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四《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

品读
2、辛弃疾为什么流泪?请找出词中概 括他流泪原因的句子。
许慎《说文解字》:“意,志也。”
品读
3、这里的“意”可以理解为词人的情志, 那么词人具体有哪些情志无人领会?
对江山沦陷的愁恨、对北方故乡的思念、 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对缺少知音的感慨、 对乐于归隐的不屑、对谋取私利的羞耻、 对时光流逝的可惜、对国家前途的忧愁。
赏读
找一找,有哪些句子让你难忘?并简要赏析。 (分组完成)
比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为我们塑造了一个 抱负远大、识度明达的苏轼。请同学们就两首 词在豪放中洒脱的人生态度
(刘熙载:“文,心学也。”)
侠士 辛弃疾:豪放中苍凉的人生境遇
(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登水 建龙 康吟 赏 辛心 弃亭
疾
学习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思想及词风特点。 2.感受词人形象及词人复杂丰富的情感。 3.掌握本词的抒情方法特别是用典抒情。
自读
结合注释自读本词。 初步感知词作内容,感受词人形象。
品读
1、为什么说辛弃疾是英雄?
在这种情况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 当他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大好河山,反而 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于是写下这首慷慨激昂的词。
作业
1、当堂背诵本词。 2、请将本首词改写为不少于300字的散文。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1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教学目标】1、朗诵,培养学生朗诵诗词的浓厚兴趣:①在朗诵中感受词人形象;②在朗诵中体会词人情感;③在朗诵中把握词作技巧。
2、培养鉴赏诗词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词韵味,品味诗词语言。
2、明确词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悲苦心情。
【教学难点】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预习,了解作者相关知识,熟读本词,查找典故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美丽的风景,相信是人人都爱的吧?(展示画面,请学生们合理想象,描述画面,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好,大家看到的都是美景是不是?我们来看看,要是站在这里的是南宋词人辛弃疾,他看到的会是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今天学习《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板书)二、倾情朗诵,涵泳鉴赏活动一:音读(读准字音、节奏、停顿、语气等)字音:岑供髻簪脍倩揾①请学生准确停顿: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②下阕中有两个问句,一个感叹句,应读出激愤、忧愁、感慨的基调。
③全词抒情色彩浓烈,朗读时注意把握节奏。
请给这首词划分朗读节拍。
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
活动二:意读(出色的朗读往往是建立在正确的理解的基础上的。
下面就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内容。
)重点字词讲解。
学生讨论、质疑。
请学生展示、朗读译文活动三:情读(有感情地读出词作,感受词人形象,理解词人情感。
)(一)其人其事(请大家说说你们所知道的辛弃疾。
)其人: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给皇帝上过《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七那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接
行。人悄悄,帘外月朦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
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明确: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拓展3:比较《水龙吟》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 的相同点。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 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 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 月。
情 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表现手法: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 仲谋。
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三国志》中曹操曾经对刘备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三国志》中曹操赞叹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拓展2:词中哪一句和“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
登临意”相似。
——
水 龙 吟
登 建 康 赏 心 亭
报 国 栏欲 杆死 拍无 遍战 泪场 潸 潸
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郭沫若
上阕 下阕
写景 用典
抒情 言志
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
江天、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用典
季鹰归未 张翰 安于归隐 求田问舍 许汜 谋取私利 刘郎才气 刘备 雄才大略 树犹如此 桓温 叹时光流逝
反面 正面
登临意
报国无门、收复无望之悲 宦游江南、孤寂无依之感 流年易逝、功业未就之叹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

