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处方培训2018.12 .8

合集下载

膏方简易制作方法

膏方简易制作方法

膏方制作方法
1.去找一个好的老中医根据你自己体质开一个膏方
2.配方拿着老中医开好的处方去药店或者中药房调配好。

3.浸药晚上8:00左右将药物和匀后,放入有盖的容器内,容器以砂锅最佳,也可用铜锅或搪瓷锅、不锈钢锅,但不可用铁锅,以免引起化学反应。

然后在其中加入适量的冷水浸泡,一般以水高出药面15厘米为度,第二天早上就可以煎煮了
4.提取将浸透饮片入锅煮沸1个半小时(先用大火将药液煮沸,再用小火煎煮,保持微沸,煎煮时应及时搅拌,并去除浮于表面的泡沫,以免药液溢出)取出药汁,再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合并两次药液,药渣压出药汁并入上述药液,置容器放置沉淀1小时。

静置沉淀,再用四层纱布过滤2次,尽量减少药液中的杂质。

5.浓缩。

将煎出的药液再放在小火上煎煮蒸发浓缩,同时不断用筷子或竹扁搅动药液,防止焦化,加入另煎细料药液,加热至沸,撇去浮沫逐渐形成稠膏状(趁热用筷子或竹扁取浓缩的药液滴于干燥皮纸上,以滴膏周围不见水迹为度),此谓清膏。

至于人参、冬虫夏草等贵重药物,则不宜与他药同煎,以免造成浪费,应该用小火另煎浓汁,于收膏时将药汁冲入,或将人参、冬虫夏草研成细粉,于收膏时调入膏中亦可,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其药效。

6.收膏在浓缩药液中加入阿胶、黄酒和糖类细料,不断搅拌至胶块完全烊化,再加入贵重细料,充分搅拌成膏滋。

7.凉膏。

膏方培训PPT教案

膏方培训PPT教案
膏方培训
会计学
1
目录
中医养生的理念 膏方的定义 膏方的分类 膏方的制作
中医养生的理念
中医的养生理念 ——法于自然,顺时养生
顺应自然以养生的两重含义: 一是顺乎自然之意。即顺乎自然而
然的状态以养生。
二是指顺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 以养护调摄。
中医的养生理念 ——法于自然,顺时养生
中医的养生理念 ——法于自然,顺时养生
膏方药味较多,少则20余味,多则40余味或更多。膏方加工时,根据处方将 药材合在一起经过浸泡、二~三次煎煮、再将药汁合在一起,煎煮浓缩,再 加入名贵药材(另煎)、用阿胶、龟版胶、鹿角胶、鳖甲胶、饴糖、冰糖、 蜜等收膏,精制加工成稠厚的膏剂。
膏方的基本原则
正确运用中医基础理论 根据患者不同的机体特点,进行辨证论治 或疏通,或消导,或和解,或温化,或清利,或调阴,或理阳,调达血气,
⑦、产后妇女
⑧、老年人
⑨、儿童
膏方适宜人群
亚健康状态者: 实际上是处于有病与无病之间。 去医院作全面检查,均未发
现有实质性病变。
精力不 济头晕 眼花
惊悸胸闷
神疲乏 力
自汗、盗汗
亚健康
焦虑善 愁
情绪低 沉
健忘失眠
腰膝酸 软
胃纳不 香
膏方适宜人群
久病体虚、慢性病患者:
久病全身机能减退,胃肠消化功能减弱,此时服用 膏方,不仅补充能量,又能兼顾所患疾病,能使机体尽 快康复。
什么是膏方
膏方是一种具有营养滋补和预防治疗综合作用的稠厚的膏滋方 。药性较缓和, 药力持久,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达到扶正祛邪、疗疾延衰的目的。具 有滋养脏腑、培补正气、祛除病邪、消除疾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多种作 用。

