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测量技术及仪器第二章
电子测量和仪器的培训课程

2) 603.210.32 4.011
原式 6030.3248.148 4.01
第2章
信号源
返回 课程目录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信号源在电子测量中的作用、组成原理和 种类 。
*本章内容主要有:●正弦信号源的性能指标及基本原理;
16.45 →16.4 (0.05=0.1/2,4为偶数,舍去)
16.4501 →16.5(0.0501>0.1/2=0.05,舍去且往前位增1)
38050 →3.80104 (50=100/2,0为偶数,舍去)
四、数字近似运算规则
保留的位数原则上取决于各数中准确度最差的那一项。 1、加减规则: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为准(各项无小数点则 以 有效位数最少者为准),其余各数可多取一位。 2、乘除规则:以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数为准,其余参与运算 的数字及结果中的有效数字位数与之相等或多保留一位有效数 字。 例2:进行下列运算:
量时,测量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都保持不变,或在测量条件改变时按一定规 律变化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随机误差的定义:在同一测量条件下(指在测量环境、测
量人员、测量技术和测量仪器都相同的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量值时 (等精度测量),每次测量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都以不可预知的方式变化的 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解:比较绝对误差可得: △ f 1 <△ f 2,第一次测量误差较小;
但: f110% 0 1 10% 0 0.1%
f1
1000
f 210% 0 10 10% 0 0.01%
f2
100000
电子测量与仪器课后习题解答

参考答案第一章习题解答1.1 解:测量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
测量是通过实验方法对客观事物取得定量数据的过程。
其实测量和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或多或少都对它有一定的了解。
关于测量的科学定义,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狭义而言,测量是为了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而进行的实验过程。
在测量过程中,人们借助专门的设备,把被测对象直接或间接地与同类已知单位进行比较,取得用数值和单位共同表示的测量结果。
广义而言,测量不仅对被测的物理量进行定量的测量,而且包括对更广泛的被测对象进行定性、定位的测量。
例如,故障诊断、无损探伤、遥感遥测、矿藏勘探、地震源测定、卫星定位等。
电子测量是泛指以电子技术为基本手段的一种测量技术。
它是测量学和电子学互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在科学研究、生产和控制中,人们为了对被测对象所包含的信息进行定性分析、定量掌握所采取的一系列电子技术措施;是分析事物,做出有关判断和决策的依据。
在电子测量过程中,以电子技术理论为依据,以电子测量仪器为手段,对各种电量、电信号、电路特性和元器件参数进行测量,还可以通过传感器对各种非电量进行测量。
严格地讲,电子测量是指利用电子技术对电子学中有关物理量所进行的测量。
1.2 解:电子测量的范围十分广泛,从狭义上来看,对电子学中电的量值的测量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电子测量,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电能量的测量,如测量电流、电压、功率等。
(2)电子元件和电路参数的测量,如测量电阻、电容、电感、品质因数及电子器件的其他参数等。
(3)电信号的特性和质量的测量,如测量信号的波形、频谱、调制度、失真度、信噪比等。
(4)基本电子电路特性的测量,如测量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和衰减特性等。
(5)特性曲线的测量,如测量放大器幅频特性曲线与相频特性曲线等。
1.3 解:精密度(δ)说明仪表指示值的分散性,表示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测量时,得到的测量结果的分散程度。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设计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各种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2. 学生能掌握电子测量过程中的误差分析及处理方法,了解电子测量数据的处理技巧。
3. 学生能了解电子测量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掌握相关测量标准及规范。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正确使用电子测量仪器进行数据测量的能力。
2. 学生能够根据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解决实际测量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电子测量技术解决简单的工程问题,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电子测量技术,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3. 学生能够关注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动态,认识到其在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地位,激发对相关领域的学习兴趣。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电子测量技术的学科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课程设计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能够将所学技能应用于实际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电子技术及相关领域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子测量技术概述:介绍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电子测量技术在现代科技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子测量技术概述2. 电子测量仪器及其使用方法:讲解各类电子测量仪器的原理、性能参数及操作方法,重点掌握万用表、示波器等常用仪器的使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子测量仪器及其使用方法3. 测量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分析电子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类型,探讨减小误差的方法,学习测量数据的处理技巧。
