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合成反应——还原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知识点一、单元概述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并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的类型和条件。
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分析和解释化学反应,以及如何安全地进行化学实验。
二、知识点详细解析1. 化学反应的定义化学反应指的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导致原有物质消失,生成一个或多个新物质的过程。
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方程。
它能够显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它们之间的质量关系。
3. 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表明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4. 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
-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
-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5. 化学反应的条件化学反应的发生通常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温度、压力、催化剂、光照等。
6. 化学实验安全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遵守实验室规则,了解并使用适当的安全设备,如穿戴防护眼镜和手套,以及了解如何处理化学品泄漏和火灾等紧急情况。
7. 实验操作- 称量:使用天平准确称量固体物质,使用量筒或滴定管准确量取液体。
- 混合:正确混合化学物质,避免剧烈反应。
- 观察:仔细观察反应过程中的颜色变化、气泡产生、沉淀形成等。
- 记录:详细记录实验观察结果和数据。
8. 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
报告应清晰、准确,便于他人理解和复制实验。
三、实验案例分析1. 铁与硫酸铜反应实验目的:观察铁与硫酸铜的反应,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实验材料:铁片、硫酸铜溶液、试管、砂纸。
实验步骤:- 使用砂纸打磨铁片,去除表面氧化层。
- 将少量硫酸铜溶液倒入试管。
- 将铁片放入试管中,观察反应。
实验结果:铁片表面逐渐生成红色固体,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还原反应

3
[H] O
CH
CH
3
3
+ OH CH3
钠+乙醇还原: >99% 催化氢化还原:>~35%
<1% ~65%
例2 钠+乙醇可将酯顺利还原为醇
CH 2 C OOC 2 H 5 CH 2 C OOC 2 H 5
N a + C 2 H 5O H
CH 2 C H 2 OH CH 2 C H 2 OH
在惰性溶剂中,钠与酯反应则得到双分子还
5. 锌的还原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可应用于硝基、羰基、卤素、某些碳-杂 原子单键(特别是苄基、丙烯型醇或卤化物以及α-卤代 酮、α-羟基酮)等的还原。 5.1 硝基的还原
CH
3
CH CH 2 Cl
Z n ,稀 H 2S O 4
3
CH3
60℃
NO
2
NH
2
在酸性介质中,硝基被还原为伯胺。苄基上的氯原子较活泼,在酸性 环境里被锌氢解还原。 在中性介质中,硝基被还原为N--羟基苯胺。
均相催化氢化还原法的特点:高的活性和选 择性、较强的立体定向性,且具反应条件 温和、产率高等优点。 Example and Mechanism参看教材 详看<<催化化学>>(自学)
D D D 2 ,( P h 3 P ) 2 Rh Cl O 苯 -乙 醇 O 85%
3. 多相催化氢化实例
3.1各类烯烃催化氢化还原的活性顺序大致为:
第二节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Reduction
1. Heterogeneous Hydrogenation (多相催化氢化)
多相催化氢化还原反应通常是指在不溶于反应 液的固体催化剂的作用下,用氢气还原在液 相中的底物的过程。多相催化氢化法是催化 领域中研究较多的还原方法。 常用催化剂(Catalyst or Catalyzer):Pt Pd Ranney Ni et al.
