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电教媒体教学

合集下载

运用电教媒体,让课堂教学有声有色

运用电教媒体,让课堂教学有声有色

运用电教媒体,让课堂教学有声有色摘要: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仅有力的促进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增强了教学实际效果而且促进了教师教学思想意识的升华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现代教育技术以形、声、光、色等表现形式刺激学生感官,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通过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难为易等多种表现手段和方法,令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有助于课堂教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可感之物,诱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降低了教学难度,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为透彻的理解了课文蕴含了思想感情。

关键字: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培养情感创造潜力一、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

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学生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却兴趣不浓。

因此要激发学生产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在教学《雷雨》一课时,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

只见屏幕上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伴随着刺眼的闪电,传来了轰隆隆的雷声,大雨倾泻而下,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街道上什么都看不清了,一切都笼罩在水雾之中….慢慢地雷声小了,雨停了,一个小孩推开窗户,树叶显得更绿了,空气清新,天空中出现了一条美丽的彩虹,池塘里水满了,蝉又在树上唱歌了,蜘蛛又坐在网上了。

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地再现事物的本来面目,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给学生完整的事物映像,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体会到大自然的奇妙。

由于形、声、光、色浑然一体,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为学生更好学习课文内容铺好道路,也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热爱自然的感情。

二、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情感形象、直观的电教媒体能引起师生感情上的共鸣。

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由于故事里的人物离学生生活有些远,学生理解不了人们崇敬爱戴、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如何运用电教媒体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如何运用电教媒体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浅谈如何运用电教媒体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新课改下电教媒体在语文阅读和作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为语文教学创设最佳情境;它可以运用生动的声音图像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它可以列举鲜活的事例,为学生补充写作素材;它可以激发学生思维,节省大量板书的时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电教媒体可以广泛地应用在范文引路、作文指导、、作文修改以及作文点评等作文教学之中,一、视听结合,感知理解提高阅读效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凭借着一篇篇课文,以理解内容为起点,向学生传授遣词造句、组句成段、连段成篇和记叙、议论、说明等语言文字运用知识。

长期以来,由于阅读的方法比较单一,缺乏生动直观的形象,学生只能眼观文字,耳听讲解,依靠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不仅阅读速度缓慢,而且认识也非常模糊,更谈不上理解和掌握。

对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如果在教学时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则可以给学生以清晰的感性认识,为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利用录音,激发兴趣。

通过“读”来感知课文了解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

所谓感知,是指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使事物在意识中直接得到反映。

整体感知就是首先要对课文有一个总的了解,总的印象。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先于部分,并决定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一篇课文在讲解之前,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教师交待学习的目标才会有所依托。

整体感知的另一个意义是对课文的感情基调和字词的整体把握。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若能与作者在清感上产生共鸣,学习注意力就格外集中。

同样,字词如果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其含义就难以把握。

就一篇课文而言,感知能力是通过听和读发展起来的。

一个感知能力强的人,在听读语言文字的同时,不需经过思考过程,凭着感知就能迅速领悟其中丰富的内蕴和情味。

传统教法中的“读”,主要有教师范读、学生默读、朗读等形式,篇篇课文皆如此,长年累月无变化,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乏味。

对教材中一些叙事性较强的记叙文及抒情味较浓的散文,如果采用与教材配套发行的课文朗读录音,其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电教媒体辅助对课堂教学的作用

电教媒体辅助对课堂教学的作用

电教媒体辅助对课堂教学的作用电教媒体参与教学过程,优化组合教学,有序地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材料,思维不断拓宽和加深,会丰富学生的学习情境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会对学生的心理机制产生影响,使学生在认知结构的渐进变化中,不断提高认知水平,促进智力的发展,使知识学习与智力发展达到统一。

另一方面,通过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达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之目的。

教学实践证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入电教媒体可以创设出生动、活泼、愉快、高效的教育教学氛围,能起到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枯燥为有趣、寓教于乐的作用,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电教媒体,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电教媒体对改革传统的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学方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中小学由于广泛开展电化教育,使教材形式趋于多样化,教学手段更加灵活有效,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创新,使电化教育与传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改革向更科学、更先进的方向发展。

在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

例如小学语文十一册,在《桂林山水》、《第一场雪》等课文朗读训练中,如果采用录音示范效应,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从两篇课文的感情基调来看,都是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不仅词句优美,而且蕴含着作者深深的喜爱感情。

如果采用录音范读,就可带动学生“融情生景”,使学生越听越动情,越读越感动,越读越受感染。

二、运用电教媒体,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教学媒体的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都是要经过认真设计的,应用学习理论(如学生的参与、反馈和强化、学习条件、认知结构等),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和媒体之间进行有效的交互,产生更有效的教与学。

