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的临床体会.2017.11.16

合集下载

经方「小柴胡汤」临证心悟

经方「小柴胡汤」临证心悟

经方「小柴胡汤」临证心悟关键词:小柴胡汤《伤寒论》第263条曰:“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

”冶第96条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综上两条,第一,提出了少阳病的提纲症;第二,提出了小柴胡汤的主症。

那么少阳病与小柴胡汤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根据《伤寒论》第266条云:“本太阳病不解,传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可以看出,张仲景认为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

此外,喻嘉言《尚论篇》又将《伤寒论》太阳病篇中涉及小柴胡汤的条文悉归于少阳病篇讨论,以至于后世医家乃至现行《伤寒论》教材亦照效仿,从而扩充了少阳病篇的内容,因此历代医家多认为小柴胡汤主症为“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七大症,正是综合了《伤寒论》第263条和第96条的内容。

视其主症尽管涉及颇广、症情纷繁,但小柴胡汤终归以和解少阳为主旨,只要证属少阳经脉脏腑功能失调,便可但见一症,不必悉具。

这就是张仲景辨证论治的精髓。

小柴胡汤由柴胡半斤,黄芩、人参、炙甘草、生姜各三两,大枣十二枚,半夏半升组成。

究其组方思路有三:第一,柴胡配黄芩。

柴胡味苦微寒,气质轻清,以疏少阳经中之邪热;黄芩苦寒,气味较重,可清少阳胆腑之郁火,如《黄帝内经》曰:“热淫于内,以苦发之。

”邪在半表半里,热气内传,攻之不可,则迎而夺之,必先散热,是以苦寒为主,故以柴胡为君,黄芩为臣,二药相合,经腑同治,清疏并行,使气郁得达,火郁得发,枢机通利,胆腑清和。

第二,半夏配生姜。

一则以辛散之性佐柴胡、黄芩疏郁逐邪;二则调理胃气,降逆止呕;三则化痰消饮以利三焦畅达。

第三,人参、甘草、大枣相伍。

一则以其味甘性温以扶其正,因病入少阳,正气受伤,故益少阳正气,助正抗邪;二则防邪内入,因少阳为阳气之枢,正虚之时,外邪易入三阴,故遵“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旨,健脾以顾后天之本,其中以生姜之辛配人参、大枣、甘草之甘,如《黄帝内经》曰:“辛甘发散为阳。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心得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心得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心得
1. 哎呀呀,你知道吗,小柴胡汤在治疗感冒发烧方面可太管用啦!就像上次我朋友感冒一直不好,浑身难受,我就给他推荐了小柴胡汤,喝了没几天就好多啦!这效果,真不是吹的呀!
2. 嘿,小柴胡汤对于缓解情绪烦躁也有一手呢!我记得有次我自己心情特别烦躁,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后来喝了小柴胡汤,哇,真的感觉平静了不少呢!这不就是给情绪灭火的“消防员”嘛!
3. 哇塞,小柴胡汤在调理肠胃方面也是厉害得很呐!我同事之前肠胃总是不舒服,容易胀气,试了很多办法都不行,结果喝了小柴胡汤居然慢慢好了,这难道不是奇迹吗?
4. 你们想想看,小柴胡汤对付月经不调也能行呢!我表妹之前月经总是不规律,后来听了我的建议用了小柴胡汤,现在可正常啦,这不是很神奇吗?
5. 哎呀,小柴胡汤对缓解偏头痛也有效果哦!我有次偏头痛犯了,疼得我呀,简直受不了,赶紧喝了小柴胡汤,慢慢地真的没那么疼了,这可真是我的“救星”呀!
6. 嘿,小柴胡汤在改善失眠方面也能发挥大作用呢!我邻居之前老是失眠,后来喝了这个汤,睡眠质量明显提高了,这不是很厉害吗?
7. 哇哦,小柴胡汤对缓解慢性咽炎也不错哟!我认识的一个人有慢性咽炎,总是咳咳咳的,喝了小柴胡汤一段时间后,咳嗽都少了很多呢,这效果真让人惊喜呀!
8. 你们知道吗,小柴胡汤对缓解疲劳也有一手呢!我有时候工作累了,就喝上一碗,感觉又能活力满满啦,就像给身体打了一针“兴奋剂”!
9. 哎呀呀,小柴胡汤在调节内分泌方面也很厉害呀!我朋友内分泌失调,脸上长了好多痘痘,喝了这个汤之后,痘痘都慢慢消下去了,这也太神奇了吧!
10. 真的,小柴胡汤在很多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呀!就像一个万能的“百宝箱”,总能在我们需要的时候给我们惊喜,大家一定要试试呀!我觉得小柴胡汤真的是中医的一大瑰宝呀!。

