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联之悟
姹紫嫣红的奇葩——对联趣谈

姹紫嫣红的奇葩——对联趣谈
曾红;崔裕宏
【期刊名称】《写作:中》
【年(卷),期】2013()12
【摘要】新春伊始。
家家户户的门上金光闪烁.令人目不暇接——那融书法与艺术为一体的传统文化对联让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
这不,刚学过《读联之悟》。
同学们的思绪便又活跃起来:“哇,真没想到对联如此有趣!”
【总页数】2页(P26-27)
【关键词】中学生;语文学习;阅读知识;课外阅读
【作者】曾红;崔裕宏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熊河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姹紫嫣红绽奇葩——同煤集团地煤公司创新文体活动纪实 [J], 潘少峰
2.对联艺术的奇葩——周恩来对联作品赏评 [J], 余和生;;
3.走近姹紫嫣红的试题奇葩——感悟新课程背景下的中考数学“压轴题” [J], 高慧明
4.越苑奇葩姹紫嫣红——记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副团长、优秀王派花旦李敏 [J], 陈庭辰
5.古代官场明志对联趣谈 [J], 黄建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今七言读书对联集锦

古今七言读书对联集锦读书莫待他年悔, 立志宜从此日思。
读书常戒自欺处,勤奋不可有闲时。
读书已过五千卷, 此墨足支三十年。
读书常戒自欺处,勤奋不可有闲时。
读书万卷始通神, 饮酒三杯方入韵。
读书万卷始通神, 处世一生长在梦。
读书心细丝抽茧, 练句功深石补天。
读书方知天地大, 挥毫始觉山水亲。
读书百卷视野广,作画千张意境高。
读书身健即为福, 种树华开亦是缘。
读书百卷视野广, 作画千张意境高。
读书当将破万卷, 求知不叫一疑存。
读书众壑归沧海,下笔微云起泰山。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读万卷书求圣道, 行千里路得民情。
读有益书精气爽,行无愧事梦魂安。
读不在三更五鼓, 功只怕一曝十寒。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多读书。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至乐无声惟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
拱园天地任览胜, 青春岁月好读书。
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不应积德方行善,岂为功名始读书。
山川佳色澄悬镜, 松竹清阴静读书。
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
要好儿孙须积德,欲高门第快读书。
动念即应思改过,得闲何不再读书。
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能勤德业惟良友, 有益身心在读书。
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风吹花气香归砚,月过松心凉到书。
砚池花落香描字, 窗外竹摇韵入书。
门前莫得频来客, 床上同观未见书。
无穷诗思窗前草, 不了功夫架上书。
云苑喜裁新着稿, 风帘闲校旧抄书。
外挂一把三簧锁, 内藏万卷百科书。
五际诗听匡鼎说, 八分碑看蔡邕书。
绝交流俗因耽懒,出卖文章为买书。
斋中雅静诗留韵, 心境逸然志着书。
杯沾花露留佳客, 案接云山检异书。
花落砚池香透字, 竹摇窗楣韵浸书门外市声三日雨,帘前风色一床书。
尊中腊酒翻花熟,案上春联带草书。
彩毫闲试金壶墨, 青案时看玉字书。
晨舞壁间三尺剑, 夜翻室内一橱书。
愧无媚骨难谐俗, 赖有痴心苦着书。
读名人自题联感悟

读名人自题联感悟作者:王昌大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2009年第06期对联。
以其千姿百态的身影。
普及到我国社会的各个角落。
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笔者读后受益匪浅,愿书之与读者共赏共享。
名人的自题联。
有多种表达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五种。
1养其心。
促其寿。
明朝郑成功题写的自勉联“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上联说明了“寡欲养心”的健身之道,下联表明了“读书至乐”的养生之理。
读书的好处很多,常人只看重它可以获得知识启迪智慧,殊不知,读书人还可以从中获得调节情感、平衡心理、淡化郁情和修身养性的乐趣。
清代两广总督张之洞写的养生联“无求便是安心法,不饱真成却病方”。
它阐明“无求”和“不饱”都是健生的法宝。
限制饮食是延年益寿的有效方法。
清代乾隆进士顾光旭的一副对联“万事莫如为善乐,百花争比读书香”。
上下联分别阐明了“为善乐”和“读书香”的养生之道。
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可以得到许多精神安慰,由此产生的温暖和快乐,有助于解除精神紧张。
使人保持良好的情绪,从而有利于健康长寿。
