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书(20m简支空心板梁)
20m空心板梁盖梁支架计算书

20m空心板梁盖梁支架计算书编制:韩洪举贵州省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崇遵高速公路第十、第十一合同段项目经理部2002年11月一、20m空心板梁盖梁支架设计说明本合同段内的20m空心板的盖梁形式基本一致,在支架设计中采用标准结构尺寸,在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的《桥涵设计通用图》中,20m空心板梁盖梁长度为1156cm,高度为130cm,底板宽度为150cm,单个盖梁的混凝土数量为21.2m3。
支架采用钢管支架,钢管断面为∮48.5×3.5,由于受钢管长度的限制,在计算中全部采用搭接计算。
编制依据:①、《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②、《桥涵设计通用图》(TYT/GJS 06-1)二、荷载计算1、混凝土自重:G1=21.2m3×25KN/m3=530KN。
2、模板重量:经计算共用模板49.6m2,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盖梁的模板均采用自加工大块钢模,每平方米的重量为75~100kg,现按照100kg/m2取值,模板共计重量为:G2=49.6m2×100kg/m2=4960kg=49.6KN。
近似按照均布荷载作用在支架上。
3、施工荷载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取值,为1.0Kpa,即G3=11.56m×1.5m×1.0×103N/m2=17340N=17.34KN4、振捣产生的荷载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取值,为2.0Kpa,即:G4=11.56m×1.5m×2.0×103N/m2=34680N=34.68KN5、荷载合计:G=G4+G3+G2+G1=34.68+17.34+49.6+530=631.62KN三、支架布置:横桥向支架钢管的间距按照0.8m的步距布置(11.56÷0.8+1=15.45,取值15根),纵桥向的钢管间距按照0.5m的步距布置(1.5÷0.5+1=4,取值4根),在高度方向的横杆按照1.5m的步距布置;在梁底范围内共计有钢管数量15×4=60根。
20现浇模板及支架计算书(上传)

XX路X合同段20m现浇预应力砼简支空心板梁碗扣式钢管支架及模板结构计算书一、计算依据及原则:1、JTJ 041-200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JTJ 025-86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3、《路桥施工计算手册》4、XX高速公路设计文件及图纸5、因支架采用的是碗扣式钢管架,其纵、横间距只能按30cm为梯步进行变化,不似扣件式钢管架可根据计算结果任意采用纵、横间距,所以据以往经验先预计了纵、横向间距,然后进行验算。
二、模板与支架材料及基本尺寸拟定1、模板材料及基本尺寸1)、壳板采用竹胶板做底模和侧模板,厚度δ=12mm。
2)、小棱与大棱均采用西南云杉木材,前者断面尺寸为60×80mm,后者断面尺寸为100×100mm;小棱与壳板相结合支承于大棱上,后者支承于支架顶托上;小棱间距为300mm,大棱间距为900mm,特殊情况下大、小棱的间距减小。
2、支架材料及基本尺寸拟定1)、支架材料采用Q235碗扣式钢管架,其断面尺寸为φ48×3.0mm。
2)、钢管架有横桥向小横杆、纵桥向大横杆、竖向立杆以及纵横桥向的斜撑(剪刀撑)等四种形式。
3)、大横杆的步距为120cm,立杆(立柱)的横向间距为60cm,立杆的纵向间距为90cm,特殊情况下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减小(为30cm的倍数)。
4)、斜撑的间距以保证支架稳定为前提适当加密。
5)基本资料V砼 = 26KN/m3 V木 = 5KN/m3 V架管 = 3.5Kg/m V竹胶板 = 9KN/m3竹胶板:[σW]= 70Mpa [τ]= 50Mpa E = 5.0×103MPa (合格品)方木:[σW]= 11Mpa [τ]= 1.7Mpa E =9×103MPa (杉木)架管:(φ48×3mm)[σa]= 140Mpa i = 1.595cm Ao = 4.24cm2 I=1.078×10-7m4 W=4.493×10-6m3三、空心板梁自重与实心板梁自重的比率(实心率)纵向横向综合实心率p3=(0.7×0.9×4.8-(π×0.252+0.25×0.35)×4.3)÷(0.7×0.9×4.8)=0.59638四、底模板的强度及挠度验算1、作用在底模板的外力1)、模板自重(内模估算为底板模的两倍重,内、外模合计)q1=0.012×9×3=0.33Kpa2)、钢筋砼空心板自重q2=26KN/m3×0.9m×0.59638×1.2 =16.75Kpa(1.2为实心率不均匀系数) 3)、施工人员、施工机具运输堆放荷载q3=2.5KPa;4)、倾倒砼时产生的冲击荷载q4=2.0KPa5)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q5=2.0KPa每块0.6m宽的模板承受的均布荷载为(计算宽度取跨径的两倍):q=(q1+q2+q3+q4+q5)×b=(0.33+16.75+2.5+2+2)×0.6=23.58×0.6=14.15KN/m每块0.6m 宽的模板上作用的集中力p=2.5KN2、 模板底壳板的最大弯距为(按三跨连续梁)1)、在均布菏载作用下M maxq =210ql =20.31014.15⨯=0.12735KN.m 2)、在集中荷载作用下M maxP =6pl =2.50.36⨯=0.125KN.m 3、 模板底板壳板的强度验算1)、在均布荷载下σw