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时作业27:1.2.1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
学案1:1.2.1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学习目标】1.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进行科学地解释;2.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
【课前复习】1.孟德尔用纯种_______________和纯种_____________作亲本进行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结出的种子(F1)都是_____________的。
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都是显性性状,________________都是隐性性状。
2.孟德尔又让F1自交,在产生的F2中,出现了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但F2中还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________________。
孟德尔同样对F2中不同的性状类型进行了数量统计:在总共得到的556粒种子中,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和绿色皱粒的数量依次是315、108、101和32,它们的数量比接近__________________。
3.只看一对相对性状,无论是豌豆种子的形状还是子叶的颜色,依然遵循________定律,也就是说控制种子形状的遗传因子的遗传,与控制子叶颜色的遗传因子的遗传是_____________的。
那么,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并考虑,不同性状之间发生了新的________,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________________也发生了组合。
4.假设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这样,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产生的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表现为黄色圆粒。
5.孟德尔作出的解释是:F1在产生________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________________。
这样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___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________。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_____的。
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________种;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________种:YYRR、YYRr、YyRR、YyRr、YYrr、YyrT、yyRR、yyRr、yyrr;性状表现为________种: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时作业20:1.2.1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和验证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和验证一、选择题1.对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实验结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F1能产生4种比例相同的雄配子B.F2中圆粒和皱粒之比接近31,与分离定律相符C.F2出现4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D.F2出现4种性状表现的个体,且比例为9:3:3: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将纯种的黄色圆粒(YYRR)与纯种的绿色皱粒(yyrr)杂交,得F2种子556粒(以560粒计算)。
从理论上推测,F2种子中遗传因子组成与其个体数基本相符的是()A B C D遗传因子组成YyRR yyrr YyRr yyRr个体数140粒140粒315粒70粒3.下列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B.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C.F1细胞中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相互融合D.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雌雄配子有16种结合方式,F2有9种遗传因子组成和4种性状表现4.黄色和绿色、圆粒和皱粒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遗传因子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
让纯种黄皱与纯种绿圆的个体进行杂交,F1自交得到F2,在F2中的重组性状有()A.只有黄圆B.只有绿皱C.黄圆和绿皱D.黄皱和绿圆5.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A.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间的组合B.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的组合C.两亲本间的组合D.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组合6.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①性状的显、隐性②产生配子的比例③基因型④产生配子的数量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D .③④7.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 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是( ) A .YR :Yr =1:1 B .YR :yr =1:1C .R :r =1:1D .Y :R :r =2:1:18.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两对遗传因子独立遗传)的玉米自交,自交后代中与亲本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占总数的( ) A.18 B.14C.38 D.129.番茄果实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两室对一室为显性,两对性状遗传时可自由组合。
原创6:1.2.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和验证

A.亲本的基因组成是YyRr、yyRr B.在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黄色皱粒、绿色皱 粒
C.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YyRR或YyRr D.F1中纯合子占的比例是1/2
【解析】选D。根据杂交后代性状类型图,可以看出 子代圆粒∶皱粒=3∶1,推出亲本为自交类型,即 Rr×Rr,子代黄色∶绿色=1∶1,推出亲本为测交类 型,即Yy×yy,则亲本的基因组成是YyRr、yyRr; 亲本杂交,后代出现的重组类型为黄色皱粒、绿色皱 粒;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YyRR或YyRr; F1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1/2×1/2=1/4。 【答案】D
2.遗传图解解释:
P YYRR(黄色圆粒)×yyrr(绿色皱粒)
↓
F1
YyRr
↓⊗
F2
?
