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症中医研究论文【论文】

合集下载

中医的女性不孕治疗

中医的女性不孕治疗

中医的女性不孕治疗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女性不孕问题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不孕不育领域中,中医疗法既有悠久的历史,又蕴含着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探讨中医在女性不孕治疗中的应用,以期为广大不孕夫妇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二、中医对女性不孕的认识女性不孕主要涉及到月经紊乱、排卵障碍、黏膜免疫问题、子宫内膜异常、输卵管堵塞等多个方面。

中医认为,女性不孕往往与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体质失衡等因素密切相关。

1. 气血不足:中医强调调养气血对于女性生殖健康的重要性。

气血不足会导致经血稀少、月经推迟、不排卵等问题,从而影响受孕。

2. 脏腑功能失调:中医认为,脾胃、肝肾等脏腑的功能紊乱会导致女性内分泌失衡、卵巢功能异常等问题,进而影响受孕。

3. 体质失衡:中医强调阴阳调和的体质才能保持生育能力。

如果体质失衡,阴阳无法平衡,就会导致女性不孕。

三、中医的治疗方法中医起源于中国,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在女性不孕治疗中,中医主要采用以下的治疗方法:1. 中药调理:中医秉承“治未病”的理念,注重调理整体身体。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会开具中药方剂,如养血调经汤、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以调理女性身体的平衡。

2. 针灸疗法:中医针灸疗法是一种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理身体的方法。

对于不孕的女性,中医会选取适当的穴位进行针灸,以促进生殖系统的血液循环和经络的畅通。

3. 推拿按摩:中医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按摩和推拿来调理身体的方法。

对于女性不孕,中医推拿按摩可以刺激腹部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子宫内膜的厚度。

四、中医的优势与注意事项与西医治疗相比,中医在女性不孕治疗中具有以下的优势:1. 个性化治疗:中医强调因人而异,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是独特的。

中医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症状等因素进行个性化的治疗,增加治疗的针对性和效果。

2. 综合调理:中医认为,身体的各个系统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

《2024年不孕症中医文献的研究》范文

《2024年不孕症中医文献的研究》范文

《不孕症中医文献的研究》篇一一、引言不孕症,即夫妻双方在一年内无避孕措施,性生活正常却未能成功受孕的情况,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尽管现代医学技术日新月异,但仍有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通过西医手段解决生育问题。

因此,中医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不孕症中医文献的深入研究,探讨中医治疗不孕症的理论基础、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

二、研究背景中医认为不孕症的病因主要包括气血不和、脏腑功能失调、经络阻滞等。

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不孕症的中医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三、研究内容(一)理论基础中医理论认为,不孕症的发病与肾、肝、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肾主生殖,肝主疏泄,脾主运化,三者相互协调,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殖功能。

当这些脏腑功能出现异常时,就会导致气血不和、经络阻滞,从而影响生育能力。

(二)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用具有补肾、疏肝、健脾等作用的中药,如当归、熟地、白芍、枸杞子等。

这些药物可以调节脏腑功能,改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不孕症的目的。

2. 针灸治疗:针灸可以刺激经络,调和气血,改善脏腑功能。

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选用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3. 饮食调理: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以补充营养、调理身体。

如肝肾阴虚型患者,可多食用枸杞、山药、黑芝麻等具有滋阴补肾作用的食物。

(三)临床效果大量临床实践表明,中医治疗不孕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通过中药、针灸、饮食调理等多种手段的综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育能力。

同时,中医治疗还具有副作用小、费用低等优势,深受患者欢迎。

四、结论通过对不孕症中医文献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中医在治疗不孕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理论认为不孕症的发病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等密切相关,通过中药、针灸、饮食调理等多种手段的综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生育能力。

中医药治疗不孕不育症的临床效果研究

中医药治疗不孕不育症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6.07中医中药187中医药治疗不孕不育症的临床效果研究张丽琴 方 燕三门县中医院 浙江省台州市 317100【摘 要】目的:研究中医药治疗不孕不育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42对不孕不育症夫妇患者,结合相关研究文献资料以及我科室的临床经验,采用中医药方法对42对夫妇患者进行治疗。

结果:42对不孕不育症夫妇经过为期6个月的中医药治疗后,受孕率达到了83.33%。

结论:系统运用中医药进行不孕不育症治疗较为显著,且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小,适合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药;不孕不育症;临床效果我国经济水平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的环境有了巨大的变化,而我国患有不孕不育症的人群数量不断增加,女性排卵功能障碍以及男性精子质量异常是造成不孕不育的主要因素,由于男女双方共同问题导致的不孕不育症发生率已经高达25%以上。

