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建史论文 五位现代建筑大师的研究
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97分析

密斯凡德罗
5.“技术精美”: 在60年代把自己设计形式提高到精益求精的高度,芝加哥联邦大楼, 联邦德国的柏林新国家艺术博物馆。 贡献及影响: 在于通过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的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种具有 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几乎露明 的外观,多变灵活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美的细部,1928年提 出的“少即是多”集中反映这一建筑理论。
建筑理论:
1.“少就是多”:
简化结构体系,精简结构、构件,使产生偌大、无屏障或者屏障极小的可作 任何用途的建筑空间;
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使之成为不附任何多余的东西,只有由直线直角 形成的规整,精确和纯净的钢和玻璃的方盒子。 2.“流动空间”: 现代建筑以空间为主题,这个理论提出是对现代建筑的重要贡献,他打破封 闭空间,在空间的流动体验功能平面。
Page 14
理性主义:
形成于二次世界大战之间,以格罗皮乌斯与包豪斯和以柯布西耶等为代表的 欧洲现代建筑,因讲究功能而又称为“功能主义”,又被称为“国际式”, 因不论在何处。都以同一色方盒子,平屋顶,白粉墙、横向长窗的形式出现。 具有现代建筑的一切特点,强调建筑师改造社会的任务。 进步性:理性主义在同学院派的复古主义、折衷主义作斗争中,在使建筑适 应现代工业社会的生活生产上作了最重要的贡献。 局限性:个人与社会的主观和客观局限性带来的一些缺点:在反对形式主义 时,过分强调功能与技术,似乎建筑的艺术形式不需要费心,在反对复古主 义、折衷主义时,否定历史似乎现代建筑与历史传统水火不容,反对脱离实 际的设计,过分强调建筑的时代性,似乎建筑没有个性只有共性,此外,手 法比较生硬,形式较雷同。
柯布西耶
柯布西耶:1887-1966瑞士
五位建筑大师分析

五位建筑大师分析现代建筑五位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赖特、阿尔瓦••阿尔托格罗皮乌斯:建筑思想: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他的建筑设计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
格罗皮乌斯力主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 他创立包豪斯学校等在现代建筑教育上的贡献是被一致肯定的。
格罗皮乌斯参加发起组织现代建筑协会,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在1914年发表的《包豪斯纲领》和格罗皮乌斯宣言中有两个指导思想:第一,综合全部造型活动,使之凝集于建筑之下,创造绘画、雕塑、建筑为一体的统一艺术。
第二,造型活动的基础是手工艺,美术家都必须重新回到手工艺(或手工劳动)中来。
从而创立了一个全新的教育体制。
代表作品分析:包豪斯校舍概要:包豪斯校舍由教学楼、实习工厂和学生宿舍三部分组成。
空间布局的特点是根据使用功能组合为既分又合的群体,既独立分区,又方便联系。
教学楼与实习工厂均为四层,占地最多。
宿舍在另一端,高六层,连接二者的是两层的饭厅兼礼堂。
居于群体中枢并连接各部的是行政、教师办公室和图书馆。
建筑占地面积为2630平方米。
形式特点:这样不同高低的形体组合在一起,既创造了在行进中观赏建筑群体给人带来的时空感受,又表达了建筑物相互之间的有机关系,更体现了“包豪斯”的设计特点: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的目的性、材料性能、经济性与建造的精美直接联系起来。
在这里格罗皮乌斯首次提出了建筑要从内向外设计的思想,即先确定各部分的功能,再确定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最后确定整体的外观。
在构图上他大量使用不对称构图,主要入口也不只一个。
虽然整个建筑没有使用任何装饰,但各部分之间的高低错落,自然具有一种和谐的外貌。
