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专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和培养模式研究
机械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名称:机械工程专业代码: 085201 学位授权类别:工程硕士一、学科简介机械工程是上海海事大学的传统特色优势学科,于2001年获得专业硕士授予权,于2010年开始全面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以专业实践为导向,突出实践和应用,重视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紧密依托国内外著名的物流和海洋装备企业及研究机构,针对工程应用开展课题研究。
现有研究生实践基地31个,其中国家级研究生实践基地1个、上海市研究生实践基地1个,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充足的实践平台。
本学科现有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35人(包括6名企业导师),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6人,拥有国家“青年千人”、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学术带头人等人才计划13人次。
近5年来,本学科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863子课题、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计划”项目、上海市“晨光计划”项目、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项目等100余项科研项目,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3本,申请授权发明专利67项。
本学科围绕航运、物流和海洋领域,将机械、电气、检测等学科交叉融合,培育出属于自己的特色优势学科和专业,面向全国各大港航企业培养了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物流、航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培养目标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坚持以港航企业的发展需要和技术创新为出发点,侧重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以培养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港航工程技术人才为宗旨。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身心健康,热爱祖国,遵纪守法。
2. 掌握机械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物流和海洋装备、先进制造领域的前沿发展和趋势,熟悉物流和海洋装备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机电系统控制技术以及机电系统故障诊断技术、智能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具有从事科研工作、工程技术创新和开发的基本能力。
机械工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展农林机械装备设计开发及智能控制技术、竹木材产品工程材料开发和应用、工业设计 技术等研究,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应用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与要求
1、培养目标 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面向农林装备制造业培养机械工程领域科技创新 与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改造、工程规划与管理、新技术推广与应用 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 2、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践 行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德优良,艰苦奋斗,求 实创新,能积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备机械工程领域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工程领域的国 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能熟练运用先进的 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解决本领域涉及的技术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 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工程领域的外文资料;有严 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身体健康。
六、课程学习与必修环节
本领域硕士研究生所修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0学分(含实践研究6学分)。原则 上所修课程总学分不多于36学分,未修满规定学分者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1、课程体系 (1)公共课:公共课程设置见附表; (2)领域主干课:领域主干课程设置见附表; (3)选修课:选修课程设置见附表; (4)实践研究: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从事不少于 12 个月的工程实践研究, 并结合项目实践进行论文研究工作。实践研究在本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基地 涵盖了本领域研究方向的企业和研究单位,实践形式采用顶岗实习。实践研究的考核等 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级。实践研究环节考核不合格者不得申请学位论文 答辩; (5)补修课: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机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机 械工程专业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3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2、教学方式及课程考核
武汉理工大学全日制机械工程(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机械工程(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5201)一、培养目标1.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 掌握机械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3.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写作。