在讲《科学》的《燃烧》这一节时,教师就要通过恰当运用课堂教学和电教媒体,因为“燃烧’这种化学现象需要通过实验操作,如果用幻灯、投影、录音就会多此一举。

运用电教媒体,促进数学教学

运用电教媒体,促进数学教学

运用电教媒体,促进数学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粉笔加嘴巴”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淘汰,人们开始大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教学。

电教手段以生动、新颖、富有童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能强有力地吸引学生,并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获取知识的氛围,让学生拥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并把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电教媒体谈几点认识:一、适时运用,引发学生兴趣著名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捷径。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电脑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适当处理,使学生利用视、听、触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利于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复杂抽象的认识活动变得简单而直观,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以童话形式导入新课,适时出示动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孙悟空拿着一把米尺问猪八戒,“你能用它量出我的金箍棒有多长吗?”猪八戒拿起米尺一边量一边数着,“一米、二米、三米……”量到最后,猪八戒犯了难,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办呢?此时,教师暂停播放,指名学生到讲台来量一量黑板的长度,其他人则人人动手,用直尺量一量课桌的桌面长度。

在测量的过程中,他们都遇到了像猪八戒所遇到的同样问题:不够一米的长度该怎样表示?此时学生产生了急于解决问题的动机。

于是我鼓励学生进行猜想,然后组织学生广泛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一边小结一边继续播放画面,孙悟空指着猪八戒的脑袋说“这就要用到分数,你想知道什么是分数吗?”利用电教手段引入课题,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与卡通人物,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如学习“三角形分类”时,我在屏幕上出示了一些三角形,让学生判断属于哪种三角形,第一个露出直角,第二个露出钝角,第三个露出锐角。

前两个好判断,当一个角是锐角时却不能判断它一定是锐角三角形,于是马上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唤醒了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电教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

电教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

浅谈电教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电教媒体教学也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电教媒体的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从生动的直观形象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中去,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

在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教学,不但能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突破教学难点,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现就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谈一点笔者的浅显看法。

一、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兴趣是一种基本的内在学习动机,对小学科学学习而言,也较为明显。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将抽象的概念通过电教媒体变为具体化,如实反映客观实际的内容,让全体学生都能清楚地看见实验过程,从中认识变化特点、规律、了解构造,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教学《水是否纯净》一课时,可利用投影的方法,取出一滴水放在玻璃片上,然后把玻璃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顿时在屏幕上就会出现奇景,看见无数的小动物在游动,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学生就会明白:在水中用肉眼看不见的东西是很多的,不仅有矿物质,还有许多活生生的细菌和微生物。

此时,教师提示,学生就会明白平时为什么不能乱喝生水的道理。

这样,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同时也充分证明了自然界中的水是不纯净的。

二、让静止的原理动态化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直观性除了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外,更重要的还是学生形象思维产生的源泉。

形象思维作为人的思维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抽象思维,由于形象思维是以知觉、表象为思维的重要材料,且在认知中还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

因此,在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媒体把学生不易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不易看到的现象变成具体的画面,让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

如,在教学《金鱼》一课时,除了让学生观察分析鱼鳍的作用外,还可以利用课件观察鳔的作用。

引入电教媒体优化思品教学

引入电教媒体优化思品教学

引入电教媒体优化思品教学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可使抽象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具体化、形象化和趣味化,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感知,使教育内容内化成自己的自觉行为,给思品课注入新的活力,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一、激发兴趣,创设氛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说过:“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

”因此,新课伊始,恰当地运用形、音、色俱佳的现代教学媒体,不仅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为课堂教学营造出良好的氛围。

比如,上《游子回家》一课,让学生在了解了香港被侵占的历史后,学生只有表面的认识,这时利用幻灯片放映出一张张历史的画面,灰蒙蒙的旧照片上显示着一个个历史的人物,那一张张浸染耻辱的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那一个个在殖民者统治下生活的中华儿女。

看着这些图片,想着那段历史,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了祖国曾经的落后遭受到的打击、耻辱。

每个学生都沉默了,我知道这些图片已经烙入了学生的心中在了解回归的历史后,对于现在的香港,我同样又采用了最简单的幻灯片放映。

景色怡人的维多利亚港湾,迷人的夜景,高耸的中银大厦,壮观的青马大桥……伴随着《东方之珠》音乐的响起,学生再一次被征服了、陶醉了。

面对着一幅幅如画的美景图,学生一声声的赞叹,一次次的鼓掌声,一个个都情不自禁了。

我想没有任何语言可以如此直接简单地让学生获得此番感受。

二、引用电教媒体,学文悟道,晓之以理在学生知情意行过程中,明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导行的必要前提,也是思品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所在。

如所讲苏武牧羊的故事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用投影片可缩短时空距离,深入浅出,配合文字设计一框灯片:汉武帝派出苏武出使匈奴,亲手交他一根“使节”,使学生认识到苏武此行任重道远。

