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中之王道——补土派大师李杲
中国历史故事:妙手仁心的名医李杲

142019.02名医坐堂蒙古人很奇怪,他们看不起读书人,但是特别重视医术,这也与他们长期游牧草原,医疗条件落后。
寿命普遍偏短有着直接的关系。
所以元朝政府无论中央与地方都设有医科专门学校,医学水平普遍发达,其中不乏杏林高手,李杲与朱震亨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李杲是元朝初年真定(今河北正定)人。
李果家为名门望族,当地方圆数百里都是李家的产业,家大业大,富甲一方。
李杲作为家中长孙,受尽家中长辈的宠爱,再加上他自幼聪明伶俐、讨人喜欢,全家上下恨不能把天上的星星月亮摘下来让他玩。
李杲这孩子与众不同,既不要星星。
也不要月亮。
他要读书。
他小小年纪,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读书。
这个好办,李家藏书丰富,四书五经,应有尽有,由此李杲便如鱼得水,得以博览群书。
令人奇怪的是。
他偏偏对医学书籍情有独钟。
医学书看多了,李呆也成了半个大夫。
有时,家里人生病,他准会滔滔不绝地讲出一套医理,甚至还会开方子。
家里人只当李杲是闹着玩,对他不加理会,等到请了大夫来,发现大夫的诊断与所开的药方。
竟然与李杲不谋而合,李果的父母亲真是大吃一惊,这才知道中国历史故事:妙手仁心的名医李杲■ 杜 莎自己的儿子真有两下子。
李杲钟情于医学,做父母的当然大力支持。
于是,李家上上下下都发动起来,忙着为李杲搜集各类医书,只要听说哪一本书不错。
必然想方设法弄回来。
医学毕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虽然李杲非常用功。
自己也读了不少的医学典籍,但是他只是一个人闷着头研究,既无老师请益,又无同学切磋,遇到疑难问题时,只好对着天花板发愣,一筹莫展。
这时的李杲想到了拜师,如果能得一位名师指点。
自己的医术定能突飞猛进。
于是,他不止一次央求父母:“我真需要一个好老师。
”可怜天下父母心,李家父母为了栽培这个宝贝儿子,也是倾尽心力。
既然李杲要拜师,就要拜一位名师,否则于事无补,反倒会害了李杲。
李家二老四处托人,多方打听,终于物色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名医张元素,在百般央求后得到了他的首肯,答应收李呆为徒。
李杲的介绍

李杲
李杲的生平
• • • • • • 姓名:李杲 别名:东垣老人 国籍:中国 出生地:河北省正定县 简介 李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晚年 自号东垣老人,生于1180年,卒于1251年。他是 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 胃学说”的创始人,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 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 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兰室秘藏
• 东垣对妇人病的独特 见解和丰富经验,载 于《兰室秘藏》一书。 其在妇科学的重要成 就,主要为建立了以 脾虚气陷、阴火乘土、 湿热下注为病机的妇 科病证治模式。
兰室秘藏对妇科的见解
• 1. 主要病机为气虚有火 脾胃气虚则脾胃运化功能 不足,影响脏腑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则运化 失职,影响水谷精微不能充分传输至五脏六腑, 致脏腑的生化代谢功能失调,而引起各种不同病 因的妇科病证。 • 2.妇人月经病及分娩半产亡血,东垣认为多与脾 胃虚及阴火有关。治疗大抵以补气升提或补血泻 火为主
见解2
• 1。东垣治妇人崩漏证以补益气血、升阳举 陷、泻火除湿为主要治则,随证加减 • 2.妇人带下病,亦多与脾胃气虚及阴火有关, 临床以湿热下注的方式呈现带下久治不愈
