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比较七氟烷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短小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

合集下载

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应用及效果

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应用及效果

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应用及效果[摘要]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该次实验以该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全屏静脉麻醉组(全静脉)和静吸复合麻醉组(静吸),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其他手术指标。

结果静吸组患者麻醉后心率、血压等指标显著高于基础值,而全静脉组患者则无显著变化,两组患者实验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该次实验结果表明,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全屏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具有较为理想的麻醉效果,且不良反应少、苏醒快、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因而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关键词] 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图分类号] r6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1(b)-0129-02该次临床实验为了探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全屏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以该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实验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次实验以该院所收治的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实验对象,男性45例,女性35例,患者年龄范围在30~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5±1.3)岁,平均体重为(63.2±3.1)kg。

所有患者术前均血清电解质正常,且无肝、肾、肺、心等器官功能障碍。

将患者随机分为全静脉组和静吸组,每组40例。

1.2 麻醉方法两组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开始前30 min常规使用0.1 g苯巴比妥纳和0.5 mg阿托品肌肉注射。

静吸组患者行诱导插管应用0.1 mg/kg微库溴铵、3 μg/kg芬太尼、1 mg/kg丙泊酚和0.04 mg/kg咪唑安定。

术中维持麻醉使用1%~2%的异氟醚,如有需要可加用0.05 mg/kg维库溴铵。

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处理

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处理

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处理【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处理。

方法根据是否吸入麻醉药而随机分为静脉吸复合麻醉组(静吸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全凭组)。

两组均采用经口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术前30 min常规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和苯巴比妥钠0.1 g。

静吸组用咪唑安定0.04 mg/kg、丙泊酚1 mg/kg、芬太尼3 μg/kg、维库溴铵0.1 mg/kg诱导插管。

结果拔管时间、清醒程度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全凭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静吸组(P<0.05),术中及术后随访未见皮疹等过敏样反应。

两组组间及组内SpO2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本组手术时间最长260 min,最短40 min;停止麻醉至拔管时间最长52 min,最短5 min。

结论通过对本组病例的观察,初步认为,瑞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与维持,均是一个较理想的有效、安全、镇痛力强的静脉麻醉药。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麻醉能够提供更平稳的血液动力学及更快的麻醉恢复时间,具有术后恶心呕吐率低、无污染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快诱导麻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瑞芬太尼;腹腔镜;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以其微创、有效、术后痛苦小等独特的优势而被临床所应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要求麻醉诱导迅速、镇静充分、镇痛完善、肌松良好、术毕患者苏醒迅速而完全等。

瑞芬太尼(remifentanil,REM)为一种新型的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其具有独特的临床药理学特点,适用于需要快苏醒且没有呼吸抑制的手术。

本院2004年10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2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应用瑞芬太尼麻醉患者,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260例因胆囊息肉或胆囊结石而行LC手术的患者,其中男性120例,女性140例,年龄26~70岁。

术前心、肺、肝、肾功能及血清电解质正常。

根据是否吸入麻醉药而随机分为静脉吸复合麻醉组(静吸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全凭组)。

瑞芬太尼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的应用

瑞芬太尼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的应用
吉林 医学 2 0 1 4 年1 月第 3 5 卷 第3 期
5l 7
瑞芬太 尼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的应用
张海霞 ,徐 晓军 , 颜 云 (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 三人 民医院麻 醉科 ,江苏 淮安 2 2 3 4 1 1 )
f 摘 要 】目的 :探 讨瑞 芬 太 尼在 小 儿腹 腔镜 疝 气手 术 中 的麻 醉维 持 效果 ,并 与 芬太 尼 相 比较 。方 法 :选 择采 用腹 腔 镜 治疗 小儿 疝 气5 0 例 ,随机 分 为两 组 ,每组 2 5 例 。全 身麻 醉 诱 导均 给 予芬 太 尼 、丙 泊 酚 、顺 式 阿 曲库 胺 或维 库 溴胺 ,其 中F 组 为丙 泊 酚 、芬 太 尼维
的 比较 [ J 】 . 航 空航 天 医学杂 志, 2 0 1 2 , 2 3 ( 1 2 ) : 1 4 5 4 . [ 2 】 江雪 桃, 李 秋萍 , 马劲 光 . 瑞 芬 太尼 与芬 太尼 在小儿 腹腔 镜手 术 的
S p 0 2 、H R、E C G。面罩 吸 氧 ,诱 导 均给 予芬 太 尼 2 —4 g / k g ,
两组 患儿 皆手 术 顺 利 ,麻 醉 满 意 。MAP 、HR、S p O: 在 入 室时 ( t 0 )、气 管 插管 即刻 ( t 。 )、气腹 时 ( t 2 )、气 腹 后 1 0 a r i n ( t )、拔管 即刻 ( t 4 )的记 录及 术后 恢 复 情 况见 表 l 。B p 、HR 在t 、t 4 时R 组 明 显低 于F 组 ,差 异 有 统计 学意 义 ( P<0 . 0 5)。 S p O , 在 各 时 点 无 明 显 变 化 ,未发 生低 氧 血 症 。两 组 术 后 比较 R
命 体 征平稳 拔 除气 管导 管 ,送 回病 房 。 1 . 3 监 测 :持续 监 测 MA P、S p O2 、H R、E C G,记 录 入 室 时 , 气 管 插管 即刻 ,气 腹 时 ,气 腹 后 1 0 ai r n ,拔管 即刻 的B p 、H R 变 化 ;记 录停 药 至拔管 的时间 ,观察 拔管 后躁 动情 况 。