教材章节:第三章 测量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4. 电子测量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介绍电子测量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的测量需求及解决方法。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
目前本课程教材选用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主编王川2010年7月第一版,教学过程中在教材里选择合适的习题作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如下:
第一章
1-1见教材P4
1-2见教材P5
1-3 Δx1=1v,Δx2 =1v ,γA1=10% , γA2=1%
1-4 (1)Δx=0.03v ,c=-0.03v
(2) γA=0.86%
(3)1.0级
第二章
2-1见教材P13-14
2-3见教材P23
2-4见教材P26
第三章
3-2
正弦波三角波方波
有效值表 1.77V 1.44V 2.5V
均值表 1.77V 1.39V 2.76V
峰值表 1.77V 1.77V 1.77V
3-3选均值表较为合适,均值表的波形误差相对较小
3-6见教材P57-59
3-10(1)甲为4位乙为4位半
(2)当乙的基本量程为2V时,乙具有超量程能力,甲没有超量程能力
(3)0.01mV
第四章
4-1见教材P98-99
4-4(1)先让所用通道的垂直耦合接地,确定电压为零的位置,然后换到直流耦合,测量高低电平的电压大小。
(2)分别读取方波波形上升沿10%—90%的时间长度与下降沿90%—10%的时间长度,即为前沿时间和后沿时间。
4-11见教材P117
第五章
5-2见教材P134
5-9见教材P146
第六章
6-2见教材P168-169
6-3见教材P165-166
6-5测频量化误差分别为±0.00001%,±0.0001%,±0.001%。
第2章-测量误差分析及处理-习题-答案

电子测量技术第二章(一)填空题1、相对误差定义为测量值与真值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2、绝对误差是指由测量所得到的真值与测量值之差。
3、测量误差就是测量结果与被测量____真值____的差别,通常可以分为__ 绝对误差_____和____相对误差___两种。
4、根据测量的性质和特点,可将测量误差分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
5、精密度用以表示随机误差的大小,准确度用以表示系统误差的大小,精确度用以表示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综合影响的大小。
6、可以用____系统误差_____来作为衡量测量是否正确的尺度,称为测量的准确度。
7、随机误差的大小,可以用测量值的___精密度___来衡量,其值越小,测量值越集中,测量的___密集度___越高。
8、误差的基本表示方法有_绝对误差_、_相对误差_和最大引用误差(满度误差)9、消弱系统误差的典型测量技术有零示法、替代法、补偿法、对照法、微差法和交叉读数法。
10、多次测量中随机误差具有___有界_____性、____对称____性和___抵偿_____性。
11、满度(引用)误差表示为绝对误差与满量程之比,是用量程满度值代替测量真值的相对误差。
12、测量仪器准确度等级一般分为7级,其中准确度最高的为_0.1_级,准确度最低的为_5.0_级。
13、1.5级100mA的电流表,引用相对误差为±1.5% ,在50mA点允许的最大绝对误差为___±1.5mA 。
14、为保证在测量80V电压时,误差≤±1%,应选用等于或优于0.5 级的100V量程的电压表。
15、___马利科夫_____判据是常用的判别累进性系差的方法。
16、____阿贝一赫梅特____判据是常用的判别周期性系差的方法。
三种,在工程上凡是要求计算测量结果的误差时,一般都要用__相对误差__。
17、对以下数据进行四舍五入处理,要求小数点后只保留2位。
4.850=__4.85__;200.4850000010=_____200.48___。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第一章:电子测量技术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定义和作用掌握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了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2 教学内容电子测量技术的定义和作用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电子测量技术的分类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定义、作用和分类讨论法:探讨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4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教材投影片: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示意图1.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电子测量技术定义和作用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电子测量技术分类和发展趋势的掌握程度第二章: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2.1 教学目标了解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的种类和功能掌握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的维护和保养2.2 教学内容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的种类和功能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的使用方法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的维护和保养2.3 教学方法演示法:展示各种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讲解其功能和使用方法实践操作法: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掌握其使用方法2.4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教材实验设备:各种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2.5 教学评估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的操作能力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三章:电子测量电路分析3.1 教学目标了解电子测量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电子测量电路的测量技术和方法能够分析电子测量电路的性能和指标3.2 教学内容电子测量电路的基本原理电子测量电路的分析方法电子测量电路的测量技术和方法电子测量电路的性能和指标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电子测量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电子测量电路案例,讲解测量技术和方法3.4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教材投影片:电子测量电路示意图和性能指标表格3.