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课本例题习题改编(含答案)

合集下载

(新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学案:8.3 第2课时 球的体积和表面积 Word版含答案

(新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学案:8.3 第2课时 球的体积和表面积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时 球的体积和表面积问题导学预习教材 P117-P119 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球的表面积公式是什么? 2.球的体积公式什么?1.球的表面积设球的半径为R ,则球的表面积S =4πR 2. 2.球的体积设球的半径为R ,则球的体积V =43πR 3.■名师点拨对球的体积和表面积的几点认识(1)从公式看,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大小,只与球的半径相关,给定R 都有唯一确定的S 和V 与之对应,故表面积和体积是关于R 的函数.(2)由于球的表面不能展开成平面,所以,球的表面积公式的推导与前面所学的多面体与旋转体的表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是不一样的.(3)球的表面积恰好是球的大圆(过球心的平面截球面所得的圆)面积的4倍.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决定球的大小的因素是球的半径.( )(2)球面被经过球心的平面截得的圆的半径等于球的半径.( ) (3)球的体积V 与球的表面积S 的关系为V =R3S .( )答案:(1)√ (2)√ (3)√半径为 3 的球的体积是( ) A .9π B .81π C .27πD .36π解析:选 D. V =43π×33=36π.若一个球的直径为 2,则此球的表面积为( ) A .2π B .16π C .8πD .4π解析:选 D .因为球的直径为 2,所以球的半径为 1,所以球的表面积 S =4πR 2=4π.把球的表面积扩大到原来的 2 倍,那么体积扩大到原来的( ) A .2 倍 B .22倍 C.2倍D.32倍解析:选 B .设原球的半径为 R ,表面积扩大 2 倍,则半径扩大2倍,体积扩大 22倍.如果三个球的半径之比是 1∶2∶3,那么最大球的表面积是其余两个球的表面积之和的________倍.解析:设小球半径为 1,则大球的表面积 S 大=36π,S 小+S 中=20π,36π20π=95.答案:95球的表面积与体积(1)已知球的体积是32π3,则此球的表面积是( )A .12πB .16π C.16π3D.64π3(2)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圆中两条互相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28π3,则它的表面积是( )A .17πB .18πC .20πD .28π【解析】 (1)设球的半径为R ,则由已知得V =43πR 3=32π3,解得R =2.所以球的表面积S =4πR 2=16π.(2)由三视图可得此几何体为一个球切割掉18后剩下的几何体,设球的半径为r , 故78×43πr 3=283π, 所以r =2,表面积S =78×4πr 2+34πr 2=17π,选A.【答案】 (1)B (2)A球的体积与表面积的求法及注意事项(1)要求球的体积或表面积,必须知道半径R 或者通过条件能求出半径R ,然后代入体积或表面积公式求解.(2)半径和球心是球的最关键要素,把握住了这两点,计算球的表面积或体积的相关题目也就易如反掌了.1.若一个球的表面积与其体积在数值上相等,则此球的半径为________. 解析:设此球的半径为 R ,则 4πR 2=43πR 3,R =3.答案:32.两个球的半径相差 1,表面积之差为 28π,则它们的体积和为________. 解析:设大、小两球半径分别为 R ,r ,则⎩⎪⎨⎪⎧R -r =1,4πR 2-4πr 2=28π,所以⎩⎪⎨⎪⎧R =4,r =3.所以体积和为 43πR 3+43πr 3=364π3.答案:364π3球的截面问题如图,有一个水平放置的透明无盖的正方体容器,容器高8 cm ,将一个球放在容器口,再向容器内注水,当球面恰好接触水面时测得水深为6 cm ,如果不计容器厚度,则球的体积为( )A.500π3cm 3B.866π3cm 3C.1 372π3 cm 3D.2 048π3cm 3【解析】 如图,作出球的一个截面,则MC =8-6=2(cm), BM =12AB =12×8=4(cm).设球的半径为R cm ,则 R 2=OM 2+MB 2 =(R -2)2+42, 所以R =5,所以V 球=43π×53=5003π (cm 3).【答案】 A球的截面问题的解题技巧(1)有关球的截面问题,常画出过球心的截面圆,将问题转化为平面中圆的问题.(2)解题时要注意借助球半径R ,截面圆半径r ,球心到截面的距离d 构成的直角三角形,即R 2=d 2+r 2.平面α截球O 的球面所得圆的半径为1,球心O 到平面α的距离为2,则此球的体积为( )A.6π B .43π C .46πD .63π解析:选B.如图,设截面圆的圆心为O ′,M 为截面圆上任一点, 则OO ′=2,O ′M =1. 所以OM =(2)2+1= 3. 即球的半径为 3. 所以V =43π(3)3=43π.与球有关的切、接问题 角度一 球的外切正方体问题将棱长为 2 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体积最大的球,则该球的体积为( ) A.4π3B.2π3C.3π2 D.π6【解析】 由题意知,此球是正方体的内切球,根据其几何特征知,此球的直径与正方体的棱长是相等的,故可得球的直径为 2,故半径为 1,其体积是43×π×13=4π3.【答案】 A角度二 球的内接长方体问题一个长方体的各个顶点均在同一球的球面上,且一个顶点上的三条棱的长分别为1,2,3,则此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解析】 长方体外接球直径长等于长方体体对角线长,即 2R =12+22+32=14, 所以球的表面积 S =4πR 2=14π. 【答案】 14π角度三 球的内接正四面体问题若棱长为 a 的正四面体的各个顶点都在半径为 R 的球面上,求球的表面积. 【解】 把正四面体放在正方体中,设正方体棱长为 x ,则 a =2x ,由题意 2R =3x =3×2a 2=62a , 所以 S 球=4πR 2=32πa 2.角度四 球的内接圆锥问题球的一个内接圆锥满足:球心到该圆锥底面的距离是球半径的一半,则该圆锥的体积和此球体积的比值为________.【解析】 ①当圆锥顶点与底面在球心两侧时,如图所示,设球半径为 r ,则球心到该圆锥底面的距离是r2,于是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2-⎝⎛⎭⎫r 22=3r 2,高为3r 2.该圆锥的体积为 13×π×⎝⎛⎭⎫3r 22×3r 2=38πr 3,球体积为43πr 3,所以该圆锥的体积和此球体积的比值为38πr 343πr 3=932.②同理,当圆锥顶点与底面在球心同侧时,该圆锥的体积和此球体积的比值为332. 【答案】932或332角度五 球的内接直棱柱问题设三棱柱的侧棱垂直于底面,所有棱的长都为 a ,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A .πa 2 B.73πa 2 C.113πa 2 D .5πa 2【解析】 由题意知,该三棱柱为正三棱柱,且侧棱与底面边长相等,均为 a .如图,P 为三棱柱上底面的中心,O 为球心,易知 AP =23×32a =33a ,OP =12a ,所以球的半径 R = OA 满足R 2=⎝⎛⎭⎫33a 2+⎝⎛⎭⎫12a 2=712a 2,故 S 球=4πR 2=73πa 2. 【答案】 B(1)正方体的内切球球与正方体的六个面都相切,称球为正方体的内切球,此时球的半径为 r 1=a2,过在一个平面上的四个切点作截面如图(1).(2)长方体的外接球长方体的八个顶点都在球面上,称球为长方体的外接球,根据球的定义可知,长方体的体对角线是球的直径,若长方体过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为 a ,b ,c ,过球心作长方体的对角线,则球的半径为 r 2=12a 2+b 2+c 2,如图(2).(3)正四面体的外接球正四面体的棱长 a 与外接球半径 R 的关系为:2R =62a .一个高为16的圆锥内接于一个体积为972π的球,在圆锥里又有一个内切球.求:(1)圆锥的侧面积; (2)圆锥里内切球的体积.解:(1)如图所示,作出轴截面,则等腰△SAB 内接于⊙O ,而⊙O 1内切于△SAB .设⊙O 的半径为R , 则有43πR 3=972π,所以R 3=729,R =9. 所以SE =2R =18.因为SD =16,所以ED =2. 连接AE ,又因为SE 是直径,所以SA ⊥AE ,SA 2=SD ·SE =16×18=288, 所以SA =12 2. 因为AB ⊥SD ,所以AD 2=SD ·DE =16×2=32, 所以AD =4 2.所以S 圆锥侧=π×42×122=96π. (2)设内切球O 1的半径为r ,因为△SAB 的周长为2×(122+42)=322, 所以12r ×322=12×82×16.所以r =4.所以内切球O 1的体积V 球=43πr 3=2563π.1.直径为 6 的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是( ) A .36π,144π B .36π,36π C .144π,36πD .144π,144π解析:选 B .球的半径为 3,表面积 S =4π·32=36π,体积 V =43π·33=36π.2.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一个球的表面积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比是( ) A.6π6 B.π2C.2π2D.3π2π解析:选 A .设正方体棱长为 a ,球半径为 R ,由 6a 2=4πR 2 得aR =2π3,所以V 1V 2=a 343πR 3=34π⎝ ⎛⎭⎪⎫2π33=6π6. 3.若两球的体积之和是 12π,经过两球球心的截面圆周长之和为 6π,则两球的半径之差为( )A .1B .2C .3D .4解析:选 A .设两球的半径分别为 R ,r (R >r ),则由题意得⎩⎪⎨⎪⎧4π3R 3+4π3r 3=12π,2πR +2πr =6π,解得⎩⎪⎨⎪⎧R =2,r =1.故 R -r =1. 4.已知棱长为 2 的正方体的体积与球 O 的体积相等,则球 O 的半径为________. 解析:设球 O 的半径为 r ,则43πr 3=23,解得 r =36π.答案:36π5.已知过球面上 A ,B ,C 三点的截面和球心的距离为球半径的一半,且 AB =BC =CA =2,求球的表面积.解:设截面圆心为O ′,球心为 O ,连接 O ′A ,OA ,OO ′, 设球的半径为 R .因为O ′A =23×32×2=233.在 Rt △O ′OA 中,OA 2=O ′A 2+O ′O 2, 所以 R 2=⎝⎛⎭⎫2332+14R 2,所以 R =43,所以 S 球=4πR 2=649π.[A 基础达标]1.两个球的体积之比为8∶27,那么这两个球的表面积之比为( ) A .2∶3 B .4∶9 C.2∶ 3D.8∶27解析:选B.设两个球的半径分别为r ,R , 则⎝⎛⎭⎫43πr 3∶⎝⎛⎭⎫43πR 3=r 3∶R 3=8∶27, 所以r ∶R =2∶3,所以S 1∶S 2=r 2∶R 2=4∶9.2.已知球的表面积为16π,则它的内接正方体的表面积S 的值是( ) A .4π B .32 C .24D .12π解析:选B.设球的内接正方体的棱长为a ,由题意知球的半径为2,则3a 2=16,所以a 2=163,正方体的表面积S =6a 2=6×163=32. 3.用与球心距离为1的平面去截球,所得的截面面积为π,则球的体积为( ) A.32π3B.8π3 C .82πD.82π3解析:选D.设截面圆的半径为r ,则πr 2=π,故r =1, 由勾股定理求得球的半径为1+1=2, 所以球的体积为43π(2)3=82π3,故选D.4.把一个铁制的底面半径为r ,高为h 的实心圆锥熔化后铸成一个铁球,则这个铁球的半径为( )A.r h2B.r 2h 4C. 3r 2h 4D.r 2h 2解析:选C.设铁球的半径为 R ,因为13πr 2h =43πR 3,所以R = 3r 2h4.5.已知A ,B 是球O 的球面上两点,且球的半径为3,∠AOB =90°,C 为该球面上的动点.当三棱锥O -ABC 的体积取得最大值时,则过A ,B ,C 三点的截面的面积为 ( )A .6πB .12πC .18πD .36π解析:选A.因为O 为球心,∠AOB =90°,所以截面AOB 为球大圆,所以当动点C 满足OC ⊥平面OAB 时, 三棱锥O -ABC 的体积最大, 此时,OA =OB =OC =R =3, 则AB =AC =BC =32,所以截面ABC 的圆心O ′为△ABC 的中心,所以圆O ′的半径r =O ′C =32×33=6, 所以截面ABC 的面积为π×(6)2=6π,故选A.6.已知球面上的四点P 、A 、B 、C ,P A 、PB 、PC 的长分别为3、4、5,且这三条线段两两垂直,则这个球的表面积为______.解析:球面上的四点P 、A 、B 、C ,P A 、PB 、PC 的长分别为3、4、5,且这三条线段两两垂直,是长方体的一个角,扩展为长方体,两者的外接球相同,长方体的对角线长为32+42+52=52,外接球的半径为522.外接球的表面积为4π⎝⎛⎭⎫5222=50π.答案:50π7.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都与球的直径相等,圆柱、球的表面积分别记为S 1、S 2,则S 1S 2=________.解析:由题意可得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都与球的直径相等,设球的半径为1,则S 1=6π,S 2=4π.所以S 1S 2=6π4π=32.答案:328.圆柱形容器内盛有高度为8 cm 的水,若放入三个相同的球(球的半径与圆柱的底面半径相同)后,水恰好淹没最上面的球(如图所示),则球的半径是________cm.解析:设球的半径为x cm ,由题意得πx 2×8=πx 2×6x -43πx 3×3,解得x=4.答案:49.