q =max q M W =320.12735100.60.0126⨯⨯=8.84MPa ≤[σw]=70/2.5=28MPa 2)、在集中荷载下σwp =max p M W =320.125100.0126⨯0.6⨯=8.68MPa ≤[σw]=28MPa 4、模板底板壳板的挠度验算(按3跨连续梁计算)竹胶板的弹性模量E=5.0×103Mpa竹胶板壳板的惯性矩I=312bh =30.012120.6⨯=8.64×10-8m4 验算挠度的荷载组合按下列规定采用q=q1+q2=0.33+16.75=17.08KN/m 2f qmax =45384qbl EI =34985100.338451010-⨯17.08⨯⨯0.6⨯⨯⨯⨯8.64⨯=0.0025m=2.5mm ≤3mm 五、小棱的强度及挠度验算小棱受均布荷载作用,如图:1、 作用在小棱上的外力1)、模板及小棱的自重q 1=0.33+0.06×0.08×5=0.35 Kpa2)、钢筋砼板梁自重q 2=16.75Kpa (见前述)3)、施工人员、施工料具运输堆放荷载q 3=2.5Kpa4)、倾倒砼时产生的冲击荷载q 4=2.0Kpa5)、振捣砼时产生的冲击荷载q 5=2.0Kpa每根小棱的作用范围0.3m 内产生的均布荷载为:q=(q1+q2+q3+q4+q5) ×b=(0.35+16.75+2.5+2+2) ×0.3=23.58×0.3=7.08 KN/m2、 小棱的最大弯矩为M maxq =210ql =27.0740.910⨯=0.5730KN.m 3、 小棱的最大弯应力为σw q =max q M W =320.5730100.060.086⨯⨯=8.95MPa ≤[σw ]=11×1.2=13.2MPa 4、小棱的挠度验算挠度验算的荷载组合按下列规定采用q=(q1+q2) ×b =(0.35+16.75)×0.3=5.124KN/m I= 312bh =30.060.0812⨯=2.56×10-6 m 4;E=9×103Mpa f max =45384ql EI =46950.9384 2.56109103-⨯5.124⨯10⨯⨯⨯⨯⨯=1.9×10-3m=1.9mm <900400=2.25mm 六、大棱的强度及挠度验算按受对称集中力简支梁计算(大棱自重忽略不计),如图:1、 作用在大棱上的外力p=7.08KN/m ×0.9m=6.372KN2、 大棱的最大弯矩为M maxq =p ×0.15m=6.372KN ×0.15m=0.9558KN.m3、 大棱的最大弯应力为σw q =max q M W =32100.100.1060.9558⨯⨯=5.73MPa ≤[σw ]=11×1.2=13.2MPa 4、大棱的挠度验算I= 312bh =30.100.1012⨯=8.333×10-6 m 4;E=9×103Mpa f max =()22346pa al a l EIl-=()22690.1530.150.640.150.68.333109100.63-6.372⨯10⨯⨯⨯-⨯⨯6⨯⨯⨯⨯⨯=3.79×10-4m=0.379mm <600400=1.5mm七、钢管支架的稳定性、强度及地基承载力验算1、作用在立杆(柱)上的荷载N=2×P=2×6.372=12.744KN2、立杆稳定性验算大横杆的步距为 1.2m,长细比入=l/r=1200/15.95=75,故φ=0.682,则立杆受压稳定强度允许值:[N]= φA[σ]=0.682×424×10-6×215×106=62.2KNN=12.744KN <[N]=62.2KN (满足要求,立杆稳定)另一种方法,查有关手册:[N]=30KN ,也满足要求。
20m简支先张法空心板计算书手算57页word

目录1 计算依据与基础资料 (1)1.1 标准及规范 (1)1.1.1 标准 (1)1.1.2 规范 (1)1.1.3 参考资料 (1)1.2 主要材料 (1)1.3 设计要点 (2)2 横断面布置 (2)3 汽车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冲击系数的计算 (3)3.1 汽车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3)3.1.1 跨中横向分布系数 (3)3.1.3 车道折减系数 (4)3.2 汽车荷载冲击系数μ值计算 (4)3.2.1汽车荷载纵向整体冲击系数μ (4)3.2.2 汽车荷载的局部加载的冲击系数 (4)4 作用效应组合 (4)4.1 作用的标准值 (4)4.1.1 永久作用标准值 (5)4.1.2 汽车荷载效应标准值 (6)4.2 作用效应组合 (7)4.2.1 基本组合(用于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8)4.2.2 作用短期效应组合(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10)4.2.3 作用长期效应组合(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11)4.3 截面预应力钢束估算及几何特性计算 (13)4.3.1 A类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受拉区钢筋面积估算 (13)4.3.2 换算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16)5 持久状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18)5.1 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 (18)5.2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 (19)5.2.1 验算受弯构件抗剪截面尺寸是否需进行抗剪强度计算 (19)5.2.2 箍筋设置 (22)6 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23)6.1 