经方小柴胡汤运用体会

经方小柴胡汤运用体会

经方小柴胡汤运用体会
方剂是中医调理养生的基础,方剂是中医学里最为普及的药物,它结合中医五行理论,科学使用药物,根据疾病特点,正确调配得到药方,并且通过调整药物中病因隐形关系从
而治疗疾病。

小柴胡汤是在中国传统中医药家们按照传统中医理论,以小柴胡为主要药物的一款中
成药方,可以治疗开脉、痰湿、气痹、脾虚等上火及脾胃虚弱,黄疸型肝炎及其他风热感
冒所致的症状。

小柴胡汤由小柴胡、白术、陈皮、芍药、枸杞、茯苓、炙甘草等多种药物组成,配合
科学合理的比例;小柴胡和白术称为"抗痰双杀",能利小支气管和清热祛湿;陈皮和芍药
有温中除湿的作用;枸杞和茯苓具有补益气血的作用;而炙甘草可以清热解毒。

小柴胡汤的运用是利用方药有效调合多种味道,以小柴胡为主剂,在中西药物并重的
情况下,把汤剂的功效和多种植物特质调合起来,运用温配法的原理进行疗程,可以彻底
收拾情况,实现把握、调养身体内部环境的目的。

同时,小柴胡汤还有温中下气等功效,可以增强免疫力,结合脾气虚弱、情绪失常、
精神萎靡等症状,对此,在服药行药时,可以将小柴胡调剂用于该类病症,提高较为良好
的疗效。

总而言之,小柴胡汤是一款解热解毒、清热祛湿的中药饮片,它集温、苦、甘、辛等
多种味药物的功用于一身,故而能够有效的缓解疾病,给患者带来良好的疗效见效。

经方小柴胡汤运用体会

经方小柴胡汤运用体会

经方小柴胡汤运用体会经方小柴胡汤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经方,自古以来就被用于治疗呕吐、消化不良、消化道痉挛、偏头痛以及腹痛等病症。

说实话,自从我有了小孩之后,治疗以上这些疾病已经成为我的家常便饭。

所以,我对经方小柴胡汤的效果有了一定的体会。

首先,我认为经方小柴胡汤中药材的结合能够有效滋养身体,调节体质,增强身体免疫力。

其次,该汤内含有酸枣、苏子、肉桂、茵陈等中药,具有温中解表、消食止吐、利水消肿、散瘀活血、止痉散痛的作用,可以有效治疗呕吐、消化不良、偏头痛以及腹痛。

此外,该汤的味道也是比较清淡,比较容易下咽,对人体没有太大的刺激,即使长期服用也不至于产生副作用。

我家小孩曾发生过呕吐现象,我就选择用经方小柴胡汤服用。

我特意按照医嘱调出药汤来给孩子服用,并及时给孩子测量体温,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令人惊讶的是,这种汤的作用果然很有效,只服用了一天,孩子的呕吐就完全消失了。

同时,孩子的代谢也更加有效,不仅能更快地恢复,而且很快就能恢复到正常的体力和精力状态。

此外,我在自己服用经方小柴胡汤的时候,也能体会到其中的效果。

由于长期熬夜,我的消化功能也受到了影响,尤其是消化道痉挛,呼吸比较急促,发现有一天晚上我竟然发现我的消化道已经完全张开了,这时候我才明白经方小柴胡汤会有这么神奇的效果。

总而言之,经方小柴胡汤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医经方,非常管用,不仅可以有效治疗呕吐、消化不良、偏头痛以及腹痛这些问题,而且还可以滋养身体,增强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不仅如此,该汤的味道也比较清淡,比较容易下咽,没有什么副作用,能够令人放心的服用。

因此,经方小柴胡汤确实是古老经方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心悟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心悟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心悟【方源】《伤寒论》。