七氟烷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苏醒质

七氟烷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苏醒质

七氟烷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发表时间:2017-03-23T15:31:02.37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下第24期作者:胡文文[导读] 探究七氟烷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浙江杭州310006)[摘要] 目的探究七氟烷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6例。

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实验组采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

将两组患者手术效果、麻醉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进行对比。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拔管后1h内苏醒量表(Steward)评分、拔管4h内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均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可有效改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苏醒质量,促进认知功能恢复。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七氟烷;瑞芬太尼;丙泊酚;苏醒质量;认知功能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基于现代医疗技术及先进医疗设备而发展的微创外科技术。

手术时对患者腹壁肌肉基本不牵拉,减轻术后疼痛,同时手术时脏器暴露时间短,且不存在纱布、器械等物品刺激,可最大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1]。

但手术时患者要全身麻醉陷入昏迷,会间接或直接影响患者麻醉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

故为探讨更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增强手术效果,本研究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采用七氟烷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维持麻醉。

现将结果示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6例。

无免疫功能障碍、神经功能障碍、肝肾功能障碍及对研究所用药物不耐受者,且对本研究知情。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小儿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比较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小儿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比较
入手术 室 , F组患者 依次静 脉注射芬 太尼 5 / g, 丙酚 2 / g g k 异 mg k ,
维库溴铵0 1 / g . mg k 诱导 , 气管插管 后机械通气 , 采用小儿 呼吸器和麻 醉环路 , 频率 1 ~2 次 / _ 气量 8 0 /m, : = : ., 6 0 mm, 潮 ~1mL t I E I 15 气
采用 Da e— h d x t o me a监测 仪连续 监测 收缩压 (B ) S P 、舒张压 ( DBP) 、心率 ( HR) 、脉搏 血氧  ̄ (p ) s o,、呼气 末二氧 化碳 (E O) P TC ,,记录 送入 手术 室时 、气管 插管 即刻 、人 工气腹 即刻及 气腹后 1mi、 0 n 拔气管导 管 即刻 、 离室 时收缩压 (B )、 率( R) S P 心 H 的 数据 , 心率增 加 l次 / n 5 mi认为 有插管 、 拔管 反应 或麻醉偏浅 。 察 观 两 组苏醒 时 间( 结束 至气管导 管拔 除时间)及拔 除气管 导管前 后 手术 ,
鞘膜积 液 l 例 。年龄 25 岁 ,体质量 1 ~2k ,A A I 。所 3 . ~5 2 1g S 级
有病例 心 电图 , 片 , 、肾功能检 查均无 明显异 常 。 胸 肝 。 禁饮 食 6 h, -8 术 前常规 肌 内注射阿 托品 00mg k , 放右上 肢静 脉。所 有患者 .2 / g 开 随机均分 两组 , F组( 芬太 尼组) R组( 和 瑞芬 太尼 组)每组 2 例 。 , O 12 麻醉方 法 .
【 戴 自英 , 昆, 2 】 刘裕 汪复 . 实用抗菌素药物学 [ . : M】 上海 上海科技技术
出版社 ,9 8 9 . 19 :9
瑞芬太尼与芬太 尼在 dJ 腹腔镜 手术的麻醉 比较 'L ,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麻醉的效果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麻醉的效果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麻醉的效果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是常用的麻醉药物,常常联合使用来实施无痛胃肠镜检查。