中药膏方的制备及应用培训课件

中药膏方的制备及应用培训课件
者手术、化疗、放疗后;
❖ 7)性功能减退者。
中药膏方的制备及应用
13
慎用膏方或不适宜人群
❖ 孕妇; ❖ 婴幼儿; ❖ 急性疾病和有发热者、肝炎、结核等传染病
活动期患者、脘腹疼痛、腹泻、 胆囊炎、胆 石症发作者
中药膏方的制备及应用
14
常见的不良反应
❖ (一)病情出现被动或反复 ❖ (二)食欲缺乏、胸闷、腹胀、腹泻:这是服用膏方后最
中药膏方的制备及应用
4
❖ 膏方历史悠久,起于汉唐,在《皇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膏剂的记载,如 马膏,主要供外用,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记载的大乌头膏、猪膏发 煎是内服膏剂的最早记载。唐代《千金方》中个别“煎”已与现代膏方 大体一致,如苏子煎,王焘《外台秘要》有“煎方六首”。
❖ 宋朝膏逐渐代替煎,基本沿袭唐代风格,用途日趋广泛,如南宋《洪氏 集验方》收载的琼玉膏,沿用至今,同时膏方中含有动物类药的习惯也 流传下来,如《圣济总录》栝萎根膏,此时膏方兼有治病和滋养的作用。
中药膏方的制备及应用
21
三、膏方的制备
中药膏方的制备及应用
22
膏方制作的场地和设备
❖ 膏方制作场地一般分为准备间、制作间、凉膏间、成品间 ❖ 准备间:每料膏方中药饮片核对、细料贵重药称量核对等。 ❖ 制作间:有煤气灶或不锈钢蒸汽夹层锅,良好排风排水设备 ❖ 凉膏间:温度应控制在20℃以下,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5%-75%,并保持
❖ 6、其他辅料:常用黄酒,浸泡荤胶。其味甘辛,大热,具有活 血通络,散寒,矫味去腥功效。
中药膏方的制备及应用
10
二、膏方的临床应用
既然膏方只是一种剂型,其功效只能根据组成膏方的药味来确 定,那么,只要辨证组方,理论上应该可以用于人多数疾病。

膏方

膏方

一人一方

2.扶正补虚,调治兼施 明清以后,膏方应用偏重于补益养生,其次才是 慢病调控中的应用。 补益药是膏方的主要成分,是膏方中的主体君药。 祛邪药是膏方得到次要辅助成分,是医生兼顾患 者或客个体的既往病史现病史,在补益的基础上配 伍理气祛痰,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破结消积等祛 邪疗痰的药物。

膏方
目录
1、什么是膏方与膏方的渊源 2、膏方的制作方法与保存 3、膏方的处方原则 4、膏方的服用方法、注意事项 5、膏方进补优势与应用范围

一、什么是膏方

膏方,又称膏滋方。是以养生保健为主要目 的的所服用的中药膏剂,根据服用者的体质 状况 ,遵循中医整体观与辩证论治的思想, 选择单味药或多味药合理配伍组方,经过严 格的特定的工艺加工而成,主要用于滋补强 身、抗衰延年、防病调理。
4.4.服用膏方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1.病情出现被动或反复; 2.出现食欲不振、胸闷、腹胀、腹泻等消化 系统症状; 3.出现上火现象; 4.失眠、多梦、兴奋、多汗; 5.过敏反应; 6.小儿性早熟。

4.5 .其他要求
1.在服用膏方期间,可适度运动,但要防止 劳倦过度。 2.在服用膏方期间,应避免烟酒过度。

4.2.服用前的个体状态调整
1.心理调节 安定情志,遇事不怒,避免因怒与思虑而损伤肝脾。 如遇肝胆失衡,须调治脾肾,配合调泄肝胆,通利 水湿。 2.生理调节 2.1预防感冒。凡遇外感风寒之邪,侵袭人体之后,应 先疏风散寒,调和脾胃。 2.2饮食得当,避免暴饮暴食而大伤脾胃。凡遇有伤食 中寒,出现腹胀、腹痛、泄泻等症状,应以散寒消 滞、和中化湿之法调整。
4.开膏季节 主要根据膏方的用途决定: 1.养生进补膏方,冬季服用:服用时间多由冬至前一 周至立春结束。冬天为封藏季节,滋补为主的膏方 容易被机体吸收储存,所以冬令是进补的最佳季节。 2.慢病调理治疗性膏方,一年四级皆可服用:有慢性 病需要服用膏方者,一年四季皆可服用,不必拘泥 于冬季。

