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现代建筑大师()
约翰·伍重简介

二战爆发后逃往瑞典斯德哥尔摩,并受雇于瑞典建筑 大师阿斯普朗德的建筑事务所。伍重在瑞典整整工作了 3年。尔后便去了芬兰首都赫尔辛斯,和芬兰首屈一指 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阿尔瓦· 阿尔托一道工作。阿尔托比 伍重年长20岁,早已功成名就,名满天下。和阿尔托的 合作被看作是伍重创作阶段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加 深了伍重对有机建筑的理解。尽管这样,伍重仍觉得自 己不够充实,仿佛只有周游世界,从不同国家、不同民 族的建筑中汲取养料,才是最直接有效的学习方法。 约翰・伍重一生的辉煌只有一次,但这一次已是传 奇。 ——丹麦建筑师协会
建造方式
壳体的实现
对组合式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倾向 所有肋架保持一致,只是长度以及每个壳体轴线之 间的角度不同。将面砖与预制混凝土壳盖浇筑在一 起,然后将壳盖与肋架结构固定在一起。
建造方式
壳体的实现
Strange encounters(营造法式) that led remote themes to come close to Utzon`own creativity〉 “在他看来,预制方法未必能够降低造价或者加快 建造速度,却不失为一种获取一流工艺结果的手段” ---建筑师Bill Wheatland 肋的构成试验
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生平简介

·
埃 利 莎
第二任妻子埃利莎则将阿尔托引入另一个事业高峰,她的才 干在卡雷别墅设计中得到充分展现。
包豪斯给阿尔瓦· 阿尔托带来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包豪斯思潮大行其道,虽然阿 尔瓦晚年对其持否定态度,但他在这个时代受其影响 是不可避免的。
他结识了格罗皮乌斯,密斯等包豪斯派前卫 建筑师。他与格罗皮乌斯建立友好关系,此后交往甚 密,获得许多新思想新观念。
Hugo Alvar Herik Aalto
阿尔瓦·阿尔托
建筑学0803
目录
背景介绍 阿尔瓦· 阿尔托简介 阿尔瓦· 阿尔托的家庭 阿尔瓦· 阿尔托一生的三个时期及主要作品简介 阿尔瓦· 阿尔托的家具设计
芬兰当地背景
芬兰 地处北欧,南临芬兰湾,西临波的尼亚湾,海岸线绵长数千公里。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森林资源极为丰富 独特设计风格的根本所在。 多产铜铁等金属 建筑细部中大量采用铜作点缀。 芬兰波澜曲折的地形和海岸线 阿尔托花瓶,其随意有机的波浪曲线轮廓就像征着芬兰星罗棋布的湖泊。
1932年阿尔托设计弯曲胶合板椅子和以后的
灯具明显受到包豪斯的影响,特别他后来强调的使 用功能的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就是明显表现。
阿尔瓦· 阿尔托三阶段
第一白色时期
1923~1944
维普里图书馆(Viipuri Library 1930~1935) 帕伊米奥结核病疗养院(Sanatorium Paimio 1929~1933) 玛利亚别墅(Villa Mairea1938~1939)
帕伊米奥结核病疗养院
(Sanatorium Paimio 1929~1933)
良 好 的 采 光
疗 养 院 平 面
阳台
帕伊米奥结核病疗养院
(Sanatorium Paimio 1929~1933)
密斯凡德罗模板

对见不到任何一件附加于建
筑之上的多余的东西,没有杂
乱的装饰,没有无中生有的变化.没有奇形怪状的摆设品.有的只是
轻灵通透的建筑本身和它里外连续流通的空间.
吐根哈特住宅(1928-1930)
别墅位于捷克第二大 城市布尔诺,坐落在一块 倾斜的土地上,南面面向 公用绿地。由于地处斜坡 ,落位有一点困难,因此 将主入口以及车库均放在 临街的二楼,入口隐藏于 墙壁和奶白色的半弧形的 主楼梯玻璃围栏之间。通 过楼梯下到一楼,一楼则 因地形营造了一个通透的 空间,平台和踏步可以直 接通向花园,使室外与室 内相互流通。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 Neue National Gallery in Berlin)
1968年
密斯的名声,从1929 年设计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 德国馆开始,走过40年的
人生,为他的祖国设计的新
国家美术馆,标志着人生最 后乃至最高的到达。 和巴塞罗那的德国馆相比 ,晚年的设计已经是在单纯的 造型中寻找到归宿,他为新国 家美术馆设计的是一个几乎不 需要进行任何切割的巨大正方 体。
在1929年巴塞 罗那展览馆中的设计 的椅子,被称为“巴 塞罗那椅”,是他最 精心完成的作品之一 。靠背与座位交叉呈 相反的曲线,不仅造 型简洁漂亮,而且坐 起来也特别舒适。
密斯还为他所设计的吐根哈特住宅设计了一套家具,其中 有一把为餐厅设计的餐椅——“布尔诺椅”,这把餐椅以主人 所在城市命名,也体现了密斯简约的设计风格
二次大战后的50年代,讲究技 术精美的倾向要西方建筑界占有主 导地位。而人们又把密斯追求纯净 、透明和施工精确的钢铁玻璃盒子 作为这种倾向的代表。西格拉姆大 厦正是这种倾向的典范作品。
窗框用铜材制成,墙面上还凸出一 条工字形断面的铜条,增加墙面的 凹凸感和垂直向上的气势。
第一代现代建筑大师