预应力钢束应力损失计算 (23)6.1.1 张拉控制应力 (24)6.1.2 各项预应力损失 (24)6.2 温度梯度截面上的应力计算 (29)6.3 抗裂验算 (32)6.3.1 正截面抗裂验算 (32)6.3.2 斜截面抗裂计算 (35)6.4 挠度验算 (38)6.4.1 汽车荷载引起的跨中挠度 (38)6.4.2 预制板是否设置预拱值的计算 (39)7 持久状态和短暂状况构件应力计算 (41)7.1 使用阶段正截面法向应力计算 (41)7.1.1 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力 (41)7.1.2 受拉区预应力钢筋的最大拉应力 (41)7.2 使用阶段混凝土主压应力、主拉应力计算 (43)7.3 施工阶段应力验算 (46)8 桥面板配筋计算 (48)8.1 荷载标准值计算 (48)8.1.1 计算跨径 (48)8.1.2 跨中弯矩计算 (48)8.1.3 支点剪力 (49)8.2 极限状态承载力计算 (49)8.2.1 荷载效应组合计算 (49)8.2.2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 (49)8.2.3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 (49)8.3 抗裂计算 (50)9 铰接板的混凝土铰缝剪力验算 (50)附录1:跨中截面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50)预应力混凝土公路桥梁通用设计图成套技术通用图计算示例(20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 计算依据与基础资料1.1 标准及规范1.1.1 标准•跨径:桥梁标准跨径20m;计算跨径(正交、简支)19.3m;预制板长19.96m•设计荷载:公路-Ⅰ级•桥面宽度:(路基宽23m,高速公路),半幅桥全宽11.25m0.5m(护栏墙)+10.25m(行车道)+ 0.5m(护栏墙)=11.25m•桥梁安全等级为一级,环境条件Ⅱ类1.1.2 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9•《公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9(简称《通规》)•《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19(简称《预规》)1.1.3 参考资料•《公路桥涵设计手册》桥梁上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019.3)•《公路桥梁荷载横向分布计算》(人民交通出版社1977.12)1.2 主要材料1)混凝土:预制板及铰缝为C50、现浇铺装层为C40、护栏为C302)预应力钢绞线:采用钢绞线15.2s φ,1860pk f Mpa =,51.9510p E Mpa =⨯3)普通钢筋:采用HRB335,335sk f Mpa =,52.0104S E Mpa =⨯ 1.3 设计要点1)本计算示例按先张法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 类构件设计,桥面现浇层100mmC40混凝土中,考虑50mm 参与活载阶段的结构受力; 2)预应力张拉控制应力值0.68con pk f σ=,预应力张拉台座长假定为50m ,混凝土强度达到85%时才允许放张预应力钢筋;3)计算预应力损失时计入加热养护温度差20℃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4)计算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时传力锚固龄期为7d; 5)环境平均相对湿度RH=70%; 6)存梁时间为90d 。
20米空心板计算书

1、 设计资料 (一)设计荷载 本桥设计荷载等级确定为汽车荷载(公路— I级),人群荷载为3.5KN/m2 (二)桥面跨径及净宽 标准跨径:Lk=20m 计算跨径:L=19.50 m 桥面净宽:净—9.0+2×0.75m 主梁全长: 19.96m。 (三)主要材料 1.混凝土 采用C50混凝土浇注预制主梁,栏杆和人行道 板采用C30混凝土,C30防水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 磨耗层;铰缝采用C40混凝土浇注,封锚混凝土也 使用C40;桥面连续采用C30混凝土。 2.钢筋 普通钢筋主要采用HRB335钢筋,预应力钢筋 为钢绞线。 3.板式橡胶支座 采用三元乙丙橡胶,采用耐寒型,尺寸根据计 算确定。 (四)施工工艺 先张法施工,预应力钢绞线采用两端同时对称 张拉。
39.79 2.05 39.95 1.27 40.09 1.13 40.37 1.04 40.62 1.01
注:上表中的汽车内力值没有计入冲击系数。 (三)内力组合 公路桥涵结构设计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 用极限状态进行作用效应组合。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效应组合(组合结果见表8)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效应组合 (1) 作用短期效应组合 组合结果见表9。 (2)作用长期效应组合 组合结果见表7。
号 0.0103131.45 137.6 137.75123.45104.06 89.76 77.6169.5264.43 62.4 998.03 板 4 号 0.0103110.03114.18123.45127.63116.39 100 86.7977.6172.4969.46998.03 板 5 号 0.0103 92.76 96.85 104.06116.39123.57114.36 100 89.7682.6479.58999.97 板