中医膏方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中医膏方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包括生活工作习惯及居住区域等
中医膏方医学知识
14
配制膏方要点(二 )-辨证进补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分析服用者de体质或疾病de性质 辨清本虚标实所在 利用药性de偏胜,来纠正人体阴阳气血de不平衡, 达到治疗和
保健目de
中医膏方医学知识
15
配制膏方de要点(三)-补而不腻
大多膏方中有很多补益气血阴阳de药物,这些药物de药性较为 粘腻,如果不顾实际情况,而一味纯补,阻碍服用者de消化吸收功 能,使得药物不但难以被吸收转化为精微物质,反而会阻碍气血 de运行
清代,膏方逐步成为临床治疗疾病de常用手段
当代,膏方在以上海为主de江南,成为“冬令进补”de代名词
近几年逐渐推广到全国
就膏方内涵而言,滋补只不过是其方法之一,而绝非唯一和最终
所求.
中医膏方医学知识
3
冬令用膏方de原因
春生 夏长 秋收 冬藏--自然规律 冬季寒冷--主封藏--天人合一 冬季是人体吸收营养、贮藏精华、恢复健康de最佳时机 从中医de角度看,人体对药物de吸收和利用,也比其他三季效
中医膏方医学知识
28
膏方de服用时间
一料膏方,一般要服四周至六周 以每年冬至日服起,服至立春前结束 如果准备一冬服二料膏方,服用时间可以适当提前
中医膏方医学知识
29
开路方--一
中医所谓“邪不去,正不安” 冬令进补者必须遵从这个原则 服补药前,为防止“关门留寇”,可以服“开路方”
祛邪导滞,先清其源,再议固本
中医膏方医学知识
34
服用膏方禁忌--二
如病者属阳虚有寒者,忌食生冷饮食 如属阴虚火旺者,则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为哮喘病者,宜忌食虾蟹腥味等 此外,如遇感冒发热,伤食腹泻等,则应暂停服用

膏滋药的培训

膏滋药的培训

一、何谓膏方?膏方,是指一类经特殊加工制作成膏状的中药制剂。

膏剂是中医药中汤、丸、散、膏、丹五大剂型之一。

通常情况下,医生根据患者的体质因素、疾病性质,按照君臣佐使原则,选择单味药或多味药配合组成方剂,并将方中的中药饮片经多次煎煮,滤汁去渣,加热浓缩,再加某些辅料,如红糖、冰糖、蜂蜜等收膏而制成的一种比较稠厚的半流质或半固体的制剂,此类剂型容易贮藏,保存,而且便于长期服用。

由于膏方具有药物浓度高,体积小,药性稳定,服用时又无需煎煮,口味也好,便于携带等特点,因此历来颇受病家的青睐。

根据膏方加工中所用辅料的不同,膏方又有素膏和荤膏的区别。

所谓素膏是指用砂糖或蜂蜜所收的膏剂;所谓荤膏则在素膏中再加入阿胶或龟版胶等动物胶而制成的膏剂。

通常认为,膏方主要用于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其实,膏方自古以来也用于祛除病邪,消除疾病。

因此,只要我们能正确地辨证选用膏方,就能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目的二、膏滋药的制作在对物料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以后,膏滋药的制作有煎煮、浓缩、收膏、盛装等过程。