接着在设计一框抽拉活动片,内容是苏武被单于用种种手段逼迫他投降,苏武严词拒绝。

单于一怒之下命人把苏武抛进地窖,用饥饿和寒冷折磨他。

恰当运用电教媒体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恰当运用电教媒体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恰当运用电教媒体有效提高课堂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煤体早已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闪亮登场”并“大显身手”。

它以其“形、声、光、色”等独有的魅力创造了新颖别致、直观形象的教学效果,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生趣。

看到好多名师在公开课教学上运用多媒体教学,自如而又娴熟,我好生羡慕,对多媒体的兴趣潜滋暗长。

于是,近年来我潜心钻研,并向身边精通多煤体的老师请教,精心制作了课件;同时把自己的芳动成果恰到好处地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多煤体不愧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好帮手!一、运用电教媒体改变教学方式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是教师语言和文字材料。

其基本形式是“教师学生”,一般采用教师问学生笞的形式组织教学,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难以实现,对学生的个别差异也难以很好地照顾。

运用多煤体辅助教学,能使教学的形式多样化发展,除了集体教学和小组讨论之外,还有人机对话等形式。

教学《糜鹿》一课时,我巧妙地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在一起,教师教得有声有色,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我事先搜集了麇鹿的图片及相关资料,做好了相关网页,上课时供学生浏l觅。

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控制,学生有问题可在留言板上留言,真正实现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思维碰撞。

学生的自主意识、习惯和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

二、运用电教媒体优化教学方法1.导人——轻而易举。

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增强智慧的动力。

成功的教学并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兴趣越浓厚,学到的知识就越多。

但是,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这需要后天的不断引导和激发。

进入新课的学习时,在导人中枯燥讲解或者是煽情演说都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而巧用多煤体则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住学生的目光,并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

2.过程——显而易见。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这是语文老师都在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运用多煤体辅助教学则能对此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浅议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议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议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何志英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电教媒体开始广泛应用于语文课堂。

电教媒体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引领着学生步入一个崭新的视野,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色彩斑斓。

在此,我就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一、运用电教媒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

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成绩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直观性的特点,把教学变成艺术,让学生享受到美,感受到色彩,从而使不动的文字转化为一个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场景,让学生学习的过程充满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成就感和自信心。

比如在教授《鸟的天堂》一文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直观感性材料,课文写榕树高大,茂盛,主要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孤木成林的榕树的勃勃生机;写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主要写了数量多,种类多,而且鸟儿生活得自由,快活。

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展示课件, 让榕树的枝叶茂盛景象和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直接显现在学生前,让学生直观感知"鸟的天堂",在一声声清脆的鸟鸣声中,学生不但表露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情感。

在教授《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老师们常常为难,火烧圆明园的历史事件已经过去很多年了,学生们脑海中一点印象都没有,如何让学生体验那种惋惜、痛恨之情,如何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电影画面组织教学,以特定的音响、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有效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如:在教学圆明园被毁灭这段时,虽然文中具体描写了被毁灭的经过,但究竟是怎样一个场面,由于学生没有亲眼所见,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教学时播放一个圆明园被毁灭大致经过后的课件,图、文、声并茂的活动影像,渲染了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电教媒体教学,提高语文课堂质量语文课堂上通过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我们使用美丽的图片,生动的动画,悦耳的歌曲等许多新的方法和途径。

使原本难以说清的重、难点变得好学、好懂。

教师也可以把语文教学课堂变成充满欢笑、充满智趣的学习乐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提高课堂效率, 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更可增进师生感情。

一、运用电教媒体,营造课堂教学浓厚的氛围。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

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

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

这些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

如《鸟的天堂》一课,引入课文时,可利用电教媒体再现课文的情境:那茂盛的大榕树绿得发亮、绿得可爱,那众鸟纷飞、百鸟争鸣的生动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仿佛置身于"鸟的天堂"。

这样,情随境生,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

又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播放录相,屏幕上壮观景色,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的积极反应,不少学生翘着凝望,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这样,电教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二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单凭一支粉笔一张嘴,很难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更谈不上把教学变成艺术,成为一种美的享受。

而电教手段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其它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提供的只是一个不动的画面,产生的视觉效果差,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

而在电教手段参与下的教学则不然,它可以利用生动有趣的画面或图形动画等,使学生大开眼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电教媒体,模拟现场,增加情感体验世间万事,情最动人。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情感却很丰富。

在平时教学中,对语言只做静态的分析,不注意用语言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

或者为了说明或阐述一件事物,往往千方百计地根据课文内容用口头语言结合身体语言进行描绘,顶多制作图形或简易的模型来保驾辅助,但有时因为种种原因效果并不理想。

而电教手段可以让学生贴近生活,把课文中的描写真实地再现,带着他们进入自然的怀抱,接触真实的生活,让生活和自然美景陶冶他们的情操,感受作者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从而进一步深入理解表现情感的语言文字。