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电子测量电路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电子测量电路测量技术和方法的掌握程度第四章:电子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4.1 教学目标了解电子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和来源掌握电子测量误差分析和补偿方法掌握电子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4.2 教学内容电子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和来源电子测量误差分析和补偿方法电子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电子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和来源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电子测量误差案例,讲解分析和补偿方法实践操作法:学生亲自动手处理电子测量数据,掌握数据处理方法4.4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教材实验设备: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4.5 教学评估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电子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的掌握程度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电子测量误差分析和补偿方法的理解程度第五章:电子测量实验5.1 教学目标掌握电子测量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正确操作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进行实验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正确结论5.2 教学内容电子测量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电子测量实验的操作要点电子测量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5.3 教学方法演示法:展示电子测量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数据处理方法实践操作法: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电子测量实验,掌握操作方法和数据分析5.4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教材实验设备: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5.5 教学评估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电子测量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第六章:频率与时间测量6.1 教学目标理解频率和时间测量的重要性学习频率和时间的测量原理掌握常见频率和时间测量仪器的使用6.2 教学内容频率和时间测量的基础知识频率计和示波器的使用方法时间测量仪器如时间间隔计的使用方法实际测量案例分析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频率和时间测量原理演示法:展示频率计和时间测量仪器的操作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仪器进行测量练习6.4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教材实验设备:频率计、示波器、时间间隔计等6.5 教学评估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频率和时间测量仪器操作的准确性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频率和时间测量原理的理解第七章:电压与电流传感器测量7.1 教学目标认识电压和电流传感器的作用学习电压和电流的测量原理掌握电压和电流传感器的使用方法7.2 教学内容电压和电流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电压和电流测量仪器的结构与使用电压和电流测量中的注意事项实际测量案例分析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电压和电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演示法:展示电压和电流测量仪器的操作实践操作法: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电压和电流测量7.4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教材实验设备:电压表、电流表、电流传感器等7.5 教学评估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电压和电流传感器操作的准确性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电压和电流测量原理的理解第八章:信号发生器与信号分析8.1 教学目标理解信号发生器在电子测量中的作用学习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掌握信号分析的基本技巧8.2 教学内容信号发生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信号发生器的操作和使用技巧信号分析的方法和应用实际测量案例分析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号发生器和信号分析的基础知识演示法:展示信号发生器的操作和信号分析过程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信号发生器并进行信号分析8.4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教材实验设备: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8.5 教学评估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信号发生器和信号分析操作的准确性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信号发生器和信号分析原理的理解第九章:网络分析与阻抗测量9.1 教学目标理解网络分析在电子测量中的重要性学习网络分析仪的使用方法掌握网络参数的测量技术9.2 教学内容网络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网络分析仪的结构和操作网络参数测量技术实际测量案例分析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网络分析和阻抗测量的基础知识演示法:展示网络分析仪的操作和测量过程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网络分析仪进行测量9.4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教材实验设备:网络分析仪、阻抗测量设备等9.5 