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4.1《电阻和变阻器》WORD教案5-物理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 电阻和变阻器教案

《电阻和变阻器》本节包括三部分:电阻、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变阻器。
“电阻”是通过学生已有的“水在水管中流动会受到阻力”的生活经验类比出“电荷在导体中移动也会受到阻力”,导出电阻的概念,给出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是由生活用电中导线的选择不同来导出实验探究,探究结论的得出也体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变阻器通过展示实物来重点介绍滑动变阻器的构造、结构示意图和在电路中的符号,并引导学生领会滑动变阻器是如何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的,使学生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以及电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
2.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
3.了解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会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以改变电路的电流,知道变阻箱的读数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认识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合作交流、逻辑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归纳”的教学过程,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及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有效连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到制订实验方案,接着进行实验的探究过程,学会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研究物体问题,在“交流与讨论”中,培养表达自己观点、尊重他人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原理、使用方法、作用,电阻箱的读数方法。
【教学难点】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用滑动变阻器改◆ 教材分析◆ 教学重难点 ◆◆ 教学目标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演示用:电池、各种电阻器、开关、电流表、滑动变动器、电阻率演示器、变阻箱、导线。
分组用:电池、开关、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导线(每四人一组)。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电缆需要用金属材料制成,如图。
不知你注意了吗,制作电缆的金属有的是铜,有的是铝,而铁也是金属材料,相对也比较便宜,那么,电缆为什么不用铁来制作呢?【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二、进入新课探究点1电阻[阅读课本]P91 “电阻”。
沪科初中物理九上《15第1节 电阻和变阻器》word教案 (4)

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理解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3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把滑动变阻器正确地连人电路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知道电阻箱的构造,会读出电阻箱的示数。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探究活动,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渗透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半导体及超导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开阔视野,激发学生求知欲。
2.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阻的概念、变阻器的使用及其作用难点: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变阻器能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的原理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复习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为什么电流表要串联在被测电路中,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中?【导语二】类比水在水管中流动要受到阻力,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也会受到阻力。
【导语三】出示预先准备的各式各样的电线.电线、导线、电缆线、电话线、闭路电视线…让学生观察,剥开导线的绝缘外皮,看一下导线的芯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是用铜做的、是用铝做的。
电线芯是用容易导电的金属来做的,是导体。
电线芯的外面包了一层橡胶或塑料,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或铝做的,特别重要的用电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
大家见过用钢、铁做芯的导线吗?我们已经知道钢、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那么为什么不用钢铁来做导线呢?让同学们大胆地猜想。
引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电阻【做一做】如图电压相同,通过AB和CD的电流不相同,为什么?【点拨】(1)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字母R表示。
沪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5第1节电阻和变阻器word教案(4)

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理解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3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把滑动变阻器正确地连人电路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知道电阻箱的构造,会读出电阻箱的示数。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探究活动,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渗透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半导体及超导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开阔视野,激发学生求知欲。
2.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阻的概念、变阻器的使用及其作用难点: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变阻器能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的原理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复习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为什么电流表要串联在被测电路中,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中?【导语二】类比水在水管中流动要受到阻力,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也会受到阻力。
【导语三】出示预先准备的各式各样的电线.电线、导线、电缆线、电话线、闭路电视线…让学生观察,剥开导线的绝缘外皮,看一下导线的芯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是用铜做的、是用铝做的。
电线芯是用容易导电的金属来做的,是导体。
电线芯的外面包了一层橡胶或塑料,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或铝做的,特别重要的用电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
大家见过用钢、铁做芯的导线吗?我们已经知道钢、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那么为什么不用钢铁来做导线呢?让同学们大胆地猜想。
引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电阻【做一做】如图电压相同,通过AB和CD的电流不相同,为什么?【点拨】(1)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字母R表示。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电阻和变阻器第一课时教学教案