例: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先从电教媒体课件呈现"一把斧头""、山清水秀的小村庄"、"黄土坡"等画面,同时再配上砍伐树木的声音,问:你们听到了什么想不想看看这村庄变化的过程我从电教媒体播放有关小村庄变化的画面,并根据画面直观、生动的情境讲述这个故事,这样一来,使学生从枯燥地朗读课文了解内容,走向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来,让学生提出想了解的问题,集体讨论,共同解疑,这无疑也是一种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式.同学们通过画面内容认识到小村庄从繁华到毁灭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导致的结果."一把斧头"贯穿文章的始末,人们可以利用"斧头"给生活带来了方便,与此同时,人们也可以利用"斧头"破坏环境,最终自食其果---整个小村庄被洪水卷走了.这时,我再让同学们看看"原来的村庄"的画面和"洪水卷走后的情景"将两者进行比较,问:你们说该怎样去修复这片河坡呢同学们热烈地讨论起来,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植树、有的说筑梯田、有的说建房子等等,大家通过认真思考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有利于同学们思维能力的培养.四运用电教媒体,化抽象为具体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

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多媒体,提供学习资源,相关的影像资料,电影片断或音乐,将知识有难化简,吸引学生的眼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去感悟、识记和品味语言,丰富了教学资源并拓展了师生的知识面。

如《惊弓之鸟》一课时,我让学生观看"更羸'射'鸟"的投影片后思考:"图上画的是更羸拉弦前,还是拉弦后"学生据图联想,静中思动,进行了合理的想象;有的说:"我看到更羸的手放到背后,大雁落下来了,就说明已拉过弦了."有的说:"大王在摸摸胡须,好象感到惊奇,卫兵的脸上露出了赞叹的神情,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已拉过弦了."我又问":你若是图中的一个卫兵,看到更羸只拉弓不射箭而把大雁射下来,你当时会怎样我又让几个同学进行表演.表演后,学生发表意见:演更羸的同学很自信、很老练、有点射箭的样子,但'更羸'的神情不太好,骄傲了点,课文中的更羸比较谦虚,书上有这样几句话':我可以试试.'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说明更羸有了本领不得意,不骄傲."这里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学生在趣中探索,不断更新,让它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五、运用电教媒体,为课堂释疑解难语文教学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

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从而增强感知,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便于理解课文,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

如《赵州桥》一课的重点句子:“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在指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时,先让学生观看相关录像:这条桥只有一个桥洞,当发大水的时候,河水只能从大桥洞流过。

然后再让学生观看赵州桥的录像,这桥有四个小桥洞,当发大水的时候,河水分别从大、小桥洞流过,赵州桥丝毫不动。

通过这样的对比,“这样的设计”的优点就一目了然,学生再通过仔细思考,就能归纳出答案。

又如《画杨桃》一文中"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的样子也各不相同"这话比较抽象,是课文的教学难点,如果应用电教媒体的动画功能对杨桃的各个不同角度进行翻转、定格,让学生设身处地从不同角度反复观察,这样,改变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静止平面的教学方式,使平常的教学跳出时空的界限,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从而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六、运用电教媒体,激发课堂朗读,丰富的情感体验。

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电教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

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我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欣赏着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在教师范读的引导下,学生被带进了神秘的海底世界,并产生了如置身其中的感觉,从而萌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

又如《五彩池》一课,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娓娓动听的诵读,屏幕上的五彩池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各色光芒,真是神奇瑰丽、奇妙无穷。

它以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学生余兴未尽,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一种愉悦明快的情感在心底油然而生。

此时,我因势利导,以境引情,引导学生带着五彩池的赞美之情朗读课文。

由于学生进入了课文描述的情境,被五彩池的神奇和美丽所感染,朗读兴趣随之而生。

此外,教师指导朗读时,还可利用电教媒体的动画功能,对一些关键词语、优美段落进行闪烁、变色,放大等技巧处理,让学生反复品读,深入揣摩,从而提高朗读能力。

七、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思维创造力。

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直观教学,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主动去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创造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描写景物的课文,在讲新课之前可以先给学生演示多媒体课件。

如教《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我们设计了一个电脑软件,以动画形式再现亚里士多德的话的意思和伽利略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话得出两个互相矛盾的结论,以及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进行的分开试验的情景,最后通过让学生亲自做试验,在读、划议、练的训练过程中,深刻理解伽利略从提出疑问到反复试验到公开试验得出结论:铁球下落的速度与它的重量没有关系。

如上所述,电教手段使语文教学变得灵活多样,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电教媒体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电教媒体也为我们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用武之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