清人郑板桥题写的厨房对联“青菜萝h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此联高度概括了他的日常饮食特点:常吃粗粮,饮天然水泡的菊花茶。
多吃素菜有益健康。
2明其志,壮其节。
明朝杨继盛被严嵩诬陷下狱,临刑前。
挥毫在狱壁上写下“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一联,表达其面对强暴宁死不屈的高尚品格。
李大钊同志十分崇敬杨继盛的为人,把杨联中的“辣”字改为“妙”字,作为自己一生的战斗箴言。
我们现在看到的《李大钊选集》扉页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一联,便是李大钊的手迹。
明代吏部尚书王恕,为官清廉,任人唯贤。
曾题联悬于吏部大堂“仕于朝者:以馈遣及门为耻:仕于外者,以苞苴人都为羞”。
“馈遗”、“苞苴”都是指贿赂。
他以此联告诫人们,切莫以贿赂买官卖官,并以此自律,清代潘先珍,任蓬溪县令时,在县衙堂上自题一联“扪心自渐兴利少。
极目只觉旷官多”。
他自己为帮助百姓兴利太少而深感惭愧,同时,又警戒自己不能像那些鱼肉百姓的官吏一样。
关于阅读的经典对联

关于阅读的经典对联书让你走人生路途唱出春花秋月,落英缤纷;书让你在浩瀚海洋中尽情畅游;书点燃希望,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阅读对联,欢迎大家阅读!阅读对联1上联:藏古今学术下联:聚中外精华上联:读书必提要下联:处净在通情上联:读书不知味下联:不如束高阁上联:读书破万卷下联:下笔如有神上联:都无做官志下联:惟有读书声上联:夜眠人静后下联:早起鸟鸣先上联:修业勤为贵下联:得意文必高上联:广藏古典名着下联:快读现代新书上联:萃古今之着作下联:罗中外之篇章上联:有打瞌睡豪杰下联:无不读书神仙上联:养心莫若寡欲下联:至乐无如读书阅读对联2上联:求学将以致用下联:读书贵在虚心上联:未能一日寡过下联:恨不十年读书上联:世间唯有读书好下联:天下无如吃饭难上联:精神到处文章老下联:学问深时意气平上联:少年说剑气横斗下联:长夜读书声满天上联:有奇书读无他好下联:与古人游何所期上联:好书悟后三更月下联:良友来时四座春上联:鸟欲高飞先振翅下联:人求上进多读书上联:文要醒人方为贵下联:论当济世始称真上联:黑发不知勤学早下联:白首方悔读书迟上联:窗间白发催愁境下联:烛底苍头劝读书上联:读书已过五千卷下联:此墨足支三十年上联:真读书人天下少下联:不如意事古今多上联:至乐无声惟孝悌下联:太羹有味是读书上联:闭户读书真得计下联:当官持廉且不烦上联:读书身健即为福下联:种树华开亦是缘阅读对联3上联:诸子百家罗万卷下联:百科四库集三秦上联:韬略终须建新国下联:奋飞还得读良书上联:发愤识遍天下字下联:立志读尽人间书上联:愿乘风破万里浪下联:甘面壁读十年书上联:有关国家书常读下联:无益身心事莫为上联:板凳要坐十年冷下联:文章不写一句空上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下联:从无字句处读书上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下联:一窗昏晓送流年上联:家少楼台无地起下联:案余灯火有天知上联:莫放春秋佳日过下联:最难风雨故人来上联:浮沉宦海为鸥鸟下联:生死书丛似蠹鱼上联:移门欲就山当榻下联:补屋常愁雨湿书上联:藏书粗足五千卷下联:开岁便称六十翁上联:立志俯存千载想下联:闲淡无过五分钟上联:绝交流俗因耽懒下联:出卖文章为买书上联:读书心细丝抽茧下联:练句功深石补天上联:忠孝两字传家国下联:诗书万卷教子孙阅读对联4上联:少年不知勤学早下联:老来方悔读书迟上联:观书到老眼如月下联:得句惊人胸有珠上联:白发无情侵老境下联:青灯有味似儿时上联:久病始知求药误下联:衰年方悔读书迟上联:得好友来如对月下联:有寄书读胜看花上联:得意无如书味好下联:可人还是菜根香上联:开卷神交天下士下联:着书学立一家言上联:书卷多情似故人下联:晨昏忧乐每相亲上联:书山有路勤为径下联:学海无涯苦作舟上联:书从疑处翻成悟下联:文到穷时自有神上联:书窗下对云洞启下联:丛菊初傍幽篁栽上联:书囊应满三千卷下联:人品当居第一关上联:书以常读乃及远下联:山因直上而成高上联:书有未曾经我读下联:事无不可对人言上联:书城高大能藏道下联:心底光明始爱才上联:才如湖海文始壮下联:腹有诗书气自华上联:读书众壑归沧海下联:下笔微云起泰山阅读对联5上联:沽酒客来风亦醉下联:读书人去声还闻上联:千里见书如见面下联:万山遮目不遮心上联:架上有书真富贵下联:胸中无事即神仙上联:歌枕旧游来眼底下联:掩书余味在胸中上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下联: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上联:好山水游其人多寿下联:有诗书气生子必才上联:学如不及业精于勤下联:勤能补拙俭以养廉上联:积文十箧可谓备矣下联:读赋千首乃能为之上联:趁青春未老秉烛破夜下联:当年华正茂闻鸡起舞上联:喜有两眼明多交益友下联:恨无十年暇尽读其书上联:古今多少世家无非积德下联:天下几多圣贤还是读书上联:开卷有益知识就是力量下联:自强不息光阴贵于黄金上联:万卷诗书四时苦读一朝悟下联:十年寒窗三鼓灯火五更明上联:读书好经商亦好学好更好下联:创业难守成亦难知难不难。
感悟人生对联大全

感悟人生对联大全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说到对联,大家确定都不生疏吧,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