物料的准备在药物煎煮之前,必须对该剂膏方的配料按照一般饮片、细料药、胶、糖的不同逐一分类,根据各物料的不同加工要求,分类处理。

除一般饮片外,配方中出现的细料药应根据药物的特性,单独处理,另煎、另炖,或直接和入收膏的药汁中。

人参类、枫斗、海马、海龙、鹿茸片、冬虫夏草、西红花等应单用小锅另炖、另煎3次,最后压榨取汁,合并煎汁、过滤,适当浓缩,备用,待收膏时直接兑入浓缩的药液中。

琥珀粉、羚羊角粉、紫河车粉、坎炁、蛤蚧粉、珍珠粉、猴枣散、川贝粉、三七粉、灵芝孢子粉、青黛等细粉状药料,以及呈液态状态的鲜竹沥,应在收膏接近完成前,随搅随加,徐徐倾入药汁中,与药汁充分混匀。

黑芝麻、胡桃仁、枣泥、龙眼肉是药食两用的补益药:可分别将黑芝麻、胡桃仁炒香碾碎;红枣煮熟后去皮、去核碾成泥状;龙眼肉略洗、去除杂质。

上述物料均在收膏行将完成时,加入药汁中,搅拌均匀,直至成膏。

膏方处方原则

膏方处方原则

膏方处方原则
膏方处方原则是指开具膏方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要求,以确保膏方的质量和安全性。

以下是膏方处方原则的一些主要内容:
1.个体化原则:膏方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开具,考虑患者
的年龄、性别、体质、症状等因素,以及是否存在慢性疾病和药物过敏等情况。

2.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膏方治疗需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病
情和体质状态进行辨证论治,同时还需要考虑具体的疾病特点和病理机制。

3.药性配伍原则:膏方中的药物需要遵循药性配伍的原则,避免药物之间的
冲突和相互削弱作用,以充分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和治疗效果。

4.用药剂量与用法:膏方的用药剂量需要适度,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同
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膏方的用法也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规定的用法和用量进行使用。

5.药味选择与质量保证:膏方中的药物需要精选,选择品质优良、药效稳定
的药物,以确保膏方的质量和治疗效果。

同时,还需要注意药物来源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6.整体观念与调和性:膏方治疗需要遵循整体观念的原则,综合考虑患者的
全身状况和具体病情,以及药物之间的调和性和平衡性,以达到综合调理和治疗的效果。

总结来说,膏方处方原则是个体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药性配伍、用药剂量与用法、药味选择与质量保证以及整体观念与调和性等方面要求的具体体现。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自己的经验进行个体化的膏方开具,确保膏方的质量和安全性。

中医治未病服务规范 膏方处方医师培训指南

中医治未病服务规范 膏方处方医师培训指南

中医治未病服务规范膏方处方医师培训指南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膏方处方医师培训的目的和意义、参加膏方处方医师培训的人员资质、授课老师的资质、培训的方式及相应学时、培训内容的学时分配以及培训考核的要求等。

本规范适用于指导和规范传统膏方的处方医师资质的培训。

本规范适合在全国各级中医医院、综合性医院中医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等从事膏方医疗时使用,亦可作为中医膏方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参考。