某组合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它的中间为圆柱形,左右两端均为半球形,若图中r =1,l =3,试求该组合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解:该组合体的表面积S =4πr 2+2πrl =4π×12+2π×1×3=10π, 该组合体的体积V =43πr 3+πr 2l =43π×13+π×12×3=13π3.10.若一个底面边长为62,侧棱长为6的正六棱柱的所有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求该球的体积和表面积.解:如图,在底面正六边形ABCDEF 中,连接BE ,AD 交于O ,连接BE 1,则BE =2OE =2DE ,所以BE =6,在Rt △BEE 1中,BE 1=BE 2+E 1E 2=23,所以2R =23,则R =3,所以球的体积V 球=43πR 3=43π, 球的表面积S 球=4πR 2=12π.[B 能力提升]11.若等边圆柱(轴截面是正方形)、球、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则它们的表面积的大小关系是( )A .S 球<S 圆柱<S 正方体B .S 正方体<S 球<S 圆柱C .S 圆柱<S 球<S 正方体D .S 球<S 正方体<S 圆柱解析:选A.设等边圆柱底面圆半径为r ,球半径为R ,正方体棱长为a ,则πr 2·2r =43πR 3=a 3,⎝⎛⎭⎫R r 3=32,⎝⎛⎭⎫a r 3=2π, S 圆柱=6πr 2,S 球=4πR 2,S 正方体=6a 2,S 球S 圆柱=4πR 26πr 2=23·⎝⎛⎭⎫R r 2= 323<1, S 正方体S 圆柱=6a 26πr 2=1π·⎝⎛⎭⎫a r 2= 34π>1.故选A. 12.一个球与一个正三棱柱的三个侧面和两个底面都相切,已知这个球的体积为323π,那么这个正三棱柱的体积是( )A .96 3B .16 3C .24 3D .48 3 解析:选D.由题意可知正三棱柱的高等于球的直径,从棱柱中间平行棱柱底面截得球的大圆内切于正三角形,正三角形与棱柱底的三角形全等,设三角形边长为a ,球半径为r ,由V 球=43πr 3=323π,得r =2.由S 柱底=12a ×r ×3=34a 2,得a =23r =43,所以V 柱=S 柱底·2r =48 3.13.如图,ABCD 是正方形,BD ︵是以 A 为圆心、AB 为半径的弧,将正方形 ABCD 以 AB为轴旋转一周,则图中 Ⅰ、Ⅱ、Ⅲ 三部分旋转所得旋转体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解析:Ⅰ生成圆锥,Ⅱ生成的是半球去掉圆锥Ⅰ,Ⅲ生成的是圆柱去掉扇形 ABD 生成的半球.设正方形的边长为 a ,则Ⅰ、Ⅱ、Ⅲ 三部分旋转所得旋转体的体积分别为 V Ⅰ、V Ⅱ、V Ⅲ,则 V Ⅰ=13πa 3,V Ⅱ=43πa 3÷2-13πa 3=13πa 3,V Ⅲ=πa 3-43πa 3÷2=13πa 3. 所以三部分所得旋转体的体积之比为 1∶1∶1.答案: 1∶1∶114.将一个底面圆的直径为2、高为1的圆柱截成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棱柱(如图),设这个长方形截面的一条边长为x ,对角线长为2,截面的面积为A .(1)求面积A 以x 为自变量的函数关系式;(2)求出截得棱柱的体积的最大值.解:(1)横截面如图长方形所示,由题意得A =x ·4-x 2(0<x <2).(2)V =1·x 4-x 2=-(x 2-2)2+4,由上述知0<x <2,所以当x =2时,V max =2.即截得棱柱的体积的最大值为2.[C 拓展探究] 15.如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1)求该几何体外接球的体积;(2)求该几何体内切球的半径.解:(1)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三条侧棱两两垂直的三棱锥,如图,以DC ,DB ,DA 为长、宽、高构造一个长方体,则该长方体的外接球就是该三棱锥的外接球,即外接球的半径R =1222+22+12=32, 所以该几何体外接球的体积V =43πR 3=92π. (2)设内切球的球心为O ,半径为r ,则V A ­BCD =V O ­ADB +V O ­ADC +V O ­DCB +V O ­ABC .即13×12×2×2×1 =13×12×2×2r +13×12×2×r +13×12×2×r +13×12×22×3r , 得r =24+6=4-65. 所以该几何体内切球的半径为4-65.。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强化练习题-8.6.1直线与直线垂直(含答案)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强化练习题-8.6.1直线与直线垂直(含答案)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8.6.1 直线与直线垂直基础过关练题组一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2024安徽六安期中)如图,已知正四棱锥P-ABCD的所有棱长均为2,E为棱PA的中点,ABCD-A1B1C1D1中,E,F与直线AD1所成角的大小为在正方体ABCD-A(1)求异面直线CD1与BC1所成的角;(2)求证:MN∥平面ABCD.题组二 空间两条直线所成角的应用5.(多选题)(2024山东德州夏津第一中学月考)已知E,F 分别是三棱锥P-ABC 的棱PA,BC 的中点,且PC=6,AB=8.若异面直线PC 与AB 所成角的大小为60°,则线段EF 的长可能为( )A.7B.13C.5D.376.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异面直线AB 与A 1C 所能力提升练在正四面体S-ABC 中3.4.(2024贵州凯里第一中学模拟)平面α过直三棱柱ABC-A 1B 1C 1的顶点B 1,平面α∥平面ABC 1,平面α∩平面BB 1C 1C=l,且AA 1=AB=BC,AB ⊥BC,则A 1B 与l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32 B.22 C.12 D.335.已知正三棱柱ABC-A 1B 1C 1的侧面积为12,当其外接球的表面积取最小值时,异面直线AC 1与B 1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题组二 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应用6.(2024上海青浦高级中学期末)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P 为底面ABCD 内(包括边界)的动点,满足直线D 1P 与CC 1所成角的大小为π6,则线段DP 扫过的面积为( )A.π12B.π6C.π3D.π27.(2024广东阳江期末)在四面体A-BCD 中,AB=CD=1,BC=2,且AB ⊥BC,CD ⊥BC,异面直线AB 与CD 所成的角为π3,则该四面体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8.(2022河南濮阳第一高级中学月考)在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中,侧面都是矩形,底面ABCD 是菱形且AB=BC=23,∠ABC=120°,若异面直线A 1B 和AD 1所成的角为90°,求AA 1的长度.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8.6.1 直线与直线垂直基础过关练1.B2.C3.A 5.BD 6.DPC,EO=1PC=1,在所以BB1∥平面AEF,平面DBB1,所以BB1又与直线AD1所成的角为连接B N,CN,因为点M为A1B1的中点,A1B1=AB,所以MB1=AN,又MB1∥AN,所以四边形ANB1M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M∥B1N,所以异面直线AM与B1C所成的角为∠CB1N(或其补角),设∠CB1N=θ,在正△ABC中,由AB=4,可得CN=23,在直角△BNB1中,BB1=3,BN=2,所以B1N=22+32=13,在直角△BCB1中,BC=4,BB1=3,所以B1C=42+32=5,在△B 1CN 中,由余弦定理的推论可得cos θ=B 1C 2+B 1N 2-C N 22B 1C·B 1N=52+(13)2-(23)22×5×13=135.故选A.4.解析 (1)连接A 1B,A 1C 1,因为A 1D 1=BC 且A 1D 1∥BC,所以四边形A 1D 1CB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D 1∥A 1B,则∠A 1BC 1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CD 1与BC 1所成的角,易知A 1C 1=A 1B=BC 1,所以△A 1C 1B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A 1BC 1=60°,所以异面直线CD 1与BC 1所成的角为60°.(2)证明:连接C 1D,BD,则N 为C 1D 的中点,又M 为BC 1的中点,所以MN ∥BD,又MN ⊄平面ABCD,BD ⊂平面ABCD,所以MN ∥平面ABCD.5.BD 如图,取AC 的中点H,连接EH,FH,因为E,F 分别为PA,BC 的中点,PC=6,AB=8,所以AB ∥HF,HE ∥PC,HF=4,HE=3,所以异面直线PC 与AB 所成的角即为∠EHF(或其补角),所以∠EHF=60°或∠EHF=120°.当∠EHF=60°时,根据余弦定理的推论得cos ∠EHF=HE 2+H F 2-E F 22HE ·HF =9+16−EF 224=12,解得EF=13;当∠EHF=120°时,根据余弦定理的推论得cos ∠EHF=HE 2+H F 2-E F 22HE ·HF =9+16−EF 224=-12,解得EF=37.故选BD.易错警示 通过立体图形无法直接判断∠EHF是锐角还是钝角,因此∠EHF可能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也可能是其补角,所以需要进行分类讨论.6.D ∵AB∥DC,∴∠A1CD(或其补角)即为异面直线AB与A1C所成的角,由图可知∠A1CD为.锐角,∴∠A1CD=π3设DD1=x,连接A1D,则A1C=12+12+x2=2+x2,A1D=x2+1.在∴∴7.垂直于上底面于点D,则ADD∥O2A,1∴或其补角,当在当在Rt△ABD中,AB=BD2+A D2=2.综上,AB=2或AB=2.能力提升练1.A2.A3.C4.A 6.A1.A 取SM的中点E,连接EN,AE,如图,∵N是SB的中点,∴EN∥MB,EN=12MB,∴∠ANE或其补角即为异面直线BM与AN所成的角.设正四面体的棱长为4,∵M是SC的中点,N是SB的中点,△SAB和△SBC均为正三角形,∴BM⊥SC,AN⊥SB,且BM=AN=23,∴EN=3,在△ASE中,由余弦定理得AE2=SA2+SE2-2SA·SE·cos∠ASE=16+1-2×4×1×12=13,在△ANE中,由余弦定理的推论得cos∠ANE=AN2+N E2-A E22AN·NE =12+3−132×23×3=16,∴异面直线BM与AN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6.故选A.2.A 如图,过点A作AN∥OM,交圆O于点N,连接ON,PN,则∠PAN或其补角即为异面直线OM与AP所成的角,设AO=ON=1,易知∠OAN=∠ONA=∠AOM=30°,则AN=3,因为轴截面P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PN=PA=2,在△APN中,由余弦定理的推论得cos∠PAN=PA2+A N2-P N22PA·AN =2+3−226=64,所以异面直线OM与AP所成角的余弦值为64.故选A.3.C 如图,连接AD1,AP,易得AD1∥BC1,所以∠AD1P(或其补角)即为异面直线D1P与BC1所成的角.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DP=x,x∈[0,1],在△AD 1P 中,AD 1=2,AP=D 1P=1+x 2,故cos ∠AD 1P=(2)2+(1+x 2)2-(1+x 2)222·1+x 2=221+x 2,∵x ∈[0,1],∴cos ∠AD 1P=221+x2∈又∠AD 1P 是△AD 1P 的内角,∴∠AD 1P 故选C.B 1则ABC 1,所以B 1C 2∥平面⊂由小题速解 因为平面α∥平面ABC 1,平面α∩平面BB 1C 1C=l,平面ABC 1∩平面BB 1C 1C=BC 1,所以l ∥BC 1,则A 1B 与l 所成的角为∠A 1BC 1(或其补角),下同解析.5.答案 514解析 设正三棱柱的底面边长为a,高为h,外接球的半径为R,由题意知3ah=12,即ah=4,易得△ABC 外接圆的半径r=a2sin π3=a3,则R 2=r 2+ℎ24=a 23+ℎ24≥aℎ3=43,当且仅当a=32h 时取等号,此时外接球的表面积最小.将三棱柱补成一个四棱柱,如图,连接DB 1,DC,则AC 1∥DB 1,∴∠DB 1C(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AC 1与B 1C 所成的角,易得B 1C=DB 1=a 2+ℎ2,DC=3a,∴cos ∠DB 1C=2(a 2+ℎ2)-3a 22(a 2+ℎ2)=514.解题技法 补形平移是常用的一种作平行线的方法,一般是补一个相同形状的几何体,构成一个特殊的几何体,方便作平行线,如此题将三棱柱补成一个四棱柱.6.A 因为DD 1∥CC 1,所以直线D 1P 与CC 1所成的角即为DD 1与D 1P 所成的角,易知DD 1⊥PD,所以DD 1与D 1P 所成的角为∠DD 1P,即∠DD 1P=π6,故tan ∠DD 1P=DPDD 1=33,即DP=33,所以点P 的轨迹是以D 为圆心,33为半径的圆的四分之一,故线段DP 扫过的面积为14π×=π12.故选A.7.答案 16π3或8π解析 由题意,可以将四面体A-BCD 补成一个直三棱柱,如图所示.∵CD∥BE,∴直线AB与CD所成的角为∠ABE或其补角,∵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的角为π3,∴∠ABE=π3或∠ABE=2π3.设△ABE外接圆的半径为r,当∠ABE=π3时,AE=BE=AB=1,则2r=1sinπ3,解得r=33;当∠ABE=2π3时,AE=3,则则8.BC且A1D1=BC,所以A1B∥CD1,所成的角为∠AD1C,故∠AD1均为矩形,设在故。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含答案及解析】