20m空心板计算书

一、空心板纵向静力计算结果(不增加分隔带)1.1计算模型纵向静力计算采用平面杆系理论,以主梁轴线为基准划分结构离散图。
根据荷 载组合要求的内容进行内力、应力计算,验算结构在施工阶段、运营阶段内力、应 力及整体刚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全桥共划分43个节点,42个单元,2个永久支撑元。
结构离散图见下图。
结构离散图1.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承载能力验算1、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验算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
m0S ud 0( Gi S GikQ1 S Q1k i 1 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应符合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弯矩组合设计值小于对应 c Qj S Qjk )j 2由上图所示结果可知,空心板各截面的抗弯承载力均满足规范要求。
1.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抗裂性验算1、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主梁正截面抗裂性验算箱梁设计按照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进行,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6.3.1条关于全预应力混凝土现浇构件的规定进行验算。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正截面混凝土拉应力应符合以下要求:作用短期效应组合下g—c pc <0.7f ik= 1.855 Mpa作用长期效应组合下C—C pc <0作用短期效应组合混凝土主梁正应力包络图由以上计算的应力结果包络图可知:空心板跨中下缘出现0.8MPa的拉应力,因此,短期效应组合作用下,混凝土主梁的正截面抗裂性验算满足规范要求。
由以上计算的应力结果包络图可知:空心板各截面均未出现拉应力,因此,长期效应组合作用下,混凝土主梁的正截面抗裂性验算满足规范要求。
1.4持久状况主梁应力验算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7.1.5条关于未开裂混凝土构件的规定进行验算。
使用阶段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在标准值组合下由以上计算结果可知:持久状况下,混凝土主梁上缘的最大压应力为4.6MPa下缘的最大压应力为6.6MPa均小于16.2MPa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20m空心板桥计算书

20m空心板桥计算书XXXXXXXXXXXXXXXXXX跨河桥梁工程20m编制:复核:审核:2021年]]月空心板桥计算书目录1桥梁概.............................................. 1 2. 2计算方法............................................................................. .............................................. 1 2.3计算采用规范............................................................................. ............................ 1 2. 4计算采用标准............................................................................. ............................ 2 2.5结构验算参数............................................................................. (2)3中梁设计状态下的结构验算............................................................................. (5)3.1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力验算................................................................. 5 3.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挠度验算................................................................... 6 3.3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强度验算................................................................... 7 3.4设计状态下结构验算结论 (7)4边梁设计状态下的结构验算............................................................................. (7)4.1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力验算................................................................. 7 4.