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市总体规划
《孝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主要内容

《孝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主要内容一、关于规划期限。
为2013—2030年。
其中近期为2013—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二、关于规划范围。
包括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其中:市域为孝感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891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为市辖孝南区、云梦县及双峰山旅游度假区的行政辖区,总面积1687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范围东向、南向和西向至孝南区行政辖区界,北至福银高速,面积共计727平方公里。
三、关于城市发展目标。
推进产业跨越,建设经济强市;推进城镇跨越,建设鄂豫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推进文化跨越,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推进动力跨越,建设创新城市;推进民生跨越,建设人民幸福城市。
通过推进“五个跨越”,把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打造“湖北的苏州”,建设“魅力孝感”。
四、关于城镇化发展目标。
市域城镇化水平2015年达到55%;2020年达到60%以上;2030年达到70%左右。
五、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目标。
城乡一体化走在全省和武汉城市圈前列,到203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0元,城乡居民生活富裕,成为城乡协调发展、生活全面小康的中等发达城市。
六、关于城市性质。
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鄂豫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华孝文化名城和具有水乡园林特色的宜居休闲城市。
七、关于城市规模。
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近期(2015年)70万人左右,中期(2020年)90-100万人,远期(2030年)115-125万人。
中心城区用地规模为近期(2015年)75平方公里,中期(2020年)90-100平方公里,远期(2030年)115-12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
八、关于城市发展方向。
未来城市建设用地整体上以向东和东南发展为主,向北、西、南适度扩展。
九、关于中心城区功能分区。
为“一城一区,一核多片”结构。
汉川市中小学布局规划

湖北省汉川市中小学布局规划(2011-2020年)一、汉川市概况汉川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孝感市南隅,汉水下游,东与武汉市东西湖区、蔡甸区毗邻,西连天门市,南挨仙桃市,北与应城市、云梦县、孝感市接壤。
汉川市区位优势明显,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紧邻特大城市武汉,距国际天河机场45公里;汉江横穿全境,107、318国道、宜黄高速、武荆高速及汉丹铁路、汉宜高铁穿境而过。
全市国土面积166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5万亩,下辖24个乡镇场,1个经济开发区和1个街道办事处。
2010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144亿元,财政收入8.8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58元。
2010年,全市总人口112万,其中农业人口87万,占全市总人口的77.68%,非农业人口25万,占全市总人口的22.32%。
年内出生人口9136人,人口出生率8.15‰。
全年净增人口7032人,人口自然增长480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3‰;0-5周岁总人口数5330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75%,6-14周岁8285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39%。
从统计情况来看,2000-2001年是我市出生人口的低峰期,2002年后,我市人口出生率虽有波动,但上升趋势已比较明显。
从人口分布情况来看,随着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人口向经济发达和交通发达乡镇集中的趋势十分明显,仙女山街道办事处、新河开发区和马口镇总人口达到3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2.1%。
另外,我市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达到1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3%。
二、现状分析1、基本情况(1)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现状。
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现有中小学校186所,其中独立初中3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小学139校点(其中教学点23个)。
区域内覆盖人口112万人,常年居住在外人口16万人,服务区域内学龄人口(6-14周岁)数82850人,其中在学前班或幼儿园就读826人,在义务教育阶段就读80459人(其中在本市就读79306人,在外市就读1153人),在高中就读542人,初中肄业或初中毕业未读1023人;全市共有在职教职工6577人(其中小学3514人,初中3063人),小学师生比为1:14.4,初中师生比为1:9.6。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汉川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局部调整方案的批复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汉川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局部调整方案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湖北省国土资源厅
