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二课后作业17 染色体变异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染色体变异 课后作业布置测试好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染色体变异  课后作业布置测试好用

染色体变异一、单选题1.“21三体综合征”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从变异类型上看,这种遗传病属于A. 基因突变B. 基因重组C. 不遗传的变异D. 染色体变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是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的改变。

“21三体综合征”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从变异类型上看,这种遗传病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数目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故选D。

考点:染色体变异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实例。

2.用质量分数为2%的秋水仙素处理植物分生组织5 ~6 h,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

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用一定时间的低温(如4 ℃)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是否也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进行了相关实验设计。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本实验的假设是用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B.本实验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比较经过不同处理后根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C.本实验需要制作根尖细胞的临时装片,制作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D.本实验可以看到一个细胞完整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答案】D【解析】结合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秋水仙素和低温均可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可以提出本实验的假设。

本实验与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有类似之处,即都需要制作临时装片且方法相同。

从题干中可以看出,本实验属于探究性实验,实验假设可以是A项中的叙述,也可以是低温处理不能诱导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A项正确。

本实验的因变量是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属于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是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B项正确。

本实验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C项正确。

由于在解离过程中已经将细胞杀死,所以用显微镜观察时看不到一个细胞完整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只能看到染色体的数目,D项错误。

3.如图是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染色体1、2、4、5组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B.染色体3、6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C.控制果蝇红眼或白眼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D.果蝇单倍体基因组可由1、2、3、6、7的DNA分子组成【答案】D【解析】染色体组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1、2号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控制果蝇红眼或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X、Y染色体在大小.形态方面表现不同,则果蝇单倍体基因组可由1、2、3、6、7的DNA分子组成。

新教材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 课时作业 染色体变异(解析版)

新教材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 课时作业 染色体变异(解析版)

5.2 染色体变异1.下列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A.染色体缺失了某一片段B.染色体中某一片段发生了位置颠倒C.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D.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了相应的片段【答案】D【解析】染色体缺失了某一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A正确;染色体某一片段位置颠倒了180°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B正确;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C正确;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了相应的片段,会导致基因重组,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错误。

2.下列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A.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是由22号染色体和9号染色体互换片段导致的B.21三体综合征是21号染色体有三条引起的C.猫叫综合征是第5号染色体短臂上缺失一段染色体片段引起的D.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DNA序列【答案】D【解析】22号染色体和9号染色体互换片段是非同源染色体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易位,A正不符合题意;21三体综合征是21号染色体有三条引起,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B不符合题意;猫叫综合征是第5号染色体短臂上缺失一段染色体片段引起,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缺失,C不符合题意,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DNA序列,属于基因突变,D符合题意。

3.甲、乙、丙、丁表示细胞中不同的变异类型,图甲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中的生物变异都是染色体变异B.若图乙中的变异是生物产生变异的根本来源C.图丙、图丁所示的变异类型都能产生新的基因D.图中所示变异类型在减数分裂中均可能发生【答案】D【解析】丙图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不属于染色体变异,A错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乙图中的变异是染色体数目变异,B错误;丙图为基因重组,不产生新基因,丁图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一般也不产生新的基因,C错误;图中所示变异类型包括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在减数分裂中均可能发生,D正确;4.紫色洋葱是生物实验的好材料,其植株的地上部分是绿色的管状叶,地下部分是鳞片叶和不定根。

染色体变异生物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

染色体变异生物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

染色体变异生物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生物学习中常采用两种归类方法:一是科学归类法,二是实用归类法,即从实用性出发,按生物的非本质属性进行归类。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染色体变异生物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染色体变异生物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一)问题探讨提示:参见练习中的拓展题,了解无子西瓜的形成过程。

(二)实验两者都是通过抑制分裂细胞内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三)练习基础题1、(1)×;(2)×。

2、B3、填表拓展题1、西瓜幼苗的芽尖是有丝分裂旺盛的地方,用秋水仙素处理有利于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形成纺锤体,从而形成四倍体西瓜植株。

2、杂交可以获得三倍体植株。

多倍体产生的途径为: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3、三倍体植株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因此,不能形成种子。

但并不是绝对一颗种子都没有,其原因是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有可能形成正常的卵细胞。

