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之整体阅读
散文阅读1·整体阅读

掌握关键能力
三步阅读 整体把握
一、考场散文整体阅读的要求和步骤 1.考场散文整体阅读的要求 考场阅读与平时阅读有所不同,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整体阅读,第二步是 带题阅读。第一步的整体阅读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下一步带题阅读乃至准确答题的 成败。整体阅读的要求在于:快速阅读,整体把握。 考场散文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区别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它要求用10分 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文读两遍。这是考生必须练就的本领,只有平时有意识地 训练快速阅读,方能在考场上方寸不乱,成竹在胸。
二、整体阅读示例 (2018·天津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虹关何处落徽墨
石红许 ①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虹关[注]墨 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安慰自己,哪怕 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 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②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 有目的地寻找,不啻白费心神徒劳无功。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 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
⑧不经意间,我瞥见阁楼上稳站着一个白髯飘飘、仙风道骨的先生,便主动打招 呼,他问询了我的来意,邀请上楼喝茶座谈。我,一个找寻徽墨的陌生人,沿着屋内 与厢房连成一体的木质楼梯,漫步走上阁楼,轻轻地踏在楼板上,咿呀作响,我生怕 踩醒了乾隆年间经营徽墨的原始账本,生怕踩碎了岁月的痕迹,更生怕踩破了一截遗 落的留着明代指纹的徽墨。
④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 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在虹关,我拾掇 了一串烙上徽墨温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 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散文阅读的三读法

分析 摘要
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层进; 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层进; 这儿的黄河—水应该是 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 黄色的, 这儿的黄河— 肤一样—特色—中国味; 肤一样—特色—中国味; 结构上—开端; 结构上—开端; 文意—引出主题。 文意—引出主题。
表述
通过对比、层递等手法的运用, 通过对比、层递等手法的运用,突出壶口 的黄河最有“中国味” 凸显主题, 的黄河最有“中国味”,凸显主题,总领 全文。 全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广东卷) 16 广东卷 壶口的黄河 肖铁 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 1、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 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 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 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 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 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 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 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 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 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车行山谷中,远远听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 2、车行山谷中,远远听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 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 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 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 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 天渐渐成了黄色, 3、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 出一担汗来。 出一担汗来。