本文通过对42对不孕不育症夫妇患者进行中医药治疗,研究中医药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42对不孕不育症夫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本次所有42对患者夫妇排除了解剖、输卵管梗阻、外因遗传以及输精管梗阻等因素导致的不孕不育患者,所有患者的病例诊断以世界卫生组织《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作为标准。

42对患者夫妇中,女性患者的年龄分布为24-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6岁;男性患者的年龄分布为26-41岁,平均年龄为31.5岁。

所有患者均经过B 超等检查得到确诊,女性患者中包括28例月经不调、8例高泌乳素血症、6例多囊卵巢综合症;男性患者中包括10例精子抗体显阳性、6例前列腺炎、15例精子畸形率超过45%以及11例性功能障碍且精液液化不良。

1.2 治疗方法1.2.1 男性患者用药男性患者不育的主要因素是精液的质量存在问题,因此本次治疗研究中主要通过补肾填精、益气活血通络生精来进行中医治疗,提高男性精子质量。

不孕症中医文献的研究

不孕症中医文献的研究

不孕症中医文献的研究不孕症中医文献的研究近年来,不孕症成为越来越多夫妇面临的问题。

不过,在中医文献中早已有关于不孕症的研究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通过对中医文献的研究,探讨不孕症的中医观点和治疗方法。

首先,中医认为,不孕症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畅或脏腑功能紊乱等多种原因导致的。

阴阳是中医理论中的基本概念,指的是事物相对而言的两个相对但又统一的方面。

在人体中,男性相对于女性来说具有阳的特性,而女性则相对具有阴的特性。

如果夫妇中一方阴阳失调,或是夫妇双方阴阳失调并显著影响生殖系统的功能,就可能导致不孕。

其次,中医治疗不孕症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药调理和调整饮食习惯等。

针灸作为中医的一项重要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增加生殖系统的血液供应,从而改善不孕症的症状。

中药调理则是通过使用中药配方来调整整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状态,从而恢复生殖系统的功能。

此外,中医还强调饮食习惯对于不孕症的影响。

根据中医理论,人们可以通过调整饮食习惯来改善身体的阴阳平衡,从而提高生育能力。

其实,不孕症的中医治疗方法已经有了很多的实践结果。

有研究表明,中医依靠针灸和中药治疗不孕症的有效率可以达到60%以上。

而且,中医并不只是单纯地治疗不孕症,而是基于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进行治疗。

总结起来,不孕症中医文献的研究揭示了中医观点和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不孕症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畅或脏腑功能紊乱等多种原因导致的。

治疗不孕症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药调理和调整饮食习惯等。

实践结果表明,中医在治疗不孕症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然而,这些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证实和探索,才能更好地为不孕症患者提供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虽然从中医的角度阐述了不孕症的观点和治疗方法,但仍不可否认西医也在不孕症的治疗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

最好的方法是综合运用西医和中医的优势,为不孕症患者提供更全面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不孕症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实现夫妻双方的期望综合中医和西医的优势,对不孕症进行治疗是最佳选择。

无排卵性不孕症中医药辨治论文

无排卵性不孕症中医药辨治论文

无排卵性不孕症中医药辨治体会无排卵性不育症是由于育龄妇女因卵巢功能不全发生排卵性功能障碍,导致不孕不育症,称为无排卵性不育症。

祖国医学上属于“无子”“断绪”“月经不调”“闭经”等范畴。

运用中医药辨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取得良好效果,体会介绍如下。

病因病机无排卵性不育症:临床多以月经不调,甚至闭经为主要临床表现。

中医学认为,月经的产生及维持周期性、规律性、生理性循环复至。

有赖于肾、天癸、冲任二脉旺盛,阴阳平衡。

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故肾气盛,天癸成熟,任通冲盛,二脉相滋是排卵孕育的必备条件。