•【公布日期】2018.10.08
•【字号】
•【施行日期】2018.10.0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土地资源
正文
省国土资源厅关于
汉川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局部调整方案的
批复
孝感市国土资源局:
你局《关于审批〈汉川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局部调整方案〉的请示》(孝国土文〔2018〕122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按照原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2号)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72号)精神,原则同意《汉川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局部调整方案》。
二、该方案涉及将H49G031094、H49G032094、H49G032095、H49G033092、
H49G033093、H49G033095、H49G034095图幅中位于仙女山街道办事处、汈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城隍镇、马鞍乡、华严农场合计36.2749公顷的有条件建设区调
整为允许建设区,使用孝感市建设用地规划机动指标36.2749公顷。
三、你局应按照规划调整方案,坚持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目标不突破、耕地保有量不减少、不得占用基本农田的原则,做好用地布局调整,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及修改管理工作,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
2018年10月8日。
汉川市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规划实施方案 精品

汉川市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规划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前言一、编制目的随着“两圈两带”发展战略的提出,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正式上升为省级战略。
汉川市作为汉江经济带上的重要一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为了应对新战略、抢抓新机遇,汉川市需全面对接《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依托优势、发挥特色,找准定位,提前谋划,在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开放开发中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规划期限规划期为20XX—2025年;长期规划到2035年;远景展望到2049年。
三、编制依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湖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纲要》《湖北省汉江流域综合开发总体规划》《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湖北省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孝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孝感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纲要》《汉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汉川市城市总体规划》第一章发展背景与意义第一节发展基础汉川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因汉水横贯全境而得名,是承接武汉城市圈经济辐射的重要基地和城市外围发展的重要节点,素有“江汉明珠”、“鱼米之乡”的美誉。
1997年3月12日撤县建市,现辖25个乡镇场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国土面积1663平方公里,人口112.3万人。
汉川市紧邻省会武汉,交通便利,距天河机场45公里,107和318国道、宜黄、武荆高速公路、汉丹和汉宜铁路均穿境而过。
一、经济基础较好20XX年,汉川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44.71亿元,农业总产值100.2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793.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32.33亿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82亿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850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278元,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15.38:59.83:24.79。
汉川城北新区(北片)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汉川市城北新区(北片)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一一、规划背景1、城市化发展世界城市化的历程表明,城市化水平达到30%左右时,其增长速度将明显加快。
90年代以来,汉川市在城市人口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城市化水平保持较快的速度增长,2004年汉川市域城镇人口为38.45万人,城市化水平为34.5%,预计2020年城市化水平为55%,城镇人口为61.5万人。
按照新一轮总体规划,汉川市2004年建成区实际居住人口为20.04万人,预计2020年城区人口规模为40万人,人均建设用地97平方米左右。
未来二十年将是汉川市快速城市化的发展时期,城北新区将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担负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区将以其优美的环境、完善的设施,成为人们重要的栖居地。
2、经济的增长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表明,产业结构将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升级。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将推动传统产业被新技术支撑的产业所替代,产业结构随之不断调整更替。