【外国建筑史】现代建筑五大师

现代建筑五大师简介: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公认的现代建筑四大师之一,公立包豪斯学校的创办人。
他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经历:1907~1910年:在柏林建筑师P·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任职。
(同期的还有柯布西耶和密斯.范.德.罗,在贝伦斯的事务所使他们接受了很多的新观点,对他们后来的建筑方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10~1914年:自己创业,同A·迈耶合作设计了他的两座成名作:“法古斯工厂”和德意志制造联盟科隆展览会展出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
1915年:开始在魏玛艺术工艺学校任教。
1919年:将魏玛艺术工艺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
1928年:同勒柯布西耶等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937年:定居美国,任哈佛大学建筑系教授、主任并同一些青年建筑师合作。
建筑理念:1、主张走建筑工业化的道路,试验过一些预制装配式住宅。
2、将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建筑的重要位置上,但也不轻视建筑的艺术性。
3、提出建筑要随着时代向前发展,必须创造这个时代的新建筑的主张。
建筑作品:1911)(1)设计师是格罗皮乌斯与A.迈耶(2)设计手法:①非对称的构图;②简洁整齐的墙面;③没有挑檐的平屋顶;④大面积的1玻璃墙;⑤取消柱子的建筑转角处理(3)评价:法古斯工厂在平面布置和形体依据生产需要设计,打破了过去对称的格式。
利用工业制造的轻薄建筑材料组成的外墙改变过去砖石承重墙建筑的沉重形象。
将玻璃安放在柱子外皮上的处理手法增加了墙面的轻巧感。
这些建筑处理是格罗皮乌斯对过去出现过得一些手法的综合,并将它们提高为后来建筑设计中常用的建筑语汇。
法古斯工厂是格罗皮乌斯早期的建筑成就,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先进的一座工业建筑。
1914)1919)(1)由格罗皮乌斯创建的,专门培养新型工业日用品和建筑设计人才的高等学院。
以现代建筑五大师谈现代建筑的不同点

三、阿尔瓦·阿尔托
芬兰建筑师阿尔瓦· 阿尔托(Alvar Aalto)从他的家
庭和文化背景直接继承了一种价值体系,即对西 方人文主义的尊重——这些传统根植于文艺复兴 和古典主义的遗产,同时保留了对自然的专注与 投入,担负起芬兰本土文化意义上的责任。他对 自然形式、材料和空间的敏感,也来源于其内心 深处对芬兰旷野的体验。
法古斯工厂
建筑理念
格罗皮乌斯认为建筑要随着时代向前发展,必须创造这个时代的新建筑。 “旧社会在机器的冲击之下破碎了,新社会正在形成之中。在我们的设计工作中,重要的是不断地发展,随着生活的变化而改变 表现方式,决不是形式地追求‘风格特征’”。 在设计原则和方法上,20 年代和 30 年代间,格罗皮乌斯把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首位。他认为这才是新建筑的特点。
到的强烈感受。柯布西耶提倡以人的运动这一准则在当时加速了古典主义形式的解体。 建筑的内部循环在柯布西耶的眼中应该是背离人造的秩序,不但要从功能的角度思考,更多的是应该是出自情感上。好的建 筑是可以被“通过”和“穿越”的,无论是在内部还是在外部。 建筑不但是要给予人以居住的自由,更多的是应该给予人以想象的自由甚至是美学与诗意的追求,这种空间秩序同样是创造与体 验的结果。
辑,如肺结核疗养院。
功能
他的建筑与工业化社会相适应,讲求经济、实用。打破单一的功能形式,注重各种房间的功能用途和相互关系, 把各部分恰当的组织在紧凑的建筑体量之内,如维堡市立图书馆。在使用上像是功能主义的作品,但更注重使用 者的需求。
形式
打破传统建筑形式,外部处理简洁。建筑外形与结构相结合。例肺 结核疗养院。
方式。如1927年他为联合国大厦所做的田园牧歌式的规划,“大厦融
入阿尔卑斯湖的水面,位于林间的空地上,为绿草所环绕,它甚至不 会去打搅一株蔷薇花……”每一扇窗都将开向牧歌式的风景。多么完美 的环境!在此,将为世界和平而工作。
外国建筑史——五位大师详述