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8.1基本立体图形第1课时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1.(多选题)关于简单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棱柱的侧棱长都相等B.棱锥的侧棱长都相等C.三棱台的上、下底面是相似三角形D.有的棱台的侧棱长都相等,棱锥的侧棱相交于一点但长度不一定相等.2.下面多面体中,是棱柱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知这4个图都满足.3.如图,在三棱台A'B'C'-ABC中,截去三棱锥A'-ABC,则剩余部分是()A.三棱锥B.四棱锥C.三棱柱D.三棱台A'-BCC'B'.4.下列说法错误的有()①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由这些面围成的多面体是棱锥;②如果一个棱锥的各个侧面都是等边三角形,那么这个棱锥可能为六棱锥;③如果一个棱柱的所有面都是长方形,那么这个棱柱是长方体.A.0个B.1个C.2个D.3个,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锥,即其余各面的三角形必须有公共的顶点,故①错误;当棱锥的各个侧面的共顶点的角之和是360°时,各侧面构成平面图形,故②错误;若每个侧面都是长方形,则说明侧棱与底面垂直,又底面也是长方形,符合长方体的定义,故③正确.5.在下列四个平面图形中,每个小四边形皆为正方形,其中可以沿相邻正方形的公共边折叠围成一个正方体的图形是(),看哪一个可以折叠围成正方体即可.6.如图,将装有水的长方体水槽固定底面一边后倾斜一个小角度,则倾斜后水槽中的水形成的几何体是()A.棱柱B.棱台C.棱柱与棱锥的组合体D.不能确定.∵平面AA1D1D∥平面BB1C1C,∴有水的部分始终有两个平面平行,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水面与两平行平面的交线),因此呈棱柱形状.7.一个棱柱有10个顶点,所有的侧棱长的和为60 cm,则每条侧棱长为cm.棱柱有2n个顶点,因为此棱柱有10个顶点,所以此棱柱为五棱柱.又棱柱的侧棱都相等,五条侧棱长的和为60 cm,可知每条侧棱长为12 cm.8.一个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如图.(1)该几何体是哪种几何体;(2)该几何体中与“祝”字面相对的是哪个面?与“你”字面相对的是哪个面?该几何体是四棱台.(2)与“祝”字面相对的面是“前”字面,与“你”字面相对的面是“程”字面.9.按下列条件分割三棱台ABC-A1B1C1(不需要画图,各写出一种分割方法即可).(1)一个三棱柱和一个多面体;(2)三个三棱锥.在AC上取点D,使DC=A1C1,在BC上取点E,使EC=B1C1,连接A1D,B1E,DE,则得三棱柱A1B1C1-DEC与一个多面体A1B1BEDA.(答案不唯一)(2)连接AB1,AC1,BC1,则可分割成三棱锥A-A1B1C1,三棱锥A-BCC1,三棱锥A-BB1C1.(答案不唯一)关键能力提升练10.(多选题)(2021江苏宜兴期中)一个多面体的所有棱长都相等,那么这个多面体一定不可能是()A.三棱锥B.四棱台C.六棱锥D.六面体,满足题意,所以A可能.棱台的上底面与下底面的边长不相等,所以不满足题意,所以B不可能.假设六棱锥的所有棱长都相等,则它的每个侧面均为等边三角形,每个侧面的顶角均为60°,所以六棱锥的顶点会在底面上,所以C不可能.当六面体是正方体时,满足题意,所以D 有可能.故选BC.11.设集合M={正四棱柱},N={长方体},P={直四棱柱},Q={正方体},则这四个集合之间的关系是()A.P⊆N⊆M⊆QB.Q⊆M⊆N⊆PC.P⊆M⊆N⊆QD.Q⊆N⊆M⊆P,正方体是特殊的正四棱柱,正四棱柱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是特殊的直四棱柱,所以{正方体}⊆{正四棱柱}⊆{长方体}⊆{直四棱柱},故选B.12.下图代表未折叠正方体的展开图,将其折叠起来,变成正方体后的图形是(),变成正方体后的图形中,相邻的平面中三条线段是平行线,排除A,C;相邻平面只有两个是空白面,排除D;故选B.1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个.①棱台的侧棱都相等;②正棱锥的侧面是等边三角形;③底面是等边三角形,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的三棱锥是正三棱锥.错误,根据棱台的定义可知,棱台的侧棱不一定都相等,故此说法是错误的;②错误,正棱锥的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故错误;③错误,由已知条件知,此三棱锥的三个侧面未必全等,所以不一定是正三棱锥.如图所示的三棱锥中有AB=AD=BD=BC=CD,满足底面△BCD为等边三角形,三个侧面△ABD,△ABC,△ACD都是等腰三角形,但AC长度不一定,三个侧面不一定全等,故错误.14.如图,在边长为2a的正方形ABCD中,E,F分别为AB,BC的中点,沿图中虚线将3个三角形折起,使点A,B,C重合,重合后记为点P.问:(1)折起后形成的几何体是什么几何体?(2)这个几何体共有几个面,每个面的三角形有何特点?(3)每个面的三角形面积为多少?如图,折起后的几何体是三棱锥.(2)这个几何体共有4个面,其中△DEF 为等腰三角形,△P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PE 和△DPF 均为直角三角形.(3)S △PEF =12a 2,S △DPF =S △DPE =12×2a×a=a 2,S △DEF =S 正方形ABCD -S △PEF -S △DPF -S △DPE =(2a )2-12a 2-a 2-a 2=32a 2.学科素养创新练15.如图,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AB=3,BC=4,A 1A=5,现有一只甲壳虫从点A 出发沿长方体表面爬行到点C 1来获取食物,试画出它的最短爬行路线,并求其路程的最小值.,如图,有三种情况.对甲、乙、丙三种展开图利用勾股定理可得AC 1的长分别为√90,√74,√80,由此可见乙是最短线路,所以甲壳虫可以先在长方形ABB 1A 1内由A 到E BE=157,再在长方形BCC 1B 1内由E 到C 1,也可以先在长方形AA1D1D内由A到F D1F=15,再在长方形DCC1D1内由F到C1,其最短路程为7√74.。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同步习题:简单随机抽样(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同步习题:简单随机抽样(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九章统计9.1随机抽样9.1.1简单随机抽样基础过关练题组一统计学的有关概念1.下列调查中,可以用普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的是()A.检验一批钢材的抗拉强度B.检验海水中微生物的含量C.调查某小组10名成员的业余爱好D.检验一批汽车的使用寿命2.为了解某班学生的会考合格率,要从该班70人中选30人进行考察分析,则70人的会考成绩的全体是,样本是,样本量是.3.某学校根据高考考场要求,需要给本校45个高考考场配备监控设备,该校高考前购进45套监控设备,现需要检查这批监控设备的质量,是全部检查还是抽取部分检查?谈谈你的想法和理由.深度解析题组二 简单随机抽样4.下列几个抽样中,简单随机抽样的个数是( )①仓库中有1万支奥运火炬,从中一次性抽取100支火炬进行质量检查;②某班从50名同学中选出5名数学成绩最优秀的同学代表本班参加数学竞赛;③一彩民选号,从装有36个大小、形状都相同的号签的盒子中无放回地抽出7个号签;④为了进一步严厉打击交通违法,交警队在某一路口随机抽查司机是否酒驾.A.0 B .1 C .2 D .35.(2020河南信阳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含有10个个体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3的样本,则某一特定个体“第一次被抽到”“第二次被抽到”的可能性分别是( )A.110,110B.310,15C.15,310D.310,310 6.在总体量为N 的一批零件中抽取一个容量为30的样本,若每个零件被抽取的概率为25%,则N 的值为 .题组三 抽签法和随机数法7.下列抽样试验中,适合用抽签法的是( )A.从某厂生产的3 000件产品中抽取600件进行质量检验B.从某厂生产的两箱(每箱15件)产品中抽取6件进行质量检验C.从甲、乙两厂生产的两箱(每箱15件)产品中抽取6件进行质量检验D.从某厂生产的3000件产品中抽取10件进行质量检验8.为迎接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奥委会现从报名的某高校30名志愿者中选取6人组成奥运志愿小组,请用抽签法设计抽样方案.9.为检验某公司生产的袋装牛奶的质量是否达标,需从800袋袋装牛奶中抽取50袋进行检验.试利用随机数法抽取样本,并写出抽样过程.题组四总体平均数与样本平均数1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样本平均数一定小于总体平均数B.样本平均数一定大于总体平均数C.样本平均数一定等于总体平均数D.样本量越大,样本平均数越接近总体平均数11.用抽签法抽取一个容量为5的样本,样本数据分别为2,4,5,7,9,则该样本的平均数为()A.4.5B.4.8C.5.4D.612.从有400人参加的某项运动的达标测试中,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抽取50人的成绩,统计数据如下表,则这400人成绩的平均数的估计值是.分数54321人数5152055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练1.C A.不能用普查的方式进行调查,因为这种试验具有破坏性;B.用普查的方式进行调查无法完成;C.可以用普查的方式进行调查;D.试验具有破坏性,且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普查在实际生产中无法实现.2.答案总体;所选30人的会考成绩;30解析为了强调调查目的,由总体、样本、样本量的定义知,70人的会考成绩的全体是总体,样本是所选30人的会考成绩,样本量是30.3.解析必须全部检查,即普查.因为高考是一件非常严肃、责任重大的事情,对高考的要求非常严格,所配设备必须全部合格,且这批设备数量较少,全部检查的方案是可行的,所以应该进行全部检查,这样可确保万无一失.深度剖析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方法特点全面调查抽样调查优点所调查的结果比较全面、系统1.迅速、及时;2.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缺点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获取的信息不够全面、系统适用范围1.调查对象很少;2.要获取详实、系统和全面的信息1.大批量检验;2.破坏性试验;3.不需要全面调查等4.B①不是简单随机抽样,虽然“一次性抽取”和“逐个抽取”不影响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但简单随机抽样要求的是“逐个抽取”;②不是简单随机抽样,因为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不同,不符合简单随机抽样中“等可能抽样”的要求;③是简单随机抽样,因为总体中的个体数是有限的,且是从总体中逐个进行抽取的,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相同;④不是简单随机抽样,因为被抽取的总体中的个体数不确定.综上,只有③是简单随机抽样..5.A简单随机抽样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机会均等,都为1106.答案120=25%=0.25,解得N=120.解析根据题意,得30N7.B A中总体容量较大,样本容量也较大,不适合用抽签法;B中总体容量较小,样本容量也较小,且同厂生产的两箱产品可视为搅拌均匀了,可用抽签法;C中甲、乙两厂生产的两箱产品质量可能差别较大,不能满足搅拌均匀的条件,不能用抽签法;D中总体容量较大,不适合用抽签法.8.解析①将30名志愿者编号,号码分别是1,2, (30)②将号码分别写在外观、质地等无差别的小纸片(也可以是卡片、小球等)上作为号签;③将小纸片放入一个不透明的盒里,充分搅拌;④从盒中不放回地逐个抽取6个号签,使与号签上编号相同的志愿者进入样本.9.解析①将800袋袋装牛奶分别编号,为1,2,3, (800)②利用随机数工具产生1~800范围内的整数随机数;③把产生的随机数作为抽中的编号,使与编号对应的个体进入样本,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抽足样本所需的50袋.10.D由样本平均数的定义可知,样本量越大,其平均数越接近总体平均数.11.C样本的平均数为2+4+5+7+9=5.4.512.答案 3.2解析抽取的50人的成绩的平均数为1×(5×5+4×15+3×20+2×5+1×5)=3.2,所以这50400人成绩的平均数的估计值是3.2.。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必修2课后习题解答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必修2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练习(第7 页)1.(1)圆锥;(2)长方体;(3)圆柱与圆锥组合而成的组合体;(4)由一个六棱柱挖去一个圆柱体而得到的组合体。

