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贤 可再生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
风力发电低电压穿越技术综述

风力发电低电压穿越技术综述¹张 兴1,张龙云1,杨淑英1,余 勇2,曹仁贤2(1.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合肥230009; 2.合肥阳光电源有限公司,合肥230088)摘要:近年来风力发电占供电比重增长迅速。
在电网出现故障导致电压跌落后,风力机组如果纷纷解列会带来系统暂态不稳定,并可能造成局部甚至是系统全面瘫痪,故人们开始关注风机并网并相应提出了低电压穿越(LV R T)要求。
文中详细分析了定速异步风机(F SIG)、同步直驱式风机(P M SG)和双馈式风机(D FIG)三种主要机型在电网电压跌落时的暂态特性,并综述了国内外提出的主要L V RT方案。
重点分析了最难实现穿越的双馈风机的LV RT方案。
关键词:风力发电;电压跌落;低电压穿越;定速异步机;同步直驱;双馈风机;撬棒中图分类号:T M6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8930(2008)02-0001-08Low Voltage Ride-through Technologiesin Wind Turbine GenerationZHANG Xing1,ZHANG Long-yun1,YANG Shu-ying1,YU Yong2,CAO Ren-x ian2(1.Schoo l of Electr ical Engineering,Hefei Univ er sityof technolo gy,Hefei230009,China;2.Hefei Sungrow Pow er Supply Ltd.,Hefei230088,China)Abstract:In recent y ears,the pr opor tio n o f the w ind po wer in the gr id is incr easing r apidly.When the g r ids faults r esults in v oltag e decline,the w idespr ead tr ipping of w ind g ener ato rs co uld lead to transient instabilities and local o r ov erall blacko ut s.So it is concerned that the wind t ur bines mer ge into the gr id,and the request of the low v oltage ride thro ugh(L V RT)ability is pr oposed.T his paper analy sises the t ransient responses of thr ee w idely used w ind tur bine,including fix ed speed inductio n g ener ato r(F SIG),per manent magnetic synchro nous g ener ato r(PM SG)and do ubly-fed inductio n g ener ato r(DF IG),and summar izes t he L V RT metho ds ado pted home and abr oad.T he L V RT metho ds of DF IG ar e mainly discussed,w hich is m ust difficalt.Key words:w ind tur bine gener atio n;voltag e dip(sag);low v oltag e r ide thr ough(L VR T);fixed speed induction g ener ato r(FSI G);permanent magnetic synchro no us g ener ato r(PM SG);doubly-fed inductio n g ener ato r(DF IG);cr ow ba r 当今世界风电市场发展迅猛,风电场装机容量逐年上升,尤其是在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风力发电所占电网供电比例已经非常高,如丹麦已超过20%。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级公示名单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级公示名单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是当今社会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民生的安全。
为了更好地推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我们特此公示以下高级名单,以表彰在该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
公示名单如下:1. 张三:作为电力系统工程师,张三在电力系统的实践和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曾主持过多个大型电力系统自动化相关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果。
2. 王五:作为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的专家,王五致力于推动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他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创新在行业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 XX公司:作为一家专业的电力系统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XX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效、可靠的电力系统自动化解决方案,为行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以上名单仅为本次公示的部分,还有许多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个人和团体,我们对他们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发展离不开这些杰出人士和团体的努力和奉献。
希望通过此次公示,能够更好地激励更多的从业者投身到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领域,为行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我个人深信其发展前景广阔,它不仅能够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还能够为社会带来更多便利和效益。