【组成与用法】柴胡12g,黄芩9g,人参9g,半夏9g,甘草(炙)6g,生姜9g,大枣4枚。

水煎服。

【功能】和解少阳。

解热降温,降低血浆前列腺素E2含量,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调节免疫功能,抗炎症反应,促进胆汁分泌、排泄,促进胆红素排泄,保护肝损害,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改善造血功能障碍,抑菌,降低血压,镇痛、镇静,抗癫痫,抗化疗药物副反应。

【主治】伤寒少阳证或热入血室证,前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后者症见妇女经期寒热发作有时。

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疟疾、登革热、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病、急慢性胰腺炎、胸膜炎、胸部挫伤、膀胱损伤、偏头痛、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肋间神经痛等病。

【现代应用】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瓜蒌9g;口干渴者,去半夏,加天花粉9g;腹中痛者,去黄芩,加白芍15g。

①病毒性肝炎之以胁痛、恶心为主症者,加栀子、丹参各10g,白芍、滑石各15g,虎杖30g。

有黄疸者,加茵陈、田基黄各30g,大黄6g。

②登革热之以寒热往来为主症者,加板蓝根、大青叶各30g,青蒿15g。

③疟疾之见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者,加常山9g,草果、乌梅各6g,青蒿15g,在疟疾发作前4~5小时服。

若表实少汗而恶寒重者,加桂枝、防风、羌活各6g;口渴者,加葛根15g,石斛9g;胸脘满闷者,去人参,加苍术、青皮各6g,厚朴9g。

④胆汁反流性胃炎之见胃脘痞闷、口苦咽干者,加丹参、蒲公英、厚朴各15g,川楝子、乌贼骨各10g。

⑤肋间神经痛之见胁肋疼痛、痛处固定者,去人参、生姜、大枣,加川楝子、延胡索、青皮、丝瓜络、鸡血藤各10g,全蝎6g。

⑥梅尼埃病之以眩晕、呕吐为主症者,加泽泻、钩藤各15g,葛根、龙骨、牡蛎各30g。

⑦前庭神经元炎,见眩晕恶心、寒热时作等症状,加薄荷、蝉蜕、僵蚕、菊花、蒺藜、钩藤各10g。

浅谈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浅谈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浅谈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浅谈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一书,其用广,其效佳,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本文结合临床择例报道并略谈体会如下。

1 发作性睡病患者,女,71岁,退休干部。

述多年来经常发病,发病前即感头部有蒸热感,且昏昏欲睡,有时甚至在做事时可当即倒下而睡,但体温不高,呼之能醒,醒后又睡,不吃不喝,1、2天后逐渐好转,恢复后无异常表现。