2.(1)五棱柱;(2)圆锥3.略习题1.1A组1.(1) C;(2)C;(3)D;(4) C2.(1)不是台体,因为几何体的“侧棱”不相交于一点,不是由平等于“底面”的平面截棱锥得到的。

(2)、(3)也不是台体,因为不是由平行与棱锥和圆锥底面平面截得的几何体。

3.(1)由圆锥和圆台组合而成的简单组合体;(2)由四棱柱和四棱锥组合而成简单组合体。

4.两个同心的球面围成的几何体(或在一个球体内部挖去一个同心球得到的简单组合体)。

5.制作过程略。

制作过程说明平面图形可以折叠成立体图形,立体图形可以展开为平面图形。

B组1.剩下的几何体是棱柱,截去的几何体也是棱柱;它们分别是五棱柱和三棱柱。

2.左侧几何体的主要结构特征:圆柱和棱柱组成的简单组何体;中间几何体的主要结构特征:下部和上部都是一个圆柱截去一个圆柱组成的简单组何体;右侧几何体的主要结构特征:下部是一个圆柱体,上部是一个圆柱截去一个圆柱组成的简单组何体。

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练习(第15 页)1.略2.(1)四棱柱(图略);(2)圆锥与半球组成的简单组合体(图略);(3)四棱柱与球组成的简单组合体(图略);(4)两台圆台组合而成的简单组合体(图略)。

3.(1)五棱柱(三视图略);(2)四个圆柱组成的简单组合体(三视图略);4.三棱柱练习(第19 页)1.略。

2.(1)√(2)×(3)×(4)√3.A4.略5.略习题1.2A组1.略2.(1)三棱柱(2)圆台(3)四棱柱(4)四棱柱与圆柱组合而成的简单组合体3~5.略B组1~2.略3.此题答案不唯一,一种答案是由15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简单组合体,如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高中数学必修2(人教A版)第一章几何空间体1.1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及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2(人教A版)第一章几何空间体1.1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及答案