第一代现代建筑大师自从听了清华大学方晓风教授的西方近现代建筑史,不经对第一代世界顶级建筑设计大师产生钦佩之情。
这第一代建筑设计大师主要有格罗庇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弗兰克-劳-赖特、除了这四位现代建筑大师外,还有一位不得不提到就是阿尔瓦·阿尔托。
他们为现代建筑设计做出了重要贡献。
1 格罗庇乌斯格罗皮乌德裔美国建筑师。
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它提倡结合新技术并致力于创造一种不为历史传统所束缚的新美学,它认为美不是来自装饰,而是来自经济的形态和对材料的表达。
格罗庇乌斯虽然不是一个突出的设计师,但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社会活动价和教育家,对现代主义的推行起了重要作用。
谈到这位优秀的教育家不得不提到他创办的德国包豪斯,是一所现代主义工艺、美术、产品设计的学校。
包豪斯的理念起源于工艺美术运动并受到乌托邦的影响,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思想。
包豪斯的教育理论贡献重要有五点:(一)调在设计中自由创作,反对模仿。
(二)将手工艺通机械生产联系起来。
(三)强调各艺术部门间的合作。
(四)培养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五)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上钩。
不仅是教育理论方面的贡献,包豪斯校舍的设计更体现了现代建筑特点。
大量运用玻璃幕墙。
成为后来多层和高层建筑采用全玻璃幕墙的先声。
把大量光线引进室内是当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主张的现代功能观点的一个主要方面。
同时还有包豪斯造价低,没有装饰费用,还采用大量批量生产的材料,从而提高建造速率。
2勒柯布西耶柯布西耶出生于瑞士,1907年先后到布达佩斯和巴黎学习建筑,在巴黎到以运用钢筋混凝土著名的建筑师奥古斯特·贝瑞处学习,后来又到德国贝伦斯事务所工作,彼得·贝伦斯事务所以尝试用新的建筑处理手法设计新颖的工业建筑而闻名,在那里他遇到了同时在那里工作的格罗皮乌斯和密斯·凡·德·罗,他们互相之间都有影响,一起开创了现代建筑的思潮。
密斯 凡 德 罗

地点:美国,芝加哥
密斯认真研究了该建筑的浅黄色砖和暴露的黑色钢梁 柱,一丝不苟,做到精美的程度,这种处理的实质在 于其规则性、艺术性而不是功能性。
密斯到伊利诺伊 理工学院任建筑 系主任,不久就 接受了新校园的 规划与设计任务。 新校园用地为110 英亩的长方形地 段,包括了行政、 系馆、图书馆、 校友楼、小教堂、 服务设施等一系 列建筑。
密斯设计的椅子
尽管密斯被视作是一位现代主义 建筑大师,但其充满创新意识和 活力的家具设计也使他成为第一 代现代家具设计大师之一。其家 具设计的精美比例、精心推敲的 细部工艺、材料的纯净与完整以 及设计观念的纯粹,都典型地体 现了现代设计的观念。
窗框用铜材制成,墙面上还凸出 一条工字形断面的铜条,增加墙 面的凹凸感和垂直向上的气势。
整个建筑的细部处理 都经过慎重的推敲, 简洁细致,突出材质 和工艺的审美品质。 西格拉姆大厦实现了 密斯本人在20年代初 的摩天楼构想,被认 为是现代建筑的经典 作品之一。
虽然密斯去世四十多 年了,但他那种讲求 技术的精美风格和那 种以“少”就是“多” 的主张以及对玻璃的 使用,大大丰富了建 筑艺术,西格拉姆大 厦就成了他最好的纪 念碑。每当人们看到 这座大厦,就会想起 这一位杰出的建筑设 计师。
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New National Gallery)
时间:1962-1968年
地点:德国,柏林
密斯的名声,从1929年设计巴塞罗 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开始,走过40 年的人生,为他的祖国设计的新国 家美术馆,标志着人生最后乃至最 高的到达。
和巴塞罗那的德国 馆相比,晚年的设 计已经是在单纯的 造型中寻找到归宿, 他为新国家美术馆 设计的是一个几乎 不需要进行任何切 割的巨大正方体。
阿瓦阿尔托