还原反应工艺流程

还原反应工艺流程
《还原反应工艺流程》
还原反应是化学上的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通常是指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物失去氧而另一物质得到氧的过程。
在工业生产中,还原反应工艺流程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各种化学产品。
一般来说,还原反应工艺流程可以分为几个基本步骤。
首先,原料准备阶段,这个阶段包括选择合适的反应原料和准备反应容器。
其次是反应过程,这个阶段包括设定合适的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等,以促进还原反应的进行。
接着是产物分离和提纯阶段,这个阶段包括对产物进行分离和提纯,通常采用各种物理或化学方法,如蒸馏、结晶、萃取等。
最后是产物储存和包装阶段,这个阶段包括将产物存储在适当的条件下,并进行包装以便于运输和销售。
在工业生产中,还原反应工艺流程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许多重要的化工产品。
比如,氢氧化钠的生产就是通过电解氯化钠溶液得到氢氧化钠和氯气,而氢氧化钠又是制取碱液和其他化学产品的重要原料。
又如,工业上生产氨的哈伯过程也是一个重要的还原反应工艺流程,通过该过程亚氮与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得到氨。
总之,还原反应工艺流程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该工艺流程,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降低成本,从而促进化工产品的发展和应用。
药物合成反应第七章还原反应

NiBH4 / NaOH aq,EtOH / 250C
Ni2B + H2
(乙醇中制备P-2型,水中制备P-1型)
CH CH2 Ni2B(P-2) / H2 EtOH
CH2 CH3 (98%)
Raney Ni / H2
R
R
HH
CH2 OH N(CH3)2 OH
OH
OH O Cl O O CONH2
Pd / CaCO3 / H2 /DMF / 喹啉硫 2kg / cm2, 50-550C
B
B
Me Me CH CH2 2 BH
57% 95%
43% 5%
(3) 利用上述性质可制备醇或酮
BH3 3n-C8H17 CH CH2 250C
H2O2 / NaOH H2O
3n-C8H17 CH2 CH2 OH
(95%)
CH3
B3H6 / Et2O 250C
CH3
CH3
CrO3 / H3O / EtOH
Ph C C Ph
NH2 NH2 Cu2 + 空气
Ph CH2CH2Ph
(80%)
NH2 NH2 CH2 CH (CH2)8 COOH K3Fe(CN)6 CH3 (CH2)9 COOH
(69%)
(C=C取代基增多,氢化明显下降)
C7H7SO2NHNH2
CH2 CH CH2 S S CH2 CH CH2
第七章 还原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总的氧化态(Oxidation Stete)
降低的反应为还原反应,即加上H或减少O。 多相催化氢化(Heterogeneous Hydrogenation) 转移氢化(Trandfer Hydrogenation)
有机合成单元反应 单元反应008

5 搅拌和装料系数 加氢是飞均相放热反应,需要良好的搅拌. 装料系数影响氢气的量,因此需要一个合理的装料系数,一般在0.35~0.5之间。
五 催化加氢设备 1、石油工业加氢设备 加氢装置分为加氢精制和加氢裂化两种。
三、均相催化剂的特点。 均相催化剂的优点是催化活性高,不含由于杂质而丧失或降低其活性,可在常
温常压下进行催化反应,不引起双键的异构化。 四、适用范围
均相催化多用于碳碳双键、醛、酮的还原。
第五章 还原反应 第一节 概述 一 定义
广义:在还原剂存在时,被还原原子得到电子或电子云密度增大的反应. 狭义:分子中加氢;分子中去氧;分子中加氢去氧.