生育之本是男精女血作为物质基础,女血依赖于卵巢功能是否发挥最佳生殖状态息息相关。

精血同源:女子以血为本,以血为用;肾主精,精能化气;肝藏血,主疏泄,肝为肾之子,乙癸同源。

脾主运化而统血,脾为后天之本。

化生气血,以养先天。

故脾无先天而不能生化,肾无后天而不能滋养充盈。

所以脾脏虚寒血无所运化,统摄无权。

胞宫空虚,卵巢失养,使卵子生长发育成熟分裂,排卵功能发生异常。

经血不规则,或淋漓不净,甚至闭经而不孕育。

肝藏血,主疏泄,肝无后天气血所滋润,则无血所藏,失于疏泄气滞而郁结。

故月经规律失错,同时因婚后久而不孕育者,来自社会、家庭、心理各方面的压力等诸多因素,往往加重患者心理精神负担,情志不畅而忧郁。

使肝疏泄调畅,气机而失调,气血运行受阻,胞宫、卵巢、任督失养导致排卵功能障碍而不孕育。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患者摂生不慎,喜饮冷食物,而伤及脾胃之气,或着奇装异服露腹袒背,日久寒邪入住督脉,寒凝气滞,入里伤及胞宫,致宫寒任冲失调,也可使卵子生长发育受阻而不孕。

无排郁性不孕症,应从肝脾肾三脏为主要病机,从虚立论,治宜温肾健脾,疏肝养血调经为要。

辨治体会对无排卵性不孕症治疗。

目前西医常用促排卵药物治疗为主,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且引起并发症。

《2024年不孕症中医文献的研究》范文

《2024年不孕症中医文献的研究》范文

《不孕症中医文献的研究》篇一一、引言不孕症是指育龄夫妇在无任何避孕措施的情况下,持续一年或更长时间未能成功受孕。

这一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广泛的关注。

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从中医的角度去研究和探索不孕症的治疗方法和机理。

本文旨在对不孕症中医文献的研究进行全面的探讨和分析。

二、中医文献综述1. 不孕症的中医认识中医认为,不孕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寒凝湿阻等。

其中,肾气不足、肝郁气滞、血瘀痰阻等是导致不孕症的主要原因。

中医治疗不孕症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调理脏腑功能、调和气血、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等手段来达到治疗目的。

2. 中医治疗不孕症的方法中医治疗不孕症的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艾灸治疗等。

其中,中药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如当归、熟地、枸杞子、山茱萸等具有滋补肝肾、益气养血等功效的药物。

针灸和艾灸也是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不孕症的目的。

三、不孕症中医文献研究现状目前,中医对于不孕症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在中药方面,已经发现了许多具有抗不孕作用的药物,如黄芪、枸杞子等。

同时,针灸和艾灸等治疗方法也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验证。

此外,一些中医专家还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治疗方法,为不孕症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四、不孕症中医文献研究的未来方向未来,中医对于不孕症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和全面。

首先,需要进一步探讨不孕症的病因病机,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

其次,需要进一步研究中药的治疗作用和机理,发掘更多的具有抗不孕作用的药物。

此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针灸和艾灸等治疗方法的机理和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依据和指导。

最后,还需要加强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将中医和西医的优势结合起来,为不孕症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方案和服务。

五、结论总之,中医对于不孕症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需要进一步深入和全面地研究。

中医治疗不孕症临床研究

中医治疗不孕症临床研究

中医治疗不孕症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不孕症临床研究。

方法:使用中医治疗的方法治疗不孕症。

结果:用中医治疗不孕症的方法十分有效,且没有副作用。

讨论:值得临床推广中医治疗不孕症。

关键词:中医;治疗;不孕症女子婚后未避孕,有正常的性生活,同居2年,而从未受孕;或者曾经怀孕过,此后2年未避孕也未再受孕的,称为“不孕症”。

前者成为原发性“不孕”,后者称为继发性“不孕症”。

中医将原发性不孕称为“全不产”,将继发性不孕称为“断绪”。

其主要的病因是肾虚、血虚导致胞脉失养;或者肝淤、痰湿导致冲任阻滞,不能摄精成孕。

1 临床资料询问患者婚孕史结婚的年龄,有无避孕史,避孕的方法和时间,有无流产史(药物流产、人工流产,自然流产),异位妊娠及足月分娩史,产后有无合并异常出血及感染史。

既往史有无结核、腮腺炎、无阑尾炎等病史。

家族史有无先天性、遗传病史。

性生活史有无性交困难及性欲异常。

2 症状与体征症状结婚两年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从未怀孕;或曾有妊娠史,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又有两年未再孕。