教学评估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网络分析仪操作的准确性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网络分析和阻抗测量原理的理解第十章:现代电子测量技术与发展趋势10.1 教学目标了解现代电子测量技术的新发展学习先进测量技术的应用探讨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0.2 教学内容现代电子测量技术的新发展先进测量技术的应用案例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现代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和趋势案例分析法:分析先进测量技术的应用案例讨论法:讨论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10.4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教材投影片:现代电子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电子测量技术概述补充说明:电子测量技术是电子工程领域的基础技术,通过对电子信号的准确测量,可以确保电子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电子测量 第2章 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2.10用图2.22中(a )、(b )两种电路测电阻R x ,若电压表的内阻为R V ,电流表的内阻为R I ,求测量值受电表影响产生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并讨论所得结果。
图2.22 题2.10图 解:(a)vX v x v x x R R R R I IR R IV R +===)//('∆ R=VX Xx x R R RR R +-=-2'R r =%10011100100⨯+-=⨯+-=⨯∆XV VX X XR R R R R R R在R v 一定时被测电阻R X 越小,其相对误差越小,故当R X 相对R v 很小时,选此方法测量。
(b)I x I x xR R IR R I IV R+=+⨯==)(' I x xR R RR =-=∆'R r 0100100⨯=⨯∆=XI XR R R R在R I 一定时,被测电阻R X 越大.其相对误差越小,故当R X 相对RI 很大时,选此方法测量。
2.11 用一内阻为R i 的万用表测量下图所示电路A 、B 两点间电压,设E =12V ,R1=5k Ω ,R2=20k Ω,求:(1)如E 、R1、R2都是标准的,不接万用表时A 、B 两点间的电压实际值U A 为多大? (2)如果万用表内阻R I =20k Ω,则电压U A 的示值相对误差和实际相对误差各为多大?(3)如果万用表内阻R I =lM Ω,则电压U A 的示值相对误差和实际相对误差各为多大?(a )(b )R 1 5K Ω解:(1)A 、B 两点间的电压实际值V 6.9k 20k20k 512E 221=+=+=R R R UA(2)U A 测量值为:k 20//k 20k20//k 20k 512////E 221+=+=I I AR R R R R UV 0.8k 10k10k 512=+=所以U A 的示值相对误差%200.86.90.8-=-=∆=Ux U xγU A 的实际相对误差为%176.96.90.8-=-=∆=UAU Aγ(3)U A 测量值为:M 1//k 20M1//k 20k 512////E 221+=+=I IAR R R R R UV 56.9k 6.19k6.19k 512=+=所以U A 的示值相对误差%42.056.96.956.9-≈-=∆=Ux U x γ U A 的实际相对误差为%42.06.96.956.9-≈-=∆=UAU Aγ由此可见,当电压表内阻越大,测量结果越准确。
电子测量技术[习题解答]
![电子测量技术[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9f32c06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7e.png)
电⼦测量技术[习题解答]第1章习题1.1 什么是测量?什么是电⼦测量?答:测量是为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进⾏的实验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们借助专门的设备,把被测量与标准的同类单位量进⾏⽐较,从⽽确定被测量与单位量之间的数值关系,最后⽤数值和单位共同表⽰测量结果。
从⼴义上说,凡是利⽤电⼦技术进⾏的测量都可以说是电⼦测量;从狭义上说,电⼦测量是指在电⼦学中测量有关电的量值的测量。
1.2测量与计量两者是否是缺⼀不可?答:测量与计量是缺⼀不可的。
计量是测量的⼀种特殊形式,是测量⼯作发展的客观需要,⽽测量是计量联系⽣产实际的重要途径,没有测量就没有计量,没有计量就会使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得不到保证,测量就会失去价值。
因此,测量与计量是相辅相成的。
1.3 按具体测量对象来区分,电⼦测量包括哪些内容?答:电⼦测量内容包括:(1)电能量的测量如:电压,电流电功率等;(2)元件和电路参数的测量如:电阻,电容,电感,阻抗,品质因数,电⼦器件的参数等:(3)电信号的特性的测量如:信号的波形和失真度,频率,相位,调制度等;(4)电⼦电路性能的测量如:放⼤倍数,衰减量,灵敏度,噪声指数等:(5)特性曲线显⽰如:幅频特性,相频特性曲线等。
1.4 电⼦测量技术有哪些优点?答:(1)测量频率范围宽(2)测试动态范围⼴(3)测量的准确度⾼(4)测量速度快(5)易于实现遥测和长期不间断的测量(6)易于实现测量过程的⾃动化和测量仪器的智能化1.5 常⽤电⼦测量仪器有哪些?答:(1)时域测量的仪器:电⼦电压表、电⼦计数器、电⼦⽰波器、测量⽤信号源等。
(2)频域测量的仪器:频率特性测试仪、频谱分析仪、⽹络分析仪等。
(3)调制域测量仪器:调值调制度仪、调制域分析仪等。
(4)数据域测量仪器:逻辑笔、数字信号发⽣器、逻辑分析仪、数据通信分析仪等。
(5)随机测量仪器:噪声系数分析仪、电磁⼲扰测试仪等。
第2章习题2.1 测量时为何会产⽣误差?研究误差理论的⽬的是什么?答:测量是⽤实验⼿段确定被测对象量值的过程,实验中过程中采⽤的⽅法、标准量和⽐较设备不⼀样,都可能使实验的确定值与被测对象的真值有差异,即都会产⽣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电平测量仪器:
美国吉时利仪器公司 :2182纳伏表比早期型号的纳 伏表或者灵敏的数字多用表具有更低噪声
2、电路参数测量仪器:
FM868B 万能电桥 本品携带方便,内有信号源、选频 式交流指零仪,内电路可变换为麦氏、海氏、惠氏等 桥路,测量电容、电感、电阻十分方便,
2、电路参数测量仪器:
2、实际值:在每一级比较中,都以上一级标准 所体现的值当作准确无误的值,通常称为实际值, 也叫作相对真值。
3、标称值:测量器具上标定的数值为标称值。 由于制造和测量精度不够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标称值不一定等于它的真值或实际值。
4、示值:测量器具指示的被测量的量值,包括 数值和单位。
示值与仪表的读数有区别。 对于数字显示的仪表,其示值与读数一致。
【例2.1.2】一台晶体管毫伏表的10mV挡,当用其进行测量时, 示值为8mV,在检定时8mV刻度处的修正值是-0.03mV, 则被测电压的实际值为
U=8+(-0.03)=7.97(mV)
想想!
