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教案

合集下载

古诗文咏雪教学教案与反思(优秀6篇)

古诗文咏雪教学教案与反思(优秀6篇)

古诗文咏雪教学教案与反思(优秀6篇)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白文朗读、标点文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学生了解故事内容。

2、通过脚本批注与演读的方法,把握人物情感,学会写景状物的写作手法。

3、学习古人的聪慧,感受良好的家教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情感。

2、学习摹景状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朗读时的白文断句,演读中通过语气变化把握人物情感。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演读法、脚本批注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是通过多种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以及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

教会学生通过脚本批注的方法分析文中重要词句。

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展示课件。

提问: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听说过“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的故事,这两个孩子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思考得出:聪明、机智。

)今天,我们通过《世说新语》中的《咏雪》,来认识两个孩子,看一看这两个孩子与司马光和曹冲有什么相似之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多种朗读,理解内容1、教师展示《咏雪》的白文(竖版)的课件给学生。

学生根据理解朗读断句。

学生自由断句,展示断句成果,读给大家听;小组讨论断句,各组展示断句成果,派代表朗读,各自阐明断句依据。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古代文言文的特点,根据语感尝试断句,激起学生的挑战意识;通过竞争阅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展示《咏雪》的标点版(竖版)课件给学生。

学生自读,对照自己的断句,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根据词语的解释、句段内容,找出问题所在。

《咏雪》经典教案

《咏雪》经典教案

《咏雪》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咏雪》,理解文章的大意,并尝试背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如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来理解文章意思,并鼓励他们提出疑问。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古人对雪景的赞美,学习古人的智慧,并积累古诗中的咏雪名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咏雪》,理解文章的意思,积累咏雪名句。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两个人对雪的比喻妙在哪里,以及为什么谢太傅更欣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谢道韫因何得名“咏絮之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猜题的方式导入新课,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咏雪》,猜猜看,文中可能写什么?谁咏雪呢?”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期待接下来的学习内容。

2. 引入背景知识介绍谢太傅和“王谢”二家,让学生了解谢家的显赫以及谢安的历史地位。

通过引入刘禹锡的《乌衣巷》中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学生感受谢家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同时,提问学生下雪天都会做些什么,然后引出晋朝名门大家族聚在一起咏雪的场景,为学习《咏雪》做好铺垫。

3. 朗读与理解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音。

然后,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大意。

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及时解答。

同时,让学生注意文中两个人对雪的比喻,理解其妙处。

4. 深入探究讨论为什么谢太傅更欣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以及谢道韫因何得名“咏絮之才”。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内涵,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才情。

5. 拓展延伸让学生积累古诗中的咏雪名句,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咏雪》这篇文章。

6. 总结反思在课堂结束前,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和感受。

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评价,以便更好地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

初中语文《咏雪》教案

初中语文《咏雪》教案

初中语文《咏雪》教案年级:初中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4. 培养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

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课文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教学准备:1. 课文《咏雪》的文本。

2. 相关注释资料。

3. 投影片或黑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天气,询问是否下雪。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雪的感受和印象。

二、朗读课文(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模仿。

三、理解课文内容(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教师举例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课文(5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巩固记忆。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二、背诵课文(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背诵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学生相互检查背诵,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三、写作练习(15分钟)1. 教师布置写作题目,要求学生以雪为主题,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进行写作。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的朗读和背诵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朗读和背诵课文,并完成写作练习。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的理解程度。

3.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咏雪教案教学设计

咏雪教案教学设计

咏雪教案教学设计咏雪教案教学设计「篇一」咏雪一、导入:大家读过《乌衣巷》这首诗吗?唐代诗人刘禹锡站立秦淮河边,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

由此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其中提到谢家,你们知道谢家出了哪些明星人物吗?东晋政治家谢安,淝水之战的主帅谢玄,谢玄之孙--山水诗人谢灵运,谢灵运之侄,被李白看重的“中间小谢又清发”的谢I等。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人才济济的明星家庭中发生的小故事--《咏雪》。

(《咏雪》选自--?)二、预习检测1、关于《世说新语》(1)《世说新语》知多少?请介绍的同学在黑板上写出关键词。

(2)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美学家李泽厚将魏晋时期的特征概括为“魏晋风度”,那这些风流“名士”们会有怎样的风度呢?2、请同学根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3、读得对不对呢?请根据范读进行自我检测。

4、齐读课文。

三、疏通课文1、给大家5分钟时间独立翻译课文,重点弄清划横线的词语解释。

2、翻译过程中有问题的同学向组内同学寻求帮助。

3、疏通文意检测,小组间比一比,请出小组代言人,一人一词解释,看哪个组的正确率高。

4、再请两个组比一比,看哪个组的代言人翻译的句子更好。

(其他组的同学当评委)5、全班一起口头翻译课文。

注意用词准确,句意完整。

(自我纠正与老师纠正兼用)四、初背课文请大家根据译文尝试背一背课文吧。

五、感知课文现在要考考大家,通过翻译课文,看看你们到底弄懂了这个故事没有。

请用原文字词齐声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六、比较赏析1、在讲论文义的时候,因风雪骤起,谢太傅临时起意考察孩子们的学艺,胡儿和无奕也是灵机一动,随口而出,事前并无准备。