那什么样的`对联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感悟人生对联大全,欢迎阅读,盼望大家能够喜爱。
感悟人生对联11.话到嘴边三思更好;事故意上再慎何妨。
2. 以平常心对特别事;处浪漫世做烂漫人。
3. 罔谈彼短吾亦有短;靡持己长谁人无长。
4. 心神欲静骨气欲动;脚跟宜定胸怀益开。
5. 品节详明德性坚决;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6. 读有字书识无字理;说真心话做实心人。
7. 度比江河细流兼纳;气如春夏群物共生。
8. 清以自修诚以自勉;敬而不怠满而不盈。
9. 金石其心芝兰其室;仁义为友道德为师。
10.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11. 欲立根基无如为善;能光门第只有读书。
12. 业精于勤勤而能奋;行成于思思则必学。
13. 桃李无言诗书继世;弦歌动听道德传家。
14. 莲生绿波有君子德;兰出幽谷为众人香。
15. 立志立功居之以敬;友直友谅尊其所闻。
16. 静以养性俭以树德;入则笃行出则友善。
17. 无边事业心如玉洁;有限年华之比秋鸿。
18.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则不匮敏则有功。
19. 力求有功方能无过;必先去旧而后立新。
20. 胜利全凭汗水浇灌;桂冠都是荆棘编成。
21. 浮躁一分便招忧悔;因循二字误尽英雄。
22. 温故知新见贤思齐;求真媲美择善而行。
23. 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兼采百家眼明耳聪。
24. 思行皆美体脑并练;动静适宜心身自然。
25. 正直和善无须拜佛;光明磊落不必求神。
26. 能屈能伸堪称韧性;可刮可磨确是奇材。
27. 天下断无易境况遇;人间哪有空闲光阴。
28. 德业老成事从心欲;品德大雅桃献耄年。
29. 处事无奇唯忠唯恕;治家有道克勤克俭。
30. 象为齿焚蚌缘珠剖;梅因寒茂荷以暑清。
31. 宜志有珠比德于玉;学古为镜平理若衡。
32. 大量容人当心处事;正身率物屈己为群。
33. 谄语尤甘忠言最苦;下坡极易攀登甚难。
巧联妙对 对古联今——2009年中考对联题题型类析

下联 :
答 案 示 例 : 唐 三藏 跋 山 涉 水求 真 经 一
四、 注 新 闻 时 事 关
二 、 廖 沙 千辛 万苦 度 童 年 阿
“ 家事 国事 天 下 事 事 事 关 心 ”语 文学 习要 关 注 生 活 的各 个 方 面 . 时 政 的 了解 也是 一 个 学 生 必 须 具 备 , 对 的基 本 素 质 . 合 对 社 会 有 关 人 物 的 了解 , 行 对 联 的 考查 , 是 对 学生 基 本 素 养 的 培 养 。 结 进 也 8( 9柳 州 市 ) “ 柳 州 成 就 ” 动 中 , 丽 同 学 写 下 了下 面 一 则 消 息 , 你 根 据 这 则 消息 的 内 容 , .O 在 书 活 小 请 采
这 一 题
学 习课 文 后 , 运用 对 联 的形 式 . 查 学 生 对 课 文 内容 或诗 词 的 把 握 , 养 学 生 的 概括 能力 、 解 能 力 , 考 培 理 也 是让 学 生 锤 炼 语 言 技 能 的 一 种好 形式
1( 9绥化 市 ) 了《 .O 读 三峡 》 , 结 三 峡 的 景 物特 点 , 下 面 的 对联 补 m 上联 。 后 总 给
3( 9 台州 市) 书 香 台 州 】 在 南 宋 时期 , .0 【 早 台州 便 是 一 个 民重 耕 读 、 院 绰 立 的东 南 文 化 之 邦 。 时 在 台 书
州任 职 的朱 熹 , 将 自己 的儿 子 送 到 当地 的 书 院就 学 , 赋 诗 《 子 入 板 桥 桐 江 书 院勉 学诗 》 下 面是 其 中 的 也 并 送 。
读联之悟

对联பைடு நூலகம்
• 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 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 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 符。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 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 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 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 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 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 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 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读联之悟
• 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 • 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
一乡二里共三夫子,不识四书五经六义,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胆! 十室九贫,凑得八两七钱六分五毫四厘,尚且三心二意一等下流!
