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

合集下载

沉雄博大,奇伟瑰丽——汉画像石上的历史

沉雄博大,奇伟瑰丽——汉画像石上的历史

沉雄博大,奇伟瑰丽——汉画像石上的历史沉雄博大,奇伟瑰丽——汉画像石上的历史2015-10-28齐物论沉雄博大、奇伟瑰丽——汉画像石上的历史两汉承秦天下一统,农业、工商得以发展,意识文化渐一于儒家,所谓华夏始趋型定。

然上接远古,雄奇瑰丽之想象与天人观仍见于石像。

汉石刻,或神话传说、乐舞百戏,或角抵斗兽、六博投壶,或车骑出行、游猎宴饮,或祥瑞驱邪、灵魂升仙,更兼斗鸡走狗、农耕渔作,生活与自然,写实与历史,无不包罗。

1、二人斗牛图。

一人空拳,一人持戟,或为二郎斗牛的传说。

传说李冰父子在都江堰治水,其子二郎化身为牛,入江勇斗牛魔,获胜后水退堰成。

2、车骑出行图。

前三骑执旗为导引,与记载汉制相近:“公一下至二千石,骑吏四人,二千石至三百石县长,二人,皆带剑,执戟为前列。

”,可见出游人的级别不低,怎么也是正部级领导吧。

领导的车队奔驰放逸,轻快矫捷,如驰骋春风。

(局部一)(局部二)3、嫦娥奔月。

月中蟾蜍,清晰可辨,九星环列,云气飞绕。

嫦娥为后羿之妻,高髻广袖,身前倾而正向月飞腾。

汉代嫦娥,可惜人首蛇身,嫦娥早期形象看来还不那么动人。

4、河伯出行图。

这幅图想象奇伟不羁,画面紧凑精美,河伯巡游银河天界,四条大鱼驾车,车上高张华盖,御者双手挽缰,河伯则端坐车中;车驾左右各有一大鱼护卫导引,前有神人持盾操刀,为河伯开道,后有神卫,荷戟骑鱼以殿后。

周遭还有云气环护,并有三星在天。

河伯威武。

5、鱼雁同飞。

连乌龟也一起上天,列队飞行了。

6、伏羲女娲交尾图。

伏羲女娲斗是人首蛇尾,手持华盖而尾部相交,正意为阴阳和谐,子孙繁衍昌盛。

华夏民族就这么来的?图一:女娲伏羲交尾图二:女娲,中国最早的大美女。

7、熊戏虎象人斗兕。

熊虎相戏,象人斗兕,兽物野气,人无惧色。

汉代宫廷驯兽为乐当是流行项目。

图一:熊戏虎象人斗兕局部图二:刺虎斗熊图三:羽人戏龙。

左一人为方士,指挥羽人驯龙,羽人手拿灵芝,龙为双头。

图四:驯兽图。

一武士赤手空拳置身虎熊之中。

绥德东汉画像石简述

绥德东汉画像石简述

绥德东汉画像石简述绥德东汉画像石位于陕西省绥德县城东北七公里的老城山顶上,是绥德县博物馆的馆藏重点之一。

绥德东汉画像石是指出土于绥德县的东汉时期的石刻画像,自从发现以来就一直备受关注,被誉为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珍品。

这些画像石的发现,对于研究东汉时期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都具有重要价值,也为继承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绥德东汉画像石的发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在绥德县城东北七公里的老城山发现了一座古墓,出土了丰富的文物,其中就包括了大量的石刻画像。

这些画像石题材广泛,包括人物、花鸟、动物、神话传说等,形态生动,雕工精细,是研究东汉时期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和宗教信仰的珍贵资料。

这些画像石的发现让绥德县成为了中国北方地区发现东汉石刻艺术的重要地区之一,也为研究东汉时期的社会风貌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据文物专家介绍,绥德东汉画像石的题材非常丰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以人物为主题的画像石。