建筑风格——建筑人情化
阿尔瓦。阿尔托建筑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23~1944年的“第一个白色时期”
第二阶段,1945~1953年的“红色时期”或者 叫“赛尚时期” 第三阶段,1953~1976年的“第二个白色时期1
这一时期,阿尔托受到当时盛行的现代主义思潮及
层开始都是面向马路的商业区,行政文化设施
面向安静的内庭。
珊纳特赛罗市政中心
细 部 表 现
第二个白色时期
3
1953年之后,阿尔托进入另一个事业高峰。 由于经济复苏,建筑材料与技术的发展, 这时期的作品又回到了早期纯理性的白色
风格,稳重、干净。空间却是变化多端,
进一步表现出流动感。功能与外形并重, 大师的成熟设计思想展露无余。
心的设计中就体现出对爱妻的怀念和心里的落寞。 火红色未经修饰的裸露墙体掩映在绿树林里,依 地形高高拔起的会议室,在夕阳余晖中显得那么
寂寞和寥落。建筑体环绕一个内庭,宁静安适,
又有一些自闭,充分体现当时阿尔托的心情。
珊纳特赛罗市 政中心
市政厅包括办公室、会议室、图书馆、商店和 职员宿舍。建筑平面为“方套方”:方形总平 面、方形内院,内院东面又是方形会议室。方 形平面分为四个部分,都是两层,环绕方形内 院布局。主入口在东南角,上覆盖花架,生机 勃勃。西面是自由式大阶梯,上边铺满草地, 阶梯把路人引入内庭。公寓在一边。其他从一
赫尔辛基芬兰音乐厅
尽管这些建筑外表朴实,却符合芬兰当
时当地的特点,也反映了现代主义精神。 其中许多建筑群都与环境融为一体,它 的尺度、组合、目标、手法都是人情化
的表现,创造了一个真实又独特的世界, 也是一个有机的自然的世界,好像建筑 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好像建筑就是我们 的一部分。
杨庭宝第五章 桃李天下

第一代建筑师杨廷宝|附录杨廷宝,字仁辉,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1901年10月2日出生于河南南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受到绘画艺术的熏陶。
1912年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河南大学前身)英文科。
1915年,入北京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1921年,赴美国留学,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建筑。
来源:《大户人家·建筑家卷》添加到采风集提出问题分享给朋友附录简介:杨廷宝(1901—1982)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师,建筑教育家。
他与梁思成、刘敦楨、童寯被誉为建筑四杰,是公认的第一代建筑大师。
杨廷宝,字仁辉, 1901年生于河南省南阳市赵营村。
早年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在校期间多次获奖,以优异的成绩赢得师生的赞扬。
学满归国后,受聘于基泰工程司,担任总工程师之职,解放前在北京、天津、沈阳、南京、上海留下了近70多项优秀设计作品。
抗日战争期间,基泰工程司于1939年迁到重庆,作为兼职,杨廷宝应邀从事中央大学建筑系的教学工作,从此步入他的教学生涯。
解放后,他曾任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前身)建筑系主任、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副省长、南京工学院建筑研究所所长等职。
在杨廷宝先生执教的40余载中,他一方面参与规划建设指导工作,另一方面培养了我国第二代,第三代建筑师,其中就有戴念慈、吴良墉、齐康、钟训正…杨廷宝先生为人宽厚,执著事业,诲人不倦,擅于绘画,著述不多,他的人品,作品,画品皆为人称道,用潘谷西教授的话来概括他就是“勤于思,慎于言,敏于行”。
杨老一生作品近百件,在设计生涯中不断探索中国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相融合的道路,同其他几位第一代建筑师共同开辟了中国建筑之路。
今天杨廷宝先生已经安详地长眠在南京雨花台了,令人欣慰的是他生前的许多设计作品已列为近代保护建筑,供人们参观学习。
他对中国建筑设计和建筑教育事业所作的开创性贡献也将由他的学生们拓展下去。
齐康教授(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访谈:杨先生本人的建筑功底十分深厚,他所做的古典建筑屋顶凭感觉就能画得十分地道,细部感知强,他不张扬,而是实干,心胸开阔,温和而又活泼,他关心年轻人,但才学并不外露…梁思成,童寯,刘敦楨几位先生对杨廷宝的手头功夫是很佩服的,杨先生在古建设计技巧上的造诣很高,这与他参加了多次建筑修缮有关。
密斯凡德罗