还原的结果:某原子上的其它原子被电负性更小的原子取代;某原子上的其它原 子被氢原子取代或某原子被氢原子饱和。 二 用途
(1)不饱和键加氢(2)饱和键加氢 氯代烷 醚等 (2)不饱和键和饱和键共同加氢 酰氯 酯等 三 分类 1催化氢化 氢化和氢解 均相氢化和非均相催化 2化学还原 金属 氢化物 低价化合物等 3电解还原 从电解槽阴极获得电子 4生物还原 微生物发酵 酶还原
具有经济性:反应时,不需要添加任何还原剂和试剂,只需要加少量催化剂, 使用廉价的氢气,因而极为便宜。
后处理简单,污染少:多相催化加氢反应完后,只需要将催化剂滤去,蒸去 溶剂即可得到产品,没有化学还原繁琐的分离手续,污染少。
设备具有通用性:精细化工产品生产的加氢设备通常为间歇式压力反应釜,设 备通用性好。
2 设备: 流化床 固定床 3 反应特点:反应物高温汽化 反应热迅速转移
NO 2
NH2
+ Cu-SiO 2 H2
chapter还原反应

PhCH=CHCO2Na
Na-Hg H2O
PhCH2CH2CO2Na H+ PhCH2CH2CO2H
1.以甲苯和C3以下的有机物合成PhCH2CH(Li、Na 、K)与液氨、醇组成的混合物进行的还原 谓Birch还原。碱金属在液氨中的溶解度次序为:Li>K>Na。 醇作为质子供给剂。进行还原时,务必除去存在于未经蒸馏的液 氨中的铁盐及其它杂质,少量的这些杂质将促进金属氢化物的 形成,从而抑制碱金属的还原。由于有机反应物在液氨中溶解 度较小,往往于反应体系中加入除去过氧化物和水的干醚和THF 等溶剂溶解。
镁汞齐能还原酮为相应的仲醇,并发生双分子还原反应 生成片呐醇。
1.Mg-Hg/PhH
2 (CH3)2C=O 2.H2O
(CH3)2C C(CH 3)2 OH OH
2PhC=O 1.Al-Hg /THF Ph2C CPh2
2.H2O
OH OH
O + (CH3)2C=O Mg-Hg
Ti C l4
CH3 C CH3 OH OH
NaHB4, LiAlH4, Al(OCH(CH3)2)3: 羰基还原成羟基, 不还原双键 Mg(-Hg) /苯; 双分子还原,得到邻二醇
Zn-Hg/HCl: 羰基---亚甲基 与羰基 共轭的双键也被还原
NH2NH2 + NaOH/O(CH2CH2OH)2 Fe+HCl, 如果芳环上有易被还原的羰基(如醛基),用SnCl2+HCl 较好
O CH3 Na,NH3 EtO H
O CH3
Li ,EtNH2
EtO H Na,NH3
1,4-二氢萘
EtO H
1,4,5,8 四氢萘
COOH Na,NH3 EtO H
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与合成设计

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与合成设计
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是有机合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一类常用的、特定的有机反应,可用于在有机合成中实现特定的转化。
这些单元反应通常是高效、选择性和可控的,能够在合成中非常有效地引入功能团或构建化学键。
常见的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反应、取代反应、缩合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
这些反应可以根据不同的反应类型进行分类,同时也可以根据反应底物的特异性选择进行适当的反应。
合成设计是指在有机合成中根据特定的化合物目标设计出可行的合成路径。
它可以看作是有机合成中的艺术,要求化学家充分了解相关的反应和合成方法,以便能够选择最适合的反应来实现目标分子的合成。
在合成设计中,可以利用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来设计和优化合成路线。