这些画像石中的人物面部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东汉时期人物的风采和生活场景。

画像石中的人物形象多样,有的是官员骑马,有的是士兵持戈,有的是家庭和睦,有的是少女豪情。

这些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为研究东汉时期的社会风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绥德东汉画像石中还有不少以花鸟为题材的画像石。

这些画像石中的花鸟形象栩栩如生,栩栩如生,羽毛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显得栩栩如生,显示了东汉时期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画像石中的花鸟造型逼真,栩栩如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展现了古代石刻艺术的独特魅力,也为研究东汉时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绥德东汉画像石中还有一些以动物为题材的画像石。

这些画像石中的动物形象栩栩如生,栩栩如生,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东汉时期动物的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生活状态和习性。

嘉祥汉画像石研究

嘉祥汉画像石研究

嘉祥汉画像石研究xx年xx月xx日•嘉祥汉画像石简介•嘉祥汉画像石的文化内涵•嘉祥汉画像石的考古发现•嘉祥汉画像石的历史价值目•嘉祥汉画像石的保护与传承•结论录01嘉祥汉画像石简介嘉祥地处山东省西南部,汉画像石是当地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

嘉祥汉画像石主要起源于西汉晚期至东汉末年,多为墓葬装饰,也有部分用于建筑装饰。

嘉祥汉画像石的形成和发展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从西汉晚期到东汉末年,嘉祥汉画像石经历了从产生到繁荣再到衰落的发展过程。

嘉祥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其独特的构图、造型和雕刻技法上。

构图简洁明快,主题突出,形式多样;造型夸张、简练,生动传神;雕刻技法粗犷豪放,刀法熟练流畅。

嘉祥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02嘉祥汉画像石的文化内涵嘉祥汉画像石是汉代文化的代表之一,反映了汉代社会的思想、信仰、艺术等方面。

嘉祥汉画像石的内容和形式,体现了汉代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同时也吸收了其他地区和民族的文化元素。

嘉祥汉画像石中有很多表现儒家文化的题材,如“礼乐宴饮”、“孝子行”等,反映了汉代儒家文化的盛行。

嘉祥汉画像石中的儒家文化元素,对后世儒家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研究儒家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嘉祥汉画像石中也有很多表现道家文化的题材,如“长生升仙”、“四神云气图”等,反映了汉代道家文化的盛行。

嘉祥汉画像石中的道家文化元素,对后世道家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研究道家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03嘉祥汉画像石的考古发现1 2 3嘉祥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汉画像石是该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

嘉祥汉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县内的武氏祠、青山陈氏祠、南华庙等祠堂和寺庙中。

嘉祥汉画像石的数量众多,据统计共有200余块。

031980年代以后,嘉祥汉画像石的研究和保护工作逐渐得到重视和加强。

01嘉祥汉画像石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当时一些文物收藏家开始注意到这些画像石。

02195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开始对嘉祥汉画像石进行系统调查和发掘。

汉画像石馆作文

汉画像石馆作文

汉画像石馆作文你知道吗?我前几天去了一个超级酷的地方——汉画像石馆。

这一趟下来啊,就像是穿越回了汉朝,和古人来了一场奇妙的对话。

刚到汉画像石馆门口,我就感觉一股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

那建筑的风格,就像是一位低调的老者,默默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我迫不及待地走进去,就像一个探险家即将进入神秘的宝藏洞穴。