因不同的病因引起的不孕,伴有不同的症状。

例如:生殖器宫炎症引起者,常伴有下腹疼痛、腰骶酸痛、白带异常等;排卵功能障碍引起者,常伴有月经紊乱、闭经等,如,最常见的多囊卵巢综合征,除了不孕,还伴有多毛、肥胖、月经稀发、闭经;黄体功能不全,常有月经提前,经前淋漓,或有自然流产的病史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不孕,可伴有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等;宫腔粘连引起的不孕,常伴有周期性下腹疼痛,闭经或月经量少;精神因素引起的不孕,往往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而患者常伴有精神抑郁、情绪低落、焦虑不安。

免疫性不孕常无特异性的症状。

妇科检查主要是检查内、外生殖器的发育,有无畸形、炎症、肿瘤及触痛性结节。

3 特殊检查3.1 卵巢功能检查:①基础体温的测定:可监测卵巢有无排卵,黄体发育是否健全;还可估测排卵期,指导患者排卵期性交。

②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查:在月经来潮12小时内取子宫内膜,送病检。

不孕症的中医及心理治疗体会_其他医学论文

不孕症的中医及心理治疗体会_其他医学论文

不孕症是影响男女双方身心健康的世界性问题,临床上并不少见。

不孕症虽不是致命性疾病,但常造成个人痛苦、夫妻感情破裂、家庭不和,是一个世界性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

其病因比较复杂,病程较长,治疗耗时费财,常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

特别是心理、精神紧张因素所造成的不孕症,往往造成患者投医无门,笔者称这类患者为精神神经功能失调性不孕症。

近年来,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用自拟解郁助孕汤配合心理疗法治疗这类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精神神经功能失调性不孕症患者137例,均为女性,年龄20~38岁,平均27.5岁。

其中,原发性不孕78例,继发性不孕59例。

病程最短2年,最长19年。

1.2 诊断标准(1)育龄妇女,夫妻同居2年以上,性生活正常,未避孕而未生育者,称之为不孕症。

(2)不孕症的妇女,具有心理冲突频繁,心境压抑而不善疏泄,抑郁悲观,性格依赖性大等个性特征,且排除其他不孕因素(生殖器畸形等),可诊断为此类病症。

(3)诊断依据:患者常表现为婚后多年不孕,月经先后不定期,有血块,经前乳房胀痛,精神抑郁,心烦易怒,胸闷善叹息,舌淡黯,脉弦等肝郁症状。

1.3 治疗方法 1.3.1 方药组成当归12 g,白芍15 g,柴胡9 g,白术9 g,茯苓9 g,郁金9 g,花粉6 g。

以上为基本方,随证加减:肝郁化火者加栀子12 g,丹皮9 g;经前乳房胀痛加炒麦芽30 g;乳房有块加橘核15 g,路路通15 g;乳房灼热加川楝子15 g;胸闷胀满甚者,去白术,加青皮9 g,玫瑰花9 g;经行小腹胀痛者,加元胡15 g,乌药12 g;梦多睡眠不安者,加枣仁12 g,合欢皮12 g;兼肾虚者,加菟丝子30 g,熟地20 g。

1.3.2 煎服方法取上方,加水500 ml,煎至200 ml。

二煎加水300 ml,煎至150 ml,两汁兑匀,分2次口服,为一日量。

自月经干净后第3天开始,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孕症中医研究论文
1中医药治疗
1.1内服法
1.1.1中药调周法
女子不孕多伴有月经不调,故目前在治疗不孕症时,一般将月经周期分为行经期、经后期(卵泡期)、经间期(排卵期)、经前期(黄体期)等四期进行分阶段治疗。

在行经期侧重养血活血,理气调经;经后期侧重健脾补肾,养血益气;经间期补血活血;经前期补肾益精。

郭真依据补肾调周法分别在经后、经间、经前和经期辨证用药,方选养阴奠基汤、补肾调气血汤、助孕汤和七制香附丸加减,妊娠率71.8%。

夏桂成等在月经周期4期的基础上将经后期分为初、中、末三期,在经后初期选当归地黄丸以滋阴养血,在经后中期滋阴壮阳,在经后末期加重助阳的作用,此外,他又将经前期相应分为初、中、末三期。

高秀玲在对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患者分别在月经周期第5、12、17天开始分别选用调经1、2、3号治疗后,通过对月经周期的调整使之顺应阴阳变化。