描述:例题:描述:高中数学必修2(人教A版)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一、学习任务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能运用这些结构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二、知识清单典型空间几何体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组合体展开图 截面分析三、知识讲解1.典型空间几何体空间几何体的概念只考虑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而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由这些物体抽象出来的空间图形就叫做空间几何体.2.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连接不在同一个面上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面体的对角线.按多面体的面数可把多面体分为四面体、五面体、六面体.其中,四个面均为全等的正三角形的四面体叫做正四面体.旋转体由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的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所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叫做旋转体.这条定直线叫做旋转体的轴.棱柱的结构特征一般地,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prism).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叫做底面,简称底;其余各面叫做棱柱的侧面;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侧棱;侧棱与底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柱的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得到两个几何体,一个是______,另一个是______.解:棱锥;棱台.⋯⋯余各面叫做棱柱的侧面;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侧棱;侧棱与底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柱的顶点.底面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棱柱分别叫做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可以用表示底面各顶点的字母或一条对角线端点的字母表示棱柱,如下图的六棱柱可以表示为棱柱或棱柱 .侧棱与底面不垂直的棱柱叫做斜棱柱;侧棱与底面垂直的棱柱叫做直棱柱;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叫做正棱柱;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的棱柱叫做平行六面体;侧棱与底面垂直的平行六面体叫做直平行六面体.棱锥的结构特征一般地,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锥(pyramid).这个多边形面叫做棱锥的底面或底;有公共顶点的各个三角形面叫做棱锥的侧面;各侧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锥的顶点;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锥的侧棱.底面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棱锥分别叫做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其中三棱锥又叫四面体.棱锥也用表示顶点和底面各顶点的字母或者用表示顶点和底面一条对角线端点的字母来表示,如下图的四棱锥表示为棱锥 或者棱锥 .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且它的顶点在过底面中心且与底面垂直的直线上,这个棱锥叫做正棱锥.正棱锥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这些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都相等,叫做棱锥的斜高.⋯⋯⋯⋯ABCDEF−A′B′C′D′E′F′DA′⋯⋯⋯⋯S−ABCD S−AC棱台的结构特征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这样的多面体叫做棱台(frustum of a pyramid).原棱锥的底面和截面分别叫做棱台的下底面和上底面;其他各面叫做棱台的侧面;相邻两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台的侧棱;两底面的距离叫做棱台的高.由正棱锥截得的棱台叫做正棱台,正棱台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梯形,这些等腰梯形的高叫做棱台的斜高.圆柱的结构特征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三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柱(circular cylinder).旋转轴叫做圆柱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平行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不垂直于轴的边都叫做圆柱侧面的母线.圆锥的结构特征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锥(circular cone).圆台的结构特征例题: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frustum of a cone).棱台与圆台统称为台体.球的结构特征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叫做球体,简称球(solid sphere).半圆的圆心叫做球的球心,半圆的半径叫做球的半径,半圆的直径叫做球的直径.球常用表示球心的字母 表示.O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B.棱柱中互相平行的两个面叫做棱柱的底面C.棱柱的侧面是平行四边形,而底面不是平行四边形D.棱柱的侧棱长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解:D如图(1),满足 A 选项条件,但不是棱柱;对于 B 选项,如图(2),构造四棱柱,令四边形 是梯形,可知 ,但这两个面不能作为棱柱的底面;C选项中,若棱柱是平行六面体,则它的底面是平行四边形.ABCD−A1B1C1D1ABCD面AB∥面DCB1A1C1D1若正棱锥的底面边长与侧棱长相等,则该棱锥一定不是( )A.三棱锥 B.四棱锥 C.五棱锥 D.六棱锥解:D如下图,正六边形 中,,那么正六棱锥中,,即侧棱长大于底面边长.ABCDEF OA=OB=⋯=AB S−ABCDEF SA>OA=AB描述:3.组合体简单组合体的构成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由简单几何体拼接而成,一种是由简单几何体截去或挖去一部分而成.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是台体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③ D.②③解:C利用棱台的定义求解.①中各侧棱的延长线不能交于一点;②中的截面不平行于底面;③中各侧棱的延长线能交于一点且截面与底面平行.有下列四种说法:①圆柱是将矩形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体;②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所得几何体是圆锥;③圆台的任意两条母线的延长线,可能相交也可能不相交;④半圆绕其直径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形成球.其中错误的有( )A.个 B. 个 C. 个 D. 个解:D圆柱是矩形绕其一条边所在直线旋转形成的几何体,故①错;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才能构成圆锥,②错;圆台是由圆锥截得,故其任意两条母线延长后一定交于一点,③错;半圆绕其直径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形成的是球面,故④错误.1234例题:描述:4.展开图空间形体的表面在平面上摊平后得到的图形,是画法几何研究的一项内容.描述图中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解:图(1)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两个圆台拼接而成的组合体;图(2)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一个圆台挖去一个圆锥得到的组合体;图(3)所示的几何体是在一个圆柱中间挖去一个三棱柱后得到的组合体.下图中的几何体是由哪个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的( )解:D)不在同一平面内的有______对.3内.解:C描述:例题:5.截面分析截面用平面截立体图形所得的封闭平面几何图形称为截面.平行截面、中截面与立体图形底面平行的截面称为平行截面,等分立体图形的高的平行截面称为中截面.轴截面包含立体图形的轴线的截面称为轴截面.球截面球的截面称为球截面.球的任意截面都是圆,其中通过球心的截面称为球的大圆,不过球心的截面称为球的小圆.球心与球的截面的圆心连线垂直于截面,并且有 ,其中 为球的半径, 为截面圆的半径, 为球心到截面的距离.+=r 2d 2R 2R r d 下面几何体的截面一定是圆面的是( )A.圆台 B.球 C.圆柱 D.棱柱解:B如图所示,是一个三棱台 ,试用两个平面把这个三棱台分成三部分,使每一部分都是一个三棱锥.解:如图,过 ,, 三点作一个平面,再过 ,, 作一个平面,就把三棱台分成三部分,形成的三个三棱锥分别是 ,,.ABC −A ′B ′C ′A ′B C A ′B C ′ABC −A ′B ′C ′−ABC A ′−B B ′A ′C ′−BC A ′C ′如图,正方体 中,,, 分别是 ,, 的中点,那么正方体中过点 ,, 的截面形状是( )A.三角形 B.四边形 C.五边形 D.六边形ABCD −A 1B 1C 1D 1P Q R AB AD B 1C 1P QR作截面图如图所示,可知是六边形.ii)若两平行截面在球心的两侧,如图(2)所示,则 解:四、课后作业 (查看更多本章节同步练习题,请到快乐学)答案:1.如图,能推断这个几何体可能是三棱台的是 .A .B .C .D .C ()=2,AB =3,=3,BC =4A 1B 1B 1C 1=1,AB =2,=1.5,BC =3,=2,AC =3A 1B 1B 1C 1A 1C 1=1,AB =2,=1.5,BC =3,=2,AC =4A 1B 1B 1C 1A 1C 1AB =,BC =,CA =A 1B 1B 1C 1C 1A 1答案:2. 纸制的正方体的六个面根据其方位分别标记为上、下、东、南、西、北.现在沿该正方体的一些棱将正方体剪开、外面朝上展平,得到如图所示的平面图形,则标" "的面的方位是 .A .南B .北C .西D .下B △()3. 向高为 的水瓶中注水,注满为止,如果注水量 与水深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水瓶的形状是.A .H V h ()高考不提分,赔付1万元,关注快乐学了解详情。

高中数学必修二答案(共7篇)

高中数学必修二答案(共7篇)

高中数学必修二答案(共7篇)高中数学必修二答案(一): 高一数学必修一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习题1-11.右2.14/33.768习题1-21.第一象限不一定可能超过360度2.⑴305 度42分第四象限⑵35度8分第一象限⑶249度30分第三象限⑷123度3.⑴-660度;-300度;60度⑵-45度;-405度;315度⑶-136度42分;223度18分;-496度42分⑷-585度;-225度;135度希望对你有些帮助不把分赏给我你就对不起我了哦,我找了很久的高中数学必修二答案(二): 高中数学必修二关于直线的倾斜角斜率直线l的方程为y=xtanα+2,则(A)α一定是直线的倾斜角(B)α一定不是直线的倾斜角(C)π-α一定是直线的倾斜角(D)α不一定是直线的倾斜角D倾斜角要求在[0,π)高中数学必修二答案(三): 高中数学必修二习题《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就是它们求与直线L:5x-12y+6=0平行且与L的距离为2的直线的方程.求求大家了,有答有赏!5x-12y+4=0 5x-12y+8=0高中数学必修二答案(四): 高中数学必修二的内容【高中数学必修二答案】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一、直线与方程(1)直线的倾斜角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2)直线的斜率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当时,;当时,;当时,不存在.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注意下面四点:(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2)k与P1、P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3)直线方程①点斜式:直线斜率k,且过点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y1.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②斜截式:,直线斜率为k,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③两点式:()直线两点,④截矩式:其中直线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即与轴、轴的截距分别为.⑤一般式:(A,B不全为0)注意:各式的适用范围特殊的方程如:平行于x轴的直线:(b为常数);平行于y轴的直线:(a为常数);(5)直线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一)平行直线系平行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二)垂直直线系垂直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三)过定点的直线系(ⅰ)斜率为k的直线系:,直线过定点;(ⅱ)过两条直线,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为参数),其中直线不在直线系中.(6)两直线平行与垂直当,时,;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 (7)两条直线的交点相交交点坐标即方程组的一组解.方程组无解;方程组有无数解与重合(8)两点间距离公式:设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则(9)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一点到直线的距离(10)两平行直线距离公式在任一直线上任取一点,再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进行求解.二、圆的方程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2、圆的方程(1)标准方程,圆心,半径为r;(2)一般方程当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半径为当时,表示一个点;当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3)求圆方程的方法: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1)设直线,圆,圆心到l的距离为,则有;;(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①k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②k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得到方程【一定两解】(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 r2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设圆,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当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当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当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当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当时,两圆内含;当时,为同心圆.注意:已知圆上两点,圆心必在中垂线上;已知两圆相切,两圆心与切点共线圆的辅助线一般为连圆心与切线或者连圆心与弦中点三、立体几何初步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棱柱: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2)棱锥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3)棱台: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6)圆台:定义:以直角梯形的垂直与底边的腰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从上向下)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侧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斜二测画法特点:①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平行且长度不变;②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4、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为底面周长,h为高,为斜高,l为母线)(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4)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V= ; S=4、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应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用符号语言表示公理1:公理2: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符号:平面α和β相交,交线是a,记作α∩β=a.符号语言:公理2的作用:①它是判定两个平面相交的方法.②它说明两个平面的交线与两个平面公共点之间的关系:交线必过公共点.③它可以判断点在直线上,即证若干个点共线的重要依据.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确定一平面;两相交直线确定一平面;两平行直线确定一平面.公理3及其推论作用:①它是空间内确定平面的依据②它是证明平面重合的依据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① 异面直线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② 异面直线性质:既不平行,又不相交.③ 异面直线判定: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过该店的直线是异面直线④ 异面直线所成角:作平行,令两线相交,所得锐角或直角,即所成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90°],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求异面直线所成角步骤:A、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平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在特殊的位置上.B、证明作出的角即为所求角C、利用三角形来求角(7)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角相等或互补.(8)空间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三种位置关系的符号表示:aα a∩α=A a‖α(9)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行——没有公共点;α‖β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α∩β=b5、空间中的平行问题(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2)如果在两个平面内,各有两组相交直线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线平行→面面平行),(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1)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某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平行)(2)如果两个平行平面都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平行)7、空间中的垂直问题(1)线线、面面、线面垂直的定义①两条异面直线的垂直: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②线面垂直: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垂直,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③平面和平面垂直:如果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是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就说这两个平面垂直. (2)垂直关系的判定和性质定理①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这个平面.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他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9、空间角问题(1)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①两平行直线所成的角:规定为.②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两条直线相交其中不大于直角的角,叫这两条直线所成的角.③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过空间任意一点O,分别作与两条异面直线a,b平行的直线,形成两条相交直线,这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不大于直角的角叫做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①平面的平行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规定为. ②平面的垂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规定为.③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求斜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思路类似于求异面直线所成角:“一作,二证,三计算”.在“作角”时依定义关键作射影,由射影定义知关键在于斜线上一点到面的垂线,在解题时,注意挖掘题设中两个主要信息:(1)斜线上一点到面的垂线;(2)过斜线上的一点或过斜线的平面与已知面垂直,由面面垂直性质易得垂线. (3)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①二面角的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②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顶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二面角的平面角.③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直二面角.两相交平面如果所组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反过来,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④求二面角的方法定义法:在棱上选择有关点,过这个点分别在两个面内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得到平面角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面的交线所成的角为二面角的平面角高中数学必修二答案(五): 求学海导航高一数学必修2答案全部谁有高一必修2数学的学海导航练习册的答案..即高中新课标同步攻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的【高中数学必修二答案】我有,给个邮箱地址,发给你ps 实物我还要用,没有扫描仪,只能用相机拍下来o(∩_∩)o~高中数学必修二答案(六): 高中数学必修1第二章函数末的复习题二A组的答案亲,我们没有答案的,你有什么问题直接发,我们才能给你解答高中数学必修二答案(七):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习题4.1 A组 T6 B组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习题4.1 A组6、△ABC的顶点B、C的坐标分别是(-3,-1),(2,1),顶点A在圆(x+2)2+(y-4)2=4上运动,求△ABC的重心G的轨迹方程.设顶点A为(x,y),重心G为(E,F),所以:E=(-3+2+x)/3=(x-1)/3,得:x=3E+1F=(-1+1+y)/3,得:Y=3F把X,Y代入圆中:(3E+1+2)^+(3F-4)^2=4所以△ABC的重心G的轨迹方程为 (3X+3)^2+(3Y-4)^2=4B组2、长为2a的线段AB的两个端点A和B分别在x轴和y轴上滑动,求线段AB的中点的轨迹方程.令AB中点为M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在直角三角形OAB中,OM=AB/2=a根据圆的定义,M的轨迹是以O为圆心,a为半径的圆 (除去与坐标轴的4个交点)轨迹方程为x^2+y^2=a^2(x≠0,±a)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高中数学必修二电子书。