第十五章 探究电路 第一节 电阻和变阻器
第一课时 1、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电阻在电路中的符号。 2、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从猜想到制定试验方案的过程,理解决定电阻 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掌握。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课时
教具准备
各种电阻、电流表、开关、电池组、各种电阻丝。
号是
。
二、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提出问题
由生活用
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思考。
电中导线
为什么不用铁做导线?空调电
的选择不
源线为什么比台灯电源线粗?
同来导出
2、猜想与假设
实验探究,
同学们有什么猜想呢?
这样的设
教师补充猜想,同学们在做实验 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各种 置能激发
二、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有关,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大。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有关,导线越长,电阻越大。 导体的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六)请提问: 在电路中,电阻有什么用处呢? 课后反思:
之前,可以这样猜想:电阻可能 猜想。
学生强烈
与导体的材料有关;还可能与导
的探究欲
线的粗细、长短有关;也许还与
望。
温度有关。
在组织学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生进行实
这是一个多因素问题,应当使用
验探究前,
变量控制法去研究每一个因素 理解控制变量法的操作方 要引导学
对电阻大小的影响。为此,我们 法。
生大胆猜
材料、粗细温度都相同,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电阻和变阻器教案

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理解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3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把滑动变阻器正确地连人电路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知道电阻箱的构造,会读出电阻箱的示数。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探究活动,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渗透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半导体及超导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开阔视野,激发学生求知欲。
2.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阻的概念、变阻器的使用及其作用难点: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变阻器能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的原理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复习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为什么电流表要串联在被测电路中,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中?【导语二】类比水在水管中流动要受到阻力,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也会受到阻力。
【导语三】出示预先准备的各式各样的电线.电线、导线、电缆线、电话线、闭路电视线…让学生观察,剥开导线的绝缘外皮,看一下导线的芯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是用铜做的、是用铝做的。
电线芯是用容易导电的金属来做的,是导体。
电线芯的外面包了一层橡胶或塑料,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或铝做的,特别重要的用电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
大家见过用钢、铁做芯的导线吗?我们已经知道钢、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那么为什么不用钢铁来做导线呢?让同学们大胆地猜想。
引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电阻【做一做】如图电压相同,通过AB和CD的电流不相同,为什么?【点拨】(1)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字母R表示。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4.1《电阻和变阻器》精品

第一节 电阻和变阻器(二)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1.实物及名称
①金属棒 ②滑片P
C
D
④瓷筒
A
B
⑤支架
③线圈
A、B、C、D为接线柱
2.结构示意图和符号
C P
A
D P
B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按图所示连接电路,左右移动滑动触头,观 察电流表的示数,分析原因.
A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1)串联 (2)一上一下 (3)闭合开关前,滑片P应移到阻_值__最大__处位置.
(A)C和D (B)B和D (C)A和C (D)B和A
C
D
P
A
B
3.如图示的滑动变阻器四种接法中,当变阻器的滑片P
向左移动时,都能使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的是 (D)
(A)甲和乙
(B)丙和丁
(C)甲和丙
(D)甲和丁
C
D
P
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甲
B
C
D
P
A 乙
B
C
D
P
A 丙
B
C
D
P
A 丁
B
4.一个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20Ω 1A”的字 样,它的意思是指变阻器的 ( D )
D
判断一下: 如果要灯的亮度增加,滑片要怎样移动?
【精选】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4.1《电阻和变阻器》WORD教案6-物理知识点总结

沪科九上《14.1电阻和变阻器》【教材分析】本节介绍电阻的概念,探究电阻的有关因素.电阻是导体的重要电学性质,它是电学中的又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电流、电压以后紧接着的一节实验探究课,它为后边学习变阻器、以及欧姆定律、电阻的串、并联等打下基础,本节的内容仍然是学好电学的关键。
理解这一概念的初步含义及其决定因素,与理解电流和电压的初步概念一样,是后续学习的必要基础.变阻器是电阻知识的实际应用,【学生现状】对初中学生来说,虽然抽象逻辑思维在个体的智力发展中开始占优势,但是很大程度上,这使得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最好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入概念,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概念。
学生已经接触了关于电流、电压的一些知识,对电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些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开展一定的认知能力要求的探究活动,这有助于逐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设计思路】1、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的想法是要打破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套路,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结合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具有创新意识。
2、在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基础上,从生活中的常见导线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引入新课,设计一个实验,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引入电阻的概念,在了解了电阻的定义和单位后,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猜想导线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在提出所有猜想后,老师和同学一起分析,去除重复的猜想,在猜想的基础上,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得到本节课的结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电阻及其单位、在电路图中的符号;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到制定计划、实验方案,接着进行实验的探究过程。
2、通过做“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探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体验猜想探究的乐趣,受到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并能通过实验获得成功感。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目标导学案14.1.1