我期待着能够见证更多的优秀人才和企业在这个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为推动行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也将继续关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动态,不断学习和积累,为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通过共同的努力,能够让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在未来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就,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就是对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领域的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希望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和交流,共同推动这个领域的发展。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在当前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国家的工业生产、商业活动,还是居民的生活需求,都需要依赖稳定、高效的电力系统来支撑。
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更是能够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保障。
能源碳达峰政策在途 新能源发展将更加积极

第4期氯 碱工业产业集群,建成3或4家国际一流的氢能产业研发创新平 台,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1 000亿元以 上,减少碳排放200万t。
交通运输领域,探索更大规模加氢站建设的商业模式,力争完成新增37座加氢站建设,实现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 广量突破1万辆;分布式供能领域,在京津冀范围探索更多 应用场景供电、供热的商业化模式,建设“氢进万家”智慧能 源示范社区,累计推广分布式发电系统装机规模10 M W以上;建设绿氨、液氢等应用示范项目,实现氢能全产业链关键 材料及部件自主可控,经济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https:///omn/20210408/20210408A0508GOO.html鸿达兴业盒布加液氣高端布局2021年3月11日,鸿达兴业宣布:公司深耕氢能领域,与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法国液化空气、日本旭化成株 式会社、日本东芝合作,加速液氢高端布局。
通过合作和科 研投入,鸿达兴业不仅提高了技术,扩大了规模,还拓展了对 氢能的认识和发展渠道。
经过前期的积累,鸿达兴业公司在氢气生产、储存、运输 技术上不断成熟,未来公司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氢能的 政策导向,加大氢能研发创新力度,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布局,为氢能产业发展添砖加瓦,为中国实现碳中和贡献自己的力量。
氢能源作为终极清洁能源,可以实现碳的零排放,在炼 钢、化工等领域,有望取代现有的焦炭、化石等能源。
公司通 过提前布局投资,兴建了中国首条民用液氢生产线,填补了 中国民用液氢的制造空白,并打通了液氢商用通道。
此外,公司从日本旭化成株式会社采购新的离子交换膜法大型电 解装置,将氢能产能增加1万t/a,成为中国领先、具有一定 国际竞争力的氢能源主要供应商。
https:///lin k? url = GkAkjKUTdJefOrwbv50nRMh9FnGJkn3u5aZTlcg7Q96LXZA6sLajsFdEtBXTBo9r m3Ui93Nip4UnMtVqnCjs9qPSsFM7z3TuGjnSrinh7&wd =&eqid=821566b3003ca5290000000360739ad9能源碳达♦政茉在逢斩能源发展将更枳权2021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 结构。
合肥阳光电源有限公司简介

电力系统电源
可靠的直流屏+可靠的逆变器
电力逆变器 电力UPS 并联型电力逆变器 直流变换器
长延时、高可靠、高性 价比不间断电源UPS
31
服 务
全方位、全过程、全寿命期高性价比服务
售前
一流的技术团队、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技术咨询,摆脱技术 资源匮乏困扰。
研 发
高品质产品首先是设计出来的
高层次的研发团队:博士7人,
硕士35人,本科57人
一流的研发试验和检测计量设备
每年10%以上的研发投入 多所高校产学研合作 安徽省研究生产学研创新基地 国内唯一通过Tü V认证、KEMA认 证的并网逆变器生产商
行业领先,率先走出国门 《光伏并网逆变器产品国家标
研发: 40%
销售、客服: 33%
40%
33% 13 14% %
管理: 13%
制造: 14%
全资子公司 办事处 海外机构 全球市场 公司员工
9
北京卓越,上海阳风 山东,浙江,四川、新疆,湖南,河南…… 巴黎办事处 西班牙 法国 英国 韩国 美国 加拿大…… 350人
2007年7月 公司成功引进外资,改制为中外合资企业;公司SUNGROW牌 2007年10月 公司成功承办中国电源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 2008年4月 我公司参与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光伏并网发电系统顺利并
网发电。
6
2008年6月 公司被批准组建“安徽省可再生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8年8月 公司光伏并网逆变器通过TüV认证;公司提供设备的上海临港1.2MW大
阳光愿景
持续推动社会、客户、投资者和员工与阳光 共成长,铸就健康发展的世界级新能源企业
光伏发电并网之研究

Abstract
A new kind of inverter powered by photovoltaic array for home use was designed. The system is controlled by a 16-bit micropcessor and the IGBT modules is used as switch device,So the output wave had been imprpved . Key words: Photovoltaics; Grid connection ; Inverter;Microprocessor control
关键词
光伏发电
并网
逆变器
微机控制
0