2018-2019学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知识讲解+例题演练)

2018-2019学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知识讲解+例题演练)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学习目标】1.通过对柱、锥、台体的研究,掌握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求法;2.能运用公式求解柱体、锥体和台体的体积,并且熟悉台体与柱体和锥体之间的转换关系;3.了解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推导的基本思想,掌握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并会求球的表面积和体积;4.会用柱、锥、台体和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求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要点梳理】要点一、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棱柱、棱锥、棱台是多面体,它们的各个面均是平面多边形,它们的表面积就是各个面的面积之和.计算时要分清面的形状,准确算出每个面的面积再求和.棱柱、棱锥、棱台底面与侧面的形状如下表:求多面体的表面积时,只需将它们沿着若干条棱剪开后展开成平面图形,利用平面图形求多面体的表面积.要点二、圆柱、圆锥、圆台的表面积圆柱、圆锥、圆台是旋转体,它们的底面是圆面,易求面积,而它们的侧面是曲面,应把它们的侧面展开为平面图形,再去求其面积.1.圆柱的表面积(1)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如下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 ,母线长l ,那么这个矩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C=2πr ,宽等于圆柱侧面的母线长l (也是高),由此可得S 圆柱侧=C l =2πr l .(2)圆柱的表面积:2222()S r rl r r l πππ=+=+圆柱表.2.圆锥的表面积(1)圆锥的侧面积:如下图(1)所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如果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母线长为l ,那么这个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周长C=πr ,半径等于圆锥侧面的母线长为l ,由此可得它的侧面积是12S Cl rl π==圆锥侧. (2)圆锥的表面积:S 圆锥表=πr 2+πr l .3.圆台的表面积(1)圆台的侧面积:如上图(2)所示,圆台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环.如果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r '、r ,母线长为l ,那么这个扇形的面积为π(r '+r)l ,即圆台的侧面积为S 圆台侧=π(r '+r)l .(2)圆台的表面积:22('')S r r r l rl π=+++圆台表.要点诠释:求旋转体的表面积时,可从旋转体的生成过程及其几何特征入手,将其展开后求表面积,但要搞清它们的底面半径、母线长与对应的侧面展开图中的边长之间的关系.4.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积公式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要点三、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 1.柱体的体积公式棱柱的体积:棱柱的体积等于它的底面积S 和高h 的乘积,即V 棱柱=Sh . 圆柱的体积:底面半径是r ,高是h 的圆柱的体积是V 圆柱=Sh=πr 2h . 综上,柱体的体积公式为V=Sh . 2.锥体的体积公式棱锥的体积:如果任意棱锥的底面积是S ,高是h ,那么它的体积13V Sh =棱锥. 圆锥的体积:如果圆锥的底面积是S ,高是h ,那么它的体积13V Sh =圆锥;如果底面积半径是r ,用πr 2表示S ,则213V r h π=圆锥. 综上,锥体的体积公式为13V Sh =. 3.台体的体积公式棱台的体积:如果棱台的上、下底面的面积分别为S '、S ,高是h ,那么它的体积是1(')3V h S S =棱台.圆台的体积:如果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是r '、r ,高是h ,那么它的体积是2211(')('')33V h S S h r rr r π=+=++圆台.综上,台体的体积公式为1(')3V h S S =. 4.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要点四、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1.球的表面积(1)球面不能展开成平面,要用其他方法求它的面积. (2)球的表面积设球的半径为R ,则球的表面积公式 S 球=4πR 2. 即球面面积等于它的大圆面积的四倍. 2.球的体积设球的半径为R ,它的体积只与半径R 有关,是以R 为自变量的函数. 球的体积公式为343V R π=球. 要点五、侧面积与体积的计算 1.多面体的侧面积与体积的计算在掌握直棱柱、正棱锥、正棱台侧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的基础上,对于一些较简单的几何组合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能够将其分解成柱、锥、台、球,再进一步分解为平面图形(正多边形、三角形、梯形等),以求得其表面积与体积.要注意对各几何体相重叠部分的面积的处理,并要注意一些性质的灵活运用.(1)棱锥平行于底的截面的性质:在棱锥与平行于底的截面所构成的小棱锥中,有如下比例关系:S S S S S S ===小锥底小锥全小锥侧大锥底大锥全大锥侧对应线段(如高、斜高、底面边长等)的平方之比.要点诠释:这个比例关系很重要,在求锥体的侧面积、底面积比时,会大大简化计算过程.在求台体的侧面积、底面积比时,将台体补成锥体,也可应用这个关系式.(2)有关棱柱直截面的补充知识.在棱柱中,与各侧棱均垂直的截面叫做棱柱的直截面,正棱柱的直截面是其上下底面及与底面平行的截面.棱柱的侧面积与直截面周长有如下关系式:S 棱柱侧=C 直截l (其中C 直截、l 分别为棱柱的直截面周长与侧棱长), V 棱柱=S 直截l (其中S 直截、l 分别为棱柱的直截面面积与侧棱长). 2.旋转体的侧面积和体积的计算(1)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积分别是它们侧面展开图的面积,因此弄清侧面展开图的形式及侧面展开图中各线段与原旋转体的关系,是掌握它们的侧面积公式及解决有关问题的关键.(2)计算柱体、锥体和台体的体积,关键是根据条件找出相应的底面面积和高,要充分运用多面体的有关问题的关键.【典型例题】类型一、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例1.如右图,有两个相同的直三棱柱,高为2a,底面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5(0)a a a a >、、.用它们拼成一个三棱柱或四棱柱,在所有可能的情形中,全面积最小的是一个四棱柱,则a 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03a <<. 【解析】底面积为26a ,侧面面积分别为6、8、10,拼成四棱柱时,有三种情况:221(86)2462428s a a =+⨯+⨯=+222242(108)2436,s a a =++=+ 223242(106)2432,s a a =++=+拼成三棱柱时也有三种情况:表面积为22262(1086)1248a a ⨯+++=+,24a 2+36, 24a 2+32由题意得2224281248a a +<+,解得03a <<. 【总结升华】(1)直棱柱的侧面积等于它的底面周长和高的乘积;表面积等于它的侧面积与上、下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2)求斜棱柱的侧面积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定义法;二是公式法.所谓定义法就是利用侧面积为各侧面面积之和来求,公式法即直接用公式求解.举一反三:【变式1】一个圆柱的底面面积是S ,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那么该圆柱的侧面积为( )A .4S πB .2S πC .S πD S 【答案】A【解析】由圆柱的底面面积是S ,求出圆柱的半径为r =4S π.例2.在底面半径为R ,高为h 的圆锥内有一内接圆柱,求内接圆柱的侧面积最大时圆柱的高,并求此时侧面积的最大值.【思路点拨】一般要画出其轴截面来分析,利用相似三角形求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编人教版精品教学资料2015版人教A 版必修2课本例题习题改编湖北省安陆市第一高级中学 伍海军 ****************1.原题(必修2第15页练习第4题)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想象它的几何结构特征,并说出它的名称.改编 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 ) (Ⅰ)画出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不要求写画法); (Ⅱ)求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及体积;(Ⅲ)设异面直线AA '与BC '所成的角为θ,求cos θ.解:(Ⅰ)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23-2所示. (Ⅱ)这个几何体是直三棱柱.由于底面ABC ∆的高为1,所以AB ==. 故所求全面积22ABC BB C C ABB A S S S S ''''∆=++1221322382=⨯⨯⨯+⨯+⨯=+2(cm ).这个几何体的体积121332ABC V S BB ∆'=⋅=⨯⨯⨯=3(cm )(Ⅲ)因为//AA BB '',所以AA '与BC '所成的角是B BC ''∠.O OO 'O '22OO在Rt BB C''∆中,BC '==cos BB BC θ'===' 2.原题(必修2第28页例3)如图,已知几何 体的三视图,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的直观图. 改编1 如图,已知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 ). (Ⅰ)画出它的直观图(不要求写画法); (Ⅱ)求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解:(Ⅰ)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 (Ⅱ)这个几何体是一个简单组合体,它的下部是 一个圆柱(底面半径为1cm ,高为2cm ),它的上部 是一个圆锥(底面半径为1cm ,母线长为2cm ,高为).所以所求表面积21212127S ππππ=⨯+⨯⨯+⨯⨯=2(cm ),所求体积22112123V πππ=⨯⨯+⨯⨯=3(cm ).3.原题(必修2第30页习题1.3B 组第三题)分别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两直角边所在直线为轴,其余各边旋转一周形成的曲面围成三个几何体,画出它们的三视图和直观图,并探讨它们体积之间的关系。