加快信息化步伐和产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同时,在土地级差地租的作用下,城市中心区域的部分功能也将不断向外围推进。
随着人们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和对高品质居住、生活环境的追求,中心城区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人口由旧城区向新区的迁移成为必然趋势。
汉川市是武汉城市核心圈内的、开放型的、重要的经济支撑点,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98.2亿元,是2000年的两倍。
农业发展持续稳定,工业发展势头良好,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从1995年到2005年,三大产业的变化呈稳步强劲增长势头,其中第二产业的增长势头最为强劲,其次是第三产业。
为了实现未来50年汉川市确立的“武汉市一个具有滨水生态特色的新型城区”的战略定位,汉川市迫切需要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及城市空间品质的提升,而城北新区正是承载这一要求的理想地区之一。
3、建成环境投资城市建设的规律一般表现为“城市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建设步伐加速(城市扩张)——环境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吸纳更多的外部资源——促进城市经济进一步增长”。
汉川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_企业报告(业主版)

汉川林峰林业勘察 设计有限公司
荆门市博通地产咨 询评估有限公司
汉川市 2021 年度变更调查服务 荆 门 市 博 通 地 产 咨
采购项目
询评估有限公司
175.1 171.1 155.9 69.6 44.3 44.3
2022-03-03 2022-02-22 2022-02-14 2022-08-05 2022-06-09 2022-06-29
企业基本信息
单位名称: 营业范围:
汉川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未公示
一、采购需求
1.1 总体指标
近 1 年(2022-03~2023-02):
项目数(个)
64
同比增长:48.8%
项目总金额(万元)
(不含费率与未公示金额)
¥6859.70
同比增长:24.8%
平均金额(万元)
¥112.45
同比增长:-18.2%
荆门市博通地产咨 询评估有限公司
9.9
2022-03-01多展示前 10 记录。
(3)环境治理业(4)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TOP2 TOP3 TOP4
汉江干流汉川段南河乡双马山矿 区麻山采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 理工程项目开标记录 汉川市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专项规 划(2021-2035 年)项目成交结 果公告 汉川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生态修 复规划项目 汉川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 复规划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 生态修复规划编制项目
平均节支率
1.4%
同比增长:-76.7%
*平均节支率是指,项目节支金额与预算金额的比值的平均值。(节支金额=项目预算金额-中标金额)
汉川市城北新区(北片)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汉川市城北新区(北片)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2012年一、规划背景1、城市化发展世界城市化的历程表明,城市化水平达到30%左右时,其增长速度将明显加快。
90年代以来,汉川市在城市人口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城市化水平保持较快的速度增长,2004年汉川市域城镇人口为38.45万人,城市化水平为34.5%,预计2020年城市化水平为55%,城镇人口为61.5万人。
按照新一轮总体规划,汉川市2004年建成区实际居住人口为20.04万人,预计2020年城区人口规模为40万人,人均建设用地97平方米左右。
未来二十年将是汉川市快速城市化的发展时期,城北新区将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担负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区将以其优美的环境、完善的设施,成为人们重要的栖居地。
2、经济的增长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表明,产业结构将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升级。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将推动传统产业被新技术支撑的产业所替代,产业结构随之不断调整更替。
加快信息化步伐和产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同时,在土地级差地租的作用下,城市中心区域的部分功能也将不断向外围推进。
随着人们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和对高品质居住、生活环境的追求,中心城区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人口由旧城区向新区的迁移成为必然趋势。
汉川市是武汉城市核心圈内的、开放型的、重要的经济支撑点,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98.2亿元,是2000年的两倍。
农业发展持续稳定,工业发展势头良好,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从1995年到2005年,三大产业的变化呈稳步强劲增长势头,其中第二产业的增长势头最为强劲,其次是第三产业。
为了实现未来50年汉川市确立的“武汉市一个具有滨水生态特色的新型城区”的战略定位,汉川市迫切需要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及城市空间品质的提升,而城北新区正是承载这一要求的理想地区之一。
3、建成环境投资城市建设的规律一般表现为“城市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建设步伐加速(城市扩张)——环境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吸纳更多的外部资源——促进城市经济进一步增长”。