2 培训对象的资质(B)2.1取得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并在医疗机构注册。

2.2所在医疗机构同意。

另需符合以下条件1项:2.3获得副主任医师以上资格,每年从事各中医专科工作不少于6个月。

2.4获得主治医师资格或西学中医师,每年从事各中医专科工作不少于8个月。

2.5跟随省级或国家级名老中医,以师带徒形式学习的中医师,每年从事各中医专科工作不少于10个月。

3 授课老师的资质(B)3.1主任医师或教授。

3.2相关授课内容的学术带头人。

3.3开展中医膏方临床工作,具有扎实中医膏方临床功底的专家学者。

3.4全国或省级名老中医占授课师资比例不高于30%。

4 培训方式及相应学时(B)4.1集中授课培训:30学时。

4.2门诊跟师学习:30学时。

4.3门诊现场观摩:2学时。

4.4制备车间参观:2学时。

5 集中授课培训内容(B)(详见附件1)5.1总论:5学时。

5.1.1中医膏方的概念、历史沿革、现代研究进展:0.5学时。

5.1.2中医膏方的理论基础与分类:1学时。

5.1.3中医膏方的适宜人群与不适宜人群:0.5学时。

5.1.4中医膏方调治的基本思路:0.5学时。

5.1.5中医膏方处方的基本内容、胶类在中医膏方中的应用:0.5学时。

5.1.6中医膏方的制备与加工:0.5学时。

5.1.7中医膏方的用法:0.5学时。

5.1.8中医膏方的保存方法:0.5学时。

5.1.9中医膏方的不良反应的处理:0.5学时。

5.2各论:25学时。

5.2.1内科疾病:16学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膏方组方培训
龙华医院 方泓主任
2018年12月
主要内容
1.膏方概述 2.膏方组方原则 3.呼吸系统膏方的临床应用 4.膏方疗效评价
一、膏方概述
1.膏方的历史沿革
膏方,又称“煎膏”、“ 膏滋”,为中医四大传统 剂型(丸、散、膏、丹) ,亦为最古老的中药剂型 之一。