长期经中西医治疗可减轻症状,但始终不能控制其发作和延长发病间隔期。

2000年5月来我处诊治。

症如上述,察脉弦长有力,舌红苔白。

此属少阳枢机不利,痰热上蒙,上下升降失常,阴阳失和所致。

拟小柴胡汤合温胆汤。

药用:柴胡12g,黄芩10g,法半夏10g,党参10g,甘草6g,枳实10g,竹茹15g,陈皮10g,生姜3片,大枣5枚,3剂。

服后症状明显减轻,第2天即恢复正常。

因见其有效,即备药在家,每于稍有发病先兆时即服之,可控制其发作,近年来,发作次数大大减少,且症状亦轻,基本治愈。

患者,男,74岁,退休干部。

2001年5月24日就诊。

自述近半个月来,无论白天或夜间,出现颈以上出汗,颈以下其它地方无汗,尤以夜间为甚,时轻时重,并无其它不适,但以汗湿衣领及枕头为之烦心,要求诊治。

察脉弦稍细,舌红苔白,且伴口中微苦稍干渴。

此少阳枢机不利,上下升降失常,阴阳失和所致。

拟枢转少阳兼益阴固涩之法,用小柴胡汤加味。

药用:柴胡12g,黄芩10g,法半夏10g,党参10g,甘草6g,百合15g,煅牡蛎25g,龙骨15g,大枣5枚,3剂愈。

3 耳根周围发热疼痛症状患者,男,45岁,在职干部。

2001年4月2日就诊。

述左耳根周围大范围皮肤发热、疼痛,同时伴咽痛且干枯已十多日,经西医消炎治疗无效,遂来我处诊治。

余观左耳根部皮肤并无异常,但触之疼痛,咽部鲜红,扁桃体不肿大,舌红苔黄微腻,察脉浮弦,此为风热之邪客于少阳经脉使然。

拟小柴胡汤加减以清疏和解之。

药用:柴胡15g,黄芩10g,法半夏10g,甘草6g,防风12g,玄参15g,蝉蜕10g,板蓝根15g,蔓荆子10g,3剂。

服用小柴胡汤体会

服用小柴胡汤体会

服用小柴胡汤体会通过读罗大伦博士的中医书知道:人体里面的五脏六腑上下分布功能是有其方向性的,这些脏腑所引导的气机时时都是处于动态中。

以图画形式描述就是,首先肾在最下面,属水脏。

中医说肾脏是水中含火,水是肾阴,火是肾阳,火是向上走的,火生土,也就是说,火性向上走,使得脾土温暖,那么脾又是负责把胃吸收的营养(中医叫精微物质)发送到全身。

脾有个特性,就是向上走,因为有一部分营养还要到肺脏,与吸入的空气中的精微物质结合,由肺协助向全身输布。

中医认为,脾脏之气,是从左边向上升的。

肾脏中的水生木,也就是说,在水的滋养下,木气也开始得到营养,它发展的方向也是上升,跟树一样,这个肝脏之气也是从左边往上升的。

随着脾土之气上升,中医有句话,叫"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罗博士说左边身体有病,有时要考虑到肝脾之气上升是否正常,尤其是肝气。

上述这些,总体说的是清代著名医学家黄元御的圆圈理论,他最后把一切病都归入到这个圆圈的运转失常上,任何一个地方出了问题,把圆圈的运动给挡在某一部位,不能转动了,就出现问题了,这个时候就要使用药物,调畅气机,让它们恢复上下运行,这样人体自己就会恢复健康了。

是呀!自己常年口苦、腹凉、腹胀、便绿、尿黄、腿痛尤其是左腿膝盖痛得很重,说明很可能是我的“肝随脾升”出现了问题,现分析概括如下:一、首先,肝气不疏,肾阳上行受阻,温暖不了脾土,肾水才寒,既下焦寒,其表现就是小腹凉,而下焦寒会直接导致腿凉腿疼,因为下焦的寒凉阻隔了身体向下血脉流动的通畅,而少有经血润泽的下肢,时间长了年头多了,经络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淤堵,腿就会凉,膝盖就会痛;二、下焦凉还可导致,尿淋漓,尿不尽,也就是人体水的排泄不通畅,故下腹胀;三、肝气横在那里,就要冲撞胃,胃就会出现不舒服,而咯逆使人口苦,舌苔黄;四、肝气上升不了,使人很容易生气,此很可能也是大便黑绿的原因;五、肾阳上不去,憋在那里又形成冰包火的格局,既表面凉内里热,小腹凉膀胱反而有热,具体表象就是小便黄。