谢谢大家的欣赏
生平巨著
• 李氏在其启示下,对《内经》、《难经》等中医 经典著作研究颇深,并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积累 了一定的经验,更促使李氏在学术上取得成就。 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从脾胃之 生理、病理,到脾胃内伤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提出了个人的一系列看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脾 胃内伤学说,李杲亦被称之为金元四大家之一, 又称其为补土派的代表。著有《脾胃论》、《内 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活法机要》、 《医学发明》、《东垣试效方》等。
李杲(中医各家学说及医案选讲义)

李杲按:任应秋是国内当之无愧的中医各家学说学科创立者和带头人。
1961年任应秋主编了中医学院使用教材《中医各家学说及医案选讲义-宋元明清》。
1980年,任应秋对中医学术流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出了医学发展史上存在着7大医学流派,他主编的全国高等中医学院教材《中医各家学说》第三版,即以7大医学流派为主线,分别介绍了105位医学家,全书共约60万字,可谓集历代著名医家学术经验和学术思想之大成。
本节选自《中医各家学说及医案选讲义-宋元明清》,1961年4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取其简洁。
在网上有每本25元标价出售,足见其文献价值。
李杲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
笔者认为,李杲提出的“内伤学说”极为重要,是治疗许多功能性疾病的利器,在当今临症中具有现实意义。
对于消化不良只会用酵母片之类的医生应该明白,西医院校的教给的东西,主要是如何把成药分配给病人;而中医却要医生掌握自制药物的办法,那些只会分拣药片的医生非常需要认真学习一下中医药学,以便在现代医学中发挥中国医学的医技之长。
李杲李杲,字明之,晚年号东垣老人,生于南宋时代(1180-1251年),金之真定人(今河北保定市)。
他從易州张元素学医,对于处方用药有深刻的造诣,同时,对“黄帝内经”、“难经”等古典著作的钻研也较深刻,通过临整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而提出内伤学说,形成一种独创性的理论。
李氏学说的产生和当时的客观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时正值金族和蒙古族统治集团侵略中原的战乱时期,人民生活极度困难,精神上的恐怖,无休止的劳役,以及饥饱失调的生活条件,都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因素。
人们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疾病,用当时所习用的伤寒法治疗,往往无效。
李氏目睹这种情况,便提出了新的见解,並根据其毕生经验,立法施治,收到良好效果,从而总结出一种具有独创性的理论。
他的学说的主导思想,是在阐明内伤病的致病原因和发病机理,所著“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都是为了阐发这一思想而提出来的。
温补派医学大师李杲

温补派医学大师李杲作者:赵明信来源:《当代人》2009年第10期在北宋政治腐败之时,女真族的金南下攻宋。
虽有宋朝军民英勇抗击,统一的局面终被剪为南北两块,真定一带从1127年——1225年被金统治百年。
金朝统治者注重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为治理国家做了努力,出现了金世宗的“大定之治”,真定一带的经济得到发展。