膏方通常是指根据人体体质与证候, 按照治病求本、辨证施治的指导思
常用治则及药物
补气固表药:党参、黄芪、白术、防风、灵芝 补肺养阴药:南北沙参、天麦冬、玉竹、淮山药、 川石斛、天花粉 补肾填精药:生熟地、首乌、黄精、女贞子、桑椹 、枸杞、山茱萸、玄参、龟板、鳖甲 补肾气药:仙灵脾、巴戟天、菟丝子、补骨脂、 仙 茅、苁蓉 温肾助阳药:附片、肉桂、鹿角片 化湿化痰药:法半夏、制南星、陈皮、苍术、茯苓
• 国民经济发展 → 群众健康需求提升
• 国家战略调整 →
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
中医治未病的范畴
未病四层次
治未病四阶段
健康未病态 潜病欲病态 已病未传态 病瘥未复态
未病先防※ 欲病救萌※ 既病防变※ 瘥后防复※
4.膏方服务流程
健康辨识评估
可量化,客观+主观(体检,体质辨识量表, 经络检测,功能检测,四诊合参……) 可行、易操作(膏方,非药物,饮食,运动, 心理……)
四、辅料 冰糖、白糖、红糖、饴糖、蜂蜜是膏方加工中常用的各种矫味剂 。膏方配伍糖不仅能掩盖药物的苦味,使膏滋便于服用;同时, 糖类也能够有助于膏滋制剂的固定成形。 冰糖具有补中益气,和胃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 白糖能润肺生津,补中缓急; 红糖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 饴糖有缓中补虚、生津润燥的功效; 蜂蜜调补脾胃、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润肠通便、润肤生肌、 解毒。 一剂膏方中,糖的用量一般为250~1000克左右。各种糖类在膏方 制作前,应按照糖的种类和质量加适量的水炼制,使糖的晶粒熔 融,去除水分,净化杂质,并杀死微生物。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膏方,一般不要选用糖类,也可以使用适当的 甜味剂如木糖醇来代替糖类,以达到矫味的效果,同时又不升高 血糖。
膏方建功全在缓缓图治,当以平为期。且长 期服用更应避偏颇。
无使补益太过而恋邪,
无使攻邪过猛而伤正; 无使偏温热而动相火, 无使偏寒凉而败肠胃; 无使滋腻太过而碍运化; 无使升散太过而精髓不藏。 故一般组方原则 方剂组成原则“君臣佐使”,最早见于《内经》 。在一张膏方处方中,君药、臣药、佐药、使药 之分,主要是以药物在方中所起的作用为依据, 至于每一方中君、臣、佐、使是否全备,具体药 味的多少,须视病情和治疗的需要,以及所选药 物的功用而定。
宋:膏方补益滋养的作用更加突出,已开始作为滋养补益 剂用于养生 。
《洪氏集验方》中补虚健脾,益气生津之琼玉膏 《圣济总录》中养胃生津之栝蒌根膏等
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制作方法基本固定。
龟鹿二仙膏、霞天膏、两仪膏等
2.现代膏方: 因人制方 辨证施方
扶正祛邪
虚人调理
延缓衰老
3.膏方需求
• 医学模式转变 → “重治疗”转变为“重预防”
膏方质量反馈主要问题—膏方密度
容易出膏的药材 根和根茎类(生地、熟地 、玄参、当归、天冬、麦 冬、党参、太子参、沙参 、黄芪、黄精、白术、山 药、肉苁肉等) 果实、种子类(山茱萸、 枸杞子、五味子、酸枣仁 、柏子仁、大枣等) 不容易出膏的药材 全草类(六月草、金钱草 、半枝莲、半边莲、刘寄 奴、益母草等) 矿物、贝壳类(磁石、煅 龙骨、煅牡蛎、锻石决明 等)
想,遵循君臣佐使的原则组方,将
药物加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入 辅料收膏制成的内服中药制剂。
1.膏方的历史沿革 主要分为三个时期:
宋以前:以祛邪治病为主,补益调理之功效不显 。
《山海经》记载一种羊脂类药物,用于涂擦皮肤防治皲裂。膏方的雏形。 《黄帝内经》十三方中,有两方为膏剂:一曰豕膏,一曰马膏。 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裴氏五毒神膏、华佗虎骨膏、神黄膏等膏剂。 汉代开始出现膏方内服, 《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记载大乌头煎是膏方内服最早记 录。 唐代:膏方向养生方向延伸,制作工艺完善。
3.膏方组织的基本思路
1.辨证论治 通过望、闻、问、切所收集四诊信息,别阴阳,定病位, 审病机,明病性,在辨证明确的情况下进行组方。 辨体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对相关疾病及体质,可以按中药药理研究确认的相关功效
选择用药。
2.大方加减 3.小方组合
4.膏方的组成
普通的膏方一般由中药饮片、参茸等细料、胶类以及辅料如 糖类、食品等4部分组成。 一、中药饮片
健康干预指导
追踪随访监测
纳入范围广、常态化
干预效果评估
指标设计、样本分析
5.膏方的作用靶点
直接治疗病变脏腑
改善生活质量 调治兼症
改善体质
二、膏方组方原则
1.理论基础
天人相应,四时养生理论 扶正与祛邪 气血理论 精气学说 肾命学说 治虚三本论
2.组方原则