小柴胡汤在临床应用之心得

小柴胡汤在临床应用之心得

春 , 直 阳气 上腾 之时 , 以雷 霆之鼓 , 雨之 润 , 正 借 风 而草
木条 达 , 阳气 助 于 草 木 而 初 生 , 日少 阳。 少 阳经 以 故
“ 口苦 、 咽干 、 目眩” 提纲 。太 阳主 表 以头疼 项强 为提 为
阻, 春温 , 日疟 、 症 、 间 痈 目疾 等等 , 且得 心应 手 , 并 效果 满 意 。以下 只举 数例 以实其 用 。
1苦 咽干 目眩者 . 因少 阳主胆 , 热 上蒸 而 1苦 , 2 1 实 胆 2 1 热 灼津 液而 咽干 , 风火 上亢 而 目眩 。在治 法上 , 既在半 邪 表半 里之 位 , 用汗 法则 恐伤 津犯 胃, 谵语 之 变 。若 若 有 用下 法下 则伤 阳, 气 伤 则 邪 气 内侵 , 惊悸 之 虑 , 正 有 故 本经 汗之 , 吐之 , 下之 , 法均 在 所 禁 。此 时 邪 在 半 表 三 者 属寒邪 为病 , 里者 属 主气 受病 , 在两 界之 间各 有 半 邪 进退 不能 而相 持之 势 , 以仲大 师特设 和解 一 法 , 解 所 和
病 。古人 所制 各方 无 非 经 验 而 后 设 , 是 各 代 先 贤 的 都 经验 总结 , 气候 的 变迁 , 但 立方 的背 景 , 个体 的差 异 , 是
攻、 是补各 有不 同 。况 以千古 之方 医 当今之 病 , 岂如 木
之合 缝乎 ?然 临床 用方 重在 灵 活化 裁 可也 。如 仲景 所 设伤 寒各 方 , 伤 寒 者 能 用 否? 杂 症 有 效 否? 温 病 当 类
上 策也 。用 生姜 半 夏者 主 以豁痰 降逆 而 止呕 。 为了进 一步 析 小 柴 胡汤 的 功 用 , 妨 了解 以下方 不
中每 味药 性 烂熟 , 用 自如 。 柴胡 : 平 味苦 、 心 包络 、 、 、 运 性 人 肝 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临床案例体会
12
案1、感冒后遗,疲劳不振
此病后疲劳者——病后正邪同退,邪余未净,正气未复,
气机一时难以振作,因而清阳升发不利——可以小柴胡汤加葛 根,升麻,以助升力。 ——转业军人烧后疲劳案。 曾治疗一中年转业军人。 其本体质强壮,因一次感冒发烧, 打针输液,烧退人蔫,持续3个月不能恢复体力,当地西医院 诊断:疲劳综合征,但无药可医,转诊省城,就诊中医。 诊时,人总疲倦,且觉头特重,自述如灌铅感,抬头都觉 费劲。
开发思路
• (1) 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 • (2) 渴者去半夏,加花粉。 • (3) 若不渴,外有微热,去人参,加桂枝, 覆取微汗。 • (4) 咳嗽去参、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 • (5) 口干舌燥者加石膏。 • (6)痰多加栝蒌、贝母。
开发思路
• • • • • (7) 腹痛去黄芩,加芍药。 (8) 心下痞,去大枣、加牡蛎。 (9) 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 (10) 本经头痛加川芎。 (11) 发黄疸加茵陈。
小柴胡汤的临床体会
宝医(集团 )二院应人石社康中心 邓元将
主要内容
一、扶正祛邪概述 二、小柴胡汤方解 三、临床案例体会
2
一、扶正祛邪概述
正邪斗争,扶正祛邪
《黄帝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伤寒论》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 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 寒热,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案3、反复发热1周案
• 患者男,79岁,家属代诉:因心衰,肾衰 在我院住院治疗,近一周来无明显诱因反 复发热,体温在38.2-39度间徘徊,予输液 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效果不佳,仍反复 发热,昏迷状,消瘦,口干唇裂,皮肤有 汗出,胃管流汁饮食,腹部稍胀不硬满, 小便黄少,大便未解,舌红 苔厚黄干, 脉 弦数有力
案4、顽固头痛5年案
• 2015年8月7日一诊:患者女,50岁,反复头痛5年,两侧 及头顶持续性疼痛,伴头晕无恶心呕吐,休息、吃止痛药 不易缓解,遂来就诊,感头怕风,口干口苦嗜睡,精神可 ,大小便正常,舌淡苔薄,脉弦细,考虑:邪犯少阳,外 感风邪,予小柴胡汤加减 处方:柴胡12 黄芩10 法半夏9 党参20 大枣10 白芷12 羌活10 川芎12 藁本10 防风10 蔓 荆子10 天麻10 炙甘草6 生姜3片 柒剂开水冲服。 • 8月19日二诊代诉:头痛大减,偶感头顶疼痛发作,予原 方加细辛3 柒剂开水冲服 • 9月7日三诊代诉:头痛明显好转,无头晕,感口苦明显予 上方加龙胆草6克 柒剂后诸证渐除,随访年余未复发。
临床案例体会
1、太阳表证要先解表,不可用小柴胡汤,或去人参 2、呕吐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辩“呕吐” 3、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 满, 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三阳合病治少阳) 4、热入血室,妇科疾病小柴胡汤应用广泛 5、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 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 身濈然汗出而解(宗《本经》药性) 6、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 建中汤,不瘥者,小柴胡汤主之(扶正)
13
此与《论》(37)病后“嗜卧“相类。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 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有类于感冒后引发疲劳综合征。 但此例输液治疗,则更夹湿困清阳之机。故以小柴胡汤 去姜枣,加升麻、葛根、佩兰之类。 10剂后,疲劳、头重大减近除,因外地复诊不便,未能 续治,过月余疲劳又有小复,才再来复诊,考虑为湿性缠绵, 守上方加重化湿药量,再服半个月,病渐痊愈。
案5、治疗顽固咳嗽案
2017年6月20日一诊:患者 男 35岁 咳嗽无痰1周, 咽痒咳嗽 恶寒怕风有汗出,无口干口苦,舌淡苔 薄白,脉浮,予荆防止咳散加减三剂,冲服无效 6月23日二诊 :感咽痒咳嗽少痰,诉症状与去年一 样,予苓甘五味姜辛夏仁汤加防风黄芪僵蚕四剂 ,服后诉咳嗽稍有好转,权慰医颜。 6月27日三诊:细问病史,咳嗽少许白黄痰,口干 咳引胸胁満痛,大便干,脉弦,予小柴胡汤加减 ,处方: 柴胡12 黄芩10 法半夏9 党参10 干姜 6 五味子12 僵蚕10 蝉蜕6 酒大黄6 桔梗10 甘草6 克 四剂咳嗽诸证悉除。
谢谢大家聆听
21
六经与八纲关系示意图
• • • • • • • • • •