这种联合应用可以提供有效的麻醉效果,使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或不适。

瑞芬太尼是一种短效全身麻醉药物,属于合成阿片类药物。

它具有快速起效的特点,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的传导,进而产生镇痛和麻醉效果。

瑞芬太尼的起效时间非常短,通常在静脉注射后1-2分钟内即可产生作用。

丙泊酚是一种静脉麻醉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催眠和麻醉作用。

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可以联合使用以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

丙泊酚通常先于瑞芬太尼进行静脉注射,用于快速诱导患者入睡和镇静。

然后,瑞芬太尼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输注的方式给予,以提供持续的镇痛效果。

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联合使用可以控制患者的意识状态,使其处于合适的麻醉水平,并能够忍受检查过程中的刺激。

无痛胃肠镜检查需要患者在相对清醒的状态下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因此对麻醉的要求较高。

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联合应用可以提供充分的麻醉效果,使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或不适。

瑞芬太尼的快速起效可以迅速降低患者的痛觉敏感性,而丙泊酚的镇静作用可以让患者处于放松的状态。

这样,医生可以顺利进行胃肠镜检查,同时患者也可以避免疼痛与不适的困扰。

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联合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这两种药物都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可能引起呼吸抑制甚至停止呼吸。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进行监测以确保患者的呼吸和循环状态稳定。

由于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都是高度依赖性药物,使用时需要谨慎选择药物剂量和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确保安全性。

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联合应用对于无痛胃肠镜检查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合理使用和监测药物剂量可以确保患者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这种联合应用在胃肠镜检查中的广泛应用为患者提供了较好的检查体验,同时也为医生提供了良好的操作环境。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醚用于腹腔镜胆囊麻醉的效果对比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醚用于腹腔镜胆囊麻醉的效果对比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醚用于腹腔镜胆囊麻醉的效果对比【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效果比较。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麻醉方式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睁眼时间及手术后5minoaas评分。

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好,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及拔管后5minoa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均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复合丙泊酚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瑞芬太尼丙泊酚七氟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临床常见手术,以并发症少、微创、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成为一种新的标准手术方法,其麻醉效果直接影响手术操作及患者的安全,特别是建立气腹能激活机体的应激系统[1],产生较大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麻醉不仅要求安全、有效,还要保证患者能快速苏醒,如何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增加手术周转,是麻醉医生不断探索的新课题,本文旨在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麻醉方式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男性27例,女性17例,年龄在34~59岁之间,平均46.5±4.7岁,体重在48~83kg之间,平均59.4±4.3kg;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在35~61岁之间,平均48.4±5.2岁,体重在45~79kg之间,平均59.5±5.2kg。

腹腔镜手术麻醉在妇科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手术麻醉在妇科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手术麻醉在妇科的研究进展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经成为妇科的首选手术方式。

但是由于腹腔镜手术需要采用CO2制造气腹,对患者的生理功能造成一定干扰,加之心血管的应激反应较大,在临床麻醉中存在各种问题。

故手术麻醉中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小,特别是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麻醉安全性高,可实现良好的麻醉平稳效果是当前临床研究的重点。

本文综述腹腔镜手术麻醉在妇科的研究进展,为临床腹腔镜妇科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标签:腹腔镜;手术麻醉;妇科随着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的广泛应用,选择科学的麻醉方式、采用合理的麻醉药物是确保腹腔镜手术顺利进行的基础。

随着临床对腹腔镜手术麻醉不断深入研究,在妇产科的应用越来越成熟,有效实现了麻醉平稳、安全,快速苏醒的目的[1]。

本文作者就腹腔镜妇科手术麻醉及相关问题进行综述,以促进良好的麻醉效果。

1 腹腔镜妇科手术对机体的影响1.1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二氧化碳(CO2)是腹腔镜手术常用的制造气腹递质,但是会造成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2]。

对呼吸系统造成的影响主要是气腹后腹内压会升高,膈肌发生上移,呼吸受限,从而气道阻力增加,肺泡功能残气量减少。

加之腹膜和内脏对CO2的吸收,会使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发生不同程度升高。

同时腹腔镜妇科手术采用头低脚高的体位,使膈肌上移增加,造成以上的变化更为显著,严重时会引起肺通气与血流比失调,甚至发生肺不张[3]。

特别是对于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气腹升高会引起高碳酸血症、酸中毒,加重原有呼吸功能障碍,甚至会导致严重的预后效果。

1.2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在人工气腹后,腹内压>10 mmHg时会引起心搏出量下降,加之頭低体位,会进一步下降。