一进馆,哇塞!那些汉画像石就像一个个神秘的故事盒,一块石头就是一个小世界。

这些画像石上刻的东西可丰富了呢!有神话传说里的神仙,他们一个个看起来都特别有范儿,就像在天上开着神仙大会一样。

我看到了西王母,她坐在那里,周围有好多奇奇怪怪的小动物陪着她,感觉特别威风。

还有伏羲女娲,他们人身蛇尾,交缠在一起,仿佛在讲述着人类诞生的神秘故事。

这画面让我不禁感叹古人的想象力,那可真是天马行空,比我们现在看的科幻大片还厉害呢!再看看那些刻画日常生活的画像石,那简直就是汉朝的“清明上河图”啊。

有人们在田地里劳作的场景,农夫们弯着腰,辛勤地耕种着,旁边的耕牛也是一副憨厚老实的模样。

还有的画像石上刻着热闹的集市,小商贩们在叫卖着各种各样的东西,买家们则在讨价还价。

我仿佛都能听到他们的声音,一个说:“这个太贵啦,便宜点呗!”另一个则喊着:“这可是好东西,不能再少啦!”那场面,可太生动了。

我在馆里慢慢地走着,看着这些画像石,就像在翻阅一本古老的画册。

每一块石头的雕刻都特别精细,你看那人物的表情,栩栩如生。

有的在笑,笑得特别憨厚;有的则一脸严肃,好像在思考着什么大事。

还有那些线条,流畅得就像水在石头上流淌过一样。

我就在想啊,这得是多厉害的工匠才能刻出这么精美的东西呢?他们肯定是怀着对生活、对神灵的敬畏之心,一刀一刀地把这些画面刻进石头里的,这简直就是艺术的奇迹啊!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块特别大的画像石,上面刻满了各种各样的图案。

我站在它面前,感觉自己特别渺小,就像一只小蚂蚁站在一座大山面前。

这块石头上的图案特别复杂,我看了半天,还发现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场面呢。

汉代文化艺术的奇葩——吕梁汉画像石漫谈

汉代文化艺术的奇葩——吕梁汉画像石漫谈

汉代画像石是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一朵奇葩,它是一种石刻绘画,也是石质装饰画,它同商周的青铜器、南北朝的石窟艺术一样,各领风骚数百年。

一汉代画像石通常装饰在用砖石砌筑的墓室、祠堂、石阙等墓葬建筑上,或刻在石碑、石棺崖墓石壁上。

画像石墓是以石雕画像石为装饰材料,砖石混合结构的,它既是随葬艺术装饰品,又是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建筑材料,由于制作工艺特殊,它不同于圆雕、高浮雕,又有别于碑文阴刻、岩画雕凿,汉代画像石形同剪影,即平面雕刻。

汉代画像石是汉武帝刘彻执政后期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

根据有题记汉画像石提供的材料,画像石先于画像石墓,一度为贵族、地主阶级纪念建筑上的石雕艺术装饰品,殁后才以画像石为冥具。

画像石墓实际是仿官宅府邸建筑的产物,是汉代封建统治者运用绘画点缀政教思想在丧葬制度上的集中体现。

汉画像石墓在我国汉代最为流行,并且形成高潮。

画像石墓兴于东汉初年,盛行于恒、灵二帝执政期间,亡于汉末。

汉画像石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用绘画注释历史,是揭开两汉文化艺术的一把金钥匙。

二吕梁的汉画像石全部出于墓葬,同时吕梁也是山西唯一吕梁汉代画像石墓主要分布以离石马茂庄为中心方圆百柳林县的杨家坪、方山县的吕梁汉画像石墓流行时间较集中,为东汉晚期至恒帝、灵帝间的遗存。

目前已发现准确纪年的汉画像石墓有:东汉和平元年(150年)、延熙四年(161年)、建宁四年(171年)、熹平四年(175年),共计四座,出土汉画像石近三百余块。

吕梁汉代画像石全部为砖石结构,形状有正方形、凸字形、十字形、丁字形、长方形等。

墓葬前室多为穹隆顶,耳室较小,多为长方形、券顶形。

墓葬分单室墓、双室墓、三室墓、四室墓。

单室墓一般长在4米左右,宽一般在3米左右,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组成,画像石主要集中在墓门口,一般为5块,即门楣石1块、门扉石2块、门框石2块。

门扉石后还附一长条石,两侧各凿一凹缺,并与门槛石上的舀窝相对应,以便安放上下门驱,使门扉石得以向内开启。

汉代画像石中的符号化思维和抽象化思维

汉代画像石中的符号化思维和抽象化思维

汉代画像石中的符号化思维和抽象化思维
汉代画像石是中国石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花岗岩或砂岩为材料,用雕刻的方
式表现出各种题材的图像和文字内容。