4、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替代。

方法一,进行无性繁殖。

将三倍体西瓜植株进行组织培养获取大量的组培苗,再进行移栽。

方法二,利用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未受粉的雌蕊,以促进子房发育成无种子的果实,在此过程中要进行套袋处理,以避免受粉。

高中学习生物的记忆方法1.简化记忆法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

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比较和归类的方法比较就是把有关的知识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

比较一般通过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寻找知识之间的相同之处,即异中求同;二是在寻找出了事物之间相同之处的基础上找出不同之处,即同中求异。

归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

生物学习中常采用两种归类方法:一是科学归类法,即从科学性出发,按照生物的本质特性进行归类;二是实用归类法,即从实用性出发,按生物的非本质属性进行归类。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同步作业17 染色体变异含解析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同步作业17 染色体变异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十七)………学业达标练………1.下列关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外界因素可提高染色体断裂的频率B.染色体缺失了某段,可使生物性状发生变化C.一条染色体某一段颠倒180°后,生物性状不发生变化D.染色体结构变异一般可在显微镜下直接检验[答案] C[解析]染色体结构变异是由某些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这些变化可导致生物性状发生相应的改变;倒位是某段染色体的位置颠倒,使其中的基因位置发生了改变,也可能导致生物的性状发生变化。

2.下列图示中属于染色体易位的是()[答案] D[解析]读图知A项属于缺失;B项属于重复;C项属于倒位;D项属于易位。

3.如图是果蝇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染色体1、2、4、5组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B.染色体3、6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C.控制果蝇红眼或白眼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D.果蝇的体细胞内有2个染色体组[答案] D[解析]染色体1、2为同源染色体,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3和6为非同源染色体,它们之间的交换为染色体变异中的易位;控制果蝇红眼或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果蝇为二倍体,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

4.某显性致病纯合体与一表现型正常的个体杂交产生一个正常的个体,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查到染色体数目异常,则可能是基因重组B.若在光学显微镜下未检查到染色体数目异常,则可能是基因突变C.若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查到染色体异常,则可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D.若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查到染色体数目、结构都正常,则父母减数分裂可能都异常[答案] A[解析]某显性致病纯合体与一表现型正常的个体杂交,正常情况下该个体一定患病,若在光学显微镜下未检查到染色体数目异常,则可能是基因突变;若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查到染色体异常,则可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即含有致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若染色体结构正常,可能是亲本的减数分裂都异常,但在数量和结构上发生了互补结果导致子代正常。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同步作业17 染色体变异含解析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同步作业17 染色体变异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十七)………学业达标练………1.下列关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外界因素可提高染色体断裂的频率B.染色体缺失了某段,可使生物性状发生变化C.一条染色体某一段颠倒180°后,生物性状不发生变化D.染色体结构变异一般可在显微镜下直接检验[答案] C[解析]染色体结构变异是由某些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这些变化可导致生物性状发生相应的改变;倒位是某段染色体的位置颠倒,使其中的基因位置发生了改变,也可能导致生物的性状发生变化。

2.下列图示中属于染色体易位的是()[答案] D[解析]读图知A项属于缺失;B项属于重复;C项属于倒位;D项属于易位。

3.如图是果蝇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染色体1、2、4、5组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B.染色体3、6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C.控制果蝇红眼或白眼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D.果蝇的体细胞内有2个染色体组[答案] D[解析]染色体1、2为同源染色体,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3和6为非同源染色体,它们之间的交换为染色体变异中的易位;控制果蝇红眼或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果蝇为二倍体,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

4.某显性致病纯合体与一表现型正常的个体杂交产生一个正常的个体,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查到染色体数目异常,则可能是基因重组B.若在光学显微镜下未检查到染色体数目异常,则可能是基因突变C.若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查到染色体异常,则可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D.若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查到染色体数目、结构都正常,则父母减数分裂可能都异常[答案] A[解析]某显性致病纯合体与一表现型正常的个体杂交,正常情况下该个体一定患病,若在光学显微镜下未检查到染色体数目异常,则可能是基因突变;若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查到染色体异常,则可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即含有致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若染色体结构正常,可能是亲本的减数分裂都异常,但在数量和结构上发生了互补结果导致子代正常。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染色体变异(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染色体变异(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染色体变异合格考达标练1.下列有关染色体变异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都可以观察到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增加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D.经低温诱导后,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答案A2.遗传物质突变的种类有很多,下图字母代表不同基因,其中变异类型①和②依次是()A.突变和倒位B.重组和倒位C.重组和易位D.易位和倒位答案D解析①中少了基因a、b,多了基因J,是非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了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②中基因c、d、e位置发生了颠倒,属于倒位。