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挠度验算................................................................... 8 4.3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强度验算................................................................... 9 4. 4设计状态下结构验算结论. (10)5、桥梁下部结构设计............................................................................. . (10)5.1.桥台盖梁计算............................................................................ .................... 10 5.2、桥台桩基计算............................................................................ (10)1桥梁概况本计算书使用上部结构部分为20m简支空心板梁,桥面宽度15m,其中机动车道宽10m。
计算书(20m简支空心板梁)

1 绪论1.1 概述1.1.1 简支梁桥概述由一根两端分别支撑在一个活动支座和一个铰支座上的梁作为主要承重结构的梁桥。
属于静定结构。
是梁式桥中应用最早、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桥形。
其构造简单,架设方便,结构内力不受地基变形,温度改变的影响。
1.1.2 简支梁桥受力特点简支梁桥是静定结构,其各跨独立受力。
桥梁工程中广泛采用的简支梁桥有三种类型:1) 简支板桥。
简支板桥主要用于小跨度桥梁。
按其施工方式的不同分为整体式简支板桥和装配式简支板桥;装配式板桥是目前采用最广泛的板桥形式之一。
按其横截面形式主要分为实心板和空心板。
根据我国交通部颁布的装配式板桥标准图,通常每块预制板宽为1.0m,实心板的跨径范围为1.5-8.0m,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的跨径范围为6—13m;而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跨径范围为8-16m。
2)肋梁式简支梁桥(简称简支梁桥)。
简支梁桥主要用于中等跨度的桥梁。
中小跨径在8-12m时,采用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跨径在20-50m时,多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
在我国使用最多的简支梁桥的横截面形式是由多片T形梁组成的横截面。
3)箱形简支梁桥。
箱形简支梁桥主要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梁桥。
尤其适用于桥面较宽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和跨度较大的斜交桥和弯桥。
1.1.3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在我国的发展我国修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体系梁桥最早在铁路部门,1966 年在成昆线用悬臂拼装法建成国内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铰接连续梁桥――旧庄河桥,跨24m+48m+24m。
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是1975 年建成的北京枢纽东北环线通惠河桥,跨度26.7m+40.7m+26.7m。
1979 年9 月建成兰州黄河桥(47m+3×70m+47m)为悬臂浇筑的分离式双室箱梁桥,进一步推动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修建和发展。
此后,相继建成湖北沙洋汉江公路桥,云南怒江桥,台州灵江桥等一大批特大跨公路连续梁桥。
20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计算书 - 副本

1 设计资料及构造布置1.1 设计资料1 . 桥梁跨径及桥宽标准跨径:20m(墩中心距);主桥全长:19.96m;计算跨径:19.60m;桥面净宽:2×净—11.25m见桥梁总体布置图护栏座宽:内侧为0.75米,外侧为0.5米。
桥面铺装:上层为9厘米沥青混凝土,下层跨中为10厘米厚混凝土,支点为12厘米钢筋混凝土。
2 . 设计荷载采用公路—I级汽车荷载。
3. 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主要指标为如下:预应力钢筋选用1×7(七股)φS15.2mm钢绞线,其强度指标如下普通钢筋及箍筋及构造钢筋采用HRB335钢筋,其强度指标如下4 . 设计依据交通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简称《桥规》;交通部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简称《公预规》。