汉代画像石中融入了丰富的符号化思维和抽象化思维,展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

符号化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

在汉代画像石中,出现了众多的
符号,用以代表特定的事物、人物或概念。

这些符号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代表具体事物的
符号,比如人物形象、动物形象、建筑物等;二是代表抽象概念的符号,比如心形、星形、几何形状等。

通过使用这些符号,艺术家能够用简练的形象表达出复杂的内容,使观者能
够迅速理解绘画的寓意和主题。

这些符号还赋予了画像石一种神秘感,让观者在鉴赏过程
中保持好奇和想象。

抽象化思维是一种将事物与其本质解离开来的思维方式。

在汉代画像石中,艺术家通
过抽象化的手法将事物的形象进行简化和理想化,使画像石具有更强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人物形象常常保留了头部、四肢等关键部位,但是身体的细节和比例却经过精心设计,强
调了动态和节奏感;动物形象也常常经过艺术家的创新,使其具有简洁而优美的线条和形态;建筑物则常常简化为几何形状,通过线条和色彩的运用表达特定的情感和意境。

符号化思维和抽象化思维在汉代画像石中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风格。

艺术家通过运用符号化思维,将物象转化为符号,让观者能够快速理解画像石的寓意
和主题;抽象化思维使得画像石具有更强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

这种符号化和抽象化
的运用,不仅反映了汉代人们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更展示了古代中国人丰富多样的审美
观念和思维模式。

泱泱汉风 荟萃一石——画像石里的秘密

泱泱汉风 荟萃一石——画像石里的秘密
像都和他拉回家的石板及其相似 。那这些石板是不是也是 汉
画像石呢?汉画像石又是什 么呢 ?
时任滕 州汉画像石馆馆 长张耘告 诉我们 ,汉画 像石 , 又
被称 为“ 一部绣 像的 汉代史 ” , 它是 汉代地 下墓 室 、 墓地 祠 堂
以及地面石 阙等建筑物上 的建 筑构石 , 石 面上雕刻 了各种 图
一 麟
走 进滕州市 汉画像石馆 , 看着 这一块块刻 有历史印记 的 汉画石 ,让我 们感觉仿佛是 打开 了尘封 已久的历史 画卷 , 时 光穿梭 , 又回到 了汉朝。每一方 汉画像石都 记录下不 同的 汉 文化 , 它的内容是丰富 , 有 的总共分上 下两层 。上面一 层 , 讲
的是 当时 的汉代冶炼兵器 的全 部过程 , 由于 汉代的滕州是一 石 是在 一九三 四年 由滕州著 名人 士黄 以元老 先生在 黄家岭 发现的。绘 画了树下 有一个监 工 , 前面有牛和马合拉着犁 , 后 面有一人在扶犁 ,前面是众人 在 田间 生产农作 的一 个场景 , 画面栩栩如 生。难道这块 就是 当年 埋藏在地 下的那 2 2 方 画
离……汉画像石究竟有着怎样 的价值 ?能让 日军 如此感兴趣 石属于 东汉时 期 , 这可 以说明 , 这块 画像石 不是 当年埋 藏在
人文天下 /文化视界
地 下的那 2 2方画像石之一 。有一个疑问也随之而来 , 那么宝 其存量和质量均居全国之首 。 贵 的汉画像石 , 为什么在滕 州这片土地 频繁 的出现呢 ?究 竟 还 有多少没被 发现 的汉画像石呢 ?根据史 料记载 , 当年 为汉 高祖 刘邦制定官庭 礼仪 制度的儒 家学者叔 孙通是滕 州人 , 这 和 他是不是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以元 发现 的那批画像石 是否有关 系呢?埋藏在地下半个 多世 纪的秘密会不会就此解 开? 2 0 1 0 年 4月的一天 , 家住滕州市的黄孝长老 人在 自家附