4. 具有健康的体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全日制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分“汽车零部件” 和“建材装备”二个领域,研究方向如下:1. 汽车零部件领域:汽车零部件制造工艺及装备、汽车零部件检测技术及装备、汽车零部件制造及信息化、汽车电子技术及装置。
2. 建材装备领域:工业过程装备及自动化、非金属材料制备技术及其装备、建材装备检测与控制。
三、学制、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2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4年。
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2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18学分,必修环节不少于6学分。
四、课程设置全日制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分为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
课程包括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分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
1. 学位课课程,总学分18学分。
(1)第一外国语(含基础外语3学分与专业外语1学分);(2)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3)矩阵论,2学分;(4)机械中的有限元方法,2学分;(5)专业学位课程5门,9学分。
2. 非学位课程,按培养领域选修2门,4学分。
3. 必修环节,6学分。
(1)选题报告,1学分;(2)实践环节,5学分;其中:课程实践(2学分),综合实践(3学分)。
4. 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研究生,均须补修本学科(专业)相应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说明:为满足论文工作需要,研究生可在导师指导下选修工学硕士研究生课程。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统筹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统筹培养
方案
姚健
【期刊名称】《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年(卷),期】1999()S1
【总页数】3页(P76-78)
【关键词】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研究生;专业本科;清华大学;培养方案;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先进制造;热工基础;计算机基础;专业方向
【作者】姚健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3
【相关文献】
1.机械工程专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和培养模式研究 [J], 曾良才;张婉瑞;范勤;蒋国璋;陈新元;李公法;湛从昌
2.高校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方案的研究 [J], 刘秀梅;徐化文;贺杰
3.“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培养体系 [J], 张耀辉;李振江
4.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比研究——以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和华侨大学为例 [J], 姜峰;徐西鹏;黄辉;李远;郭桦;言兰
5.面向地方产业的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探索 [J], 谌炎辉;陈岳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石油特色背景下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

油石化 学科领域世界 一流研 究型 大学” 的科 学发展主题 , 构建 了石油石化特 色背景 下机械工程专业 学位研 究生 的
培 养模 式 。
关键词 : 油石化 ; 石 机械工程 ; 专业硕士 ; 培养模式
问Hale Waihona Puke 。 三、 当前石油机 械专业学位研 究生培养 中存在 的
问题
1 . 课程设置不科学 。为拓宽知识结构 , 油院校大 石 批增设 课程 门数 , 由于师资力量有 限 , 但 无形 中缩减 了 课 程本身 的学时和 内容 , 使教学知识 面过窄 , 课程 内容 浅显 。同时 , 大多数选修课 较为传统 , 不能及 时反 映学
科 前沿动态和最新研 究成果 ,不 能适 应社会发展 的需
要。
课题 。
二 、培养具有 石油特色机械工 程全 日制专业 学位 研究生的重要性 1 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要求石油高等教育培 养高 . 层 次应用型专 门人 才。随着我 国经济 的快速发展 和世 界能源供应形势 的 日趋紧张 ,我 国石油石化行业 面临 着前所未有 的 良好 发展机遇 ,同时也 面临着在全球 范
中图分类号 : 4 G6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4 9 2 ( 02 0 — 0 5 0 17 — 34 2 1 )8 0 3— 5
从 19 年开展专业学 位教育至今 , 国专业学位 91 我 硕 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逐 年扩大 ,在培养 高层次复合 型应用人才方 面 日益发挥着重要 的作用 。 0 9 , 2 0 年 为进 步加快研究生教育结构 调整步伐 ,增强研 究生教育
机械工程培养方案、选课要求与细节

机械工程一、专业领域简介机械工程包括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主要学科领域,是支撑国家装备制造业这一基础支柱产业的重要学科。
由于现代人类制造活动正在由技艺上升为科学,以及制造活动的综合性与开放性,使机械工程学科与现代物理、数学、化学、信息、材料、自动化、生命、管理和系统等科学的发展密切结合和交叉,又是富有活力和迅速发展的学科。
东北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具有几十年的历史,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为辽宁省重点一级学科,机械工程下设的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机械工程是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学科。
学科拥有以闻邦椿院士为首的一批学术带头人和杰出科研学术队伍,包括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15人)、副教授57人,并具有良好的实验研究条件和公共研究支撑平台。
近五年在重大装备动力学和综合设计、机械结构强度及可靠性、高速高效加工工艺技术、数字化并联制造装备、网络化制造、设备监测故障诊断等几个重要方向先后承担国家重大专项、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大项目及其他项目20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近0.6亿元,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0余项、发明等专利30余项,发表论文近千篇,出版著作近百部。