改编 已知直角三角形ABC ,其三边分为c b a ,,,(c b a >>).分别以三角形的a 边,b 边,c 边所在直线为轴,其余各边旋转一周形成的曲面围成三个几何体,其表面积和体积分别为321,,S S S 和321,,V V V ,则它们的关系为 ( )A .321S S S >>, 321V V V >>B .321S S S <<, 321V V V <<C .321S S S >>, 321V V V ==D .321S S S <<, 321V V V == 解:a a bc V c b a bc S 211)(31),)((ππ=+=,222231,bc V c ac S πππ=+= , c b V b ab S 232331,πππ=+=, 选B.4.原题(必修2第32页图像)改编 如图几何体是圆柱挖去一个同底等高的圆锥所得,现用一个竖直的平面截这个几何体,所得截面可能是:(1)(2)(3)(4)解:切面过轴线为(1),否则是圆锥曲线为(4).本题以立体几何组合体为背景,其实运用圆锥曲线数学模型.答案(1)、(4).5.原题(必修2第37页复习参考题B 组第三题)改编1 如右上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如果将它还原为正方体,那么这六条面对角线所在直线中,所成的角为 60的直线共有 12 对.改编2 如图正方体中,o ,1o 为底面中心,以1oo 所在直线为旋转轴,线段1BC 形成的几何体的正视图为( )AA 1(A)(B)(C)(D)解:选项A 、B 、D中的几何体是圆台、圆锥、圆柱或由它们组成,而圆台、圆锥、圆柱的侧面除了与旋转轴在同一平面的母线以外,没有其他直线.即A、B、D不可能,故选C.6.原题(必修2第37页复习参考题B组第三题)你见过如图所示的纸篓吗?仔细观察它的几何结构,可以发现,它可以由多条直线围成,你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改编如图所示的纸篓,观察其几何结构,可以看出是由许多条直线围成的旋转体,该几何体的正视图为()(A)(B)(C)(D)解:选项A、B、D中的几何体是圆台、圆锥、圆柱或由它们组成,而圆台、圆锥、圆柱的侧面除了与旋转轴在同一平面的母线以外,没有其他直线。

即A、B、D不可能,故选C.7.原题(必修2第59页例3)改编设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不是平行四边形, 用平面α去截此四棱锥(如右图), 使得截面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则这样的平面α ()A.不存在B.只有1个 C.恰有4个D.有无数多个解:设四棱锥的两组不相邻的侧面的交线为 m、n, 直线 m、n 确定了一个平面β.作与β 平行的平面α, 与四棱锥的各个侧面相截,则截得的四边形必为平行四边形,而这样的平面α 有无数多个.答案:D.8.原题(必修2第62页习题2.2A组第八题)如图,直线AA1,BB1,CC1相交于点O,AO=A1O,BO=B1O,CO=C1O,求证:平面ABC∥平面A1B1C1.改编如图,直线AA1、BB1、CC1相交于点O,AO=A1O,BO=B1O,CO=C1O,形成两个顶点相对、底面水平的三棱锥,设三棱锥高均为1,若上面三棱锥中装有高度为0.5的液体,若液体流入下面的三棱锥,则液体高度为_______。