密斯在这里实现了他的 技术与文化融合的理想。在 密斯看来,建筑最佳的处理 方法就是尽量以平淡如水的 叙事口吻直接切入到建筑的 本质:空间、构造、模数和 形态。
有十字形柱的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
这座德国馆建立在一个基座之 上,主厅有8根金属柱子,上面是 薄薄的一片屋顶。大理石和玻璃构 成的墙板也是简单光洁的薄片,它 们纵横交错,布置灵活,形成既分 割又连通,既简单又复杂的空间序 列;室内室外也互相穿插贯通,没 有截然的分界,形成奇妙的流通空 间。
一层的起居室中的“流动空 间”模式最早体现在1923年的乡 村砖宅方案。密斯既不封闭房间 ,也不暗示房间体积,而是在空 间中展现动态。然而由于结构条 件的制约,在1925年到1928年 的几幢以砖为主要结构材料的小 住宅项目中,密斯只是利用大房 间的穿套和转折十分艰难地制造 着空间流动。直到1929年的巴塞 罗那德国馆,由于采用了钢框架 结构,才真正实现了墙体的自由 布置和空间的自由流动。长长短 短的自由墙体,既表现了空间的 流通性,又暗示了方向的指引性 ,体现了一种韵律感。 密斯在处理这两处的流动空间时 有许多相同手法,然而也有发展 变化。乡村砖宅和巴塞罗那馆在 建筑边界的处理上,时而将墙体 延伸至室外,时而采取在建筑外 围制造围合庭院作为边界的手法 ,这种形式给人的感觉是流动空 间的边界难以确立。
巨大的展览空间没有 一根内柱,8根钢柱托起出 檐深远的井字梁屋盖。四 周柱廊环绕,并通过玻璃 幕墙和室外保持紧密的联 系。
在建筑结构史上 ,美术馆的整体钢结 构平屋顶应该是一个 创新。建筑造型舒展 、轻盈,结构的精美 获得了世人的一致好 评。
首层平面图
地下层平面图
尽管密斯被视作 是一位现代主义建筑 大师,但其充满创新 意识和活力的家具设 计也使他成为第一代 现代家具设计大师之 一。其家具设计的精 美比例、精心推敲的 细部工艺、材料的纯 净与完整以及设计观 念的纯粹,都典型地 体现了现代设计的观 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吐根哈特住宅、伊利诺工 学院校舍、范斯沃斯住宅、西格拉姆大厦
现代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
主要作用:
推动了现代建筑的发展 建筑思想影响了几代建筑师 树立了明确的现代建筑风格 把技术与艺术成功地统一起来 推动了建筑工业化进程
思考题
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
主要思想:
新建筑的出路在于革命 提倡建筑工业化—“住房是居住的机器” 建筑本身存在着标准 建筑由内而外开始,外部是内部的结果 建筑的首要任务是降低造价
主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品:
萨伏依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马赛公寓、日内 瓦国际联盟总部设计方案、朗香教堂、印度昌迪加 尔法院、关于城市和居住的设想方案
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
现代建筑运动中的激进分子和主将,不断以新奇 的建筑观点和作品及方案给人以惊奇,是位狂飚 式的大师。
主要作用:
建筑活动广泛、作品丰富,不同时期起不同作用。 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建筑和现代大城市规划的发展。 不断创新,在建筑形体和空间处理上有独创精神。 对现代建筑和后现代建筑有较大的影响和启发。
现代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
主要思想:
建筑要有时代特点 建筑必须满足现实与功能需要 重视结构和建造方法的革新 结构和构造是建筑的基础 用少数墙体和构件组成流动空间 提倡“少就是多”的装饰原则 “皮包骨”的建筑—玻璃为皮,钢结构为骨 建筑模数制、网格法
萨伏伊别墅的作者是谁?有何特点? 野性主义有何风格?代表作有哪几座? 朗香教堂有何特点?为何种风格? 何为“皮包骨”建筑? 国际主义风格是谁创造?有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