试写出F2中4种表现型可能包含的基因型及比例: (1)黄色圆粒:①_1_/1_6_Y__Y_R_R_,②_1_/8_Y__Y_R__r,③_1_/8_Y__y_R_R_, ④_1_/_4_Y_y_R__r。 (2)黄色皱粒:①__1_/1_6_Y__Y_r_r,②_1_/_8_Y_y_r_r_。 (3)绿色圆粒:①_1_/_1_6_y_y_R_R_,②__1_/8_y_y_R__r。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节 第1课时 两对相对性状的
杂交实验过程、解释和验证
【知识梳理】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1.杂交实验过程:
黄色圆粒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2.实验结果分析: (1)F1全为黄色圆粒,表明粒色中_黄__色__是显性,粒形 中_圆__粒__是显性。
扰的。
(2)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 _彼__此__分__离__,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_自__由__组__合__。 2.实质:_非__同__源__染__色__体__上的_非__等__位__基__因__自由组合。
2020高中生物 1.2.1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和验证作业与测评(含解析)2

第1课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和验证1.以下基因型中,不是纯合子的是( )A.AABB B.AaBB C.aabb D.aaBB答案B解析AABB中两对基因都是显性纯合,所以是纯合子,A错误;AaBB中一对基因杂合,一对基因显性纯合,所以是杂合子,B 正确;aabb中两对基因都是隐性纯合,所以是纯合子,C错误;aaBB 中一对基因隐性纯合,一对基因显性纯合,所以是纯合子,D错误.2.孟德尔研究的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遗传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每一对相对性状在子二代中的分离比均为3∶1C.形成配子时,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之间可以自由组合D.形成配子时,控制不同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之间可自由组合答案C解析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两对相对性状彼此独立互不干扰,所以每一对相对性状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即每一对相对性状在子二代中的分离比均为3∶1,A、B正确;形成配子时,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控制不同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之间可自由组合,C错误,D正确.3.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测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的基因型是()A.AaBb B.aabb C.AABb D.aaBb答案C解析测交是指AaBb与aabb个体杂交,后代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4.对某植物进行测交,得到的后代基因型为Rrbb和RrBb,则该植物的基因型为()A.RRBb B.RrBb C.rrbb D.Rrbb答案A解析测交是与rrbb进行交配,后代中都是Rr,故应是RR,后代中bb∶Bb是1∶1,故应是Bb,综合上述分析亲本基因型应是RRBb,A正确,B、C、D错误。
5.下列图解中哪些过程发生了基因的自由组合(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C.③⑥ D.④⑤答案D解析分析图形可知,图中①②④⑤过程均为减数分裂,③⑥过程为受精作用,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均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故图中①②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④⑤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综上分析,D正确。
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15:1.2.1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能力目标: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3.情感目标: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所揭示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学习,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的教育。
【课前预学】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作亲本进行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结出的种子都是黄色圆粒,这说明黄色和圆粒是___________,绿色和皱粒是______________。
2.孟德尔又让F1自交,在产生的F2中,出现了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但奇怪的是在F2中还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孟德尔同样对F2中不同的性状进行了统计,结果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
4.孟德尔还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圆粒和皱粒比为________,黄色和绿色比为________,都遵循了分离定律。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假设豌豆的圆粒、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这样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亲本黄圆豌豆产生______配子,绿皱豌豆产生________配子。
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性状为________________。
3.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_______________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________________。
这样F1可以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________________,比例接近于________________。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_____的。
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________种;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________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状表现有______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13:1.2.1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学习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3.说出基因型、表现性和等位基因的含义学习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学习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预习案】任务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实验过程2.实验分析(1)亲本为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两对相对性状分别为种子的颜色,即和种子的形状,即。