可见,各位研究者对月经分期有细微差别,但调周的基本原则均为补肾养血。

从补肾养血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月经周期的调理,对不孕症的疗效显著。

1.1.2辨证论治
(1)肾虚型。

胡雅芬指出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多与肾虚有关,因此在治疗时采用补肾助孕汤(覆盆子、菟丝子、淫羊藿、肉苁蓉、川断续、桑寄生、熟地、当归、制香附、黄芪、党参、怀山药、炒白术、炒芍药)加减,兼肝气郁结者加柴胡、八月札;兼气血虚加阿胶、何首乌,同时黄芪与党参的剂量加倍;兼血瘀加桃仁和紫丹参;兼宫寒甚者加补骨脂、肉桂;兼痰湿加茯苓、半夏等,结果有效率84.5%,妊娠率56.25%。

郭真将不孕症分为肾虚肝郁、脾肾两虚、肾虚夹瘀、肾虚夹痰湿、肾虚夹湿热四种证型,采用补肾调周法治疗,经过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总有效率达78.1%。

李红针对72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选用固肾活血种子汤(人参、当归、女贞子、旱莲草、黄芪、菟丝子、龟板、熟地、麦冬、杜仲、续断、首乌、五味子、阿胶、丹参、川芎、桃仁、红花)加减,兼肝气郁结者加香附6g,白术10g,丹皮9g;兼痰湿壅阻者加茯苓、半夏、白术各10g,陈皮、升麻、柴胡各6g,服药后有排卵者60例,未排卵者12例,其中3个周期治疗后妊娠者52例,总有效率83.3%,未出现副作用。

综上,各研究者多是基于中医肾主生殖的理论,针对肾虚为主的证候选用不同方剂进行治疗,重在补肾,同时兼活血疏肝、祛痰化湿,疗效显著。

(2)肝郁型。

中医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

运用疏肝益肾法,治疗功能性不孕症102例,半年后78例受孕,总妊娠率为76.5%。

吴介作将气郁所致不孕症分为气滞兼血瘀型、气滞兼肾虚型和气滞兼痰湿型,选
用逍遥散加减进行治疗,兼肾虚者佐以覆盆子、菟丝子、车前子、枸杞子;兼血瘀者佐以桃仁、川牛膝、益母草;兼痰湿者佐以陈皮、苍术、制半夏、天南星,结果显示,30例的不孕症患者中20例怀孕,10例未怀孕者皆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疗效显著。

可见,研究者治疗此型不孕症,多是以补肾为基础,强调疏肝理气。

(3)血瘀型。

临床认为气滞血瘀是导致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故而多采用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

潘兴成以王清任血府逐瘀汤加减为主方,气滞血瘀者加金铃子散、失笑散等行气化瘀药;寒凝血瘀者加附子、干姜、吴茱萸等药;血热夹瘀者酌减活血药量,加丹皮、山栀、黄芩等清热之品;气虚夹瘀者,酌减活血药量,加黄芪、白术、参须等补益之品,经过治疗后,27例患者中24例出现妊娠,疗效明显。

方青娥以自拟疏通化瘀汤为主治疗不孕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达96%。

(4)痰湿型。

江丹将多囊卵巢综合征分为三种证型:脾肾气虚,水湿停聚;肾阳不足,湿聚痰凝;肝气郁结,瘀血停滞。

分别选用金匮肾气方合苍附导痰丸方加减、二仙汤合桂枝茯苓丸方加减、柴胡剂合桃红四物方加减,虽然选方不同,但均重在化痰,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不孕症主要是肾虚、肝郁、痰湿和血瘀,各证型可单独出现,亦常是相互兼夹,治疗方面多以补肾为主,兼以疏肝、祛痰、化湿和活血。

1.1.3专方验方
随着医学的发展,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上,多数医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出许多实用方,并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桑任佐以“养肝血,滋肾阴,通经脉”为治则自拟育麟汤,药用当归、白芍、大熟地、川芎、青柴胡、制香附、制首乌、山萸肉、甘枸杞、山药、白术、龟板、川椒、皂针、丹皮,其中皂针可疏通输卵管以保证卵子顺利排出,藏红花活血化瘀疏通经脉,在活血化瘀时注重补肾益精,疏肝解郁,总有效率为90.3%。

李祥云针对104例输卵管炎变阻塞性不孕患者,自拟峻竣煎口服液,药用三棱、穿山甲、路路通、莪术、丹皮、丹参、当归、红藤、黄芪、香附等,总有效率83.6%,并进行血液动力学研究,发现峻竣煎能够明显改变输卵管血液的黏滞状态,其中三棱、莪术等共奏活血化瘀之效。

