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金属塑性变形的不均匀性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触的区域,f 影响大, 三向压应力强烈,金属流 动困难, ε≈0 由于 f 的影响 随离接触表面的距 离而减弱,所以Ⅰ区大体上是一
个圆锥体。
Ⅱ区:易变形区(大变形区) ① Ⅱ区受 f 的影响小,金属流动 阻力↓,径向扩展↑ ② 由于Ⅰ区的楔入作用,促使周 围质点流动↑,向四周移动。
两边:μ大,产生σ附(-)
皱折(波纹)
两端:呈自由延伸,鱼尾状
四.外摩擦的影响 下面以 H/d<2的圆柱体 镦粗为例来说明。 镦粗后: 工件由圆柱形→单鼓形 发生了不均匀变形
这就是外摩擦所致
1.f 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①接触表面 轴向应力(单位压力):σZ 第1层:σ1=σs 产生塑性变形 第2层:σ2=σs+ σ1’ 第3层:σ3=σs + σ1’ + σ2’ ………..
① 接触摩擦各向同性
② 摩擦系数较高 f≠0 则最小阻力方向就是: 离周边距离最短的法线方向。
对矩形断面的金属,随ε↑:
矩形→椭圆形→圆形
结论:任何断面形状的物体随ε↑都有转变成圆
形断面的现象。
因为任何断面形状的周边长度以圆形为最小,故
最小阻力定律也称最小周边定律。 因为金属变形时,任何部分的质点均按最短的路 程花费最小的功来移动,故亦称最小功定律。
a对b有一压缩的应力,使
b缩短,b产生σ附(-)
影响因素:
① 接触面上的外摩擦 ② 变形体内的性质不均匀
③ 变形体的形状与工具的形状
② 第二类附加应力
在变形体内两个或几个晶粒之间
彼此平衡的附加应力,由微观的不均匀变形产生 影响因素:晶粒的性质不同,晶粒的大小与方位不同。
③ 第三类附加应力
在滑移面附近或在滑移带中各部
4 金属塑性变形的不均匀性
4.0 金属的流动规律 一.体积不变定律 变形前后,材料的体积保持不变。
H· B· L=h· b· l
用真变形表示:ε1+ε2+ε3=0 ①忽略了弹性变形引起的体积变化 ②忽略了密度变化引起的体积变化
二.最小阻力定律 定义:变形过程中,金属质点有向各个方向移动 的可能时,它向阻力最小的方向移动。 如果满足以下条件:
③ 接触表面 f=0,即无外摩擦 ④ 接触面上各点的压下量绝对相同
⑤ 无外端作用,即整个物体表面都 与工具直接接触
3.实际生产时的条件
① 不可能绝对的各向同性
② 物体内各点的物理状态不能绝对相同
③ f≠0 ④ 压下量绝对相等难以做到
⑤ 除镦粗外,一般都有外端作用
二.附加应力
—— 由变形不均匀引起的在物体内部自相平
f=0,理想情况,A→C f↑,AB靠近AD
f 较小,A→B
f↓, AB靠近AC
D
B
C
4.1 一般概念
一.均匀变形与不均匀变形 1.概念 Hx/hx=H/h 高向变形均匀
Bx/bx=B/b
宽向变形均匀
同时满足以上二式即为:
均匀变形
2.均匀变形的条件
① 物体是各向同性的均匀连续体
② 物体内各点的物理状态绝对相等
σ附(+),使金属断裂
例如:金属在实心底炉加热,时间不够,则:
上层温度高,下层温度低
上: T℃高 σ附热(-)
下: T℃低
σ附热(+) σ附(-)
上: T℃高,抗力小,μ大, 下: T℃低 ,抗力大,μ小, σ附(+)
金属是一整体,下部金属要阻碍上部金属的自由 延伸,造成轧件向下弯曲,缠住下辊。 假若钢件 塑性较低,则下部区域可能产生裂纹,以至断裂 。
由外层到内层轴向应力逐渐升高。
径向应力:σr
由外层到内层σr 逐渐升高
② 中心面 沿高度方向,由接触面至变形体中部,外摩擦 的影响逐渐减弱。 即:离接触面越远,径向流动阻力越小,要使 它变形所需的单位压力越小,其应力分布 是逐渐减小的。
另: 离中心面越远,径向流动阻力越小,应力
越小。
2.f 对应变分布的影响
① 接触表面 边缘:径向流动阻力小,ε大 中部:径向流动阻力大,ε小 在接触表面的中部,f 的影响最大,所受三向压
应力最强,有可能完全没有变形, ε= 0
② 中心面 近接触表面:f 影响大,ε小
变形区中部:f 影响小,ε大
3.变形区的划分
根据以上分析,常将镦粗时的物体分为三个变形区
Ⅰ区:难变形区,与上下压头相
衡的应力 1.分类 附加应力分为三种 ① 第一类附加应力
在变形物体大部分体积之间彼此平衡的附加
应力,由宏观的不均匀变形产生。
以凸辊轧制矩形坯为例说明
轧件边缘部分a: 压下量小,延伸小 轧件中间部分b: 压下量大,延伸大 由于轧件是一整体,纵向
延伸趋于一致。所以
b对a有一拉伸的应力,使
a伸长,a产生σ附(+)
在轧制大钢锭时,若均热时间不足,常发现钢锭 中间部分产生裂纹。为什么? 钢锭比较厚,若加热时间不足,则中间部分温度 较低 中部:T℃低,膨胀小, σ附热(+) 轧制开始时,表面变形大, σ附(-)
中部变形小, σ附(+)
这二种拉应力叠加,可能造成中间部分金属开裂
三.工具和工件形状的影响(△h不均) 由于△h不均匀,造成μ不均匀,产生σ附 下面以凹辊轧制矩形坯为例来讨论 在椭圆孔型中轧制矩形坯时,中部△h小, 边缘△h大,故沿宽度方向纵向延伸不均匀。 中部:μ小,产生σ附(+) 开裂
注意前提条件: ① f 各向同性 假如 f 各向异性呢??
如车削材料, f 各向异性
按以上规则,A点应向最短法线 1方向移动,可
实际上,A点向2方向移动,因为 2方向的阻力小。 1 2
② f≠0
假如接触面上f=0 ,即理想情况??
此时,物体产生均匀变形,质点流动呈放射状。
f 各向同性,f 较大,A→D
一.金属本身性质的不均匀
① 化学成分不均匀
② 组织不均匀
成分偏析
金属呈现多相状wk.baidu.com 杂质 硬取向
③ 晶粒大小及方向性不同 软取向
二.温度分布不均匀
产生二种附加应力 1.T℃高,膨胀大 T℃低,膨胀小 产生附加热应力
2. T℃高,变形抗力小,变形大
T℃低,变形抗力大,变形小 产生附加应力
这二种附加应力的叠加,可能造成较大的
分彼此平衡的附加应力,由原子级的不均匀变形
产生。
影响因素:晶粒内部的变形不均匀,产生晶格畸变
2.σ附特征
① 三个方向都存在σ附
② 物体内部有σ附(+),必然有σ附(-)
③ 变形大的部分产生σ附(-), 变形小的部分产生σ附(+)
④ 外力去除后, σ附以残余应力的形
式仍保留在物体内部
4.2 产生应力、应变不均匀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