3.下图中甲、乙两个体的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B.个体乙的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四分体异常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答案B解析个体甲的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缺失了e基因对表型可能有影响,A项错误;个体乙的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变异后个体乙的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分体异常,B项正确;若E、e基因与其他基因共同控制某种性状,则个体甲自交的后代中性状分离比不一定为3∶1,C项错误;虽然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但是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可能引起性状的改变,D项错误。

4.下图是某二倍体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秋水仙素作用原理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处在不同时期的细胞。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秋水仙素在细胞分裂的③时期起作用B.④时期的细胞可正常分裂发育成多倍体植株C.图中所示过程是多倍体培育的途径之一D.低温处理与秋水仙素处理的作用原理相似答案A解析纺锤体的形成时期为细胞分裂前期,所以秋水仙素在②时期起作用;④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已加倍,通过分裂、分化可发育为四倍体植株;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可以获得四倍体,这是培育多倍体的途径之一;低温和秋水仙素都可以抑制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人教新课标版生物必修二课后作业17 染色体变异 Word版含解析

人教新课标版生物必修二课后作业17 染色体变异 Word版含解析

课后作业(十七)[学业水平合格练]1.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由第22号染色体的一部分移接到第14号染色体上造成的。

这种变异属于()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数目变异D.染色体结构变异[[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由第22号染色体的一部分移接到第14号染色体上造成的,说明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拼接,属于易位,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 D2.下图是蝗虫细胞中同源染色体(A1和A2)的配对情况。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此种变异不能够遗传给下一代B.此种变异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C.观察材料可能取自昆虫的肌细胞D.若A2正常,则A1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颠倒[[解析]]染色体结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A错误;染色体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色进而观察,则染色体变异可通过光镜观察,B 正确;昆虫的肌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能发生减数分裂的联会现象,C错误;若A2正常,则A1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重复,D错误。

[[答案]] B3.下列有关两种生物变异的种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A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B.图A中的变异未产生新的基因,但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C.图B过程表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D.图B中的变异未产生新的基因,但可以改变基因的排列顺序[[解析]]图A表示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该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该变异属于基因重组,未产生新的基因,但可以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图B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虽然未产生新的基因,但由于染色体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基因的排列顺序也随之改变了。

[[答案]] C4.下图所示细胞为三倍体的是()[[解析]]三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含有3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根据相同形态的染色体有几个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可判断出A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B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C中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2个,即含有2个染色体组;D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

人教(2019)生物必修二(学案+练习):染色体结构变异

人教(2019)生物必修二(学案+练习):染色体结构变异

人教(2019)生物必修二(学案+练习)染色体结构变异1.类型及实例 类型图解 显微观察的联会异常 举例 缺失果蝇缺刻翅重复果蝇的棒状眼 易位果蝇的花斑眼 倒位果蝇 卷翅 .结果: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1.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的丢失属于基因突变。

( × )2.DNA 分子中发生三个碱基对的缺失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 × )3.染色体易位或倒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 × ) 4.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 × ) 5.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 × )【教材细节命题】1.(必修2 P90正文拓展)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所涉及的碱基对数目不同,前者所涉及的数目比后者少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中碱基的替换、增添1.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判断2.易位与互换重组的区别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考向1| 染色体结构变异1.(2021·广东卷)人类(2n=46)14号与21号染色体二者的长臂在着丝点处融合形成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该染色体携带者具有正常的表现型,但在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其细胞中形成复杂的联会复合物。

在进行减数分裂时,若该联会复合物的染色体遵循正常的染色体行为规律(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关于平衡易位染色体携带者的叙述,错误的是()A.观察平衡易位染色体也可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细胞B.男性携带者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45条染色体C.女性携带者的卵子最多含24种形态不同的染色体D.女性携带者的卵子可能有6种类型(只考虑图中的3种染色体)C解析:有丝分裂中期是便于观察染色体的时期,而平衡易位染色体是由染色体变异导致的,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因此观察平衡易位染色体可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细胞,A正确;正常男性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46条染色体,而男性携带者的初级精母细胞中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融合成一条染色体,所以只含有45条染色体,B正确;若只考虑题图中的3种染色体,由于该染色体携带者的联会复合物遵循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规律,因此产生的配子有只含21号染色体的、只含14号染色体的、只含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的、含14号染色体和21号染色体的、含14号和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的、含21号染色体和14/21平衡位染色体的,共6种,其中染色体数目最多为23条,最少为22条,C错误,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作业(十七)[学业水平合格练]1.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由第22号染色体的一部分移接到第14号染色体上造成的。