外国建筑史——五位大师详述(2010-04-07 10:20:26)转载标签:分类:建筑考研——中外建筑史外国建筑史五位大师详述校园五位现代派建筑大师1.格罗皮乌斯(1887~1969)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
■主要建筑理论①建筑要随着时代向前发展,“建筑没有终极,只有不断的变革”。
②为了创造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新建筑,格罗皮乌斯坚决的同建筑界的复古主义思潮进行论战。
“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
”,“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
”③在建筑设计原则和方法上格罗皮乌斯在20年代和30年代比较明显地把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法古斯工厂和科隆展览会);到了美国以后,随着时代和环境的改变,他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认为艺术最重要的是对形式、空间和色彩的感觉和体验。
一个人的建筑观点总是反映着时代和环境的烙印。
他从没有轻视建筑的艺术性。
之所以20年代末前比较强调功能、技术、和经济,主要是的德国工业的发展和德国战后的经济条件。
■建筑教育家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
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
教学特点:一、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二、将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三、强调各艺术间的交流,让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四、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上钩。
让包豪斯成为一种风格——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多样灵活。
■《全面的建筑观》1)反对复古主义,强调建筑走工业化道路,主张用工业化方法供应住房机构。
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这些观点首先体现在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中。
两幢建筑均为框架结构,外墙与支柱脱开,作成大片连续轻质幕墙。
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97分析

Page 2
格罗皮乌斯 柯布西耶 密斯凡德罗
赖特 阿尔瓦•阿尔托
目录
格罗皮乌斯
格罗皮乌斯: 1883-1969德国
现代建筑大师、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创办人, 公认的新建筑运动的奠基人和领导人之一,最早主张建筑工业化道路。
1911与迈尔合作,创作法古斯工厂 1913《论现代工业建筑的发展》反映了工业化以及社会对建筑提出的现实要
格罗皮乌斯
包豪斯校舍 校舍的建筑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 1.把建筑的实用功能作为设计的出发点; 2.采用灵活多变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没有突出的中轴线,形成纵横交 错的变化丰富的总图效果; 3.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要素取得建筑艺术效果采 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砖墙承重结构达到朴素、经济、实用的效果, 是现代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早期:按照“新建筑五点”的要求设计的住宅都是由于采用框架结构,墙体 不再承重,他的革新思想和独特见解是对学院派建筑思想的有力冲击。这个 时期的代表作: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公寓、平台别墅。