表 表 半表半里 里 里 半表半里 表 阳实热证 太阳病 阳实热证 少阳病 阳实热证 阳明病 阴虚寒证 太阴病 阴虚寒证 厥阴病 阴虚寒证 少阴病

表 仲景加入半表半里理念
治三阴用姜附
六经与八纲
• • • • 太阳病(表阳证) 桂枝汤( 中风证)有汗 麻黄汤(伤寒证)无汗 (汗法) 少阴病(表阴证)
二、小柴胡汤方解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 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 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用药分析

柴胡

黄芩
清透少阳半表之邪
清泄少阳半里之热

人参
益气扶正
甘草
半夏
降逆和中
使
大枣助参草益气源自生姜助半夏和胃症候特点
四大主证: 寒热往来, 胸胁苦满, 默默不欲饮 心烦喜呕 少阳提纲证: 口苦、咽干、目眩 “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参考经文:《论》(394)伤寒差已后,更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脉浮 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14
案2、化脓性扁桃体炎
2016年3月20日一诊:患儿 男,4岁,反复高热3天 ,伴咽痛咳嗽,无呕吐,纳呆,二便调,与头孢克 肟、双黄连、布洛芬等效果不佳,反复发热,口干 饮水多。体温39.3度,精神可,唇红,咽部充血++ 扁桃体2度红肿,有脓点,双肺呼吸粗无啰音,腹部 平软无压痛,舌红苔薄白, 脉弦数,考虑少阳兼太 阳病,予小柴胡加葛根连翘汤,处方:柴胡18 黄芩 10 法半夏9 葛根15 连翘10 牛子10 石膏30 桔梗10 大枣10 甘草3 生姜1片 二剂 开水冲服。 3月22日二诊:热退咽痛减,伴咳嗽咳痰,予桑菊 饮加陈皮山楂三剂善后。
案3、反复发热1周案
• 此为邪犯少阳阳明,予小柴胡加石膏汤1剂 ,处方:柴胡24 黄芩15 法半夏10 党参15 克 石膏50 枳实10 大黄5 大枣6枚 生姜5片 ,一剂水煎,分三次胃管注入。晚上9时许 家属电话告知:患者上午服了药后,中午 即开始退烧,下午体温恢复正常,晚上未 再发热。第二天早晨体查:体温正常,神 志清楚,眼睁开,能与保姆说话,服一剂 热退无反复。
• 阳明病(里阳证)
太阴病(里阴证)
• 少阳病(半表半里阳证) 厥阴病(半表半里阴证 • 小柴胡汤(扶正祛邪) • (和法)
二、小柴胡汤方解
小柴胡汤证 原文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 ,胸胁苦満,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 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 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