(2)F1全为黄色圆粒,说明对为显性,对为显性。
(3)F2中有四种性状表现,其中、是不同于两亲本的形状重新组合类型。
(4)F2中粒形的分离比为,粒色的分离比为。
表明豌豆的粒形和粒色的遗传都遵循。
任务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假说:(1)假说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控制,则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和,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表现为黄色圆粒。
(2)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这样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比为。
(3)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是,因此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种,性状表现为种:黄色圆粒、绿色皱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他们之间的数量比是。
2.遗传图解:填写下表,写出遗传因子组成及表现型任务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即让F1与杂交2.测交遗传图解:(分枝法)探究四、自由组合定律1.适用范围:相对性状的遗传2.作用时间:有性生殖形成时3.内容: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和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4.实质: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练一练1]: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A.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间的组合B.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的组合C.两亲本间的组合D.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椅子自由组合探究五、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的选用作实验材料是成功的首要条件.(2)在对生物的性状分析时,孟德尔首先只针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再对性状进行研究.(3)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即将数学的方法引入对遗传试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中.(4)科学的设计试验程序.按到实验,到,到到总结规律的科学实验程序[练一练2]: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之所以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巨大成功,关键在于他在实验过程中选择了正确的方法.在下面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A.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性状的遗传规律B.选择的严格的自花传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C.选择了多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做了大量的实验D.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究案】探究点一、从数学角度分析,9:3:3:1与3:1能否建立数学联系,这对理解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有什么启示?探究点二、基因型之比1:2:1与1:2:2:4:1:2:1:2:1有何数学联系?探究三、总结归纳当N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F2代的基因型种类及其比例、表现型种类及其比例。
高中生物必修2精品学案:1.2.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和验证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1课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和验证[学习导航] 1.结合教材P9图1-7,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
2.结合教材P10图1-8,阐明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相关假说。
3.结合教材P10图1-9,阐明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过程,并归纳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重难点击]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相关假说。
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过程,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一、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1.实验过程P黄色圆粒×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F2?2.实验结果(1)F1性状表现:________________。
(2)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由P→F1能否推断出两对性状中的显隐性关系?2.单纯看子叶颜色这对性状,结果符合分离定律吗?单纯看种子形状这对性状呢?3.上述结果说明,两对相对性状遗传时是否是独立的、互不干扰的?4.F24种性状表现中与亲本表现类型相同(亲本类型)和与亲本的表现类型不同(重组类型)的分别是哪几种?比例分别是多少?5.将两对性状一并考虑,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知识整合黄色和圆粒为显性性状,绿色和皱粒为隐性性状;F2中亲本类型为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重组类型为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每一对性状的遗传都是独立的、互不干扰的,符合分离定律;不同对的性状之间是可以自由组合的。
1.孟德尔用豌豆做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不必考虑的是()A.亲本的双方都必须是纯合子B.两对相对性状各自要有显隐性关系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D.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2.小麦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用纯种的高秆抗病和矮秆不抗病两个品种做亲本,在F2中选育矮秆抗病类型,其在F2中所占的比例约为()A.116 B.216C.316 D.4 16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结合上述实验结果分析:1.从遗传因子组成分析,F2中纯合子、两对遗传因子均杂合的、一对杂合一对纯合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2.F2的黄色圆粒豌豆中,包含几种遗传因子的组成类型,其中双杂合子占了多少?3.F 2的绿色圆粒豌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多少?4.如果将上述亲本换成纯合的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F 1和F 2的性状和比例会不会改变?此时,F 2中的重组类型占多少?知识整合 F 2中有9种遗传因子组成类型,纯合子有4种,各占116,一对杂合一对纯合的有4种,各占216,两对遗传因子均杂合的一种,占416;F 2的黄色圆粒豌豆中4种遗传因子组成类型:YYRR 、YyRr 、YYRr 、YyRR ;F 2的绿色圆粒豌豆中,纯合子占13。