解:液体部分的体积为三棱锥体积的18,流下去后,液体上方空出三棱锥的体积为三棱锥体积的78,A BC A1B1C1设空出三棱锥的高为x ,则331x =87,所以,x=273,液面高度为1-273.9.原题(必修2第63页习题2.2B 组第四题)如图,透明塑料制成的长方体容器ABCD-A 1B 1C 1D 1内灌进一些水,固定容器底面一边BC 于地面上,再将容器倾斜,随着倾斜度的不同,有下面五个命题:其中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为什么? (1)有水的部分始终呈棱柱形;(2)没有水的部分始终呈棱柱形;(3)水面EFGH 所在四边形的面积为定值; (4)棱A 1D 1始终与水面所在平面平行;(5)当容器倾斜如图(3)所示时,BF BE ⋅是定值.改编 如图,透明塑料制成的长方体容器ABCD-A 1B 1C 1D 1内灌进一些水,固定容器底面一边BC 于地面上,再将容器倾斜,随着倾斜度的不同,有下面七个命题,真命题的有_______. (1)有水的部分始终呈棱柱形;(2)没有水的部分始终呈棱柱形;(3)水面EFGH 所在四边形的面积为定值; (4)棱A 1D 1始终与水面所在平面平行;(5)当容器倾斜如图(3)所示时,BF BE ⋅是定值;(6)当容器任意倾斜时, 水面可以是六边形;(7)当容器任意倾斜时, 水面可以是五边形.(1) (2) (3) 解:(1),(2),(4),(5),(6),(7).(6) (7)10.原题(必修2第79页复习参考题A 组第十题)如图,已知平面,αβ,且,,,,AB PC PD C D αβαβ=⊥⊥是垂足,试判断直线AB 与CD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改编 如图,已知平面,αβ,且,,,,AB PC PD C D αβαβ=⊥⊥是垂足.(Ⅰ)求证:AB ⊥平面PCD ;(Ⅱ)若1,2PC PD CD ===α与平面β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解:(Ⅰ)因为,PC AB αα⊥⊂,所以PC AB ⊥.同理PD AB ⊥.又PC PD P =,故AB ⊥平面PCD .(Ⅱ)设AB 与平面PCD 的交点为H ,连结CH 、DH .因为AB ⊥平面PCD ,所以,AB CH AB DH ⊥⊥,所以CHD ∠是二面角C AB D --的平面角.又1,2PC PD CD ===所以2222CD PC PD =+=,即090CPD ∠=.在平面四边形PCHD 中,090PCH PDH CPD ∠=∠=∠=,所以090CHD ∠=.故平面α⊥平面β.11.原题(必修2第90页习题3.2B 组第一题)已知点)2,5(),2,2(-N M ,点P 在x 轴上,且MPN ∠为直角,求点P 的坐标.改编:已知点)2,5(),2,2(-N M ,P 在x 轴上,若MPN ∠为锐角,则点P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 用向量的数量积判别:0>⋅NP MP ,易求答案为6>m 或1<m12.原题(必修2 第100页习题3.2 A 组第三题)已知)4,7(-A ,)6,5(-B ,求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改编1 已知)4,7(-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6,5(-B ,则直线l 的方程是( ) A.01165=-+y x B.0156=--y x C.01156=-+y x D.0165=+-y x 解:依题意得,直线l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65-=AB k ,∴561=-=AB l k k ,∵AB 的中点为(1,1),∴直线l 的方程是)1(561-=-x y 即0156=--y x ,故选(B ). 改编2 已知圆16)4()7(22=++-y x 与圆16)6()5(22=-++y x 关于直线l 对称 ,则直线l 的方程是 .解:依题意得,两圆的圆心)4,7(-A 与)6,5(-B 关于直线l 对称,故直线l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由改编1可得直线l 的方程为0156=--y x .改编3 求点)4,7(-A 关于直线0156:=--y x l 的对称点B 的坐标.解:设),(y x B .由l AB ⊥,且AB 的中点在直线l 上,得⎪⎪⎩⎪⎪⎨⎧=--⋅-+⋅-=⋅-+0124527615674y x x y ,解得⎩⎨⎧=-=65y x ,∴)6,5(-B .13.原题(必修2第100页习题3.2A 组第九题)求过点)3,2(P ,并且在两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 改编1 求过点)3,2(P ,并且在两轴上的截距互为相反数的直线方程是 . 解:依题意,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经过原点,∴直线的方程为23-=-x y 或x y 23=,即01=+-y x 或023=-y x .改编2 直线l 经过点)3,2(P ,且与两坐标轴围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直线l 的方程.解:依题意,直线l 的斜率为±1,∴直线l 的方程为23-=-x y 或)2(3--=-x y ,即01=+-y x 或05=-+y x .14.原题(必修2第101页习题3.2B 组第五题)若直线l 沿x 轴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沿y 轴向上平移1个单位后,回到原来的位置,试求直线l 的斜率.改编: 若直线l 沿x 轴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后,得到的直线与原来的位置在水平方向上相差2个单位,则原直线的斜率为 0.84或.15.原题(必修2第110页习题 3.3B 组第七题)已知AO 是ABC 边BC 的中线,求证:2222||||2(||||)AB AC AO OC +=+.改编 已知在三角形ABC 中,D 是BC 边的中点,且AB=8,BC=8,AC=6,则AD= 解:16.原题(必修2第110页习题 3.3B 组第八题)已知01,01,x y <<<<求证:≥改编 长方形ABCD 的顶点坐标是A(0,0),B(a,0),C(a,b),D(0,b),P 是坐标平面上的动点,若AP 2+BP 2+CP 2+DP 2的值最小,则点P 的位置在( )A.长方形的顶点处B.AB 边的中点处C.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处D.三角形ABC 的重心处 解:设P(x,y),|AP|2+|BP|2+|CP|2+|DP|2=x 2+y 2+(x-a) 2+y 2+(x-a) 2+(y-b) 2+x 2+(y-b) 2=4(x-a/2) 2+4(y-a/2) 2+a 2+b 2 当P(a/2,b/2)时,|AP|2+|BP|2+|CP|2+|DP|2最小,选C .17.原题(必修2 第114页复习参考题A 组第3题)求直线01052=--y x 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改编1 过点(-5,-4)且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5的直线方程是 . 解:设所求直线方程为)5(4+=+x k y ,依题意有5)45)(54(21=--k k, ∴01630252=+-k k (无解)或01650252=+-k k ,解得52=k 或58=k . ∴直线的方程是01052=--y x 或02058=+-y x .改编2(2006年上海春季卷)已知直线l 过点)1,2(P ,且与x 轴、y 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则△OAB 面积的最小值为 .解:设直线AB 的方程为)0()2(1<-=-k x k y ,则4])1()4(24[21)]1()4(4[2114421)21)(12(21=-⋅-+≥-+-+=--=--=∆kk k k k k k k S OAB ,当且仅当k k 14-=-即21-=k 时取等号,∴当21-=k 时,OAB S ∆有最小值4. 改编 3 已知射线)0(4:>=x x y l 和点)4,6(M ,在射线l 上求一点N ,使直线MN 与l 及x 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S 最小.解:设)1)(4,(000>x x x N ,则直线MN 的方程为0)4)(6()6)(44(00=-----y x x x .令0=y 得1500-=x x x ,∴]211)1[(101]1)1[(101104)15(2100020020000+-+-=-+-=-=⋅-=x x x x x x x x x S 40]211)1(2[1000=+-⋅-≥x x ,当且仅当11100-=-x x 即20=x 时取等号,∴当N 为(2,8)时,三角形面积S 最小.18.原题(必修2第115页复习参考题B 组第七题)设,,,a b c d R ∈,求证:对于任意,,p q R∈≥改编 设R d c b a ∈,,,,a,b,c,d 为常数,其中()()03232<+-•+-d c b a ,对于任意实数x ,()()()()的最小值为22223232--+-+--+-x d x c x b x a .解:可设A (a ,b ),B (c ,d ),C (x ,2x+3),由()()03232<+-•+-d c b a ,知A ,B 在直线y=2x+3两侧,()()()()的最小值为22223232--+-+--+-x d x c x b x a ||AB =()()22a d b c -+-.19.原题(必修2第129页例3)改编 若圆042222=-+-+m mx y x 与圆08442222=-+-++m my x y x 相切,则实数m 的取值集合是 .解:∵圆4)(22=+-y m x 的圆心为)0,(1m O ,半径21=r ,圆9)2()1(22=-++m y x 的圆心为)2,1(2m O -,半径32=r ,且两圆相切,∴2121r r O O +=或1221r r O O -=,∴5)2()1(22=++m m 或1)2()1(22=++m m ,解得512-=m 或2=m ,或0=m 或25m =-,∴实数m 的取值集合是122{,,0,2}55--. 20.原题(必修2第130页例4)改编 某圆拱型彩虹桥,跨度为20米,高为4米,要用19根铁索等距离分布悬挂桥面,则其中一侧第m 根铁索的长度f(m)= _______米.-10.5.21.原题(必修2第132页习题4.2 A 组第三题)求以)3,1(N 为圆心,并且与直线0743=--y x 相切的圆的方程.改编1 (2006年重庆卷)过坐标原点且与圆0252422=++-+y x y x 相切的直线的方程为( ) A.x y 3-=或x y 31= B.x y 3=或x y 31-=C.x y 3-=或x y 31-= D.x y 3=或x y 31=解:设直线方程为kx y =,即0=-y kx .∵圆方程可化为25)1()2(22=++-y x ,∴圆心为(2,-1),半径为210.依题意有2101122=++k k ,解得3-=k 或31=k ,∴直线方程为x y 3-=或x y 31=,故选(A ).改编2 (2006年湖北卷)已知直线0125=++a y x 与圆0222=+-y x x 相切,则a 的值为 . 解:∵圆1)1(22=+-y x 的圆心为(1,0),半径为1,∴1125522=++a ,解得8=a 或18-=a .改编3 求经过点)5,0(A ,且与直线02=-y x 和02=+y x 都相切的圆的方程.解:设所求圆的方程为222)()(r b y a x =-+-,则⎪⎩⎪⎨⎧=+=-=-+r ba b a r b a 5252)5(222, 解得⎪⎩⎪⎨⎧===531r b a 或⎪⎩⎪⎨⎧===55155r b a ,∴圆的方程为5)3()1(22=-+-y x 或125)15()5(22=-+-y x . 22.原题(必修2第132页练习第三题)某圆拱桥的水面跨度20m ,拱高4m .现有一船宽10m ,水面以上高3m ,这条船能否从桥下通过?改编 某圆拱桥的水面跨度是20m ,拱高为4m .现有一船宽9m ,在水面以上部分高3m ,故通行无阻.近日水位暴涨了1.5m ,为此,必须加重船载,降低船身.当船身至少应降低m 时,船才能通过桥洞.(结果精确到0.01m ) 解:建立直角坐标系,设圆拱所在圆的方程为222)(r b y x =-+.∵圆经过点(10,0),(0,4),∴⎪⎩⎪⎨⎧=-=+2222)4(100rb rb ,解得⎩⎨⎧=-=5.145.10r b .∴圆的方程是)40(5.14)5.10(222≤≤=++y y x . 令5.4=x ,得)(28.3m y ≈. 故当水位暴涨1.5m 后,船身至少应降低m 22.1)328.3(5.1=--,船才能通过桥洞.23.原题(必修2第133页习题4.2A 组第九题)求圆2240x y +-=与圆2244120x y x y +-+-=的公共弦的长.改编 两圆C 1 :x 2+ y 2-1=0和C 2:x 2+ y 2-8x+12=0的公切线长为_______. 解:C 1A BC 2C 1C 2D A BD(1)(2)C 1 :x 2+ y 2=1,C 2:(x-4)2+ y 2 = 4, |C 1 C 2|=4图(1):|AB|=22)12(4--=15;图(2):|AB|=22)12(4+-=7,即公切线长15和7.24.原题(必修2第133页习题4.2B 组第2题)已知点)2,4(),6,2(),2,2(----C B A,点P 在圆422=+y x 上运动,求222PC PB PA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改编 1 已知点)2,4(),6,2(),2,2(----C B A,点P 坐标满足422≤+y x ,求222PC PB PA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解:设点P 的坐标是),(y x ,则222222222222(2)(2)(2)(6)(4)(2)2200334683()33d PA PB PC x y x y x y x y y x y =++=++++++-+-++⎡⎤=+-+=+-+⎢⎥⎣⎦)要求d 的最值,即求点P 与点 )32,0(Q 距离' d 的最值;因为点P 坐标满足422≤+y x ,所以'd 的最大值为2)2(+OQ ,则'd 的最小值0在点P 与点 )32,0(Q 重合时取得,⎥⎦⎤⎢⎣⎡∈∴88,3200d改编2 已知)0,2(-A ,)0,2(B ,点P 在圆4)4()3(22=-+-y x 上运动,则22PB PA +的最小值是 .解:设),(y x P ,则828)(2)2()2(222222222+=++=+-+++=+OP y x y x y x PB PA .设圆心为)4,3(C ,则325min =-=-=r OC OP ,∴22PB PA +的最小值为268322=+⨯.25.原题(必修2第133页习题4.2B 组第3题)已知圆x 2+y 2=4,直线l: y=x+b .当b 为何值时,圆x 2+y 2=4上恰有3个点到直线l 的距离都等于1.改编 已知圆x 2+y 2=4, 直线l: y=x+b . 圆上至少有三个点到直线l 的距离都是1,则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解:⎡⎣ 26.原题(必修2第144页复习参考题B 组第2题)已知点(,)M x y 与两个定点1M ,2M 距离的比是一个正数m ,求点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考虑1m =和1m ≠两种情形).改编1 已知两定点)0,2(-A ,)0,1(B ,如果动点P 满足PB PA 2=,则点P 的轨迹所包围的面积等于( ) A.π B.π4 C.π8 D.π9解:设点P 的坐标是),(y x .由PB PA 2=,得2222)1(2)2(y x y x +-=++,化简得4)2(22=+-y x ,∴点P 的轨迹是以(2,0)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所求面积为π4,故选B. 改编2 由动点P 向圆122=+y x 引两条切线PA 、PB ,切点分别为A 、B ,APB ∠=600,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是 .解:设),(y x P .∵APB ∠=600,∴OPA ∠=300.∵AP OA ⊥,∴22==OA OP ,∴222=+y x ,化简得422=+y x ,∴动点P 的轨迹方程是422=+y x .改编3 (2006年四川卷)已知两定点)0,2(-A ,)0,1(B ,如果动点P 满足PB PA 2=,则点P 的轨迹所包围的面积等于( )A.πB.π4C.π8D.π9解:设点P 的坐标是),(y x .由PB PA 2=,得2222)1(2)2(y x y x +-=++,化简得4)2(22=+-y x ,∴点P 的轨迹是以(2,0)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所求面积为π4,故选(B ). 改编4(2003年北京春季卷)设)0)(0,(),0,(>-c c B c A 为两定点,动点P 到A 点的距离与到B 点的距离的比为定值)0(>a a ,求P 点的轨迹.解:设动点P 的坐标为),(y x P .由)0(>=a a PB PA ,得a y c x y c x =+-++2222)()(,化简得0)1()1(2)1()1(2222222=-+++-+-a c x a c y a x a .当1≠a 时,化简得01)1(222222=+-+++c x a a c y x ,整理得222222)12()11(-=+-+-a ac y c a a x ; 当1=a 时,化简得0=x .所以当1≠a 时,P 点的轨迹是以)0,11(22c a a -+为圆心,122-a ac 为半径的圆;当1=a 时,P 点的轨迹是y 轴.27.原题(必修2第144页复习参考题B 组第3题)求由曲线22||||x y x y +=+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改编 由曲线222||2||x y x y +=+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_______.解:围成的图形如图,面积为84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