首先,需要了解目标分子的结构和所需的功能团;然后,根据已知的反应和转化,结合化学直觉和经验,提出可能的合成路径;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和优化选择最佳的合成路线。
合成设计的目标是使合成路径更高效、更经济,并确保合成的产率和选择性尽可能高。
合成设计还需要考虑实验的可行性、化合物的可得性和可用性、以及合成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排放和环境友好性。
总之,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和合成设计是有机合成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方面,通过合理地运用它们,可以实现高效、选择性和可控的有机合成。
有机合成单元反应

2.3.3 芳香族环上氢的亲核取代 反应
• .3.4.2 反应历程 • 1. 双分子历程 • .2. 单分子历程 • 3. 去氢苯历程
2.3.4.3 芳环上其他取代基对反 应的影响
• 在S N2反应中,当取代基x的邻位或对位有 吸电基时,反应较易进行;
• 当吸电性基在x的间位时,对反应的影响很 小。
2.2.3.2 两类定位基
• 属于第一类定位基的主要有: • 一Oˉ、一N(CH3)2、一NH2、一OH、一 OCH3、…… • O N(3) C(R) X • 第二类定位基的主要有: • 一N+(CH3)3、一CF3、 一NO 2…… • S N+(5) C(O=C< CN CX )
3
• 第一类定位基使苯环各碳原子的电子云密 度均有所增加,邻、对位增加得相对较多。 • 第二类定位基使苯环各碳原子的电子云密 度均有所减少,邻、对位减少得相对较多。
第二章 精细有机合成的理论基础
• 2.1 反应试剂的分类 • 有机化学反应通常是在反应试剂的作用 下,有机物分子发生共价键断裂,然后与 试剂生成键,提供碳的物质叫“基质”, 从基质上分裂下来的部分叫“离去基”。 促使有物共价键断裂的物质叫进攻试剂, 也称为反应试剂,有如下两种。
• 2、1、1、极性试剂 • 极性试剂是指那些能够供给或接受一对 电子以形成共价键的试剂。极性试剂又分 为亲电试剂和亲核试剂。 • 2.1.2 游离基试剂 • 含有未成对单电子的游离基或是在一定 条件下可产生游离基的化合物称游离基试 剂。
亲电试剂
• 1) 阳离子:N03、NO+、R+、R—C+=O、A rN+、 R+N+等。 • 2) 含有可极化和已经极化共价镀的分子:C12、Br2、 HF、HCl、 SO3、 RCOCl、 • 3)含有可接受共用电子对的分子(未饱和价电子层原于的 分子) • 4)羰基的双键。 • 亲电试剂是从基质上取定一对电子形成共价键的试剂。 这种试剂具有亲电性能,包括以下几类: • 5)氧化剂:Fe+3· 、O 3、H 2O2等。 • 6)酸类。 · • 7)卤代烷中的烷基:R—x。 • 由该类试剂进攻引起的离子反应叫亲电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电解质的影响: 微电池反应原理:电解质增加水溶液的导电性,加速铁的 电化学腐蚀,反应速度加快。 保持介质的 pH=3.5-5 ,使溶液中有铁离子存在。间歇还原 时 ,需补加电解质。 常用电解质是氯化铵、氯化亚铁,用量为被还原物的 1020%,铁的预蚀活性:NH4Cl>FeCl2 >(NH4)2SO4 > BaCl2 > CaCl2; 通常还原时要加适量盐酸,完成铁的预蚀,并且保持亚铁 离子浓度。 适当增加电解质的浓度可使还原速度加快。浓度过高,则 将使还原速度减慢。如氯化亚铁达到0.4mol时,由于氧化铁 表面的吸附而使还原速率降低。 通常方法是将铁粉加入含有一定量酸 (硫酸、盐酸、醋酸)的 水中加热预蚀,形成的铁离子作为电解质,
7
5.1.5 不同官能团还原难易的比较
表 各种官能团在催化氢化时由易到难的次序 序号 1 2 3 4 5 被还原基团 RCOCl R-NO2
RC CR'
还原产物 RCOH
序号
被还原基团
N
还原产物