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 这一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 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今南 京)。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南归已 逾十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 之气。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 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 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 抒情词。
上片
楚地的天空辽远空阔,千里 弥漫着清爽的秋气,浩荡的江
楚天千里清秋, 水流向天边,秋色无边无际。 水随天去秋无 遥望远处起伏的山岭,有的如
际。遥岑远目, 玉簪般峭立,有的如螺髻般回
献愁供恨,玉 旋,向我呈献出无限的愁苦和 簪螺髻。落日 怨恨。在落日斜照的赏心亭上, 楼头,断鸿声 在孤雁的哀鸣声中,流落江南 里,江南游子。 的游子站在楼上瞭望。我仔细 把吴钩看了, 把宝刀看过,把亭上的栏杆拍
思考
1、作者在赏心亭看到了什么触动自己 心弦的景物?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江天 山景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雄浑, 显得空寂苍凉。
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 满怀愁恨。
浩渺壮阔 气势雄浑 苍茫悲凉
落日
比喻南宋国势衰颓,也表达了作 者的愁苦悲苦孤寂的心情。
购买田地和房舍。
《三国志·陈登传》记载:许汜向刘备 诉说自己去拜访陈登时,陈登不理睬他, 自己上大床躺下,让许汜睡下床。刘备说: 当今天下大乱,你没有救世之意,只知道 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如果是我,我就睡 在百尺楼上,而让你睡在地上。这里是指 那些只知道谋求私利而不关心国家安危的 人。
语出《世说新语》。晋朝的桓 温北伐,途中见到自己早年栽种的 柳树已经粗过十围,便叹息道: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刘备 —雄才大略 (正用)—控诉当朝、雄心壮志
桓温 —时光流逝 (正用)—叹时光流逝、壮志难酬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加分细则
1.能结合词句具体说明字的用法,体会出 词人情感的,加3分。 2.能分析效果的,加2分。 3.只点到字词,并未能准确体会出词人情 感的,加1分。
三、诵一诵
比赛规则:小组背诵接龙,能顺利背出《水 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片的胜出。如都能 背出,则按小组背出的时间长短算,获胜的 组加5分。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 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 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 英雄泪!
一、读一读
比赛规则:小组派代表起来朗读,其他小组 可在朗读结束后对其进行点评,加分细则如 下:
朗读: 1. 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加3分。 2.声音宏亮,正确把握朗诵节奏,加 2分。 3.吐字清晰,较为投入,加1分。
点评:
1.能从朗读情感上评价到位且具体评价到哪 一句的,加3分。 2. 能对朗读者进行夸赞或者提出希望的,加 2分 。 3.只概括点评的,加1分。
二、品一品
• 讨论: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词中哪个字或 词用得精妙?能体现词人怎样的情感?
比赛规则: 1.可从内容、情感、形象等方面进行鉴赏。 2.本小组回答如不全面,可由本组同学补充 完整。 3.其他小组可对回答小组进行点评。
他是一把倚天 巨剑,被爱国的烈 焰灼烧;他是一支 如椽巨笔,把历史 的词章抒写;他完 美地将文韬与武略 集于一身,令后世 无数的文人墨客与 将士仰望……
登水
建龙
康吟
赏Leabharlann 辛 弃心疾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 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 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 会,登临意。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

作业布置、巩固提高: 1、背诵《水龙吟》 2、总结本文的艺术特色
反 例
有家难回的乡思, 以及对金人、对南 宋朝廷的激愤
许汜:谋取私利
不学、不愿
用 典
刘备 :雄才大略
赞赏,志在为国 为民
正 例
桓温 :叹时光流逝
忧惧国事飘 摇,时光流 逝,北伐无 期
小结:
这首词,是辛词名作之一。
辛弃疾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 许,执著于人生理想的追求, 所以他的词时时流露出壮志未 酬的沉郁、悲愤和愁苦。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作者在江东安抚
司参议官任上。这时他南渡已十二年之久,尚未得到北 伐抗敌的机会。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 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 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 慨激昂的抒情词。
楚天千里、 气势阔大、笔力遒 江水无际 劲、磊落的胸襟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春天是妩媚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 花别样红”,夏天是热情的;那么秋天呢?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风 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今宵酒醒何处,杨 柳岸晓风残月”,秋雨里,柳永读到的是凄苦,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秋日里,毛泽东读 到的是壮丽。今天,我们便来看看,南宋豪放 词人辛弃疾秋日登上建康赏心亭时,读到的又 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呢?