王平均[4]等研究中指出,腹内压≤12 mmHg,头低体位倾斜度<20°,二氧化碳分压<45 mmHg时,血流动力学改变处于安全范围内,不会造成严重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比较七氟烷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短小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麻醉苏醒期的影响窦 芊 李 娜 邓茹云 孙天宇 杨宝会(大庆油田总医院 163000)【摘要】目的:探讨短效腹腔镜手术使用七氟烷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对苏醒期的影响进行分析。

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对58例短效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了干预组和参照分析组,均有50例患者,参照组使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干预组使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麻醉。

对两组的麻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干预组患者接受插管治疗后5分钟和10分钟的心率和血压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

干预组患者的平均苏醒时间是(6.22±1.05)min、自主呼吸时间平均是(4.23±1.04)min,对照组为(10.94±1.56)、(8.83±1.54)min(P<0.05)。

结论:短效腹腔镜手术患者接受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的效果突出,临床中能够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七氟烷;丙泊酚;瑞芬太尼;短小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麻醉苏醒期【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61X(2019)08-0005-02NEC 是新生儿的高发疾病,该疾病临床中发病率越来越高,患者的死亡率比较高,对新生儿的健康有很大的威胁。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快速,诊治水平得到了提升,NEC 临床治疗应该早诊断,可以提升预后率,缓解患儿痛苦,这是医学界的共识。

除了X 线平片,腹部超声等技术诊断,还有I-FABP 血清表达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断的有效方式和可靠医学指标。

NEC 是对新生儿性命产生威胁的疾病,肺炎、败血症等是NEC 的危险因素。

该疾病发病比较急,症状不明显,早期诊断以及治疗的难度比较大,死亡率比较高,尽早确诊采取干预措施,能够降低患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早产患儿患有NEC 的几率比较高,喂养也是非常重要的过程。

高脂食物喂养会降低早产儿的NEC 发病率。

其治疗的重点还是护理和早期的筛查,结合病理检查来确定病情。

有效的治疗,尽早发现是保证患儿健康的重要途径。

此次就我院的研究进行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对NEC 患儿58例进行了分析研究,共有41例男性和17例女性患者。

1.2方法 以ELISA 法测定患儿入院第1天及治疗第7天血清中I-FABP 表达水平, 采用美国RD 公司生产的ELISA 试剂盒, 以450 nm 波长空白孔调零进行I-FABP 测定, 具体操作方法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 x ±)表示, 采用t 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干预组患者接受插管治疗后5分钟和10分钟的心率和血压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

干预组患者的平均苏醒时间是(6.22±1.05)min、自主呼吸时间平均是(4.23±1.04)min,对照组为(10.94±1.56)、(8.83±1.54)min(P<0.05)。

3 讨论NEC 发病会引起腹胀、呕吐、便血症状,主要是早产儿发病,患儿在出生两周内发病率较高,足月患儿可在一周内发病。

初期症状为腹胀、呕吐,呼吸窘迫,休克等[1]。

现在,NEC 治疗患儿的胃肠道血液供应,促进毒素的排出[2]。

NEC 治疗以保守为主,综合治疗能够提升患儿的存活率[3]。

可是,如何早期确定患儿的病情是临床中非常困扰的一个问题,新生物学指标建立,能够快速诊断,给治疗提供时间。

有荷兰研究者发现, I-FABP 的蛋白水平会随着在NEC 症状发展而发生变化。

在出现NEC 症状的24 h 内, I-FABP 的表达水平会[上接第3页](6.9±0.3)周。

对照组:50例,年龄18~37岁,平均(26.6±3.0)岁;孕周7~9周,平均(7.0±0.4)周。

两组孕妇年龄、孕周等基本一致(P >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在术前1h 均在孕妇阴道后穹窿处放置卡前列甲酯栓,并遵医组服用米非司酮,加快宫缩。

对照组选择常规人流术,术前嘱患者排空膀胱,并指导行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严遵无菌原则及手术流程操作。

研究组选择超声引导下人流术,应用GE730型腹部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5.0MHz;术前6h 禁饮食作。