《孝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主要内容

《孝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主要内容一、关于规划期限。
为2013—2030年。
其中近期为2013—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二、关于规划范围。
包括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其中:市域为孝感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891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为市辖孝南区、云梦县及双峰山旅游度假区的行政辖区,总面积1687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范围东向、南向和西向至孝南区行政辖区界,北至福银高速,面积共计727平方公里。
三、关于城市发展目标。
推进产业跨越,建设经济强市;推进城镇跨越,建设鄂豫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推进文化跨越,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推进动力跨越,建设创新城市;推进民生跨越,建设人民幸福城市。
通过推进“五个跨越”,把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打造“湖北的苏州”,建设“魅力孝感”。
四、关于城镇化发展目标。
市域城镇化水平2015年达到55%;2020年达到60%以上;2030年达到70%左右。
五、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目标。
城乡一体化走在全省和武汉城市圈前列,到203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0元,城乡居民生活富裕,成为城乡协调发展、生活全面小康的中等发达城市。
六、关于城市性质。
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鄂豫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华孝文化名城和具有水乡园林特色的宜居休闲城市。
七、关于城市规模。
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近期(2015年)70万人左右,中期(2020年)90-100万人,远期(2030年)115-125万人。
中心城区用地规模为近期(2015年)75平方公里,中期(2020年)90-100平方公里,远期(2030年)115-12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
八、关于城市发展方向。
未来城市建设用地整体上以向东和东南发展为主,向北、西、南适度扩展。
九、关于中心城区功能分区。
为“一城一区,一核多片”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川市总体规划
规划编制背景
汉川市位于江汉平原腹地,紧邻九省通衢的特大城市武汉,距武汉市中心仅53公里。
全市面积1663平方公里,人口108.12万。
境内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素有“江汉明珠”和江汉平原“鱼米之乡”之美誉。
汉川建国后至今,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已完成了三轮规划,分别是1981年、1988年和1996年,前两轮规划是解决城市建设从没有规划指导到有规划指导,1996年省规划院编制的总体规划充分发挥了城市规划的知道作用,几年来对推动汉川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新的世纪以来,面对中国入世后各种发展机遇与挑战,特别是随着“武汉城市圈发展战略”推进和汉川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上版“总规”中部分内容已不适应汉川市经济发展的要求,一是宏观经济背景“武汉城市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二是区域协同发展的要求,三是城市发展的新要求与上一轮规划的矛盾,四是国务院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要求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强制性,实施统一的规划管理。
为此,2004年10月受汉川市人民政府的委托,按照汉川纳入武汉城市圈核心圈层的总体构想,结合汉川政府“十一五”计划发展纲要和建设经济实力较强的中等城市长远发展的需要,武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特制订本次《汉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二、规划的基本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
(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J-137-9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四)湖北省建设厅文件《关于进一步作好我省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意见》
(五)实测1:10000地形图
(六)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
(七)孝感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
(八)汉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九)汉川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
(十)汉川市城市总体规划(1988—2000)
(十一)汉川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十二)相关部门的规划设想
三、本次总体规划的范围及期限
1.总体规划的范围
本次总体规划范围分为市域范围、城市地区、主城区规划范围三个层次。
市域范围即汉川市全部行政辖区,包括汉川市辖仙女山办事处,汉川市经济开发区,14个镇6个乡,总面
积1663平方公里。
规划主要内容是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规划区控制范围即城市地区范围,包括“三镇两场一区一乡一办事处”,即现有仙女山办事处、汉川经济开发区、马口镇、城隍镇、庙头镇、马鞍乡、汈东和汈汊养殖场的全部用地,面积总计约412.8平方公里。
城区规划范围:规划城区包括仙女山办事处、汉川经济开发区、马口和庙头部分区域,用地面积约128.26平方公里。