Page 11
多米诺别墅到马赛公寓、朗香教堂;从巴黎改建到昌迪加 尔行政中心,他不断变化的建筑和城市思想始终将他的跟随者远远的抛在身 后。从现代工业技术转向民间建筑经验,从追求平整光洁到追求粗糙苍老的 有原始趣味,因此他在战后建筑流派总仍然处于领先地位。其特征表现在对 自由的有机形式的探索和对材料的表现,尤其喜欢表现脱模后的不加装修的 清水混凝土。代表作:马赛公寓、朗香教堂、昌迪加尔法院
求 1914德意志制作联盟的科隆展会办公楼 1925-1926包豪斯校舍
Page 3
格罗皮乌斯
教育家: 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 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的设计人才学校---公 立包豪斯学校。 教育体系: 1.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2.将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3.强调各艺术的交流,让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4.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 这些打破了学院式教育的条条框框,使设计和生产教学的发展紧密联系 起来,在培养建筑师的方案设计能力上,格罗皮乌斯鼓励学生的想象力 ,但其极力推崇自发的主观随意性的观点有失偏颇。
外建史论文 五位现代建筑大师的研究

浅谈对五位现代建筑大师的研究【摘要】在建筑学习和设计过程中,全面了解和把握建筑大师们的建筑思想和他们的作品、他们的建筑特点和语言手法,能够帮助我们建立一个基本的建筑观。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比较大师们的一个经典作品,希望能够从建筑基本问题感受和理解大师们的代表性建筑。
【关键词】建筑思想功能空间材料结构环境一、主要的创作思想格罗皮乌斯首次提出了建筑要从内向外设计的思想,在构图上他大量使用不对称构图。
他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他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
密斯•凡•德•罗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和全面空间的新概念。
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
勒·柯布西耶是一个自学成材的建筑师,他提出“房屋是居住的机器”。
对建筑设计强调“原始的形体是美的形体”,他赞美简单的几何体。
【1】他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是机器美学的重要奠基人。
赖特反对复古,重视建筑功能并提倡采用新技术。
他崇尚自然的建筑观,强调属于美国的建筑文化,推崇活的有机的建筑,认为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建筑应该表现材料的本性,营造一种连续运动空间以及有特性和诗意的形式。
阿尔托主要的创作思想是探索民族化和人情化的现代建筑道路。
他认为工业化和标准化必须为人的生活服务,适应人的精神要求。
他具有批判的地方主义精神,它可以维持高度的批判直觉性,即承担着世界文化谱系的进展,又必须通过矛盾的综合,使优美的建筑作品显示某种根植民族的意向和回归自然的天性。
二、设计手法1、周围的环境吐根哈特别墅位于捷克第二大城市布尔诺,它坐落在面朝南德绿草如茵的坡地上。
建筑主体共有两层,另有一个半地下室,住宅的正立面的前面是一个大花园。
现代建筑五大师

现代建筑五大师简介: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公认的现代建筑四大师之一,公立包豪斯学校的创办人。
他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经历:1907~1910年:在柏林建筑师P·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任职。