N H
R-NH2 RCH=CHR’ RCH2OH RCH2CH2R’
9
N
N H
N
N H
RCOH RCH=CHR’
22
B-4硝基化合物的结构与反应温度 应温度的影响: 通常在接近反应液沸腾温度下反应。 铁粉还原反应是强放热反应,加料太快, 反应过于剧烈,会导致爆沸甚至溢锅。 注意:当硝基化合物中含有乙酰氨基时, 反应温度应当适当降低,以避免乙酰氨基水 解。
23
B-5 搅拌 铁屑密度较大,易沉底,需搅拌。
搅拌的影响: 铁粉比较重,需要良好的搅拌,否则容易沉到反应器底部。 衬有耐酸砖的平底钢槽和铸铁慢速耙式搅拌器。 新式反应器:衬耐酸砖的球底钢槽和不锈钢快速螺旋桨式搅 拌器。 耙臂上 安装多组 可调节刮 板,搅拌 物质可从 弧线形刮 板的间隙 通过,搅 拌阻力小 ,降低搅 拌电机的 功耗。
乙醇、甲醛、 甲酸、甲酸 与低碳叔胺 的配合物、 烷氧基铝(如 Al[OCH(CH3) 2 ] 3 ) 、硼烷和 葡萄糖等。
5.2 化学还原
5.2.1 化学还原剂的种类
同一化学还原剂可用于多种不同的还原反 应。同一具体还原反应也可选用不同的还原方 法或不同的化学还原剂,本章遇到的化学还原 剂包括: A 活泼金属及其合金 B 低价元素的化合物 C 金属复氢化合物
15
铁屑还原可以实现分步还原
-NO2→-NO→-NHOH→-NH2
正极: ArNO2+2e+2H+
Ar-NO+H2O Ar-NHOH Ar-NH2+H2O
Ar-NO+2e+2H+ Ar-NHOH+2e+2H+
16
②化学历程
ArNO2 + 3 Fe FeCl2 ArNH2 + 3 Fe(OH)2 ArNH2 + 6 Fe(OH)3 Fe3O4 + 4 H2O 3 Fe3O4 + 12 H2O
均相催化氢化: 催化剂溶于反应 介质
非均相催化 氢化
气固相催 化氢化 液相催化 氢化
还原方法
用电解法进行还原时,被还原物从阴极得到电子而被还原,较化学还原法所 得的还原产物更纯,收率更高。 氢化反应是还原反应的一种重要形式,许多还 原反应实际上是被还原的有机化合物发生氢化的过程。还原与氢化的关系犹如 氧化和脱氢的关系,氢化是借助分子氢进行的还原反应,由于分子氢在常温常 压下还原能力很弱,因而氢化通常在加热、加压和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即催化 氢化。在有机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6
第五章 还 原
1
5.1 概述 5.1.1 定义
还原〔Reduction) 为有机合成化学中最广泛应用的 单元反应之一。种类繁多的有机化合物借助还原反应合 成。在分子组成上,还原表现为被还原物氧原子减少, 或氢原子增加,或两者兼而有之的过程。 1.氧原子减少 Ph O H
Ph H
Ph SO3H Ph N N Ph C H
4
5.1.2 反应的重要性 • 得到具有特定性能的产品
• 制备N-取代产物
Ar-NO2→Ar-NH2→Ar-NHR(ArNR2) • 将氨基转变为其它取代基
Ar-NH2→Ar-N2+Cl-→-Cl,-I,-F,-CN,-N=N-, H
5
5.1.3 还原方法
加氢还原(催 化氢化) 化学还原法: 以化学物质为 还原剂 电解还原法: 在电极上进行 电子转移
27
铁粉还原芳硝基化合物很多
28
C-2 羰基还原为羟基
羰基包括醛基与酮基,它们在中性或酸性 介质中可以被铁粉还原为醇羟基或酚羟基。
29
C-3 磺酰氯还原为巯基
/硫酸可以 将芳磺酰氯还原为硫酚。
硫酚收率约50%,硫酚容易被空气氧化为二硫化合 物,存放或者作为商品出售,应该加入抗氧剂。 值得注意:芳磺酰氯用亚硫酸钠还原則得到亚磺酸。
内 因 铁粉质量 外 因 电解质、溶剂
铁粉用量
反应温度
反应器 硝基化合物的结 构
18
B-1 铁粉质量 一般采用干净软质的灰色铸铁粉,因为它 含有较多碳、硅、锰、硫和磷等杂质元素,在 含有电解质的水溶液中能够形成许多微电池 (碳正极,铁负极),促进铁的化学腐蚀有利 于还原反应进行; 灰色铸铁粉质脆,搅拌时容易破碎,增加 了与被还原物的接触面积; 铁粉粒度:60~ 100 目