二、培养目标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该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专业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现代技术和方法,了解该领域的发展动态,具备独立担负本职业领域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掌握一定的社会人文、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和解决专业问题的现代技术和方法。
该学位获得者应具备熟练阅读本专业领域外文资料及初步利用外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新工科”理念下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与探索研究

“新工科”理念下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与探索研究发布时间:2022-06-27T03:29:05.96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2月总第398期作者:陈小敏1 蔺永诚2 周小杰1 陈书涵1 陈耿彪1[导读] 目前,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1.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114;2.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摘要:针对省属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不足、部分导师理论与实践能力不协调等问题,以“新工科”为出发点,立足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要求,聚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从培养目标和导师队伍等方面,开展了“新工科”理念下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与探索,旨在提升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进而提高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新工科培养体系一、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普遍问题目前,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但是,目前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教育和学术型的相比,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一直处在“非主流”领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起步晚。
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教育萌生于1902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于1984年才开始探索。
第二,规模小、形式单一。
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规模过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过小,仅占硕士学位的10%。
同时,专业学位类型和涉及职业领域还比较少,在职攻读专业学位比例较大,全日制攻读比例过小,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
第三,培养模式缺乏特色。
教学方式、课程设置等常照搬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研究生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产生了矛盾,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越来越不能够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数量、质量的需求,供不应求现象普遍存在。
机械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探索

机械 工程学 科 作为最具 综合 性和 工程实践 特 征的学 科之
一
术 著作 , 各 个高校也几乎没有专 门针对专业学位研 究生培养 的 授课 教师, 许多高校都是同一名教 师采用 同一本教 材对 学术 、 专
业两种研 究生班级授课 。 为了节约成 本, 甚至将专业学位研究 生
,
是首批纳入全 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 的专业领域 。 开展 产
核 方面, 考核方式 大多沿用本科 生考查 理论基础与记忆 能力 的 笔试 方 法, 缺少对学 生应用 能力 的考核 , 不 能激发 学生 的学 习 兴 趣和主动性 , 不能培养 学生 的独立思考 能力和创造 能力。在 学位论文选题 及撰写方 面, 双导师制没有得到真正执行, 校内导
差无 几 , 仅在论文 选题 的难易程度与工作量 上有少许 差 别 。 部 分专业学位研究 生在 校期 间从 未参与过 工程实 际项 目, 学位 论
文几乎通 篇是理论分析与公式 推导, 不仅离专业学位研究 生培
师多数缺乏指 导专业学位研 究生 的经 历, 行业专家 和企业 副导 师没有真正参与对 学位 论文的写作 指导 和评价。 高 校在制订与
执行专业学位研究 生培养计 划和教学计划时既没有相关行业 人 员的参与 , 也没有考虑企业 的现实需求 , 必然难 以培养出企业 真 正需要 的应用型人 才。 二、影响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 育水平的主要原因 1 . 培养 目 标 与教学定位 不清晰
生培养方法 , 在课 程教学 与学位论文 内容上与学术 型研究 生相
保学 生培 养质量。目前各大高校在机械 类专业学位研究 生培养
中较 少考虑企业对人才 的实 际需求 , 并不 同程度地 存在着重理
论研 究 、 轻工程 实践的传统 观念 。 教学模 式基本上沿袭 学术 型 研究 生授课 模式 , 重理论 , 轻 实践 , 多灌输 , 少 研讨。 在课 程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 械 工 程 专 业 全 日制 专 业 学位 研 究生 模 式 的探 索 与建 立等 方 面进 行 了探 讨 。 [ 关 键 词 ] 机 械 工程 ;全 目制 专 业 学位 ;研 究 生培 养 ;培 养 模 式 [ 中 图 分 类 号 ] N4 [ 文 献标 志 码 ] A [ 文章 编 号] 1 6 7 3 —1 4 0 9( 2 0 1 5 )3 4 —0 0 6 9 —0 4
培养 质量 较低 ,使 学 生认为 全 日制专业 学 位研究 生 教育 比学术 型学 位 教育差 一些 ,社 会认 同度 不高 。 2 )在培 养环 节方 面没有 丰 富 的专 业 学位教 育 培养 特点 。全 日制 学术 型 学位 研 究 生 的培 养 目标 应 该
[ 收稿 日期]2 0 1 5— 0 8—1 0 [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 省级教学研究项 目 ( 2 0 1 3 2 2 1 ) ;武汉科技大学教学研究项 目 ( Yj g 2 0 1 3 0 5 ) 。 [ 作者简介]曾良才 ( 1 9 6 4 一 ) ,男 博 士 ,教 授 ,博 士 生 导 师 ,现 主 要 从 事 机 械 工 程 方 面 的 教 学 与 研 究 工 作 ;E — ma i l :8 3 7 1 7 1 7 0 @
[ 引著格式] 曾良才 ,张婉瑞 ,范勤 ,等 .机械 工程专业 全日制 专业 学位研究 生培 养方案 的构建 和培养模 式研究 [ J ].长江 大学 学报
( 自科版) ,2 0 1 5 ,1 2( 3 4 ) :6 9  ̄7 2 .