(同期的还有柯布西耶和密斯.范.德.罗,在贝伦斯的事务所使他们接受了很多的新观点,对他们后来的建筑方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10~1914年:自己创业,同A·迈耶合作设计了他的两座成名作:“法古斯工厂”和德意志制造联盟科隆展览会展出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
1915年:开始在魏玛艺术工艺学校任教。
1919年:将魏玛艺术工艺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
1928年:同勒柯布西耶等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937年:定居美国,任哈佛大学建筑系教授、主任并同一些青年建筑师合作。
建筑理念:1、主张走建筑工业化的道路,试验过一些预制装配式住宅。
2、将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建筑的重要位置上,但也不轻视建筑的艺术性。
3、提出建筑要随着时代向前发展,必须创造这个时代的新建筑的主张。
建筑作品:1911)(1)设计师是格罗皮乌斯与A.迈耶(2)设计手法:①非对称的构图;②简洁整齐的墙面;③没有挑檐的平屋顶;④大面积的1玻璃墙;⑤取消柱子的建筑转角处理(3)评价:法古斯工厂在平面布置和形体依据生产需要设计,打破了过去对称的格式。
利用工业制造的轻薄建筑材料组成的外墙改变过去砖石承重墙建筑的沉重形象。
将玻璃安放在柱子外皮上的处理手法增加了墙面的轻巧感。
这些建筑处理是格罗皮乌斯对过去出现过得一些手法的综合,并将它们提高为后来建筑设计中常用的建筑语汇。
法古斯工厂是格罗皮乌斯早期的建筑成就,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先进的一座工业建筑。
1914)1919)(1)由格罗皮乌斯创建的,专门培养新型工业日用品和建筑设计人才的高等学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五位现代建筑大师的研究【摘要】在建筑学习和设计过程中,全面了解和把握建筑大师们的建筑思想和他们的作品、他们的建筑特点和语言手法,能够帮助我们建立一个基本的建筑观。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比较大师们的一个经典作品,希望能够从建筑基本问题感受和理解大师们的代表性建筑。
【关键词】建筑思想功能空间材料结构环境一、主要的创作思想格罗皮乌斯首次提出了建筑要从内向外设计的思想,在构图上他大量使用不对称构图。
他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他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
密斯•凡•德•罗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和全面空间的新概念。
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
勒·柯布西耶是一个自学成材的建筑师,他提出“房屋是居住的机器”。
对建筑设计强调“原始的形体是美的形体”,他赞美简单的几何体。
【1】他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是机器美学的重要奠基人。
赖特反对复古,重视建筑功能并提倡采用新技术。
他崇尚自然的建筑观,强调属于美国的建筑文化,推崇活的有机的建筑,认为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建筑应该表现材料的本性,营造一种连续运动空间以及有特性和诗意的形式。
阿尔托主要的创作思想是探索民族化和人情化的现代建筑道路。
他认为工业化和标准化必须为人的生活服务,适应人的精神要求。
他具有批判的地方主义精神,它可以维持高度的批判直觉性,即承担着世界文化谱系的进展,又必须通过矛盾的综合,使优美的建筑作品显示某种根植民族的意向和回归自然的天性。
二、设计手法1、周围的环境吐根哈特别墅位于捷克第二大城市布尔诺,它坐落在面朝南德绿草如茵的坡地上。
建筑主体共有两层,另有一个半地下室,住宅的正立面的前面是一个大花园。
大部分的私密性活动空间均放在二楼,它的周围是露天活动平台。
一楼则因地形营造了一个通透空间,使人们可以从中欣赏美丽的室外景色,视野开阔心情舒畅并有融入大自然的冲动,平台和踏步可以直接通向花园,因为地处公路旁的坡地上,所以吐根哈特住宅的主入口和车库入口均在二楼,即朝向北临街的立面。
人们进出或穿越住宅时会产生一种有趣的层次感,这是地形造成的,密斯也正是利用了这点让建筑空间不只停留在平面上。