10 11
稠环芳烃 RCOOR’
部分加氢 RCH2OH+R’O H
6
RCOR’ C6H5CH2OR
RCHOHR’ C6H5CH3+ROH
C6H5CH3+RCl RCH2NH2
12 13
14 15
RCONH2
R
RCH2NH2
R
7 C6H5CH2Cl 8
R C N
RCOOH RCOONa
RCH2OH RCHO 不能氢化
13
铁粉还原反应是通过电子的转移而实现的。在 这里铁是电子给体,被还原物的某个原子先在铁粉 的表面得到电子生成负离子自由基,接着从质子给 体(例如水)得到质子而生成产物。以芳香族硝基化 合物被铁粉还原成芳伯胺的反应为例,其反应历程 可简单表示如下:
14
①电子历程
金属在水介质中对硝基化合物进行还原的过程,在理论上是和金属 的腐蚀过程一致的,因此可根据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原理来说明。
ArNO2 + 6 Fe(OH)2 + 4 H2O Fe(OH)2 + 2 Fe(OH)3 Fe + 8 Fe(OH)3
4 ArNO2 +9Fe + 4 H2O
4 ArNH2 + 3Fe3O4
Fe → Fe(OH)2 → Fe(OH)3 → Fe3O4 绿色 棕色 黑色 铁红颜料 黑色磁粉
17
B 影响因素 铁粉还原影响因素主要有
铁粉最好新粉碎
19
B-2 铁粉用量
从反应历程看, 1 摩尔单硝基化合物被还原成芳 胺时需要6摩尔电子,由于铁原子还原硝基后,自身 氧化成二价或三价铁离子,因此1摩尔单硝基化合物 被还原成芳胺时,理论上需要2~3摩尔铁。由于铁表 面有一定氧化物,使用时应该脱去,铁在酸性介质 中能够形成氢气浪费一定量的铁,因此,实际上, 要用3~5摩尔铁粉,才能够将硝基化合物彻底还原为 芳胺。个别反应甚至需要6~7摩尔铁粉。例如:
5.1.4 还原反应的分类
• 碳-碳不饱和键的还原 • 碳-氧双键的还原
• 含氮基的还原
• 含硫基的还原
• 含卤基的还原
其中:硝基、亚硝基、羟氨基、氧化偶氮、偶氮、 以及肟、酰胺、腈、叠氮化合物等含碳一氮键的化 合物在还原剂作用下制得胺类的方法是还原反应中 重要的一类:本章重点讨论硝基化合物的还原。
12
5.2.2.1 铁粉还原 A 还原历程
• 1854 年培琴普 (Bechamp) 发现硝基化合物的铁屑还 原法。由于工艺简单、对设备要求低等优点,曾占有 重要地位。 缺点:产生大量含有芳胺的铁泥和废水,造成严重 的环境污染。逐步为加氢还原法所代替。
•
• 优点:铁的给电子能力较弱,只适用于容易还原的 基团的还原,而卤素等不被还原。因此,可选择性还 原某些基团。
应用这类还原剂进行的还原反应均为电子得失 的过程。金属在还原反应中的作用是供给电子,所 需的氢由水、醇(乙醇、正丁醇、叔丁醇等)、酸(有 机酸、无机酸)等“质子供给剂”提供。例如:
通常,金属与质子供给剂的反应越剧烈,其还 原效果也越差,因为生成的质子迅速形成氢气而逸 出反应体系。金属钠与盐酸等无机酸不能用作还原 剂概属此理。
D 有机还原剂
10
5.2.2 活泼金属及其合金还原
铁粉 钠汞齐 和锌汞 齐
活泼金 属及其 合金
锌粉
锡粒
金属钠
其中实验室与 工业中使用最多的 是金属铁粉与锌粒, 但是由于环境问题, 这种还原在工业上 已经被禁止,但是 实验室经常使用铁 粉或锌粒加酸对有 机物进行还原。
金属与汞的合金谓汞齐,一般说来,汞齐可使高活泼性金属 的活泼性降低,使低活泼性金属的活泼性提高。汞齐的另一作 11 用是增加流动性以便于操作。
微电池的阳极反应: Fe - 2e → Fe2+
OH- + H+
H2O
微电池的阴极反应: 2H+ + 2e → H2 ArNO2 + 2H+ + 2e → ArNO + H2O ArNO + 2H+ + 2e → ArNHOH ArNHOH + 2H+ + 2e → ArNH2+ H2O 结果:铁不断地腐蚀(氧化),硝基化 合物就不断地被还原成胺类化合物。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