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0—2004)条文应用算例》《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设计原理》(按新颁JTG D60—2004编写) 《公路桥涵设计手册—梁桥(上册)》1.2 构造形式及尺寸选定全桥空心板横断面布置如图,每块空心板截面及构造尺寸见图图3-1跨中边板断面图图3-2 中板断面图图3-3 绞缝钢筋施工大样图图3-4 矩形换算截面(上面的为另外的资料内容,其为添加)目录1 设计资料 11.1 主要技术指标 11.2 材料规格 11.3 采用的技术规范 12 构造形式及尺寸选定 23 空心板毛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33.1 边跨空心板毛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33.1.1 毛截面面积A 33.1.2 毛截面重心位置 33.1.3 空心板毛截面对其重心轴的惯距I 43.2 中跨空心板毛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43.2.1 毛截面面积A 43.2.2 毛截面重心位置 53.2.3 空心板毛截面对其重心轴的惯距I 53.3 边、中跨空心板毛截面几何特性汇总 64 作用效应计算 74.1 永久作用效应计算 74.1.1 边跨板作用效应计算 74.1.2 中跨板作用效应计算 84.1.3 横隔板重 84.2 可变作用效应计算 94.3 利用桥梁结构电算程序计算 94.3.1 汽车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94.3.2 汽车荷载冲击系数计算 124.3.3 结构重力作用以及影响线计算 134.4 作用效应组合汇总 175 预应力钢筋数量估算及布置 195.1预应力钢筋数量的估算 195.2 预应力钢筋的布置 205.3 普通钢筋数量的估算及布置 216 换算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226.1 换算截面面积 226.2 换算截面重心的位置 236.3 换算截面惯性矩 236.4 换算截面的弹性抵抗矩 247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247.1 跨中截面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 247.2 斜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 257.2.1 截面抗剪强度上、下限的复核 257.2.2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 278 预应力损失计算 298.1 锚具变形、回缩引起的应力损失 298.2 钢筋与台座间的温差引起的应力损失 298.3 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308.4 预应力钢绞线由于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308.5 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引起的应力损失 318.6 预应力损失组合 339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349.1 正截面抗裂性验算 349.2 斜截面抗裂性验算 389.2.1 正温差应力 389.2.2 反温差应力(为正温差应力乘以) 399.2.3 主拉应力 3910 变形计算 4210.1 正常使用阶段的挠度计算 4210.2 预加力引起的反拱度计算及预拱度的设置 4310.2.1 预加力引起的反拱度计算 4310.2.2 预拱度的设置 4511 持久状态应力验算 4511.1 跨中截面混凝土的法向压应力验算 4511.2 跨中预应力钢绞线的拉应力验算 4611.3 斜截面主应力验算 4612 短暂状态应力验算 4812.1 跨中截面 4912.1.1 由预加力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 4912.1.2 由板自重产生的板截面上、下缘应力 5012.2 截面 5012.3 支点截面 5113 最小配筋率复核 5220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设计计算书1 设计资料1.1 主要技术指标桥跨布置: 16×20.0 m,桥梁全长340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绪论1.1 概述1.1.1 简支梁桥概述由一根两端分别支撑在一个活动支座和一个铰支座上的梁作为主要承重结构的梁桥。
属于静定结构。
是梁式桥中应用最早、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桥形。
其构造简单,架设方便,结构内力不受地基变形,温度改变的影响。
1.1.2 简支梁桥受力特点简支梁桥是静定结构,其各跨独立受力。
桥梁工程中广泛采用的简支梁桥有三种类型:1) 简支板桥。
简支板桥主要用于小跨度桥梁。
按其施工方式的不同分为整体式简支板桥和装配式简支板桥;装配式板桥是目前采用最广泛的板桥形式之一。
按其横截面形式主要分为实心板和空心板。
根据我国交通部颁布的装配式板桥标准图,通常每块预制板宽为1.0m,实心板的跨径范围为1.5-8.0m,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的跨径范围为6—13m;而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跨径范围为8-16m。
2)肋梁式简支梁桥(简称简支梁桥)。
简支梁桥主要用于中等跨度的桥梁。
中小跨径在8-12m时,采用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跨径在20-50m时,多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