17,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 17,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 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 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 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 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 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 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 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 的漩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 的漩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 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 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 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 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 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 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 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散文阅读之整体把握

,整 体把握
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 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它要求 能用 10 分钟左右的时间对一篇千字 文读两遍。
现代文阅读
散文阅读
专题一 散文整体阅读训练——快速 阅读,整体把握
专题一 散文整体阅读训练
一、认识散文文体特征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 文学形式,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 现真人真事真情的文体。近年来高考中的散 文,主要包括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 文与哲理散文四类。 散文的主要特征有:
快速阅读要善于抓标题、开头、 结尾及意蕴深刻处,同时圈点勾画出 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和语句。
专题一 散文整体阅读训练
只有整体把握了全文,将文章的骨 骼、精髓看得透彻、明白,才能把命题人 的命题指向、意图看得清楚、明晰,才能 快速而准确地答题。
所谓整体把握,就是要把握整体文意 和思路层次。简单地说就是两个问题:(1) 内 容 —— 文 章 写 了 什 么 ? 基 本 把 握 文 章 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2)形式——文章 是怎么写的?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 者是如何展开思路的。
专题一 散文整体阅读训练
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思路层次的方法有:
1.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 句、首括句、尾结句,在文章结构上起 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 以及画龙点睛的句子,再将关键词句串 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
2.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 感情的语句,从而把握文章的脉络思 路。
专题一 散文整体阅读训练
(二)写人叙事散文 这类散文重在写人叙事。有时写人与叙 事很难分得开,故高考重点考写人散 文。阅读写人散文, 一要关注其文体特点: A.人物形象鲜明。写人散文以刻画人 物形象为主,与小说的重要区别是,散
散文阅读整体阅读Word版含答案

(2017·天津卷,有改动)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17分)挺拔之姿朱以撒晋人普遍有好竹之癖,打开魏晋艺术史册,一群生机勃勃我行我素的人就涌了出来,在山阴道上的竹林深处,放浪形骸,快然自足,得大自在。
这当然是我三十几岁以后才意识到的。
我和魏晋间人相近之处,就是有过比较长的山野生活,与竹相近。
常常会站在山顶,看山峦连绵起伏,竹海无际。
那时我想着自己的出路,如果能像一竿竹子这般凌空而起那就好了。
竹海里纤尘不染,枝叶让天水洗净,摇曳中偶尔闪过阳光的亮泽,它们的顶端是最先接触到每一天太阳的光芒的,不禁使我艳羡。
山野稼穑,先是基于温饱的认识——每一竿竹都可以构成生存的支架,把一个个家庭托住,不至于坠入饥寒之中。
而每一枚笋,春日之笋也罢,冬日之笋也罢,对于一位腹内空洞的人而言,简单地烹调之后,无异于美味了。
那些没有成为餐桌美味者,不舍昼夜继续伸长,令人仰望。
那些被山农认为是成熟了的竹子,在叮叮咚咚地刀斧声中倒下,削去枝叶,顺着规划好的坡道滑下,被长长的平板车载着,进入再加工的程序。
和竹子一样,人也是善于生存的植物,贫瘠清苦中也会挣扎着生长。
我注意到一些竹子的确没有长好,是吃力地拱出石块的,此后也就一直不能顺畅,总是被压制着扭曲着,不禁让人生出怜悯。
只是我一直认为它会更具备倔强的美感,它的根后来制成了一个老者形象的工艺品,比其他的更有铁枝虬干的峥嵘了。
待到我在鹤峰原度假,已经到了闲适的年龄了。
风随夕阳西下而愈加强劲,一些植物已在形态上仓皇失措,叶片翻飞如鸟兽惊散。
竹林在随风俯仰中显示了一种从容,在徐徐的摇曳里,山野之风的张狂之力往往被斯文地化解开来。
在魏晋的文字中有不少“徐徐”的记录,“徐徐”看起来只是肢体上的动作,实则是内心的从容优雅。
内心慢了,整个人的举止也就慢了,斯文了,有风度了。
竹被称为四君子之一,它在四君子中是最为清俊的,风来了,风过了,余韵袅袅。
竹子从笋尖出土就开始了笔直向上的里程,追慕光明,从而略去了许多天下扰攘。
高考语文一轮课件散文的整体阅读示范

交流内容