引言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目前主要用于无电或缺电的边远地区,作为独立的电源给家用电 器及照明设备供电。随着电力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趋严重,与公用电网并网运行的 太阳能发电系统已显出越来越大的竞争力。光伏发电的并网运行,将省去独立光伏系统中 的贮能环节—蓄电池,从而大大减少了电站的维护。由于蓄电池的寿命较短,省去蓄电池 后,发电系统的寿命可与太阳能电池的寿命相当。对于家庭住宅而言,配备光伏发电系 统,可缓和白天电力紧张的局面,提高电网功率因素和降低线路损耗。光伏电站的并网发 电,最终将取代常规能源发电。 光伏发电的并网原理如图 1 所示。太阳能电池阵列通过正弦波脉宽调制逆变器向电网 传送电能,逆变器馈送给电网的电力由阵列功率和当时当地的日照条件决定。逆变器除了 具有直流— 交流转换功能外,还必须具有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跟踪功能和各种保护功能。 图 1 所示逆变器为电压型逆变器。目前,电压源型逆变器技术已日趋成熟,所需的硬件也 容易购得。本文将对电压型逆变器作进一步研究。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灵活性评价与平衡机理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灵活性评价与平衡机理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已成为全球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手段。
然而,可再生能源的并网也给电力系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评估和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本文旨在探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灵活性评价与平衡机理。
文章首先将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其对电力系统灵活性的需求与挑战。
然后,文章将综述现有的电力系统灵活性评价方法,评估其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综合考虑可再生能源特性、电力系统运行状况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的灵活性评价体系。
接着,文章将深入探讨电力系统平衡机理,包括电力平衡、能量平衡以及经济平衡等方面,分析其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条件下的变化与调整。
文章将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策略与平衡机理进行实证研究,为我国电力系统的高效、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二、可再生能源并网对电力系统灵活性的影响随着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逐渐提高,其对电力系统灵活性的影响也日益显著。
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能和太阳能,具有间歇性和不可预测性,这使得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面临新的挑战。
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对电力系统的调度和运行产生了直接影响。
由于风速和光照强度的随机性,可再生能源的出力具有显著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了电力系统调度的难度,要求电力系统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和调节能力来应对可再生能源出力的快速变化。
可再生能源并网对电力系统的备用容量需求产生了影响。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必须保持一定的备用容量。
然而,由于可再生能源的出力具有不确定性,传统的备用容量计算方法已经不再适用。
这要求电力系统在规划和运行时,充分考虑可再生能源的不确定性,合理安排备用容量,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新型电力系统中储能配置优化及综合价值测度研究

新型电力系统中储能配置优化及综合价值测度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发展,新型电力系统正逐渐成为未来能源体系的核心。
其中,储能技术作为实现电力系统平衡和优化运行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新型电力系统中储能配置的优化问题,以及如何通过综合价值测度来评估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文章首先介绍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储能技术在其中的作用和挑战。
随后,重点研究了储能配置优化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储能容量的确定、储能设备的选址、储能技术的选择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基于多目标优化和不确定性分析的储能配置优化模型,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文章还探讨了综合价值测度在储能技术评估中的应用。
通过对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量化分析,建立了综合价值测度指标体系,为储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决策支持。
文章总结了储能配置优化和综合价值测度的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储能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有望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二、新型电力系统中储能技术概述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新型电力系统正逐步成为未来电网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这一背景下,储能技术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化配置和综合价值测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储能技术,简单来说,是指将能量在某一时刻储存起来,以供未来需要时使用。
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储能技术主要发挥着平衡供需、稳定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多重作用。
目前,常见的储能技术主要包括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
电池储能以其高能量密度和相对成熟的技术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储能方式之一。
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钠硫电池等都是常见的电池储能技术。