具体操作:嘱患者保持膀胱充盈,行膀胱截石位,在探头表层均匀涂抹耦合剂,并套上一次性避孕套,缓缓伸进阴道穹隆处,通过B 超监视器,全面观察患者子宫的形态、大小、位置等等,对其孕囊着床情况判断,然后沿患者子宫屈度,置入手术器械到宫腔;于超声可探及吸头位和孕囊关系后进行操作;通过吸管负压吸出孕囊,再将吸头侧窗须对准孕囊,负压吸引,成功后调到200mmHg(27KPa)左右负压充分吸出宫腔残留物,在完成后B 超复查宫腔内是否存在细线状回声,如无则表明宫腔内无任何残留物,再对被吸出组织检查,以便确认是胎盘绒毛后,完成手术。

1.3观察指标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掌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是人流不全、漏吸、子宫穿孔、宫颈粘连等。

1.4统计方法应用SPSS20.0软件统计处理,计量数据用(s x ±)表示,组间以t 检验,计数数据用例数(%)表示,以X 2表示,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通过比较,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两组孕妇人流术情况比较(s x±)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研究组55 2.70±0.3517.63±4.14对照组504.15±1.1630.25±5.26t 9.19810.763P 值0.0010.0203讨论人流是基层计生服务站一项重要服务,选择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直接关系到孕妇术后恢复和预后。

近年来,超声技术在人流术中逐步应用开来,特别是基于动态超声人流术的开展,大大提升人流术效果和安全性,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基于腹部超声引导下的人流术就是常用的一种术式,有微创、可视、并发症少等特征[2]。

一方面,腹部超声引导下手术,手术者可更为直观、全面地掌握盆腔、子宫及孕囊等情况,制定可行性手术方案。

另一方面,手术医生可更为迅速、准确地定位胚囊,进而有效取出,避免出现漏吸,且可充分吸出宫腔残留物,避免吸宫不全、子宫穿孔等发生,确保人流安全,且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失血。

此外,该手术微创伤,手术操作时间短,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手术对象耐受性,减小心理恐惧。

本研究中,研究组采取腹部超声引导下人流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均低于常规人流术的对照组(P <0.05)。

综上而言,在基层卫生计生站人流手术中,使用超声引导人流手术方法可大幅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术中并发症,值得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1]周永丽,李夏影.基层医院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干预效果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 2014(13):245-247.[2]张忠平,王建玲,王秀庆,等.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7(02):56-58.(收稿时间:2019-03-06)(收稿编辑:沙福东)[下转第7页]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疗效分析李继彬(菏泽市第二人民医院 274000)【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84例作为观察对象,采取数字随机分组成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实验组采取腹腔镜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长、切口感染发生率以及止痛药使用情况。

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长显著比对照组更短,实验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以及止痛药使用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更低,组间对比均具有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引导下进行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具有良好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预后康复效果良好。

【关键词】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效果【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61X(2019)08-0007-02当前临床中大多采用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在腹腔镜下阑尾炎切除术也得到广泛运用[1]。

此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84例患者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观察其临床应用疗效,现在有关具体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84例作为观察对象,采取数字随机分组成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2例。

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2.36±7.43)岁,实验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43.08±6.87)岁。

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予以对比,组间差异不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全部患者采取阑尾切除术,均明确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者;术前评估不存在其他严重脏器类疾病;患者都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经实验室和下腹部 CT 明确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并经术后病理学检测结果明确为急性阑尾炎。

排除标准:存在手术禁忌证者;除阑尾炎切除术外还需同时进行其他手术者;病程超过72 h,阑尾附近组织出现脓肿情况;妊娠期患者;腹腔镜手术中除转为开腹手术者;曾有过下腹部手术史。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手术,切口位于腹部腹直肌旁侧或是右下腹的麦氏切口部位。

实验组患者采取腹腔镜引导下阑尾切除术,全身麻醉,CO 2气腹,压力维持在12-14mmHg,在肚脐孔部位附近打孔并置入套管,腹腔镜镜头经过套管置入后对患者腹腔全面进行探查。

于患者右下腹麦氏点的上方大约2.5cm 部位与左下腹的锁骨中线部位放置约5mm 的套管,再于右侧套管内放置抓钳,在左侧的套管中将手术操作器械置入。

术中帮助患者将头略低30°,向右侧部位稍倾斜15°的体位,把脓液汇聚于右下腹与盆腔内,吸干净脓液,用甲硝唑对腹腔进行全面冲洗干净,并对腹腔进行检查,查看腹腔内或是盆腔内是否存在其他疾病。

用抓钳把阑尾提起来,把系膜与阑尾进行游离,利用钛夹把阑尾系膜夹闭以后阻断切除。

位于盲肠大约0.5cm 位置处使用可吸收线最后进行结扎。

术后两组患者都采取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长、切口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止痛药使用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