小组成员分享了各自在阅读过程 中的心得体会,讨论了文章中的
难点和疑点。
互相学习
通过交流,大家互相学习,取长 补短,共同提高了阅读水平。
拓展思路
在讨论中,还拓展了一些与文章 相关的知识和思路,增进了对散
文这一文体的认识。
教师点评与总结反思
01
点评亮点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表现出了较
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提高审美意识
通过阅读优秀的散文作品,培养 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提高对
文学艺术的审美水平。
学会分析评价
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对散文的主题 思想、情感表达、艺术特色等方面 进行分析和评价,形成自己的见解 和判断。
比较鉴赏
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散文作品 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其异同点,提 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典型错误类型
审题不清,答非所问;信息遗漏,要点不全;理解错误,分析失当;表述不清 ,语言不规范等。
避免方法
认真审题,明确答题方向;全面梳理文章信息,确保要点无遗漏;深入理解文 章内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规范答题语言,做到表述清晰、准确、有条理。
05
散文阅读能力提升策略
扩大阅读量和范围
01
02
03
注意散文的句式和语气,感受 其独特的语言节奏和韵律美。
挖掘深层意蕴和主旨
透过字面意思,挖掘散文的深层意蕴和隐含信息,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 。
结合作者的身世背景、创作风格和时代背景等因素,深入理解散文的主旨和内涵。
探究散文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情感体验和审美价值,获得更深层次的阅读体验和感 悟。
。
梳理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写作 脉络和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
01散文文本:整体阅读

散文文本:整体阅读【知识解说】散文,是文学作品的一个类别,它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以个性鲜明的语言抒发情感,表达感悟,以情来感染读者,以理来启迪读者。
如果根据内容写法进行分类,散文可分为写人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等。
阅读散文首先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感受其所描写的人、事、景、物的特点,继而借助关键语句,梳理行文思路和情感脉络。
要深入领会作品的内涵,感受其意蕴,在阅读中还须通过联想和想象,品味其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赏析不同表现形式的效果,获得情感的共鸣、哲理的体悟。
在感受、体验的同时,在散文阅读中也要能够形成自己的看法,能对作品内容和写法作出评价,从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审美素养。
1.把握作品中所写人、事、景、物的特点,整体感知作者的情感倾向散文注重表现作者个人化的生活感受,在表情达意上常常是或融情于景、寄情于事,或寓情于物、托物言志,借助想象与联想,表达情感。
所以阅读散文,要先着眼于作品整体,从其对人、事、景、物的描写中感受情感倾向,体会情感基调,这是深入探究作品主旨的前提。
作者在选材、构思时,对客观事物加以筛选和内化,在描写中体现出或浓或淡的主观色彩。
因此,阅读写景抒情的散文往往要关注物象、意象、意境的特征,阅读写人叙事的散文往往要关注人、事、景、物的特征,找到它们与作者表达意图之间的关联,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2.梳理行文思路,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情感脉络散文的体式特征自由,写法多变,乍看散漫疏放,实则都包含了作者的主观情思。
因此,散文的结构中常常或明或暗地有着一条“线索”,它或者是物质化的,或者是情感性的,或者隐含了事理逻辑。
读懂散文,就要理清作品的线索,把握其情感脉络。
把握作品的情感脉络,首先需要明确各个段落的主要意思,梳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关联,在此基础上明确作品结构框架,贯通意脉。
【阅读】雪天张抗抗①每年下第一场雪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②那些日子我始终被一件事情烦恼着。
高考语文阅读复习【散文阅读的整体理解】讲义及练习解析

高考语文阅读复习【散文阅读的整体理解】讲义及练习解析散文之所以难读懂,就在于形散而神聚。
怎样将“散形”用“线索”串起,透过“散形”聚焦“主旨”,这是一个把握文章结构,理清行文思路的问题。
具体来说,应当具有三种意识。
一、散文阅读的三种意识(一)整体阅读意识整体阅读是散文阅读最基本的原则与方法,它可以使做题建立在宏观把握的基础上,增加做题的理性分析成分,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度。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对写作材料进行精心安排的结果,是行文思路的具体体现。
阅读一篇散文,首先必须大致了解散文结构,知道题目是什么,共几个段落,线索是什么,内容方向是什么。
(二)段落摘要意识段落摘要就是要摄取散文段落的精华和要点,以便更好地把握散文的结构层次和行文思路。
要针对散文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逐段分析散文的段意,再看哪些段落集中表达一个意思,划分小层,理清散文的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找出文中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上下照应的地方,把握重点段落的中心句、支撑句等内容。