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时作业28:1.2.1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一、选择题1.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A.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间的组合B.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的组合C.两亲本间的组合D.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组合2.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两大遗传定律。
下列关于孟德尔在研究过程中的分析正确的是A.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属于假说的内容B.杂合子自交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孟德尔提出的核心假说C.两对相对性状杂合子产生配子时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属于演绎推理过程D.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发生1∶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演绎推理过程3.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杂交实验的材料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最主要的优势表现在①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传粉②杂交过程容易操作③具有容易区分的性状④子代数目多⑤容易获得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⑤D.③④⑤4.某单子叶植物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易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
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选择①和③为亲本进行杂交,可通过观察F1的花粉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B.任意选择上述亲本中的两个进行杂交,都可通过观察F1的花粉粒形状来验证分离定律C.选择①和④为亲本进行杂交,将杂交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蓝色花粉粒∶棕色花粉粒=1∶1D.选择①和②为亲本进行杂交,可通过观察F2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5.某种鼠中,黄色基因A对灰色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 或b在纯合时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性状分离比为A.2∶1 B.3∶l∶lC.4∶2∶2∶1 D.9∶3∶3∶16.某种植物甲植株的基因型是YyRr,甲与乙植株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他们的杂交后代表现型比值是3∶3∶1∶1,则乙的基因型是A.YyRr B.yyrrC.Yyrr或yyRr D.YyRR7.据下图,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A.B.C.D.8.人的眼睛散光(A)对不散光(a)为显性;直发(B)和卷发(b)杂合时表现为波浪发,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一、选择题1.下面不属于孟德尔遗传实验成功原因的是( )A .选择了山柳菊作为实验材料B .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成功后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C .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D .设计了测交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2.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 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是( )A .YR ∶Yr =1∶1B .YR ∶yr =1∶1C .R ∶r =1∶1D .Y ∶R ∶r =2∶1∶13.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 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 2。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F 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B .F 1产生基因型YR 的卵和基因型YR 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C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 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能自由组合D .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 和基因型为yr 的比例为1∶1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的( )AaBb ――→① 1AB ∶1Ab ∶1aB ∶1ab ――→②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 子代9种基因型――→④ 4种表现型A .①B .②C .③D .④5.有人种了100株番茄,它们都是同一植株的后代,发现其中有37株为红果、短毛叶;19株为红果、无毛叶;18株为红果、长毛叶;12株为黄果、短毛叶;7株为黄果、长毛叶;7株为黄果、无毛叶。
根据以上结果,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亲本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B .亲本性状为红果、长毛叶C .子代(F 1)群体中的基因型有9种D .子代(F 1)群体中的纯合子占1/46.在F 2中出现了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四种表现类型,其比例为9∶3∶3∶1。
与此无关的解释是( )A .F 1产生了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B .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C .F 1的四种雌、雄配子自由组合D .必须有足量的F 2个体7.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和矮秆易感病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独立遗传。