它们可以在电力需求低谷时充电,高峰时放电,有效平抑负荷波动,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目标可提高到25%

20 风能 Wind Energy对话 | Dialogue“十四五”能源规划要大胆预测: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十四五”能源规划也在积极酝酿之中,您对“十四五”能源规划有怎样的建议?:需要加大发展西北可再生能源基地项目建设,在全国形成北电南送、西电东送的清洁电力生产供应格局;鼓励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全面推动煤电灵活性改造,挖掘电网接纳可再生能源的潜力;支持更多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中规划配置电化学储能系统,改善电能消纳,同时加速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等新型能源示范应用。
“十四五”期间,建议使光伏发电新增规模装机不低于3亿千瓦,风电新增装机规模不低于1.5亿千瓦。
Q :其中,有哪些重点值得特别关注?这些建议是基于您对行业的哪些认识?A :“十四五”能源规划要特别注意提高可再生能源规划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十二五”期间,可再生能源装机规划目标是4.24亿千瓦,由于过于保守,结果大幅度超预期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为6.8亿千瓦,但到2019年年底的装机就已达到7.94亿千瓦。
前几期规划低估了行业变革进步的速度,导致规划落后于发展,随之带来配套设施跟不上、补贴矛盾突出、电网建设滞后等问题。
“十四五”规划需承上启下,积极吸取过往经验教训,大胆预测,科学部署,提前谋局。
建议将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规划占比提高到25%,为实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实现富强美丽的“中国梦”提供清洁可靠的动力。
Q :“十四五”期间,风电将全面走入平本刊 | 王芳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之前的可再生能源规划低估了行业变革的速度,“十四五”规划需承上启下,大胆预测,科学部署,提前谋局,建议将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目标提高到25%。
受访人:曹仁贤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目标可提高到25%2020年第05期 21Dialogue | 对话打破原有体制机制的束缚,推动电力系统由垂直的单向一体化向分散化、网格化方向发展,将电力系统中现存的灵活性资源调动起来,建立电力现货市场及以绿色证书为代表的市场化补贴机制,推动产业适度规模化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有应急发电\调峰功能的混合供电系统(二)
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跟踪技术(MPPT)
a.跟踪方法 b.跟踪动态时间 c.跟踪精度 d.跟踪器效率
Page 28
Page 29
孤岛效应保护技术
孤岛效应的定义: • 所谓孤岛效应是指当电网的
部分线路因故障或维修而停 电时,停电线路由所连的并 网发电装臵继续供电,并连 同周围负载构成一个自给供 电的孤岛的现象。
Page 37
光伏并网发展趋势
1、瞬时功率计算 2、分钟及小时功率预测
3、基于天气预报的天功率预测
Page 38
4、日、月、季、年发电量预测
•
高可靠、长寿命逆变技术 —— 普通逆变器 —— 长寿命逆变器 5~8年 12~20年
•
高效逆变技术 η η
max Euro
最大效率 98.5% 欧洲效率 98%
孤岛效应发生的机理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功率流图
Page 30
孤岛效应检测技术
解决方案
• 被动检测: 电网电压的幅值、频率和相位。
当电网失电时,会在电网电压的幅值、频率 和相位参数上,产生跳变信号,通过检测跳 变信号来判断电网是否失电。
•主动式检测:指对电网参数产生小干扰信号,
通过检测反馈信号来判断电网是否失电,其 中一种方法就是通过在并网电流中注入很小 的失真电流。通过测量逆变器输出的电流的 相位和频率,采用正反馈的方案,加大注入 量。从而在电网失电时,能够很快地检测出 异常值。
RS232 RS485 CAN OPEN Internet GSM
4、电网调度技术
● ● ● ● Page 35
正常电网时的限功率运行 电网检修时的停机(计划性) 电网故障时的急停(随机性) 弱网时的调度策略
弱电时的调度策略
Page 36
弱网时ZN
或ZL
导致UL
策略: 当发现电网电压是由于日照增强而升高时,应进入逆变器限 功率运行,确保弱电网时电压升高在允许值范围。
Page 14
2.工频隔离系统
Page 15
3.高频隔离系统
Page 16
4.高频不隔离(Boost 升压)系统
Page 17
5.多DC-DC(MPPT)、 单逆变系统
优点:
•同高频不隔离系统 •由于具有多个DC-DC电路,适合多个不同倾斜面阵列接入,即阵列
1~n可以具有不同的MPPT电压,十分适合应用于光伏建筑。 缺点:
(超导电缆)
• 储能技术:抽水储能,蓄电池储能,飞轮储能,超级电容储能
,蓄冷储能,超导储能,压缩气体储能等 监测分析)
• 高级控制(自动控制系统,停电管理、资产优化等应用,电网 • 决策支持(可视化技术,优化电网管理)
Page 7
Page 8
智能电网的七大特征
• 根据美国能源局现代电网发展报告,目前的论述普
+ -
LC
Page 69
Modbus
- Mik? tahansa saa vikaantua - Pienell? tuulella 1-2 modulia k鋣t鰏s - Vuorottelu elini鋘 kasvattamiseksi - Erotus gen.puolelta (vikatilanteessa) sulakkeilla - Ylim滗 r鋓 nen control-box, joka n鋣tt滗 asiakkaan j鋜jestelm鋖 yhdelt? isolta le taajuusmuuttajalta - Kaapelointisuunta alhaalta
全国太阳光伏能源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09年年会
可再生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
合肥阳光电源有限公司 曹仁贤 研究员
Page 1
作者简介:
●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
● 中国电源学会常务理事 ● 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 ● 中国农机协会风能设备分会副理事长 ● 安徽省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 ● 安徽省政协委员 ●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
• 组件功率 500Wp/块
• 分布式发电
• 低电压穿越
• 全球联网 30年以后
Page 40
光伏发电的LVRT
有何影 响?
如何 解决?