与北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真定一带在政治上为金施展才能的人才几乎没有,蔡松年、蔡珪、王若虚等展示的是他们的文学才华。
金代最了不起的,是出了名医李杲。
他是温补派的著名代表,其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为中医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生于金大定二十年(1180),卒于蒙古宪宗元年(1251)。
金代真定东垣(今长安区东古城)人,金元四大名医之一,我国中医史上补土派(或称温补派)的著名代表。
李杲出生的李氏家族是真定实力最强的大地主。
李杲忠信笃敬,慎交游,和人交往无戏言。
大街上众人聚集在闹市,李杲从来不去。
同辈的人在一起秘密商议搞恶作剧,让妓女去戏弄他。
妓女牵扯他的衣服,他勃然大怒,叫骂着脱下衣服烧毁。
府尹听说青春年少的李杲很有操守,便让妓女强灌他酒,没有灌醉,人走之后,他便大吐而出。
其洁身自爱,远近闻名。
年轻时期,李杲曾跟翰林王从之学习《论语》《孟子》,跟翰林冯叔献学习《春秋》。
他在家里建起书院,接待儒士,供他们读书学习,有的儒士生活拮据,李杲便给他们以帮助。
泰和年间发生灾荒,人们纷纷逃亡,李杲全力赈灾,救活了许多人。
李杲20岁时,其母病重,他请来许多医生诊治,温凉寒热,各个医生说得都不相同。
百药尝遍,最后不知为何便死去了。
李杲非常悲痛,认为是自己不懂医学而失去了母亲,从此他发愤学医,发下宏愿:“如遇良医,一定努力学习,补救自己的过失。
”听到易水有一位洁古老人张元素,医术名闻天下,他便带上千金,去跟张元素学医。
不出几年,尽得张元素真传。
特别善于诊治痈疽和眼病,被人称为神医。
后来,他在济源县当了个主管税收的官。
“脾胃学说”创始人李杲

“脾胃学说”创始人李杲作者: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1年第14期李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他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
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
李杲生活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时有瘟疫流行,他见到许多人患了“大头天行”的病,头肿得像西瓜样,非常痛苦,便潜心钻研《内经》、《伤寒》等书,终于研究出了一张方子,治疗此病非常有效。
后来,他将这张方子刻在木碑上,插在人来人往的热闹地方,病者抄了回去,几乎没有治不好的。
有人还将这张方子刻在石碑上,以便流传更广,当时人们都以为是神仙留下的偏方,李杲也就有了“神医”之名。
李杲脾胃论的核心是“脾胃内伤,百病由生”。
这与《内经》中讲到的“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论点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十分强调胃气的作用。
同时,他还将内科疾病系统地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这对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摘自《医林漫话》)■ 你问我答编辑:您好!我是《中国社区医师》的老读者,有一个问题想咨询一下:我父亲是河南省安阳县一所卫生院的退休职工,副主任医师,退休以后想在镇上开一家个体诊所,不知道有没有相关政策,以及需要哪些手续?另外我听说退休后开办个体诊所的要从个人的退休工资里扣钱,不知有没有这事?谢谢!河南省安阳县王东王医生:您好!申请诊所一般应该满足6大方面的要求。