探沂中学九年级物理目标导学案§14--1电阻和变阻器(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人:郭士栋使用人:时间:【学习目标】1、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换算、电路图符号。
2、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学习重点】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学习难点】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一、回顾知识,巩固深化师:请同学们观察所带来的各式电线,谈谈你们的“发现”并提出你们最感兴趣的问题?生:可能性的发现和提问:(摘选)1.一般电线内部是金属丝(铜芯、铝芯等),外部包有一层塑料。
2.为什么普通电线内部的导线多用铜制成,可否采用其他常见金属材料来代替铜。
师总结引入二、互助合作,学习新知(一)自主学习出示导学提纲,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提纲:1、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这种阻碍作用就叫。
2、符号:3、单位及换算。
国际单位:简称。
用符号表示。
千姆(KΩ)兆姆(MΩ)1KΩ=1000Ω1MΩ=1000000Ω4、电路图符号5、电阻的作用:。
(二)、合作共建【我能参加】知识点: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结论:结论:结论:分析说明.导体的电阻由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所以说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实验4研究电阻与温度关系.实验装置图(见课本)学生分析归纳结论:导体电阻还与温度有关.一般地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生总结: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截面积和温度有关.【我能解决】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导体的电阻由它的()、()、()决定的,还与()有关。
2.一般导体被均匀拉长后,它的电阻将(),这是因为()变大,且()变小的原故。
3.白炽灯的灯丝断了一截,若搭上以后仍能使用,则灯丝的电阻将()。
A。
增大 B 减小 C 和原来一样 D 无法判断4.在做《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时,为方便研究,每次挑选两根合适的电阻丝测出通过它们的电流后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①研究电阻与导体材料有关,应选电阻丝______;②研究电阻与导A和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阻器》课堂实录
引课
目的:引起兴趣;引入课题;衔接活动一。
教师:上课,(组织教学)大家请看,这里有一个电路:这是电池,这是灯泡,这是一支铅笔芯,注意观察现象。
教师:(用手来回压)你观察到什么?
教师:大家猜一猜,为什么这样一压灯泡就变亮?
教师:大家赞同这个观点吗?
教师:像这一部分,能够改变电阻的器件,叫做变阻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变阻器。
板书:变阻器
活动一:制作变阻器
目的:初步理解变阻器改变电阻的原理;经历改进、创新的过程。
教师:在同学们的桌面上放置着电池(电源)、开关、灯泡、一根电阻丝、若干导线,请你利用这些器材制作一个变阻器,连接电路,改变灯泡的亮度。
电阻丝两端有橡皮套,不要能掉了,以免扎伤。
(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活动一:制作变阻器,改变灯泡亮度
做一做:用电阻丝,制作一个变阻器,连接电路,改变灯泡的亮度。
想一想:灯泡亮度为什么被改变?
教师:开始实验。
教师:(汇报)那一组的同学能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试验成果?
教师:还能再变暗吗?
教师:为什么不能再变暗了?
:
教师:大家是不是也这样做的?
:
(如果有其他做法,可展示)
教师:现在,大家讨论、讨论,我们自制的这种变阻器有什么缺点或者不足之处吗?如何进行改进?
:缠绕起来。
教师:为什么缠绕起来?
:
教师:大家赞成这种观点吗?
:
教师:按照这种改进方案,做成的变阻器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
教师:这就是按同学们的改进方案缠绕制成的滑动变阻器,大家想不想看一看?
:
教师:(发滑动变阻器)一组一个。
活动二:观测滑动变阻器
目的:结构;电路图;绕线;电流流向;应用观察法、交流分析。
教师:下面,我们就观察滑动变阻器,——
活动二:观测滑动变阻器
找一找:这种滑动变阻器与我们制作的滑动变阻器相比,
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改进?