这种变异属于()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数目变异D.染色体结构变异[[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由第22号染色体的一部分移接到第14号染色体上造成的,说明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拼接,属于易位,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 D2.下图是蝗虫细胞中同源染色体(A1和A2)的配对情况。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此种变异不能够遗传给下一代B.此种变异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C.观察材料可能取自昆虫的肌细胞D.若A2正常,则A1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颠倒[[解析]]染色体结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A错误;染色体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色进而观察,则染色体变异可通过光镜观察,B正确;昆虫的肌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能发生减数分裂的联会现象,C 错误;若A2正常,则A1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重复,D错误。

[[答案]] B3.下列有关两种生物变异的种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A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B.图A中的变异未产生新的基因,但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C.图B过程表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D.图B中的变异未产生新的基因,但可以改变基因的排列顺序[[解析]]图A表示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该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该变异属于基因重组,未产生新的基因,但可以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图B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虽然未产生新的基因,但由于染色体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基因的排列顺序也随之改变了。

[[答案]] C4.下图所示细胞为三倍体的是()[[解析]]三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含有3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根据相同形态的染色体有几个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可判断出A 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B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C中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2个,即含有2个染色体组;D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

[[答案]] D5.下列关于植物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B.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新基因的产生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D.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解析]]染色体变异不会产生新基因,基因种类不会改变,但会改变基因的数量或排列顺序。

[[答案]] D6.普通小麦是六倍体,有42条染色体,科学家们用花药离体培养培育出的小麦幼苗是()A.三倍体、21条染色体B.单倍体、21条染色体C.三倍体、三个染色体组D.单倍体、一个染色体组[[解析]]花药中的花粉是经过减数分裂发育而成的,由其培育出的幼苗比普通小麦的染色体数减少了一半,含有三个染色体组,而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单倍体。

[[答案]] B7.下列有关水稻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水稻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水稻幼苗,可迅速获得纯合子B.二倍体水稻经过秋水仙素加倍后得到的四倍体植株,一定表现为早熟、粒多等性状C.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D.四倍体水稻的配子形成的新个体,含两个染色体组,是二倍体[[解析]]单倍体水稻是由配子不经过受精直接形成的新个体,用秋水仙素处理可获得纯合的二倍体,A正确;二倍体水稻经过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四倍体水稻,其特点是种子粒大,数目少,B错误;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只含1个染色体组,不能形成正常配子,高度不育,C错误;四倍体水稻配子虽有两个染色体组,但仍是单倍体,D错误。

[[答案]] A8.有关“低温诱导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A.可能出现三倍体细胞B.多倍体细胞形成的比例常达100%C.多倍体细胞形成过程无完整的细胞周期D.多倍体形成过程增加了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解析]]低温诱导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不应出现三倍体;低温诱导不能使所有细胞染色体数目都加倍;根尖细胞的分裂为有丝分裂,而非同源染色体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能增加重组机会;多倍体细胞形成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阻止细胞的分裂,所以细胞周期是不完整的。

[[答案]] C9.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

图中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A.三倍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C.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三倍体[[解析]]a图是染色体数目变异中个别染色体的增加,属于三体;b图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染色体片段4的重复;c图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可能为三倍体;d图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染色体片段3和4的缺失。

[[答案]] C[学业水平等级练]10.若图甲中①和②为一对同源染色体,③和④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中字母表示基因,“○”表示着丝点,则图乙~图戊中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依次是()A.缺失、重复、倒位、易位B.缺失、重复、易位、倒位C.重复、缺失、倒位、易位D.重复、缺失、易位、倒位[[解析]]图乙中②号染色体丢失了D基因,形成缺失;图丙中①号染色体多了一个C基因,形成重复;图丁中①号染色体上的B、C 基因位置颠倒,形成倒位;图戊中②号染色体与③号染色体间相互交换了部分片段,形成易位。