* 测得值与被测量实际值间的偏离程度和方向通过绝对误差
来体现,但仅用绝对误差,通常不能说明测量的质量。
2、相对误差:
4 84.94 -0.27 12 85.35 +0.14
5 85.63 +0.42 13 85.21 0.00
6 85.24 +0.03 14 85.16 -0.05
7 85.36 +0.15 15 85.32 +0.11
8
84.86
-0.35 平均 85.21
值
∑Vi=0
R
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①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基本相等,反映了随机误差的对称性. ②误差的绝对值介于(0,0.1)(0.1,0.2) (0.2,0.3) (0.3,0.4)、
5、测量误差:测量仪表的测得值与被测量的真 值之间的差异。
产生误差的原因:测量器具不准确、测量手段不完善、 环境影响、测量操作不熟练、工作疏忽。
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
6、单次测量和多次测量: 7、等精度测量和非等精度测量:
二、误差的表示方法:
1、绝对误差:
(1)定义:由测量所得到的被测量值x与其真值 A0的差。 △x=x- A0
二、随机误差
1、定义:对同一量值进行多次等精度测量时,其 绝对值和符号均以不可预定的方式无规则变化。
2、特点:有界性、对称性、补偿性
N
Ri
Vi
N
Ri
1 85.30 +0.09 9 85.21
Vi 0.00
2 85.71 +0.50 10 84.97 -0.24
3 84.70 -0.51 11 85.19 -0.02
(0.4,0.5)区间,大于0.5的个数分别为6、3、2、1、2个和1个, 反映了绝对值小的随机误差出现的概率大,绝对值大的随机误差 出现的概率小. ③ ∑ui=0,正负误差之和为零,反映了随机误差的抵偿性。 ④所有随机误差的绝对值都没有超过某一界限,反映了随机误
3、随机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测量仪器产生的噪声、零部件配合的不稳定、 摩擦、接触不良
温度及电源电压无规则波动,电磁干扰等
测量人员感觉器官的无规则变化而造成的读数 不稳定等
三、粗大误差
1、定义: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测得值明 显地偏离实际值所形成的误差,称为疏忽误 差。
2、产生原因:
测量方法不当 测量操作疏忽和失误 测量条件的突然变化
兼有二者优点
1、时域测量 2、频域测量 3、数据域测量 4、随机测量
精密测量、工程测量;自动测量、非自动测量; 本地测量、遥测;接触测量、非接触测量; 电量测量、非电量测量
二、测量仪器的功能:变换、传输、显示
三、测量仪表的主要性能指标:
1、精度:测量仪器的读数或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 相一致的程度。
1、偏差式测量方法:
在测量过程中,用仪器仪表指针的位移(偏 差)表示被测量大小的测量方法。
优点简单方便、测量速度快。
2、零位式测量法:
测量时用被测量与标准量相比较,用指零仪 表指示被测量与标准量相等(平衡),从而 获得被测量。
优点:测量准确度高;缺点:速度慢
3、微差式测量法
偏差式与零位式相结合
一、仪器误差 (设备误差):
读数误差、噪声误差、稳定误差、动态误差、辅助设 备误差
二、使用误差(操作误差):
是由于对测量设备操作使用不当 减少使用误差的最有效途径是提高操作技能
三、人身误差:
由于测量者感官的分辨能力、视觉疲劳、固有习惯等 而对测量中实验中的现象与结果判断不准确而造成的。
阻 2、过压保护装置:双向限幅二极管、火花放电器等
操作简单化
比利时:DSA-720型智能动态信号分析仪、惠普公司: 6510B型逻辑分析系统。
第二章 测量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2.1 测量误差的基础知识
§2.1.1 基本概念
一、误差
1、真值:指该物理量在测量进行的时间和空间 条件下的真实量值。
四、测量结果的评定
精度定义: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相一致的程 度。
不仅用来评价测量仪器的性能,也是评定测量 结果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指标。
A0可用实际值A代替:△x=x- A 是有单位有符号的量
注意啦!