现用显性纯合子高秆抗病小麦和矮秆易感病小麦杂交得F 1,F 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不正确的是( )A.自交结果中高秆抗病与矮秆抗病比例为9∶1B.自交结果中高秆与矮秆比例为3∶1,抗病与易感病比例为3∶1C.测交结果为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比例为1∶1∶1∶1D.自交和测交后代出现四种相同的表现类型8.现有AaBb和Aabb两种基因型的豌豆个体,假设这两种基因型个体的数量和它们的生殖能力均相同,在自然状态下,子一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A.1/2 B.1/3 C.3/8 D.3/49.已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 的两个体进行杂交。
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B.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C.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D.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10.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两亲本杂交的F1表现型如下图所示,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A.2∶2∶1∶1 B.1∶1∶1∶1C.9∶3∶3∶1 D.3∶1∶3∶1二、非选择题11.“遗传学之父”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在实验过程中恰当地应用了假说—演绎法等科学方法。
结合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下图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及现象,补充完成下列图解。
图中②代表的过程为____________,③可用符号____________来表示,④表示的性状为________。
(2)假设黄色和绿色分别由基因Y、y控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基因R、r控制,则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⑥中的杂合子与纯合子的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孟德尔对图中实验现象的解释是:F1在产生配子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______种,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______种。
(5)以上的解释是否正确呢?孟德尔设计了____________实验进行验证,即让子一代(F1)与隐性纯合子(yyrr)杂交。
12.桃子中,毛状表皮(F)对光滑表皮(f)为显性,卵形脐基因(G)和无脐基因(g)的杂合体表现为圆形脐,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用纯合毛状表皮、无脐桃与光滑表皮、卵形脐桃杂交,得F1,F1自交得F2。
据此分析回答:(1)F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2)F2的表现型有________种,其中光滑表皮、卵形脐的比例是________。
(3)有人选取F2中的两个植株进行杂交,得到的F3植株所结的果实性状及数量如表所示:他所选取的F2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A[解析]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的研究不是一帆风顺的,开始选择了山柳菊作为实验的材料,结果一无所获,所以A项不是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研究是孟德尔成功的重要原因,设计测交实验对假设验证属于演绎环节,所以D项属于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2.[答案]A[解析]YYRr的个体产生配子时,YY分离,Rr分离,Y与R(r)自由组合。
3.[答案]D[解析]F1(YyRr)自交时,可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数目很多,且雄配子的数目远多于雌配子的数目。
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4.[答案]A[解析]基因的自由组合是指不同对基因间在产生配子时随机组合,不同于性状的自由组合,也不同于配子的自由组合。
5.[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后代中红果∶黄果=74∶26≈3∶1,红果对黄果为显性,短毛叶∶长毛叶∶无毛叶=49∶26∶25≈2∶1∶1,无法确定显隐性关系,但可知其亲本为双杂合子。
由于是同一植株个体,因此亲本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子代(F1)群体中的基因型有9种,子代(F1)群体中的纯合子占1/4。
6.[答案]B[解析]F1自交过程中,4种比例相等的雄配子与4种比例相等的雌配子随机结合形成16种合子,其中9种合子发育成黄色圆粒,3种合子发育成黄色皱粒,另3种合子发育成绿色圆粒,1种合子发育成绿色皱粒,其比例为9∶3∶3∶1。
在豌豆花中,雌配子数量有限,但雄配子却多得难以计数,因此在F1的自交过程中,雌、雄配子的数量之间没有对等关系。
保证F2中有足够数量的个体是为了提高概率统计的准确性。
7.[答案]A[解析]F1自交后代表现类型及比例为高秆抗病∶矮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易感病=9∶3∶3∶1,所以高秆抗病∶矮秆抗病=3∶1,高秆∶矮秆=3∶1,抗病∶易感病=3∶1,故A错误,B正确。
F1测交后代表现类型及比例为高秆抗病∶矮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易感病=1∶1∶1∶1,故C、D正确。
8.[答案]C[解析]在自然状态下,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所以两个品种各自只能自交,同时题目中又给出“两种基因型个体的数量相同”即1∶1,所以子一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2×1/2×1/2+1/2×1/2×1=3/8。
9.[答案]D[解析]三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其中每对基因的遗传仍遵循分离定律,故Aa×Aa杂交后代表现型有2种,其中aa出现的几率为1/4;Bb×bb后代表现型有2种,其中Bb出现的几率为1/2;Cc×Cc后代表现型有2种,其中Cc出现的几率为1/2,所以AaBbCc×AabbCc 两个体后代表现型有2×2×2=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4×1/2×1/2=1/16。
10.[答案]A[解析]由F1圆粒∶皱粒=3∶1,知亲代相应基因型为Rr×Rr;由F1黄色∶绿色=1∶1,知亲代相应基因型为Yy×yy,故亲代基因型为YyRr×yyRr。
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1/3YyRR、2/3YyRr,F1中绿色皱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
按如下计算:1/3YyRR×yyrr→1/6YyRr、1/6yyRr;2/3YyRr×yyrr→1/6YyRr、1/6Yyrr、1/6yyRr、1/6yyrr。
综合考虑两项结果,得YyRr∶yyRr∶Yyrr∶yyrr=2∶2∶1∶1。
二、非选择题11.[答案](1)自交F2黄色圆粒(2)YYRR∶YYRr∶YyRR∶YyRr=1∶2∶2∶4(3)2∶1(4)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416(5)测交[解析]图中展示的是实验过程,①~⑦分别考查了对于杂交实验过程中的专业术语的掌握情况。
④是黄色圆粒,基因型有YYRR、YyRR、YYRr、YyRr 4种,且比例为1∶2∶2∶4。
⑥是绿色圆粒或黄色皱粒,其杂合子与纯合子的比例是2∶1。
孟德尔的假说—演绎过程是观察到实验现象后提出了假说,然后通过测交实验对假说进行了验证。
12.[答案](1)FfGg(2)61/16(3)FfGg ffGg[解析]F3植株所结的果实中毛状表皮和光滑表皮比例约为1∶1,则选取的F2植株表皮的基因型是Ff和ff;F3植株所结的果实中有圆形脐、卵形脐和无脐三种表现型,且比例约为2∶1∶1,则选取的F2植株脐的基因型为Gg和Gg,综合可得,所选F2植株的基因型为FfGg 和ff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