中国历代绘画简介(四):画像石、画像砖

中国历代绘画简介(四):画像石、画像砖

中国历代绘画简介(四):画像石、画像砖画像石与画像砖是独具特色的秦汉绘画遗产。

画像石是以石为地,用刀代笔的绘画,多见于墓室、石享祠、石棺、石阙、石碑、崖墓等石质建筑中。

画像砖是模印或捺印有图画的砖,一般都砌墓室的。

其制作方法和艺术风格与画像石不完全相同。

但皆是是在砖石的平面上先经过绘画,然后再进行雕刻,一般都是浅浮雕和线刻的形式。

因此是介于雕刻和绘画之间的一门艺术,又比较接近于绘画艺术的效果。

从绘画角度看,它具备了中国画的特点,以线条作为主要表现手法,是装饰画与浮雕、线雕相结合的产物。

由于石刻画由于受材料和工具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像绘画那样作历历具足的描绘,也不能像圆雕那样作面面俱到的塑造,因而石刻画难以对形象的细部及内在的精神思想、感情性格作出细腻的刻划,所以它都是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来反映所要表现的内容。

重动势、重气势、重大体、大貌就成了这种艺术的共同特点。

虽然各个地区的画像砖、石具有不同的风格,但在形象刻划上都是取其大貌,不拘小节,依从大动势来表现,造成强烈的气势,形成紧张的力度,从而构成了秦汉画像砖、石所特有的奔放飞动之美。

画像石在汉代以前尚未发现,从目前的材料来看,西汉昭帝元凤年间的沂水鲍宅山凤凰画像是最早的画像石。

画像石大约废止于汉末三国时期,魏晋南北朝就不多见了。

画像砖在秦代就已经兴起,当时一些大的空心砖和实心砖上都出现了“画像”,其鼎盛期在东汉,东汉是我国画像艺术进入到最具有时代特征和典型意义的阶段。

因此,画像石和画像砖也是汉代最富时代特征的艺术品。

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石的兴盛与汉代人厚葬的风气密切相关。

*** 重孝信鬼;迷信成仙升天,提倡厚葬。

上至皇族贵戚、下至平民百姓竞相攀比,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个朝代像汉代人那样将如此巨额的钱财花费在坟墓和陪葬品上。

随着砖圹墓、石椁墓逐步代替木椁墓,砖石材料逐渐用于墓室建筑,汉代贵族地主们开始在石面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

墓室石壁的坚固性,画面保持的耐久性颇能满足*** 厚葬的欲望,因此画像砖、石墓得以产生和发展,画像砖、石艺术也获得了长足进展,其手法之精妙、意匠之丰富,大有空前绝后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茅村汉墓内部
小知识
史学界有“先秦看西安,两汉看徐州,明清看 北京”之说。
徐州是我国四大汉画像石集中分布的像石和南京六朝石刻、苏州明清园林 并称“江苏三宝”。
观赏研究
原 石 与 拓 片
题 字 汉 画 拓 片
美 化 生 活
汉 画 像 石 邮 票
汉画动物造型规律“S ”形
举一反三

1、有兴趣的同学们课后可以用自己本课所学 知识,印制书签、藏书票、贺年卡、生日卡, 分送给亲朋好友、同学老师、家长留念。 2、可以尝试用纸浆做版、石膏版、泡沫版, 尝试干湿不同的印法,不同质地的纸张,获得 各种不同效果,还可以印彩色的。

生 活 真 实 艺 术 表 现
夸 张 变 形

汉画造型特点
动物造型夸张精炼 线条流畅而富有韵律 造型规律多S 形
汉画的特点
夸张精炼
生动传神
汉画动物造型规律“S ”形
(1) 加工泥板
(2) 起稿、雕刻加工
(3) 拓印
练习要求
(1)从汉画资料里选取你最喜欢的动物, 完成练习。 (2) 提倡大胆创新,大胆尝试 (3)注意保持环境卫生
创意汉画-泥版水印
徐州市铜山区大彭中心中学 张义
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
是汉文化的发源地,留有丰富的 汉文化遗存。其中汉画像石是 徐州“汉代三绝”之一。
小知识
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 祠堂四壁的装饰石刻壁画。
它在内容上包括神话传说、典章 制度、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
汉 画 像 石
临沂汉画像石墓 临沂汉画像石墓内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