1.申请人条件:由执业者本人提出申请;申请人必须具有本市本区常住户口;持有相关专业的《医师执业证书》或医师资格证书、《护士执业证书》;设置科目必须与所学相关专业一致并从事同一专业临床工作5年以上;非在职人员(指离退休、辞职人员);身体健康(有区卫生局指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检合格证明)。
2.符合本市、本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在选址2~3 km范围内,无重复的医疗机构;设置科目以“拾遗补缺”为原则。
“全科医生”李杲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本刊记者/孙学达采访专家/高建忠 山西中医药大学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医家李杲出生于河北正定的名门望族。
从小家境富庶,教育环境优越,再加上他自幼天资聪慧、勤奋好学,长大后成了当地很有名的儒生。
在性格方面,李杲受儒家影响比较深,属于思想传统、做事严谨、比较讲究礼节的儒学之士。
如果把历史的镜头切换到李杲的时空,会看到一位彬彬有礼的白面书生,和人聊天的时候都是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开玩笑这种事对他来说,简直难于上天摘星。
这样一个李杲,本来是要走仕途的,这是家族的期待,也是众望所归。
然而,在人生重要的节点上,人往往意识不到命运正在悄然转弯。
山西中医药大学临床学院副院长高建忠介绍,李杲走上中医之路,是偶然中的必然,他的现实经历比故事更精彩。
从医非我所料 拜师诚意十足李杲20岁时,母亲王氏患重病,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全科医生”李杲遍寻当地名医,也未能挽回母亲的生命。
这件事对李杲造成了莫大的冲击,他下定决心学医。
除了自学外,李杲还想拜高师求指点。
几番打听,他得知河北易水有位叫张元素的医家,医术水平很高,便要拜其为师。
当他找到张元素时,发现张元素当时是拒收弟子的。
虽然问题横在眼前,并没有难住李杲。
他为师“捐千金”以示诚意,表明只要能拜师学医,身外之物皆不足为道;其次,他软磨硬泡,用坚持打动了张元素。
最终张元素答应收他为徒,将多年临证法宝倾囊相授。
李杲跟师学习数年,尽得真传。
创立内伤学说 影响一众医家李杲生前亲自完成的著作只有一本,叫做《内外伤辨惑论》。
《脾胃论》和《兰室秘藏》是李杲去世后,由他的弟子罗天益整理成书的。
这三本著作是李杲主要的学术成就。
虽然后世署名李杲的书籍还有很多,但有待进一步考证真伪。
从其著作中可以看出,李杲其实擅长治疗内科、妇科、五官科、外科等多科疾病,在如今看来是位全科医生。
高建忠认为,后世一直强调李杲创立了中医“脾胃学说”,是“补土派”的开山鼻祖,这远远低估了李杲的学术成就,也在无形中缩小了其理论建树的范畴。
李杲(本)

万氏家抄方》 《万氏家抄方》: 黄芪 人参 白术 甘草 陈皮 当归 升麻 柴胡 黄芩 芍药 半夏 主治:中气不足,挟感寒暑,致患疟疾。 主治:中气不足,挟感寒暑,致患疟疾。 《医便》: 医便》 黄芪 人参 白术 甘草 陈皮 当归 升麻 柴胡 半夏 贝母 茯神 酸枣仁 杞子 黄柏 主治:劳力伤神,饥饱失时,症类疟疾/复感风寒。 主治:劳力伤神,饥饱失时,症类疟疾/复感风寒。
(二) 对内伤病因病机的认识
病因(脾胃内伤三因论) 1 病因(脾胃内伤三因论) 夫饮食不节则胃病” (1)饮食不节 “夫饮食不节则胃病” 饮食不节→胃病→ 饮食不节→胃病→脾病 形体劳役则脾病” (2)劳役过度 “形体劳役则脾病” 劳役过度→脾病→ 劳役过度→脾病→胃病 (3)七情所伤 七情刺激→心火→ 七情刺激→心火→元气受损 火乘土位
主要著作: 二 主要著作:
内外伤辨惑论》1247年 1 《内外伤辨惑论》1247年 3卷 主要讨论内伤/ 主要讨论内伤/外感 脾胃论》1249年 2 《脾胃论》1249年 3卷 是其脾胃学说的代表作 全书列方60 60余首 全书列方60余首 兰室秘藏》1276年 3 《兰室秘藏》1276年 3卷 分述内, 分述内,外,妇,儿临床各科 有不少李杲的自制方 4 罗天益还整理出版李杲《医学发明》、 活法机要》 东垣先生试效方》 《活法机要》、《东垣先生试效方》。