那么你们认为,把雪比作盐和柳絮,到底哪一个更好呢?2、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文章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回到文中来,文末为什么要详细交代谢道韫的身份呢?(由此可见编者的态度是倾向于谢道韫的比喻的。

)3、宋代诗人蒲寿k(音同“成”)曾赞扬“当时咏雪句,谁能出其右。

咏雪优质课教案咏雪的教案优质(合集四篇)

咏雪优质课教案咏雪的教案优质(合集四篇)

咏雪优质课教案咏雪的教案优质(合集四篇)作为一名老师,经常要依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善的教案呢。

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盼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关心。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咏雪优质课教案咏雪的教案优质(合集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咏雪优质课教案咏雪的教案优质篇1《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文章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

《世说新语》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本文只有70多字,却鲜亮地塑造了谢安、谢朗、谢道韫这三个人物。

“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才”等典故。

本文在七班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我以为“咏雪”当然体现了亲情,但更重要的是展现了魏晋名士那种潇洒、儒雅的气质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情景。

所以,我想尽力带着同学去感受古人那种潇洒儒雅、情趣盎然的生活气息。

我们之前已经学过《童趣》等三篇文言文,同学积累了一些文言学问,并且熟识了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步骤,本课先学了《陈太丘与友期》,同学对《世说新语》的风格也有了初步的感受,要读懂这个故事没有太大的困难。

所以,我主要是引导同学整理归纳文言学问,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努力制造氛围,让同学真实感受“咏雪”的情境,鼓舞同学去想象。

2、把握“俄而、骤、欣然、差可拟、因”等文言词语;3、情景再现,走近古人讲论文义的情境中。

1、检测把握的作家作品状况,并补充相关内容;2、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词语,并归纳整理;3、师生共同表演,讲论文义,再现故人读书的情景。

发挥想象力、制造力,感受文化故人的情操,感受文化魅力。

把握文言词语。

情境再现,讲论文义。

1、朗读法:课前预习反复朗读,课堂朗读,留意字音、断句,强调“似”“差”的读音。

2、同伴互助,解疑答难,把握字词,老师引导归纳整理。

3、师生共同分析人物形象,全体参加表演,再现当时情境。

1、熟读《咏雪》,了解大意,划出自己不懂的词句;2、搜集学过的关于雪的诗句。

《咏雪》教案(通用2024)

《咏雪》教案(通用2024)

《咏雪》教案(通用2024)《咏雪》教案(通用2024)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来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咏雪》。

该课文描绘了一场大雪之后,同学们在操场上堆雪人的场景,通过咏雪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雪的喜爱和对冬日的赞美。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插图生动形象,易于学生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咏、瑞”等10个生词,理解词语的意思,会用“纷纷、晶莹”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小组合作等方式,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雪的喜爱和对冬日的赞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认读生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学会用“纷纷、晶莹”等词语造句,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课文插图。

2. 学具:课文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冬季雪景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雪的美丽,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生字认读(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认读生词,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用词语造句。

3. 朗读课文(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中雪的美丽和作者的情感。

4. 理解课文(10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雪的喜爱和对冬日的赞美。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出题,学生现场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课文《咏雪》,并在黑板上画出雪花,标注生词和重点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纷纷、晶莹”等词语造句。

答案: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空飘落,晶莹剔透,美极了。

2. 作业题目: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季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雪》。

理解《咏雪》的诗意和主题,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含义和用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通过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雪的赞美和敬仰,培养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咏雪》的诗意和主题。

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含义和用法。

2.2 教学难点: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提问或引导,让学生思考雪的特点和意义。

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与雪相关的诗歌或故事。

3.2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朗读《咏雪》,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引导学生背诵《咏雪》,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3.3 翻译与解释:让学生翻译《咏雪》,理解诗句的意义。

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含义和用法。

3.4 分析与讨论: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表达意图。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咏雪》的小论文,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让学生画一幅与《咏雪》相关的画,表达对雪的理解和感悟。

4.2 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表现,评价学生对《咏雪》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第五章:教学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程度。

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的欣赏: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与雪相关的文学作品,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雪夜独行》等。

《咏雪》课文的教案设计

《咏雪》课文的教案设计

《咏雪》课文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咏雪》这篇课文,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课文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培养学生通过诗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观点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文学的热爱和尊重。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咏雪》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简述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2.2 课文解读: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解读课文中的寓意和哲理。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学习与理解。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3.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寓意的理解。

学生对作者情感和观点的把握。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朗读、讨论、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利用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