图画里,龙不吟虎不啸,小小书僮可笑可笑! 棋盘里,车无轮马无缰,叫声将军提防提防!
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 雨雨风风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
“读书、写作、做人、养生” 四类对联的感悟,概括了一个人的 主要精神生活内容。你能就其中的 某一副对联谈谈你的感受吗?
春 雨 红丝 梅丝 点润 点万 绣物 千 山
东
瑞 雪 兆 丰
风 迎 新 岁
年
青 绿山 水不 长老 流
水
镜 中
底 月
花
春 秋花 月
大天热
陆 对 长 空
对 地 雨 对
身 运 动
山风
花
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读了哪八副对联?可分为几类?
纸上读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 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
板凳要坐三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何物媚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是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实磨无声空磨响/满瓶不动半瓶摇
百岁以前休叹老/七情之内本无愁 笔墨漫教忙里错/声名只怕老来低
品悟对联句法关系 指导学生进行对联创作论文

品悟对联的句法关系指导学生进行对联创作中图分类号:g4对课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必修课。
张志公先生说过:”属对是一种实际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训练,同时也包括修辞训练和逻辑训练的因素。
可以说是一种综合的语文基础训练。
”当代著名学者周汝昌先生就说过:”对联乃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美学观和语文特点的综合产物,是几千年文化史上的高级创造积累的特殊成就。
......对联是一种’精粹’,一种’提炼’,一种’结晶”,或一种’升华’。
它有极大的概括能力,能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或使人深思,熟味,受到很大的教益。
”可见对联的功用。
在小学进行对联教学,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积累生动、形象的语言,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培育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但创作对联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让学生非但学不好,还失去了兴趣。
所以必需找着方法和门路才行。
我们学校开展对联教学已有五年多了,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创作的基础,因此,这两年我对对联创作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从句法关系的角度去探索对联的创作是其中的成果之一。
一、诵读涵泳,初步认识在我国母语教学传统经验这个宝库里,”涵泳”是很重要的一项基本教学方式。
什么是”涵泳”?”涵”,《辞海·词语分册》的解释是”沉浸”;”泳”,自然就是游于水中。
”涵泳”一词,在左思《吴都赋》中就已有”涵泳乎其中”的应用。
宋代大教育家朱熹说”学者读书,须要致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则把”涵泳”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提出。
他在批评读书”贪多务广”者时又指出”终日勤劳,不得休息。
而意绪匆匆,常若有所奔走追逐,而无从容涵泳之乐......”学习语言,并不是要学生去研究语言。
因此,其基本方式主要应当是反复诵读,熟读精思,潜心涵泳,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此理。
这种由反复诵读而使学生涵泳于语境之中感悟语言,体现了伦理型文化朴素的整体观念和直觉体验的思维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联之悟
学习目标
1读懂文中所列举对联的大意及作者的感悟。
2.了解对联的基础知识,理解对联这一传统文学样式的语言特点及审美价值。
学习重难点
读懂文中所列举对联的大意及作者的感悟。
【导入】对联的故事
从前,有个姓李的财主,他鱼肉百姓,无恶不作,百姓对他恨之入骨。
有一年过年,家家户户忙着贴对联。
李家更不用说了。
李财主写了一副对联叫人贴在大门的两旁,对联是:
父成龙,子成龙,代代全成龙;
父发财,子发财,辈辈都发财。
第二天一大早,李财主的门前围满了一大群看热闹的人,他们有说有笑,议论纷纷,大家都称赞道:“改得好,改得好!”