(三)提取线索意识思路是作者思维的轨迹,如能找出贯穿全文的线索,就能很快地理清散文的思路。
一篇散文,不管是整篇文章,还是局部语段,往往有一条线索贯穿其中,正是由于这条线索,文章或段落之间才会井然有序。
常用的文章线索主要有:(1)以具体事物为线索;(2)以人物为线索;(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4)以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二、散文阅读的考查特点综合考查形式看,散文的考查呈现如下特点:(1)选材范围。
散文阅读的考查一般会选取中国现当代散文,尤其是那些紧扣时代脉搏,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渗透着鲜明民族情感和文化特色的散文作品。
(2)考查重点。
散文阅读的考查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命题:a、分析和概括作品内容;b、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c、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d、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e、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整体阅读课件

答题技能
1.结构上 (1)线索:贯穿全文/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拟人、象征、双关等) 2.内容上 (1)词语的含义,点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人物性情、表明作者的情感 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3. 主旨上:与主旨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效果上:(题目本身特点) 4.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寻思、引起读者阅读 兴趣。
二、散文的种类
散文一般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1.第一类:记叙性散文(写人、记事) 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
为平淡的人事
典型写作思路: 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 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应世态,总结感悟。
2.第二类:抒情性散文(写景、状物)
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往往借助形象, 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最大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 散”。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 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 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到达抒情 的目的。
典型写作思路: 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 他景、物对照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 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点=自然段:
由 关键词(时间词、关联词、情感词等
点+
到 关键句(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等) 面
面=全篇
步骤二:知道怎样写的——理清思路和关系
第一:化整为零,标画圈点。以自然段落为单位,标画圈点领起 句段、过渡句段,标志事件阶段过程的时间词,标志段落之间 语意因果、转折、并列的关联词,标志层次的总分词语,段落 间的指代词,段落中心句,表达主旨的议论抒情句段。 其次:化零为整,合并提取。合并,对总分段落、前后因果段落、 前后并列段落合并归纳,形成几个层次、提取,以层次为单位, 提取主体内容。一般截取原文语句加以组合。 最后:连缀添加,勾连成文。把标画圈点和提取的文字进行前 后勾连,适当添加关联词,形成一篇逻辑较为通顺的简易小短 文(原文本的浓缩版)。至此,思路和文意一般都会水落石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考法(主要考查语句、段在文中 的作用) 1、语句、段落作用题的常见提问方式 (1)句、段作用分析: 画线句子(或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好 处)?在结构中有什么作用?对文章的表达有什 么作用? 变式提问:开头为什么从××××写起? 作者写这些句子(节)的用意是什么? (2)文中材料作用分析: 文章写××××内容有什么作用(好处) 变式提问: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学习目标
1、分析散文作品的结构
①划分段落
②划分段内层次 2、找出线索,概括作品的主题
整体分析散文阅读文本之三招两式
打通任督二脉
散文的“形”与“神” 散文的主要特征是“形散神聚”。 (1)“散”主要表现在材料的选用、材料的组织和表达方 式的运用这些外在的形式上。 (2) 散文的“神”是指蕴涵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 它是内在的,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神”是文章的灵魂、 统帅,驾驭着看似散的“形”,并使之为“神”服务。
阅读《祁连雪》(p132)、《上善若水》(p133)
要求:
整体把握文本
《祁连雪》
