗则只能选择化疗或免疫治疗。

放射治疗既是前列腺癌根治性治疗的重要手段也是减轻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和盆腔症状的有效姑息治疗手段,还是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切缘不净或高危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重要辅助治疗。

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进展,在美国,越来越多的病人接受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日渐广泛。

最新治疗指南根据美国2011年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最新治疗指南,局限期前列腺癌根治性外照射治疗时应尽可能使用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适形放疗以给予肿瘤区精确治疗,同时减少正常组织照射,如果放疗剂量>78Gy,应当考虑配合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以提高放疗的准确性和正常组织器官的安全性,低危病例外照射推荐剂量为75.6~79Gy/36~41次/7~8周,中高危为78~80+Gy/7.5~8周。

高危病例建议行盆腔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并综合内分泌治疗2~3年,中危病例建议综合内分泌治疗4~6个月,低危病例不必行盆腔淋巴引流区预防,也不需内分泌治疗。

指南要求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如果存在不良病理预后因素(切缘阳性、精囊腺受侵、包膜外侵犯、术后仍可检测到PSA)或出现PSA复发时应当给予术后辅助放疗或挽救性放疗。

放疗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前列腺癌的根治性放射治疗、前列腺癌术后的辅助放疗或PSA失败后的挽救性放疗、和晚期前列腺癌的姑息减症放疗。

前列腺癌的根治性放射治疗包括外照射和近距离放疗,外照射技术又分为常规外照射和三维适形放疗技术(调强放射治疗IMRT是三维适形放疗的一种),现多采用调强放射治疗技术,这样可以提高前列腺肿瘤的照射剂量并尽可能的保护好直肠、膀胱、和股骨头等重要组织和器官。

近年来发展的射波刀放射治疗(SBRT)能进一步提高前列腺癌治疗的准确性,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的照射。

近距离治疗是指前列腺永久性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它通过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源永久性植入前列腺进行组织间照射。

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相比,组织间插植照射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硬膜外麻醉相对安全的优点。

与外照射相比,超声引导经会阴永久性粒子植入治疗具有安全,治疗准确,对周围正常组织影响小,治疗并发症少,不受前列腺运动影响,治疗时间短,方便等优点,但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只适用于早期低中危的前列腺癌病例。

全国射波刀肿瘤无创诊疗中心4006161343射波刀放疗术前术后效果分析图预防有研究结果显示番茄和其他含番茄红素的食物对预防前列腺癌可能有效。

二项大规模的前列腺癌预防试验结果显示,应用非那雄胺或度他雄胺(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可使前列腺癌的患病率降低25%,但可能增加患高分级前列腺癌的风险。

日常生活预防工作的图解——如何远离癌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