第五章:教学安排5.1 课时安排:本章节的教学计划安排为5个课时。

5.2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课文朗读和生词学习。

第二课时:课文内容分析和讨论。

第三课时:修辞手法和寓意的讲解。

第四课时:作者情感和观点的探讨。

第五课时:课文的背诵和总结。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标: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评估学生在朗读、分析和讨论中的表现。

6.2 评估方法: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理解能力。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学效果: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

思考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雪》教案
年级七年级课题《咏雪》执教人温则泽时间:45分钟
训练技能
多种技能
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词语。
b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体验和感悟故事中温馨、融洽而欢乐的家庭气氛。
提问的艺术、讲解
讨论并回答问题
5分钟
7.我们古代咏雪的人很多,也留下了很多描写雪的诗句。有没有同学愿意跟我们分享一下?
(借助PPT)展示一些咏雪诗句,评价后让学生齐读一遍。
举手分享诗句
4分钟
8.课上到这里,我们这篇课文也学得差不多了,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呢?无论是哪方面的都可以提出来。(预设:大家看课后练习第一大题第1小节的第一个问:《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个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呢?大家前后桌讨论一下,2分钟之后请同学给我们分享一下哈。)
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并背诵
2.对“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的理解和评价。
3.积累文中的文言知识,如古今异义词等。
时间分配
教师行为(讲解、提问的内容)
技能
要素
学生行为(预想学生的问题)
教学媒体
板书内容
备注
3分钟
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看过下雪的样子吗?老师没看过,哪个同学起来(做举手状,示意学生举手回答),可以用自己的话给老师描述一下你们看过的或者想象的雪景吗?注意,是下雪的样子,老师可以给大家10秒的时间想一下哈。
老师的看法:后者比较好,为什么呢?第一、大家都知道,盐给人的感觉是比较重的,中的东西会直接掉下来。而雪呢?前面有同学也描述说是比较轻的,是会飘着的,柳絮呢,像蒲公英一样,都是很轻的。第二、“撒盐”有一个动作在里面,是吧?大家试着想一下,你撒一把盐能撒多少?能不能像“雪骤”,满天飞的?柳絮飘飞和下雪都是自然现象,而“撒盐”是认为动作。第三、谢道韫是女的,柳絮与其女性身份切至。(比喻:本质不同,一点相通。形似、神似、作者主体)
自由默读
2分钟
2.好,时间到,哪位同学愿意起来展示一下的啊?其他同学认真听哈,听听他读得怎么样。(对起来读的同学:读得慢一点,读出断句的地方。)
一个学生起来读,其他学生作评价
3分钟
3.(借助ppt)其他学生评价结束后,老师总结,指出容易出错的断句(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和字音(如:傅、骤、撒、差、拟、絮、奕等)
讲解
认真做好笔记
5分钟
4.现在,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自由翻译课文(提示学生1分钟),有不懂的字词先画起来,等会提交集体解决。
讲解
齐读课文;
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
其他学生帮助回答(回答不出则老师解答)
7分钟
5.同学们还有不懂的字词吗?没有了是吧?好,那请个同学起来翻译一下这篇课文好不好?(直接点名)其他同学觉得XX同学翻译得怎么样啊?
【注意下列重点字词是否准确:
(01)俄而、内集、欣然、差可拟、未若、因等虚实词
(02)古今异义词:儿女(子侄辈——女儿)

(结合ppt)老师展示参考翻译,并指出以上重点字词,让学生齐读一遍翻译。
讲解、板书
一个学生复述课文,其他同学补充和评价,齐读翻译
板书要掌握的文言知识
8分钟
6.(问刚才起来翻译课文的同学:文中对下雪有多少个比喻啊?分别比做什么呢?那哪一个比喻比较好呢?)大家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前后桌相互讨论,待会派个代表来谈谈你们讨论的结果。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PPT要简洁
1分钟
扩展迁移和作业:
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我们这节课的作业:背诵课文,所以……我们下课之前再读一遍课文哈。
齐读课文
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学生只需要说点就可以了。
(回放×分钟)
指导教师与听课学生点评:
温馨、和谐、欢乐……下Fra bibliotek天的时候……讨论并回答问题
5分钟
9.好,大家也没问题,老师也没问题了,我们这则故事就算是学完了喔。同学们知不知道这篇课文从哪里来的啊?(让学生举手回答)
(借助PPT对刘义庆及《世说新语》简单介绍一下)
刘义庆:汇编
《世说新语》: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里面记叙很多好故事,老师也给大家讲一个好不好?(讲《王戎评李》)《世说新语里面的故事啊,都很短小,同学们课后去读一下,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导入
2~3个个学生起来描述
开始板书主干内容,以下环节均需要
2分钟
教学过程:
1.由于时间问题,其他想起来展示自己的同学就等下次哈,还有机会的。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28页。用3分钟时间(做2分钟的手势)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自由默读课文,看看文中的人物是怎么描述下雪的样子的。注意断句、读准字音,等会请同学起来给我们读一下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