元气充足
脏腑正常 水谷之气下流 生机消沉
阴火下潜
脾气不升
元气亏乏
脏腑失调
阴火上升
在升发的同时, * 在升发的同时,注重潜降阴火 胃气升发——主要的,基本的; 主要的, 胃气升发 主要的 基本的;
相反 相成
阴火潜降——次要的,权宜的; 次要的,权宜的; 阴火潜降 次要的 脾胃受损, 脾胃受损,升降浮 沉运动就发生障碍 久降而不能升 久升而不能降
中医各家学说李东垣

宋濂在《元史•李杲传》中记载:“李杲字明之,镇人也,世以赀雄 乡里。杲幼岁好医药,时易人张元素以医名燕、赵间,杲捐千金从之
学,不数年尽传其业。家既富厚,无事于技,操有余以自重,人不敢
以医名之。大夫士或病其资性高謇,少所降屈,非危急之疾,不敢谒 也。其学于伤寒、痈疽、眼目病为尤长。”
李杲20多岁时,其母患病,里中数名医生前来诊治,寒热温凉,所言 不一,施治各异,均治疗无效,郁郁而终,莫知究系何病。这件事对 李杲的触动极大,深自痛悼,极为自责,从此立志学医。 他听闻易水的张元素先生在燕赵(今河北、山西)一带很有名望,便 携重金前往易州,拜师学医。他儒学功底深厚,又忠信刻苦,不数年, 不但尽得张先生所学,且其成就在其师之上。
的是用木棉做的黑帐子,被子几年才更换一次;他还不饮酒、不听音 乐、不近女色,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俭朴的皇帝。
东垣家境富厚,学医之后,并未行医,而是到济源(今河南济源县)
做了监税官。
当时当地疫疠流行,俗称大头天行,亡于此疾者甚多。东垣为此心中 难过,寝食难安,他循流探源,考据经典,结合时疫,制定了著名的
“普济消毒饮”,活人无数。时人称之为仙方,刻于石碑,广为流传,
传为千百年来的医林佳话。
普济消毒饮: 黄芩(酒炒,15克) 、黄连(酒炒,15克) 、陈皮(去白,6克) 、 甘草(生用,6克) 、玄参(6克) 、柴胡(6克)、 桔梗(6克) 、 连翘(3克)、板蓝根(3克)、 马勃(3克)、 牛蒡子(3克)、 薄荷(3克)、 僵蚕(2克) 、升麻(2克)。 芩连皮草玄柴梗,翘板马牛薄蚕升。
脾胃土气居中为脏腑精气之转枢。气机升降运动虽然与各脏腑均有关
系,但总赖脾升胃降。 脾主升清,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普及 、 学术群落的繁衍等等 , 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 结果 , 产生了以刘完素 ( 河间) 张从正 ( 、 子和)李杲 、 ( 东垣 )朱震亨( 、 丹溪) 为代表的金元 四大家。他们
都是笃重实践的上工 , 又是理论巨擘 , 他们技术全面
又各有专长。刘完素治病多用寒凉 , 举火热之大旗 , 被称 为 主火派 ; 张从 正 以攻 邪 为先 , 称 为攻 邪 派 ; 被 李杲重视脾 胃, 被称为补土派 ; 朱震亨强调滋阴降火 的重要性 , 被称为滋阴派 。四大家在 当世时就已负 盛名。其中之一的李杲创脾胃论 的卓越成就彰明于 后世, 他继承张仲景 、 乃师张元素和历代名家的学术
关■词 : 李果 ; 土派 补
中圈分类号 : 4 .6 R 29 4
文献标识码 : A
在中医学学术史上 , 李杲( 东垣) 医人皆知 , 他的
( 公元 18 10年 )金 亡 时 , 5 , 年 5岁 , 人元 1 乃 终 , 7年
名方补中益气汤等也无 人不晓, 几乎每个 医生都使
精华 , 在实践中光大医德传统。他 自称东垣老人 , 出
于对 他 的尊敬 , 人称 他 为东 垣 或 东 垣 先生 。在 明 后
代万历年间, 北京三皇庙改为先医庙 , 在主殿供奉伏 羲、 神农 、 黄帝的神像两庑分列历代 2 位名医的塑 8 像, 李东垣居东庑第 1 4位, 在这里他和其他名医每
晚号东垣老人。生 于金代世宗 大定 二十年庚子 年
・
5 ・
维普资讯
的方剂录为一编 , 集验方》 名《 。李杲孝敬长辈 , 据 《 医学发 明 ・ 记载 , 2 序》 他 0岁时 :值母 王氏寝 疾。 “ 公待 , 色不满容 , 夜不解衣, 遂厚礼求。青少年时期 ”
的李 杲 , 以广交 名 士 、 洁 和忠 孝 而 闻 名 , 廉 是个 以学 自适 的悠 闲儒 生 。 在 中 国医学史 上 , 有很 多人 学 医 , 因为亲 人患 是