吗?
--借景抒情
2、、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它们分别描写了什 么景色?
--楚天江水、远山、落日、断鸿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目标:1、了解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并感受其爱国情怀。
2、阅读,品鉴辛词的豪迈气概。
3、掌握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理解品位辛弃疾在作品中使用的典故。
2、通过理解作品中的典故,了解辛弃疾的人生价值。
学情分析:辛弃疾词中所用的典故很多,学生初读觉得不易理解。
通过导学案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了解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做到知人论世。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自主学习:1、用典的意义和作用: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
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
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
言简意赅,以一当十。
2、走近作者: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
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
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
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
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和。
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
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与苏轼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3.写作背景:辛弃疾于绍兴十年(1140)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这时距北宋的败亡已13年。
辛弃疾21岁时,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侵。
他乘机聚集成两千人的队伍,起义抗金。
接着又率众投奔南宋王朝。
《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时年35岁。
这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
那是因为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质课件

5
分 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
亡故。
问:诗歌的颔联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
钟 )
要分析。
诗歌的颔联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 分析。
高考古代诗词鉴赏中的用典。
用典,就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 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 情感。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 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属 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 也是用典的一种,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 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答题步骤: ①准确找出诗词中用典的地方。 ②结合诗句对典故进行具体分析。 ③该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自主学习】
走进作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 幼安,号 ,稼历轩城(今山东济南)人。
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艺术风格以
为主,与豪苏放轼并称为“ ”,传世词有 600苏多辛首,皆冠两宋。其词抒发强烈
的
,倾诉 爱国热情
壮志难的酬悲愤,乃“ 人中之杰,
词中之龙 ”。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
2、除写景言志外,词人还用自己的动 作来表现情感,找到这些动词,感受 词人此刻的心境。
“把吴钩看了”,借吴钩闲置身旁, 烘托出词人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 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 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 泄,形象地表现出作者雄心壮志无 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日楼头,断 鸿声里,江南 游子。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张翰 —乐于归隐 下片: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叹时光流逝
探究
词人因何落泪?这“英雄 泪”你读出了什么?
• ①对南宋朝廷的忧虑 • ②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 ③时光流逝、年华虚度的感慨 • ④不被理解的孤独寂寞
登水
建龙
康吟
赏
辛 弃
心
疾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意象、手法、情感)
落日楼头,断 鸿声里,江南 游子。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写作背景
•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作于 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 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 距他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 二年了。他有过传奇的经历: 曾率领50个士兵长驱直入5万精 兵的敌营,活捉了叛徒,然后 全身而退。但朝廷一直没有重 用他,而是猜忌排挤他,决不 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 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愤 懑不平。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 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 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我想 对你说 ……
• 你是一柄剑,用不渝的精神和愤激 的气概,划破南宋雾霾沉沉的天;
• 你是一盏灯,用爱国的热情和忠贞 的品格,照亮后世志士前进的路;
• 你是一只号角,用雄浑的气魄和惊 人的力量,吹响时代的最强音。
即使面对着排挤、猜忌,即使是壮 志难酬、报国无门,但他仍然对祖国 不抛弃、不放弃,矢志不渝的坚守
• 屈原为社稷流泪:“长太息以掩涕 兮,哀民生之多艰。”
• 杜甫为黎民而哭:“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 陆游为江山沦落敌手而哭:“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 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 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
秋大 色志 无, 边可 ,谓 江壮 山哉 壮! 阔 , 胸 怀
楼落 台日 ,残 何照 其, 悲断 也鸿 !声
里 , 泪 洒
作业
• 1、背诵全词。 • 2、写一篇作文:《凭栏
处》,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