机械 工 程 专 业全 日制 专 业 学位 研 究 生培 养 方 案 的构 建 和 培 养模 式研 究
长江大学学报 ( 自科 版 ) 2 0 1 5 年1 2 月 第1 2 卷第 3 4 期 ( 理工上旬刊) J o u r n a l o f Y a n g t z e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De c . 2 0 1 5 ,V o 1 . 1 2 No . 3 4
经过 2 O多年 的可持续 发展 ,我 国的专业 学位 教 育体 系 已初 步 建 成 ,涵盖 了学 士 、硕 士 和博 士 3个
层 次 的体系 ,并 且主 要培 养硕 士研究 生 ,以硕 士学 位 为 主 。经过 多年 的积极 探索 ,已经基本 形成 了一 套 严 格的专业 学位教育制度 ,建立 了相应 的培养模 式 ,系统培 养了一大批 适应 时代需 求 资 源 ,建立全 面 发展 的校 内外 “ 双导 师” 联合 培养研 究 生l _ 】 ] 。不 断扩大 的全 日制 专业 学位 研
究生 规模 ,尤 其是 要实 现培 养应 用 型 、复 合 型人 才 的 目标 ,对 于高 校 的导 师 队伍 来 说 是 一个 巨大 的挑 战 。作为 一种 新 的人才 培养 模式 ,其 培养模 式 与机 械工 程学 术型 硕士 和在 职专业 学位 工程 硕士存 在较 大 差 别 ,不 能 借鉴 已有 经验 。所 以 ,很 有必 要在 总结 以前 机械 工程 全 日制 硕 士专业 学 位研究 生培 养经 验 的
为 了满足社 会 对高层 次应 用 型人 才 的需 要 ,优 化 和 丰 富研 究 生 教育 的类 型 和结 构 ,教 育 部 从 2 0 0 9 年 开始 ,扩 大 了全 日制专 业硕 士学位 研 究生 的招 生规模 ,下发 了 《 关于做 好全 日制 硕士 专业 学位研 究 生 培养 工作 的若 干意 见 》文 件 ,其要 求使 全 日制硕 士专 业学 位研究 生 教育 的培 养模式 不 断创新 ,重 视 吸纳
是 ,由于我 国的全 日制专 业学位教育 发展较 晚 ,很多 问题有 待进一步完 善 ,具体体 现在如下几个方 面 : 1 )社 会对 专业 学位研 究 生 的认 可 度和认 同感 有 待 提高 。 目前 在 我 国 ,由于 学 术 型研 究 生 的培 养 经 历 了较长 时 间的沉 淀 ,学术 型研究 生 的数量 也 高于专 硕 ,即使 应用 型人 才培 养为 主是 我 国 目前 的硕士 研 究生 层次 教育 ,但 是学 术型研 究 生 的认 同感 仍然 高 于专业 学位 研究 生 _ 2 ] 。与 此 同时 ,有 些高 校在 职硕 士
陈 新 元 : , 李 篓 公 萎 法 : , 蓑 湛 蒋 从 昌 国 璋( I 武 皿 汉 科 技 仪 大 八 学 机 械 自 动 化 学 于 院 阢 , 湖 北 武 汉 从 s 。 。 s , ) J
[ 摘 要 ] 作 为 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 的全 日制 机 械 工 程 专 业 学位 研 究 生 , 除 了具 有 扎 实 的理 论 基 础 以 外 , 还 需 要 满足 机 械 行 业 的 实 际 工 作 需 求 ,这 就 要 求 其 培 养 模 式 应 有 创 新 特 色 , 以便 提 高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和 符 合 行 业 的 需 求 。但 现 有 的培 养 模 式 和 学 术 型 研 究 生 的 培 养 方 式 上 没 有 明 显 的 界 定 ,很 难 达 到 专 业 学 位 研 究 生 期 望 的 效果 。 为使 机 械 工 程 专业 全 日制 硕 士 专 业 学 位 研 究 生 的 培 养 质 量 得 到 进 一 步 提 高 , 从 机 械 工 程 专 业 全 日制 专 业 学 位 研 究 生 培 养 存 在 的 问题 、创 新 型 机 械 工 程 专 业 全 日制 专 业 学 位 研 究 生 培 养 方 案 的构 建 、
基 础之上 探究 、创 新 全 日制 硕 士专业 学位 研究 生 的培养 模式 ,以使全 日制 硕士专 业 学位研 究生 教育 培养
内容有更 高 的起点 、创 新实 践 能力有 更 高的要 求 、培养 质量 有更 高 的标 准 。
1 目前 全 日制 机 械 工 程 专 业 学 位 研 究 生 的 培 养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