【例2.1.1】一个被测电压,其真值U0为100V,用一只电 压表测量,其指示值U 为101V,则绝对误差 △U=U-U0=101-100=1V
(2)修正值(校正值):与绝对误差的绝对值大小相 等,但符号相反的量值称为修正值,用C表示。
2、间接测量:
利用直接测量的量与被测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间接 得到被测量量值的测量方法。
此法费时费事
3、组合测量:
当某项测量结果需用多个未知参数表达时,可通 过改变测量条件进行多次测量,根据测量量与未 知参数间的函数关系列出方程组并求解,进而得 到未知量。 电阻器电阻温度系数的测量:
Rt R20 (t 20) (t 20)2
电子测量技术及仪器
本课主要讲授内容
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处理 电压的测量技术 集中参数的测量技术 频率与时间的测量技术 波形测试与仪器 相位差的测量技术
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林占江,电子工业出版社
主要参考文献
1、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张永瑞等编,西安电子科技 大学出版社
2、《电子测量与仪器》张学庄等编,湖南科技技术出 版社
根据不同的测量对象、测量要求、测量条件,选择正 确的测量方法,合适的测量仪器,构成实际的测量系 统,进行正确细心的操作,才能得到理想的测量结果。
(一)按测量手段分类: (二)按测量方式分类: (三)按被测量的性质分类:
1、直接测量:
指直接从测量仪表的读数获得被测量量值的方法。 测量过程简单迅速
得值的准确度将低于仪表的准确度等级。 3、在进行量程选择时应尽可能使示值接近满度值,
一般以示值不小于满度值的2/3为宜。
【例2.1.6】要测量100℃的温度,现有0.5 级,测量范围为0~300 ℃; 1.0 级测量范围为0~100 ℃的两种温度计,试分析各自产生 的示值误差.
(3)分贝误差:分贝误差是用对数形式表示的一种误差,
功率等);
·电信号特性的测量(信号波形、频率、相位、噪
声及逻辑状态等);
·电路参数的测量(阻抗、品质因数、电子器件的
参数等);
·导出量的测量(增益、失真度、调幅度等);
·特性曲线的显示(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及器件特
性等)。
三、电子测量的特点:
1、测量频率范围宽(10-6HZ~1012HZ) 2、测量量程宽
YM3371数字频率计: 10HZ~~1000MHZ WC2180交流微伏表: 5微伏~~300伏 1:6*107
3、测量准确度高低相差悬殊 4、测量速度快 5、易于实现遥测 6、易于实现测量自动化和测量仪器微机化 7、影响因素众多,误差处理复杂
§1.2 电子测量的方法及仪器分类
一、电子测量的一般方法
相对误差为:γ1=△U1/U1=1% γ2=△U2/U2=20%
(2) 满度相对误差 (引用误差):
m
xm xm
100%
我国电工仪表的准确度等级S就是按满度误差分级的,可划 分为0.1、0.2、0.5、1.0、1.5、2.5、5.0七级。
【例2.1.4】某电压表S=1.5,试计算出它在0V~100V量程中的最大绝 对值误差。
傅立叶频谱分析仪
HP3562A动态信号分析仪
6、模拟电路特性测试仪器:
扫频仪(日本)
7、数字电路特性测试仪器:
HP 16500A逻辑分析仪+数字示波器
8、测试用信号源:
பைடு நூலகம்
§1.3 新型数字仪表的发展趋势
广泛采用新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 广泛采用新工艺 多重显示仪表 安全性
常见的保护装置: 1、过流保护装置:快速熔断器、熔断电阻器、限流电
2、稳定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其它外界条件恒定不 变的情况下,仪表示值变化的大小。
3、输入阻抗: 4、灵敏度:测量仪表对被测量变化的敏感程度。 5、线性度:仪表输出量随输入量变化的规律。 6、动态特性:仪表的输出响应随输入变化的能力。
四、测量仪器的分类
1、电平测量仪器:
合成电平发生器 MG443B (日本)
四、影响误差
是指各种环境因素与要求条件不一致 环境温度、湿度、电源电压、电磁干扰等
五、方法误差(理论误差)
使用的测量方法不当,测量依据的理论不严密、对 测量计算公式不适当简化等原因造成的。
§2.1.3 测量误差的分类
一、系统误差
1、定义:在多次等精度测量同一量值时,误差 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当条件改变时按某 种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简称系差。