朱慧萍认为肾虚精亏肝郁是导致不排卵性不孕的重要原因,故选用菟丝子、枸杞子、蛇床子、制首乌、覆盆子、淫羊藿等补肾益精之品为主药,佐以炙黄芪、当归、怀山药、制香附、茺蔚子,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4.2%以上。

综上,经验之方在治疗不孕症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鉴于患者的不同体质,临床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用方应因人而异。

1.2外用法
1.2.1中药保留灌肠法
中药保留灌肠是将药物直接注入直肠,有利于药物效直接作用于
患处,临床疗效较好。

苗曼华采用了中药灌肠法和输卵管通液术,药用红藤、败酱草、蒲公英、紫花地丁、皂角刺、三棱、莪术、大黄、露蜂房等进行浓煎,冷却后灌肠。

三个疗程之后子宫输卵管造影显示总有效率为93.3%,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输卵管通液技术和口服广谱抗生素治疗)。

温泰芳选用红藤、败酱草、蛇舌草、蒲公英、三棱、莪术、丹参、桃仁等,对慢性盆腔炎不孕症患者进行中药灌肠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各研究者在进行中药灌肠治疗时多是选用一些红藤、蒲公英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络的药物,而这些药物同时也能改善子宫的血液循环,消除局部炎症病变。

1.2.2中药外敷法
外敷法是将中药加热后放于患处,借助热力以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的中医疗法。

因疏输卵管阻塞多由瘀血阻塞脉络所致,故中药外敷法对于由输卵管阻塞引起的不孕症疗效甚佳。

杨秀芬对100例慢性盆腔炎继发性不孕症患者分组后,治疗组以中药外敷为主,药用艾叶、透骨草、花椒、千年键、五加皮、当归等,对照组则选用青霉素、替硝唑静脉滴注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受孕率(76%)明显高于对照组(22%),中药外敷疗效显著。

孙淑芳在中药外敷法和中药灌肠法对输卵管阻塞不孕症治疗中发现,外敷组总有效率为81.8%,灌肠组为52.4%,差异明显,且对患者而言,外敷法无痛苦,更加方法简便易行,潜在的危险性小。

1.2.3综合治疗
在治疗慢性附件炎并发不孕症患者时,对照组自拟中药消炎汤以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兼清热利湿,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消炎汤加平补平泻针灸疗法,结果治疗组痊愈54例(72.0%),对照组23例(30.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黎晓红治疗不孕,选用活血化瘀通络的中药内服,同时选用清热化瘀中药煎水进行灌肠,并取汁以直流电疗法将药液加热放在下腹部的两侧,1个疗程后有效率达77.08%,经过中药内服、保留灌肠和离子导入后,不仅促进了盆腔周围的血液循环,而且使得输卵管能够复通。

1.3中西医结合疗法
治疗5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对照组单纯采用卵巢契形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卵巢契形切除术治疗,同时在术后采用自拟的化痰补肾方内服,药选菟丝子、覆盆子、淫羊藿、紫石英、苍术、胆南星、白芥子、制香附、半夏以及焦山楂,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75.0%)。

叶敦敏治疗慢性盆腔炎性不孕症,研究A组采用腹腔镜手术结合中医周期性疗法,总有效率为90.0%,远远高于单纯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B组,同时也高于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的非手术治疗的C组。

可见,中药能够补肾疏肝
调经、活血化瘀,西医诊疗技术能够解决特殊问题,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互补。

1.4情志干预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临床对不孕症的认识及治疗思路也发生转变,不孕症患者的心理健康需求日渐受到重视。

谈勇等从中、西医的角度对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认为患者多自卑、紧张、焦虑,甚至悲观绝望,提出医护人员应该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热情、倾听、共情,关注患者身心健康,帮助其调整心态。

王秋琴等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采用团体心理干预加放松疗法,结果显示患者卵泡生长及排卵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妊娠率明显提高。

可见,治疗不孕应关注女性心理健康。

2小结
不孕症主要有肾虚、肝郁、痰湿和血瘀等证候,各证型之间相互夹杂,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关注情志,临床疗效肯定。

但在治疗中,中医难以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快速的分析和判断,缺乏疗效的相关量化指标,而西医先进的诊疗技术在这方面优势明显。

因此,加强中西医结合,提高综合干预的规范性、可行性和可推广性,是目前治疗不孕的迫切要求,而不孕
症作为一种身心疾病,科学的健康教育、情志干预可进一步增进疗效,维持患者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