[[答案]] A11.下列二倍体生物的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是()①有丝分裂中期细胞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⑤C.①③⑤⑥D.①④⑤⑥[[解析]]二倍体生物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含1个染色体组。

[[答案]] C12.下图所示细胞代表四个物种的不同时期细胞,其中含有染色体组数最多的是()[[解析]]在一个染色体组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A选项相同的染色体有3条,应分为3个染色体组;B选项6条染色体两两相同,也应分为3个染色体组;C选项无同源染色体,应为1个染色体组;D 选项相同的染色体有4条,应分为4个染色体组。

[[答案]] D13.我国农业科技人员用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培育出小黑麦。

下图是他们培育的大概过程。

请回答:(1)普通小麦的配子中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条染色体。

(2)黑麦配子中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________条染色体。

(3)给杂种一代进行染色体加倍(0.3%~0.5%秋水仙素处理)形成的小黑麦体细胞中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共________条染色体。

[[解析]](1)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有42条染色体,其配子中染色体组、染色体条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即有3个染色体组,21条染色体。

(2)黑麦是二倍体,有14条染色体,其配子中有1个染色体组,7条染色体。

(3)用秋水仙素处理杂种一代进行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小黑麦体细胞中有8个染色体组,共56条染色体。

[[答案]](1)321(2)17(3)85614.有两个纯种小麦,一个是高秆抗锈病(DDTT),另一个是矮秆易染锈病(ddtt),现有三组实验:第一组:DDTT×ddtt→F1(自交)→F2第二组:DDTT×ddtt→F1,将F1的花药离体培养成幼苗,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第三组:DDTT进行X射线、紫外线综合处理实验结果发现:三组实验中都出现了矮秆抗锈病品种(1)第一组F2中出现矮秆抗锈病的概率是________,矮秆抗锈病中能稳定遗传的概率是________。

(2)第二组使用的方法,在遗传育种上称为________,利用这种方法培育新品种的一个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组方法出现矮秆抗锈病后代是偶然的、个别的,它是DDTT 通过________来实现的。

[[解析]](1)DDTT×ddtt→F1(DdTt)(自交)→F2,F2中矮秆抗锈病ddT_的概率是:1/4×3/4=3/16;矮秆抗锈病中能稳定遗传的ddTT占(1/4×1/4)/(3/16)=1/3。

(2)第二组使用的方法,在遗传育种上称为单倍体育种,其显著特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第三组方法为诱变育种,是DDTT通过基因突变成为ddT_来实现的。

[[答案]](1)3/161/3(2)单倍体育种明显缩短育种年限(3)基因突变[应用创新综合练]15.现有4种(2、6、7、10号)三体玉米,即第2、6、7、10号的同源染色体分别多出一条。

三体玉米减数分裂一般产生两类配子,一类是n+1型(非常态),即配子含有两条该同源染色体;一类是n型(常态),即配子含有一条该同源染色体。

n+1型配子若为卵细胞可正常参与受精作用产生子代,若为花粉则不能参与受精作用。

已知玉米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

现以纯合抗病普通玉米(BB)为父本,分别与上述4种三体且感病的玉米(母本)杂交,从F1中选出三体植株作为父本,分别与感病普通玉米(bb)进行杂交(如图所示),得出的F2的表现型及数目如下表:请补充完整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过程,以确定等位基因(B、b)位于几号染色体上。

(1)若等位基因(B、b)位于三体染色体上,则亲本①的基因型是bbb,F1三体②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其产生的花粉种类及比例为B∶b∶Bb∶bb=1∶2∶2∶1,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若等位基因(B、b)不位于三体染色体上,则亲本①的基因型为________;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上分析,依据表中实验结果,等位基因(B、b)位于______________号同源染色体上。

[[解析]](1)若等位基因(B、b)位于三体染色体上,则亲本①的基因型是bbb,F1三体②是由B(雄配子)和bb(雌配子)结合而来的,所以其基因型为Bbb;又知,F1三体②产生的花粉种类及比例为B∶b∶Bb∶bb=1∶2∶2∶1,但Bb和bb型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能参与受精作用的正常雄配子为B∶b=1∶2,与感病普通玉米(bb)进行杂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感病=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