在我国使用最多的简支梁桥的横截面形式是由多片T形梁组成的横截面。
3)箱形简支梁桥。
箱形简支梁桥主要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梁桥。
尤其适用于桥面较宽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和跨度较大的斜交桥和弯桥。
1.1.3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在我国的发展我国修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体系梁桥最早在铁路部门,1966 年在成昆线用悬臂拼装法建成国内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铰接连续梁桥――旧庄河桥,跨24m+48m+24m。
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是1975 年建成的北京枢纽东北环线通惠河桥,跨度26.7m+40.7m+26.7m。
1979 年9 月建成兰州黄河桥(47m+3×70m+47m)为悬臂浇筑的分离式双室箱梁桥,进一步推动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修建和发展。
此后,相继建成湖北沙洋汉江公路桥,云南怒江桥,台州灵江桥等一大批特大跨公路连续梁桥。
目前我国最大跨度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为江苏南京第二长江大桥的北汊桥,主跨165m。
另外,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在铁路部门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兴建了大批大跨径连续梁桥。
1.1.4 本桥设计施工方法本次设计为7x20m = 140m,预应力砼简支梁,桥宽为19m。
梁体采用空心板截面。
采用预制吊装法施工,预应力用先张法张拉,可以有效控制预应力损失,梁体的质量也可以很好的保证。
用架梁机把梁架设到位,标高和路线线形也容易控制。
1.2 毕业设计的目的与意义1.2.1 毕业设计目的毕业设计是高等工科院校本科培养计划中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对四年所学知识的总结与运用。
(1)运用学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结合工程实际,参考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工程设计图集及其他参考资料,独立地完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上部结构的设计;(2)同时初步掌握桥梁设计的步骤、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1.2.2 毕业设计意义(1)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座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上部结构的设计,基本掌握该工程设计的全过程,巩固已学知识。
(2)增强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践性和综合性无以取代,为以后无论是继续学习还是参加工作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由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为超静定结构,手算工作量较大,且准确性难以保证,所以采用了有限元分析软件桥梁博士计算v3.03,桥梁电算进行,这样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准确度也得以提高。
同时也更加熟练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AutoCAD,Excel 等的使用。
1.3方案拟定方案一: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4x35m)。
力学特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是一种以受弯为主,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无水平反力的结构。
它在荷载作用下,支点截面产生负弯矩,从而大大减小了跨中的正弯矩,跨越能力大。
预应力结构通过高强钢绞线对混凝土预压,不仅充分发挥了高强材料的特性,而且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性,促使结构轻型化,因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具有比钢筋混凝土结构大得多的跨越能力。
使用效果:主桥桥面连续,无伸缩缝,行车平顺舒适,养护费用少。
桥型线条简洁明快。
施工方法及工艺:采用预制顶推施工方法,以顶推设备作为主要施工设备,以桥台为起点,顺梁方向施工。
技术先进,工艺要求较严格;占用施工场地少。
立面截面布置:请见附图1.1、1.2。
图1.1 上林村大桥桥型布置图图1.2上林村大桥横截面图方案二:35米预应力简支箱梁梁桥(4x35m)力学特点:超静定结构,以受弯为主,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无水平反力的结构。
它在荷载作用下,支点截面产生负弯矩且比跨中弯矩大,但跨径不大时差值不是很大,采用等截面形式,大大简化主梁的构造。