其中主城区包括仙女山办事处和开发区,规划建设范围为91.57平方公里,马口规划建设范围为35.37平方公里,是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重点规划范围。
汉川电厂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2年湖北省孝感市行政公暑,批准建立“汉川市电厂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以汉川电厂为中心,占地面积为9.6km2。
电厂经济开发区充分发挥依托电厂、交通便利的优势,明确发展方向,制定发展规划,利用电热资源和电厂副产品,重点发展建材业、轻工业、热能种养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房地产、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形成自己的特色。
汉川市电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几年的发展,初见成效,湖北省政府体改办、省开发区管理办公室于2001年同意批准将“汉川市电厂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名为“汉川经济技术开发区”。
随着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和招商引资的大力推进,原开发区的规模已不适应经济的发展,土地用量严重不足,汉川市政府及时组织了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
汉川经济技术开发区:
现今的汉川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25km2,由北桥科技工业园、新河工业园和生态农业园三大区块组成。
规划建设范围东起汉北河,西至洪西渠,南起汉江,北至武汉到汉川的省一级公路。
2.将新河开发区和马口纳入城区的必要性分析
上轮规划是在汉川“撤县建市”的背景下,建设厅为了支持汉川城市建设发展,同意将新河和马口纳入城区的。
1997年规划审批后,汉川即“撤县建市”。
但是97年后至今,马口镇仍未撤销重点镇的头衔,仍是镇政府管辖。
首先,我国现有的城镇体系规划虽然统筹规划市域范围内的基础设施、产业分工、城乡统筹,但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各级地方政府各自为政,城镇体系规划难以贯彻。
因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站在区域统筹的角度,我们认为将马口和新河开发区纳入城区,并相应调整行政区划,有利于城市管理、城乡协调发展,协调土地和资源利用、交通设施、重大建设项目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充分发挥马口和新河开发区对周边农村和区域的带动作用。
(1)有利于加强汉川市与武汉的蔡甸区和东西湖区的社会经济联系,有利于仙女山办事处和马口、新河开发区的产业合理分工,共同发展。
开发区距城区(现仙女山办事处)8公里,马口镇与仙女山办事处沿汉江一南一北分布,距城区15公里。
他们是仙女山办事处联系武汉的两个桥头堡,通过荷莎公路-新北公路-城蔡公路和武汉联系,相比仙女山办事处离武汉更近,直接受到东西湖区和蔡甸区的辐射,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同时这两个地区和仙女山办事处的产业、职能方面均存在互补性。
城区的北桥工业园主导产业为金属制品、食品医药、印刷包装等,开发区现有主导产业为食
品、建材等,马口主导产业为纺织、电线电缆。
因而将马口和开发区纳入城区,既可使城区整体经济实力增强,工业门类齐全,又可统筹规划,合理分工,产生规模效应,促进汉川经济快速发展。
(2)有利于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符合国家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的原则。
由于行政区划的原因,往往出现各级政府为各自利益争夺土地的现象。
如上一轮汉川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马口发展方向应向庙头方向发展,而马口镇政府却选择向丁集方向延伸,这将导致土地利用的不合理。
(3)有利于统筹规划仙女山办事处、马口和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形成一个统一协调、高效的运行系统,防止重大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
(4)有利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紧邻马口镇建成区的白石湖湖光山色,景色优美,但镇政府目前既无实力也无能力保护和开发,将其纳入城区统一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破坏,保持生态的良性循环。
(5)有利于保持上轮规划的延续性。
经过8年的规划实施,汉川市政府和人民群众对马口和新河是城区的一部分认同度相当高,
因此我们认为将马口和开发区纳入城区为宜,同时建议对行政区划调整。
马口镇应撤销建制镇,设立街道办事处,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关。
3.规划期限分三个层次
近期2005-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四、本次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
(一)完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汉川市域面积是城区面积的八十倍,以汉川市城市现有的经济实力及社会影响力,难以胜任辐射全市范围,拉动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的重任,因此大力推进城市地区以及重点城镇建设,组建布局合理的市域城镇体系成为总体规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加强汉川道路交通系统和武汉市的联系,实现汉川与武汉的交通一体化。
通过完善对外交通体系,逐步解决城市内部的构建系统,充分发挥汉川邻近武汉的区位优势。
(三)明确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和优化空间布局结构。
综合考虑城市的自然生态、交通设施等因素以及发展城市经济等要求,调整和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构建布局合理、富有特色的城市总体布局结构,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提供空间支撑。
(四)保护生态环境和体现水乡特色。
明确市域的生态建设目标和措施,从城乡协调发展角度出发,确定市域城镇聚集空间与绿色开敞空间。
重点保护汈汊湖和白石湖等自然生态环境。
贯彻城市设计理念,从汉川河渠纵横的特点出发,合理安排沿河岸线,保证城市生活岸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