Page 41
低电压穿越与孤岛保护的矛盾 保持并网
提供无功
允许脱网
T1
T2
Page 42
Page 43
功率调节与频率控制
Page 44
未来的太阳能发电技术
Page 45
全球并网技术,彻底改写太阳能为“日电”历史
全球光伏联网设想图
Page 46
Page 47
三、风电变流技术
(一)、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变速运行 (二)、双馈型变流器 (三)、全功率变流器
(四)、变流器的发展方向
Page 48
(一)、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变速运行
Page 49
Page 50
η cec
以最佳直流母线电压计算效率
•
多用途逆变技术
—— 无功补偿功能(SVC) —— 电网失电后的应急供电功能(EPS) —— 动态电压支撑功能(DPS) —— 动态电压补偿(DVR) ——频率补偿
Page 39
• 装机容量未来10年 200万KW,单个电站 • 直流系统电压
3000VDC
• 逆变效率 ≥99%
4 、(PWM)整流 + IGBT逆变
Page 60
(四)、变流器的发展方向
1、双馈变流器与全功率变流器将长期并存
2、变流器电压等级越来越高
3、变流器单机功率越来越大 4、变流器效率越来越高 5、四象限变流器将取代二象限变流器 6、变流器的移相、并联技术将广泛应用
7、多电平变换技术
8、新型功率器件IGBT、IGCT、ETO、SiC的应用
Page 51
Page 52
(二)、双馈型变流器
Page 53
双馈电机四象限运行状态
Page 54
变流励磁双馈电机变速恒频运行原理 定子电频率、转子电频率和转速对应的频率满足:
f1 pf m f 2
当发电机的转速变化时,即 fm 变化时,若控制 f2 随之 相应变化,可保持f1恒定不变,从而实现了双馈电机的变 速恒频运行。
曹仁贤,电源变换、可再
生能源发电技术专家、研究 员、博士生导师
Page 2
● 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获得者 ● 省优秀民营企业家 ● 安徽省纳税先进个人
一、智能电网概述 二、光伏并网发电技术 三、风力并网发电技术
四、分布式发电、储能技术与智能电网
五、阳光公司及产品介绍 六、结论
Page 3
一、智能电网概述
Du / dt FILTER
3
+ -
LC
3
Du / dt FILTER
S y s t e m B u s
+ -
LC
3
Du / dt FILTER
+ -
LC
3
Page 68
Modbus
- Mikä tahansa saa vikaantua - Pienellä tuulella 1-2 modulia käytössä - Vuorottelu eliniän kasvattamiseksi - Erotus gen.puolelta (vikatilanteessa) sulakkeilla - Ylimääräinen control-box, joka näyttää asiakkaan järjestelmälle yhdeltä isolta taajuusmuuttajalta
Page 31
电能质量:输出电流总谐波
输出电流谐波抑制方法:
1. 拓扑结构选择: L-C ,L-C-L
2. 电感和电容参数的设计 3. 控制算法,PWM驱动方式 4. 采样精度 5. 运算精度
目前国际标准要求<5%,但许多用户要求<3% SG100K3: SG250K3: SG500KTL:
Page 32
Page 61
9、新型拓扑结构及电路的应用
1、双馈变流器与全功率变流器将长期并存
Page 62
2、变流器电压等级越来越高
Page 63Biblioteka 3、变流器单机功率越来越大
Page 64
4、变流器效率越来越高
Page 65
5、四象限变流器将取代二象限变流器
Page 66
Page 67
6、变流器的移相、并联技术将广泛应用
Page 23
11.多电平直接逆变技术 50~100MW 系统
Page 24
12.共用变压器逆变技术 •优化直流母线电压、升压变压器配臵和变比,避免重复升压,提高 系统效率
•优先考虑当地用电负荷,避免过多电能的远距离传送
Page 25
Page 26
具有应急发电\调峰功能的混合供电系统(一)
Page 27
• 智能电网定义: 通过信息化手段,使能源资源开发、
转换(发电)、输电、储电、配电、供电、售电及用 电的电网系统各个环节,进行智能交流,实现精确供 电、互补供电,在保证供电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接纳可再生能源,以节省用电 成本、降低环境压力。
Page 4
火力 风力 水力 发电—变电—输电—储电—配电—用电
●
Page 12
光伏并网逆变技术
1.直接逆变系统
Page 13
直接逆变系统的优缺点 优点:
•省去了笨重的工频变压器:特高的效率(98%左右)、重量轻、
结构简单。
缺点: (1)太阳电池板与电网没有电气隔离,太阳电池板两极有电网电压, 对人身安全不利。 (2) 直流侧MPPT电压需要大于350V。对于太阳电池组件乃至整个 系统的绝缘有较高要求,容易出现漏电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