萨伏伊别墅外部形态是一个正方体,一个封闭的实体,内部空间极为复杂。
她表现出了一种内向性的特质。
她的四个外立面几乎都相同,放在立柱上的方盒子是建筑的主体。
四个立面的条形观景窗最大限度地开满整个墙面,于是可以透过它们和中间的“散步楼梯”来欣赏那些周围的田园景色,风景成为室内的视觉对象,只可以远观。
这样封闭的方盒子建筑几乎和外界环境不发生关系。
由此可见,她的美只在于她本身,周围的环境,绿树、蓝天都只作为她的陪衬,她才是场地的主角,她孤立于自然,她的精美和高傲使她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她的美咄咄逼人、光芒四射。
与之相反,赖特的流水别墅坐落在流水于宾夕法尼亚的岩崖之中,建筑仿佛从岩石中生长出来,瀑布所形成的雄伟的外部空间使别墅更为完美,在这里建筑与环境共存,建筑就是岩石,岩石也就是建筑。
房间被石墙与大面积的玻璃门窗围合,仿佛室内外在相互流动、相互渗透,建筑与大自然浑然一体。
在室内起居室的壁炉旁,一块略为凸出地面的天然山石被有意保留下来,稍加雕凿后与壁炉石墙连为一体,地面和壁炉也是选用石材砌就的。
另外还专门设计了一套家具嵌入墙内,再加上一些兽皮地毯之类的装饰,更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自然情趣。
由此看来,赖特的建筑是有生命的,与一切有机生命相类似,并把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成为环境的一部分,赋予建筑以“活”的生命。
这就是有机建筑。
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是个热爱生活,热爱故乡的人。
他善于从历史中汲取营养,重视从建筑方言与原型中反映出来的人们“内心”的需要,并将此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
【2】玛利亚别墅与环境的融合使建筑几乎消失在绿树掩映之中,而它最大的特点是在几何的理性构图中穿插了非几何形体的、贴近自然的空间结构,使之更加富有人情味。
比如,把荷兰的传统元素运用到建筑的造型上;高耸的船形画室使人联想到在浪漫清澈的湖水上守船待鱼的欢乐,不规则曲线形的游泳池使人联想到芬兰峡湾海岸线的曲折。
【3】萨伏伊别墅流水别墅玛利亚别墅2、功能组织包豪斯校舍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建筑面积接近10000平方米。
第一部分是教学用房,主要是各科的工艺车间,面临主要的街道;第二部分是生活用房,包括学生宿舍、饭厅、礼堂及厨房、锅炉房等,学生宿舍在教学楼的后面,位于宿舍和教学楼之间的是单层饭厅和礼堂;第三部分是职业学校,同教学楼相距20多米,中间隔一条道路。
两楼之间有过街楼相连。
两层的过街楼是办公和教员室。
萨伏伊别墅基本是从平面开始设计,功能决定建筑的空间布局。
首层是入口、车库、工人间;二层是主要功能性房间:起居室、餐厅、厨房、卧室、卫生间、书房;三楼是屋顶花园。
这些功能被安置在方形平面中,剖面设计通过竖向交通组织来丰富空间。
流水别墅主体有3个楼层,室内总面积380平方米。
别墅一层为起居室、餐室和厨房等,起居室是一个通敞、自由的大空间;二层为卧室,与各种从属空间形成相互流通,并有小楼梯与下面的水池连通;而上层平台的凸出部分使建筑水平方向的元素得到加强,伸出来的两个平台可以饱览3个方向的植被与室外风景。
玛利亚别墅充满人情味,各个功能空间安排舒适恰当,起居室起到连接各个空间的作用,餐厅、书房、画室围绕其布置,空间连续有节奏,建筑在这里是为功能服务,为人的生活需求服务的,而建筑造型也恰恰反应出功能的布局。
同时,它的立面也是按内部功能设计的,波形面的设计与内部画室功能相符,造型感极强;立面开窗参差不齐,呼应建筑外表自然森林环境,建筑立面的虚实变化也是根据房间具体功能而定的。
3、建筑形式包豪斯的校舍外形为普普通通的四方形,样式十分简洁,没有多余的装饰,只尽力展现着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本身质感的优美和力度。
柯布西耶是几何形的推崇者,在萨伏伊别墅我们看到几何立方体形成建筑的秩序,他利用控制线,控制建筑形体和比例关系,同时在平面上减去一些部分,形成丰富的建筑空间,建筑通过几何关系强化整体与局部的统一。
【4】流水别墅共三层,以二层(主入口层)的起居室为中心,其余房间向左右铺展开来,别墅外形强调块体组合,使建筑带有明显的雕塑感。
两层巨大的平台高低错落,一层平台向左右延伸,二层平台向前方挑出,几片高耸的片石墙交错着插在平台之间,很有力度。