使用效果:主桥面设有伸缩缝,桥面不连续,采用等截面布置,桥梁的立面协调一致,减少构件模板的规格。
施工方法及工艺:采用顶推法施工。
施工时,在一侧的桥台后设置预置场,分节段预制、逐段顶推、逐段接长、连续施工工艺。
立面截面布置:见附图2.1、2.2。
图2.1 上林村大桥桥型布置图图2.2上林村大桥横截面图方案三: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7x20m)力学特点:梁体连续,墩、梁、基础三者固结为一个整体共同受力。
由于墩梁固结共同参与工作,连续刚构桥由活载引起的跨中正弯矩较连续梁要小,因而可以降低跨中区域的梁高,并使恒载内力进一步降低。
因此,连续刚构桥的主跨径可以比连续梁桥设计大一些。
顺桥向抗弯刚度和横桥向抗扭刚度大,受力性能好。
顺桥向抗推刚度小,对温变、混凝土收缩徐变及地震影响均有利。
使用效果:桥面连续,无伸缩缝,行车条件良好,养护费用少;桥型线条简洁明快;满足施工运营各阶段支承上部结构重量和稳定性要求;但如果桥墩的水平抗推刚度较大,则因主梁的预应力张拉、收缩、徐变、温度等因素所引起的变形受到桥墩的约束后,将会在主梁内产生较大的次拉力,并对桥墩也产生较大的水平推力,从而会在架构混凝土上产生裂缝,降低结构的使用功能。
施工方法及工艺:采用挂篮悬臂浇注对称施工。
占用施工场地少,不需安设大吨位的支座。
立面截面布置:请见附图3.1、3.2。
图3.1上林村大桥桥型布置图图3.2上林村大桥横截面图2 毛截面几何特性计算2.1基本资料2.1.1主要技术指标桥跨布置:7⨯20.0 m,桥梁全长140 m。
标准跨径:20.00 m计算跨径:19.3m。
桥面总宽:20 m,横向布置为0.5 m(防撞护栏)+19 m(行车道)+0.5 m(防撞护栏)。
设计荷载:公路-I级。
1.1.2材料规格预应力钢筋17⨯钢绞线,直径15.2mm;非预应力钢筋采用335,235HRB R;空心板块混凝土采用C40;桥面铺装采用C40防水混凝土。
2.2截面几何尺寸图图2.2横截面尺寸图(尺寸单位:cm)图2.3中板横截面尺寸图(尺寸单位:cm) 2.3 毛截面几何特性计算通过桥梁博士软件计算结果:任务类型: 截面几何特征计算截面高度: 0.95 m------------------------------------------------------------计算结果:基准材料: 中交新混凝土:C40混凝土基准弹性模量: 3.25e+04 MPa换算面积: 0.731 m2换算惯矩: 8.16e-02 m4中性轴高度: 0.464 m沿截面高度方向5 点换算静矩(自上而下):主截面:点号: 高度(m): 静矩(m3):1 0.95 0.02 0.712 9.94e-023 0.475 0.1124 0.237 9.85e-025 0.0 0.0图2.4边板横截面尺寸图(尺寸单位:cm)任务类型: 截面几何特征计算------------------------------------------------------------截面高度: 0.95 m------------------------------------------------------------计算结果:基准材料: 中交新混凝土:C40混凝土基准弹性模量: 3.25e+04 MPa换算面积: 0.878 m2换算惯矩: 9.87e-02 m4中性轴高度: 0.524 m沿截面高度方向5 点换算静矩(自上而下):主截面:点号: 高度(m): 静矩(m3):1 0.95 0.02 0.712 0.1263 0.475 0.1354 0.237 0.1155 0.0 0.0空心板截面的抗扭刚度可简化为图的单箱截面来近似计算。
图2.5(尺寸单位:cm)22221244(16023)(9510)222(9510)2(16023)1010T b h I h b t t ⨯-⨯-==⨯-⨯-++10412.210()mm =⨯3 内力计算及组合3.1永久作用效应计算3.1.1 空心板自重(第一阶段结构自重)1g)/(82.182610723941mKNAg=⨯⨯=∙=-γ3.1.2 桥面系自重(第二阶段结构自重)2g桥面铺装采用等厚度的10cm的C40混凝土,则全桥宽铺装每延米重力为:0.1x19.3x23=44.16 (kN/m)桥面铺装10cm的C50现浇混泥土每延米重力:0.1x19.3x26=5018(kN/m)为计算方便近似按各板平均分担来考虑,则每块空心板分摊到的每延米桥面系重力为:3623.52018.5016.442453.62=++⨯=g (kN/m)3.1.3 铰缝自重(第二阶段结构自重)3g因为铰缝自重可以近似看成C40混凝土来算,因此其自重为:)/(349.02610)9514.39(43mKNg=⨯⨯⨯+=-由此得空心板每延米总重力g为:82.1811==gg(kN/m)(第一阶段结构自重)711.5349.03623.521=+=+=∏ggg(kN/m)(第二阶段结构自重)531.24711.582.181=+=+==∏∑gggg(kN/m)由此可计算出简支空心板的恒载(自重效应),计算结果见表3-1。
3.2可变作用效应计算本桥汽车荷载采用公路—Ⅰ级荷载,它由车道荷载组成。
《桥规》规定桥梁结构整体计算采用车道荷载。
公路—Ⅰ级的车道荷载由)/(5.10m KN q k =的均布荷载和)/(2.237))550()53.19)(180360(180m KN p k =⎥⎦⎤⎢⎣⎡---+=的集中荷载两部分组成。
而在计算剪力效应时,集中荷载标准值k p 乘以1.2的系数,即计算剪力时)/(64.2842.2372.12.1'm KN p p k k =⨯=⨯=3.2.1 汽车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根据截面几何尺寸特点,利用桥梁博士,得出各板的横向分配影响线竖标值见表2-2。
表3-2 各板的横向分配影响线竖标值表续表3-2根据表3-2作出影响线,见图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