用过 , 他不只是河北名 医, 他属 于中华 民族 , 他的学 术影响也远远跨越 了他生活的金元时代 , 他不仅为 当时人们的健康保健做出过贡献 , 现代人也还在享 受他医术的惠泽。 金元时期是中国医学发展 的转承期 , 即在继承 前代医学的基础上 , 通过创新 , 向高一层次转 型发 展 。引起转 型跃 升 的历 史 条 件 和学 术 资 源 很 多 , 诸
阴火的提出是以内经为依据豳其所提出的内伤脾胃观点至今在中医基础理论及临也脾胃论中引素问调经论病生于阴者得之次食居处阴阳喜怒说明了内伤饮食劳倦之内伤棚生而立论他概括内伤脾胃的原因是饮食不节劳艺证与病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相对应而为役过度外感六淫和精神刺激
维普资讯
年接 受祭奉 。他探索 或 阐述脾 胃在 生命过 程 中的重
要性 , 从医学原理到养生防治 , 自成体系。他在中 并
医学发 展史 上具 有 里 程 碑 的 意 义 , 的理 论 至 今仍 他
病身亡 , 之后立志向医的, 李杲也是这种情况。他学 医, 2 岁以后 的事。其友人砚坚先生曾详细记述 是 0 了其学医之经过 : 李杲 2 岁时“ 0 母王氏寝疾 , 命里中 数医拯之, 温凉寒热 , 其说 异同, 百药备尝 , 以水济 水, 竞莫知为何证而毙。君痛悼不知医而失其亲, 有 愿 日:若遇 良医, ‘ 当力学以志吾过 ”。他 自己在《 ’ 东 垣试效方》 亦云“ 尝心 口语 日: 医之道尚矣 , 自本草灵 素垂世 , 传习者代不乏人 , 和缓 , 若 若淳于, 若华 , 若 张 , 活人 当世 , 法后 来 。奈 何 此 辈习 经 之不 精 , 皆 垂 见证之不 明, 其误人也多矣。自是始有志于医。 当 ”
虽广为结交 , 却又多而不滥 , 谨慎选择 , 只以“ 名士”
为友 , 与纨绔子弟为伍。在他的朋友中 , 不 有大文学
家元好 问( 10 2 7年 )字裕 之 , 遗 山先 生 , 19 ~15 , 号 比 李杲小 1 , 0岁 秀容 ( 山 西忻 县 ) , 今 人 是金 国兴 定 三 年 (2 9年 ) 士 , 11 进 曾任 金 尚书 省 左 司 员 外 郎等 职 。 金 亡不 仕 。元好 问也喜 爱 医学 , 曾把 亲 验 治疗 有 效
江 西中 医 学 院 学报 2 0 年 1 月第 1 卷第 5 0 6 0 8 期
JUN O R ALO 【 G U V R I yO T M 0 6V 1 8N . FJ 4 rⅪ NI E S 丁 F C 2 0 o. o 5 1
医中之王—— 补土派大 师李杲
★ 孟 庆云 ( 中国 中医科学 院 10 0 ) 07 0
有效的指导l床。他的理论创立不久 , 临 就传到 日 、 本
朝鲜 , 日 在 本成 为后世派的真髓 。东垣的学术 以开 物成务的气概使中医这块瑰宝熠熠生辉。 李呆( 公元 18 ~15 年)字 明之 , 10 2 1 , 金代真定
人( 今河北正定县)真定在唐朝称镇州 , 元史》 , 故《 称 他为“ 人” 镇 。真 定乃 先秦 之东 垣 国 , 因近居该 地 , 故
如哲 学观 念 、 学术作 风 、 疾病 流行 、 实践 积 累 、 运气 理
即卒于元宪宗元年辛亥( 公元 15 年 )享年 7 岁。 21 , 2
李杲的生平 , 在元代即有名士砚坚撰写《 东垣老
人传》此传为明代李濂《 , 医史》 所载而传世。明代宋
濂主编《 元史》 卷二百零三有《 李杲传》 。其医学事绩 又散见于他本人著作和他人的评论之 中。 根据 这些
资料得知其家庭为富商兼地主。《 元史 ・ 李杲传》 : 称
“ 世为东垣盛族 ” 。他 自幼敏达 , 受儒家思想教育。 少年拜其舅父王从之和冯叔献为师 , 向王从之学习 《 论语》 《 、孟子》跟冯叔献学习《 , 春秋》 等儒家经典著 作。其后 , 又拜范仲淹的后人 、 东平县正一宫的范炼 为师 , 2 至 2岁 , 已成为 知 名 儒生 。 以广 交名 士 而 闻 名乡里 ,所居乡里 , “ 名士 日造其门” 。并 曾建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