溪水由平台下怡然流出,建筑与溪水、山石、树木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像是由地下生长出来似的。
玛利亚别墅是由两个L形的体量组成。
两个L形围合出了一个U形的空间,具有很强的方向感。
把外面的环境吸纳进来,融合成完整的图形。
住宅的公共活动部分与环境毫无保留的接触。
游泳池作为一个点要素,是这个空间中的重要一笔,起分流的作用。
它使空间产生动感和不确定的因素,丰富空间的变化,是建筑中的点睛之笔。
玛利亚别墅的外观基本成两种颜色即白色和红色,少部分运用了褐色,完全采用材料自身的颜色——石灰涂料和木头的颜色。
这种色彩的搭配在景观中既不咄咄逼人,也绝不会让人视而不见,并让整个景观呈现出一种个性和气质。
包豪斯校舍流水别墅玛利亚别墅4、建筑技术包豪斯校舍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部分采用砖墙承重结构,许多部分用大片的玻璃来取代了墙体;屋顶为平顶,用内落水管排水,窗户为双层钢窗,表现出现代材料和结构的特点。
密斯的作品完全建立在精确地和精美的技术支持之上。
构造和结构是密斯建筑秩序所在。
他充分运用现代材料——玻璃和钢,建筑构造处理完全是新的方式。
在吐根哈特别墅中,十字不锈钢柱子在底层起居室空间中,起到一种秩序感,柱子在大一统空间里建立了空间秩序,决定了空间的特征。
房间内部使用的材料是玻璃和擦亮的石头、贵重的木材和镀铬的钢铁。
大多数家具是特地为别墅设置的,它们的原料也倾向于房间内部的材料用品。
在萨伏伊别墅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作为承重体系,在建筑中起了决定的作用,承重柱立于网格交点上,平面、立面、立面从承重结构中解放出来,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一个基本点。
建筑外墙围护结构是填充墙的空心砖,墙面为白色粉刷。
这种白色建筑成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标志。
在流水别墅中,赖特充分利用了钢筋混凝土优良的延展性,设计了大面积的悬挑结构,造就了错落平台,成为流水别墅最富于表现力的部分,这些结构为别墅带来稳定而优雅的外部形态。
在材料的使用上,流水别墅也是非常具有象征性的。
所有的支柱都是粗犷的岩石。
岩石的水平性与支柱的垂直性,产生明显的对抗,所有混凝土的水平构件赋予了建筑最高的动感与张力。
当你站在人工石面阳台上被自然石面的壁支柱所包围时,对于内部空间或许会有更深一层的体会。
在玛利亚别墅中,结构是在平面之后置入考虑的,建筑师把承重的圆柱作为一个空间造型元素,在表皮材料上特殊处理,与室内空间楼梯栏杆相呼应,与建筑外的森林树木产生对话,在这里结构被转换成造型元素。
玛利亚别墅使用材料丰富,以自然木材为主。
他不仅在立面上运用木材,同时建筑内部空间楼梯栏杆等部分也运用了木材,与外部产生呼应。
使得建筑和自然景观充分的融合,消除了居住环境和室外环境的界限。
使建筑成为人与自然沟通的媒介,仿佛人就生活在自然中,自然触手可及。
吐根哈特别墅玛利亚别墅5、空间布局分析吐根哈特住宅中,密斯再次成功的应用了“流通空间”思想。
住宅底层的起居部分是建筑的精华。
在开敞的大空间中,客厅与书房以精美的条纹玛瑙石板墙分隔,餐室部分以乌檀木作成弧形墙,于是,书房、客厅、餐室、门厅作为起居的四个部分被划分为互相联系的空间。
内部流通的空间同时又被玻璃幕墙引向花园,室内详室外延伸,室外向室内渗透,“流通空间”再次在这里得到完美诠释。
萨伏伊别墅中坡道的运用,使空间体验成为建筑的主角,室外-室内-半室外-室外,空间多层次的变化使得建筑活跃起来。
入口到二层,通过坡道感受空间的逐步展开,看到二层花园,进入明亮的起居室,而后卧室、书房,再到二层花园,空间、景色随着行走在变换,如同苏州园林般移步换景;再次通过坡道上到屋顶花园往下看建筑就在你的视野里,柯布西耶在这里创造了一个空间的故事。
螺旋楼梯和坡道的布局与多层透空空间和露台相呼应,在创造出一连串场景的同时将容易被水平楼板分隔得上下层之间的空间串联统合为一体。
用坡道忽略和弱化了不同水平层次的隔断,空间不仅在水平向,而且在竖向层次间平滑地流动和渗透。
【5】萨伏伊别墅中的坡道与楼梯流水别墅不同凡响的室内使人犹如进入一个梦境,通往巨大的起居室空间的过程中,先通一段狭小而昏暗的有顶盖的门廊,然后进入反方向上的主楼梯,透过那些粗犷而透孔的石壁,右手边是直交通的空间,而左手便可进入起居的二层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