门外吵嚷声惊动了李财主,他以为人们在称赞他的对联,忙打开大门,一看门上的对联,立时气得昏倒在门前的台阶上。
原来,李财主门上的对联,被秀才改成了:
父成聋,子成聋,代代全成聋;
父泼财,子泼财。
辈辈都泼财。
为了这副对联,李财主整整病了一个多月,人们无不拍手称快。
同村一位穷秀才看了对联,沉思了一会便离去了。
活动一. 自读课文,掌握字词
1.检查预习,抽读生词。
掷()田垄()金穗()音谐旨远()底蕴()
拴()马厩()赫然()不遗余力()表率()
楷模()俚语()诠释()有的而放()谨防()
2.词语释义
底蕴:事情的具体内容。
不遗余力:遗:留;余力:剩下的力量。
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
猎取:夺取
苦口婆心:苦口:反复规劝;婆心:仁慈的心肠。
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劝导。
流俗:一般的风俗习惯
豁然贯通:豁然:通达的样子;贯通:前后贯穿通晓。
指一下了弄通了某个道理。
有的:的,箭靶子;有目标。
活动二. 朗读课文,理清层次
1. 文中哪些地方是写作者读对联的感悟(在书上标记出起止段)?总共悟了几幅对联,分别是关于哪一方面的?
悟联(3—10段):八副对联,是关于读书. 写作. 治学(惜时). 做人. 养身五个方面。
2 . 文中除了写读对联的感悟外, 其他段落还写了什么?( 读联1-2, 爱联11)
喜欢读联的原因:篇幅小小含量大大,花费的时间少少的,得益往往是多多的。
指出对联的特点:言少意丰; 词雅句丽,音谐旨远,具有文学意趣和审美价值。
归纳主要内容:文章以(读联)---(悟联)---(爱联)为主线,重点写自己对对联的感悟,表达了对对联的无比喜爱之情。
活动三. 再读课文,品析感悟(小组内合作交流,深入探究)
1. 重点研习“悟联”部分,思考:
文中总共写了作者读八副对联所获得的感悟,我们一起来看看他获得了哪些感悟?又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的?并结合自身体会谈谈感受。
要求:
小组合作,讨论文本,在前6副对联中选择与小组序号对应的一幅,填写表格,并交流展示。
最后2副抢答。
(读对联、说大意、析感悟、谈感受。
)
2.把握作者对对联的感情
思考:文中除了结尾“我对联,爱之深深”的语句直接表达感情外,还有那些语句的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对联由衷的感情?
第1段“幸好,找到了”,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与文章开头的两个“越来越”连系起来,自然让人体会到作者由此所获得的满足和愉悦。
第2段比喻对联为“窄窄田垄上”长出的“金穗”更让我们体会到作者无比眷恋、热爱和珍视。
(把对联比喻成窄窄的田垄,把几个字,十几个字比喻成“十粒五双的金穗”,表达读对联是像农民喜获丰收一样)
第8段的一个问句“我是哪一种呢?”一个感叹“千万当心别被人划入半瓶和半罐子哪一类去!”可以看出作者已经完全融进对联所引入的思考,是一种更加深沉的爱。
活动四. 拓展反馈
1.对联知识的补充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2)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
(3)平仄相和,音调和谐:上联用平声,下联就用仄声
(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要求上下联意义相关,不能够脱节,各唱各的调,彼此风马牛不相及。
正对:就是并列的事物相对。
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反对:就是相反的事物相互映衬。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 将下列打乱的对联准确配对。
上联下联
(1) 莲子心中苦(2) 傲骨梅无仰面花
(3)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4) 万家忧乐到心头
(5) 铁肩担道义(6) 梨儿腹中酸
(7) 四面湖山归眼底(8 )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9) 虚心竹有低头叶 (10) 妙手著文章
3.猜一猜,你能说出对联提到的职业吗
上联:锦绣成文原非我有, 上联:倾一腔热血育百代英才
下联:琳琅满架惟待人求。
下联:学烛炬气概效春蚕精神
~课外作业:课下搜集若干对联及相关趣事,建议先从对联的题写对象与内容的不同、修辞方法与运用技巧的不同两大方面进行分类整理,自由组合四至六人为一小组,分别确定不同的主题办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