思路梳理: “ 一片(篇)读成一串、一点 ” 1、原以为河西走廊荒凉,眼见却是江南秀色 (引 子) 2、祁连雪水滋养了河西走廊 3、祁连雪峰壮丽,净化心灵 (雪峰) 4、神话增加了祁连山的魅力 5、游山联想起神话。 6、观山触发的历史感。 (文化积淀) 人们对祁连雪岭的不同感受。自己与山的相 通 7、人山相通之感古今相同。 (感悟)
• 从整体上分析散文阅读文本之 三招两式
•
2014届高三语文黄华 2013年10月15日
散文阅读训练中遇到:
段落、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功 夫 口 诀 ①段落在文中的位置(开头、中间、结尾) ②句子的种类(反问句、排比句、环境描写句、古 诗词句、标题、总结句、总领句、点睛句) ③段落、句子在文中作用 (1)提问方式例举 (2)分析途径:a.内容上b.结构上c.表达效果 (3)答题专业术语的积累 (4)答题模式:专业术语+具体分析 困惑:得不到高分、满分;有时只能堆砌 术语,不知从哪分析、怎样分析。
①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 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 白色的绸幕。②这种云叫卷层云。③卷层云慢慢 地向前推进,天气将转阴。④接着,云层越来越 低,越来越厚,隔了云看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一 层毛玻璃,朦胧不清。⑤这时卷层云已经改名换 姓,该叫它高层云了。⑥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几 个钟头内表要下雨或者下雪。⑦最后,云压得更 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 被暗灰色的云密密层层地布满了。⑧这种云叫雨 层云。⑨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降 临了。 这一段文字有三个句群。①、②、③是一个句 群,讲卷层云;④、⑤、⑥是第二个句群,讲 高层云;⑦、⑧、⑨是第三个句群,讲雨层云。 三个句群之间的关联词语是“接着”“最后”。
(因果)
2.不认识这一点, 学术的进步、
‖
②
究工作者也必须抱谦虚、谨慎、严 肃、认真的态度。 复句十单句
(并列) ‖ 奋斗的收获是成 3.成功的基础是奋斗,
(条件) ︱ 所以,唯有不畏艰难而奋斗的人,‖ 功, (因果)
例句:
才能走上成功的高峰。
复句十复句
①就在雪的群峰的围绕中,一片奇丽的千里牧场展 现在你的眼前。②墨绿的原始森林和鲜艳的野花, 给这辽阔的千里牧场镶上了双重富丽的花边。③牧 场上长着一色青翠的酥油草,青青的溪水齐着两岸 的草丛在漫流。④无边的草原是这样平展,就像风 平浪静的海洋。 一个句群有一个中心语意。句群中的句子从不 同角度表达中心语意。有的句群有表达中心语意 的句子,叫中心句。
答疑解惑
新课导入
内 功 心 法
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分析作品的结 构、段(包括段内层次),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 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 安排,概括主题,不管有没有直接命题。即使是其 他方面的考查题目,也要据此确定答题区域。 温馨提示:聪明的学生还应懂得些许的变通、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融会贯通。你呢?
• 结构分析: • 第一部分:主要写河西走廊的富庶之地的富饶源于祁 连雪的滋润。(第1--2自然段) • • 第1层:用以古衬今,以虚衬实的手法,写今日的河 西走廊是甘肃最富庶的地区。(第1自然段) • 第2层:写河西走廊的良畴沃野主要指三个平原,而 其之所以成为膏腴之地,是因为有祁连雪。(第 2自 然段) • 第二部分:主要写祁连雪山的自然美与人文美。(第 3--4自然段) • 第1层:写祁连山的得名原因及雪擎穹宇的静态美: 宁静、明朗、净化。(第3自然段) • 第2层:写祁连山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深厚的历史积 淀。(第4自然段)
☆
复句内分句间的组合形式
★ ☆ ★ ☆ ★ ☆ ★
☆
1.分句直接组合式(根据分句间句意判 断复句类型——意合法) 2.分句由关联词语组合式(关联法) 记住关联词语就是记住复句类型的一 个重要方法了
★ 根据分句间的意义关系,复句的类型 并列,递进,选择,连贯,解说——联合复句 转折,因果,假设,目的,让步,条件——主从复句
当务之急 1.寻找到“形”的思路、线索, 2.搜索“神”的标志(“形”和“神”的结合点)
第一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分析散文阅读文本结构的途径
1.文章段落层次的划分(段与段之间的排列的逻辑顺序) 知识要点:时间、空间、分列的事物、事件的发展、情感 的变化、文章的结构特点(p134) 2.文章段内层次的划分(段内句子的排列逻辑顺序) 知识要点: (1)段内内容的时间、空间分列事物、事件发展、情感变 化 (2)根据文章的标点符号 (3)根据文章中标志性词语 3.文章的思路脉络 知识要点:(1)划分层次 (2)归纳概括 (3)梳理思路
1、并列复句的构成
1)直接组合
A.云散了,雨住了。
B.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照射特别强烈。
2)借助关联词组合 A.他既勇敢,又机智。 B.风又急,雨又大。
1.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 ┃如果不凭借
①
例句:
②
(条件)
空气,③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 (假设) ‖
单句十复句
例句:
如果 ①
(假设) ③ 提高就会受到损害, ┃因此, 学术研
整体分析散文阅读文本之三招两式
第一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把握散文阅读文本的“神” 知识要要点:寻找文眼;品味抒情(抒情的方式有 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等几种);体察 议论。 阅读散文,用心体察、品味到了作者的感情,就 等于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
整体分析散文阅读文本作品之三招两式
• 阅读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