看一看:滑动变阻器由哪些部件组成?
教师:大家可以参阅课本上的介绍,也可以交流讨论。
开始活动。
(借此机会,教师画结构图、调出课间的动画,走下讲台)
教师:好,这里有个滑动变阻器,我已经把他拆开了,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它的组成,并把它组合起来?
:
教师:这就是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你知道它的每一部分分别代表变阻器的那一部分吗?
:
教师:电路图呢?
:
教师:滑动变阻器与我们自制的变阻器相比,有哪些相同的之处?(两位同学上讲台对比)
:都是通过滑动改变电阻的。
教师:怎么一滑电阻就改变呢?
:
教师:我怎么就没看出来长度改变呢?能给我讲讲吗?
:……(如果没讲接入电路的部分,可提示。
教师:哪一部分是接入电路的?)
教师:哦——我明白了,按这位同学的描述,电流应该是这样流入的,(调出动画)滑片移动改变的是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
教师:哪位能总结一下变阻器的变阻原理?
:
按课件。
教师:滑动变阻器又有哪些改进呢?
:
教师:它这样紧密排绕,电流会不会直接就这样流过去了?(做个手势):中间有绝缘材料。
教师:那又怎么与滑片相连呢?
:
教师:看来,滑动变阻器的设计的确十分巧妙,可以说是独具匠心。
是不是好用呢?下面,我们就来用一用。
活动三:应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亮度
目的:进一步理解变阻的原理;接线方法;铭牌;变阻箱;体现“发现法”。
教师:大家用滑动变阻器代替我们制作的变阻器,接入电路,改变灯泡亮度——
活动三:应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亮度
试一试:滑动变阻器共有哪些接线方法?
看一看:按照你的连接,滑片左右移动时,灯泡亮度如何变化?为什么?
教师: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开始实验。
教师:(汇报)共有几种接法,你说我写。
(写的时候注意分类)
:
教师:(调出动画)哪位同学能悬着一种接法给大家讲一讲,在实验时你们的灯泡亮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
教师:有没有亮度不变的情况?
:……这个时候电阻最大。
(听到这句话,教师接着问——有多大?)
:
教师:你怎么知道的?
:
教师:(讲铭牌)2A是什么意思?另外三种接法还用再讲吗?
:
教师:哪位同学能对这六种接法分类、归纳、总结一下。
:
教师:看来,滑动变阻器不但设计巧妙,而且使用方便。
但是它也有不足之处,你知道吗?大家可以讨论讨论。
(投影转化成实物投影)
:数值未知;个头太大。
教师:为了能知道电阻的具体数值人们又制造了变阻箱,这就是一个变阻箱,这是两个接线柱,旋动这些旋钮,就可以改变电阻值。
大家看,这时的电阻值是多少?
:
教师:这时呢?
:
教师:大家看一下它的内部结构,其实,变阻箱也是靠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改进、设计与创新
目的:体现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为了更方便的应用滑动变阻器,人们还制造了其他各种形状的变阻器。
在这个小纸盒里,就有几种变阻器,同学们打开看看,看他们是怎样改变电阻的?可以讨论讨论。
(将一部分变阻器放在投影仪上)
教师:哪一变阻器看不明白?
:
教师:(说出它的名称)——温控变阻器。
教师:大家请看,这就是利用屏幕上的变阻器制作的一种仪器,这就是那个变阻器,这是电源、开关保护电阻,暂时可以先把它看成一段导线,电流表,注意观察电流表示数的变化。
(用电吹风吹)
教师:电流表的示数能否显示风力的大小?
:
教师: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测风仪,谁能解释一下,测风仪是怎样显示风力大小的?
:
教师:这位同学的解释之所以到位,是因为它应用了转换的方法。
将风力的变化通过变阻器转化为电阻的变化,再通过电路转化为电流的变化,利用电流表显示出来。
转换法在物理研究和仪器制造上经常使用。
教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也应用转换的方法:
活动四:
想想议议:
利用变阻器设计一个能够显示压力或温度变化的仪器,说说你的设计方案,并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
教师:谁能将自己的设想给大家描述一下?
:
教师:能不能将我们的设想变为现实呢?希望大家课下可以继续动手做一做。
总结
目的:总结;拔高;作业。
若时间来得及,让学生自己总结;来不及,教师总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习了变阻器的结构、原理、接法和应用,同学们合作探究的习惯和良好的学习素养,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些变阻器就作为今天的奖品送给大家,课下,希望同学们能应用这些变阻器继续试验,将你们的设想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