总原则 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 缓治法,无需过偏
5.膏方质量反馈主要问题—碜牙
碜牙 辅料洁净,不能带入泥沙 贵重药材打粉收膏时加入 ,或者另煎久煎,取药汁 兑入膏方 不溶性药材(琥珀粉、珍 珠粉等)会沉淀 核桃肉、芝麻等,油脂含 量大,不容易打成细粉, 在膏方中分布不均匀 对策 处方时提前告知患者 尽量打粉要细且均匀 不建议自带药材(真伪、 质量) 尽量少加药食同源的药材 ,建议食疗或药膳
动静之相对性
重者、滋腻者为静,轻者、淡薄者为动;
养阴生津为静,补气宣味为动; 补血养血为静,祛瘀活血为动;
补肝养肝为静,疏肝理气为动;
补肾填精为静,健脾化湿为动; 健脾益气为静,消导积滞为动; 血药为静,气药为动,血中气药,气中血药; 有些药物在不同配方、针对不同病情可有双重作用。
特殊原则
4.顾护胃气
脾胃乃后天生生之本,饮食药饵全赖此以受气取汁,化生精微,传导 运化。补肾气填肾精之药多滋腻之剂,易碍滞中州之健运;又有胃肠
素薄之人不耐苦寒及养阴之品。
如遇此等情况,不加留意,则滋补之功尚未显现,而痞满、瞋胀、腹 痛、泄泻诸症蜂起,犹弈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常用方药:
常用治则及药物
清热化痰药:蒲公英、紫地丁、紫草、半枝莲、 蛇舌草、黄连、黄芩 宣肃平喘药:麻黄、桂枝、细辛、白果、射干、 桑白皮、泽漆、鬼箭羽、黄荆子 化痰止咳药:紫菀、冬花、前胡、百前、杏仁、 胡颓叶、野荞麦根
常用治则及药物
化痰通络药:桃仁、熟军、桂枝、蜈蚣、全蝎、 蟾皮、蜂房、甲片 疏肝祛风药:柴胡、黄芩、僵蚕、蝉衣、川朴
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膏方可有 3~5味君药。 臣药:用于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君药与臣药是 处方的主要组成部分,君药可以发挥统帅支配作用,而臣 药可匡君药,帮助君药发挥专一而主要的作用,臣药一般 5~7味。 佐药:1.佐助药,是协助君药以治疗兼证的药物。2.佐制 药,是制约君药、臣药的峻烈之性,或减轻与消除君药、 臣药毒性的药物。3.反佐药,指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 治疗作用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佐药在膏方中起到极其重 要的作用。一般8~15味。 使药:1.引经药:是引方中诸药至病所的药物。2.调和药 ,是调和方中诸药物性味的药物。一般可选3~7味。
特殊原则
2.寒热温凉的平衡
经云:“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临床处方是在应用层面解决具体的 问题,既要遵循理论,又要考虑实际情况。 有些病人分明是阳虚之体,进数剂温药,却觉身烦热、口干燥,甚则 鼻衄口疮。 人体本身就是阴阳的统一体,时时处在互动平衡的状态,即使在病态 的情况下也是存在阴阳平衡的调节的,只是或由邪盛,或因正衰,这 种调节不能发挥最佳效果,此时方药的作用就是去除病因,帮助人体 调节平衡、恢复平衡。 如果不考虑人体本身的调节,见阴寒而投一派温热,则易动龙雷之火 ;见阳热而投一派寒凉,则脾胃生化之气被伐。《汤液醪醴论》云: “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诚然也。
助运助化常用砂仁、神曲、谷麦芽、内金; 消胀除瞋常用川朴、枳实、川楝、陈皮、大腹皮; 参芪补气横中宜加用:佛手、川楝、陈皮、玫瑰花; 胃肠功能薄,易腹泻忌用大黄、火麻仁、龙胆草等泻下药 ;慎用石膏、知母等凉胃药;注意生地、玄参等养阴药; 可加茯苓、豆蔻、扁豆、台乌、益智仁等健脾和胃之品。
2.2 特殊原则
1.调整阴阳,以平为期 2.扶正祛邪,攻补兼施 3.燮理脏腑,重视脾肾 4.调和气血,而致和平 5.动静相宜,升降有序
1.标本正邪的平衡
虽然传统中医观点认为余邪未清不可轻投补剂,呼吸系统慢性疾病, 咳、痰、喘常须臾不离,或数月不发感触即起,很难保证其于服食膏 方期间片刻不发。许多慢性疾病往往表现为以虚损为主导的临床过程 ,其中夹杂标实的证候,也多因虚而起。 所以非标本兼治而不能去,兼用扶正祛邪俾邪去正安,正盛邪怯,正 其治法。需指出的是此邪实与外感之邪实自不可相提并论,其轻投补 剂自是有闭门留寇,邪恋不去之弊。 而若泥膏方补剂,大量施以补益之品,全不顾其标中之邪实,则邪势 日盛,消蚀正气,则补剂之功尚未见,而正气之损则日益甚。更有补 益滋腻之品与邪相恋,全不能凑补养之功。故标本当共治。秦伯未曾 说:“膏方非单纯补剂,乃包含救偏却病之义”。
参的用量视品种和经济条件 白参:80~150克; 西洋参:50~100克; 红参:80~150克;
移山参:10~30克;
野山参粉:4~6克,野山参(支)酌情。 手掌参系西藏产品,补气且具有止咳补肺功效。


冬虫夏草——补肺肾之气,用量10~100克,常用20~30克 枫 斗——养阴生津,按质量,一般(3~4级)50~80克 藏红花——养血活血,5~15克 珍珠粉——养心宁神,养颜润燥,养阴利咽,15~50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